藥師佛信仰中蘊含了生​命的智慧


 2019/10/31    熱度:2684    下載DOC文檔    

  提到佛教,人們腦海中浮現的首先就是“超度靈魂”,“往生西天”,“極樂淨土”等詞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佛教只重視“後世”,有著超度、往生種種我們看不太懂的操作,而對我們所生活的現實世界卻似乎缺乏應有的關注。那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在佛教眼中,生與死同等重要,而諸佛興世,便是為了將自己所悟的解決生死問題的方法宣揚開示,讓眾生能夠依從教法、得到解脫。佛教所看到的生命是無常變滅,無窮無盡的,如同江河之水滾滾不斷,是剎那不停的變化著。死亡不是消失,死去的是軀殼,真正的生命則是綿延不斷。是走出此生這一扇門,進入新生的另一扇門,從這個環境轉換到另一個環境。

  藥師佛和日光菩薩、月光菩薩

  人們耳熟能詳的阿彌陀佛,正是主管西方極樂世界的佛,佛祖釋迦牟尼掌管的是婆娑世界,而東方淨琉璃世界的主管則是藥師佛。為了世界能夠平衡,佛陀將“超度”嫁給了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而“濟生”交給了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

  藥師佛全稱為藥師琉璃光如來,又稱大醫王,醫王善逝或消災延壽藥師佛,為東方琉璃淨土的教主。左手執持藥缽,右手結三界印,身著寶佛衣,結跏趺坐於蓮花寶台。藥師佛於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願為眾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諸根,趨入解脫。

  依此願而成佛,位於東方藥師淨琉璃世界,其佛國土莊嚴如極樂。藥師佛為大醫王佛,救眾生之病源,治無名之痼疾,並能消除一切災業。值此殊勝之日,若至心皈依稱誦佛名,及讀誦藥師經,或持藥師咒,今生皆得病苦消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

  “生,也未嘗可喜;死,也未嘗可悲。”生是死的延續,死是生的轉換。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生死一如。佛教又強調超越生死,認為真正的生命是超越無常,求得解脫。因此人要正確地對待生死,不執著於生或不執著於死,而是將生死看作統一的有機結合體。

  佛經上說:“生又何嘗生?死又何嘗死?”眾生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都是處於一個循環中,死是生的開頭,生是死的起點 。有生才有死,有死才有新的生。個體的人生是短促的、多苦的,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個體的生命會逐漸走向消亡。但一個個體的結束不是生命的完結。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生死一如。我很慨歎蠶這種動物,因為它闡釋了生死的轉換和生命的美麗。

  南無阿彌陀佛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