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棄俗谛而言真谛,非真谛也


 2019/11/5    熱度:1043    下載DOC文檔    

  至如禅宗,若單提向上[1],則一法不立。佛尚無著落處,何況念佛求生淨土。此真谛[2]之一泯一切皆泯,所謂實際理地[3],不受一塵,顯性體也。

  若確論修持,則一法不廢,不作務即不食,何況念佛求生淨土。此俗谛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謂佛事門中,不捨一法,顯性具也。

  必欲棄俗谛而言真谛,則非真谛也。如棄四大[4]五蘊[5]而覓心性[6],身既不存,心將安寄也。若即俗谛以明真谛,乃實真谛也。如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即四大五蘊而顯心性也。此從上諸祖,密修淨土之大旨也。[(正)與體安和尚書](《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線裝書局,2014年版)

  注:[1]向上:禅林用語。指由下至上、從末至本;反之,從上至下、從本到末,稱為向下。禅宗以自迷境直入悟境、上求菩提之工夫,稱為向上門。(《佛光大辭典》)[2]真谛:參見“二谛”條。指真谛與俗谛。並稱真俗二谛。谛,謂真實不虛之理。真谛,又作勝義谛、第一義谛,即出世間之真理。俗谛,又作世俗谛、世谛,即世間之真理。(後略)(《佛光大辭典》)[3]實際理地:真如無相之境界也。護法錄六曰:“實際理地不染一塵。”(《佛學大辭典》)[4]四大:俱捨論所說,地水火風也。此四者廣大,造作生出一切之色法(物質),故名四大。(《佛學大辭典》)[5]五蘊:色受想行識之五法,皆積集為性者,故雲五蘊。(《佛學大辭典》)[6]心性:謂不變之心體,即如來藏心自性清淨心也。(後略)(《佛學大辭典》)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