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佛門應讀的四部經書
學佛,便是要向佛學習。 佛教最核心的內容,可以總結為四個字:悲智願行。 《宗鏡錄》上有言:佛即是心,所有萬善萬德,悲智願行,無不從此流矣。 便如同我們熟知的四大菩薩一樣,觀音、文殊、地藏、普賢,分別代表了大悲、大智、大願、大行,菩薩其實就在我們每個人心中,但這悲智願行四者,缺少了任何一個,都沒有菩薩可言,心中亦沒有佛可言。 因此,初入佛門,便該首要從這四個方面的經書著手,向諸佛菩薩學習。 第一、《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其實是《法華經》中的一品,是觀世音菩薩的普門示現。經中講說:有位無盡意菩薩問佛陀,為什麼叫觀世音菩薩呢?佛陀回答: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這是講,觀世音菩薩通過觀其世間的聲音,而去救渡大眾,也就是我們說的“聞聲救苦”。經中還說,眾生如果能夠誦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可以脫離火、水、風、王、鬼、枷鎖、怨賊這七難,脫離貪、瞋、癡這三苦毒。 觀世音菩薩,便是代表著大悲,《普門品》便是講觀世音菩薩,示現種種佛身,應機說法,救濟眾生。因此,學佛入門,學習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便要從《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手,只有你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才能夠有利於眾生。 第二、《金剛經》 《金剛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裡邊的經典部分,非常重要,兩千多年前,佛陀在弘法的四十九年當中,用了二十二年的時間去講般若,也就是“大智”,而《金剛經》就是其中極為重要的部分。 《金剛經》主要講的便是“破相”,整部經文當中,反反復復都在強調,世間萬事萬物一切是“空”,都是非恆常,揭示了宇宙的真相,而這亦是佛門根本教義。 只有明白了這個道理,才能夠見到真谛,才知道該如何行事,如何修行,便如經中所言: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因此,要學習佛家的“大智”,首要便該誦讀《金剛經》,若能夠明白眾生執著的這個世界,其本質是緣起性空,並沒有固定的本體,最終才能夠去除煩惱,逃脫掉:我執→貪嗔癡→煩惱→造業→生死,這個怪圈圈。 第三、《地藏經》 《地藏經》,講述了地藏菩薩的本願功德,經書中記載了地藏菩薩示現婆羅門女、光目女,孝親度親的事跡,因此這部經書也是佛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孝經”。 但更為重要的是,地藏菩薩以“一念孝親之心”,而發展、擴充至“天下男子是我父,天下女子是我母”,最終立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偉誓願。 他讓我們知道,“父母便是堂上佛”這個道理,告訴我們行孝的重要性。倘若一個人,連父母的恩情都不能好好的報答,怎麼還能指望他真正為善。 再者,這部經書中很重要的另外一環,便是講述了因果,告訴人們,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不是憑空而生,是存在著因果的。“假使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你做的任何事,不會沒有人知道,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自然就受報。 而《地藏經》便是佛門中“大願”的代表之作,通過誦讀這部經書,不但可以通因果、知孝善,更可以學習地藏菩薩在修行過程中,不可思議的大願力。 第四、《普賢菩薩行願品》 《普賢菩薩行願品》,這部經書是《華嚴經》最末一品,主要講述了普賢菩薩的十大願: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忏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普賢菩薩,代表著佛門中的“大行”,他以智導行,以行證智,作為法王之子,發下以上十大願王,以果立因,讓十方眾生得以在大願中得到利益;又以因施果,使得眾可以以行入聖,證得佛果。 我們學習佛家的“大行”,便要從這部經書入手,去學習普賢菩薩的大願,將其大願當成自己的大願,與菩薩共鳴,共同證道。 便如弘一法師所講:“願得普賢真妙行,常樂利益諸眾生。”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