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下冊(第六十一章)02


 2019/11/23    熱度:763    下載DOC文檔    

  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六十一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六十一章 境來不勞眼02

  慈悲是什麼東西?

  現在再接著下一段:

  其心雖廣分別,心及諸法,而信念精進,毫善不生,即當凝停莫動,諸善功德因靜而生。

  學佛的青年朋友們要特別注意喲!當我們用起功來,理論上都知道,這樣可以靜。‘其心雖廣分別’,佛學淵博,能多方面分別。

  ‘心及諸法’,什麼是心?心的本體是空,理論也懂。‘諸法’,唯識、般若、大智度論……什麼經典都看過,考試一百分,但是信心不足。很多人佛學道理講得頭頭是道,真的信心沒有建立,不是迷信喲!是正信心沒有建立。不能依法而行就是信心、念力沒有建立。信是信,念是念,念念都在這個法門上的心沒有建立。所以念佛,要念念都在這個法門上。譬如嘴裡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裡想著今天九號,愛國獎券十五號開獎,這就是嘴裡念佛,而念念在獎券,想發財,或者想吃牛排或川菜,這個是念頭。因此念佛要心念,念念在佛的境界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時注意在這個善念上,不是口頭的。所以說有許多人學佛,信是信,念是念。

  ‘信念精進’,隨時不斷地努力,並非只有打坐才叫修定,要隨時修定。在做人處事時心境怎麼定?在待人接物時心境怎麼定?講話走路心境怎麼定?要隨時研究。

  他說有些人佛學道理懂得很多,信、念、精進等等,但是‘毫善不生’,像一根頭發一樣小的善行生不出來。譬如我們都曉得學佛第一個學慈悲,我們有很多同學也討論這些,討論的同學都是有修養的喲!沒有修養講不出來。有位老同學楊先生,修法很多年,經常跟我講,他說:‘我就是慈悲心發不起來,我怎麼檢查自己對人家要慈悲,老實講我沒有,慈悲不起來,可是我也沒有做壞事啊!也沒有對人家不好,每個人求到找,我一定幫忙,但是要我幫助人家又生起慈悲,我做不到耶!沒有這個東西耶!’我說:‘你講這個是老實話!’大家盡管學佛,知道眾善奉行,但是如毫毛一般的善的心理行為,沒有建構成善的形態。

  靜母生善子

  他說這個時候,你要真想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第一步先要求得定靜——‘凝停莫動’,先把心念訓練到住在一個境界上不動,不是空,而是止!或者念阿彌陀佛,念念都在阿彌陀佛境界不動,做得到做不到?大家在這裡打坐坐了半天,你能不能在一個咒語上、一句佛號上,或者聽呼吸、觀鼻子紅、鼻子白,觀腳趾頭也可以,隨便用一個方法,把一念凝定住!?這個‘凝’字用得非常好!也就是中國正統道家所講的‘神凝氣聚’;佛家的道理是定,儒家也叫定,《大學》一開始就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以及‘知止而後定’的道理。

  所以他說,善念不能生起要先修止,達到凝停莫動。有許多人講:‘叫我學佛做不到,但我認為我心不壞’。我說:‘對啊!你這個很了不起啊!’‘我一輩子沒有做過壞事’這個話,叫作化妝擦粉,自己照照鏡子蠻漂亮!我可不敢說我一輩子沒有做過壞事。你看人的心性裡頭有多少壞念頭啊!任何一個人做不到的!不要給自己臉上擦粉,心性的念頭是很難檢查的,人的兩只眼睛看人家很明白,看自己很難。一個人每天有多少思想!這個思想、感覺、感情的浮動,不要說變成行為,這個壞念頭很多耶!依據現代科學的研究,人腦思想一動,好的念頭、壞的念頭所放射的光,顏色都不同,要發財、想鈔票放出的光一樣;想佛的時候又一樣。

  我們一天到晚有那麼多不好的心念行為,假定有人能在這幾個鐘頭,或者一天,把念頭始終定在很純善的一念上,他不要做功德,就已經有多少功德了!不為惡就是善,所以他告訴我們定的重要,‘凝停莫動。’

  ‘諸善功德,因靜而生’,注意這幾個字,一切善行、一切功德,非定不可!你要想成就,非修定不可,等於科學定律,沒有辦法變動。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