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八大人覺經》十講第四講01
星雲大師《八大人覺經》十講 第四講 知足為守道的根本01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本經第二覺悟說的是多欲為生死的根本,在這第三覺悟裡是說知足為守道的根本。要離生死先除欲,要修正道先知足,不知足的人,修道永遠不能有所成就。 一般人對於這塵勞的世間,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金錢有了一百想一千,有了一千想一萬,名位做到縣長想當省長,當了省長又想做部長。 有一首不知足的歌,形容一個人‘心無厭足’是非常貼切的。歌雲: 終日忙忙只為饑,才得飽來又思衣; 衣食兩般皆俱足,房中又少美貌妻; 娶得嬌妻並美妾,出入無轎少馬騎; 騾馬成群轎已備,田地不廣用支虛; 買得良田千萬頃,又無官職被人欺; 七品五品皆嫌小,四品三品仍嫌低; 一品當朝為宰相,又想君王做一時; 心滿意足為天子,更望萬世無死期; 總總妄想無止息,一棺長蓋抱恨歸。 不知足的人,就如生活在永無滿足的欲望裡。 很多人就是在功名富貴永無滿足的欲望裡,苦苦惱惱地度過了寶貴的人生。 世間的禍患,人生的罪惡,都是由於心無厭足而來,人雖然明明知道‘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但活一天,總要對這個世間貪求一天。 傳說中的佛子呂洞賓,由仙道皈依佛教,一天想要試試人間的眾生根機如何,是否可以度化?他化作一個老頭兒的樣子降臨凡間,在路上,正好遇到一個小孩子,他就上前問道: ‘小朋友!你希望得到什麼嗎?只要你把希望說出來,我都可以滿足你。’ 這個小孩心想,世間最貴重的就是黃金,有了黃金什麼事都可以做,因此他就回答道: ‘我希望有一塊黃金。’ 呂洞賓當即用手向身旁的石頭一指,一塊大石頭忽然變成黃金,呂洞賓就說道: ‘小朋友你把這塊黃金拿去,作為我們的見面禮吧!’ 這個小孩子被呂洞賓點石成金的情形愣住了,但他思索了一會兒,就說道: ‘我不要這塊黃金了。’ ‘為什麼不要呢?’呂洞賓也被弄得莫名其妙。 ‘我要你的手指!’小孩子說。 ‘你要我的手指有什麼用呢?’ ‘剛才你說要滿足我的希望,這塊黃金承蒙你給我,但一塊黃金有用完的時候,若是你把手指給我,當我要錢用的時候,就可以點石成金了。’ 這個小孩子貪得無厭,不識好人心,讓呂洞賓著實失望,他也自歎眾生難度了。 眾生的‘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這是不容否認的,貪欲越多,增罪越多。可是大家都沒有想到,‘大廈千間,夜眠幾尺?積資巨萬,日食幾何?’在那些萬貫家財的後面,不知隱藏著多少的罪惡!名譽高位之中,不知潛伏著多少陷阱!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