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阿彌陀佛聖誕日(農歷十一月十七),讓我們​一起來念佛


 2019/12/12    熱度:1036    下載DOC文檔    

  2019年12月12日

  農歷十一月十七

  恭迎西方極樂世界教主

  阿彌陀佛聖誕日

  阿彌陀佛(梵語Amitābha),又名無量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等。大乘經載,阿彌陀佛在過去久遠劫時曾立大願,建立西方淨土,廣度無邊眾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為大乘佛教所廣為崇敬和弘揚。大乘佛經主要如《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對阿彌陀佛及其西方極樂世界均有詳述。大乘佛教流傳之地,如中國、日本等大乘教區,阿彌陀佛信仰也尤為繁盛和重要。

  阿彌陀佛身相一面二臂。“一面”代表了阿彌陀佛遠離戲論的法身功德;“二臂”代表佛方便與智慧的功德;“定印”代表了方便與智慧融為一體的功德;“甘露缽”代表了能滿足一切眾生甘露一般的深廣教法;“兩只不變跏趺坐”代表阿彌陀佛不變動地安住於輪回涅槃無二的平等性;“三種法衣”是祖衣、七衣、五衣,作為阿彌陀佛美妙身相的莊嚴。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略稱彌陀,意譯無量。另有梵名意譯無量壽、無量光。阿彌陀佛成道之本緣,據無量壽經卷上載,過去久遠劫世自在王佛住世時,有一國王發無上道心,捨王位出家,名為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佛處修行,熟知諸佛之淨土,歷經五劫之思慮而發殊勝之四十八願。此後,不斷積聚功德,而於距今十劫之前,願行圓滿,成阿彌陀佛,在離此十萬億佛土之西方,報得極樂淨土。迄今仍在彼土說法,即淨土門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淨土,故又稱接引佛。阿彌陀三尊像通常以觀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為其脅侍,而與此二尊並稱為西方三聖。

  阿彌陀佛聖誕來歷

  永明延壽禅師是宗門下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師,也是淨土宗祖師。他著書很多,如《心賦心經》,是講明心見性;《萬善同歸》是講法法圓融的;《宗鏡錄》一百卷,是弘闡拈花悟旨、融匯各宗理趣,攝歸一心的。日本人分佛學為十二宗,中國人分佛學為十宗,《宗鏡錄》以心為宗,以悟為則,所說雖有深淺,皆窮源徹底,微微細細地表出此心,辟邪輔正,使後人不至誤入歧途。他老平生說許多話,未曾說過宗下不好的,他既是從宗門悟入的,何以又弘淨土呢?因為大悟的人,法法圓融,參禅是道,念佛是道,乃至如我們勞動掘地也是道。他為挽救末法根劣的人,故究淨土,是淨土宗的第六代祖,一生贊揚淨土,人人尊重。圓寂後,在淨慈寺建塔紀念。

  《佛祖統紀》說:有僧來自臨川曰:我病中入冥得放還,見殿有僧像,閻羅王自來頂拜,我問:此像何人?曰:杭州壽禅師也,據聞已於西方上品受生。王敬其人,故於此禮矣。中國佛徒以冬月十七日為彌陀聖誕,所據是何典章呢?《彌陀經》說,阿彌陀佛在西方過十萬億佛土,誰人知他冬月十七日生呢?這原是永明禅師的生日,因為他是彌陀佛乘願再來的,所以就以他的生日作為彌陀誕日。

  這就是直到現在仍以農歷冬十七日為阿彌陀佛聖誕的由來。

  永明延壽大師生於五代十國——正當唐朝滅亡到宋朝建立之間的一個亂世,佛法在那個時期經過唐武宗“會昌法難”的滅佛運動之後,呈現衰微的現象,已經見不到盛唐時期的八宗共榮的興盛景象,永明延壽大師就是在佛法衰敗等待重建的時代興出於世。大師在當時深受吳越王錢俶的禮敬,尊奉他為國師。有一天,吳越王想開個無遮大會——就是打千僧齋,只要是出家人來應供,皇帝是一律平等供養。雖然說是平等供養,擺設的桌位總有上下座的分別,上座的位子誰都不願意坐上去,大家都謙虛地推來推去。在謙讓不下的情況下,大家想既然永明大師是皇帝的老師,當然請永明大師坐上首席位子,但是永明大師也很謙虛,就是不肯坐這個首席位子。

  在這麼推推拉拉,就來了一個穿得破破爛爛的大耳朵和尚,大家都不認識,看到大家在那裡推讓,他老人家就不客氣,往首席位子上一坐。這一坐下來,當然吳越王也不好意思趕,但是心裡很不舒服,國師沒有坐首席位子,卻被一個不認識的和尚坐上去,但總算是出家人,也就不便說話了。打完千僧齋,大家都散去了,吳越王就問永明大師:“我今天供齋,有沒有聖人來應供啊!”吳越王認為如果有聖人來應供,他的福報就大了。

  永明大師說:“有啊!”

  他說:“什麼人啊?”

  “是定光古佛今天來應供。”

  “哪一個?”

  “坐在首席的那個大耳朵和尚就是。”

  吳越王聽了之後心裡就很歡喜,趕緊派人去追。派去的人就一路到處去打聽:“你們有沒有看到一個耳朵很大的和尚,從那一條路走了?”後來打聽到長耳和尚是在一個山洞裡面修行,找到之後,吳越王派的人就頂禮膜拜,請他到皇宮裡面來供養。

  長耳和尚說了一句話:“彌陀饒舌!”——阿彌陀佛多嘴啊,洩露我的身分!長耳和尚說完就圓寂了。

  這些人看到長耳和尚圓寂,就呆在那邊:“定光古佛是找到了,卻圓寂了。”

  想想他剛才講的“彌陀饒舌”,說長耳和尚是定光古佛的人是永明大師啊,那“彌陀饒舌”不就是在說永明大師,原來永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趕快回去報告吳越王:定光古佛走了,阿彌陀佛還在。

  吳越王聽到定光佛圓寂的消息,當然很失望,但知道永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這下歡喜得不得了。就趕緊去見永明大師,快步往外走,走到門口,剛好一個報信的人慌慌張張地從外面跑進來,幾乎跟吳越王撞在一起。

  吳越王問他:“什麼事情這麼慌慌張張?”

  “永明大師圓寂了!”

  這是阿彌陀佛示現作永明延壽大師的一段公案,後來世人便把大師的生日農歷十一月十七日定為阿彌陀佛的聖誕。

  六字洪名的含義

  南無——皈命、接受;

  阿——無量光(健康);

  彌——無量覺(智慧);

  陀——無量壽(長壽);

  佛——無量光、無量覺、無量壽的信息。

  願所有有情眾生在這個殊勝的日子裡,

  都能誠心念誦阿彌陀佛名號,得喜樂自在!

  一句“阿彌陀佛”十種妙處

  “阿彌陀佛”,這句佛名,是萬種功德的結晶,具有不可思議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慢慢長夜裡的明燈。念佛人現世獲得的十種妙處。

  一、常得一切天神隱形守護;

  二、常得一切菩薩常隨守護;

  三、常得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四、念佛之人,光明照身,四十裡之遙一切惡鬼,皆不能害;一切蛇龍毒藥,悉皆不受;

  五、水火冤賊,刀箭牢獄,橫死枉生,悉皆不受;

  六、先所作業,悉皆消滅。所殺冤命,彼蒙解脫,更無執對;

  七、夜夢正直,或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像;

  八、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恭敬、喜歡、禮拜;

  十、臨命終時,心無怖畏,正念現前,得見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持金蓮花,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第一願 國中無三惡道

  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第二願 不復更生惡道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

  第三願 各得真金色身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第四願 形色無有好丑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覺。

  第五願 生者皆得宿命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第六願 皆得天眼徹視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七願 皆得天耳徹聽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第八願 皆得知他心念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第九願 皆得神足飛行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十願 不起貪計身見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第十一願 正定必至涅槃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第十二願 光明遍照十方

  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十三願 壽命同佛永久

  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第十四願 聲聞廣多無量

  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第十五願 壽命修短隨意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十六願 國中無不善名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第十七願 諸佛稱名贊歎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第十八願 十念皆生我國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第十九願 勤修我皆接引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願 系念必得往生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一願 各具三十二相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二願 菩薩一生補處

  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铠,積累德本,度脫一切。游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三願 一時普供諸佛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四願 供具自皆如意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五願 菩薩演一切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六願 菩薩得金剛身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七願 萬物悉皆殊特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辯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八願 菩薩道樹普見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裡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九願 受經普得智辯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願 智辯無有限量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一願 淨國照見十方

  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二願 嚴飾超諸天人

  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第三十三願 蒙光觸身獲益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四願 皆得法忍總持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五願 信樂永離女身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六願 勤修必成佛道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七願 歸依感動天人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八願 妙服自然在身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贊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搗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九願 受樂同於漏盡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願 隨意見諸佛國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一願 聞名諸根具足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二願 悉得清淨解脫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三願 聞名生處尊貴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四願 修行具足德本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五願 皆得三昧見佛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六願 自然得聞妙法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七願 即得不退轉地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八願 即得諸忍究竟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心咒

  唵 阿 彌 爹 哇 捨

  ōng à mí diē wā shē

  此咒又叫阿彌陀佛一字心咒,也叫彌陀心印;是阿彌陀佛讓眾生往生淨土的心咒。念此咒心七遍,等同佛號千遍;如結彌陀定印更好;因此心咒從彌陀心中流出。

  《彌陀贊》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

  九品鹹令登彼岸

  祈願佛光普照,普度眾生,

  正法久住,法輪常轉;

  祈願法界安寧,世界和平,

  國泰民安,人民幸福;

  祈願眾生安好,晝夜吉祥,

  速開智慧,早日成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隨喜轉發 功德無量!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