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25種入定方法03


 2019/12/22    熱度:1999    下載DOC文檔    

  (六)法。心空意念的修法:

  摩诃迦葉(譯名大飲光)與紫金光比丘尼(紫金光原來是迦葉尊者的夫人,出家後便稱比丘尼。比丘尼是佛弟子中出家女眾的名稱。)同時起立自敘說:“若干劫前,在這個婆婆世界上,有不位佛出世,名叫日月燈。我有機緣親近他,得聞佛的法要,依法學習修持。等到日月燈佛滅度過世以後,我就供養他的捨利子。在佛像與捨利子前面,常時燃燈供養,永遠繼續著這一點光明。並且用紫金色的光質,塗在佛的形象上面。從此世世生生,身體經常充滿著紫金色的光華。這位紫金光比丘尼,就是我生生世世的謄屬,與我同時發心。(過去在毗婆屍佛滅度過世以後,佛的塔像金色毀壞了。有一位貧家的少女,對著佛像發生無限的傷感,心裡很想為之修治完整。可是自己沒有資財,便去乞討。得到了金錢,就請來匠人為佛裝金,這位裝金的匠人,很歡喜地和她共同完成了這件功德。功德完成以後,兩人結為夫婦,生生世世,永不分離。經過九十一劫,雖然生在人間天上,身體經常都得紫全[金]光色。當釋迦佛出世的時候,夫婦又同時發心出家。這個少女的前身,就是金光比丘尼。)我觀察世間六塵,(生理的五官與心理意識的各種現象)-種種的作用,一切都似變幻中顯現出的幻象,最後終歸於壞滅。唯有心空一念,寂然不動,才可以修到身心寂滅的境地,這樣始能在定中度過百千劫的時間,猶如一彈指的剎那。(心空一念,就是意根上解脫的無上妙法。天台宗與密宗的修止觀等方法,就是依這個道理修持的。心意識是最難空寂的。迦葉尊者所述的方法就是觀心的一門。靜坐觀心,識知心意識各種現象,思惟分別妄念等相,都如空中鳥跡。又如浮光幻影掠過長空,忽起忽滅,隨時變幻化去。若能不隨變化,不去追逐不捨,只任其自生自滅,不排除,不執著,自然現出自心一段空相。然後即此心空一念,還要放去。到了空空的境界亦空時。就可悟明這一段妙用。)我因為修習心空一念的方法,與嚴守苦行頭陀的規范,得成阿羅漢的果位。佛就說我是頭陀中最成功的人。因為從這個了解心意妙法而開悟明白,消滅一切有漏的煩惱。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麼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如我所經驗得到的,從觀察心意識的方法去體會修證,乃是最上乘的方法。”

  (七)眼。眼的見精修法:

  阿那律陀(譯名無貧)起立自述說:“我最初出家的時候,經常喜歡睡眠。佛責備我猶如畜生一樣。我聽了佛的申斥,慚傀反省。涕淚自責。自己發憤精進。七天當中,晝夜不眠不休,因此雙目失明。佛就教我樂見照明金剛三昧的佳法。我因此可以不需對眼,只憑自性的真精洞然煥,看十方世界中的一切,猶如看到手掌中的果子一樣。佛印證我已經得成阿羅漢的果位。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麼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如我所經驗得到的,旋轉能見的根元,返照以至於無,就是第一妙法。”(樂見照明三昧,經教中但有其名,究競不知道是如何修法?自阿難教授提婆達多修習天眼,得到眼通等神力以後,提婆達多反因神通狂妄自用而成魔障。以後顯教經論,就沒有修法的記述了。密教所授眼通及觀光的修法,也是利害參半。而且沒有得到正定的人習之,不但無益,反容易受害。所以對於這一修法,不需詳細補充說明。本經所載阿那律陀的自述裡,對於這個原理原則,也已很明顯地說出。眼的見精,分為能見與所見的兩種。眼見到外界的一切境象,都是所見的作用。即使雙日[目]失明,心裡還是看得見眼前是一片昏暗。這種昏暗的境象,依然是所見的作用。它是從自性能見的功能上所發出。由此體會,返還所見的作用,追尋這個能見眼前現象的自性功能。久而久之,所見的作用,完全返還潛伏到能見的功能上,然後並此能見的功能,也渙然空寂。在道理上,就叫做能所雙忘。在事相上,完全大於性空實相。旋見,就是返觀返照的意義。循元,就是依止自性本元的意義。由自性空實相,泊然定住在常寂的無相光中,漏澈十方的天眼作用,就自然發起。但切須記得,如為求得天眼而修,不依性空而定。不但能所不能去,縱使能夠得到部分天眼,都是浮光幻影,便為魔障。再說,所謂眼通,並不是有如肉眼的眼。到了那時,由自性定相所發生的功能,與虛空會為一體。無盡的虛空,和能觀的作用,渾然合一。虛空與我,只是一雙眼而已。)

  (八)鼻。調伏氣息的法門:

  周利磐特迦(澤[譯]名道生)起立自敘說:“我缺乏誦持多聞記憶的能力。最初遇到佛的時侯,聽聞到佛法就出家了。佛教我記億四句偈語。在一百天以內,記後又忘前面,始終不能背誦。(道生在過去迦葉佛的時侯,為律、論三藏都通的沙門。有五百個弟子。但是道生非常吝惜經義,不肯盡心教導,所以得如此愚鈍的果報。他的哥哥出家在先,因為他太愚鈍,叫他還俗。道生就拿了一條繩子,到後園樹下去自殺。佛以神力解救了他。指著掃帚,叫他專念掃帚三字。他忽然領悟到佛是教他把心地上的塵垢掃除開淨,由此而悟道。)因此佛又憐憫我的愚鈍,教我安居自修,調攝出入的氣息。我那時觀察氣息,由微細而到窮盡。了解它的生起、存在、變易、消滅的一切經過,剎那之間,也不得固定常存。因此心境豁然開朗,得到大無礙的境界。再加進修,到達煩惱漏盡,完成阿羅漢的果位。現在得在得佛的座下。印證我己經得無學的果位。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麼方法,才能圓滿通達體的果地。如我所經驗得到的,從調息到反息。息止心空,依空取證,就是第一妙法。”(修習調伏氣息法門,有很多種方法。天台宗六妙門的止觀修法,也是著重在調息的修法。生命存在的生理機能活動,就靠氣機的往來。氣息有四種現象:有聲的叫做風。結滯的叫做氣。出人有力的叫做喘。綿綿不絕,無聲不滯的叫做息。妄心想念的心盛,氣就粗浮。換言之:氣息靜止時,想念妄心就比較輕微。心息二者,是互相為用,互為因緣的。在各種調息的方法中,還有一種簡捷修法。首先回轉眼光,攝念合於氣息。然後返用耳根聽覺,]聽自己的出入氣息。先只聽到出人氣粗重有聲,這都屬於風與氣或喘的階段。久而久之,心息合一相依,綿綿不絕,這才叫做止於息上。而且這時候的氣息,若有若無,身心輕快無比。由此再加進修,氣息不起呼吸的作用。聽聞與感覺,也不能覺察。妄想雜念,就渙然冰消,心息都入於空寂大定的境界。再加向上精進,就得果無疑了。)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