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文達公筆記摘要》58、怨憎聚會


 2019/12/22    熱度:1977    下載DOC文檔    

  紀文達公,諱昀,清朝學者、文學家。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錄其平時所見所聞奇異之事著《閱微草堂筆記》一書,約三十萬余言,詳述因果六道輪回之事征,多系真人真事。民國陳荻洲居士,依此筆記摘錄百篇,題為《紀文達公筆記摘要》,冀其普及。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曾為此《摘要》撰寫序文,回溯往聖前賢,無不提倡因果,以期平治天下,淑世牖民。

  清大學士紀曉岚撰

  演蓮法師譯白

  58、怨憎聚會【譯文】

  奴僕劉琪,他養了一頭牛和一只狗。那牛一見到這只狗,便用角去抵觸。那狗一見到這頭牛,便撲過去狂咬。因此經常斗得兩敗俱傷,流血不止。但這頭牛只觸這只狗,見到其它的狗卻不會去觸。而這只狗也只是咬這頭牛,見到其它的牛也不會去咬。後來把它們分別拴在兩個地方,但只要一聽到對方的叫聲,它們都會仰起頭來怒目瞪視。後來,先父姚安公到戶部任職,我便跟隨他來到京師,就不知道這兩只畜生的後果如何了。

  有人說:“禽獸雖然不會說話,但都能記得前生的事。這頭牛和這只狗,大概就是佛經中所謂前世結下的冤仇,因此到現在還能互相認識,報怨不休。”

  我認為夙冤這種說法可以確信無疑。但若說它們能記得前生的事,則似乎未必。我們家有個親戚,嫂子和小姑互相憎恨,可這位嫂子與其他小姑子都很和睦,惟獨與這位小姑似乎有仇;而這位小姑與其他嫂子相處也不錯,只與這位嫂子似乎有仇,這難道可以說她們能記得前生的恩怨嗎?

  其實,怨毒的念頭根植於各人的性識之中,有朝一日相遇,就會像兩種藥性相反的草藥,雖是枯根朽草,本身並無知覺,但因為彼此的氣味不相投,就會激起相互的對立和抑制。可見,因果糾纏不清,沒有任何造作可以不受果報。三世輪回只在一瞬之間,何必為一點兒小事就吹胡子瞪眼睛呢?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