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你的業障能夠消了,那麼你的善根就能增長
《佛遺教經淺釋》 ◎一九七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洛杉矶金輪聖寺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譬如小水”:你要精進,譬如什麼呢?雖然你不太精進,但是你天天修行,天天用功,也會有成就。就好像那個小的水,“長流則能穿石”:它若是常常地流,就能把石頭都磨得薄了,磨得小了。穿石,就是把石頭都磨得小一點,不是說在石頭的中間穿出一個窟窿,不是那樣的。在那個地方有石頭擋著它,常常有小水流著,把石頭也磨得小了,磨得沒有那麼大了,所以才能穿石。這也就是說,雖然你不是很勇猛精進,但是你若是能繼續不斷,朝於斯,夕於斯,白天這樣子,晚間也是這樣子,晝夜六時不間斷的來修行,就能穿石。 這個石頭也就是業障,你的業障能夠消了,那麼你的善根就能增長。修行就怕站(停下來),你若能天天修行,就會有成就;你若是一天不修行,那麼就拉得很遠了。所以說“站一站就二裡半”,雖你開汽車開得不快,但是你不停止,那麼它一樣也可以走得很遠。你要是一停下來,人家另外一輛汽車就跑過去,會跑二裡半,跑過去了,所以“站一站就二裡半”。那麼你修道也是這樣的,你天天修行,不間斷地修行,時間久了就會成功的。你若是一股一股的修行──一股勁兒的修行,一股勁兒又不修行了,這樣就不會成就的。 所謂: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心如平原走馬,易放難收。 我們學佛法就像是在逆水中,不是順水。逆水行舟,你若是不往前進,就是退步,它因為是逆水,所以就向後退了。“心如平原走馬”,這個心就像是在一個曠野地方中的野馬似的,也沒有一個龍頭,也沒有一條缰繩,“易放難收”,當你把它放開的時候是很容易,但是你若想把它給抓回來,那就不容易了,所以我們修道的人,一定不可以疲倦,一定要精進。 “若行者之心”:要這個修行人的心,“數數懈廢”:這個數數要讀ㄕㄨㄛˋㄕㄨㄛˋ。數數就是很多次,很多次的。“數數”,這是出自《論語》,《論語》上說:“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事君數”,你若是對皇帝,長長氣氣的,總是在皇帝面前來磨豆腐,總在皇帝面前說話啰啰嗦嗦的,那麼這個皇帝一定會懲罰你,這是污辱。事君數,數就是很多次,你或者說得太多了,“斯辱矣”,他一定會污辱你,或者是皇帝罵你,甚至於殺你,你得到污辱了。 “朋友數”,交朋友,你若是也這麼樣啰啰嗦嗦的,總是在他面前說了一次又一次,這叫磨豆腐。這個樣子,他一定會疏遠你的。所以在經典上,這兩個字在一起要讀數數ㄕㄨㄛˋㄕㄨㄛˋ。懈廢,懈就是懈怠,廢就是懶惰。聽見沒有?不可以懶惰的!你數數懈廢,就是時時歡喜懶惰,歡喜什麼事情都不做。 “譬如鑽火”:這有個譬喻,譬喻什麼呢?就好像古時燧人氏鑽木取火似的,在木頭裡邊鑽個窟窿,把木頭鑽熱了,那個木頭自己就會出火。在燧人氏以前,我們人類誰也不知道吃熟的東西,都是茹毛飲血,抓著野生的動物,把它們的皮給剝開,就喝它們的血,這叫茹毛飲血,“穴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就是這樣子的,不知道應該吃熟的東西。在燧人氏之後,大家才知道吃熟的東西,把食物給煮熟了,水也燒開了才喝,因為以前沒有火,燧人氏鑽木取火之後,才知道吃熟的東西。 現在譬如鑽火,就好像在木頭裡邊鑽火一樣的。“未熱而息”:鑽火是要等熱了之後,它才會發出火來,你還沒有等到熱就不鑽了,那怎麼會有火呢?所以未熱而息。“雖欲得火”:你不等到它熱就停止了,就好像修行還沒有成就,還沒有證果,你就不修行了。那怎麼能證得果位呢?又怎麼會有智慧呢?所以“火難可得”:你若是鑽火鑽了一半,還沒有等它熱,你就停止了,那絕對得不到火的。“是名精進”:這個所說的,就是精進的意思。精進,就像鑽火似的,必須要鑽到它出火了,然後你才可以停止。那麼修道也必須要證了果,然後你才可以達到無修無證的程度。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本來也沒有問題,人卻把它弄出很多的問題來。好像這一篇文章,我過去根本都不記得,把它給忘了。而現在他們又因為這個,寫出了十幾篇文章。因為我看它好像是很好玩似的,所以這一次到洛杉矶來,本來並不需要帶來念給你們聽,可是現在帶來念給你們聽聽,教你們各位也知道這件很好玩的事情。本來沒有什麼事,那麼現在又寫文章,又讀給大家聽,弄出這麼多的事情來,所以就叫天下本無事,我這個庸人自擾之。 在這兒各位要知道,學佛的人“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在種因的時候,種得不干淨,到結果的時候,也就不清淨。所以我們修行,必須時時刻刻都很小心的,不要做錯因果的事情。因果不可錯,修行不可停,修行是一天要比一天求進步,可是對因果是不可以錯的。今天有位弟子講的很有道理,她說:“我們佛教徒不應該自己常常互相毀謗,互相揭私,或者是宣揚其他人的短處。”這是對的,可是在我們佛教徒裡邊,我們也不應該不知道每一個人的所行所為有什麼地方錯了。我們可以研究這個錯的地方,然後把它改善,所以這也是應該知道的。 好像越南那些難民,現在在海上漂流,隨時都有死亡的危險。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在往昔,他們盡去斷人家的生命,他們曾經令旁人受這種顛沛流離的痛苦,所以在這一生,他們也要受這種苦。我們雖然沒有受這種苦,但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同情的心,想法子救濟這一些人,使令他們離險入夷,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應該要這樣做的。如果能把他們這種痛苦解除了,那麼將來大家也就不會有這種的痛苦了。所以在因地的時候,必須要小心。 我現在再舉出一個例子,你們看看那個國王,以前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一個國王,他在每一個國家都買了房子,買了地。他買的房子是最漂亮的房子,買的地也是最值錢的地,可是現在他政權被人給推翻了,他自己既沒有房子住,也沒有那一個國家歡迎他去,到處流離失所,甚至於隨時都有人要刺殺他,他一定是時時都恐怖,時時都在顛倒夢想中。在這種的生活裡頭,你說他有那麼多的錢又有什麼用?連一個平安的地方都沒有,這是一個例子。 為什麼他這樣子呢?就因為他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專門騙人,專門把人的錢都化緣化到他自己的手裡去。那麼化到他的手裡,他也不做公益的事情,譬如你化了緣去造廟,去修個大廟,或是造寶塔,可是他什麼也不造,就是造他自己的王朝,擴張自己的勢力。做了國王之後,把來路不明的錢做為自己的,結果也都失掉了,都沒有了,這是因果。因為在因地,他種錯了因,所以到果地,他還是免不了受這種顛沛流離的苦。 我為什麼要說這個?這就是希望我們佛教徒自己明白這種因果循環的道理,不要錯因果,不要弄得將來鑽到牛角裡頭去,無路可通。所以我們大家注意,切記切記,在修道的時候不要錯因果,不要隨隨便便就惱害其他的人,傷害其他的人,這是不可以的。 恭錄自《佛遺教經》淺釋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