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一生造作五逆十惡,臨終念十聲佛號就能往生?此佛慈悲至深,威力至大,故能如此(一)
【往生淨土仗佛願力】王日休《龍舒增廣淨土文》開示:一生造作五逆十惡,臨終念十聲佛號就能往生?此佛慈悲至深,威力至大,故能如此(一) 下午借著大家打佛七的殊勝法緣,師父繼續向大家報告「往生淨土仗佛願力」。前面我們探討到了第六大點,舉理佐證的第六十三段文,下午從第六十四段文,接著看下去。 第六十四段文是南宋王日休居士,在他的著作《龍舒增廣淨土文》,所開示的一段法語。這一段文也引用《觀經》下品下生經文的意義,說明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而且王日休居士也說了一個譬喻,這個譬喻也講得非常的好。在還沒有探討這一段文之前,我們先來認識南宋王日休居士以及他的著作《龍舒增廣淨土文》。 南宋王日休居士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在家居士,我們為什麼要認識他?因為他的念佛修行,很值得諸位在家菩薩的學習。不要說諸位在家菩薩,就連出家人都要向他學習。因為他實在是非常的了不起,念佛念到站著走的。一個在家居士念佛,能念到臨終站著走的,是不是非常了不起?連出家人要做到這樣的修行,都很不容易,不要說在家人。王日休的著作《龍舒淨土文》,影響當代兩位淨宗大德非常的深遠,一位是出家人,一位是在家人。出家人就是清末民初的印光大師,印光大師雖然一開始學佛,就學習淨土法門,也是因為看了王龍舒的《龍舒淨土文》,所以印光大師對於淨土教法更有信心。一位在家人就是李炳南老居士,也是現今一個非常有修行的在家大德,也非常有成就,念佛自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李炳南老居士也是看了王龍舒的《龍舒淨土文》,所以對淨土教法更一門深入的學習。 所以《龍舒淨土文》問世以來,從南宋直到現今,影響許許多多的淨業行人。這一本著作寫得非常好,師父也看過好幾遍。尤其裡面所舉的念佛感應公案,有相當多可以啟發,我們念佛信心。所以我們先來認識王日休居士,也就是王龍舒居士。 請大家看講義第二十九頁,注釋的第六十二王日休,龍舒就是他所居住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安徽舒城,以他的城市名字稱呼他,表示對他非常的尊敬。 南宋以來,非常有名的一位在家大德王日休,據《樂邦文類》記載,宋朝王日休,字虛中,廬州人,廬州就是現今的安徽合肥。南宋高宗年間,就是西元一一二七年,至一一六二年,考取京城太學的進士,但是他卻放棄,不任官職。 我們先看到這個地方,雖然認識一個人,不是一篇文就能很詳細的了解,但是我們要從傳記裡,去了解一個修行的尊貴之處,一般而言,古時候讀書人考取功名,目的就是為了當官,王日休考取京城太學的進士,他卻不當官。這一種人就是對於五欲名利看得很淡薄,一心修學佛法,就跟東晉的劉遺民一樣。劉遺民也不當官,到廬山親近慧遠大師,一心修學佛法。所以這一點就是很值得我們效法的。我們念佛人當然目的就是,為了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我們對於世間功名,名利看得很淡,那表示我們有一份真心要邁向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我們對世間的五欲種種非常的貪求,自己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可能不是真實的,或者說不是那麼殷切。諸位菩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件事情,有沒有排在你人生的第一?如果你是認為第二、第三、第四,可能其他的五欲,感情、名利、財寶,看得比往生淨土還要重要,那你往生三法信、願、行的願,可能還沒做到切願。你有沒有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作人生最重要的一切事情?有沒有?有,三個。如果有師父替你高興,如果沒有你就要在你的心裡下定決心,我什麼都不要,就只要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這種決心?不要隨便敷衍我。 繼續看底下,王日休精博貫通群經,而且注解六經,《論語》、《孟子》的文義,有數十萬言。可見得王日休居士,他的學問非常好,能夠注解儒家六經,尤其《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五經可說非常的深奧。光是一部《論語》,雖然非常的普遍,但是能夠將文言文的《論語》做一注解,沒有學問是做不到的。所以他的注解儒家六經,有數十萬言,學問之好不在話下。 有一天突然全部將之捨棄,他說這一些都不是究竟法,我是為了要回歸西方淨土。這是有遠見的人,才能說出這樣的話。儒家的四書五經,雖然是聖賢之語,但是孔老夫子、孟老夫子之道,都只講現生一世而已,沒有講三世因果。孔老夫子、孟老夫子們的學問道理,都是在令我們人道的眾生,現今一世如何做好人倫綱常,如何成為一個教忠教孝的人。君王如何做好君王的本份,臣子如何做好臣子的本份,先生如何做好先生的本份,太太如何做好太太的本份,父母如何做好父母的本份,子女如何做好子女的本份,為政者如何治理國家,人民百姓如何盡綱常人倫,儒家講這一些一生幸福美滿的道理。但是沒有教導如何解脫生死,沒有,所以不是究竟法。 但是佛法也有不究竟法,就是三皈、五戒、十善,所談的道理就跟儒家一生一世現生幸福之道,是相應的。佛法講五戒,儒家講五常,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五常講仁、義、禮、智、信,道理是相通的。但是佛法的究竟法,講三千大千世界,講超越三界跳脫六道的道理。儒家就沒談到,所以佛法是究竟的。儒家的四書五經不是究竟法,王龍舒居士他的目的,是為了要回歸西方淨土,這在儒家的四書五經裡,並沒提到。 自此精進用功,唯佛是念,專修淨業,過著粗衣淡飯的生活,每日禮佛千拜為功課,非常精進的用功對不對?專修淨業,一個國學進士不當官,一心修持淨業,而且過著粗衣淡飯的生活,表示生活非常的簡約,而念佛、拜佛非常的精進,每天禮佛一千拜。如果沒有一份非常真誠心切,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決心,怎麼可能每天會用功禮佛一千拜。一千拜如果慢慢拜,持之以恆不是偶爾拜個一千拜,然後休息三天,不是,是每天這樣長年累月恆久不變。如果一天拜佛一千拜,慢慢的拜,不要拜很快,拜很快只是為了趕數目,沒什麼意思。慢慢拜,慢慢念佛,禮佛求忏悔,一邊念佛一邊忏悔,一邊拜佛,就是最好的修行。王日休居士,每日禮佛千拜為功課,師父看到他這樣精進的用功,對他確實很佩服。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