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從頭至尾都是修恭敬心


 2020/1/12    熱度:2385    下載DOC文檔    

  我們剛剛看師長寫的序文,講到「學習的關鍵,端在『誠敬』二字」。而引到經典當中特別重視誠敬的態度,首先,「《曲禮》曰:『毋不敬。』」這個「毋」就是沒有,沒有什麼時候能不保持這個恭敬的態度。所以《中庸》講,「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這個誠敬心一不見,當下就不是在修道的狀態了,就是隨順習氣,都到邪道上去了,所以無時不刻都要保持恭敬。所以老祖宗的學問就是「主敬存誠」。誠敬的程度,能愈高,愈能保持,這是真實的修養。

  那我們現在在什麼地方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真誠、恭敬?都要落實到生活細節。不然我們心很粗,大部分的時候是應付,是傲慢當道,就很難提升了。

  比方,我們打開經書以前,感恩聖賢人的教誨,再打開來看,把它養成習慣。包含每天梳洗完,也可以給古聖先賢、給至聖先師行三跪九叩禮,這個都是培植自己恭敬的心。

  甚至於寫字,都恭恭敬敬去寫每一個字。《弟子規》上說的,「字不敬,心先病」。字也是我們中華文化的寶貝,字當中含有人生的智慧在裡面。不能寫字的時候,都是很散亂心在寫,這時候的恭敬就沒有保持了。包含寫信給別人,有時候我們心粗,寫信給人,太潦草。對方拿起來,一封信要猜七、八個字,不知道什麼意思。這個都是體現我們對人的恭敬不夠。所以其實《弟子規》從頭至尾都是修恭敬心。

  「凡出言,信為先」,恭敬自己的言行要一致,這是自我恭敬。這一句好做嗎?「沒問題、沒問題」,三天以後忘記了。恭敬還表現在所有做事的態度上。一答應,先記下來,不斷提醒自己不能夠忘記,這都是一個人具體恭敬的表現。「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只要答應的事情,盡心盡力做,絕對不馬虎。答應以前慎重考慮,答應以後全力以赴。

  還有對一切萬物都要恭敬,桌椅板凳你也要愛惜它,那也是恭敬。吃東西不奢侈,惜福,感恩農夫,感恩大眾。所以確實,「毋不敬」。

  恭摘自《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 2011/5/28 第一集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