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處宇宙人生的實相 勝義谛
二谛,指真谛與俗谛。並稱真俗二谛。谛,謂真實不虛之理。真谛,又作勝義谛、第一義谛,即出世間之真理。 勝義谛是宇宙人生的實相,有為法的共相,是菩提、涅槃,大聖佛陀圓滿成就的真實性,如所有性。他是平等一味,遠離一切虛妄相,甚深甚細的,所以《法華經》雲:“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 勝義谛是大乘的一實相印 勝義谛是大乘的一實相印,衡量大乘佛法的標准。是真如佛性,如來已經顯示出來,眾生有惑障故未顯,我們修學佛法的目的,就是要圓滿的使他顯露出來,若無勝義谛,眾生修行也是徒勞,大乘佛法不能建立,諸佛世尊亦不能依勝義谛廣為眾生說度生死的法門。 《中論頌》亦說:“諸佛依二谛,為眾生說法,一依勝義谛,二依世俗谛。”勝義谛在佛法中的地位,由此可見。 勝義谛是離言無二相 勝義谛是離言無二相。所謂二相者,就是眾生的邊執見,如常、斷、有、無、有為、無為等對立的兩邊。執著兩邊是錯誤的,為大乘佛法所不許,佛法是講中道的,是修證佛法者必須拋棄的,遠離這些邊見,即謂無二相。勝義谛就是離開了二相的無二。凡是言說的有為、無為,都是語言的,觀念的。概念上的有為、無為,非事實上的有為、無為。言語觀念不能诠表,譬如說火不能燒嘴,想火不能燒腦,所以言論上的有為、無為是世俗谛相,不了義相;事實上的有為、無為。才是勝義谛相,最了義相,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離言法性。勝義谛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一墮言辭即成戲論,是遍計性,生滅法,非勝義谛了。 即使是這樣,我們的佛陀以大慈佛眼,觀見眾生因樂著言語戲論,對勝義谛迷昧無知,起惑造業,徘徊於生死長夜之中,無法出離,為了眾生得到光明,脫離生死,了證無生,故於離言的勝義谛起大言說,借名句文建立三乘教法,施設八萬法門,使眾生能夠聞思修證勝義谛相,從不同的方便門,趣入究竟圓滿的離言法性大樂城中。 一切眾生未得無漏智慧,不能了知離言法性,一有見聞便堅固執著,言實有,說虛無,而成為與勝義谛相背離的“二相”,即遍計所執,不可能證得離言法性。若欲證得勝義谛相,須待重新如理觀察。要象已得無漏智慧的聖者那樣,如實了知離言法性,雖有見聞,亦不執著,知是如幻如化,緣生緣滅,不起有無、虛實、真妄等分別,但為如實表知離言法性的義理,不得不於離言法性起諸言說,以便如理通達後,得證離言法性。 所以,勝義谛離諸言語,對他起言說是度生的方便;是真實無二相的,如果有二相,那是異生對他的錯誤認識。勝義谛是一切聖者內自所證的境界,即根本智親證的真如。這種境界,說不出,言不中,不能推度,比量,是現量實性境。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若有尋求思量便是異生間接所知的變相真如。尋思的境界是變化無常的虛妄境,不是聖者內證的無為境界,所以,勝義谛是超過一切尋思所行境相,是無相所行的境相。 有相所行,是世俗谛相,不是諸法的實相,如《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離言法性,本身離言,是絕諸表示的,息諸诤論的。諸外道眾聚在一處,為欲證得勝義谛相,對勝義谛思維觀察,討論商議,因見解各一,觀點互異而發生爭論,導致口角斗爭,互相傷害,不歡而散。這些外道本欲大家一處共研勝義谛相,卻大動干戈,弄得煩惱重重。究其原因,是由於對勝義谛愚昧不曉,一無所知。當知勝義谛雖是離言無性,卻可以通過斷惑證真而證得他。 勝義谛與諸有為不是一體 勝義谛與諸有為不是一體。因他不隨諸有為法的染污而染污,無論諸有為相如何的千變萬化,百轉千移,他都保持如如不動,一塵不染,潔身自愛的高風亮節。如果說勝義谛與諸有為相是一體的,眾生時時刻刻在在處處的所見所聞無不是有為相法,那麼眾生也就時刻不離的得見勝義谛了。 既然見了勝義谛,無上方便,菩提涅槃也就證到了。事實上眾生未見勝義谛,亦不見菩提涅槃的影子,還處在生死煩惱的此岸,以此鋼鐵般的事實證明勝義谛相與有為相法不是一體。勝義谛與諸有為相法也不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東西。 勝義谛相是諸有為法的共同之相,能貫穿於每一位有為法,也就是說個個有為法都能體現勝義谛。因此,他兩之間有甚深的,密切的關系,並不是兩個毫不相干的東西。假如勝義谛與諸有為相法是兩個毫不相干的東西,那麼已經見到勝義谛相的聖者,也無需乎除遣諸染污行相,因二者不相關,遣亦無用,徒勞身心,勞而無益。但是,不遣行相,當是染污。聖者是染污的,何以名聖者,與真正染污的異生有何區別?又因為染污,煩惱所知二障便不能斷除,無上方便菩提涅槃也沒有證得的希望。事實上一切聖者,已離欲惡不善法,是清淨無染的,已得見谛,已遣行相,能夠證得安穩涅槃無上菩提。所以勝義谛與諸有為相不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東西。勝義谛與諸有為相不是同一體的,又不是互異體的,那麼它兩之間決定是非一非不一,非異非不異,不一不異的微妙難思的關系。 勝解行地的菩薩,只是已具足了資糧,為求見道而加功用行,還未見道,於勝義谛微細甚深,超過諸行一異性相不能如實了知,不能知道勝義谛與有為法的關系如何,不可能得證勝義谛相,勝解行地的菩薩尚且這樣,更不用說我等資糧欠缺的眾生了。 勝義谛相是遍一切一味相 勝義谛相是遍一切一味相。蘊處界等諸有為法中,他們雖然有千差萬別的相貌,但他們的自性,實性卻是清淨得不得了,不染一塵。這清淨的實性,即是勝義谛所緣的境界。也即是勝義谛遍藏於諸有為法中,真如、勝義、法無我性,此三無為法是異名同體,他們普遍於蘊處界等有為法中,都是平等的,一味的,一視同仁的對待有為法中的每一法。 如果說真如,勝義、法無我性不普遍於諸有為法中,就充分說明真如等三無為法,是和有為法一樣,從因緣所生,是眾同分性質的法,僅是自個兒的存在,不能互相遍入。勝義谛若從因緣生,定是有為法,有為法自然不是勝義谛,勝義谛不是勝義谛,而是有為的世俗谛,那才怪得很呢!還能從哪裡再找出勝義谛來呢?事實上勝義谛就是勝義谛,是不可言言,不可意意的,是普遍於一切,平等一味的。 多聞熏習勝義谛 勝義谛相,雖然是微細最微細的,甚深最甚深的,難通達最難通達的。但我們可以多聞熏習勝義谛的道理,從聞思修入三摩地,用定水洗去覆蓋在勝義谛上的一切惑垢,有朝一日把惑垢洗盡,我們也就證得了,與勝義谛形影不離,朝夕相處。 我們現在不用擔心能不能證得勝義谛,應該擔心的是你自己,能不能“念念不忘依戒、依法、精進修行”。
:佛教知识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