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簡言(續2)


 2020/1/16    熱度:1329    下載DOC文檔    

       南山草人:《楞嚴經》簡言(續2)

    (四)關於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五陰”(亦稱五蘊,指色受想行識等五蘊);“六入”(六根別名,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入,指根與境相互涉入)、“十二處”(是六根與六塵合稱,六塵,即色聲香味觸法等,處,是生出來的意思)、“十八界”(眼根、色境及眼識等三界;耳根、聲境及耳識等三界;鼻根、香境及鼻識等三界;舌根、味境及舌識等三界;身根、觸塵及身識等三界;意根、法塵及意識等三界)等,是一切有為法之諸幻化相,即“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幻名滅”,本來都是如來藏妙真如性。

  …經過佛陀的一番開示,大家知道,身體壞滅時,這五蘊身中還有不滅的東西存在,然後捨此生而另趣他生。而凡夫五蘊身與如來法身,其實是同一真性,差別只在迷與悟之間。由於妄想迷情,幻化出地水火風四大等物質色法,進而妄想心攬取少份的四大幻色而融合,然後妄想堅執顯相而假合為五蘊根身,五蘊身就是這麼來的。

  1、“五蘊”:這五蘊色身,及山河大地虛空,都是妙明真心所顯之物。一切存在,及種種差別形象,都是因塵境而妄起的分別相。是這些物種自相有差別,而非見性本身有差別;見性是清淨的,並非離一切萬象另有自性的見性。佛陀告訴說:“十方如來及大菩薩們在禅定的境界中,能見之見性與見性所緣之塵境相以及意識妄想相等,都如同病眼所見的虛空幻花,原本不存在;而此見性以及所緣境原本都是妙淨明體所現之物。…這見性,非是因生,亦非是緣生,更非是自然而有;但也不能說不是因緣,或不是自然。因為本來就沒有非與不非,也沒有是與非是;它是出離一切妄情計度之相,但又圓融一切法,與全體法界不一不異。”

  這五蘊本是如來藏妙真如性。譬如有人用清淨明亮眼睛去看晴朗碧空,目不轉睛地看久了,就會看見空中狂花飛舞;而這些飛舞狂花,既不是從空中來,也不是從眼中來。色蘊就是這樣,因此應當知道,色蘊是虛妄而無自性,本非因緣所生,亦非無因緣而有的自然性。同樣,受、想、行、識等蘊,也都是虛妄而無自性,本非因緣所生,亦非無因緣而有的自然性。

  2、“六入”:佛說,這六入本是如來藏妙真如性。如前所說,眼睛瞪視虛空而發生勞累錯覺,就會看見空花亂飛。實際上,這“眼根”與所見的空花都是菩提自性一念妄動所成的虛妄之相。因此應當知道,“眼入”是虛妄而無自性,本非因緣所生,亦非無因緣而自生的自然性;同樣,耳、鼻、舌、身、意等入,也都是虛妄而無自性,本非因緣所生,亦非無因緣而有的自然性。

  3、“十二處”:佛說,這十二處本是如來藏妙真如性。不管是說色塵生出眼見,還是說眼根生出所見的色相,應當知道,眼處和色處都是虛妄而無自性,本非因緣所生,亦非無因緣而有的自然性。耳處和聲處、鼻處和香處、舌處和味處、身處和觸處、意處和法處等,都是虛妄而無自性,本非因緣所生,亦非無因緣而有的自然性。

  4、“十八界”:佛說,這十八界本是如來藏妙真如性。應當知道,眼根、色塵為緣而生眼識界,三處推究都無所得。也就是說,眼根、色境及眼識三界都是依如來藏自體而起的虛妄暫有的現象,本非因緣所生,亦非無因緣而有的自然性。同樣,耳根、聲塵及耳識;鼻根、香塵及鼻識;舌根、味塵及舌識;身根、觸塵及身識;意根、法塵及意識,推究都無所得。也就是說,它們都是依如來藏自體而起的虛妄暫有的現象,本非因緣所生,亦非無因緣而有的自然性。(待續)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原创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