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你若能斷YIN欲心,那你就得著頓教法門


 2020/1/20    熱度:2978    下載DOC文檔    

  什麼叫頓教?我今天對你們講一點真話;天天我講經,都沒有講真話給你們聽,今天講少少的。為什麼呢?真話不能講多;講多了你就不信。講少你都不信,講多了,更不信了!因為人不歡喜聽真的話,不歡喜聽真的道理,也不歡喜真真實實去修行,所以我沒有法子給你們講真法。我要等著,等機會,今天好像機會到了,因為講到這個偈頌上,這個道理應該把它揭穿了。

  怎麼叫頓法?頓,就教你斷。斷什麼?斷YIN欲心。做得到?做不到?說:“這叫什麼?這有什麼用啊?”你不相信吧!不相信,我就不講了,講多,你更不相信。就是這麼多:你頓斷無明,無明也就是YIN欲心。斷得了?斷不了?斷不了,那你就不想聽真的法。你若能斷,那你就得著頓教法門。

  漸,漸是什麼?說:“慢慢的,斷不了喔,我要慢慢來唷!這怎麼放得下啊?不可以的。”這就變成漸了。就是這一點點,明白了嗎?你聰明的人,我給你一點哪,你就斷了;愚癡的人,還捨不得,放不下。說:“這,我不相信這是真法,我不相信這是頓教。”所以我從來就不講嘛!你若相信,你早就成佛了;就因為你不相信,所以到現在還拖泥帶水,在六道輪回裡轉!你願意轉,你就轉去羅!誰也不勉強你一定不要轉的。

  無盡藏比丘尼,認真用功,一天到晚,都是念經、研究佛法,總也不懈怠,是這樣一位比丘尼。所以她現在還是真身,她的肉身並沒有壞。臨終的時候,也是坐著往生;往生後,過了幾年,身體還一點都不壞,也沒有臭,也沒有爛。為什麼呢?就因為她有修行。她盡用功修行,沒有YIN欲心;沒有YIN欲心,雖然是肉身,就變成金剛不壞身,所以坐著就往生了。到現在,無盡藏比丘尼的真身,還在曲江一廟上,廟的名字我忘了;不過我見過無盡藏比丘尼的肉身,非常莊嚴,非常之好。

  人有一種YIN欲心,但不要怕,你看楞嚴經的火頭金剛,他本來YIN欲心很重,但以後他能用鍛煉的功失將YIN欲的火變成智慧火,而作火首金剛。所以說YIN欲本是淨性因。你若存一正念,這就是淨性的因,你若存一邪念,那就不清淨。所以,YIN欲的性不是將其斷了,而是將其變成淨性。本來YIN性是不清淨,但要將它變成淨性——正知正見。這就對了。所以說除YIN即是淨性身,除YIN,就得清淨的法身。

  節錄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以上叫六欲天,這六天就是: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為什麼叫六欲天呢?這兒的天人,雖然生到天上去,但是還有YIN欲心,還有不清淨的思想。我在暑假講《楞嚴經》時,已經講過這六欲天了,不過相信你們都不歡喜要,所以又都送回來給我了,所以我現在再送給你們。六欲天的天人都有YIN欲心,四王天和忉利天的天人行YIN欲,和我們人間的人是一樣的,為什麼一樣呢?他們都有形體,四王天的天人也一樣要結婚,忉利天的天人也一樣要結婚,都有夫婦、父子的情形。四王天的天人生孩子,一生出來的小孩子有多大呢?就有人間小孩五歲那麼大。忉利天呢?就有七歲那麼大,夜摩天就有十歲那麼大。小孩子一生出來就這麼大,坐在天人的膝蓋上。生出來,等一等吃一種自然的天露(天的甘露),他吃這天的甘露,是自然化現出來的,等吃完之後,沒有好久,就變得和一般的天人一樣大了,也就是身量有半哩高,壽命有五百歲那麼長,這是四王天。

  這有四句偈。在暑假時我已經講過了,我現在再講一遍,我若不再講,相信你們都忘了。

  四王忉利欲交抱,夜摩執手兜率笑,化樂熟視他暫視,此是六天之欲樂。

  所謂“四王忉利欲交抱”,四王天和忉利天YIN欲的行為,和我們人間的人是一樣的。“夜摩執手兜率笑”,夜摩天男女這種情欲就是互相握握手,好像西方人互相握手,在天上夫婦這種夫妻的性行為,只有握一握手這就算了,這是夜摩天。兜率天呢?男女行YIN欲只互相笑一笑,因為那個地方的天人平時不笑的。為什麼不笑呢?因為情欲太輕了,幾乎沒有情欲了。在六欲天天上,越高一層,欲念就越輕一點。為什麼在我們人間修道的人要去欲斷愛,要沒有這個欲念呢?也就因為你欲念多,你的愚癡就多一點;你若欲念輕,智慧就增加一點。

  欲念就屬於五濁惡世,所謂“五濁”,什麼“濁”呢?就是這個“欲念”是最污濁,最不干淨的東西。所以在天上四王天的這種欲念,這種情欲和我們人間一樣的,忉利天比較四王天就輕一點,夜摩天就互相握一握手,“夜摩執手兜率笑”。

  兜率天他就互相笑一笑,你不要以為笑就是好啊!我們人間的人以為笑就是好事,“笑”也就是有一種情欲的作用,所以你到這夜摩天啊,這天人都是願意自己修行用功,很少人與人之間互相握手,這握手就是男女夫婦間行這種性行為。“兜率笑”,兜率天對著笑一笑。

  “化樂熟視”,這化樂天的男女熟視。“熟”,就是看的時間久一點,譬如或者一分鐘,或者五分鐘,互相看一、兩分鐘這麼熟視。“他暫視”,他化自在天,就這麼一看就得了,不是看很久。六欲天男女的性行為就是這樣子的,因為它越往高一層欲念就愈輕一層。你若欲念不輕呢,你也生不到那個天上去;你生到那個天,也都沒有多少欲念了,所以這是六欲天的欲樂。

  節錄自【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

  漏盡通:漏盡了,不是說好像一個瓶子裡邊裝了水,瓶子底下有個窟窿,把水都漏出去了,叫漏盡。漏盡通,是沒有漏了——本來是有漏的,現在把漏補上,沒有漏了。什麼叫沒有漏?我說了很多次了,你沒有YIN欲心就是沒有漏了,你沒有貪心也是沒有漏了,沒有嗔心也是沒有漏了,沒有癡心也是沒有漏了。總而言之,你有八萬四千種的毛病,現在這個毛病都沒有了,這就叫無漏了,漏盡通。

  節錄自【佛說阿彌陀經淺釋】

  教她做什麼,她就做什麼,不是單單四事供養,不是飲食、衣服、臥具、湯藥這麼簡單;她都要以這個身心性命來供養他,都要和他行YIN欲。所差的地方就在行YIN欲這個地方,有YIN欲,這都是邪的;沒有YIN欲,那才是正的。你什麼時候也不可以聽那個人說:“開悟了,什麼都可以干了,也可以行YIN欲了。”這簡直地這是大魔王、大魔王、大魔王說的話。你不開悟,不守規矩,那是你不懂;你開悟,你懂了,卻明知故犯,再不守規矩,不守戒律,那你開悟,開個什麼悟?變成開倒車,往回走了。

  所以現在的人不研究那個真理,只知道,噢!開悟了,人家說開悟了,不需要守什麼規矩,也就跟著這樣說:噢!不需要守規矩了,他開悟的了,抽煙、喝酒、玩女人,什麼都干了。

  所以最要緊的地方,就是有一個YIN欲,他有YIN欲心,盡行不淨行,這就是魔;他不貪錢,沒有YIN欲,那就是真的。

  他專門公開對大家這麼講:哦!你前生是我的什麼太太啊,是我的娘娘啊,你是我的什麼啊,我做過皇帝啊,你怎麼樣怎麼樣子。公開對大家這麼講,就引誘人生這種YIN欲的心。他公開講就變成去騙人,去攀緣。

  節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

  我在金山聖寺講過,難道做父母的都想子女快點死嗎?逼迫著子女結婚,就是要你的子女快點死,就是這個道理,沒有旁的。所謂“老貓房上睡,一輩傳一輩。”傳完了,又是什麼樣子,沒有下文。

  節錄自《人生要義》

  我想有人一定會有疑問,為什麼沒有貪嗔癡的人就是證果的人。現在我把貪嗔癡的重點,以最通俗而易明白的事相說給大家聽。所謂貪心,就是欲念,YIN欲之心。沒有了貪心,就是斷了欲念;沒有了欲念,就是沒有YIN欲的心。男女兩方見面接觸,互不生此妄想,不僅此念不生,就連生理上都不生一點反應,男女根也不動了,這才是真的斷了欲念,息了貪心。諸位!你們不要驚奇我說得這樣坦白徹底,因為千經萬論,三藏十二部,到究竟處經典都是講這個問題。要是沒有這個“欲”的問題,什麼經典都不必要了,一切法皆“空”,一切法皆“如”了。就因為有這個問題,所以我們才要修行,倘若你不能斷欲去愛,你就是出家了八萬個大劫,也只是在佛教裡混光陰、吃造業飯。若能斷欲去愛、除YIN心,才真是沒有貪心,沒有貪就沒有煩惱。要甚麼時候才能把貪心斷滅呢?必須要破無明,才能斷除貪心。菩薩修行所以勇猛精進的緣故,就是為了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達到等覺果位時,才把塵沙無明斷盡,證得佛果。貪心在三毒中是最毒最難斷盡的。我們初發心修行,最障礙我們用功的,就是男貪女、女貪男的YIN欲心,這是最根本的問題。《楞嚴經》上說得很清楚:“YIN心不除,塵不可出”,如想不除YIN心而能成道,就像蒸沙欲想它成飯一樣,是不可能的事。

  無明火究竟是什麼?很簡單很干脆的說,就是男貪女愛的YIN欲心。這種心念一動,連自己都莫名其妙,無法阻止。所以許多人常在這種糊裡糊塗之下,做出糊塗事,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無法挽救。當異性相愛的時候,你如去問他們,你為什麼要愛她呢?她為什麼要愛你呢?他們一定回答你說:我不知道。這就是無明。希望每個出家人都能斷欲去愛,在修持上多用功,共勉之!

  假如你能夠徹底放下一切色欲,那麼,就一了一切了。天下英雄好漢,乃至老修行,不知多少都被美色這一關迷住了。世間上所有的問題和煩惱,也源於此。想要斷煩惱,先要斷欲。如果要隨逐煩惱,大可以恣情縱欲,為所欲為……人,就是由色欲而生,由色欲而死。

  什麼是無明?就是無所明了,什麼也不明了。無明究竟是什麼?較文雅的說,就是愚癡;若往顯明露骨來說,就是YIN欲心。譬如男孩子追求女孩子,女孩子追求男孩子。若問他(她)為什麼要追求?或會回答:因為他(她)漂亮或英俊,所以我愛他(她)。再問:為什麼要愛他(她),哪個地方可愛?問來問去,他(她)也不知道。既然不知道,還要去追,這就是無明,也可以說莫名其妙。在莫名其妙之情形下,還要往裡鑽。為什麼?因為人是色欲而生,所以還要色欲而死。古人說:“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蘇醒幾個悟?夜來鐵漢自思量,成佛作祖由人做。”無論成佛或做祖師,都是由人所修成的。所以人是怎樣生來的,就怎樣死去。所謂“如是而生,如是而死”,不願斷絕輪回、不願截斷生死流。反而願順流而生,不願逆流了生死,所以有無明。有了“無明”之後,就有“行為”。什麼行為?就是男女的性行為。因為不明,就要造業,就要顛倒。顛倒之後,就有這種問題發生。發生之後,就有了“識”。有“識”(父母精血成的胎兒)之後,便有“名色”(名是心理,色是生理)。有了“名色”之後,便生“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全,十月期滿,出生於人間,便有“觸”的感覺,能分別冷暖軟硬。有了感觸之後,便生領“受”作用,在順境曉得快樂,在逆境曉得痛苦,隨時隨地生起“愛憎”的感情。有了“領受”之心,便生一種愛心。有了愛心,就生出自私心,要占為己有。人貪戀財貨女色,而生出種種的欲望。有了愛心,乃想盡方法,把它取來,歸為己有。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因此,盡造不清淨的身口意三業。

  問:“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兩句話是對呢?還是不對?是兩句全對或全不對?是一句對一句錯?結果眾說紛纭。有說全對的,有說一句對一句錯的。我告訴你們,“人為財死”這話不對,人是為色而死;“鳥為食亡”是對的。鳥為生存,不得不覓食。但人應比鳥有智慧,但現在的人不但不比鳥有智慧,反而比鳥還笨。鳥找東西吃,直接吃了維持生命即可,不須用花花綠綠的鈔票買東西。人現在不用金、銀,而用鈔票,人就執著這花花綠綠的紙,為它而忙忙碌碌。人真為財死嗎?不是的。這個“財”後面有“色”在推動著,人實為“色”而死。人的精、氣、神若不損傷,就能返本還原,明心見性,開大智慧,生死能由己做主,閻王都管不了你。那時願意活幾千年,可以活幾千年;若願意死,馬上即可往生。

  各位想一想,爭名奪利有何意思?現代男女又講愛情,同性戀也講愛情,要合法結婚,結果弄出“愛死病”來,愛就要死。“色”和“愛”這二字合起來,愛“色”就“死”。同性戀者說其道理:若把公鼠放在一起,久了也會成同性戀,互相洩欲。但你是人,為什麼要學低級的畜生?我本不願講,但現在不得不揭穿“人為財死”的秘密,免得人迷頭迷腦。男的到時候要追求物件,女的到時候也要找物件,還沒有長成就要找物件。現在的教育,從小就給孩子灌輸性教育,這是教孩子快點死,是很顛倒的。我不怕人不高興,同性戀的人高興不高興我不管。因你想愛死,我是苦口婆心救你,要你明白苦海無邊,否則,你再也出不來了。所以“人為財死”有語病,中國人不願揭穿講,明知不對但不講,掩耳盜鈴,以為塞住耳,鈴就不響了。我願講人不願聽的話,若只講你愛聽的話,那就是谄媚。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我不忍大家傳染“愛死病”,故不能不說。這“愛死病”就像空氣污染一樣,到處都有,防不勝防,它可以讓你喘不過氣來!

  為什麼要爭利益?因為想維持自己的生活,養活自己的家庭。而家庭的基本就是色欲,乃本著色欲而成立的。為了維持這個色欲,保護自己的家,便引致人與人之間的紛爭;次而導致家與家爭、國與國爭,其根本原因是一致的。

  人不是為財死,財不過是保護色欲,人結果還是為色而死。被色迷了就有生死,不迷,就了生死,差別就在這一點。有人說:“人人都這樣。”那因為人人都糊塗,都不知自己是如何生來?如何死去?幾千年來人都在這生死中打轉,沒法出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和賭博沒有分別,這是生命的賭博。怎麼講呢?因你忽然明白了,忽然又糊塗了。明白的時候少,糊塗的時候多。若不信,你可研究研究。

  這個煩惱都是由“無明”來的,無明就是欲念,包括了:財欲、色欲、名欲、食欲、睡欲。財欲使人一天到晚想中彩券、無本取利,但縱使富可敵國,依然不會滿足。色欲是“刮骨鋼刀”,把骨髓都糟蹋掉了,就會百病叢生,所以,色欲就是“要命欲”。一般父母生了子女,就晝夜憂慮,生男就急著要他娶媳婦;生女就急著要她嫁人,認為這兩件事未完,即大事未畢。其實,生兒育女應該是要教育他有學識、有技能。至於結婚與否,不必擔心那麼多。如果,一定要他娶媳婦或嫁人,就是要他往死路走,不希望他們修行成佛。現在世界上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子女如果不結婚,父母都反對;但子女如果吸毒,父母倒不見得反對。所以說:子女要往上走,父母反而怕;要往下流,反而高興,這就是做父母糊塗的地方。

  生死愛情的海,就是障道的根本。修道人,無論對人或對物,生出愛欲之心,都會障礙修道的發展。詳言之,愛欲就是生死,生死就是愛欲,愛欲就是生死之根。若是不破愛欲無明,終不能離開生死大愛海。如何能離開生死?簡單得很,就是斷欲去愛,別無他法。修道人,不要有情愛的思想,更不能有情愛的行為,對任何人,不要生出一種情愛心,有了情愛,苦根不斷,有了情愛,生死不能了。有人說:“人是有感情的動物,食色性也。”就因為這樣,所以才要修道!在《四十二章經》上說:“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我們修道人,就須存這種的觀想。

  如果無情無愛,見到人是否就把嘴堵起來,不理睬人?這樣也不對。我們不執著情愛,不生情愛之心,但還不能討厭人,也不能說我不愛人,我就憎人,這樣也不對。那麼,要怎樣才對?就是不愛,也不憎,對誰都是平等相待,慈悲為懷,但要謹慎行事,不可落在情愛樊籠中。各位注意!不要被情愛所迷惑。有人寫封信給你,你的心就好像小兔子在懷中,亂蹦亂跳,以為有人愛你,這是好事,其實是想把你拖到地獄去!

  各位善知識!要在這個地方用功夫,要真真實實的了解,愛欲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從無始劫以來,生死不了,為什麼?就因為被“情愛”二字所害。若能斷欲去愛,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脫死。凡是你所願意的,就是愛;你所討厭的,就是憎。我喜歡這個,就生出愛心;我煩惡那個,就生出憎心。這都是情感用事。修行人不應用情感來處理一切事,但也不能像關帝公似的,坐在那裡繃著臉,給他叩頭,他也不睬你。對人要和藹,要有禮貌,不可貢高我慢,目空一切。總之,對人要以慈悲為懷,方便為門,處處為人著想,令人生歡喜心,我們還有這口氣在,就要對人好,但是不應該有情愛的思想摻在內。各位!切記切記!這是很重要的法門。

  問:做人最主要的行為是什麼?答:是去欲斷愛,不要年紀輕輕就恣縱貪欲。現代西方社會裡,七、八歲的小孩也懂得行YIN之事,將來都變成短命鬼。為什麼?因為他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之時,就把小苗割去,這種子將來變成痞子,絕不會有收成。

  我們為什麼會有煩惱?因為自私的緣故。為什麼會有自私?因為有欲,故想盡辦法來保護它,深恐它跑了。若是對它不利,則發脾氣。為什麼會發脾氣?主要的原因,是無明和情愛在作怪。假設沒有無明,沒有情愛,脾氣就跑到十萬八千裡之外,離你遠遠的,想找也找不到。

  如有情愛,則生自私,便不顧一切,為目的不擇手段的追求,甚至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歸根究底,就是為了欲念。如果沒有欲,則無自私。沒有自私,則無煩惱。如有煩惱,則有生死;如無煩惱,則無生死。這個道理人人懂,可是不去行。要知道,沒有欲,便無無明。破了無明,便顯法性。我們學佛,首先除無明,去煩惱。若能圓滿,則證解脫。我們為什麼沒有智慧?就因為有無明。無明而生欲,欲而生自私,自私而生煩惱。貪求不得而有煩惱,人對我不好而有煩惱。為什麼有煩惱?因為有個我存在。如果無我,則無煩惱。若能無無明,無自私,煩惱就不知跑到什麼地方去了。你們信不信,就是這個。千經萬典,說來說去,就是說這個。把我沒有了,把無明破了,把欲消滅了,沒有自私,也沒有煩惱。想找煩惱,也找不到煩惱。為什麼?因為根本的問題解決了。

  各位要注意!財色名食睡這五欲,都是從無明和情愛那裡來的。如果沒有情欲的話,覺得什麼也不重要。就因為有情欲,才覺得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好,什麼都不對,這是情欲鬼在作怪。若能將情欲鬼降伏了,那就很快入如來室,升如來座,披如來衣,說如來法。

  節錄自《宣化上人法語開示》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