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人人說,卻​非人人懂


 2020/1/27    熱度:3052    下載DOC文檔    

  從幾年前的地溝油、瘦肉精、毒奶粉,到前不久的問題疫苗,食品安全和醫療安全的底線被一次次擊穿。為了掙錢,有些人無所顧忌、不擇手段,即使損害他人的利益、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也在所不惜。殊不知,在這個世界上,做惡事不僅會受到道德的譴責、法律的制裁,還將接受因果定律的懲罰,在來世乃至生生世世付出可怕的代價。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如果發自內心地相信因果,對因果有敬畏感,則無論如何也不敢做這些違背因果的事情。因為因果與是否被人發現沒有任何關系,只要做了,種子一定會貯存下來,總有一天它會成熟。成熟的時候,誰都跑不掉。有因,就一定會有果,這是客觀事實。如果沒有因果的自我約束,則倫理道德會越來越下降、衰退,甚至淪喪到沒有底線的程度,這只會加劇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很多社會問題也會應運而生。所以,我們應該相信因果,行持十善。

  假設全人類都能從骨子裡去相信因果,世上就不會有殺人、妄語、偷盜等惡劣風氣,沒有暴力,沒有戰爭,每個人都很真誠,就不可能出現地溝油、瘦肉精、毒奶粉等問題。所以,佛教的因果學說對現代社會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釋迦牟尼佛當年給我們宣講了因果的道理:現實生活中的所有幸福與痛苦,都不是鬼神的安排,也不是無因無緣,而是由兩種因緣導致的。其中第一種因緣,叫近緣,也即最近發生的因緣。另外一種因緣,叫遠緣,也即比較長遠的過去所產生的因緣。遠緣和近緣兩相結合以後,就會產生它們的果,這叫因果。

  古人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就是一個很客觀的因果理論。雖然我們的肉眼不能觀察到因果之間的細微關系,但我們可以從理論上證明因果的存在。如今的很多高科技新發現,不都是肉眼看不見,曾被大家認為是不存在的東西嗎?因果規律也不例外,即使看不見,卻仍然存在。

  因果裡面沒有教條性的東西,它不是釋迦牟尼佛制定的,也不是釋迦牟尼佛創造的,而是一種自然規律,只是被釋迦牟尼佛發現了,並將其廣而告之而已。

  正如《佛說稻稈經》中所說:“如來出現若不出現,法性常住。”意思是,佛出現於人間也好,不出現也罷,事物的自然規律是永遠存在的。

  不知善惡,不懂取捨

  凡是對其他生命有暫時傷害或永久傷害的行為,尤其是動機,都叫做“惡”。凡是對其他生命有益、有幫助,能給其他生命帶來幸福快樂的行為或念頭,都叫做“善”。無論是沒有信仰的人、外道徒還是佛教徒,在因果面前,都是平等的。

  比如,我們買了一條魚,之後殺、洗、烹煮,然後吃下肚,享受了吃魚的整個過程。從表面看來,事情就到此結束,沒有留下任何痕跡。但有一種我們看不見的能量,卻會儲存到藏識裡面。

  藏識就是精神最穩定的最深層次,哪怕在深度昏迷的時候,也一直不會動搖。

  有可能是這一生,也有可能是下一世或幾百年以後,反正總有一天,在因緣成熟的時候,藏識裡儲存的這個能量會發作。那個時候,我們就會感受殺魚吃魚的痛苦果報。

  再比如,我們拿錢去扶貧救難,為別人解決了困難,也有一種善的能量會儲存在藏識當中,總有一天會發揮作用。

  在佛教裡面,這個能量就叫做業。就像小小的茉莉花種子,在土壤、濕度、溫度合適的時候,就會生根發芽,最後長出茉莉花,因為在茉莉花的種子上面,具備了我們看不見的長出茉莉花的能量。就像充電器充進去的是電,輸出的也是電,而不會是水或其他東西一樣。注入善的種子,就會收獲善的果實,反之亦然。

  無論是否有信仰,無論是基督教徒、佛教徒還是沒有信仰的人,只要做了善事,就會儲存善的能量;只要做了惡事,就會儲存惡的能量。其中的善能量或正能量,一定會給我們帶來幸福、快樂與積極的心態;而其中的惡能量與負能量,一定會給我們帶來痛苦、不幸與消極的情緒。

  凡夫畏果,菩薩畏因

  因果涉及到每一個人的生活,也涉及到整個社會的和諧。如果想遠離痛苦,首先就不能做壞事。因果關系真的是一種蝴蝶效應。現實生活當中一件根本不起眼的事情,或許會導致將來在肉體或精神上的巨大打擊。

  人人都不願意面對痛苦,卻在不知不覺之間造作了痛苦的因,而使自己不得不面臨痛苦。不了解佛教的人,會說命運不可改造,但佛告訴我們,盡量回避、遠離負能量,多創造正能量,就能遠離痛苦,獲得幸福。這一切,與任何神靈、造物主都沒有關系,都掌控在每個生命自己的手裡。

  “凡夫畏果,菩薩畏因”,也即是說,聖人是怕因不怕果,所以處處謹小慎微;普通人卻怕果不怕因,做任何事情反而不考慮後果,一旦遇到痛苦,就想盡一切辦法去逃避,可種子已經播下,因緣已經齊全了,又怎能妄想果實不成熟呢?自然規律原本如此啊!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