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世間快樂事


 2020/1/29    熱度:7870    下載DOC文檔    

  佛在世時,一天有四個新學比丘討論“世間以何為最快樂”的問題。

  甲說:“春情美景,百花爭妍,身游其間,最為快樂”。

  乙說:“宗親冥會,大吃特吃,最為快樂。”

  丙說:“多積財寶,富貴做人,最為快樂。”

  丁說:“妻妾滿堂,誇耀鄉裡,最為快樂。”

  四人各執己見,爭論不休,則剛被佛聽見。佛告誡他們道:“汝等學佛,未循正道修養,誤以世法為樂!春景剛至,秋束摧殘,有何快樂?勝會不常,盛筵易散,有何可樂,錢是五共(水浸、火燒、賊偷、子敗、官沒)之物,得來辛苦,散去憂慮,有何快樂?妻妾滿堂,難免生怨死離,有何快樂?真正快樂,唯在解脫煩惱,證入涅槃!”

  佛又說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個信佛的普安王,請了鄰國四個國王來聚餐,討論到世間以什麼事為最快樂?

  甲王說:“旅游最快樂”;

  乙王說:“和愛人在一起聽音樂最快樂”;

  丁王說:“有大權力,控制一切最快樂”;

  普安王說:“各位所說的都是痛苦之本,憂畏之源,不是真正的快樂;須知樂極生悲,樂為苦數,得勢凌人,失勢被辱;唯有信奉佛法,寂淨無染,無欲無求,然後證道,才是人生第一樂事。”

  樂和苦是相對的兩面。樂的一面是天堂,苦的一面是地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是,我們平常碰到的樂事,多分是暫有還無的相對的快樂,終是不能永久保存的。那麼,怎麼樣才是真正的樂,永久的樂,絕對的樂呢?

  一、五欲之樂

  世間的人認為最快樂的事,總括起來,不出五種:一是要錢財多,所謂“要錢不要命”;二是要妻妾美眷多,過著荒唐糜爛的生活;三是要名譽好,希望人人來恭維他;四是要吃得好,大吃而特吃,即使沒得吃的,也要對屠門而大嚼;五是要睡得多,睡得舒服,漫無節制。

  財、色、名、食、睡的五欲,是世間人的所共同爭取而要占有的;但爭取時是苦的,占有了失去或壞了,又是苦的。所以是有快樂,是暫有還無的,不能永久的絕對的存在。

  五欲之樂,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指眼耳鼻舌身所接觸的相對的境界,那就是色聲香味觸五種,稱為五欲之樂。而凡夫的眾生,苦多樂少,往往樂是苦的果,苦是樂的果;相反的,苦是樂的因,樂是苦的因。

  例如有人以負債來先享受一番,還債之時必然有得苦吃,這是先樂後苦,樂成了苦的因了。相反的,有一些人修苦行,希望求升天國,或者拼了命辛辛苦苦賺錢,然後拿了錢去旅游、享受了,那就是樂為苦果。很多人為了肚子餓要吃飯而去工作賺錢,但是工作了一整天,吃的時候只短短幾分鐘就吃飽了,這不能不說是苦多樂少。

  在印度及中國,有苦行的宗教。有的把自己浸在水底,有的掛在樹上,有的囚處山洞不見天日,有的澗飲木食草衣石座,老死不與人間往還,這樣苦苦的修行,其目的是為了升天,為了羽化、蟬蛻。在他們主觀的感覺上,修行到最後,會享受到放下物欲的快樂,這是由苦行而得來的,但卻仍不究竟。

  二、禅悅之樂

  打坐修定而得到心的平靜安穩而產生禅悅之樂。禅悅之樂,沒有身體沉重的負擔,沒有雜念妄想的負擔,心中無事,感到非常輕安穩定,乃至時空感消亡。若跟五欲之樂相比,五欲之樂是從刺激獲得,而禅定之樂是從負擔的釋放獲得的。一旦獲得禅定的樂,便不會貪戀五欲之樂了。只不過這種禅定的樂,只有在定中才可以享受到,離開了禅定就沒有,所以仍是間斷性而不是一次樂便能永遠樂,所以不能稱作極樂。

  禅悅的快樂,還是相對的不能持久的快樂,因定力一衰,苦的境界依舊浮起。所以佛經說:“縱使修到非非想,不及西方一去來”。

  三、解脫之樂

  解脫之樂,不受五欲的引誘,沒有得失的煩惱,沒有安危的困擾,沒有生死的憂喜,沒有魔障的擾亂;既不被物質的環境所牽累,也不被精神的影響所動搖,所以稱為解脫之樂,就是最徹底、最究竟的快樂。

  這只是對未證究竟解脫前的一種方便說法,真正獲得解脫,則境智冥合,能所雙亡,不但生死這名不可得,就連涅槃之名也不可得了。因證悟的理境,是只堪自怡說,不可言說,所以這快樂是超然的,絕對的,永恆的存在。世間的欲樂固不足比擬。即天上的禅悅之樂也可不能比擬。唯有出世的解脫,才是絕對的永恆的快樂。

台灣學佛網首頁佛教知识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