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下冊(第八十一章)裡03


 2020/2/1    熱度:2664    下載DOC文檔    

  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八十一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八十一章 大道消在無言裡03

  教理次第須辨明

  何謂成事?若功行未圓,必仗理觀引發開導。

  但是同時又講你必須要研究佛經,要通這個理,理才能使你成功修證,使福德圓滿、功德莊嚴,這個叫成事之功。因為你懂了一點點道,曉得學佛的一點點路,但是你修行的功夫沒有到,如同一個沙彌出家,修行幾十年才可以成為一個大和尚一樣,那是苦行來的,慢慢慢慢修來的,這是功行要圓。功行不圓滿呢,‘必仗理觀’,必須先要學教理。所以在西藏我就非常贊歎,黃教密法的修法,六歲八歲出家當沙彌,第一步先學十二年的經教,到了二十歲左右,可以受戒了。真正的十二年教理學通了以後,才開始拜佛,先磕滿十萬個長頭,五體投地那麼拜,整個身體趴下去,一塊木板大家磕得那個木板都光了,十萬個長頭磕滿了,那是真功夫喔!這才慢慢地、漸漸地學一點三皈依四皈依,至於上師相應法,還早呢?真傳你密法要到四五十歲了。受戒是九年,三年沙彌戒,三年比丘戒,這中間都要考察你,以後才受菩薩戒,這才叫做佛的制度。現在幾乎都沒有,現在連知道這樣的人、事的也都少之又少了,這很糟糕,很危險。所以說選通教理,才能成事,即是‘功行未圓,必仗理觀引發開導’。

  何謂覆理?若一向執事坐禅,反迷己眼。未識玄旨,徒勞念靜。

  覆就是障礙蓋住了,我們喜歡打坐做功夫的朋友請注意,理始終不去參透,那麼永遠不會成功的,這就是覆理。如果你一向貪圖只以為打坐就可以成功,越坐越久,盲修瞎練,沒有用,功夫做得再好,‘反迷己眼,未識玄旨’,形而上的道理,玄之又玄的道理,你透不過去。‘徒勞念靜’一天到晚光圖個清淨,那與道無關。

  天真一現百妖除

  何謂奪事?若天真頓朗,如日消冰。何須調心收攝伏捺。

  再者,他說假如智慧高的人,‘天真頓朗’,言下頓悟,一句話就開悟了,這種人如古代的禅師們,像馬祖的作略或德山棒、臨濟喝,一進門問佛法,給你一頓臭罵。‘喝!’叫一聲就開悟了。什麼叫臨濟喝?就是罵你一下,你這就開悟了。為什麼這些人能夠言下頓悟呢?‘天真頓朗’,那麼一下本性就現前了。‘如日消冰’,好像太陽一出來,大地就光明了,不須要一點一點地湊合打點,冰凍也就自然化掉了。因此又‘何須調心’,每天坐在那裡,這個念頭慢慢去掉了,那個念頭又按下去了,在那裡‘收攝伏捺’。今天,唉!念頭不大好,昨天,坐起來不對,今天這裡發麻,明天又那樣,這些都是在那裡調心,好像水上按空葫蘆一樣,這裡按下去,那一邊又冒起來。如果一天到晚打坐在那裡只搞這個事,這個不叫打坐,這叫玩把戲,玩給自己看,然後告訴菩薩我在用功,如此而已。

  故經偈雲:若學諸三昧,是動非是禅。心隨境界流,雲何名為定。

  你如果說我有心在學一切三昧,修苦行,今天修般舟,明天又坐禅,或者學密作止觀,有心去學的,那是動,不是禅。這是眾生的妄念,在那裡打妄想亂動。‘心隨境界流’,這心一直在境界上打轉追逐。今天坐好一點,清淨一下,明天又不清淨了,然後後天又對了,大後天又錯了。‘心隨境界流,雲何名為定。’這怎麼能叫做修定呢?

  是以不可執一執二,定是定非。但臨時隨用圓融得力,自谙深淺。

  這是徹底地講定慧雙修而悟道的話。不可以抓到一邊,也不可以抓到兩邊,這要你自己理上去透了。也不要認為要這個法門才是佛法,那樣做不是佛法,這叫‘定是定非’,你錯了。因此你不如覺得‘無心於事,無事於心。’一切入世出世都一樣,行雲流水,過了就過了,這是‘無心於事’,這句話,勉強做得到‘無事於心’,萬箭攻身之間,心中還是無事,這是大修法。這樣‘臨時隨用’,這才能夠做到‘圓融得力’。那麼一天一天自己就會進步,自己知道自己的功夫到哪裡,有沒有進步,這叫‘自谙深淺’。

  若也歸宗順旨,則理事雙消,心境俱亡,定慧齊泯。

  然後若是講達到究竟悟道成佛的境界,歸到佛法的心宗裡頭,如楞伽、華嚴這些境界,‘則理事雙消’,無所謂理也無所謂功夫,無所謂智慧,也無所謂福德,都圓滿了。這個時候‘心境俱亡’,心念也空,處境也空,定也空,非定也空。也無所謂定,也無所謂慧,也無所謂戒,因為他這個時候不須要戒,他本身就是戒,這是‘定慧齊泯’。所以永嘉禅師對於這樣的頓悟修法有幾句名言告訴我們。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