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令色,鮮矣仁


 2020/2/2    熱度:2159    下載DOC文檔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巧言令色,出自《書·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孔壬是堯帝時的大奸佞,曾為共工之官。

  巧言指表面上好聽而實際上虛偽的話。《詩經》中有“巧言如流”之說,即形容虛假惑人的言辭像流水一樣暢通。令色指偽裝成美好如初的表面功夫,偽善、谄媚的臉色。

  花言巧語,態度谄媚的人,鮮少有仁德。因為少了誠。

  印光大師出生六個月大的時候曾經患過比較嚴重的眼病,雖然好了,但如果看字過多,過度勞累就會復發。大師受戒時因為書寫大量的文疏、登記等事導致眼病復發,有時奇癢難忍,有時又十分疼痛。當時也沒有什麼藥可用。為了不因病而耽誤事,大師只要有空就一心虔誠專念佛號,祈求阿彌陀佛加被。夜深之後別人都睡著了,大師又坐起來默念佛號。白天在寫字的時侯也寫一筆默念一聲佛號,心不離佛,冥求加被。因此,雖然奮力書寫,但仍能勉強支持。等到整個戒期圓滿的時候,書寫的工作結束了,大師的眼病也不知不覺痊愈了。此誠可謂感應道交!

  印祖說:誠為道本。又說世出世間事,皆以真誠為本。如是因,如是果,心若虛偽,見必非實。正所謂“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又“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

  誠是君子的底色。有了這層底色,才有君子之言,君子之行。如印光大師開示:“學佛之人,必須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存好心者,凡逆天悖理、損人利己等惡念,不許起。起,則立刻生慚愧忏悔之心,令即消滅。凡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利人利物之心,須常存之。力能做者,認真做去;不能做者,心亦常存於此。說好話者,要說有益於人,有益於物的話。不是要人聽到歡喜,叫做好話。如教訓兒女,及勸人為善,勸人戒惡,勸人敦倫,勸人修福等。行好事者,認真行孝親、敬兄、睦族、化俗之事。”存好心即是君子之誠心,說好話、行好事便是君子之言、之行。

  君子之言,應“修四實語”:正直、柔軟、和合、如實。此之四語,智者所行。何以故?正直語者,能除绮語。柔軟語者,能除惡口。和合語者,能除兩舌。如實語者,能除妄語。

  正直語者有二:一、稱法說,令諸聞者,信解明了。二、稱理說,令諸聞者,除疑遣惑。

  柔軟語者亦二:一者安慰語,令諸聞者,歡喜親近。二者宮商清雅,令諸聞者,愛樂受習。

  和合語者亦二:一、事和合者,見斗诤人,谏勸令捨。不自稱譽,卑遜敬物。二、理和合者,見退菩提心人,殷勤勸進。善能分別菩提、煩惱,平等一相。

  如實語者亦二:一、事實者,有則言有,無則言無,是則言是,非則言非。二、理實者,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如來涅槃,常住不變。

  正直與绮語反,無委曲故;柔軟與惡口反,無粗暴故;和合與兩舌反,無斗構故;實語與妄語反,無虛偽故。而此四語,又必相須而進。何以故?蓋正直無三,則失之於剛;柔軟無三,則失之於媚;和合無三,則失之於苟;如實無三,則失之於野。正當以一為主。以三為賓。主賓合行。既善且美。(《禅宗永嘉集》)

  《法句譬喻經》中,世尊教導羅睺羅尊者說:“人犯九惡,唯當護口,如同大象護鼻不斗一樣。大象所以如此,就怕鼻子中箭身亡。人要護口,就是怕墮落三惡道受苦。惡人不知護口,就如大象伸出鼻子作戰,不怕中箭身亡一樣。人如犯十惡,墮三惡道中,便受苦無量,如果能行十善,攝身口意,便可得道,永離三惡道,便無生死大患了。”

  君子能修四實語,即是立身行道,方可體味仁德之境,修離生死之法。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