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廣傳八:不當國王裝啞跛91


 2020/2/2    熱度:5645    下載DOC文檔    

  釋迦牟尼佛廣傳(下)

  全知麥彭仁波切著 索達吉堪布 譯

  釋迦牟尼佛廣傳 八、禅定品 91.不當國王裝啞跛

  八、禅定品

  91.不當國王裝啞跛

  久遠之前,於印度鹿野苑有一梵施國王,勢力強大,並令百姓安居樂業。梵施王娶有一梵積姆王妃,並擁有一梵具湖泊。但國王、王妃始終未生育太子,於是他們便常常祈禱天尊。最終因前世宿緣聚匯,而非祈禱之功,王妃終於有孕在身。此太子前世就曾為得無上菩提而發過願,且誓願異常堅定,他此番轉生是從地獄超升而來。

  具智女人一般均精通五種法:了知男人對自己喜愛程度;何時來月經;孩子何時入胎;入胎後情況;胎兒是男是女。王妃在孩子剛一住胎之時就告訴國王說:“我已有身孕。”國王欣喜萬分,立即發願道:“為胎兒圓滿降生,我願以大財富承侍王妃,使其不需辛勞就能幸福生活。”

  王妃則心中暗想:國王真應行廣大布施以積累福德。結果國王果然按王妃意願如是照做,他還將四方牢獄中被囚禁之人統統釋放。王妃又想:我應與國王一起在梵具湖上蕩舟賞玩,如此享受生活方為惬意。國王立即滿其心願,攜王妃於湖上輕舟蕩漾。

  王妃最終竟於湖上誕下一身相莊嚴、遍體金色、能回憶自己前世之具相太子,親友們得到消息後便為他連續舉行二十一天賀誕儀式。在眾人商量孩子姓名時,因他於水上降生便名之為水生。水生被八位姨母精心撫養,當他以神通觀察自己前世出處時,發現自己曾當過六十年國王,此次降生是剛剛從地獄中轉生而來。

  水生不由想到:如我再繼續主持國政,將來必定再墮地獄,我一定要設法躲過此難。於是從落地之時起,他便開始假扮成跛子。在太子降生當日,尚有五百大臣之子也同時誕生。當這群孩童都開始蹒跚學步之時,眼望自己跛足之子,國王暗自思量道:若水生足不跛行,恐怕現在也應又走又跑了,奈何他卻無法行走!不過無論如何,我都要讓他繼承王位。而水生太子則想到:父王對此等繼承王位之類毫無意義之事竟如此重視,看來我應裝成啞巴。於是水生便不再開口講話。

  當同齡伙伴均學會張嘴說話之時,眼見沉默小兒,國王又想到:若水生非為啞巴,恐怕現在也應牙牙學語了,奈何他卻無法開口!這孩子真是可憐,我亦因之苦不堪言。因水生又跛又啞,他之姓名於是日益被人遺忘,眾人都稱其為啞跛。國王聽聞後自然沉默難言,但內心卻痛苦萬分。每當有人詢問時,他便說:“我雖為國王卻一直苦於無親生兒女,即將面臨種姓斷絕之困時,歷盡千辛萬苦終於生下一兒,誰料他卻又跛又啞,這讓我怎能不心生痛苦?”

  諸大臣連忙召集醫生前來為太子診治,眾醫生在做過詳細觀察後發現太子聰穎過人,根本無病,他們便對國王、大臣建議說:“太子無有任何疾病,你們最好嚇唬他一下,如此可能會令太子狀況好轉。”

  國王聽從建議召來一些劊子手悄悄告訴他們說:“你們在表面上稍微嚇唬嚇唬太子,但千萬勿將其真正傷害。”劊子手聽命後即准備實施,他們將孩子置於馬車上前往鹿野苑城中。當孩子看見豐饒、美麗之城市景觀時開口說道:“鹿野苑是空城還是有人居住?”

  劊子手急忙將太子帶回交與國王,並匯報說:“大國王,太子已開口講話。”國王將孩子攬入懷中,試探他道:“誰殺?誰打?誰離開生命?誰給何物?”但太子此次則緘口不語。國王只得假裝說道:“我要將太子捨棄。”言畢即將太子又交與劊子手。他們則將太子又帶往別處,當眾人發現一具屍體時,孩子開口說:“此屍為死人所留抑或活人所留?”劊子手迅疾將太子再次交給國王,並言太子已開口講話。國王再將太子攬入懷中問他:“誰殺?誰打?誰離開生命?誰給何物?”太子又裝聾作啞起來。

  國王再將他交與劊子手,這回眾人又看到一堆稻垛,太子又開口說道:“此垛為無人吃過之垛,還是已被人食用過?”劊子手再將太子帶回王宮,向國王匯報說太子幾次三番均能開口講話,結果當國王把他攬入懷中又問他相同問題“誰殺?誰打?誰離開生命?誰給何物?”時,太子則將唇吻又一次緊閉。

  國王這次將太子交與劊子手後,令他們在城外園林中假裝挖坑以掩埋啞跛。正當眾人挖土鏟灰之時,太子向駕車者詢問為何挖坑,那人回答說:“國王下令要將太子活埋。”啞跛馬上想到這些劊子手真真切切可謂殺人不眨眼,平日即以殺人為業,故而他心裡頓生恐慌。他急忙說:“若國王答應我善妙條件,開許我行正事,我可親自於城中步行、講話。”劊子手火速禀告國王,國王立即回答說:“太子欲得王位,我都可當下答應。”

  國王自是興奮難言,他開始令人將大街小巷全部裝飾起來。啞跛則步行抵達城中,眾人鹹感稀有難睹,剎那間就聚集起成千上萬人圍觀。太子步行到國王腳下頂禮道:“大國王,我非啞跛裝啞跛,而今明確表達之。我原本就諸根具足,在回憶前世時,發現自己曾做過六十年國王。以此業力感召,我墮於地獄中受六萬年難忍巨苦。因不欲再墮地獄,故而我對王位心生厭離,希望父王能開許孩兒出家證道。”

  國王驚訝問道:“一般人厲行苦行、勤行上供下施,目的都為謀求王位,而今王位於你可謂唾手可得,你為何卻要將其捨棄?”太子鄭重答言:“木鱉果(外觀美麗,味道甘美,但有毒,會致人死地)般妙欲不願享,願持甘露味般梵淨行。”國王又問他:“得王位後可盡享各種快樂,你為何要將之捨棄?”太子則回答父王:“痛苦源頭之樂哪裡算是真樂,為得真樂受苦又怎能當成苦。請父王一定要開許孩兒出家,我一心想去森林中苦行。”國王再次勸阻道:“孩子,王宮裡有鮮花、妙香、美女、飲食、衣物、樂器等一切享樂資具,若去森林中,你只能坐草墊、與猛獸為伍、穿樹皮、食野菜水果、飲山泉,既如此,為何還要捨棄王位前往森林?”太子則回答說:“森林中樹皮人皮為衣,食水果並與猛獸同住,智者寧如此亦不願為,得王位而打殺毀來世。請父王一定要開許孩兒出家,我一心想去森林中苦行。”

  國王最後只得說道:“我現有三點疑問,若你能圓滿解答,我就開許你出家求道,否則就再勿提出此等要求。前些時候你到鹿野苑城中去時,曾說過‘鹿野苑是空城還是有人居住’,請問這是何意?”

  太子說道:“大王,我無罪過時你卻下令殺害我,而鹿野苑城中竟無一人問一聲‘此人因做下何等錯事而被處死’,故而我才會思慮是否城中眾人均已全部死去。”

  國王不覺點頭贊歎道:“所答甚妙!不過你為何在見到死屍時要說‘此屍為死人所留抑或活人所留’?”

  太子解釋說:“如一人因犯罪而被殺,則此屍為死人屍;若一人行善亦被處以死刑,此則為活人屍,我當時發問即為此意。”

  國王又稱贊說:“所答甚妙!那你看到稻垛時,為何要說‘此垛為無人吃過之垛,還是已被人食用過’?”

  太子對這最後一問回答說:“大國王,農夫若在莊稼成熟時將其收割並全部享用,則無剩余種子可供繼續播種。同理,若一人以前世所造十善而致今世享有人身,不過若此人不再積極造作十善業,待前世善業耗盡、善根毀滅時,他短暫得到樂趣果後終會墮入惡趣。想及此,我才有上述疑問。”

  國王聞言不禁失聲痛哭,他淚流滿面抱住太子感慨道:“你出家修持去吧,我亦欲為你弟子。”國王言罷又對諸大臣說:“各位大智者,我啞跛太子若不出家會如何?”大臣們回答說:“大國王,他若不出家必當國王。”國王又問他們:“你們兒子又會變為何等人物?”眾大臣說道:“均會成國王之臣僕。”國王鼓動眾人說:“我啞跛太子已決定出家,你們兒子為何不出家跟隨?”眾人附和道:“國王如何吩咐,我等照做就是,我們兒子也可追隨太子出家。”

  當時離鹿野苑不遠處有一寂靜地,一大慈大悲之仙人修行者住於其中。啞跛與五百童子准備好大批財物後,便一起前往仙人處出家學法。仙人向他們傳授教言,眾人全都依之精進修持,啞跛於其中首先獲得五神通。仙人圓寂後,啞跛將各種妙香放在仙人身上,焚燒後又行供養。接下來他又開始對五百人傳授教言,並使其全部現前五神通。

  啞跛捨棄王位,至森林中現前禅定之功德,乃釋迦牟尼佛因地時所為。

  又釋迦牟尼佛曾為外道本師,名為美眼,遠離執著一切妙欲之貪心,又具有種種神變。他於成千上萬眾生前宣說無盡清淨法門,首先聽聞他教法之眾,大多都於死後轉生梵天天界;有些則轉生為人天中有福報者。

  美眼本師已獲得第二禅定,與他修行境界同等之婆羅門子摧滅、護象等人亦獲得同等果位。

  釋迦牟尼佛曾為外道本師,名為啞跛,具種種神變,對世間妙欲無有貪執。他門下有五百婆羅門弟子,啞跛有次心中暗想:我這些婆羅門弟子為何不能獲得五神通?他反復思索原因後終於想到:這些弟子擁有人皮、樹皮、淨瓶、木棒、澆灌勺(火祭時用以舀油的圓勺)等眾多物品,他們占有如此多之財物,哪裡還知少欲知足。他們還整日忙於准備蔬菜、蓮根,這樣“修行”何能得五神通?我一定要想方設法治罰他們,否則他們根本無法擺脫束縛。

  啞跛非常精於調化眾生之術,他首先告訴弟子們說:“我欲精勤內觀。除供養我水果之一婆羅門弟子外,任何人都勿見我,唯除十五日這天。”

  制定下這條規矩後,啞跛有次遠遠望見一只野獸正向自己方向走來,他便自言自語道:“野獸,你來的正是時候。你與我情況相同,只求溫飽就已心滿意足。但這裡有些人並非如此,他們整日忙於尋覓蔬菜、蓮根等物,不知餍足。”婆羅門弟子知道後議論紛紛:“規定不允打擾上師之時間已過,我們前去拜見上師,他應能與我等交流。上師既能跟野獸講話,那也必定能與我們交談。”於是他們便相擁來到啞跛面前。

  但啞跛卻未答理他們,眾人好生奇怪:上師不對人講,卻對野獸言語,這到底為何?

  此時一長有野獸形象之人遠遠向啞跛處走來,啞跛遠望到他後便開口說道:“持有野獸形象者真乃善妙,你只擁有一份淨瓶、木棒、澆灌勺等物,只求能解決溫飽。而這裡有些人卻非同一般,他們擁有很多人皮、樹皮,還要四處尋覓蔬菜、蓮根,永不知餍足。”

  眾婆羅門弟子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上師是在贊歎清心寡欲,斥責貪欲之過。他們心想:上師是在治罰我等,從今日始,除必備澆灌勺、淨瓶等資具外,余者全部丟入名為常流之江河中。心意已決,他們就決心跟著上師精進修學,力爭清淨心相續,各人行為皆能如理如法。

  待他們對上師恭敬頂禮之時,上師眼見眾弟子心與行為皆清淨無染,就馬上開始宣說能令五神通現前之法門。

  當人壽八萬歲時,對眾生身心造成痛苦、危害之種種因素有:寒熱、饑渴、貪欲、疾病、衰老等等。當時有一國王名為具作,於其治下森林中有一烈卓達大樹,樹旁居住有一如薩拉大樹般之婆羅門,名為輻輪婆羅門,也即因地時之釋迦牟尼佛。輻輪對五百婆羅門子教授婆羅門秘訣,他有次在寂靜地想到:所有人眾皆壽命短暫,而來世則真實不虛。既得轉世再生,但生已無一不死。看來人在存活時就應修持善法、行梵淨行,而現今之人卻於有意義之善法不加重視。不過無論如何,我都應出家求法。

  輻輪將自己想法告訴諸位弟子,又征詢眾婆羅門子意見。他們堅定說道:“我們所得一切皆依賴上師傳授,既然上師欲出家,我們也跟你前往。”輻輪觀眾人因緣皆已成熟,就帶領他們全部出家學法。他教眾人斷除五障、修四無量心,人們此時都稱他為輻輪大師。

  大師又教導諸弟子道:“諸位婆羅門弟子,人壽實為短暫,而生存時卻需面對諸多煩惱。人存世時間並非長久,人間充滿太多痛苦。人生就如草尖露珠,陽光遍灑大地之時也即露珠消失難覓之際。短暫壽命不得不承擔種種苦痛煎迫,這生命真如水中漣漪,又似水上十字刻痕,瞬間即失、了無影蹤。就像很快就會被大水淹沒之土塊、堤岸;迅速就會下沉之入水金剛;疾墜地面之甩向空中之木棍;快速趨向接頭處之紡線;同樣,人生亦短暫即逝,並始終導向死亡,與前往屠宰場之牲畜並無兩樣,皆在一步步逼近命終之時。口中所含一小塊肉,放入大鍋中立即就酥軟爛熟;崖上水流順山而下時會將草葉、土粒一一沖走,眾生生命亦復如是。諸位弟子,大家理應修持慈心、悲心、喜心、捨心。我一直在修持從慈心到捨心之四無量心,希望你等也能努力修持。”

  輻輪大師能住世八萬年,但他依然以人壽為短暫、脆弱,並依此而傳法。對我們而言,自他更應以不放逸心精進修持善法,修持禅定與梵淨行,此點實為重要、關鍵。

台灣學佛網首頁佛教故事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