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六度新解(二)疫情期間如何修持安忍、靜慮、智慧


 2020/2/7    熱度:6240    下載DOC文檔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是觀音法會的第三天,我們接著講六種波羅蜜多,即在生活中、對境中怎樣落實、行持六波羅蜜多。

  在前面,我們已經簡單的給大家講了布施波羅蜜多、持戒波羅蜜多與精進波羅蜜多。今天講余下的三種波羅蜜多。

  第四,安忍波羅蜜多。

  一、他人邪行之安忍。當他人傷害我們的時候,我們要修安忍。佛經中講了沙門四法:他打不還打,他罵不還罵,他怒不還怒,尋過不還報。沙門四法講的就是忍受他人邪行之安忍,即別人打我,我不還手;別人罵我,我不還口;別人害我,我不害別人;別人說我的過失,我不說別人的過失。每一個修行人、佛門弟子都要學習沙門四法。

  也許有人會想:“別人罵我我不罵別人,別人打我我不打別人,別人恨我我不恨別人,別人說我我不說別人,做到這些好難啊!”的確如此,但是在洞悉安忍的緣由之後,做到也並非難事。實事求是講,遭到傷害時,兵戈相向甚至睚眦必報,並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別人罵我們,我們就反唇相譏,由此而使對方勃然大怒,進而對我們惡語相加,可能會更加不堪入耳,對解決問題根本無濟於事,所以是徒勞無益的。

  再如:別人打我們,我們拳腳相向,如果沒有一擊制敵,那倒下的可能是自己。這樣以暴制暴有必要嗎?即使把對方打得頭破血流甚至終身致殘,但是你要為此接受法律的制裁,可能要锒铛入獄,抱憾終生。一個真正的學佛人一定是理智的,不會這樣做,這是愚不可及的行為。

  別人恨我們,如果我們也因此而反目,這樣冤冤相報其實也是於事無補,不僅是自尋煩惱,給自己添堵,而且容易令對方怒氣填胸,致使自他都墮入煩惱的深淵,長此以往,會出現殺人放火這類難以預估的惡果。

  別人說我們的過失,我們如果亦步亦趨,也毫無意義。若這樣互相惡意中傷,最終是兩敗俱傷。

  綜上所述,遭受傷害時,我們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僅沒有任何意義,而且對自他都有極大的傷害,這實際上是作法自斃。

  與之相反,如果我們能修安忍,不僅可以消業,還能從中積福。消業積福是成佛的資糧,我們想迅速成佛就要在這種猛厲的對境中修行。

  別人傷害我們,實際上是幫我們消業,因為他們不可能無緣無故這樣做,一定是我們宿世中造下了惡業,跟對方結下了惡緣。如果今生我們能真正從心裡接受惡果,發誓不再造業,這個業就消了,這個緣就了了,這是了緣、消業。

  當別人抱怨、辱罵我們時,我們應該借機反躬自省:如果確有其事就盡量去改正。對真正的修行人而言發現錯誤是一種覺悟,改正錯誤是一分成就。之前給大家講過:知錯是覺悟,改錯是成就。能通過這種方式去提升或改造自己,就是積福。

  有些人學修了很多年,卻還在原地踏步,就是因為不會利用這些難得的機會,不知道在對境中修行。如果你明白了以牙還牙對自己的傷害以及安忍對自己的利益,誰會想傷害自己呢?誰不尋求利益呢?如果你徹底明白、深信了這個道理,自然就能安忍。

  當我們面對別人的傷害時,在言行上沒有做出反擊,從某種角度來講這是一種安忍。但是真正的安忍,是不僅心不動,而且能從心裡接受、歡喜。究竟的安忍不是壓伏、控制情緒,而是內心裡有究竟的覺悟和認知。

  一個智者是如如不動的,不會憤恨難平,然後去罵人、打人、傷害人。也許有時候為了調化眾生,會示現一下忿怒相,但這是在有必要的情況下而為之,需另當別論。

  如果不詳細闡明,也許有人覺得很難。對於我們這些凡夫、沒有修行的普通人而言,確實舉步維艱。但是對於智者、修行人而言手到擒來,因為他們明理而且內心的覺悟極高。所以我們要向他們學習!

  也許有人會困惑:我是個凡夫俗子,怎能與他們相比?雖然我們現在都是平庸之輩,但也要向他們學習,因為我們鄭重地發過誓。

  有人天天發誓,在僧眾、上師、三寶面前……發完誓就拋諸腦後了,不守護誓言,不能這樣。

  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時期,在這樣嚴厲的對境前,我們也可以修安忍。

  首先,就內在而言,我們要真正安住這顆心,做到不恐慌絕非易事,即便如此,我們也要努力與負面情緒抗爭。

  其次,外在要有一些防護措施。這些措施可能與我們的生活習慣有沖突:如有些人愛出門玩兒,在家裡待一個小時也如同畫地為牢一般難忍。但這是特殊時期,包括戴口罩、每天勤洗手等,都要盡力去做。一是為了自己,二是為了身邊的人,三是為了整個社會。也許你沒有事,更不害怕,但你身邊的人可能會害怕。

  一旦你染上了病毒,就可能會傳染給身邊的人,他們自然就會恐慌、害怕,所以這時候要修安忍。要理智、智慧地去面對這些現實。這樣不僅自己沒有煩惱,也不會給身邊的人帶來煩惱,這就是修行人應該做的事情。

  在這樣特殊的時期,我們一定要把心安住,想法調伏負面情緒。有人憂心如焚,有人惶恐不安,還有人談虎色變,這都於事無補。應該先把心靜下來,然後理智地去執行這些防護措施,為了自己、為家人也為社會。這樣想就不會覺得難了,也就不煩惱了。可能很多人還不太適應、不太習慣,但如果我們心裡真正能明白、接受,其實並不難。

  二、求法苦行之安忍。求法的過程越艱難,成就越大;修行的過程越艱辛,成就的速度越快。而如今求法易如反掌,修法如振落葉。每天通過互聯網就可以親近善知識、同修道友。得法是“手”到擒來,將手機打開,小乘、大乘、顯宗、密宗……五花八門,各種法門應有盡有。得法太容易,所以成就難!

  以前求法要歷盡千辛萬苦,有些藏地的大德,比如密勒日巴的上師瑪爾巴,每次去印度求法,要徒步走幾個月!我們的上師如意寶去依止托嘎如意寶時,也是走了很長時間才到。到了之後,上師也不是每天都講法,即使每天都講法也不一定為你而講——講針對你的法門,那就要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才能獲得竅訣,最後才能獲得所有的傳承,然後再修行,前前後後需要幾十年!那時求法很難,所以人們都很珍惜,成就也快。而現在是通過互聯網,咫尺之間,根本沒有距離,法門唾手可得,所以大家不知道珍惜,成就也慢。

  如今我們希望修行的過程越簡單越好:修法的時候,我們貪圖舒適,座墊層層疊加;求法貪圖便利,最初通過電腦,後來通過Ipad,現在通過手機,認為越簡便越好。

  雖然越來越方便省事,但是修行的過程太容易反而成就很難!為了求法、修行,你所經受的苦難都是一種強大的加持力,能消除宿世的業障,能積累無量的資糧!而我們卻在貪圖簡單、方便,認為越簡單越好,越方便越舒服,其實與成就背道而馳。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如果我們有智慧,能真正地利用這樣一個特殊的機緣,對我們的修行真的會有很大的幫助,肯定會突飛猛進。

  待在家裡不出門也難。第一,要守住心難。新聞天天播報,病例層出不窮,心裡就琢磨這些,根本就靜不下來:病毒是不是已經到我的身邊了,是不是已經傳染我家了。尤其災區的人更不容易靜下來,更不容易守住心。

  這些天你們是否嘗試過:心剛安住一下,馬上又跑了,跑到南方,追到東北,竄到西藏,有時候還飛到國外去了,很難恆常安住。

  在大家都心慌意亂之時,在整個世界都動蕩不安之際,你要守住心很難。

  第二,守住了也安不住。若真正能安住十分鐘、二十分鐘、三十分鐘、四十分鐘都可以,但是難啊!心裡總不安,因為我們的“我執”太強烈了,導致在這樣特殊的對境中自然就產生了恐懼。所以,首先要把心守住,然後安住,再讓心解脫。

  什麼是內心解脫?就是一種喜悅:會出現各種覺受,內心有種無比的喜悅。但是很難!第一,守住心難;第二,安住心難;第三,解脫心難!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嘗試過?如果沒有嘗試過,正好這幾天可以嘗試一下,反正也不能出門,不能工作,有很多時間,那就坐下來試一試,讓自己靜一下。也許很難,但是最起碼你會知道,自己的心有多不老實。

  我們的心,像匹脫缰的野馬,一分鐘也沒有停歇過,又怎能不疲倦?有些人甚至連疲倦的感覺都沒有,在輪回裡已經麻木了。

  這就是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怎樣去修持求法苦行之安忍。

  三、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佛教裡講了很多關於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無常、因果、輪回等,相對容易理解,因為這些畢竟是在相上講的。最難理解的是小乘講的“無我”,大乘講的“空性”,密宗講的“光明”。如果真正去思維,就會發現這些很難理解,甚至不可能理解,因為它們都不是我們言思的范疇,所以會產生恐懼、疑惑。

  其實,這些以前也給大家講過,但是,講“無我”,沒有感覺;講“空性”,當空氣;講“光明”,當好玩兒,因為我們根本沒有去思維、研究這些道理。不思維、不觀察,所以就沒有感覺。只有真正經過思維、觀察,才會發現很難。所以對這些法不產生恐懼、疑惑,從內心裡接受“無我”、空性原來是這樣的道理,光明本來就是清淨的,徹底明白且深信不疑,這就是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

  在這個特殊時期,給大家講不要害怕,不能有恐懼,應當修自他相換菩提心,有些人不敢想,有些人起初敢想,後來卻不敢想了,怕病毒跑到自己身上來。說到底,我們還是不明理,還是沒有智慧!

  之前也講過,如果沒有這個因緣,它不可能跑到你身上來,也不可能傳染給你,即使真到了你的身上,真被傳染了,你也應該修自他相換菩提心。

  以前很多藏民得了麻風病,無法治愈,他們就放棄治療,跑到山洞裡修行,修自他相換菩提心,結果都痊愈了,又回來了,這是真理!但是我們都不相信,都害怕得不得了,甚至想都不敢想。

  其實,修自他相換菩提心,不但病毒不會跑到你身上,還能解決問題,驅除病魔。但是我們內心裡不接受這個法,這樣就無法做到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應該勇敢一點,試著去做,也許剛開始做不到,但是試著去做,就不難了。

  我們也給大家講過:一切利樂獻給他人,一切苦難自己承受。這是一種菩提心,也是一種最究竟、最有加持力的修行。在特殊期間,可以修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

  以上講了三種安忍,這三種安忍都一樣,後面有波羅蜜多,“波羅蜜多”是智慧的意思。一般普通人很難做到這三種安忍,但若是有智慧的攝持就不難做到了,所以智慧不可或缺。

  我經常跟大家講,明理很重要,首先要明白道理!佛教講的是智慧,執迷不悟的人怎麼能獲得佛法呢?佛法講的是智慧,要明明白白的信。佛法反對迷信,這也是佛教和其他宗教的區別所在。

  其他的宗教主要靠信念,但佛教講信念的根本是智慧,信念是從智慧中產生的,其它宗教注重信心,而佛教注重智慧,二者有天壤之別。所以佛教不是普通的宗教,佛教不僅可以解決心理上的問題,還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有人說:佛教只能解決心理上的問題,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藏地的很多學者,甚至有些法師也這麼講,但是我不認同這種觀點。佛教不僅能解決心理上的問題,還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為心理上的問題解決了,其它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以前給大家講過,如果你心靈的問題都解決了,有覺悟、很陽光、很愉快地面對生活,又怎能不幸福?大家應該都體驗過,當我們心情好的時候,感覺什麼都好:家裡好,身邊的人好,同事也好,看什麼都好。

  僅僅是暫時的好心情就有這麼大的影響,若是徹底覺悟了,徹底開心了,內心的疙瘩徹底解開了,生活豈不是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嗎?同樣,若以智慧的心態去面對工作,工作能不好嗎?所以我說佛教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那佛教是否只念經念咒,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也許有人會想:那就不用做事、不用生活,也不用工作了,整天宅在家裡念經念咒就可以了。並非如此,我不贊同這種修行方法,佛教是要你真正明白道理,然後要落實到生活、工作中,應該以覺悟的心去念工作、念生活……這也是在念經念咒,這樣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第五,靜慮(禅定)波羅蜜多。

  一、凡夫行靜慮。“凡夫行”即凡夫地的境界,指的是資糧道和加行道的境界。雖然都已經入道了,但還沒有真正成為聖者,都是凡夫。凡夫行靜慮是止觀雙運的,否則就不屬於這三種靜慮。比如說色界的四禅,無色界的四無邊處,都屬於世間禅,我們通常稱為“四禅八定”。

  沒有勝觀攝持的禅定,不屬於佛教的范疇,也可以說不屬於這三種靜慮。佛教所講的人天道,第一,見解要深信因果輪回的存在;第二,要斷十種惡,行十種善;第三,要有殊勝願力的連接。具足這三點才可以投生到三善道,但是要投生到色界、無色界等天界,必須要獲得天界的心,即有四禅八定的功德。

  現在有些人說,好像我家老人、親戚升天了,升天談何容易。投生到三善道都很難,真正要升到色界、無色界天更是難乎其難,色界、無色界比欲界(三十三天、四天王天)高。無色界最高是非想非非想處天,但是要解脫成佛僅靠色界、無色界四禅八定的境界是紙上談兵。四禅八定有寂止但沒有勝觀的攝持,所以沒有超脫輪回。

  止觀雙運的“止”是寂止,即禅定,就是色界和無色界的境界;勝觀是空性的智慧,但是這還是凡夫地的靜慮。大乘的資糧道和加行道只有相似的沒有真實的智慧。

  我們在《現觀莊嚴論》中講過:資糧道主要通過聞思產生空性智慧,在加行道時通過實修產生空性智慧,但是這都是相似的智慧,不是真實的智慧。因此這些靜慮稱為凡夫行靜慮,即屬於凡夫境界但不是普通凡夫,都是處於資糧道和加行道的菩薩。

  二、義分別靜慮。這時的止觀雙運以勝觀為主,已經現量見到諸法實相,即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從自己本體的角度不能分類,但從修行人的境界角度可分為一地到十地。雖然境界上都現量見到諸法的究竟實相,但是二地比一地明顯,三地比二地明顯,四地比三地明顯……

  義分別靜慮的“義”即諸法的究竟實相,“義分別”即現量見到諸法的究竟實相。“寂止”指色界、無色界等天界的心即天人的境界。“勝觀”指真正而非相似的智慧,一地到十地的義分別靜慮已經真正嘗到了糖的味道,見到了空中的月亮,登地以前是只望影而不見真月,登地之後好比月亮的光輝從初一到十五日趨彰顯。一地到十地有不同的境界,但從一真法界的角度也不能分類。

  三、緣真如靜慮。即止觀徹底雙運的境界,這個境界安立在佛的境界裡。三清淨地(八、九、十地)也有相似的緣真如靜慮。有的法師講:這不是相似,是一種真正的緣真如靜慮,但它是因不是果。我們理解為相似的也可以,因為真正的緣真如靜慮在佛的境界裡,這時徹底止觀雙運,而佛沒有出定和入定之分,當下即輪涅一體,輪回即涅槃,涅槃即輪回;此岸即彼岸,彼岸即此岸。

  《心經》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地恆常安住於這種境界。用簡單的話來講就是“放下不放棄”。佛能放下一切眾生,但是不放棄任何一個眾生。

  以前我講過一句法語:放下一切眾生叫智慧,不放棄一個眾生叫慈悲。還有“隨緣不隨便”,諸事皆可隨緣,旦凡事不能隨便,講的就是成佛時徹底智悲雙運、輪涅一體的境界不可思議,他是怎麼做到的,這已經超越了我們言思的范疇。

  還有“認真不執著”,到那時,每一個生命的階段都認真對待,卻不會執著生命的每一刻。佛地能通達無礙,之前可能時而能做到時而不能。

  我們經常說的“如如不動”、“了了分明”是不離自性的,同時也可以圓滿一切事業。

  總而言之,緣真如靜慮是安立在佛的境界裡,但是在三清淨地也有相似的。

  共講了三種靜慮,主要是告訴大家禅定、智慧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現在社會上魚龍混雜的禅修班,灌輸的大多是心靈雞湯。剛才講的禅定即四禅八定,是色界、無色界眾生的境界,具有這些境界也只能升天,若想解脫輪回還必須有勝觀即無我空性的智慧。

  起初沒有真實的智慧,但可以有相似的智慧,藉此產生真實的智慧。若是連相似的智慧都沒有,沒有勝觀,即使寂止再好,如理如法地修持了禅定,獲得了色界和無色界的境界,也都成了輪回之因,無法超脫輪回。

  獲得四禅八定這些天界的境界,要通過正確的方法,並非輕而易舉就能獲得,勝觀就更難了。

  證悟無我空性的智慧,一是先通過邏輯推理的方式,讓自己的相續中產生相似的定解,然後再通過修行獲得真實的智慧。二是通過消業積福、祈禱上師,通過上師的竅訣,在自己的相續中產生智慧,然後再通過修行,證得真實的定解和智慧。這是禅定波羅蜜多,禅定也不能離開智慧。

  第六,智慧波羅蜜多。即無我和空性的智慧,尤其是空性的智慧。大乘佛法著重宣講的是空性的智慧,其教義中無我即空性,空性即無我。因為其宣講的無我包括人無我和法無我,與空性等同。而小乘中所宣講的無我和空性是不同的。

  智慧也分為三種:聞慧、思慧、修慧。

  聞慧是通過聽聞產生的智慧;思慧是通過思維產生的智慧;修慧是通過修行產生的智慧,三者各不相同。

  有些人覺得很納悶:自己在寺院或者聽法時感覺很好,平時在家裡也沒什麼煩惱,但是一遇到對境就不能自已,之前明白的道理全都無影無蹤,充滿了“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無奈。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你雖然有了一些聞慧,道理通達,感覺良好,似乎小有成就,但是聞慧的力量微乎其微,好比大炮,雖然在戰場上可以對抗敵人,但殺傷力有限。

  還有些人在小的對境中可以控制情緒,尚能應對自如,但是遇到至關重要問題、事情時,則心慌意亂、手足無措。

  這類人的相續中產生的是思慧,還不是修慧,所以它的力量還不足以摧枯拉朽,好比導彈與原子彈的殺傷力相比,還是相形見绌。

  有修慧就截然不同了,修慧相當於原子彈,威力巨大,一旦使用,所向披靡。雖然剛開始會煩惱叢生,但是通過綿綿密密地修煉,持之以恆就能完勝煩惱,做到在任何對境中都如如不動。

  修慧很重要,但是修慧的前提是聞慧和思慧,否則不可能有修慧。不要妄想一步登天,這是無稽之談。

  要想獲得這三種智慧,一定要如理如法、扎扎實實地按次第修行,不斷地去修煉自己、升華自己,堅持不懈。

  我們學修九加行和特加行的內容,已經有十余年了,按道理聞慧、思慧現在已經圓滿,到了即將產生修慧的階段,但有些人還是駐足不前。藏族有句諺語:“去年是兩歲的牛犢,今年還是兩歲的牛犢。”智慧沒有增長,修行沒有進步。反觀自己是不是這種人,如果是應該去改變。

  還有些人不但原地踏步,甚至還每況愈下。學了這麼多年,聽了這麼多開示,還是沒有領悟真義,不但境界江河日下,而且分分鐘翻臉無情,這種人真的無法救度,他們不可能獲得成就,更難以獲得佛法的真正利益。

  今天我講的都是佛法,不是自己的分別念。我們都應該把這些當做鏡子,反觀自省,改過自新,這才是真正的修行,這才是一個學佛人真正應該做的事情。

  關於無我空性的智慧,展開講就長篇大論了,今天時間有限,就不講了。以前講中觀講了一年,平時在寺院的開示中也有很多相關的內容,大家可以去查閱資料。

  今天六波羅蜜多講圓滿了,這次主要講的是在生活中、對境中,尤其在災難面前怎樣落實六度。雖然可能邏輯性不強、理論不多,但都是竅訣性的,誰能接受自然就能獲得不可思議的利益,如蓮師所說:具有堅信得加持,若離疑心成所願。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師仁波切宣講於2020年2月3日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