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師:二〇〇六年為發心居士開示系列之四


 2020/4/5    熱度:1361    下載DOC文檔    

  二〇〇六年為發心居士開示系列之四

  ◎妙祥法師 講述

  時間: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晚

  地點:遼寧省海城大悲寺念佛堂

  聽眾:道場內男居士約三十多人

  ●以戒辨別法與非法

  ●“疾病”為良藥

  ●預知時至

  ●少欲知足

  ●怎樣發心

  

  ●以戒辨別法與非法

  ——嚴持戒律,正確理解佛法,才能遠離天魔外道。

  下一個問題:恭請師父慈悲開示:如何於現在、未來,不失發出離心、菩提心,不墮外道天魔?

  怎樣發出離心和菩提心?真正的出離心就是菩提心,只有菩提心發出來,才會是真正的出離心。他講現在和未來,現在和未來是一個時間的概念。為什麼有現在、有未來?就是我們念念中有了生死,有了分別。有了分別就有了現在,也就存在了未來。如果我們不分別,就沒有現在和未來。如果我們有了出離心,這個現在和未來就要滅掉。

  這個出離心不是說我要出家,這就叫出離心。出離心是清淨心,有了這種清淨心以後,他必然不會貪戀世間的五欲之樂。不貪戀世間五欲之樂,他只有出家去修行,我們稱這種心叫出離心。有了這種長遠的出離心,就沒有現在和未來的分別,他就生起了慈和悲,也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有了這種慈悲心,我們就稱為菩提心。

  雖然我們在修行中不斷地努力,但努力之中還有很多的岔路。在修行中還有一個最不容易辨別的岔路,就是外道和天魔。因為外道有多種,其中有一種很近似佛法,很相似。現在很多的外道也都打著佛法的旗號,說自己是佛法、是佛,而實際上不是佛法。這種外道很具有欺騙性,所以我們應該特別加小心。

  比如現在的氣功就是一個,很多的氣功也打著佛的旗號,用佛的名字,但走的路都不是佛法,不是在修心、修無我。還有*輪功,這都是屬於外道。還有一些人雖然信佛,同時又供狐蟒蛇仙等等,他們以為這樣才正確。那面又想成佛,這面又找出很多的護法來護家。實際上他不了解佛法,對佛沒有信心。這屬於外道之類,更何況天魔?因為我們修行中有了一定的功德,功德越多,天魔的層次越高,隨之就來考驗。我們追求了一種精神的快樂,雖然離開了低級的世俗快樂,但是一種比世俗的快樂好一些的欲望,我們有時候看不清,就會墮落天魔道裡。這幾個都應該是很重要的,如何避免?也就是我們在修這個出離心的時候一定要嚴持戒律。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才能避免墮落外道和天魔。這才能保證我們修行,才能保證我們正確地理解佛法。好,這個問題回答完了。

  ●“疾病”為良藥

  身體、病痛、業力都是虛幻的,應用清淨心對治。

  下一個問題:弟子請問師父,弟子在修行中往往業力現前,應該如何忏悔?如何正確對待身體和病魔?是不是自己做的錯事太多了?應該怎樣才能使業障消除?該如何對待心念、悟性?

  因為我們過去多生多劫造了很多的業,必然在今生中要不斷地表現出來。所以我們應該對過去所造的業有忏悔之心。忏悔之心就是反復地檢查自己的毛病和習氣,不再走這條路,也就是說忏以前,悔以後。我跟大家講過,應該寫忏悔日記,寫上忏悔才會深入。

  如何正確對待病魔?我們知道,身體實際上就是一塊頑肉,由於我們的神識參入以後,就有了知覺。這種知覺都是我們業力的顯現。比如說病魔,有了病,這就是我們業力的一種顯現。實際上和你身體有沒有關系呢?本來是沒有關系,身體這個頑肉也是一種果報,而且我們這種病也是一種果報。病這種果報和身體這種果報都是虛幻的,都不真實,只是業力的一種表現,但業力也是虛幻的。這些並不是我們的主體,我們應該知道主體,就是那個清淨心。清淨心有了,我們就會正確地對待身體和病魔的問題。我們應該順著這個清淨心的方向去努力,去認識問題。應該知道病魔是幻境,這樣你就不會被它所轉,痛苦就會減低,甚至沒有痛苦。

  比如說我們牙疼,采取了各種辦法它也不好。如果我們能夠一心,也是虔誠地、不打妄想地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不用稱念多,就一句兩句,可能這個病魔就沒了。你想一想,一句兩句就起到這麼大的作用。我們知道,我們平時牙疼的時候沒法抵抗,只能是采取吃藥扎針來調治。甚至有的還得需要鑽孔,把牙根的神經清除,這才能斷這個疼痛。但是由於我們能夠真誠地、不打妄想地去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一兩句,這個病苦就沒有了,消失了。你想一想,這個病是不是一種虛幻?病是虛幻,那這個身體是不是虛幻?為什麼我們身體難受的時候很痛苦,我們有病的時候也很痛苦?就是我們在打妄想,心裡不清淨的原因,也就是說定力不足。一個人心清淨了,也就是說定力足了,病苦馬上就會減輕,它隨心轉。

  所以我們對待身體和病魔應該正確地認識,而且多忏悔,能夠由戒生定,由定生慧,這個業障會逐漸地消失。更何況這個娑婆世界本來就是無常,充滿了病苦,生老病死每天都在圍著我們轉,所以我們要對身體有個正確的認識:你愛惜它,將來也要扔掉;你不愛惜它,將來也要扔掉。我們只能是利用身體修道,這樣才正確。如果執著這個身體,那就沒完沒了了。你為它服務有可能就離開了道業,被它所轉。如果你為了道業去努力,反而身體見好。

  比如說一個人不怕死,很鎮靜,有時候從空中掉下來,如果沒有什麼妄想,會很安全地落地。有的人就摔一個跟頭,但是由於妄想紛飛,甚至骨頭折了,受了重傷。什麼原因?並不是高和低的原因,是根據我們的妄想大小來決定,也就是根據我們的業障來決定。大家應該細細地體會,仔細地觀察,不要執著這個身體。當然了,我們還是凡夫,有時候有病了可以吃點藥調治一下。吃藥和吃藥的心念不同,有的是依靠了藥,對藥物產生了絕對的相信。我們修道人應該知道,用藥物只是暫時地打個妄想而已。因為自己的定力不足,打個妄想,適當地調解一下。所以說吃藥的同時又應該把藥放下,這才是兩不失。如果認為藥能解決我們的病苦,就會被藥所轉,我們離開了道業就不合適了。這個問題應該這麼看。

  “該如何對待心念、悟性?”這個心哪,什麼是心?從世間法來講,我們起心動念都叫心,心由念組成。由念生出的心,就是凡夫的心,無一切念,那就是真心。什麼叫悟性?有迷才有悟,沒有迷它就沒有悟,都是相對來說的。那麼我們悟什麼?誰能回答這個問題?說。

  一居士:悟無我。

  誰還說?你說。

  一居士:悟心。

  悟心。還有誰說?你說。

  一居士:怎麼斷滅這個妄想?

  還誰能說?你說。

  一居士:悟萬法皆空。

  還有誰能說?

  一居士:自心。

  自心。你說。

  一居士:本來面目。

  啊,本來面目。

  大家都在教理上去說。對不對?對,但都在教理上。什麼叫教理?別人講給你的東西,你又拿來講給我聽,這就是教理。我讓你講自己的體會。我們現在都有共同的一個毛病,都是把別人的東西再拿回來重復,這就是我們的知見。什麼叫悟呢?沒有迷就是悟。悟什麼呢?本無所得,那叫悟。如果有所得,有所悟,那還沒有真正地悟。好,這個問題就答到這。

  ●預知時至

  不管是念佛也好,參禅也好,只要心裡清淨都可以達到預知時至。

  下一個問題:如何修行才能保證今生預知時至,上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如何修行才能保證預知時至,上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求不算低,啊,不算低。怎樣來保證?實際上我們每天都在念這個保證。我們在過完齋回向的時候,就念:“提木叉保解脫船。”“提木叉”就是戒律的意思,保證你解脫。天天念,但是天天沒往上合計,都是念給別人聽的,不是念給自己,所以說干念也不明白,還要問。我們應該知道,我們嚴持戒律就保證解脫。我們在戒律的基礎上,能夠去念佛也好,坐禅也好,只要心裡清淨,就會得到預知時至。預知時至,這個不管是念佛也好,參禅也好,只要心裡清淨,都可以達到。

  過去有一個能運師父,他在往生的前一天,就告訴他女兒,就是出家前的那個女兒護持他,還有他出家前的老伴也過來護持他。他就告訴女兒:“我明天中午走,你別告訴你母親,她一哭啊,我就走不了了。”他女兒過去信天主教,她不信佛,現在稍微轉過來了,但是她還不完全相信,認為她父親又開始說大話,哪有這事,走的時候還自己說了算?說你母親到時候哭就走不了了,還告訴中午走。反正也沒有外人,他就那麼說,她就那麼聽。

  到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這老和尚盤腿就走了。她一看真走了,這才相信,她父親講得是對的。原先她根本就不聽她父親的,你看,她父親信佛,她信天主,她能聽她父親的嗎?她不信。後來能運師父的法體停了三天以後,渾身還是熱的。後來這個楞嚴寺的老和尚去看了以後,都非常稱贊。原先我在他那的時候,他也跟我講過,說他修到暖相這塊了。我也沒往心裡去,也不懂什麼暖相,光知道這是修行的一個位次。一共四個,暖相是其中一個,沒想到還真就走了。

  老和尚在修行中還是比較持戒的。為什麼這麼說?有一回我去的時候,他那屋裡掛了個小黑板,寫著“屍羅不清淨”。什麼意思呢?就是戒律不清淨。自己在忏悔,寫在黑板上讓大家看。這七十多歲的人,還在忏悔戒律不清淨的事情。

  由戒生定,就會預知時至。至於“上品往生”,據說能夠上品往生的都是出家人,所以說你只能出家,好好做個出家人,嚴持戒律。因為戒律,品位才不斷地升高,上品上生。只要我們能夠正確地學習,嚴持戒律;特別是對法的理解,應該准確無誤,不能想象為是;要反聞,不向外追求,必然能夠往生。好,這個問題答到這裡。

  ●少欲知足

  ——行頭陀不光是能夠令佛教興盛,更主要的是眾生有所依靠。

  下一個問題:恭請師父慈悲開示:日中一食,持金錢戒,行頭陀,三衣缽不離身具體所含的甚深妙法。請師父開示,如果不日中一食,不持金錢戒,不行頭陀,三衣缽離身,能不能成就?

  “日中一食”,為什麼說日中一食是一個戒律,而且是最基本的戒律?因為日中一食是中道義,是能夠了脫生死最直接的一個辦法。眾生都是以食為本,有了食物,他就能生存。同時又有了貪欲,過多的食物產生了欲望,就有了生死的輪回。這個食物對我們來講,是修道最大的一個障礙。眾生對食物的貪戀非常強烈,甚至不惜生命。為了吃,他可以把別人殺掉,甚至餓急眼了他可以吃人。佛經曾經記載過,在大饑荒年代,連食物都找不著,那時候的人扛著個大腿走道。誰的腿呢?家裡老人死了以後,把腿割下來,扛在身上來充饑。因為別人家的屍體他得不到,只能吃自己親人的肉。所以說眾生對食物的貪戀特別強烈。

  特別是我們現在條件好了,人們要拼命地吃,有的是三頓飯、四頓飯、五頓飯、六頓飯,有的甚至一天吃七頓飯。養成了一個非吃不可,不吃就吃虧的習性。為了幾分鐘的欲望,就拼著命地掙錢,甚至用搶劫等等的手段,來滿足嘴——這個味覺的需要。由於過多的食物,產生了刺激,也就是欲望。欲望出來以後,就墮落在生死輪回裡。

  有了食物,就有了欲望,所以說食物是欲望的本錢。欲望是生死的根子,我們想要斷欲,首先從食物下手。不斷食物,不減少食物,你想斷欲,那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個食物產生的沖動特別強烈。有的人吃飯過多以後,一個是昏沉,另外產生了物質的力量,有的是要打人。他渾身來勁了,不知道往哪消耗,就想打人,還不敢打,怎麼辦?打牆吧,再磨磨拳頭,這樣的也有。有的就跑到邪道,產生了欲望,要沖動。所以說這個食物對修道來講是很重要一關。

  我們出家只有斷欲才能了脫生死,不斷欲,想能夠了脫生死,佛說就像沙子要煮成飯一樣,那是不可能的。佛有大智慧,日中一食是斷欲最好的一個辦法,既能維護身體的需要,又能斷欲。

  同時日中一食還要求過午不食,不允許過午,這都是非常正確的。現在我們想出家修行,首先應該了解日中一食,它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戒律的清淨與否,也要看日中一食。比如說八關齋戒就要求必須日中一食,如果是做不到,你就不能給人授八關齋戒,一切戒律都不能給人授。包括這個比丘戒、比丘尼戒,這都不允許你授。所以說日中一食是戒律的一個保障。我們通過這麼多年的日中一食,就體會到日中一食的好處。頭幾天有個居士來,他也日中一食,他說:我那天就是早晨喝點粥,喝不點粥,非常少,喝完粥以後,馬上就消化不良,胃特別難受,而且吐出的氣都是臭的。所以我再也不敢犯了。

  原先九五年行腳的時候也是:有一次晚上遇個居士,問一些佛法的事情,臨走的時候供養錢,我和性空師不要,又結緣他經書,他很感動。第二天早晨拿著暖瓶,裝了豆漿,就追過來了。那時候我們已經離開住宿的草垛了,他就追了很遠,追上以後要供養豆漿,我說我們早晨是不吃的。當時他那個臉哪,都要哭了。當時我動個念:“哎呀!成全他吧!把這個豆漿當水喝。”就喝了能有多半缽的豆漿。那個缽不算太大,我們過去用的缽小。喝完了這一上午就消化不良,非常難受,就像中毒一樣。而且中午乞食,乞來的食物也不香,沒有過去的那種清淨味,所以說它破壞了內涵。

  現在有一種叫瑜伽功,修行中還要忍受饑餓,來治療身體的疾病。最近還有一個報導,說中國一個長壽鄉,人活得最高的歲數是一百四十幾歲,過一百歲的就有七十五位。最後發現他們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有饑餓史,不肯吃多,都要挨餓的。他們的化驗指標只是正常人的一半,都比正常人低,但他們活的歲數比誰都長。所以說我們持日中一食不光是修道,可能還長命呢!這個咱們沒有想到。日中一食的好處很多,修行必須過這一關。

  佛在世時都要求僧人日中一食。雖然是末法時期,但是物質更豐富了,我們更有條件去日中一食。又有豆油,是不是?菜也多了,也好了,你再不日中一食,那就更不像話了。佛在世的時候,那麼艱苦都要日中一食,我們有這個條件,如何能不日中一食呢?另外,現在的居士和善男信女,在布施上做得也都比較好。乞食的時候基本上也能乞到食。所以更應該日中一食。就算乞不到食物,也應該日中一食。

  曾經我有這麼個念頭,就是吃一頓飯也生起慚愧心,因為無修無證的。雖然是乞食,也覺得不好意思、慚愧,何況兩頓飯、三頓飯,那不敢想。現在還稍好一點,那時候不敢想。有時候遇到這個吃多餐的出家人,就像看見敵人一樣,這心裡非常不舒服。現在對他們也能理解,但是理解歸理解,希望他們將來也能日中一食。因為這個日中一食好處太多。第一個,你聽佛話,能夠依教奉行,能遵佛制,首先就是持戒。第二個,能修道。而且修的不是修物質所帶來的能量這個道,而是通過我們自身直接修行所得來的這個道。它真實,不虛假。

  “持金錢戒”,這個金錢,我們知道,人人都喜歡。但是要說金錢是毒藥,是毒蛇,並沒有幾個人在這上認識它。有的人認為金錢可以帶來幸福,但他有很多錢以後,同樣是苦惱重重,有時候甚至比沒錢的時候還要苦惱。

  有個故事,過去有一個財主,發現牆外面一家貧困的人,每天都很歡樂,他就問管家說:“他們家為什麼那麼歡樂,什麼原因?”這個管家就告訴他:“你想知道原因,就包一錠銀子扔過去,就知道結果了。”他真就拿布包一錠銀子扔過去了。這家突然得到銀子以後,倆人就商量,這銀子從哪來的,用來干什麼,就計劃買房子呀、買地呀,或是買傭人哪,怎麼蓋房子啊等等。最後商量來商量去,說得先藏起來,藏哪呢?藏哪都怕人找著。倆人爭了半天,這一宿也沒睡好覺。第二天,說:“我們天天都很清淨很清淨,為什麼這一宿沒睡好覺,就為這點錢嗎?”後來一尋思,這玩意不能要。沒有它我們挺好,有它這一宿睡不了覺,這以後麻煩不更大嗎?就順著牆又給扔回來了。財主通過這個事情,才知道金錢的害處。

  要想歡樂,得到清淨的歡樂,首先遠離金錢。世間人尚需遠離金錢,何況出家人更應該遠離金錢。因為我們出家人是乞士,是上乞佛法下乞飲食來維持生活的。佛在戒律中有規定,出家人必須日中一食,要持金錢戒。佛講:“持金錢戒是我的弟子;如果口稱是我弟子,而不持金錢戒,手捉金錢,絕非我弟子。”肯定不是佛弟子,佛講得很嚴肅。在南傳藏經上也有記載,世間人證到三果阿羅漢的時候,他也主動地捨棄金錢,持金錢戒。

  包括中國的龐家四聖,全家開悟以後,把萬貫家產全扔到河中間去了。而靠什麼生活呢?去種地生活。在家居士開悟了以後,也去這麼做,所以說金錢是障道的因緣。為什麼不開悟?就是你老摸錢的關系,這是一個原因。另外你為什麼老有病?也是你摸錢的關系。因為錢能帶來煩惱,實際上錢就是煩惱所化的,沒有錢是真清淨的,所以說持金錢戒很重要。

  (編者注:唐朝龐蘊居士先後受學於石頭希遷禅師,馬祖道一禅師。在其證道後,將家中金銀珠寶等全部財產皆拋入江中,世人不解,他為此而作一偈:“世人多愛金,我愛剎那靜,金多亂人心,靜見真如性。”龐家以後的生活皆靠兒子耕田,女兒靈照編竹籬維持。並且兒子也不結婚,女兒也不出嫁,與龐婆四人皆共證道,一家被稱為“龐家四聖”。)

  在第二次結集時,又反復強調了這個問題。那時候有的僧人用缽乞錢,被阿羅漢知道,召集七百羅漢進行結集,對這個問題進行探討。最後有大阿羅漢,就是聽過佛講法的羅漢,親自述說了佛的戒律,判斷手捉金錢是非法,不是佛法。所以我們對這條戒律不能去懷疑,也更不能說因為是末法時期,就應該摸金錢了。因為這一條戒是成佛的保證,也是修行的保證。不能因為末法時期,我們反而不要保證了。

  末法就是艱難,就像大海一樣,波浪更大。在這個波浪更大的苦海裡,想過這個苦海,必須靠舟船才能過去。而金錢戒就是這條船,它是我們修行的保證,也是過苦海的筏。所以這條戒律對我們來講太重要了,越到末法時期,這條戒律越重要。就像一個人,病越重,越需要治療。不能說病重了,反而不需要治療,這是不正確的。

  行頭陀,有的人認為行頭陀在這個末法時期也不適應了,到中國也不適應。甚至有人講,佛法在印度為什麼滅掉,就因為持這些戒律、行頭陀所滅掉的,這種說法沒有根據。佛是大智慧者,別說才三千年,不論多少劫,佛在他的智慧中都能看到。而且之所以定出這個戒律要行頭陀,這是因為它能去掉我們的慢心和貪欲,能行菩薩道。這是非常直接的一個好法門,太殊勝了!

  出家人就叫乞士,乞士就要乞食才行。所以說作為乞士來講,你不去乞食就辜負了這個名字。通過我們這十多年乞食的經驗,才深深地知道它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和功德。要想成就佛法,必須行頭陀,不是可行不可行的問題,也不能說因為年代不同就不能行。有人甚至說,外面動亂,外面太亂了,不能行頭陀。不是外面太亂,有時候是你兜裡有錢。有錢你就怕亂,沒錢你怕什麼亂哪,是不是?越是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裡,我們出家人更應該行頭陀。因為頭陀是一種很好的修行方式,它能夠起到消災免難的作用,能讓眾生離苦。頭陀能夠顯示三寶的存在,有了三寶的存在,眾生就有了皈依處;如果沒有三寶的存在,眾生就無依,不光是人無依,連鬼神也無依,所以說天下大亂。

  為什麼天下大亂?就是眾生沒有依靠。人沒亂,鬼神先亂,也是因為沒有依靠。只有三寶出現了,他們才能夠離苦得樂,才能不亂。僧寶是乞士,你不乞食怎麼能成為僧寶?所以說行頭陀不光是令佛教能夠興盛,更主要的是眾生有所依靠。有了依靠才能離苦得樂,國家才能安寧,風調雨順。所以說行頭陀非常重要。

  特別現在假和尚多,冒充僧人到處去化緣、要錢等等。像我們乞食時經常遇到人家罵我們“假和尚”、“化緣的”,甚至還說“老道”、“騙子”等等。這就是眾生對假和尚的不認可,這心裡話有時候就沖著我們講開了。他認為我們也是假的,實際上是在向我們訴說。雖然是這樣,但對眾生是一種傷害。他們由於對三寶失去信心的這種想法,會墮落,甚至會失去人身。所以說一個假和尚會弄瞎天下人的眼睛,其害無窮。

  出現這個問題,我們怎麼辦?必須由出家人來把它清洗掉,那就是要建立真正的僧人形象。也就是說要日中一食,不摸金錢,還要行頭陀。用身行來改變這種認識,讓人知道那是假的,不是三寶,使眾生心裡得到三寶的加持。心有所依,心有所歸,才不致於墮落。這就是我們需要行的菩薩道。

  “三衣缽不離身”,因為三衣缽是佛所制,它代表了法,能護身、護戒,能讓我們成就,所以不應該離身,它也是出家人的象征。現在也有所變化,有些出家人帶一件衣服就出來了,其它衣服都不帶,缽就更不用說。所以咱們寺院已經規定了,三衣缽不離身,如果不帶三衣缽,不給掛單。

  頭一段時間,有一個師父很虔誠,准備了兩年。說為了來大悲寺,鍛煉兩年了,鍛煉日中一食等等,尋思:“都說大悲寺嚴,我得好好鍛煉。”鍛煉兩年,覺得差不多,就來了,但是就帶一件七衣。後來一問,他沒帶三衣。執事說:“你知不知道不帶三衣缽是錯誤的?” 他說:“這回知道了。”知道也不留。不能因為來人就好,任何方便就開,不能那樣。必須有原則,從咱們做起,要樹立這個規矩:三衣缽不帶全,不留。我們出門,三衣缽也必須在身。不管用上用不上都必須這麼做,這才具足一個僧人的形象。同時三衣缽的功德能為我們護戒,護住身體,護我們的法,使我們能夠保證成就。因為三衣的每一塊都代表了佛法,都在教育我們。只是我們有時候光知道它是衣服,實際上你不知道那是法衣。缽也是,都在講法,它潛移默化地教育我們,使我們提起正念。

  “如果不日中一食,不持金錢戒,不行頭陀,三衣缽離身了,能不能成就?”這個問題不用懷疑,違犯佛制,違犯戒律,能不能成就?這是不能成就的。雖然在各方面也努力地修行,但由於不圓滿是不能成就的。佛是兩足尊,是圓滿的,佛是因為持這些戒律來成就的,那我們如果不持這些戒律,怎麼能成就?

  比如說,現在南傳佛教還是日中一食,不摸金錢,而且常行頭陀,有很多的證了初果、二果、三果,證到羅漢果。也有人說:“我這些都不持也能成就,大不了我往生西方呗!我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往生西方。”因為你是出家人,不持這個戒律是不行的。因為經書裡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少了善根、福德因緣是不能生的,講得很清楚。也有人說,“我少持一條”,你少持一條,那就晚成就幾劫吧!用劫來衡量戒律,持一條戒律,你就提前一劫成就。如果你一條不持,就晚幾年,晚幾劫。那你得受多少劫的苦?將來到哪去還不知道,沒有保證。如果不持戒,你就算修出來一些神通,包括能在虛空飛行,那也是羅剎道,不是佛法。這個問題就講到這裡。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