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三十六)~E 998經至999經二經是講布施的功德。
998經至999經二經是講布施的功德。998經中,天子問佛:“施何得大力?施何得妙色?施何得安樂?施何得明目?修習何等施,名曰一切施?今啟問世尊,願為分別說。”此處講布施的功效,比如說,布施什麼可以獲得大力(可以理解為身體強壯),怎樣布施可以得到顏色姝好且清淨莊嚴之身?如何布施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樂?布施什麼可以獲得一雙明亮清澈的眼睛?如何布施才能叫做“一切施”? 佛陀對此回答說: 施食得大力,施以得妙色;施乘得安樂,施燈得明目。 虛館以待賓,是名一切施;以法而誨彼,是則施甘露。 布施飲食可以獲大力,布施人家衣服可以獲得微妙的容色;布施給人家車乘可以得到安樂,夜晚布施給別人燈火,就可以得到光明的眼睛;設立虛館無償招等賓客,名叫一切施;以佛法去教誨一切眾生,就叫做布施甘露。 999經敘述佛為一位叫悉鞞梨的天人講述淨信布施的功德。天人問佛:“諸天及世人,於全悉欣樂,頗有諸世間,福樂自隨逐。”這位天人的話說得很對,無論是天人還是世人,都耽於飲食聲色享受,覺得這樣才是世間最快樂的事情。而世間福樂是可以如此這般任意追逐嗎?從這裡,我們明顯地感受到這位天人對於世間欲樂享受的擔憂,可謂與眾不同。 佛陀回答說:“淨信心惠施,此世及後世,隨其所至處,福報常隨影。是故當捨悭,行無垢惠施,施已心歡喜,此世他世受。”此即是講,如果以淨信心去惠施於人的話,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功德和福報。它們會如影隨形般地跟隨著我們,乃至生生世世,永不消逝。以淨信心去布施,完全是不講求世間的名聞利養,也就是絲毫不圖回報,但是為資助出世的善根及涅槃之因而以清淨心去行布施,且對佛教生起正信者,方可名為淨信施。如果我們以妄心求取現世或後世福報而行布施,則名其為不淨施。當然,我們一般將布施分為財施、法施和無畏施三種。按常理而言,法施較財施功德為大,無畏施較法施、財施功德為大。這只是一種相對的說法,需要區別對待。比如說有人缺錢,此時布施錢財作用肯定會比法施要大;而當某人不幸落水的時候,此時若施以見義勇為出手相助(無畏施),其效果肯定比財施更好更直截。當然,從明白人生義谛的角度上來說,經常施以法義,使眾人明曉法理,從而獲得最上的以苦得樂,則為人生最殊勝之布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