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三十六)~M 在1011經中,天人以偈問佛:“誰掩於世間?誰遮絡世間?誰結縛眾生?何處建立世?”
在1011經中,天人以偈問佛:“誰掩於世間?誰遮絡世間?誰結縛眾生?何處建立世?”佛陀對此作答:“衰老掩世間,死遮絡(圍繞)世間,愛系縛眾生,法建立世間。”此處講到了衰老、死亡、愛結以及佛法,這些都比較好理解。第1012經天人繼續問:“誰隱彼世間?誰系於世間?誰憶於眾生?誰建眾生幢?”佛陀作答:“無明覆世間,愛結縛眾生,隱覆憶眾生,我慢眾生幢。”天人從相對應面繼續問:“誰無有覆蓋?誰復無愛結?誰即出隱覆?誰不建慢幢?”佛陀答:“如來等正覺,正智心解脫;不為無明覆,亦無愛結系,趣出於隱覆,摧滅我慢幢。”眾生與佛那是有關天壤之別的。 1013經天人問:“何等為上士,所有資財物?雲何善修習,而致於安樂?雲何眾味中,得為最上味?雲何眾生中,得為第一壽?”佛陀答:“清淨信樂心,名士夫勝財。修行於正法,能招安樂果。真谛之妙說,是則味之上。賢聖智慧命,是為壽中最!”這一問一答其實很有智慧,若要詳細敘說一下,往往很費時間和筆墨。佛陀將“清淨信樂心”視為最好的上士資財(自利自他,且有上等根機者,謂上士),將修行正法視為最安樂的生活方式,將真谛的妙說視作人間天上第一味,將聖賢所具備的智慧視為我們長壽不老的秘訣。這種回答十分巧妙,使人在啧啧稱奇之余,更多的便是會心的體悟與莞爾。 第1014經中天子問佛:“雲何為比丘,同己之第二?雲何為比丘,隨順教授者?比丘於何處,游心自娛樂,娛樂彼處已,能斷諸結縛?”佛陀回答:“信為同己二,智慧教授者,涅槃喜樂處,比丘斷結縛。”此處講到,“信”是比丘生命的第二伴侶,比丘隨順教授,必須要擁有足夠的智慧;涅槃是世間出世間最好的喜樂之所,比丘於涅槃之樂中游心自娛,不僅可以獲得不可言說的快樂,而且還能把自身的結縛悉數斷除。第1015經天人問佛:“雲何善至老?雲何善建立?雲何為人寶?雲何賊不奪?”佛陀答:“正戒善至老,淨信善建立,智慧為人寶,功德賊不奪。”以戒相伴乃至終老是十分難得的,而淨信、智慧皆為人類之寶;家有萬貫不如功德一二,很多人雖明白理兒,卻難得踐行。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功德事做起來並不難,關鍵是我們會不會下決心去做。每個人所行的功德事,是永遠屬於自己的,任何壞人也搶奪不走。 1016經天人問:“何法生眾生,何等前驅馳?雲何起生死?何者不解脫?”佛陀回答:“愛欲生眾生,意在前驅馳,眾生起生死,苦法不解脫。”佛陀回答得相當到位,即愛欲會產生眾生,無愛欲即是聖賢;眾生之所以不斷地流轉於生死之中,主要是眾生各自的意識在裡面起作用(這裡的“意”,可以理解為心識的作用)。有了生死,自然得不到解脫。1017經大體相似:“何法生眾生?何等前驅馳?雲何起生死?何法可依怙?”世尊回答:“愛欲生眾生,意在前驅馳,眾生起生死,業者可依怙。”此處的“業”,並非指善惡之業,而是指“勝業”,是指成就聖道後所產生的種種業力。這種業力,只會增上善業和善果和解脫力,完全超越了世間的種種世俗果報,而不會帶來任何的副作用。(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