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照法師:藥師琉璃光如來十二大願之十三
上面介紹了藥師佛十二大願的前五願,這五願主要是針對佛所證得的果報而講的。我們看到佛具足無量無邊的智慧、慈悲、福德以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等種種功德莊嚴,所以我們對照自己發起對佛法的稀有之心,希望自己也能夠獲得佛的功德。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世界同樣具有跟佛一樣的本性,但是被我們的無明煩惱覆蓋住了。如何才能獲得佛菩薩的功德?那就要通過對三寶的皈依、佛法的學習、認真地修行來改變自己,使自己的煩惱(貪欲、嗔恨、愚癡),短淺的眼光、狹隘的智慧和局限的生活習慣,都得以改善。當我們身心中所有的智慧、能力全部被激發出來,也就圓滿成佛了。
如果我們覺得在日常生活中,日子過得相當不錯,那就要通過與天人、佛菩薩的境界的對比,以智慧的眼光進行抉擇。你會發現:不管在人世間過得多麼美好,相對於天人,相對於極樂世界,那我們真得是非常地窮困潦倒,痛苦萬分。不要說佛菩薩的境界,就是天人看到我們人間的人,就像我們人看到被困的畜生一樣,處於重重的痛苦當中。反過來說,在現實生活中,你也可以看到身邊有很多的人,他們未必就有錢財、有地位,但他們卻過得很開心,他們可能沒有多少知識,但他們很有責任感。為什麼會這樣?事實上每一個人都能這樣,只是我們沒有發現內心中有這麼多優秀的品質。佛菩薩的品質早就深植於我們的心裡面,只是被煩惱覆蓋住了。只要消除了這些煩惱,我們就會顯發出這種美好的德行。
一般的人通過打坐用功,身心就會感覺很愉悅;到寺廟裡面去,就會覺得很清淨。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你平常有太多人世間的雜事,擾亂了自己的身心,一旦到了寺廟,一旦接觸了出家師父或者修行的居士,受到他們的熏染,你的內心就清淨下來了。實際上這個清淨,也不是別人給你的,是你本來就有的。對於生活好的人,應該看到佛菩薩、聖人的殊勝果報,然後繼續增長自己的智慧和慈悲。那麼對於現實生活中很多受苦的眾生來說,特別是末法時期的眾生,所謂“世道人心,江河日下”,父子之間都有代溝,人與人之間變得越來越陌生,溝通越來越困難。由於自私的緣故,大家都站在自我的角度去衡量別人,評判別人,批評別人,譴責別人,這樣一來,人世間的快樂將變得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