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懂不懂


 2020/5/15    熱度:930    下載DOC文檔    

懂不懂

  學佛,是生命從迷惑走向覺醒的旅程。這個旅程究竟由幾個階段構成?每個階段應該做些什麼?如果對旅程經歷的各個站點不明確,就可能在前進過程中出現偏差,去道遠矣。

  有的人很勤奮,每天都在讀書,但翻來覆去都是讀一本小學課本。讀上十年之後,他會達到什麼水平?不要說讀上十年,就是讀上三十年,仍然還是小學水平。可能比一般的小學生出色些,但不會因此變成研究生的水平。另外,還有些人本身是小學水平,卻拿著研究生的課本來讀,怎麼能讀懂呢?最多也不過是自己以為的懂。

   “懂”這個概念其實很有彈性。每個人的懂,都是根據自己現有的水准在判斷。古人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少年讀書,就像透過縫隙瞥見月亮,連月亮本身都看不完整。及至中年,就像站在庭院賞月,那是透過屋頂看到的,是局部而非完整的天空。到了晚年,有了種種人生閱歷之後再來讀書,就像站在高台觀月,一望無際,盡收眼底。

  學佛也是這樣。以我個人經歷來說,現在講的很多內容,比如四谛、十二因緣、八正道、戒定慧三學等,剛學佛時已經大概知道了。但幾十年學下來,還是繞不開這些基本概念。你會發現,確實就像古德所說的那樣——“佛法無多子”。除了這些根本,還有什麼呢?三藏十二部典籍,也無非是由這些核心演繹而來,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這些核心進行诠釋。

  但你對這些內容理解到什麼程度,在各個修學階段是完全不一樣的。剛開始學,可能只了解到三五分,隨著不斷深入,可能會了解到十分,然後是二十分、五十分、六十分。而真正的透徹,則須證得聖道乃至成就佛果方可,所謂“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所以,這是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是無法一蹴而就的。

  可問題是,多數人都有自以為是的特點。當我們看到五分的時候,就以為自己懂了;看到十分的時候,就以為自己完全懂了。但這是一個什麼意義上的懂?如果繼續學下去,你會發現,曾經以為的懂是非常膚淺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深度的懂。這是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對任何一個法義,都不要覺得自己現在的認識已經完整了,已經到位了,這樣才有繼續進步的可能。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