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解脫的延伸和圓滿
解脫的延伸和圓滿 佛法的圓滿之道,為成佛。或者說,是成就佛陀那樣的慈悲和智慧品質,依菩薩道的修行而成就。之所以稱為圓滿之道,因為它是解脫道的延伸和圓滿。 所謂延伸,包括發心和實踐兩個方面。從發心層面來說,出離心本無大小乘之別,因為學佛都是從發心出離輪回開始。但發心所緣是不同的,若僅限於個人出離,就是小乘的發心。當所緣擴大為一切眾生,發願帶領大眾共同出離,才是大乘的菩提心。從修學實踐來看,若是為個人解脫而修行,無論所修什麼法門,都是聲聞的修行。若發心以成就無上菩提和幫助一切眾生走向解脫為目標,即使修五戒十善,同樣是菩薩道的修行,同樣能成為佛果資糧。 作為菩薩,能夠給予眾生的最大幫助,就是帶領他們走向解脫。除此而外,其他物質幫助都不是佛教特有的,其作用也是短暫的。當菩薩成就解脫,並將這份解脫經驗延伸到眾生時,他的慈悲也在隨之成長,隨之圓滿。從這個意義上說,菩薩道正是解脫道的延伸和圓滿,是將個人所獲得的解脫經驗從自身延伸到大眾。在延伸過程中,成就圓滿的生命品質,也就是成佛。 所以,聲聞聖者和佛菩薩成就的品質有共和不共之別。從共的方面來說,正是解脫;從不共方面來說,佛菩薩不僅成就解脫,更圓滿無限慈悲。佛法的核心之道,強調以解脫為本。作為大乘佛法來說,則應特別強調大乘特有的不共之處,也就是菩提心。 失去菩提心的統領,菩薩道和解脫道就沒有本質區別了,菩薩行和世間善行也會混淆。不是說做一些慈善就是菩薩行,所有的善行,唯有建立在菩提心的前提下,本著利他、無住、無限、無所得的心去做,才會升華為菩提資糧。所以,大乘佛法的殊勝之處就在於菩提心,在於幫助眾生走向解脫。 菩薩道的修行,是圍繞智慧和慈悲兩大項目開展。不修智慧,無以成就解脫,忽略這一根本,便會導致佛教的膚淺化和世俗化。不修菩提心,無以成就大慈大悲,忽略這一修行,大乘佛教就會失去自身不共之處。唯有在菩提心的統攝下,悲智兼修,自利利他,才能圓成無上佛果。
——摘自《我的判教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