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找到自己的向導


 2020/5/16    熱度:1108    下載DOC文檔    

找到自己的向導

  現代教育強調獨立思考,很多人會把這一習慣帶入學修中,根據個人好惡對法進行選擇,進行取捨。但我們要看到,這些選擇和取捨是建立在我們現有的認識經驗上,其基礎就是無明,是不可靠的。若不放下成見,就會不斷在現有思維誤區中徘徊,不斷地走彎路。

  真正的善知識應該是和法統一的,或者說,就是法的化身。那麼,怎樣才是具格善知識呢?《道次第》中,宗大師提出了十個標准,分別是具足戒、具足定、具足慧、德行圓滿、精進、通達教理、通達真實、說法善巧、具足悲憫、斷除疲厭。但很多時候,我們未必能遇到具足所有條件的善知識,那又該怎麼辦呢?是不是永遠尋找下去,等待下去呢?如果那樣,可能一生都沒機會開始修學。所以宗大師接著告訴我們,若找不到具足十德的善知識,可退而求其次,具備五個條件即可。但從目前現狀來看,恐怕具備五德的師長都不易遇到,不妨再把條件放低一點。但不能無限制地放寬,有三點是必須的:一是具備正見,二是戒行過關,三是具有悲心。其中尤以第一條最為重要,否則的話,不僅沒有收獲,還會形成邪知邪見,斷送法身慧命。

  在學修過程中,善知識的作用就像向導。如果我們前往一個從未涉足的危險區域,途中布滿荊棘、虎狼出沒,僅靠個人感覺判斷,靠自己想當然地摸索,迷路或發生意外都是必然的。最保險的方式,是認准一個熟悉地形的向導,無條件地服從並跟隨。若對向導將信將疑,就很難隨其走完全程。基於此,《道次第》特別強調依止法的修習,要求學人“視師如佛”,“觀德莫觀失”,不斷培養並守護對師長的信心,由此生起無條件的信仰。當然,依止前必須按以上所說的條件認真觀察。否則就會像跟錯向導那樣,最終迷失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說,選擇善知識遠比選擇職業、婚姻更為重要,因為這是關系到生命走向的根本大事。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