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喜法師:傳喜法師講《心經》——2010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


 2020/6/5    熱度:1321    下載DOC文檔    

《觀世音菩薩是怎樣看2012》

2010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

傳喜法師講《心經》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尊敬的諸位評委、諸山長老、同參大德、居士菩薩: 下午吉祥 !

      我來自寧波慧日,法名叫凈慶,字傳喜。

      有什麼值得淨慶的呢?首先我想借助這裡慶祝一下我國成功舉辦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及在這次我們法會期間順利閉幕。還有一樁值得稱慶歡喜的事,也是在前不久的10月18號,我國通過的“第十二個五年計劃”中把“推動文化大發展、文化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這個五年規劃中的規劃內容。這個對我們佛教徒來說是個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佛教是我們中國傳統的優良文化智慧,佛教教義的至理名言對社會有非常大的啟迪和指導作用。所以,我們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諸上善人聚會在這裡,龍象滿座,法雲盈門。我們在這邊研究佛陀的妙義,共同來奉獻給這個社會救苦的良方。

      所以,我今天要給大家報告的是“觀世音菩薩是怎樣看2012”這個問題的,這是我學習《心經》對這個時代的一點啟示。

     《心經》,我也有時候喜歡聽別人講,但是除了前面諸位法師們這麼精彩的講授之外,我有時候也在寺廟裡聽香客在講。

      有一次,我聽到兩位香客在說:

      “你知道什麼叫《心經》嗎?”

      “我不知道啊。”

      “《心經》啊,“般若波羅密多”是智慧。”

      “什麼叫“智慧”呢?”

      “‘智慧’你不知道啊,‘智慧’就是‘聰明’啊。”

      “哦,怪不得叫多心經呢,原來心眼多就是智慧啊。”

      我聽到的這個叫“山寨版”,所以我們以後要聽經啊一定要聽大德法師的,出言必出典章。佛法是有傳承的;“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譬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這是《華嚴經》裡講的。

      所以,我們這個《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佛陀用了那麼長的時間來講“般若”。這個《心經》的題目啊,“般若波羅密多”前面幾個字全部是梵語。“般若”,你如果翻譯過來的話是“智慧”、“真智妙慧”;“波羅密多”呢,翻譯過來它有點倒裝的;“密”是“到達”,“多”呢是“離開”。離開什麼、到達什麼啊,是依靠般若的智慧離開煩惱的生死此岸,到達圓滿的涅槃彼岸。那這個我們大家有沒有資格呢?所以下面有個心,這個心是人人本具的佛性。

      所以這個經的題目可以涵蓋整個經的文義,也可以涵蓋整個六百卷《大般若經》,也可以承前啟後地把佛陀第一轉fǎ lún 和第三轉fǎ lún 結合在一起。從教理上講,般若——般若德;波羅密多——解脫德;心——法身德,但是這個時候在這部經典就像前面法師說“般若”出生一切諸佛,一切菩薩以“般若”為先導,所以一切行門以智慧為先導。

      那這個般若的經典為什麼請觀世音菩薩來講呢?原來是世尊當時在靈鹫山入甚深光明定,這時候不像我們的《金剛經》啊,世尊顯現一個我們凡夫同樣在做的一些事,然後啊,解空須菩提來請問世尊:“您也這樣穿衣吃飯,我們也穿衣吃飯,為什麼您是佛,我們是凡夫呢?我們都想成佛,都想成為您這樣子的,您也沒有示現很奇特的樣子,那怎麼樣做呢?”那個《金剛經》是以須菩提這樣請問發啟的.

      但是,這部《心經》是以大智捨利弗為問法者,這時候佛在入甚深的光明定。他想請問誰呢?他又不能打擾佛,這個時候他就請問觀世音菩薩,就像《法華經》裡面世尊放光,然後彌勒菩薩來問文殊菩薩一樣。所以,這部經為什麼要這以觀世音菩薩為開頭。

      觀世音菩薩叫“觀自在”,這裡面很奇特。我們大家都知道觀世音菩薩,對“觀自在”有點陌生,“觀自在”就是觀世音菩薩 。 他這個名字著重在他用般若的智慧照見諸法的空相,然後,離一切苦,離一切難。自己能夠這樣做到,而且也是依靠諸法的空相令眾生能離苦,能離難,救苦救難。所以這兩個從佛教的詞語怎麼說呢,叫“悲智雙運”。他安住在“般若”的大空性當中,能不住在生死的這個現象;同時他大悲的緣故又能在生死現象裡度眾生,自己啊還沒有障礙。所以叫“自在”,這樣的兩種自在。

      所以大家都想聽這個和2012有什麼關系呢,對不對啊。

      一切諸法的空相是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傳遞給我們的一個消息。所以讀這個經,我們在座的會背的我估計是占大多數啊,而且我們在中國,《心經》是最普遍。每天,我們在寺院裡至少不下讀三遍,但是很多人,他讀多了之後就滑過去了,這是大智捨利弗尊者和大悲觀世音菩薩之間的精彩對話啊,是對給我們眾生聽的。

      “藥因救病出金瓶”啊。我們為什麼會在種種的不自在的苦惱、煩惱中呢?這個“一切苦”,煩惱的根本是什麼?是“我” ,我是由五蘊組成的,所以觀世音菩薩首先在這裡照見五蘊皆空。那從小我的這種苦到我們群體的、社會的乃至地球世界的原理都是相通的(度一切苦厄)。前兩天輔導我們的一位沈老師,他教我們最新的科學知識叫“分形幾何學”,還有一個叫“全息隱能量場”,這是當今最新的科學理論。它就是說從一個小點完全可以知道整體。觀世音菩薩度一切苦厄,這個一切苦厄包不包括這個2012啊,是不是有觀世音菩薩這樣度我們就不用擔心2012了?那我們還可不可以像以前一樣(貪嗔癡)生活下去?你有沒有隨著菩薩去啊?我們皈依三寶的弟子有沒有隨著這樣的智慧去深入,有沒有照見法是空的,遠離法的惡的部分(損人又不利己的事情)。

      所以,“色不異空”是叫我們對色法等五蘊不要執著,要看到它的空性,放棄自己貪嗔癡的惡行。做個凡夫是這樣啊,那做個小乘聖者,他們住在“空”的寂靜中,觀世音菩薩就勸他們,空不異色啊,這空能生起妙有啊,要去生起善法,空不障礙你的善法。所以,從這裡面乃至“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就前面有個比喻後面都等同,然後,再往下。

      (演講進行至12分鐘,提示鐘聲響起。)

      前面都是講的凡夫的境界,以般若智破除凡夫的境界;以般若智破除小乘聖者的偏執;以般若智圓滿菩薩的功德,這一層一層的境界。

      這個境界好像我們前段時間在放映的那部片子叫《盜夢空間》,你知道這個夢怎麼制造的到怎麼把這個夢破掉、轉移。菩薩就有這個本領,入我們凡夫的夢來救我們 ,入聲聞緣覺菩薩的夢來救我們。所以,我們了解這個道理之外,我們還深信觀音菩薩因為這樣的緣故,他證得了無智亦無得的。他也教導我們有了這樣的空性智慧,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我們現在掛礙,就是認為2012是實有的,我們還住在凡夫的見裡面。觀世音菩薩大智故,不住我們娑婆;大悲故,又來我們娑婆。請問:“現在觀音菩薩在不在?”“在(眾答)!”那又有的人說你看到了嗎?那不是靠肉眼看的,我們肉眼是狹隘的,有障礙的。那靠什麼看?靠心的眼睛。

      所以,我們佛教有一種“信”,信仰的力量,我們知道觀世音菩薩在,觀音菩薩有這樣的能力幫助我們,我們也有這樣的志願要歸投三寶,信受佛法,將自己的生命成為戒惡修善、自淨其意的這樣一個生命。

      前面講了很多這樣的大道理,大家都覺得佛教大道理這麼深、這麼玄妙,但是佛教還有另外一面,很樸素的一面。

      我們也是在前不久看了一部電影《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是以什麼結尾的啊, 是以《心經》的一首歌。馮小剛說:“我開始拍這個電影就睡不著覺了,自從聽了這首歌我湍芩帕恕!?

      (演講進行至15分鐘,提示鐘聲響起)

      所有的觀眾都在聽到這首歌當中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了安慰,我們罹難的那些同胞們的靈魂也得到了安慰,這是佛法非常樸素的、深入人心的一面。

      我的報告就到這裡!

     (開始進入最後5分鐘的場下提問階段。)

      信眾提問:“法師,您講解非常精辟,在這裡我有一個問題,我發覺不管因為怎樣的緣分才開始學佛,每個人在努力的程度和得到的結果差別很多,為什麼我們學習佛教的道理,包括求的智慧,像理論上能夠在很短的時間懂得,但是真正去用自己的行為去體證到,我感覺比較難。所以我想法師能不能結合《心經》,結合您個人的感受告訴我們該怎樣修。”

      傳喜法師:“佛法分感性的,理性的。有的人是從感性上入門的,有的人是從理性上入門的。像我個人就是從理性上入的,我覺得人活得這麼累,我怪爸爸媽媽生了我,為什麼要生我?這就是什麼,一個人生命得不到自身價值的時候,對父母就不可能產生孝心,對朋友也不可能產生義氣,對國家也不可能忠心,所以生命良好的一面不可能展現出來。當自我的生命能安下來的時候,得自在的時候,能自我有歡喜的時候,他就同時能產生生命良好的一面。所以,當初我是很徘徊的,我甚至到我們杭州上天竺來拜佛的時候,聽到他們做晚課的時候就嚎啕大哭,還不知道哭什麼,所以從理性慢慢變成感性。

      然後也到這個地方來,這地方以前是小西天,以前有‘苦廟’的。那個時候在這裡追尋真理,讀書啊,然後又從感性的變成理性的了,從理性的再升華到感性的,感受到佛菩薩真的是慈悲啊。像我來自寧波,寧波七塔寺建造得比寧波還早二百多年,那天童寺更早,一千七百多年,那阿育王寺的釋迦牟尼佛,來得更早,兩千三百多年就來到我們寧波了,他就默默地等了我們幾百年,這時候就覺得佛這麼慈悲啊。我們不管是讀《地藏經》也好,《心經》也好,佛的一切經典都是為了我們苦難眾生啊,所有一切佛子的聚會都是為了我們苦難的眾生,所以這個時候就產生一種感情,叫宗教的感情,有宗教情感了,再加上理論就很好進去了。所以我們這個人啊,前面法師說了有肉心,也有妄心,也有真心。我們先自己要對自己產生懷疑,自己審視自我的妄心,然後皈依三寶,趨入到真心,阿彌陀佛!”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