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祥法師:《選擇本願念佛集》第十八講:三心章,深心二


 2020/6/11    熱度:503    下載DOC文檔    

《選擇本願念佛集》第十八講:三心章,深心二

講解:純祥法師

淨土法門念佛行持非常簡單,就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現在講到安“心”的部分,就越來越深細、復雜。從追求往生的角度講,不知道“心”的細致內容也可以。從佛發願度眾生的選擇來講,末法時期煩惱很重的眾生,太復雜了不容易接受。我們現在是在行持框架的基礎上往細處學習、往深處進展,學了幾年,沒必要老是重復簡單的知識框架。以前講念佛行,有名號可稱可念,現在講心就有點看不見,顯得細致、繁瑣。能夠聽得懂就仔細聽,聽不懂關系也不大。學習“三心”,肯定可以增進你對佛願的了解,我們就接著講“三心”裡的第二種心:“深心”。

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種: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已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二種深信”就是“南無阿彌陀佛”

深心”決定的解釋就是“深信的心”,“深信心”依善導大師“亦有二種”,就是分二個種類,二個種類互相包含。雖然後面還有很多解釋,所有的解釋裡“二種深信”最核心。“二種深信”是相互對應的關系,一者決定深信對應“南無”,者決定深信對應“阿彌陀佛”,信心實際上包含了整個“南無阿彌陀佛”。

名號是至心體,至心是真實心、清淨心,是遍法界、無處不在。比如我們有心,以筋骨血肉為身體;至心以名號為體。至心把“南無”和“阿彌陀佛”二個全部都包容了,既有“南無”、又有“阿彌陀佛”,至心顯現了名號,以名號為體。信樂心以至心為體,就是至心顯現為“南無阿彌陀佛”,信心顯現了至心,其實也包含了“南無阿彌陀佛”。

信心以至心為體

至心以名號為體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一者決定深信

二者決定深信

訓讀信心

《教行信證》用二十個字訓讀信心所有的內容,“真實誠滿,極成用重,審驗宣忠,欲願愛樂,歡喜慶賀。”信心有“真”的性質、有“實”的性質、有“誠”的性質、有“滿”的性質、有“極成”、有“用”、有“重”……,最主要就是有真實性。但真實有圓滿不圓滿,比如菩薩真實、但不圓滿,佛就是已經圓滿了,這是差別所在。“誠”是對著真實得圓滿不圓滿來說的,“信”就是信真的、實的、圓滿的,所以信心中是信圓滿的佛。不但圓滿,信心作用,就是“極成用重”。從“審驗宣忠”上還知道,信心具有審查的功能,審驗之後表達忠誠。信心不是迷信,佛教的信心是允許懷疑、允許審查的,這跟其它的教派不一樣。我們如果有問題可以盡量提出來,大家共同探討、研究,佛法不怕懷疑,通過懷疑、審查,可以解除疑問,建立信心,這就是正見。覺得可信就生起了願望,“欲願愛樂”非常的歡喜,所以信心也可以是一種感情,不但有理智上、還有情感的淨化,最後就是“歡喜慶賀”。

信心包含的內容非常多,在梵文佛經裡,信心就包含很多意思。親鸾大師沒有讀梵文就能夠把開顯信心這些內容,跟他體驗有關。信心有審驗的功能,用信心來照“南無”的時候,就是“一者決定深信自身”是照自己。至心以名號為體,信心以至心為體,強調信心不是你的什麼心,這一點特別重要。只有從佛回向來的才叫信心,從佛那邊來,信心有“真實誠滿”的意思,真實圓滿只有佛才有,信心是一個特殊的果實。

依止善導大師

善導大師的“二種深信”是根據《無量壽經》來解釋的,“決定深信自身”決定就是審查到最後的結果,這個非常重要。我們到現在為止,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自己決定是什麼?善導大師的結論是我們理解信心最主要的根據,如果不是善導大師解釋,我們自己是不可能知道的。《觀經》裡的“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深心”到底是什麼?佛說的意思是什麼?你就是想破了頭也是不會知道的,直接理解佛意非常困難,佛盡管說了,還是不理解,必須有善知識的解釋,而且還是要非常特殊的善知識。通過一部佛經解釋另一部佛經,就是通過《無量壽經》來解釋《觀無量壽經》,善導大師在解釋完《觀經》之後說,這就是楷定古今的,一字一句都不可以加減,跟佛經一樣,這就是我們要依止善導大師的原因。

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

“決定深信自身”是對“自身”的一種界定,“身”也包含“心”。“罪惡”、“生死”、“凡夫”三個概念裡,“自身”既不是指過去、也不是指未來,是指現在。當你念“南無”的時候,“南無”就是“自身”,自身現在就是罪惡、生死、凡夫,三個層次上給你貼的標簽,結論就是無有出離的罪惡、生死、凡夫。

要具體的審定自己是有罪的、有惡的、是生死的、是凡夫,有一一對應的關系。“凡夫”對應的是“聖人”;“生死”跟“解脫”相對應,解脫就是了生死、出離了;“罪”對“福”、“惡”與“善”相對。要信自身是有罪的、有惡的,當然也就相信有福、有善。罪、惡、善、福是由誰說?《無量壽經》說五惡、五痛、五燒,《觀經》有三福九品,要依佛經的標准審定。這句話雖然天天念,我們很難落實,不容易承認自己有罪、有惡。“一者決定深信自身”跟“彼佛”相對應,一個決定深信的是自身,一個決定深信的是彼佛,二個是對應的。“自身是南無”和“彼佛是阿彌陀佛”,自身你現在是罪惡、生死、凡夫三個標簽,對應的佛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有願攝受眾生,彼佛四十八願是因,攝受眾生是果。“乘彼願力”就是我們跟他的關系,這是第一個“罪惡”對應“福善”。

第二“生死”對應“解脫”,生死作為一個現象,我們容易相信,但是解脫不容易相信,相信有生死,但不相信有解脫,實際上就沒有什麼意義。如果決定相信自身是罪惡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有善惡、因果概念,相信有生死就要相信有解脫,這樣相信生死才有意義。沒有解脫的概念,大家都一樣,沒有什麼比較,相信第二個就很困難。

第三“凡夫”對應“聖人”,聖人包括解脫者、包括一地到十地的菩薩、還包括圓滿的佛。要相信自己是凡夫,也要相信有聖人,不相信有聖人,信自己是凡夫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這幾個標簽要貼上還是不容易的,特別你要貼實了,非常不容易。關鍵就是結論:“自身現在是罪惡生死凡夫”。

對 應 關 系

自身

現是(當下)

生死

凡夫

南無

攝受眾生是果

彼佛

現是(當下)

解脫

聖人

阿彌陀佛

四十八願是因

因為佛願的緣故,才能夠看到這些,不念佛願,你念佛的落點只是在自己這邊。通過念佛就要有機的深信,機的深信實際上是通過法的鏡子來照的。不然,有多大的罪也不會承認自己有罪,不會說自身是罪惡生死凡夫,這一點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再的強調。如果認為自己是個惡人,這是好現象,是佛力發用了。而不是說自己很有功德、很有修行、很有智慧。因為一般情況下,你的鏡子是往自己這邊照的,不是照佛的,即使念佛也馬上返回到自己這邊來,所以看到自己很煩惱、很難過,這很正常。因為以前你照的不是這個鏡子,模模糊糊看得好像還不錯,現在照的鏡子很亮,照得你這麼難看,是很正常的,這就是佛力在發生作用。

曠劫以來常沒常輪轉,無有出離之緣。

“二種深信”互相包容、並不分離,有一種就有二種;沒有二種,連一種也沒有的;有機的深信,定有法的深信。信心是“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罪惡生死凡夫其實就意味著苦,就是六道輪回,有苦自然的就需要結束它,然後就是能不能結束的問題。你都這麼慘了,罪惡、生死、凡夫這三重標簽比判死刑還要難過,三座大山壓下來沒法自處了,肯定就要翻身。但還要看自己,因為苦是由自己來感受,罪惡也是自己來造,自己身口意三毒五惡造罪,生死也是自己在生生死死。“曠劫以來常沒”,就是“沒”在罪惡生死凡夫裡,這是從現在往前推,你現在就是罪惡生死凡夫。

過去和未來是連在一起的,並且關系密切,現在是一個結果。有些人承認一下現在不好還是可以的,想起這一輩子確實還是干了很多壞事,有慚愧心,依佛法的戒律標准,確實做得不咋樣。但是要說我曠劫以來一點好事都沒干,曠劫以來就是有自己以來,實際上這是一個報身概念,顯然不是普通的境界,普通人不可能有這種信心,這都是因為佛的緣故。因為佛有報身、有願、有曠劫,沒有佛的一一對照,我們照不到自己曠劫以來常常的沒在罪惡生死凡夫的境界裡,常沒常流轉就是在罪惡、生死、凡夫的三界六道裡面轉來轉去。前面一個判斷打下去,這裡又是一個判斷,二棍子打下去,已經夠嗆了。就確定你現在就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常沒常流轉一直沒有獲得過解脫的機會,從來沒有過出離之緣。

決 定 深 信

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

曠劫以來

常沒常輪轉

無 有

出離之緣

南 無

苦 果

有生以來

沒在罪惡裡

曠劫沒有

解脫的能力

 

彼佛四十八願

攝受眾生

無疑無慮

乘彼願力

定得往生

阿彌陀佛

清除苦果

罪惡生死眾生

二者深信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我們非常不容易承認,以前我怎麼就這麼差、這麼倒霉?事實上以前有一點點出離的緣分,就不是今天的罪惡生死凡夫,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能夠出離,這個沒有不是現在沒有,是從此以前一直都沒有出離過罪惡生死凡夫的境界。以前受多大的苦反正已經過去,也沒有什麼恐怖了,但是將來就麻煩了,還將要曠劫常沒常流轉,這以後怎麼混呢?所以“南無”和“阿彌陀佛”顯然是對接的,“南無”必須要堵死掉,深信“機”已經沒有出路,“法”就自然的活了,大死才大活,前面的不死,後面的也活不了,馬上就決定深信。

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念佛就是念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實際上跟“罪惡生死凡夫”對應,就是要清掉你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的罪惡,把生死的三惡道給清了,要凡夫入不退轉、究竟成佛。你現在遇到“南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攝受,佛就是攝受這樣的眾生,你要對彼佛願無疑無慮。“佛”、“願”、“攝”、“受”,每個字都有落處,光明名號來攝取我們,接受就把你給攝進來,你要沒有懷疑。如果信任的念頭一有間斷,心不相續、時信時不信,其實就是懷疑了。決定深信自身是罪惡生死凡夫,不能一會兒相信,一會兒又不相信。“生死”也一樣,懷疑到底在生死中還是沒有、有沒有解脫、是凡人還是聖人、有沒有聖人?因為檢驗點太多,就隨時懷疑,所以隨時都經不起考驗。我們都不了解“曠劫以來”,很多人都不相信有前生後世,什麼曠劫以來,別跟我說這個,那還說什麼?如果真正相信佛法講的因果,“常沒常流轉”是非常恐怖的,《地藏經》裡講的苦痛簡直太恐怖了,如果把這個罪遭下去的話,那沒法扯。況且我們是沒有一點真正的好東西,你看這都是什麼標簽?落在我們這邊的都是沒有什麼好的。“無疑無慮”就是包含了對 “二者深信”都不懷疑、沒有顧慮,乘彼佛的發願力一定得到往生,死了就生了,是扣在一起,這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就叫信心。

信心就是名號,表達就是“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已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二種深信”非常總持,把這個記住,天天念二遍,就像照鏡子一樣,天天審判一下,我現在是罪惡生死凡夫,起念頭的時候,你念南無阿彌陀佛是不是定得往生呢?我們的心不出這些范圍以外,隨時的都在真的、假的、善的、惡的、追求什麼東西上,“二種深信”基本上全部都有,你隨時決定在這上面,就不會偏離,這是信心最好的表達,就是信心的性質。以後問信心是什麼?就是這二種,你具體有沒有決定?哪裡不決定?如果沒有獲得決定,就是在哪個上面沒有決定深信,你信,但是不深,不深就不決定了。

能夠依“二種深信”來判斷你的問題,就能進步,如果不知道病症在哪裡,老是學習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停在哪個地方,那就木了,眼睛不好使,照“南無阿彌陀佛”鏡子,佛的光明力觸動不了你,觸動不了就是有疑,有疑就是回避自己的弱點。念佛一發現自己的毛病和弱點,就馬上打住,心馬上就中斷了,念佛往深裡發現自己黑,就算了、不要想。發現自己的懷疑、顧慮,至少自己要顯露出來,如果每次都是回避,就總是有疑。好比垃圾老是放在那裡不打掃,不清掉就總是不淨的,念佛不得力,對淨土教來講主要就是懷疑。如果煩惱和懷疑心比較大,這並不是壞事,比如妄想多、業障重,我們就很容易審驗;像現在很痛苦,承認自己有罪就容易一點;現在生病了,就容易承認生死實在難過。如果很舒服、什麼事都很順利,再往這些標簽上照,就不好使;或者周圍的人都對你很寵著、什麼毛病都包容,這叫順境,佛法說順境更難,逆境還好。念佛,逆境來了可能是佛的加持,真正的逆境是一種加持。

我們發懵在去求佛的時候,都是求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之類,本來應該求出離的。最後落在出離的“緣”特別重要,如果沒有“緣”,永遠都是常沒常輪轉。現在遇到了彼佛的“緣”,就要好好的用一下,這個“緣”是非常不容易、非常難得、百千萬劫難遭遇的,要對這個緣確定。出離的“緣”跟其它的緣是交織在一起的,生活裡有無量多的緣,現在遇到了佛“緣”,但是“緣”是有分的,照一個面也是緣,天天在一起也是緣,你與佛的緣分就要用深一點,在“緣”上就要結出果實出來。出離之緣並不是總有的,我們無始劫以來就沒有遇到過這個機會,那麼久都沒有遇到過這個緣分,現在遇到了還不好好用,如果丟掉了就又是曠大劫、又是曠劫流轉了。這不是其它的緣能比的,這個緣特別特別的重要!

我們現在最喜歡賺錢了,《無量壽經》裡說,這叫做不急之務,我們都是共爭不急之務。佛說賺錢是不急的,那世間其它的又有什麼好急的呢?我們不要共爭不急之務,往生很急,要先把這個急了,錢再來賺也不晚,所以就要分輕重緩急,先把這事立准了,六親眷屬也不用擔心,那終究是要別離的。我們不就是這些緣嘛,什麼金錢、名利地位、愛恨別離的,不就這些嗎?你有了往生信心,再搞那些也不晚。南無阿彌陀佛!

錄音:白蓮花整理:如意審核:純祥師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