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祥法師:《選擇本願念佛集》第十五講:三心章,至誠心三
《選擇本願念佛集》第十五講:三心章,至誠心三 講解:純祥法師 今天是新年的第一節課,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裡,在佛願力的加持下吉祥如意,南無阿彌陀佛! 2012年世間傳說末日論,阿彌陀佛已經提前為我們考慮到了,才建設淨土專門對付這個,對於我們來講,念“南無阿彌陀佛”,當真正的困難降臨時,根本不用擔心什麼2012,因為有佛的願力守護,是念佛人。 通過佛心,了解自心。 前面學到《選擇本願念佛集》的“三心章”,念佛好像是口業,真正最關鍵的在心,就是念佛的用心。“三心”來源於《觀無量壽經》裡的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就是念佛的身心,阿彌陀佛有身、有心,心是根本,名號的本質是有心的,落處要在佛這邊。我們平常都是注重在自己這面,光注意自己怎麼想,別人怎麼想不去考慮,“自知者智,知人者明。”念佛就要了解佛的心,這是念佛的重點所在,同時,念佛也是通過佛心了解我們的心。 心可以總攝,可分成我的和你的,也可以融在一起,心有同一性,沒有完全的界線,之所以能夠相互之間交流,就是因為心可以相互包容,我的心可以包容大家的心,大家的心也可以包容我的心,所以有說“心量廣大,猶如虛空。”我們念佛的心,從佛的身、口、意三方面來念,再分成“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其中最難念的就是“至誠心”,我們缺乏的就是至誠心,對至誠心、真實心不了解,就是對自己不了解,所以什麼都一塌糊塗。實際上心是我們的主宰,心有體有用,既使能夠運行,但不了解,就是瞎撞,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們就是一種輪回瞎撞的狀態,念佛就是把我們的心跟佛的心放在一起比較,你的心怎麼想、法藏菩薩的心怎麼想。知人知面不知心,心比較隱微,不可以放在眼前看,盡管難看到,善導大師還是告訴我們怎麼看,言為心聲,說話受心指揮,通過語言,心裡的所想就變成了聲音。 佛菩薩對娑婆世界是厭離的,這個地方很苦,應該解脫,不要生生世世在這裡安家,他們贊歎淨土,要我們快速的離開這個地方,去往生淨土。有些比較蠢的人跟別人結緣、發願,要在這個地方生生世世怎麼樣,而這裡都是苦的。普通人都是很貪著這個世界的,再怎麼不好,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是自己的家。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定位,家就應該安寧,在這裡哪裡很安寧呢?我們在這裡遭了很多罪,是反認他鄉做故鄉,而極樂淨土才是真正的家,我們要回歸家園。菩薩就是贊歎淨土,不會贊歎這裡,我們就不這樣。念佛就是對淨土的贊歎,“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我要回家,要回淨土的家、安樂的家、沒有痛苦的家。對志同道合的人就贊歎,對貪著這裡的人就遠離。 又真實心中,身業合掌禮敬,四事等供養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 “身業合掌禮敬”就是對佛菩薩的做禮、恭敬,“四事供養”就是佛法裡飲食、衣服、臥具、湯藥的四種供養,到佛前合掌磕頭、禮敬拜佛、燒香布施,佛和出家人是一個團體,四事供養是供佛及僧。這裡需要注意,供養的心應該是真實心,真正的去供養、禮敬。我們供養是跑到佛那裡做生意去了,拿一百塊錢,保佑我什麼什麼的,拿出來一點點,希望得到很多。跟佛做生意比跟世間人還更吝啬,跟別人做生意,人家還跟你討價還價,佛坐在那裡沒有討價還價,你放了一點點東西可以許個好大的願,這哪裡是真實心中真正供養呢?供養就是真正的不持有,捨出去了。我們不是這樣的,到阿彌陀佛那裡誦經、贊歎、磕頭、禮敬、供養,有很多的想法和祈求在裡面,都不是什麼真實心,我們想想自己是不是這樣的?凡夫有自私就有這些,這個標准是好難做到的。菩薩就能夠有真實,不是真正的菩薩做起來像是在演戲,當然做了也可以學習一把,從假歸真。 “供養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我們身業不單供養阿彌陀佛,也供養極樂世界的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普賢菩薩和那些大阿羅漢們,這叫正報;依報就是極樂淨土的七寶琉璃地、蓮池、寶樹、宮殿、樓閣,也都是可以用身業來供養的。打掃佛堂衛生,莊嚴這裡的環境,也是一種付出,做也做了一些,差就差在沒有真實心。 又真實心中,身業輕慢厭捨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報。 我們為什麼要供養阿彌陀佛呢?你在禮拜供養阿彌陀佛時,確實是真的要想往生極樂世界,將來就想成為阿彌陀佛,真正這麼想的心就叫真實心,而不是為了其它的目的。我們都有其它的目的,就是用心不良,都是天然存有這個毛病的。佛的無量光透徹得很,你蒙不了,別人不知道,但天地知道、鬼神知道、佛菩薩就更知道。天地有因果法則,怎麼想就得什麼果,想在這個世界發點財、健康一點、家庭好一點,發這個願當然就得這個果,就很難得到往生的結果。佛要給我們就是往生的究竟利益,不是在這個世界上怎麼樣。當然這裡情況比較復雜,獲得往生當然就是最好的,不是說要往生了在這裡就不過了,世上誰有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過得好呢?釋迦牟尼佛是世上最尊貴的,往生真正的隨了佛願,從世間來講其實就最尊貴、也是最好的。所以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要跟著佛菩薩的心真正念佛。 我們的身業是很貪戀這裡的,都想住在一個很好的地方、找一個很好的工作、設計一下很好的環境,哪裡是“輕慢厭捨此三界”?還是一種貪著,凡夫眾生就是心不平等,雖然說要往生極樂世界,但又很貪著這裡,顯然這二者不是一回事。“供養彼阿彌陀佛依正二報”,你有好的都供養阿彌陀佛了,就不會在意這個世界怎麼樣,所以我們都做不來,就沒有真實心。很簡單,我們整天在這裡做假,虛假不實的力量非常強大,既使是學佛法,也還在不斷增強這個力量,一點都不減弱,不是說學了佛法就知足常樂了,哪裡有更好的,馬上就選。所以依靠自己是不行的,真正的菩薩就不這樣,不見得要住在最華貴的地方、最繁華的都市、找個最好的工作。我們實際就不是,身業並沒有輕、慢生死三界,還是希望這個世界的人都對自己好一點,在這個世界裡搞來搞去,沒有輕視它、厭離它。 我們檢查一下身業,整天都在干墮落的事,憑這個身業怎麼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呢?太不現實了。念佛只要念你自己怎麼樣,念今天做了哪些好事、念身業形式上做的修行,就離佛遠了。我初一、十五一定要去上香的,覺得是做了身業上的修行,然後馬上就想得到別人的贊歎和悅可,稱贊你是很有信仰的人,因為你至少要滕出時間,跑到廟裡,站在三寶地上給佛磕頭,甚至供養一點東西,但是這裡告訴你,盡管做了,行式是好的,差的就是真實心。 又真實心中,意業思想觀察憶念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如現目前。又真實心中,意業輕賤厭捨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報。 這又是一個對比,意業就是我們的思維、分別,心具有思想、觀察、憶念的功能。我們天天思想、觀察、憶念什麼東西呢?當然是天天思想怎麼賺錢、觀察哪裡好看、憶念就是細細看後的念想。我們不太會想阿彌陀佛依正二報,對於普通人來講,極樂世界十萬億佛國土,我眼睛也沒有那麼好呀,都不知道怎麼思想、觀察,總得有個凝聚點,所以天天學的人都沒有怎麼觀察,搞不太清楚,極樂淨土畢竟不是我們的家。大家都是南昌人,當問你南昌的人和事,就容易告訴別人,那是你都觀察過了,憑著記憶就能告訴別人,表明心裡整天在想這些。所以我們至少要思想在“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上面,在名號上再觀察,極樂世界有二十九種莊嚴,依報十七種,佛八種,菩薩四種,人家問極樂世界怎麼回事,你馬上就能知道,經常想才能知道。 不過我們更糟糕的是念佛的時候,心裡面也在想著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口是心非;拜佛就是去做生意,向佛菩薩貪求世間的利益,念佛時心裡面的生意也是不停在做,所以效果就很糟糕。阿彌陀佛是一片真心的對待我們,我們是層層的障礙擋住了,就是業障,被虛假不實的心障礙住了,障礙就是來自於心不真實,不實就是虛,不真就是假,無始劫以來我們糟糕的就是一直沒有真實心,心不達標。對比之後至少要認識真、假,通過念佛才能接受佛回向給你的真心,並接受名號。堅持認為自己的心是真的,就自動的抗拒了佛的真實心。如果你的心也是真的,就與佛的合一了,沒有就要徹底的放下、皈命,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念佛必須認識自己的虛假不實和罪惡,不能認識就是永遠抗拒、認假做真,這是我們的問題所在,念佛要用心念。 人為什麼有距離呢?就是心不真實,我們是很難付出真心的,因為沒有真心。所以人與人之間有很多的苦惱,因為每一個人都不真實,凡夫的品質都不經考量,心都不經觀察,都能找出毛病,所以你說家人、周圍人怎麼不行呀,那肯定是不行的。你找一找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的毛病,那就很難找了,這就是念佛。當然有人糟糕的是,觀世音菩薩也能找出毛病來,心不真實看別人也就不真實,標准不對頭。如果念佛不得力,沒有感覺到佛的力量,就是在心的標准上出了問題,要檢討自己,不要把苗頭對准佛菩薩,哎呀,佛不靈呀、沒有力量呀、不慈悲呀,不能這樣的,責任不在佛。佛是想幫你負責的,但你也得把心放到名號上面來呀,要“南無阿彌陀佛”碰到一起,你的假心跟佛的真心不碰,老是堅持自己的,佛的就老是不發用,拒絕佛的真心,就離得好遠了。佛來承擔,你也得把“南無阿彌陀佛”放進你假的心裡面,佛才擔起來,假的不騰空出來就不起作用。《阿彌陀經》說,“非少善根、福德、因緣”,條件是夠了的,就是要去用,念佛就要用心念,要思想、觀察、憶念,這就是為什麼要學經教的原因,不學哪裡知道阿彌陀佛的依報和正報。 “如現目前”,心裡面思想、觀察、憶念,像在眼前一樣。就是思想、憶念、觀察到一定的力量時所感應到的,這個標准我們好難達到。有人念佛三昧現前時,眼睛能夠看到,就如現目前,假的心暫時接受了佛的淨土,就顯現了一點,看了一下。我們糟糕的是,心裡一點縫都不給佛留,完全是假的為主,雖然口裡面念,但不入心,至少要知道我們的這種情況。就算你這樣,念佛時,佛正在用他的力量調攝幫助你,沒有離開。虛假的心只要念佛,雖然心裡面還是擋住了,但是把它跟名號放在一起就在起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念總比不念強,哪怕是假的,你放了一個保護,哪怕是在打著妄想,但是佛力在發揮著作用。當然執著、妄想、業障在你這邊是有障礙的,而佛的光明沒有障礙,放在一起,自動的就具有清障的功用。所以不管怎樣,不用考慮,你就去念,放在一起,佛的光明就自動的、慢慢的把障礙清除了,不念佛障礙就清除不了,你又看不到,都不知道怎麼清除,念佛就自動的清了,先是看到,然後就打開清掉了。唯一的方法就是念佛,假的也是念,可以不去管這些,就一心的念佛,這個很重要。要是一管,心裡面東想西想,哎呀,我怎麼這樣呢?就又扯遠了,又把念佛給忘了,因為你一打妄想,佛又不知到哪裡去了,要相續的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打妄想時接著再念。 “輕賤厭捨”不是瞋恨心 “真實心中,意業輕賤厭捨此生死三界”,當我們念佛時,至少心去想著阿彌陀佛了,名號像敲鼓一樣自動的在震動你不真實的心。“輕賤厭捨”是輕視、看賤這個地方,我們的心對這個世界白天、晚上都不會厭捨,痛苦極致的時候確實是想死了算了,實際上是心裡對這個世界的恨,恨與愛同根,其實是太在意它了,本來這個世界沒什麼不得了的。以為死了就可以逃避痛苦,其實愛和恨都是同種不真實心的力量,“輕賤厭捨”不是瞋恨心,不是輕賤、厭捨了,就認為世界上都是壞人,是說你心中的意業如實的看到它的惡相,但並不是全部,這有點難度。有些人學佛法會落在想離這個世界遠一點的想法上,事情也不做了。這個世界看到的相,是你心中不真實的顯相,念佛時真實心的作用並不是要沒有這個世界,不是斷滅,不是要麼自殺、要麼回避,這有點難度。我們很容易落在一說捨離就和瞋恨心搞在一起,它就是不清淨的,我就是清淨的,這還是把自己定成清淨的了。我們看這個世界的顯相是你不真實的心裡所顯現出來的不淨形像,如果心裡真實,顯的就不是這個相,“輕賤厭捨”的是你心裡顯現的想法。我看這個人不好,不是把這個人當成是不好的,就是不要把不好落在人和事物上,意業輕視捨離的是你心裡的想法,這有點難體會。 貪著這個世界生起煩惱,並不是外面的原因,是你心裡的原因,如果開始做不到,遠離也是一種暫時的辦法。因為我們輕賤厭捨的力量很弱,包括吃素、持戒等,在低等的層次上就是捨惡就善,因為這個世界是惡的,無論是人還是山河大地都是不平等、不清淨的,所以極樂淨土才是善的,我們要看重善的、看輕惡的,捨惡就善是這個意思。心裡要喜歡阿彌陀佛、喜歡極樂世界,要有厭離娑婆世界的想法,如果覺得這裡的眾生很討厭、很不清淨,也是不對的,貪戀這個想法就要捨離它,其實上我們也做不到,現在提示就是盡量避免。 往生的願心不能當成瞋恨心來用,很多人把瞋恨心和厭離心混在一起,一學佛法就覺得滿世界的人都是壞人,要捨離這個想法,而不是捨離這個人。好人和壞人是由你的心判定的,你說他是壞人,別人會說他是好人,要捨離和輕賤的是這個想法,不要把這個想法做實了,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管他什麼好人壞人。心歸到念佛上面來,就自動具備這種性質,念佛就是不要念你心中的想法了,我們很重要的障礙就是執著於自己的判斷,這是好人、那是壞人、這個緣分好、那個緣分不好,不要住在自己的判斷上面。你要去念佛,南無阿彌陀佛,當然我們隨時都在分別和妄想中,心的功能就是天天搞這些名堂,不能離開,所以現在讓你去念佛離開它,當覺得不好時,不好就不好,馬上念佛就好了,還是歸到念佛上,“南無阿彌陀佛”並不復雜,淨土法門就是這樣的簡單化。南無阿彌陀佛! 錄音:白蓮花整理:如意審核:純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