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法法師:念佛開示——信、願、行淨土三資糧


 2020/6/14    熱度:837    下載DOC文檔    

念佛開示——信、願、行淨土三資糧

釋了法

各位法師大家好!

這次鴻山寺舉行念佛七法會,法雲法師請我來給大家講佛七開示,其實佛七的名稱是簡稱,具體來說應該叫做結七念佛。結七是七天,但是七有二種,一是小七,二是大七。小七就是七天的念佛,大七是七七四十九天的念佛,結七是在七天的時間中專心念佛修學。念佛本來有多種念法,而現在是專指稱名念佛。這次鴻山寺利用迎接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聖誕期間,專修淨土法門,弘揚淨土,專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功德無量。

我們普通的念佛有二種,一是定時念佛,如我們早晚做功課的念佛,有一定的時間。二是平時的念佛,這是在行住坐臥的日常生活中念佛。定時念佛,因為時間太短,不容易達到一心不亂的目的。平時念佛,又都是散亂心念佛,不容易專精,更不容易達到一心不亂。因此除了這二種念佛之外,再來結七念佛。結七念佛是一種加功用行,在這七天之內擺脫世俗的一切雜務,一心一意專心的念佛,這樣才容易實現克期求證,達到一心不亂。我們平時念佛猶如小火燒水,因為火力太小不容易把一鍋水燒開。我們定期念佛猶如斷斷續續的燒開水,火力雖大,但是由於時間太短時斷時續,也不能把一鍋水燒開。現在的結七念佛,猶如一方面加強火力,一方面繼續不斷的燒火,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把水燒開。念佛的道理也是一樣,要達到一心不亂,在這加行的結七念佛中是容易成功的。

念佛的目的是加強我們對佛法的信心,喚起我們本有的覺性,佛七的目標是願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往生就要以念佛為方法,達到一心不亂為關鍵,這是佛七的根本意義所在。大家這次來參加念佛法會,稱念佛名,這是首先應該要了解的內容。

一、信願行是淨土修行的資糧

修行淨土法門是易行難信的法門,在佛說阿彌陀經中,佛陀就說念佛法門為世間難信之法。因此要修持淨土法門首先要建立信心,依信心為精神支柱,然後才能生起行動,勇猛精進功德圓滿。否則佛門雖大不度無信之人。有了信心而後發願,由願生行才能到達目的地。所謂信願行是修行淨土的三資糧,譬如出來旅行,要准備資糧日常生活用品和鈔票衣服等,修行也是一樣缺此三事則難到達。修學佛法信心非常重要,經雲:“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一).信心

如何才能建立信心?藕益大師曾將正信歸納為六個方面:

1信自:相信我現前一念真心,本來不是肉體之心,也不是攀緣分別的第六意識之心。這一念真心在時間上無始無終,在空間上橫遍十方,十方無量世界原是我一念心中所變現的景象。我雖然迷惑顛倒,但只要一念回光返照,專持佛號,決定得生自心本具的極樂世界,所謂唯心淨土自性彌陀。

2信他:相信釋迦牟尼佛決不會說虛诳語,相信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願願圓滿,不會虛發。相信十方諸佛同聲贊歎西方句句真實,因此要排除疑慮,依教奉行。

3信因:相信善惡因果報應真實不虛,相信散亂稱念佛名猶為成就佛的種子,果一心執持念佛名號,決定得生西方極樂世界。

4信果:深信西方淨土都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這些上人都是從念佛三昧中得以往生的。猶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依因感果,果不離因。有念佛之因,必定得往生淨土之果,真實不虛。

5信事:相信一念心性不可窮盡,依心所現的十方世界也不可窮盡。離這個世界十萬億佛土之外,實有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

6信理:深信西方極樂世界,是我現前一念心性所顯現的影像。我心與佛心交融互攝,念佛即是佛念。

具有以上六信,才是真信,才是正信,可見正信在淨土法門中最為重要。

(二).發願

願在淨土修持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藕益大師曾經指出,往生西方淨土的關鍵,就是信願。能否往生就看你有沒有信願,而往生的品位高下,則取決於念佛功夫的深淺。願的內容很多,如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成就西方極樂世界攝取眾生往生西方。藥師佛的十二大願,釋迦牟尼佛的四弘誓願,觀音菩薩的十二大願,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等。這裡的發願內容,就是厭倦娑婆世界,欣求西方極樂世界。發願基於如下二點,

第一是對娑婆世界的八苦有深切的體驗,對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有真實的信心。因此以西方淨土的樂來對娑婆世界的苦,就會生起厭離心,對西方就會生起欣慕心。

第二,為了實現救度眾生,應當發願往生淨土。經論中常說,初發心菩薩,忍力未曾成就,是沒有能力度化眾生,必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證得道果以後才有能力回入娑婆濟度眾生。如果能從這兩方面發願便有可以發起真切的往生西方淨土的信心。信深願切,才能做到萬緣放下,一念單提佛號隨願往生。

(三).老實行持

淨土的修持法門很多,可大致分為三類:即持名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修這三種法門有信願都可以往生淨土。

其中實相念佛即是觀佛法身實相,入第一義心,非有非空即空即有,它所得的三昧是真如三昧,亦名一行三昧。這一法門是屬於般若智慧觀照法門,但因心所顯的境界便是淨土,因此亦攝於淨土法門中。此法非上上根器的人,不能悟入,故對於中下兩根的人,便不能普及,所以在淨土法門中很少有人提倡。

其次是觀想念佛,這是依照觀無量壽經中,對於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作十六種觀法,觀行若能純熟,則開眼閉眼皆是極樂,可轉此娑婆為淨土,即身便能暢游極樂,功效之大,不可言喻,修此法門所得的三昧名為般舟三昧,亦名佛立三昧。只是這種觀法微細深玄,有五種人難修成。一是根鈍難成,二是心粗難成,三是無善巧方法難成,四是認識不深刻難成,五是精力不足難成。若是根利心聰明,還要印象深刻,精神集中,實在不容易,因此這種法門也無法普及。

第三是持名念佛,持名比上述二種修法容易得多,不論上中下根機皆能念佛,若能念到一心不亂,所得的三昧即是念佛三昧。

持名念佛就是正修行,因為阿彌陀佛的名號是萬德洪名,眾生念這個名號就能召來名號中的萬德。念念不忘,念念相續,就能轉凡心為佛心,即使功夫未到,也能蒙佛的願力加持,帶業往生。在佛的八萬四千法門中,唯有持名念佛法門能夠廣泛攝受眾生,上至文殊普賢,下至五逆十惡,如能回心念佛都能契合這個法門。因此持名念佛歷經二千多年,由於佛門大德的不斷提倡和實踐,已成為最普遍,最深入民間的法門。持名念佛的方法,因念佛時的環境和心境,以及念佛人的根器不同,因此念法也有種種的不同。諸如:

一高聲念,念佛時聲音洪大,其效用可對治昏沉,提起精神,可消除雜念。

二默念,口不出聲,但在心裡明明白白,這適合於公共場所,或出外旅游時念佛。

三金剛念,聲調在高聲與默念之間,一句句口念分明,耳聽分明,心想分明,佛聲能在身口意中不散失,便為金剛念。

四追頂念,字句緊急一聲追一聲,中間毫無雜念,念念不忘心心相續的念。

五覺照念,念念回光返照,照見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六觀想念,一面念佛一面觀想佛身相好,佛土莊嚴。

七禮拜念,拜佛念佛同時進行。

八記數念,以念珠記佛名號進行記數念佛。

九十口氣念,以盡一口氣為度追頂念佛,當出氣已盡,再吸一口氣,方能續念,名為一口氣,如此十次念佛,也容易達到一心不亂。

持名念佛可根據各人的根機環境而定,唯需念到渾然忘我,如古人說,念而不念,不念而念。藕益大師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二、念佛修持方法

現在向各位介紹一種最適合於現代人修行的念佛法門:

1要歡歡喜喜的念佛

念佛的目的是克期求證達到一心不亂,臨命終時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我們要憶想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是蓮花化生,不再受生老病死的痛苦,它們住的是七寶裝飾的亭台樓閣,黃金鋪地,相處的人是諸上善人等大善知識,可以互相切磋佛法,請益開示。並且能夠聆聽阿彌陀佛說法,人生還有比這更快樂的事嗎?如此觀想心中就會法喜充滿,嘴裡就會不知不覺地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綿綿不斷地持念佛號,念到高興時就會發出會心的微笑。這樣念得心念純熟,熱情洋溢,會收到很大的效果,容易達到一心不亂。

2要悲悲切切的念

世界上的痛苦莫過於生離死別。我們念佛也要如此念,仿佛自己親愛的人死了,以那極度的哀傷悲泣的音調,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如失去依靠的孤兒,象尋找親人一般,悲哀地稱念佛號。其實我們如果仔細思考,自己從無始以來,就沉淪在生死大海之中,頭出頭沒,永無出離,我們遍歷輪回之苦,或牛胎馬腹,或披毛戴角,或地獄餓鬼,火湯血池,刀山劍樹,受盡無量的痛苦,什麼時候才能出離呢?思維這些怎不會悲痛欲泣?在痛苦的深淵裡,只有仰賴阿彌陀佛慈悲救拔,才能脫離苦海,往生極樂,又怎能不感激而涕泣呢?如此悲悲切切的念佛,心就很容易和阿彌陀佛的心相應。

3要空空虛虛的念

我們生存的世界是多麼的虛幻不實,我們的身體是四大五蘊假合而成,唯有一句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的歸宿。我們要心無掛礙,一心稱念佛號,念到頭也沒有了,手足也沒有了,天地與虛空粉碎了,世界不存在了,悠悠揚揚飄飄渺渺,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如游絲一樣,充滿在整個宇宙虛空。大家或許會說,這樣的境界太難達到,其實並不困難。星雲大師說,他1964年在宜蘭主持念佛七,七天當中感覺走路輕飄飄的,好像騰空駕霧一樣,早上起來刷牙,牙齒好像在念著阿彌陀佛。吃飯的時候心裡想到的是阿彌陀佛,晚上睡覺好像在念阿彌陀佛。但是白天一切的事情都歷歷在目,非常清楚,七天的時間宛若一剎那就過去了,他真的念得天也空地也空,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在其中,對念佛增長了無比的信心,空空虛虛的念佛就會體驗到忘記時間和空間,脫落身心自在快樂。

4誠誠懇懇的念

念佛要想到阿彌陀佛的慈悲,無邊的願力,攝受十方一切眾生,就會不禁油然生起虔誠恭敬的心,稱念佛陀你,頂禮佛陀你,唯願在你無量光明的照耀下,一切眾生早日得度。我們要以如此虔誠恭敬的心,懇切地稱念佛號,頂禮膜拜聖像,可以加速消除業障,增長福德智慧。所謂禮佛一拜福增無量,念佛一聲罪滅河沙,一點也沒有錯。拜佛可以消除我們貢高我慢的心,消除一切業障,能得種種微妙功德。星雲大師介紹他自己拜觀世音菩薩的靈感事跡。

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念佛拜佛只要抱著至誠心,一心一意地禮拜,自然會有感應。所謂人有誠心,佛有感應。我們念佛,應該誠誠懇懇地稱念禮拜。

三、修持淨土應有的觀念。

修持淨土法門的人應該具備的觀念,就是發大菩提心,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願心,來稱念佛號,才能與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相應。觀無量壽佛經上說修持淨土法門應該具備三心。一至誠心,是為了生死而求生彼國,不是為求名聞利養而現精進的相。二深心,對阿彌陀佛因地所攝受一切眾生的四十八大願,毫不懷疑,抱著磐石不轉移的信念。專心一意地稱念佛的聖號,以仰仗佛力的加被,護持而往生極樂。三回向發願心,從自利方面說,就是將自己所修的一切福德智慧,功德資糧,全部發願回向給一切眾生,願所有的眾生都能往生極樂淨土。

希望喜歡修持淨土,提倡淨土法門的大家,平時都能培養菩提心,至誠心,深心,回向心,以堅固求生淨土的信念,加速得到念佛的受用。修持淨土法門,不一定都要到寺院裡來,在家裡也可以修行。不過到寺院參加念佛七法會,借著大家共修的力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家可以依個人的方便,來修持這最為方便的淨土法門。謝謝大家!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