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法法師:回向修持


 2020/7/1    熱度:2019    下載DOC文檔    

回向修持

回向,在佛法中是很重要的一個修持。回向修持,最明確的一點,就是讓人法二執容易消融在無意識之中。說消融,是比較勉強的,好象真有其事似的,但我們凡夫造業就是在無中生有,於本來不可得處而執著,說“我的知見對啊”,“我的是正法”啊,這些身心執著,是可以在回向中消融的。

例如,當我們說:“我們所行的善德,皆來自於阿彌陀佛,及十方諸佛、成就者的加持力”,動這一念回向心時,人、法二種執著就消融了。有的人做一點善事就很驕慢;有的修法的人看不起那些不修法的;學教的人看不起那些不學教的;走南闖北的人看不起那些總蹲在一個地方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沒有回向心,而是用對待驕慢產生出來的差異心,所以不平啊!

所以,回向心,或說回向修持,對於消融人法二執是很必要的。《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有一個回向品,其中文字涉足面很廣,大家可以看一看。我們現在學習的淨土五念門,其中第五門修法就是回向門。

在淨土五念門中,回向門的因門教言為——不捨一切苦惱眾生,回向為首。為什麼說是“因門”呢?因為這是此門的發起狀態,是其修行法則。“不捨一切苦惱眾生”,即不能捨棄任何因緣、任何有情,而不管這個有情在什麼狀態、什麼機遇中。“回向為首”,就是在我們自身於法則尚未得純正的過程中,把佛陀圓滿的果地德,不論是性德還是修德,平等地回向於有情,令有情得到安住。我們怎麼能回向佛的性德、修德呢?這就是無我的大悲心啊,“不捨一切苦惱眾生,回向為首”,其目的即是成就無我大悲心。

“不捨一切苦惱眾生,回向為首,成就大悲心”,這個修法比較方便,它使我們基本不會在自己個人的意識、作業、習慣、沉淪狀態上滯留,或說在此處畏懼,因為我們在回向中不斷親近了諸佛不可思議的修德與性德,而親近的過程中直接彰顯出我們本來具足的修、性二法。這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教言!隨順佛陀不可思議的願力而彰顯自性清淨,就在這個隨順的過程中,無意識地把自性表達出來了,放出了自性之光,照耀了法界,令一切眾生在無量光佛剎的的往生抉擇上無有疑慮,何以故?因為這個無量光佛剎含納了十方法界,不捨一切有情!

“不捨”,就是回向門行為的根本,不管對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業緣,心中都不能生捨之念,我們在此處需要不斷串習。如果這個人誹謗佛法、诋毀僧教,怎麼辦?不捨!這個人就是一個破滅佛法的人,不捨!這個人是你生生世世的怨對,不捨!這個人現下是在危害你,不捨!這樣就很自然地、無意識地泯滅了我們的分別執著、取捨愛憎,使我們成就了順性的修持、順智的修持、順悲的修持,不可思議地回施了諸佛甚深的果德,在無意識中就把佛的果德回施給大家了,在回施過程中,無意識地坦露了自性,無意識地呈現了自性的光明,無意識地於大悲心得以安住!

這就是淨土第五門——回向門的因門,此門修持是我們凡夫在現緣中就可以用的,並不是到某種狀態才能做得到。回向門的果門,所謂“回入生死園煩惱林中,游戲神通,至教化地,以本願力回向故”,愛樂世間,令眾生得以度脫,那就是方便力了。

感恩心也是回向心的一種表現。現在很多人學佛,不會感恩地生活,而是計較地生活。實際上,不管親疏,不管什麼樣的人,能生活在同一世間,都應該感恩的。用感恩的心,我們就會生活得舒適、安樂、寧靜一些;用計較的心,則會比較沉重、痛苦,就會經常在取捨中徘徊,在矛盾中磨躏著自己的心靈。如果無論好壞,我們都感激,因為順是生活的一個助緣,逆也是生活的一個助緣,這時我們的心靈就廣大、平白了。此處的回向心,又稱為本淨心回向。這個回向也不說阿彌陀佛什麼的,就是在任何時處,不去取捨,不去愛憎,直接起用本淨心,其實質和前面的修法是一樣的,因為阿彌陀佛也代表著本淨的抉擇,無量光心、無量壽心實際就是本淨心,是不可置疑、不可動搖的心。我們能不能用這種回向呢?那就是我們生活的模式了,所謂有修行的生活模式,有沉淪的生活模式,沉淪的生活模式往往就是計較,而感恩也就是修行,修什麼行呢?菩薩行。

淨土一法,泯滅了凡聖,泯滅了善惡,泯滅一切差別,讓我們運用這顆清淨平等的心來審視世間、愛樂有情,這就是建立廣大清淨平等國土,此心一生起來就是無量光佛剎啊。因為緣起是廣大清淨平等的,所以極樂世界廣大清淨平等。我們凡夫心,包括聖者心,都有善惡之別,淨土教言直接泯滅這一點,遠離分別對待,所以我們稱極樂世界為“本家本國”,即是從我們本性中建立的清淨國土。這個“建立”,是佛建立的,用來表明我們圓滿清淨的歸向,同時也是我們守護的源頭。

現在的人,於驕慢和卑劣兩種心理中,高與低的落差很大,淨土清淨平等的回向法則,就使我們不再受高低的侵害了。現在學佛人中,被高低侵害的還是比較多的。崇尚於高尚,卑視於下劣,這不是學佛人的心。學佛人,應是對一切眾生清淨、平等,把一顆本淨心回向於眾生。如是守護,我們就是智者了,學佛就安樂了,否則往往就是計較,人一計較,就很難真正使自己的生命安樂地延續下去,時間一長就苦了。

學佛,的的確確需要解決我們自己心靈深處的實際問題,解決現前修法的障礙問題,而不需要貢高,也不需要自卑,就是很平等地解決自己的事情、面對自己的狀態,這樣對我們自己是個尊重,對法也是個尊重。修法,就是修心啊,就是明心、知心、證心啊,我們了解這個“心”了,就知法也沒有來去,但是用者自知,用者自明,就會感受到其安樂與廣大了。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