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一法師:楞嚴八十分義 文殊選音聞分第五十
法音自演 爾時!世尊於師子座,從其五體,同放寶光,遠灌十方微塵如來及法王子諸菩薩頂,彼諸如來,亦於五體同放寶光,從微塵方來灌佛頂,並灌會中諸大菩薩及阿羅漢。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羅,如寶絲網。是諸大眾,得未曾有,一切普獲金剛三昧。即時,天雨百寶蓮花,青黃赤白,間錯紛糅,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時不現,唯見十方微塵國土,合成一界,梵呗詠歌,自然敷奏。 【分義】二十五聖各述自證圓通法門,唯獨耳根最勝。觀音大士自陳所證功德不可思議,堪任此界當機最初方便。如來圓證諸聖圓通,故世尊五體同放寶光,灌十方微塵諸佛菩薩,而彼諸聖亦同放寶光來灌佛及諸大眾頂,且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羅,如寶絲網。此正表自他不二,依正互融,有情無情同成佛道。所以是諸大眾普獲金剛三昧,故天雨百寶蓮花,虛空成七寶色。根塵銷盡,淨穢情亡,法界圓成。是故娑婆隱而不現,十方合成一界。梵呗詠歌,法音自演。真實圓通,世事希有。 選擇圓通 於是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汝今觀此二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前後差別。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誰當其根?兼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分義】二十五聖各證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差別,則門門皆可返妄歸真。法無高下,契機則妙。但為合化此土眾生之機,令其順而易入,故須選擇,令一門深入,易於成就,是故佛敕大智文殊選擇圓通。 文殊偈頌 一略示真妄 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 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遲速不同倫。 【分義】文殊奉佛慈旨,揀擇圓通。先示一真性體為迷悟之本。真性以知覺為體,深廣為量,湛寂圓明為相,圓通妙明為用。覺性本自妙明,絕諸對待,不屬迷悟。故曰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元明性體本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唯一真性了無能所之相。然而眾生不達真性迷真起妄,一念妄動於元明性上妄生照用,而形成所相,所妄既立則生妄能,而元明真性隱覆。故曰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由無明晦昧覆蔽靈明妙空,變為虛妄頑空,依空結暗為四大妄色。故曰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由妄想凝結成無情國土,由妄識知覺成有情眾生。故曰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此虛空世界眾生皆因迷妄而有。虛空雖廣大,然於大覺中,如海中一浮漚,若漚滅則虛空本無。經言:一人發真歸元,十方虛空悉皆消殒。何況依空所生之世界國土及三有眾生而不震裂!今返妄歸真,頓悟真性,本無有二。但入路多歧,方便有多門。聖性普融,旁通萬法,或順或逆,皆為入理方便。但以初心方便,以順此方之機為易入,則收功速。若逆此方之機為難入,則取效遲。故須揀擇,以便悟入。 二揀非當機 色想結成塵,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於是獲圓通? 音聲雜語言,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雲何獲圓通? 香以合中知,離則元無有, 不恆其所覺,雲何獲圓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恆一,雲何獲圓通? 觸以所觸明,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雲何獲圓通? 法稱為內塵,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雲何獲圓通? 見性雖洞然,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雲何獲圓通? 鼻息出入通,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雲何獲圓通? 舌非入無端,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雲何獲圓通? 身與所觸同,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雲何獲圓通? 知根雜亂思,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雲何獲圓通? 識見雜三和,诘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雲何獲圓通? 心聞洞十方,生於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雲何獲圓通? 鼻想本權機,祇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雲何獲圓通? 說法弄音文,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雲何獲圓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雲何獲圓通? 神通本宿因,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雲何獲圓通? 若以地性觀,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雲何獲圓通? 若以水性觀,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雲何獲圓通? 若以火性觀,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雲何獲圓通? 若以風性觀,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雲何獲圓通? 若以空性觀,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雲何獲圓通? 若以識性觀,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雲何獲圓通? 諸行是無常,念性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雲何獲圓通? 【分義】此文殊揀選二十四聖初心方便,皆不堪任此方當機,憨山曰:若於六塵而入,六塵妄結不一。若於五根而入,五根隔越不通。若於六識而入,六識生滅宛然。若於五大而入,五大無知昏鈍。若於識大而入,識性本非常住。若於見大而入,念性元是無常。是皆不合此方之機,難入圓通本根。 三選擇音聞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 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 於恆沙劫中,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無畏施眾生,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出世獲常住。 我今啟如來,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遐迩俱可聞, 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谛聽,我承佛威力, 宣說金剛王,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汝聞微塵佛, 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將聞持佛佛, 何不自聞聞?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旋聞與聲脫, 能脫欲誰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見聞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淨極光通達, 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摩登伽在夢, 誰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雖見諸根動, 要以一機抽,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六用皆不成, 塵垢應念銷,成圓明淨妙, 余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 大眾及阿難,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圓通實如是,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過去諸如來, 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未來修學人, 當依如是法,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誠如佛世尊, 詢我諸方便,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成就涅槃心。 觀世音為最。自余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捨塵勞, 非是長修學,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 願加被未來,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 及末劫沉淪,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余者,真實心如是。 【分義】此文殊選擇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速取三摩提,實從聞性而入。觀音耳根圓通,最契此方娑婆世界眾生之機。因為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在三科七大中最靈敏銳利。所以依耳根修行,最易成就。耳根聞法,即成聞慧;思惟所聞之法,即成思慧;依法修行,即成修慧。三慧具足,則即得入三摩地,永離眾苦,成大解脫,獲大自在。過去微塵諸佛,皆從此入成就;現在諸菩薩,亦從此中入圓明;未來修學者,必當依如是法門,反聞自性,成無上道。所謂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是故觀音耳根圓通法門,確實是此方當機,真實圓通之門。末劫眾生,但依此根修,則圓通實超余者。真實心要如此。 法會受益 於是阿難及諸大眾,身心了然,得大開示,觀佛菩提,及大涅槃,猶如有人,因事遠游,未得歸還,明了其家所歸道路。普會大眾,天龍八部,有學二乘,及諸一切新發心菩薩,其數凡有十恆河沙,皆得本心,遠塵離垢,獲法眼淨。性比丘尼聞說偈已,成阿羅漢。無量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分義】此明當機領悟,普會獲益。當機阿難,請入華屋時所問諸佛成道最初方便。世尊開示初覺發心二義,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以及今聞圓通本根,身心了然。故於菩提涅槃,如人遠游雖未歸還,但已知歸家道路。是則自信如法修行,當成妙果,決定無疑。普會大眾皆得本心,獲法淨眼。性比丘尼得成阿羅漢,無量眾生皆發菩提心。自從請入華屋至此,通示妙圓自利理行竟。 【天龍八部】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闼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呼羅伽。 【得本心】得本心者,達此現前一念之本體。 【法眼淨】即須陀洹道,始見道跡,故得法眼名。 【性比丘尼】即摩登伽女 【無等等】心之與理,具不可得,故曰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雲無上正遍知,亦言無上正等正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