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說三摩修法,令從耳根一門深入。解六結,越三空。 第七
大佛頂首楞嚴經 請翻開《楞嚴經講義》,737頁。 【丑二 偈頌 (分二) 寅初 標頌 二 正頌 今初】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前面是長行文,現在用簡略、容易記憶的偈頌,再把它宣揚一遍。 【爾時,如來詳釋長行已竟之時,世尊更欲重宣,此結解惟在六根之義,中有三意存焉:一長行義未盡故;】就是長行文的義理,還沒有發揮到淋漓盡致,所以,再用偈頌重頌一遍。【二別為樂(yao四聲)略】也可以念樂(le四聲)略。【機故;】樂略機故就是:樂略就是喜歡、喜好比較簡略的,“樂”就是喜好,“略”就是簡略。有的他喜歡背這個偈頌,所以就比那個長行文更簡略了。說:別為喜好簡略之機,所以,再重宣此義,用偈頌再重宣此義。【三乃為後來眾故。】後來眾故就是未來的眾生。【而說偈頌,令其得益也。】 底下是:【寅二 正頌 ( 分二) 卯初 祇夜頌前 二 伽陀開後 今初】 經文:【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華。】 說:真如的本性,第六意識所分別的有為法是空的;這個有為法同時也包括無為法。因為《楞嚴經》講的是究竟義的絕對如來藏性,不容許立一個有為,或者是立一個無為,全是真如,全是一心,有為是對無為講的,無為是對有為講的。所以人家問你:什麼是無為法?它就是有為法。什麼叫做有為法?當體即空就是無為法。諸位!有為、無為都是互相形顯,因為講有為,才襯托出無為;因為講無為,才襯托出有為。如果了悟諸法本來就空,無所謂有為,也不可以立一個無為,才能真正了解佛的本義是什麼。所以,真如有為空,就是真如的本性,中間第六意識所產生的有為分別心,包括無為法,都是畢竟空寂。 緣生故如幻,為什麼叫做空呢?叫做緣生。所謂緣生就是空無自性,緣生就是無生,“緣”就是條件,借重種種條件所產生的相,或者是無相的東西,統統叫做緣生。所以,因緣生的東西,總是不實在,沒有一種東西是永恆的。所以,緣生故如幻,如幻就是說:好像虛幻的東西,因緣生的東西總是幻,幻就是空無自性。這個幻,因為它是生滅法的、會敗壞的;因為它是有為法的;因為它是剎那生剎那滅,空無自性,所以叫做如幻;因為它是無常法的,所以沒有永恆,萬法都是敗壞之相,所以它是如幻。我們之所以看不開,是因為不知道諸法如幻,我們認為某一種東西、某一個時空所產生的事情,是永恆的、是真實的東西,所以,被騙得迷迷糊糊!那我們今天學佛了,了解緣生故如幻,了悟諸法體性本來就空,沒有來去、生滅、增減,那麼所過的日子就完全會解脫。 說:無為無起滅,無為本來就是畢竟空,它本來就沒有起滅,講無為是為了說明有為的不究竟,著一個無為,就是知見立知。所以,無為本來就沒有起滅,是不可說的實證境界。因此,無為無起滅的意思是說:因為無為是對有為而立的,所以這個無為也是不實如空華。這個最重要的,就是除掉所有任何的觀念,知見絕對不立知,重點在這個。不能立一個有為,就是不能著有為法;心中更不可以立一個無為法,因為無為法是叫你進入解脫的境界,如果你著一個無為法,又變成生滅的有為法。簡單講:一個人自己每天贊歎自己:我很行!就表示你很不行,你一點都不行,道理是一樣的,頭上安頭。 那麼,整句的串連起來,就是這樣解釋:說: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華,貫串起來就是這樣解釋:說:真如本性,第六意識所分別的有為法,包括無為法,都是空無自性的。為什麼叫空無自性?因為它是因緣所生的東西,所以,一切法本來就是如幻。簡單講:六根、六塵、六識,一十八界,無一法非幻。無為無起滅,是不可說的實證境界,無為法本身就是沒有起滅,沒有滅就沒有生,所以是不可說的實證境界。但是,無為法因為是對有為法而立的,所以,無為法本身並不起滅,當體即空,也不可以立一個無為法而去執著。所以無為法也是不實如空華,就是空中華,眼睛有毛病,就會看到空中有花。簡單講:我們今天為什麼看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鳥獸蟲魚、動物、植物、礦物,今天你看到了,是為什麼你看得到這些東西?就是因為不實如空華,我們看到的,其實都是因緣生的東西,而我們把它誤認為它是真實的,不了解諸法體性本來就空。所以,三界亂起亂滅,如不實的空中所產生的花。 【此超頌識性虛妄,】說:這裡是。。。。。。這個偈頌是識性虛妄,【猶如空華。《唯識》五位百法,前九十四種,是有為法,後六種是無為法。此無為法,是對有為法而立,故今頌首標真性二字,是一切法所依之體,有為、無為,皆依真性。】皆依真性是什麼意思?如果我這樣念,你就會更清楚:有為法是如,無為法亦是如,同一如,並沒有二如,如中並無有為跟無為,這樣你就聽得更清楚。所以,有為法是如,無為法亦是如,同一如,並沒有二如,那麼我們就了解,有為跟無為,其實都是名相、自我分別,實證的境界裡面,並沒有有為跟無為,唯是一心,唯是真如,所以,皆依真性。【此二字不可連有為解釋,有說有為真性空,其義未當。細察如來說法,本經每大段,皆從所依之真說起,】那麼,真就是不立一切見、不立一切法。【此頌亦復如是。】 翻過來,738頁,【真性者:真如自性也,其體絕待,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心緣相就是分別,離種種的分別相。那麼,如果你要體會到、要體會這個真如絕待,就必須要離名字,這個名字相是人們所假設的,人們所假設的,我們這個覺性不需要文字的。那麼,這個可以舉一個例子,就不需要語言相,或者是離言說相,我們的覺性不要靠這個。 【有為空下,經意別指第六意識,有為、無為,即六識有漏、無漏,不獨有為空,即無為亦復不實,】諸位!你講無為,著一個無為,就變成了有為。所以這個無為法是讓你實證的,還不是言說的。契入無為,就絕對不會再立一個無為。【此與《掌珍論》】這個《掌珍論》是共二卷,整本這個論叫做《大乘掌珍論》,它是印度清辯論師所著造的,那麼它是唐代玄奘大師所翻譯的,收在大正藏第三十冊。這是內容有關於空義的論述,這是《掌珍論》,清辯論師所寫的。【偈意全同。彼雲:‘真性有為空,如幻緣生故。’】如幻緣生。【因喻顛倒,】我們三支量是宗、因、喻,顛倒,此經次序並沒有顛倒。(【此經不倒。】)【下半偈:‘無為、無有實,不起如空華。’】這個無為法也是不實在的,是對有為法而立的,也應當不著。所以,無為法也不是觀念境,它是解脫的真實境,如果立一個無為,就變成了生滅法。所以無為,著一個無為,那麼,這個就無有實際的,就無有實,也沒有一個實在的無為法,因為無為法不可說,也不起如空華,不起如空華。【彼偈不倒,】那個偈頌並沒有顛倒。【此經宗因】這個次序有一點點【顛倒,】顛倒是只是次序變化一下。【此有二量,】二量。【按立量格式,】因為三支量有立量的格式。A,【先標舉有法,】B,【次立宗,】C,【再以因解釋宗義,】D,【後設喻以顯宗、因,】來顯示他們的宗旨,宗跟因。【謂之宗、因、喻,三支比量,無論何法,皆可以比量智釋明,如三支犯過,則成非量,三支無過,為真比量。】真比量用現在的名詞,叫做正確的推論。但是在這裡必須特別說明的,這個三支量是外道法,它不是正統的佛教,不是正統的佛教。這個宗、因、喻是外道在用的,佛教來引用、暫時借用這個,是為了讓人類更加的合理來了解佛法,所以,方便引用外道的宗、因、喻。 【立量雲:有為是有法,空為宗,因雲:緣生故,同喻如幻,異喻如虛空。】這個虛空就是不受緣生的影響,叫做虛空。【有為之法,有生有滅,不但滅後空,實在當體即空,故空為宗。因即解釋空之所以,雲因緣所生之法故,因緣和合,虛妄有生,】諸位!我們現在統統叫做虛妄聚在文殊講堂,因為是因緣故。【因緣別離,虛妄名滅。】等一下講課講完了,大家都走了,叫做虛妄名滅。那麼簡單講:既是虛妄生,就叫做無生,今天我們來聚在文殊講堂聽經聞法,也是無生;就是今天我們離開文殊講堂,文殊講堂從來沒有增減,來無增、去無減。體會到這個就是法性的時候,我們就離一切虛妄的生,離一切虛妄的滅,心就沒有所謂的增,也沒有所謂的減。【既曰虛妄,則空無自體,所以同喻如幻,異喻如虛空。《正脈》雲:‘幻法從緣生,幻法空無性;有為從緣生,有為空無性。’】簡單講:交光法師的《楞嚴正脈》說:幻法是從因緣所生,因為幻法是空無自性的。那麼,有為法也是從因緣生的,有為法是空無自性的。所以當你證得到空性的時候,你的打水陸,哇!就很有意思了,就知道它在講什麼。 【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華:立量雲:無為是有法,】無為是有法,意思就是:仍然有一個無為法。【不實宗,】因怎麼說呢?【因雲:無起滅故,】因為本來無為法是沒有起滅的,沒有起滅,【同喻如空華,】空中本來就沒有花,是你眼睛有毛病,才看出有空中的花。【異喻如真如。】諸位!十方三世一切佛,由初發心到成等正覺,都是用這二個字修行:恆順“真如”,隨順“真如”修行。【無為之法,亦復不實為宗,因對有為法有起(生也)滅,】739頁,第一行,【立無為法無起滅故,若無有有為法,何得有無為法耶?】所以,對稱法、相待法,這個還是變成相待。【所以同喻如空華,良以空華無有起,空華本不實,】也就是所謂的無生。【無為無起滅,】所以,【無為亦不實。】講了無為,就變成有為了,變成一個觀念了。【《正脈》雲:末當結雲,識之有為,與識之無為,二皆非實。】最後就結了,結論就是說:識、識心的分別是有為,與識心的所謂的無為,與識之無為,二皆非實。簡單講:真如是絕待,不能著一個有為,更不可立一個無為,就是這個意思,立一個無為也不是實在的。【我故曰識性虛妄,猶如空華也。問:‘佛破識,何以知其並無為亦破?’答:‘經初佛破識心,破至深處,則曰: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皆由執此妄想,誤為真實。’誰謂但破有為,不破無為乎?】“誰謂”:怎麼能夠這樣說。誰謂,就怎麼能說只。。。“但”就是只,只破有為,不破無為。所以,《楞嚴經》到最後究竟來講,就是如來藏性不立一切法,不著一相,不立一法。 解釋一下:言妄顯諸真,講到這個所謂的妄心,那是為了顯示真心的可貴和存在。那麼這二個既然是相對待、互相襯托的,那麼妄心跟真,其實就是同樣是二妄。為什麼?那是叫你放下,真心是放下妄,而不是能著一個真。所以,妄對真講,真心也對妄講。所以你講到這個妄,是為了要顯得真實,這妄心跟真,同樣是二個妄。 猶非真非真,那個“非”要用二次,猶非真,然後:非非真。那麼,底下的非真就是妄。這裡面無所謂的真,非真;也無所謂的妄。意思就是說:真如本性或者如來藏性,無所謂的一個真,叫做非真;也不能所謂的講到有一個妄,因為這二個都不存在,才能夠入如來藏性。所以,猶非真非非真,第一個“非”字要用二次,非真就是無所謂的真,也無所謂的妄。所以,真是無為法,妄就是有為法,這裡面無所謂的一個真的無為法,也無所謂一個妄的有為法。 雲何見所見,見,第一個見是能見的根,與所見,那是塵,根本不存在有能緣的見分的根,也無所謂外在的塵。更不能說有一個能見的根,或者是所見的塵,所以,雲何見所見? 整句的貫串起來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佛法所講的妄,是為了要顯示真實、真心,那麼,立一個真心就不對,所以妄心、真心,就同樣變成二種妄。真如的絕對自性是絕待,無所比較,所以,猶非真非真,無所謂的真,一個無為法,也不能說有一個有為法,有為法、無為法,二個都不立,更雲何說有一個能見的根,和所見的塵呢?破妄是破盡一切妄,不立一切法、一切知、一切相。 【此追頌根、塵同源。上半偈答難,難雲:權教小乘,率以有為為妄,無為為真。今何以並無為,亦斥其不實耶?答雲:言有為是妄,以顯無為是真,分明對妄立真,真外有妄可對,真固非真,故曰合妄與真,同為二妄矣!《中論》雲:‘若法因待成,是法還成待。’】如果這個法是因為相對待而成立的,那麼這個成立的法仍然是對待。所以法,你一直講,就愈來愈離,愈離於絕對。所以因為絕對的東西,它沒辦法形容,沒有任何的距離,只能唯證相應。所以,這個佛法你用講的,就是還是有一點失真了,第一義谛本不可說,只有開悟的人能夠理解。好!那麼話講回來,如果不說一些方便法,那麼眾生就永遠沒有機會了,永遠沒有機會了。如果這個法,因為相待而產生的、成立的法,那麼這個法仍然是相對待的,簡單講就是:不能進入絕待的。換句話說:用任何的語言,都不能進入絕待,因為語言是文字、是觀念的意思。所以,法尚應捨,何況非法?【足證此義。】 【中間無實性,是故若交蘆。】 【此結定。根、塵中間,無有各自獨立,真實之性,是不能獨立之故,勢必互相依倚,有若交蘆,雖有二相,實無二體。】 【結解同所因,聖凡無二路。】 “結”就是縛、縛結,“解”就是解脫,第一個是心打結,第二個是心解脫。無論是心打結、被結所縛,或者是心解脫,同所因,因是一樣,因為來自同一個本體,只是一個真,一個妄。同所依,依自證分,就是自體分。那麼,這個聖凡無二路,六根的束縛跟解脫,就是無二路,如果是無明起,那麼就是凡,被束縛;如果是不生滅的清淨自性,那麼就是聖,同樣是六根,看你怎麼運用。所以,“縛”就是縛結,“脫”就是解脫、“解”就是解脫。這個縛結或者是解脫,同樣是所依於自體分。六根門頭,迷妄和覺悟,都是同樣六根,所以,聖凡並無二路,看看會不會運用。 【此追頌縛、脫無二,結解惟在六根。六根結縛,則為凡;六根解脫,而成聖。同所因,因即依也。若結若解,同依六根更無他物。無二路者,六根結則為凡,趣生死路;六結解則成聖,趣涅槃路;生死、涅槃惟在六根,結解更無別路,故聖凡亦惟在六根,向背無二路也。】“向”就是方向相同;要背,那麼就愈來愈遠離。所以這個“向”就是合的意思,就是合覺;那麼,“背”就是愈來愈遠,愈來愈遠,離的意思。是向是背,其實無二路。 【汝觀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你觀察這個蘆草,這中間的性是有還是無? 底下是解釋了: 【此重釋根、塵同源。謂汝且觀察交蘆中性,為有耶?為空耶?若言其空,】怎麼樣?【蘆相宛然;若言其有,中無實體,故曰空有二俱非;即非空非有也。根、塵,見、相二分之性,亦復如是。若言其空,能所對待宛然;若言其有,實無自性可得。故曰空有二俱非。又當知根結,】時,【則非真空之涅槃;】根打結就是心打結的時候。那麼,【根解,則非有為之生死,】一解開來了,就沒有生死了,而是涅槃了。所以,生死涅槃無距離,就是這個道理。生死涅槃並無距離,就是看你了不了解空義的思想。【若空若有,二者俱非矣!。】 【迷晦即無明,發明便解脫。】 “迷”就是迷有,“晦”就是晦空,眾生迷有,二乘人晦空。這個晦也是對。。。著迷的意思,暗淡無光叫做晦,落入涅槃坑洞裡面。說:迷有晦空,“即”就全部都是無明,無明。還是站在成佛的究竟角度來講,二乘人對凡夫來講就不得了了;可是對佛來講,仍然還是無明。所以,迷有晦空,就全部都是無明。 【此重釋縛脫無二。迷晦即無明,迷即迷之為有,晦即晦之為空,此句乃知見立知,即無明本。若立空有二種知見,即為迷晦,為結縛,為凡夫,為生死。發明便解脫,發明非有非空之理,此句乃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若不立空有二種知見,即是發明,是解脫,是聖人,是涅槃。因是之故,所以諸佛同言,生死結根,涅槃安樂,惟汝六根,更無他物。】 好!現在把筆放下來,注意看我這裡,所謂空無自性是什麼意思?第一個,左手代表六根(師父舉左手);我這個比喻很重要的,會嘛就悟,不會嘛就繼續迷。左手表示六根(師父舉左手),右手表示六塵(師父舉右手),六塵,六塵。六塵,一動念執著,(師父左右手迅速相拍)聲音表示識心分別,外面的虛空表示真如自性,外面的虛空表示真如自性。 你如果是像紐約那個阿婆,完全聽不懂,以後就用比手畫腳的,用比的。 741頁,倒數第五行, 【解結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 解開這個結,要有次第的,六妄之結如果解開,一真之名也不存在,叫做六解一亦亡。佛教不能說有六跟一,真性沒有數目字的。這個“六”就是六結,就是六妄之結若解開來,那麼,一真之名也不存在,亦亡,亦亡就是亦不存在。那麼,根選擇圓通,我們選對了,選對了這個耳根,入流成正覺;這個“入流”不是證初果,那不是這個意思。入聞性之流,要解動、靜、根、覺、空、滅,解六結,越三空,入聞性之流成正覺。 【前祇夜,是重頌前文,長行之義;此伽陀,是孤起頌,突然而起,以開後文之義。上二句,】“绾”就是系結,绾巾就是把巾、手巾打結了。【開後绾巾以示倫次科,】“倫次”就是一定要有一定的次第,“倫次”就是類,相同類;但是,一定要有次第,叫倫次。“倫次”就是類次,像數目字123456,它有一個次第,叫做倫次科。【下二句,開後冥授以選本根科,】選這個本根科。【前來已示結元,】打結之根本,“元”就是根本。【說結解同所因,】同樣是六根,只是迷跟悟。【結之與解,同因六根,】所以,眾生看到什麼都著,就是表示一定會打結;聖人看到什麼都不著,就是徹底解脫。同因六根,【今欲解結,必因次第而解,以是結本次第結成,從真起妄,妄有六結。六結即是五陰,從微至著,識陰先起,】742頁,【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成阿賴識;】這一句是方便說。【次成行陰(即第七識),次成想陰(即第六識),次成受陰(即前五識),次成色陰(即內之根身外之世界)。前四陰,每陰為一結,色陰有二結,】譬如眼有明、暗,耳有動、靜,意有生、滅。【喻如穿衣,從內向外,若欲解結,必須從粗向細,次第而解,六結解盡,五陰破除,五濁澄清矣!喻脫衣,從外向內,脫了第一件,方見第二件,故雲因次第。】 把筆放下來,看這裡,這個用比劃二次,比你在看經典看了很久更快,用比劃的快很多! 【辰二 別彰勝義內具名體宗用教五重勝義】 【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那麼,這裡有五個重點:名、體、宗、用、教。諸位先看右邊,右邊那個【辰二 別彰勝義(內具名】、【體】、【宗】、【用】、【教】【五重勝義)】 念經文:【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這第八意識的陀那微細識太微細了,非一般凡夫、二乘人所能理解,這個習氣跟種子,好像瀑布之流,很難找到停損點。真非真,非真就是妄,一下子真心,一下子妄心,恐怕二乘人跟凡夫迷了,搞不清楚。所以,我常不開演,因為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看底下的注解,742頁,最後一行, 【此彰顯體勝。前示從根解結,根性即是識性,】識體本空就叫做識性。【識性親依如來藏,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成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叫做微細生滅,就是阿陀那識。【此雲含藏識,】就是含藏無量無邊的種子。所以,在座諸位!你一定要對眾生好,是因為對眾生好,你才會變好。為什麼?因為對眾生壞,所有的壞就變成你的種子,就將來你自己要承受!所以,記得!燈塔只負責、燈塔只會放光明,不會發出噪音,港口那個燈塔。一樣的,大悟見性的聖人,只負責對眾生放出智慧和慈悲的光芒,不會像眾生這樣,牢騷、抱怨,發出噪音。所以,為什麼?因為聖人了解八識田中所有的種子,將來都會慢慢的成長、開花,變成結果,那麼到時候受苦,你就受不了了!所以,因此這個含藏識,你了悟以後,一下子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因此你要落下去的種子一定要好的。簡單講:記得一句話:含藏識只有三句話可以解決:發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你出來的種子統統是好的!發好心就是你的種子是好的,做好事、說好話,統統是好的!所以,這個含藏識了解以後,你更會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大悟的人更重視因果,因為任何一個因果都逃不掉!【含藏根身器界種子;】根身就是五蘊身;器界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種子就是內在的念頭,微細的習氣念頭,叫做種子。就像我們收成谷物,五谷有五谷的種子。【亦名阿陀那識,此雲執持,以能執持一切染淨種子,以及根身器界,令不散失。此識即如來藏,受無明熏,】這個很容易了解。你看現在大家都喜歡吃煙熏的,熏久了,那個味道,哇!是多好啊!是不是?現在素食的也很多都是用熏習的。所以無明熏,【轉如來藏,而成識藏,即第一卷,佛判二根本中之真本,】二根本就是真本還有妄本二種根本,的真本。【為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其體淵深莫測,微細難知,二乘不能究其源,等覺未能窺其際,故曰微細。】你想想看,等覺喔,快要成佛的人,還未能窺其際啊,唯有佛。故曰微細。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者:因此識是真妄和合,其體全真,不過參雜無明習氣之妄,如經初十番顯見,極顯其真,二見重剖,】就同分妄見還有別業妄見,重剖,“剖”就是剖析,再一次剖析,【乃破其妄。若說是真,恐其迷妄為真,】把妄心當作是真心,【而起增上慢心,】所以你看,自己很有修行了,動一個念頭:我很有修行!這個就是妄心,真正有修行的是一句話都不會講,因為它是絕對,絕對就沒有什麼好說的,所以,唯證相應。因此真的聖人是默契而已,僅止於此,沒有一點慢心。【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就是把妄心當作是真心。底下,【若說是妄,恐其迷真為妄,反致向外馳求,騎牛枉自去尋牛,】我們當下體空,就是真心了;我們現在往外一直去追尋,就是騎牛妄自去尋,騎牛找牛。【終日行之不自覺。故我於權小教中,不輕為人開示演說者此也。《深密經》雲:‘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把這個微細的阿陀那識妄執為一個我,其實那個也是生滅的、是虛妄的。到這個地步,除了大菩薩、妙覺的佛陀,其他人差不多沒辦法去分辨什麼是妄心,什麼是真心。【二經偈語,雖有五字七字之別,其義全同。】 好!底下是宗勝,前面這一段: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是講到究竟處,叫做顯體勝,顯示這個體的殊勝。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雲何立?】 解釋一下:萬法其實是自心所現的相分,而取這個自心所現的。。。自心取自心就是:自己的心取自己心所現出來的,萬法其實是相、相分,而相分是心所影現的,而見分也是心,那麼,就是以心取心,能見的見分,取所見的相分,其實都是心,都是八識田中的種子,所影現出來的現量境界。所以,我們不了解,見分跟相分,本來來自於一個同樣的本體的,自心取自心。 744頁, 【此彰顯宗勝。宗具因果,即下手起修,由因至果,最簡要,最巧妙,根性法門,但從一門深入,其修巧,其效速也。】 【不取二字,即是最簡要,最巧妙之下手工夫。亦即前文,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不隨二字,圓頓修法;又即知見無見,無字工夫;又即欲逆生死欲流、逆流之功;又即下文觀世音入流照性方法。此不取工夫,即從根解結工夫。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解脫法已,俱空不生,】俱空就是空空,連空性那個空也要放下,我空,法空也不生,叫做俱空不生。【非幻之境,尚且不生,而人相法相之幻法,】《金剛經》講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對不對?這些人相、法相之幻法,【豈能立乎?是則以不取為宗,以了幻為趣,】諸位!這個“了幻”講得太好了,他不會念叫“知幻”,這個力道還不那麼強。對不對?“了”,就是徹底一點都不保留,它就是幻!單刀直入,萬法就是幻,幻就空無自性。所以,在座諸位啊!這個世間有什麼是非、有什麼恩怨呢?世間有什麼絕對的對?有什麼絕對的錯呢?在座諸位!你今天所受的委曲,就當作前世欠人的,好好的還。今天受一切的苦難,就當作是八識田中已經起現行了,逃不掉,因果逃不掉!我們常常講: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這一句話,這是站在一個國家的角度,就是你這個國家不要侵犯我,我不會去傷害你,共產黨常常講: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學佛要更高一層,人犯我,我也不會去犯人,這個是變成學佛的。就是人犯了,侵犯的犯的意思。站在保衛國家的角度,是不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是站在聖人的心的這個角度,人犯我,我一樣不犯人,這個是功夫!就是心中沒有恨,聖者心中無恨,恨是生命的休止符,他會停頓一切的智慧,他只知道記得恨,他忘了智慧。所以,恨是生命的休止符,會讓我們智慧完全停頓!所以六祖講:道須流通,何以卻滯?以了幻為趣,【簡要巧妙,無復以加矣!】 底下是講名勝,顯這個名勝, 【是名妙蓮華,金剛王寶覺。】 這個根性不生不滅的法門,“是”就是根性法門,是名妙蓮華,蓮花就是因中有果,果中有因,蓮花一開,裡面就結籽,簡單講就是因,果中帶因,因中有果,因果同時,不二法門,是名妙蓮華,叫做根性法門,是一切法門最妙的法門,是名妙蓮華。金剛就是佛性,金剛的佛性是不動的,我們如如不動的佛性。王就是至高、至尊、最貴,國王是統領文武百官,當然王就是至高的。寶覺就是我們的真心真性,整句的意思是說:這個不生滅的根性法門,是所有的法門最妙的法門,你只要用金剛佛性不動,如同國王的至高無上的寶覺的真性真心。簡單講:根性法門是最妙的法門,我們的佛性本不動,是最貴的、最尊的真心真性的法門。 【此彰顯名勝。是字指根性法門,名為妙法門。妙者不可思議之謂也。此圓頓法,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以此根性,為因地心,根性即本覺佛性,本來是佛,此即因該果海;無奈佛性,埋沒在五陰妄法之中,今則旋根脫塵,返妄歸真,證得妙覺極果,亦不過成此本來之佛,此即果徹因源。因果該徹,不可思議,喻如蓮華,方華即果,】剛開花就結果。【因果不相捨離,又蓮華出污泥而不染,根性隨緣不變如之,此喻根性法身德。】 【金剛者,金中之剛也,最堅利,能壞一切,一切不能壞他。喻此根性,無動無壞,靈光獨露,以如如智,照如如理,根境結惑,】這個根性【觸之則銷;】觸之則銷就是用本性修行,那麼,這些無明就沒有。所以,【無始無明,】根性【擊之則破;】用不生滅來觀照一下,所有無明不存在。所以,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就是這個道理,無明本來體性就空,不存在。【斷盡諸惑,圓成果地修證,此喻根性般若德。】根性的般若德。 【如幻三摩提,彈指超無學。】 用這個般若照見一切如幻,叫做如幻,這一句就是這樣子。三摩提就是三昧,一照,既然是幻,就沒有東西可以執著。 看注解: 諸位!看經文: “此”就是從根解結的教法,佛陀教我們從根,單刀直入,心保持如如不動,所有的結就解開,不受假相的影響,煩惱、執著、顛倒全部解,從根解開這個結。簡單講:這個根,攀緣這個外緣——這個塵,你要發現根性當中的不生滅的根性,就是如如不動,那個就是本來的面目。 【此彰顯教勝。此字指根性法門,阿毗達磨:此雲無比法,謂此從根解結之教法,是最勝頂法,非其他教法所可比。十方薄伽梵:即十方諸佛,薄伽梵,有雲婆伽梵,】這是譯音的不同。【是佛之別稱,具足六義:】婆伽梵又【謂自在、】婆伽梵又叫做光明【熾盛、】婆伽梵叫做無量的【端嚴、】就是莊嚴。【名稱、】就是聞名而稱贊。聞其名稱贊其人,叫做名稱。聞佛,所以你看,大家一聽到佛名,沒有一個不贊歎的,大家都要向他下跪頂禮。名稱,聞其名稱其人,叫名稱。【吉祥、尊貴,乃五不翻中,多含不翻。一路者,】這“一路”不是花田一路;我常說:請歸零。就是“花田少年史”的,很好笑的,配那個台語實在是笑翻天了!一路:【三世諸佛,共由之妙修行路,涅槃獨取,】747頁,【萬德畢備,二死永亡,無余大般涅槃。此門字,但指修門。前第四卷,大開圓解,是悟門;此所示圓修,是修門;第八卷得成圓證,是證門;文殊揀選圓通偈雲: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即指此一路之修門,彼則明指耳門,此則密示耳門,即一門深入之門也。】 底下,好!把筆拿起來,翻開來,742頁,把筆拿起來,742頁,看經文: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這一行的上面寫:顯體勝。看左邊那個:此彰顯體勝,顯出體的殊勝,顯體勝;寫三個字就好。 再來,743頁,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雲何立?在“自心取自心”上面寫:宗勝,宗教的宗。 翻過來,745頁,看經文:是名妙蓮華,金剛王寶覺。這個上面寫:名勝,名字的名,名勝。 翻過來,746頁,如幻三摩提,彈指超無學。在上面寫:用勝,這個顯用、用勝,作用的用,用,作用非常殊勝。 再來,此阿毗達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寫:教勝,上面寫:教勝,746頁,寫:教勝。 好!諸位看747頁, 中間經文:【於是阿難,及諸大眾,聞佛如來,無上慈誨,祇夜伽陀,雜糅精瑩,妙理清徹,心目開明,歎未曾有!】 解釋一下:於是阿難與諸大眾,聞佛如來,無上慈誨,慈悲的教誨。 【此亦經家敘悟。於是阿難及諸大眾,聞佛指十方諸佛,同言結解唯根,更無他物。如來指本師釋迦,重為詳釋。皆是無上大慈心中,流出了義教誨。祗夜此雲重頌,又雲應頌,】應頌就是應長行文,【應長行而頌也。】就是互相照應。就是這一段的義理跟長行文有相應。【伽陀此雲孤起頌,又雲諷頌,諷美而頌也。】就是很美,大家有這個偈頌,念起來很溜、很順口。【入流成正覺,及彰顯五勝之義,】彰顯五勝之義,前面所講的五勝,剛寫的,哪五勝,記得嗎?體勝、宗勝、名勝、用勝、教勝,就是這五勝,體、宗、名、用、教。【皆諷美意。】 【壬三 绾巾以示倫次 (分二) 癸初 敘前請後 二 如來巧示 今初】 748頁,經文: 說:阿難合掌,頂禮白佛,我現在聽的叫做無遮大悲,我們常常講:無遮大會。 底下,【此敘阿難謝前。合掌頂禮,仰白於佛:我今聞佛,以平等無遮大悲心;無遮有二:一、人無遮,】不管哪一種人,都可以來參加,不放棄任何的下根器的人。(【不棄下機,】)【同施上法;】無上的妙法叫做上法。人無遮就是:沒有遮止任何一個人聽最上乘的法,不放棄任何一位下根器的,同布施無上的妙法。【二、法無遮,不吝秘密,和盤托出。】 749頁, 心還沒有達到六結解開了,一的名相也不存在。“舒”就是解,解開這個結的倫類,“次”就是次第。惟垂大慈,再愍斯會,及與將來,施以法音,洗滌沉垢。“沉”就是深沉。“垢”就是細垢。 【此承上,雖聞如來真實法句,心中猶未能通達,如何是六解一亡之義?如何是舒(解也)結倫次之義?倫者倫類,次者次第。以此二義,猶未徹底明了,惟願如來,垂大慈悲,再愍現前斯會,及與將來眾生,施以甘露法音,洗滌根中積生虛習,以及無明,深沉細垢。】 底下【癸二 如來巧示 (分二) 子初 巧立喻本 二 分答二問 】 【即時如來,於師子座整涅槃僧,斂僧伽梨,攬七寶幾,引手於幾,取劫波羅天,所奉華巾。】 說:這個時候如來要巧示了,拿這個巾開始打這個結了,來開示,把最深的用比喻、用最淺的來比喻,讓大家能夠了解六根之結,還有六根的根根六結。 看注釋: 750頁,750頁, 經文:【於大眾前,绾成一結,示阿難言:此名何等?阿難大眾,俱白佛言:此名為結。於是如來,绾疊華巾,又成一結,重問阿難:此名何等?阿難大眾,又白佛言:此亦名結。如是倫次,绾疊華巾,總成六結。一一結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結,持問阿難:此名何等?阿難大眾,亦復如是,次第詶佛,此名為結。】 這個文字簡單。那個“詶”(酬音)就是回答的意思,次第“詶”就是答的意思,此名為結。這一段都很簡單,一看就知道。 【疊華,西域貴重之物,織以成巾,】所以,【價值無量。又為天人所奉,更足寶貴,佛以疊華,喻如來藏性,巾喻藏性隨緣,成阿賴耶識,從真起妄,輾轉相依,妄成六結,喻一巾绾成六結。一一結成,皆問阿難,要自審自答,自明結之倫次,】當然就會明白打結的這個次第。【雖同是結,不無次第,即倫類次序也。如前太虛空,由器形異,名之異空,此六結既是次第绾成,自是豎論六結,不是橫喻六根。】豎論六結,簡單講就是根根有六結:動、靜、根、覺、空、滅。 751頁,經文:【佛告阿難:我初绾巾,汝名為結。此疊華巾,先實一條,第二、第三,雲何汝曹,復名為結?阿難白佛言:世尊!此寶疊華,緝織成巾,雖本一體,如我思惟:如來一绾,得一結名;若百绾成,終名百結;何況此巾,祗有六結,終不至七,亦不停五,雲何如來,只許初時,第二、第三,不名為結?】 解釋一下:佛告阿難:我最初把這個巾打一結的時候,你名字叫做結。這個疊華巾本來是一條,第二結、第三結,為什麼汝曹復名為結?意思就是:第一打結了,那麼第二、第三應該不叫做結啊,為什麼你們把第二、第三又也叫做結呢? 【上段歷問,以顯次第;此段故問,以示結同。佛告阿難下,應將此疊華巾,先實一條,此二句提前,我初绾時,汝名為結,二句放後,再第二、第三雲何汝曹,復名為結,文意相貫,諒系抄寫之誤。】那麼,他的意思,751頁,第一行,依照圓瑛法師的意思就是說:佛告阿難,要把那後面八個字往前調:此疊華巾,先實一條,我初绾巾,汝名為結。這是他們認為是抄錯。但是成觀法師的看法跟我的看法一樣,是沒有錯的,因為它有它的強調之處,明天講到《義貫》的時候就知道,我的看法跟成觀法師一樣,沒有抄錯。 【子二 分答二問 (分二) 丑初 答六解一亡 二 答舒結倫次】 752頁,中間經文: 說:佛告阿難:這個寶華巾,你是知道的,這個巾本來就是只有一條,當我打六結的時候,你名有六個結,當我六绾,你就有六結。那麼,你審察看看,巾體是一樣的,完全是這一條;可是,打結的次第不一樣,卻有差別。 【此寶華巾,未結之先,一之名尚不可得,豈得有六?是謂至同;既結之後,六之相已定,不復見一,是謂至異。】至異就是完全改變。不復見一,是謂之至異,到這個地方是完全改變了、不同了。【佛令谛審觀察,】好好的仔細觀察。【既知由同成異,自可除異還同。】 【於意雲何?初绾結成,名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結生,吾今欲將第六結名,成第一不?】 那你的意思怎麼樣呢?當我系結,這個結成,當我绾結成,叫做第一結的時候,如是乃至,第六結生,我現在要把第六結名字叫做第一結,這樣行得通嗎?那當然行不通了,第一結是第一結,先打的嘛;第二結是第二結,次打的嘛;第六結當然是最慢的了,現在要把第六結變更成第一結,當然不可能! 【前五句示有次第,後三句故意難問,令辨可否。謂吾今欲將第六名,首尾相換,】把最後一結調到前面來:第一結,【成第一得否?佛意以性中相知,故诘其能互換否?】 753頁,經文:【不也世尊!六結若存,斯第六名,終非第一。縱我歷生,盡其明辯,如何令是,六結亂名?】 不也,世尊!不可能啊,世尊!第六結怎麼可能變成第一結呢?如果這六結存在,這個第六結絕對終不是第一結。就算我這一輩子用盡一生,盡其明辯,怎麼可能讓這個六結之名顛倒呢?第六結變成第一結,不可能! 【六結未解,次第分明,故第六終非第一。佛欲將六作一,問我定其可否?縱使我歷生多聞,盡其聰明慧辯,如何能令有次第者,而成無次第,一六亂名也?阿難以用中相背,故答不能互換也。】 753頁,中間經文:【佛言:如是!六結不同,循顧本因,一巾所造,令其雜亂,終不得成。】 佛言:是的!這就對了,一點都沒錯!六結是不同的。現在;“循”就是順著,“顧”就是回頭看一下。順著原本、本源,回頭看一下,它的結這個本來的因是什麼?喔!元一巾所造,本來就是一巾所造成的。“令”就是欲令其次序雜亂,這一巾,雖然是一巾所造成的,現在欲令次序雜亂,是不可能的,終不得成。 【此佛印證。六結次序不同,循者順也,順顧結之本因,元因一巾所成,欲令次序雜亂,終不得成,而一相】就是同相。【豈能復見哉?】就是一巾之相叫做一相。把這個一巾要恢復到一巾之相,而說是一相,豈能復見呢? 【則汝六根,亦復如是。畢竟同中,生畢竟異。】 你現在的六根也是這樣子,本來是畢竟同,同一個本性,同一真如,同一真如自性,同一個如來藏性,同一佛性,現在則出生了畢竟異之相。 【此法合。則汝六根,亦復如巾結者是也。根性本體,未結之先,一相尚不可得,】何況有六?【何處有六?此畢竟同也。及其從真起妄,既結之後,六相分明,不可少亂,此畢竟異也。】 754頁,【寅二 喻除至異還成至同】 【佛告阿難:汝必嫌此,六結不成,願樂一成,復雲何得?阿難言:】 此結無存,這個“無”打錯了,是“若”,如果的意思,“此結若存”才對。這個字打錯了,(新版已更正)下次印《楞嚴經》要特別注意! 【阿難言:此結若存,是非鋒起,於中自生,此結非彼,彼結非此。如來今日,若總解除,結若不生,則無彼此,尚不名一,六雲何成?】 說:佛告阿難:如果你對這個有意見,嫌此六結不好,不欲其成,就是我對這個六結有意見,嫌此這個六結太麻煩!我願樂一成,就是我希望得到原來一巾無隔閡之體。願樂一成就是:“一”就是一巾,“一”就是原來的一巾,“成”就是沒有隔閡的體。如果你嫌此這個六結不好,不欲其成六結,現在你想要回復原來的一巾,沒有隔閡的體性,復雲何得?怎麼得法呢? 底下,看注解: 755頁, 【此法合。佛言我先說解結因次第,六解一亦亡,亦復如此巾結無異。根中六結,若總解除,真體自顯,一亡二字,非真體亦亡,】真體不會亡,是指數目字亡。【真體本來,】沒有一跟六,【非一非六,所亡者,乃對六說一之一,】對一來說六,對六來說一。【此一六俱妄,】所以佛性是已過量,無數量,【乃屬對待法故可亡,真體絕待,故不可亡也。】所以生滅法就可以除、就可以亡;可是,不生不滅它是存在的。 底下是: 中間經文:【由汝無始,心性狂亂,知見妄發,發妄不息,勞見發塵。】 解釋一下:由你無始以來,心性狂亂,“心性”就是一真如;“狂亂”就是三細相:業相、轉相、現相。那麼,這個知見就是分別心,分別心,知見就是分別心,就是所謂的智相,智相,三細六粗嘛,這個是智相,智相,所以,知見妄發。發妄不息就是相續相。所以,這個心性狂亂,狂亂就是業相、轉相、現相;知見妄發就是智相;發妄不息就是相續相。那麼,這個智相跟相續相,這二個是法執。那麼,底下的勞見,勞見就是執取相、計名字相,就是我執,勞見,就是我執,因為眼睛疲勞,看到種種的世間。發塵就是指身、心、世界。勞見就是因為心中有病,我執的病,執取病、計名字病,就發現了有身、心、世界,不曉得身空,心、妄想心也空,世界也空,不知道這一層道理,不知道世界是緣起,身、心,這個都是緣起、依他起的,妄心也是依他起的,不可得的!發塵。 解釋一下:由你的無始劫來,心性狂亂,這些分別心,知見妄發,而且從來沒停止,所以發妄又不息,突然發現了身、心、世界狂亂之相,而不覺知。 【此先示從真起妄,妄成六結,從細向粗。由汝自從無始,心性狂亂:心即清淨本心,性即妙真如性;狂指無明,一念妄動,猶演若達多,狂怖妄出;亂指三細,擾亂於真淨心中,此第一結成。】這個是細相。第一結成,第一結是什麼相?就是滅,就是滅相。六五四三二一,由粗到細嘛,對不對?那就六五三四二一。 底下用比喻來說明。 【如勞目睛,則有狂華,於湛精明,無因亂起。】 解釋一下:就像疲勞的眼睛,就產生了空中有華,有狂華,因為眼睛疲勞,看到空中有狂華,狂華就是種種身、心、世界,十法界統統有。於湛精明,無因亂起,湛精明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但是,因為妄,起妄,無因,因為妄,在前面講過,就像演若達多,無因而起,早上起來照鏡子,發現自己的頭看不到自己的臉,就狂亂奔走!我們現在也是一樣,狂亂是無因的,所謂妄,當然是無因,找到因,就找到了真,就叫做無妄。所以,無因亂起。 【勞目睛。譬如有人,以目直視虛空,瞪之既久,眼目發勞,為勞見,則有狂華為勞相,於澄湛空中,精明見中,無因亂起,能見所見,二俱成妄。能見指心法,所見指色法,勞目睛喻從真起妄,淨眼喻妙心,發勞喻無明,狂華喻十界,生死、涅槃、染、淨境界,以涅槃生死等空華。】空華,意思就是:生死不可得,涅槃也不可得,所以叫做趣向聖道亦是邪,就是這個意思。無生死可了,無涅槃可得,是一心,是真如;著一個涅槃,還是空華。【湛精明喻真理真智,一念未動以前,唯真智照真理,本來無一物。一念既動,如六入文雲:兼目與勞,同是菩提心中,瞪發勞相。六結斯起,五陰具足。】 756頁,【卯三 逆次合喻】 最後,經文: 一切世間,山河大地,這個就是第六結還有第五結,外相嘛!生死就是指第四結——根結;涅槃就是指第三結、第二結;即狂勞就是指第一結。 【前則順次成結,從細至粗,法喻皆然;此則逆次合喻,由粗至細。前欲令明生起次第,此欲令識還元次第。一切世間,山河大地:即塵中六、五兩結。生死,有身根方有生死,此當第四根結。以上均屬界內,人執范圍。涅槃屬界外,法執范圍,此當第三、第二兩結。】第三就是覺,第二就是空結。【皆即狂勞:狂勞指無明業相,屬第一結。此世出世間,皆是從真起妄,一念顛倒所起之華相。六結生起,乃從一至六,此約解除,乃從六至一,故科為逆次合喻。此雖逆於生起之倫次,而實順於解結之倫次。】 底下, 【阿難言:此勞同結,雲何解除?】 意思是說:這個狂勞的華相,同樣都是結,如何來解除? 【此勞,即指狂勞,顛倒所起之華相,由一至六,同名為結、自當解除。同結二字,】寓,“寓”就是含的意思。【寓有倫類序次義,】含有倫類跟序次,簡單講就是次第,講了那麼多,就是次第的意思。【但未知雲何是解除方法。】 最後一行, 【如來以手,將所結巾,偏牽其左,問阿難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復以手,偏牽右邊,又問阿難:如是解不?不也,世尊。】 758頁,【此引悟二邊不解,如來將所結巾,左右各牽,俱問阿難,如是解不?阿難俱答佛言:不也,世尊。】這樣解不開!左牽一下,右牽一下,【左右喻空有二邊,凡夫著有,長淪生死,固不能解除諸結;二乘滯空,永晦涅槃,又安能得證圓通?】注意!那個涅槃是不究竟涅槃,是偏空涅槃,是二乘人的涅槃,不是佛的大般涅槃,這個要小心!涅槃這個名詞是小乘用的,佛用的叫做大般涅槃,這個要特別小心!不要看到“涅槃”就以為是究竟,不!這個是二乘的涅槃。 【佛告阿難:吾今以手,左右各牽,竟不能解,汝設方便,雲何解成?阿難白佛言:世尊!當於結心,解即分散。】 【此引悟中道方解。左右各牽,竟不能解,汝且設想方便,雲何可令解除成功?阿難白佛言:世尊!當於結之中心,一解即便分散。結心喻中道,須依中道了義之修法,六結可除也。】 【佛告阿難:如是!如是!若欲解除,當於結心。】 結心就是要用反聞聞自性的方法修行,簡單講就是用本性修行,這是師父一輩子最強調的,不是念念佛就可以解脫,不是拜拜佛就可以解脫;是一定要用本性念佛,一定要用本性禮佛、拜佛,一定要用本性修行,你才知道佛的本意是什麼。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佛的心是什麼,你都體會不出來,你怎麼修行?世間的孝子,都要去體悟父母的那一顆心了,何況佛弟子要修行,不去體悟佛陀的那一顆心?不去體悟佛陀的那一顆心,你怎麼能夠成佛? 【此印證必用中道。《正脈》雲:結心雖譬中道,然非兼彼空有,】意思就是:【合成中道,】就絕對不是說同時存在空,跟同時存在有,叫做中道。意思就是:不是建立在空跟有的中道。【亦非離彼空有,別立中道,】也不能離開空、有,別立中道。簡單講就是不著空、不著有,這個才叫做中道。【乃是悟此根性,體自在而無系,本不屬有,不迷為有而已,更不勞於觀空破有也;】諸位!觀空破有叫做頭上安頭,有本來就空,你為什麼要觀空?對不對?更不勞觀空破有,有本來就空,你為什麼要去觀它?所以,這個叫做妙性天然,不悟,你就想要把它除掉,這個除就叫做妄。我要把境界除掉,不知道境界本空。所以,有的人修行一輩子,就不知道這個道理,它本來就空,你為什麼要去除它?所以任憑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你讓它生讓它滅,心無所掛礙!對不對?閒人非等閒人。底下說:【達此根性,用遍現而互融,本不屬空,】說:【不晦為空而已,】就是心不晦,就是沒有著一個空。【更不勞於觀有破空也。】因為空本來就是絕對。 759頁,【辰三 示說不謬取信】 【阿難!我說佛法,從因緣生,非取世間和合粗相;如來發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隨所緣出。】 阿難:我說的佛法從因緣生,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不是只有取世間的和合這些假相,這些很容易了解是緣起法,包括內心的妄想,還是和合,因緣生的假相。如來發明,世法出世法,統統知道它的本末、本因,隨所緣出,都是從因緣而生的。 【以上我說,選拔圓根,一門深入,從根解結,直至成佛之法,此亦從因緣而生。惟是此種因緣,是微細因緣,但不循外境,】所以,記住!修行佛法,了悟唯心現量,四個字:遮無外境。簡單講:外境都跟真如無關,如果你能夠徹底拋下,遮無外境,就是不循外境,這個是《楞伽經》的重點。遮無外境,即了解諸法唯心現量,所以,《楞伽經》講的,完全都在心性裡面講,不談心外之境。但不循外境,【返照內心,即以圓湛不生滅性為因,次第解結修證為緣,復本心源,究竟清淨,非取世間,四大和合,發明諸變化相之粗因緣也。】這個用眼睛看得的,佛陀說:那個是粗糙的因緣法,佛講的還更微細。 【如是乃至,恆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頭數;現前種種,松直棘曲,鹄白烏玄,皆了元由。】 解釋一下:這個如來真了不起,如是乃至,恆河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頭數。意思就是:無量三千大千世界外,下多少滴的雨水,釋迦牟尼佛知道。我對這個還是很存疑,雨水落下來,怎麼有辦法知道數目?這個會不會是表法的?是不是? 【此文承上,不惟能知十界總相,如是乃至,情與無情,微細別相,即恆沙界外,甚遠之處,天上所下,一滴一滴之雨,亦知若干頭數(即多少滴數);現前種種植物,松何以直?棘何以曲?舉二該余,以及動物,鹄】就是天鵝。【何以生來是白?烏】烏鴉。【何以生來是玄(黑也)?一一皆了元由,即知其各命由緒。】“由緒”就是來由。 761頁, 【是故阿難!隨汝心中,選擇六根,根結若除,塵相自滅,諸妄銷亡,不真何待?】 那個“不真”就是妄。妄是對待而來的;無妄可對,就是沒有能所、虛妄對待之處。叫做不真何待?這個妄哪有對待?妄是對真講的,那麼這個妄現在沒有對待了,因為諸妄已經銷亡了。所以,當相即道,見處即真。 【是佛智圓照法界,無法不知之故,則所說解結之法,決不差謬;所許取證之事,決不賺誤;】“賺”就是騙,騙,絕不欺騙眾生,也不誤導眾生。【隨汝心中詳察,選擇六根,最圓之根,依之解結,以初心下手,心無二用,力當專一,】就是守心,守住不生滅的本體。【故前敕選一根,但能於此一根中,六結若能盡除,則粗之塵相,自然先滅,即細之諸妄,亦自銷亡。妄淨真純,惟一絕待真心,到此則徹法底源,一真一切真,無妄可對;】所以,佛性是絕待。所以,盡法界唯是一真,沒有任何的對立,就絕待的真心。簡單講:若人欲了之,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如果是佛陀,是真心所造;如果是眾生,那就是無明所造的世界。同樣是唯心造,到底是唯心所造,還是唯妄心所造?唯真心所造,則沒有能所;唯妄心所造,山河大地、無量的星辰,統統存在,以為把空無自性的東西,變成一個真心的、真實的東西。一真一切真,無妄可對,【不真即是妄,故曰不真何待?】 最後, 【阿難!我今問汝:此劫波羅巾,六結現前,同時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結本以次第绾生,今日當須次第而解,六結同體,結不同時,則結解時,雲何同除?】 解釋一下:阿難!我現在問你:這個劫波羅巾六結現前的時候,我們把它同時。。。“萦”也是結。中國人了不起,文字就不希望重復,這個“萦”就是前面的結;可是,這個結如果用“結”:“同時解結”,又覺得沒什麼學問,所以,中國人了不起!同時解萦,這個“萦”就是打結,跟前面的“結”是一模一樣的意思,文字是不一樣。同時解萦,得同除否? 翻過來,剩下一點點,今天剩下一點點,762頁, 【此如來故問阿難,引悟次第,以免後人迷誤。佛問阿難:此巾六結現前存在,同時解萦,萦即結也,能得同時解除不?阿難言:不也,世尊。六結雖然同是一巾之體,結時乃有先後次第,不是同時,則此結欲解之時,亦須次第而解,雲何可以同時而除?佛意原要阿難,悟明次第,所以故問,今者所答不謬。】 【辰二 乘悟合明】 【佛言:六根解除,亦復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解脫法已,俱空不生。】 我們解六結,越三空都看過了,動、靜、根、覺、空、滅,先解人空,再來得法空,最後就是空空。 【此正顯示根結俱解,當下即是自性真定,此定即大佛頂首楞嚴王,如幻三摩提,彈指超無學者。今見阿難於喻,已知次第不可踰越,佛即印證之曰:喻既如是,次第解結可以還巾,六根解結之法,亦復如是。】 【是名菩薩,從三摩地,得無生忍。】 【此出所證之名。以上所說,從根解結修證,六結解盡,是名菩薩,從三摩地,】就是三昧。【即偈雲:‘如幻三摩提,彈指超無學’者,是也。】所以,在座諸位!觀一切法如幻,你要進入佛道就快了!死執不放,就是決定你是凡夫,了解一切法如幻,那就不得了!所以,首先,把個性改一改;再其次,把煩惱減少一點;第三、不是你的事情,不要一直管,就是如果不是你的事情,無關於你的事情,無關於你的生死的事,就全然不要一直去干預別人,別人是需要受到尊重的。簡單講:尊重別人就是尊重我們自己,我們今天花在不是我們自己的事情、生死的事情,干預到沒有意義的事情,時間浪費得太長!所以,自修還是非常重要,如果人人自掃門前雪,天下就無雪可掃;每一個人都把心管理得很好,這個天下就太平了!國怎麼來的?國是由社會來的。社會由哪來的?由家庭來的。家庭由哪來的?由個人來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步一步來,最前面還是要修身。對不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現在也是這樣子,人人把自己管理得很好,做為最好的管理自己的身心。簡單講:讓你恢復理性,讓你了解,萬法都是心性所顯現出來的假相,那麼他的相,其實就是你心中的種子,那你怎麼會對不起別人?對不起別人,你就是心中無明。是不是?那麼,了解所有的相,都會反彈、反應到你的心,你這個心就一定要解脫,就不要給相所干擾到。底下,【得無生忍,登圓教初住,即得此忍,於三界內外,不見有少法生滅之相,迷者見法實有,修證至此,根結盡解,三摩已入,妙心已悟,道眼已開,故見諸法無生,】因為都是緣生,記得!緣生就是無生。【如顯見不分科中所雲:】最後四行,764頁,所雲:【‘十方如來,及大菩薩,於其自住三摩地中,見與見緣,】能見,以及所見的見緣,就是外相,就是根跟塵。【並所想相,】包括內在的妄想。【如虛空華,本無所有。’】為什麼?統統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就是不可得。這一段在講什麼?空無自性,依他起性,這一段就是講這個。如果你體會到,諸法都是依他起性,都是因為條件所構成的,都是空無自性,都是不可得,那麼,這一輩子修行OK了!沒有什麼可以干擾你,都是空啊,空就沒有東西可以執著了。十方如來,及大菩薩,於其自住三摩地中,三昧當中,統統了解,能見,以及所見的見緣的相,包括落入八識田中的影子的想、相想,統統虛空華,統統是緣起。這個並所想相,這一句就是識心分別,並內在的識心分別,根塵所產生的相想,就是識心分別的意思,統統叫做虛空華,本無所有。【不特】不只是【生死染法,猶如空華,即涅槃淨法,亦復如是。空華即喻無生之義,翳眼觀之似有,】眼睛出毛病了叫做翳眼。翳眼觀之好像有,這個世間看起來好像那麼真實;但是,事實上它是無常、是緣起、是空無自性、是剎那生剎那滅。【好眼觀之實無,】實在是體性本空。體性本空就是【空華本不生,】意思就是:眼睛就沒有毛病了。心沒有毛病,山河大地、星辰,知道它的體性本來就空,生命就是一個過程,所有相都是過目雲煙,不實在的。人生是一個舞台,每一個人上舞台就是演一出戲,演完了,你就下台!所以我們來到這個宇宙當中,我們只是宇宙的紅塵過客,不需要太執著。【一切諸法無生,亦復如是。如此之理,忍可印定於心,名得無生忍。】 在座諸位!這個就是我們要講的第十套,《楞嚴經》第十套。明天要講這個《楞嚴經義貫》,那個就是到第十套,第十套。那麼,我們十一月五號,再從:“阿難及諸大眾,蒙佛開示,”這又另外一個段落,這一段落是最長的,就是二十五聖圓通,二十五聖圓通一個一個起來講他們開悟的過程,很精彩,實在是精彩! 請合掌,回向, 對不起大家,五點四十七,真的對不起!明天帶《楞嚴經義貫》來,二本都帶來。
圓瑛法匯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慧律法師 主講
第10套
講題:說三摩修法,令從耳根一門深入。解六結,越三空。
日期:2009.7.12-2011.10.02
片數:共8片(本片為第7片)
編碼:099【DVD簡體版】
《講義》737頁,
請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有一個台灣的老婆婆,她到美國去游玩,來到了紐約的時候,她去那個店裡面買一個很大的,中華料理店那個包包,肉包子!買了以後,買了以後,結果人家整團,整團都帶走了,去坐那個subway,地鐵,整團統統都帶走了。這個台灣阿婆買了一支冰淇淋,還有一個包包,跟不上人家!哇!出來的時候,一個都不認識,就在那個店外面走出來十字路口,找不到整團,一個都找不到,就在那邊哭!在那邊一直哭:整團的人都不見了,我怎麼辦?因為她只會講台灣話。後來就一個黑人、一個白人,二個警察來;美國的警察都很胖,因為吃得太好了,好胖好胖!一個黑人警察,他看到那個老婆婆在哭,很好心就走過來,他問她: Your friend?意思是說:你的朋友呢?阿婆跟他說:我都聽不懂啦!警察就問她:Where are you going?他說:你到底要去哪裡?Where are you going now?她說:我都聽不懂啦!阿婆就一直哭。。。那個美國的警察實在很有耐性,就跟她講說:you Where are you going?you going 突然間,阿婆似乎聽懂了,她知道:是不是在問我next,next就是下面那一站你要去哪裡。you going,那個美國警察。。。因為大家一個講台語,一個講英文,無法用語言溝通,於是用比手畫腳的,警察就這樣比畫著,阿婆說:我知道!我知道!阿婆就跟他比個姿勢,統統不用經過語言,阿婆就跟他比個姿勢,(師父比擬阿婆手勢)拿一支冰淇淋,她手上正好有一支冰淇淋,她就:下一站我要去。。。(師父比擬阿婆將冰淇淋代替火焰舉起的自由女神像)你知道這樣代表她要去哪裡嗎?自由女神,答對了!喔!那個美國警察,the policeman:I see.I see.開著警車就載她到自由女神像那邊了。博士念了二十年的書,也不會比這個阿婆行,人家她筆劃一下,警察就聽得懂了,人家比一下,人家(警察)就知道了!所以這個世間,有時候也不需要讀太多的英文。像我的話,很簡單,很簡單,如果我在紐約迷失了,當然我不可能迷失啦,因為我們會講英文。第一點,我都想好了,第一點,我在美國紐約迷失了,立刻叫計程車直接回hotel,不需要到處去玩,就回hotel;第二就是去機場,是不是今天要離境啊?Departure離境;當然我們懂英文,那是沒問題啦。這是比喻說,真如本性這個覺性,是不需要名字跟言說相的。所以,我舉這個阿婆、老太婆,用比的也會通,就是表示人類的覺性是一樣的。離言說相,離心緣相,【不屬有為,不屬無為。能為有為、無為所依,如前喻太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
在座諸位!如果究竟的禅,它哪能推論呢?怎麼能夠推論呢?在座諸位!禅,真正的禅是不能推論的。
諸位!如果你們念過大學,念微積分的時候,譬如說你往右邊,這個是X軸,往前面來,畫這個平面,這是Y軸,X軸、Y軸,那麼,這個是Z軸,X plus Y plus或者是Z plus,plus就是正的。如果你往左邊來看,叫做minus X負的,都知道。那麼Y是那邊,負的;Z是底下,這個是minus Z,中間它一定有一個零,zero,中間一定有個零,zero,來定位這是X軸、Y軸、Z軸。那麼,各組的方程式構成像橢圓形,或者是圓形,立體的,立體,X軸、Y軸、Z軸所構成,它就變成立體圖,三度空間的立體圖。不像平面圖,平面,譬如說你只有X跟Y那麼就是平面;如果是XYZ三個軸,所構成討論的,那麼就是立體的,像橢圓形,或者是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乃至於立體的三角形,都可以推論出來;這是微積分,微積分就是微分跟積分。那麼中間,現在討論:中間這個零,zero,這個零從哪裡來?你要產生X軸、Y軸跟Z軸,從哪裡來?它一定要從零來推論。零來推論,這個零從哪裡來?這個零就是無中生有而來、是假設而來、是習慣用語而來、全世界都承認而來,這個zero是所有全世界的概念而來,而這個zero本不存在,而人類為了三度空間的起源,只好假設一個zero,這個zero叫做本位、定位。譬如說以地球來定位的話,地球來定位的話,那麼,這個天文學上,所畫出來的幾度的空間,全部必需依地球來定位,包括畫出整個銀河系,也是要以地球來定位。可是,如果用太陽來定位,就不是這樣子的了,太陽來定位就不是這樣子。所以這個zero,它在數學裡面講,叫作in case,if 叫做假設的問題。這個假設就是人類的妄想的產物,因為要解說世界的天地萬化的數學方程式,而不得不去假設一個零,一個零。一個零,才有辦法123456789、-12345678,因為你一定要假設一個零,這個零在中國佛教裡面講:這個零是不存在的、是無中生有的、是妄想的產物,當體即空,零本身並不可得,它是有為法、它是數量法,就是錯誤!所以既然零是一種假設的東西、不存在的東西,硬要去推論,全盤都是錯的!知道嗎?
禅不可思、不可議,不能推論,既現實又超越,既超越又現實,當下就是不可得,不可得中,就是如夢幻泡影,體性本來就是空。所以,用任何的法,都沒有辦法推論到佛性,全世界的數學家,不可能了解佛性;全世界的科學家,都不可能了解佛性,永遠不可能!因為是對外,種種的數目字,包括銀行家也不可能了解佛性,銀行家每天都是number player,數字游戲,這個數字裡面就是虛幻、不實在的,在本性裡面,並沒有012345678,零從哪裡來?零從假設來、從無中生有來、從全世界習慣來、從假設、從大家公認來、全世界的概念來,零本身並不存在。
所以,你所有的三度空間,也是人類的時空妄想的產物,人類妄想的產物,叫做時間跟空間。那為了解釋種種的現象,一定要符合,加入這個時間、空間,它才會產生一種解釋法,要不然你怎麼過日子?你怎麼樣有這些種種的科學?那是不是說:數學、科學是不對?不是這個意思,是說這些數據、觀念、知識,讓我們活得更解脫、更方便,沒有這些數學家、科學家,我們活得很不方便。因為有種種的數據,我們就會造出種種的飛機、電腦,對不對?iPad、 iPhone,要不然你沒有數據,你怎麼造呢?所以,佛法講得最究竟的,是要解脫的內心;而科學、物理學這些解釋的,人類所不能理解的現象界,是讓我們有種種的知識,讓我們過更好的生活。我們不可以變成一個野蠻的人;但是這個知識跟智慧是兩碼事情。所以,諸佛妙理,無關於文字,也無關於學歷,就是這個道理,就是這個道理。
好!所以,佛法本身,當體即空,並不能推論,也不能用宗、因、喻三支量來比量、來推測,因為這個是叫做真比量,三支量無過,叫做真比量,這個在究竟的禅法來講,立不得!立宗、立因、立比喻,就不是真實的證量境界。不可以裡面。。。說:宗則非宗,因則非因,喻則非喻,因為它不能說,叫做最高超的,沒有辦法測量的。
739頁,中間經文:
【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猶非真非真,雲何見所見?】
【猶非真非真,雲何見所見:此半偈況顯,上一非字,】上一個非字,【雙貫真與非真,非真即一妄字,真指無為,妄指有為,真性絕待,雙非真、妄,】記住!這八個字,是修行的重點!你想要體認到不可思議,哪一個開悟的人的心境是什麼?諸位!開悟的人心境是什麼?見相即道,當相即道,見處即真,不離本處,即得菩提。是不是?所以,真性絕待,雙非真、妄,【故曰猶非真與非真,】那個“非”要用二次,非真與非非真。【雲何是能見與所見耶?能見即根,舉眼根以攝余五;所見即塵,舉色塵以攝余五;又見即見分,所見即相分,】翻過來,740頁,見、相二分同依自證分,(【見、相同依自證,】)就像這個蝸牛的二個角,伸出去有二個角——見、相二分,收回來叫做本體分——只有蝸牛一個身體。同依自證分,就是自體分。【況顯根、塵見相,豈有異源乎?】就是來自一個本源。所以,無量的世界,其實來自一個如來藏性,本性統統包括在內。
740頁,
“發”就是開發,這個“發明”不是發明科學家、發明什麼電動、發明電腦那個發明,完全不是這個意思。“發”是開發,“明”就是本明,開發本明叫做發明,就是離於空有便解脫。
【初祗夜頌前竟。】
為什麼六根、六塵、六識,一十八界,統統是如來藏性所遺留物,多余的東西?
好!諸位看!(師父單舉左手)單單六根能不能生識?不能!
(師放下左手,單舉右手)單單右邊的六塵能不能生識?也不行,一定要動念,動念。
根、塵,(師父左右手迅速相拍)聲音表示識心分別,這個識心分別,剎那生,剎那就滅。。。剎那生,剎那就滅(師父復將左右手迅速相拍)識心分別,(師父左右手迅速相拍)剎那生,剎那就滅,這個叫做空無自性。
意思就是說:因為離開了塵,(師父放下代表六塵的右手),或者離開了根,(師父放下代表六根的左手),沒有識心。
好!再來,(師父左右手迅速相拍),這個聲音一擊,根、塵相對,產生了識心分別,請問:我們的虛空有沒有增加?沒有,答對了!我識心分別怎麼分別,它只是虛空當中,剎那之間的音聲閃動而已。
再來,(師父復將左右手迅速相拍),當你音聲消失的時候,現在沒有聲音,就是沒有識心分別,虛空有沒有減少?也沒有!
好!那麼,我們一直妄動。。。一直妄動,一直攀緣(師父將左右手相交)每天動念,每天動念,眼根,眼根——眼識;(師父不斷將左右手相拍)耳根——耳識;舌根——舌識,這個眼耳鼻舌身意的識心分別,對虛空有沒有增跟減?沒有,很好!那麼沒有,這個六根空無自性(師父舉左手),六塵空無自性(師父舉右手),(左右手相拍)識心分別空無自性,這一十八界,統統是虛空的多余物。知道嗎?我們的真如本性就是虛空。所以,你今天所有的根塵,在運作你的行住坐臥,包括你的起心動念,都是多余的。
簡單講:不了解生命,生命對我們來講就是一種負擔,我們不曉得這些都是多余的負擔,多余的負擔,不了解這一層的道理,所以我們就一直拼了老命,要干出一番什麼事業;可是那一番事業叫做如夢幻泡影。你干到最高層的領導,英文講:And so what? 你能如何?今天的比爾蓋茨,全世界最有錢的,你要問:And so what? 你又能如何?
所以,根、塵、識,一十八界,都是妄;但是,我們要生活,我們要生存啊!那麼用這樣的比喻有一個缺失,(左右手相拍)用一個根、塵,產生的識,知道、可以比較容易了解空無自性;但是,這個有一個缺失,就是這個不能儲存種子,因為這個是比喻,這個比喻!
好!我們六根對於六塵,產生的識心分別,那一個剎那之間的動念,會儲存在八識田中的倉庫。用這個比喻有一個缺失(左右手相拍),是因為它沒辦法儲存在宇宙當中;可是,動念是內心,你動到這個念頭,它會儲存在你的八識田中,八識田中就像一個倉庫一樣。所以用這個比喻有一個缺失,因為沒有儲存的能量。知道嗎?動念,它有一個好處,動念就是說:用內心裡面的動念,比較容易解釋,就是說:所有的動念都會變成種子,我們八識田中就像倉庫,一直儲存無量無邊的種子。
所以,用這個比喻是善巧(左右手相交),用這個直接了解內心裡面的世界,這個才符合佛的用意。但是你慢慢慢慢在每一種比喻當中,好好的去體會跟體悟,因為佛法不是這麼簡單的,這個不是Doctor來有辦法的,就是博士來也沒辦法的,這個太難了,超越一切表相、語言、文字、觀念,唯證相應的東西,它就是必需要這樣子,一步一步來比喻。。。一步一步來比喻。。。慢慢的去體悟。知道嗎?
這個你看看,師父要從大一學佛,到現在三十幾年了,諸位!今天師父要上台講《楞嚴經》,世間要多少的學歷?要花三十年、三十幾年的時間!在座諸位!簡單講:今天如果你是四十歲的,已經四十歲了,我從今天給你栽培,你要七十歲,你才有辦法講《楞嚴經》!知道嗎?七十歲!如果你今天是五十歲,才開始我來栽培你,就表示你要八十歲,你才有辦法上台講《楞嚴經》!如果說照本宣科,那就太簡單了,就不用花時間栽培,膽子大的就敢上台,二年他就可以講經了,他就不怕墮地獄啊,有什麼不敢?不怕下地獄的,那個一、二年就敢上台的,那個不怕下地獄的。對不對?因為講錯,自己也不知道啊!所以,這個佛法不容易,太難了!
【卯二 伽陀開後 ( 分二 ) 辰初 正以開後 二 別彰勝義 今初】
【六解一亦亡者:對結相之六,而說結元之一,六結既解,則六結之相不有,一巾之名,亦不復立,此正開後文,六解一亡之義。】
【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者:解結當於六根之中,選擇圓通本根,如前所雲:得循圓根,與不圓根,日劫相倍。故須選擇,但依一根下手,做入流工夫,不許出流,出流是背覺合塵,此根即結縛之本;入流是回光照性,】簡單講:你就放下所有的外境,該有的責任去把它完成,一樣用灑脫、解脫的心態,去完成你應該有的責任。所以你在這個世界,無論你扮演哪一個角色,都可以修行,都能修行。入流是回光照性,【此根即解脫之元;如觀世音菩薩,修耳根圓通,初於聞中,入流亡所,乃至生滅既滅,寂滅現前,證入圓通,自可速成正覺。】
這個結,結,動;耳根,用耳根來(例),動、靜、根、覺、空、滅(師父以左手作階梯狀從上向下走),六、五。。。六,第六結,六五四三二一(師父以右手作階梯狀從上向下),(右手與左手在“一”處相平衡),如果要穿衣服,要從最裡面那一件衣服先穿,對不對?要穿衣服要12345(師父以右手作階梯狀從下向上),這裡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在這裡,(師父以一合扇平放在“一”處擬為真如本性),那麼,這個就是六結,六結(師父以左手作階梯狀從上向下到扇子)。那麼,這裡數一二三四(師父以右手作階梯狀從上向下到扇子)。
再來,看這裡,動、靜、根、覺、空、滅(師父以左手作階梯狀從上向下),六五四三二一(師父以右手作階梯狀從上向下),好!動結是第幾結(師父兩手心向下高舉並排平放)?(眾答:第六結。)第六結。
靜結?(師父保持上一個姿勢,下一個台階)(眾答:第五結。)
根結?(師父保持上一個姿勢,又下一個台階)(眾答:第四結。)第四。
覺結?(師父保持上一個姿勢,復下一個台階)(眾答:第三結。)
空結?(師父保持上一個姿勢,復下一個台階)(眾答:第二結。)
滅結?(師父保持上一個姿勢,復下一個台階)(眾答:第一結。)
你看!好!這樣子的話就更快了。你現在,我隨便舉一個例子:覺結第幾結?覺,覺悟的覺,(眾答:第三結。)第三結。靜結第幾結?(眾答:第五結。)第五。動、靜、根、覺、空、滅(師父以左手作階梯狀從上向下走),六五四三二一(師父以右手作階梯狀從上向下),這樣子平衡(右手與左手在“六五四三二一”各處相平衡),這樣就知道了。
那麼,再來的速度就快了,速度就快了!所以,用比劃的是不是快很多?的確!不然看書老半天也不懂,對不對?比一下,對不對?就很快!
底下,
所以說:在座諸位!自己看經典,這是很好的習慣;但是問題:你沒有真正的悟,那麼,你看經典就會扭曲、錯會經典的意思!所以,很多人就說:師父!我比較喜歡看經典。我說:很好!這個要給你贊歎,但是,我還是特別建議你,一定要聽善知識的開導。因為那個語言跟文字自己去體會,很容易扭曲,而且佛也不是這個意思。所以聽經聞法,要列為生命當中他最重要的!當你熏習了五年、十年,再來聽經聞法,在那一剎那:喔!原來如此!我以前都誤認為這樣子,結果現在是這樣子,怎麼會差那麼多!就是這樣,要不然善知識做什麼?善知識,你總要一點工作給他做啊,要不然中秋月餅給人家吃了那麼多,柚子也吃了那麼多,你都沒有給人家一點工作,這樣也不好意思!對不對?善知識擺在那邊閒著,對不對?太閒也不好,所以要給他一點忙碌、一點工作,要不然立一個善知識干什麼?所以,這個佛法無人解,雖慧不能了,再有世間的智慧、知識,是沒辦法解開佛法的,完全沒辦法的!真的!
我有一次台灣大學上課,那個教授他說:喂!慧律法師!我告訴你,你們那個佛法充滿著矛盾!
我說:為什麼矛盾呢?
他說:你們這個佛法喔,就是這樣:佛說三千大千世界(師父擬教授手拿一杯水和一個器皿),即非三千大千世界(師父擬教授將器皿裡的水倒入杯子),就像一杯水(倒來倒去),是名三千大千世界(師父擬教授將杯子裡的水倒入器皿)。這個講來講去,到底你們佛在講什麼?
這大學教授喔,沒辦法的!對不對?
佛說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師父擬教授手拿一杯水和一個器皿,將杯子的水倒入器皿),即非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師父擬教授將器皿裡的水倒入杯子),是名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師父擬教授將水倒入器皿)。慧律法師!那你的意思就是:你的錢不是你的錢,就是我的錢;我的錢就是你的錢,不是我的錢,那麼意思就叫:後來你的錢統統歸我,就是我的錢。
我說:哪用這樣比喻?我說:教授,教授!這不是這樣子啦,這個真的是。。。不是 ,因為時間太短了,沒有辦法!
後來第二年,台灣大學打電話來說:慧律上人!我們想請您到台大上課,上一整年的!我說:那沒辦法啦,這裡到台大很遠。後來剛好高雄師范大學邀請師父演講,高雄師大就比較近了,就去高雄師范大學上課,也是上了一年,去跟他們上了《十四講表》,台大太遠了,台大太遠了。
所以說,這個佛法,真的也不是教授有辦法的。教授就是愈教愈瘦,叫做教授(瘦)professor,愈教愈瘦。所以我們能夠碰到佛法是很殊勝的;但是,要好好的去領悟,不可以用自己的妄想、顛倒、分別去學佛。
【習氣成暴流者:《深密經》雲:阿陀那識甚微細,一切種子成暴流。’】“暴流”,就像瀑布流下來。像中國大陸有十大瀑布,十大瀑布。那一天我看了那個節目,旅游節目說:中國大陸有十大瀑布,第一名的瀑布,他說在青海省。那個工作人員說:為什麼我們沒有把第一大瀑布攝影起來,呈現在世人的眼前呢?因為扛那一部機器,要走進青海那個大瀑布,要走二十天,車子沒辦法到,駝、驢都沒辦法,就是一個人要扛那部攝影機,走進去要走二十天,走出來要走二十天,四十天!中國第一大瀑布,是最美、最大的瀑布!所以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看到,你看到的都是黃河啊、長江啊、峽谷啊、瞿塘江、錢塘江、長江三峽,這大概電視上看到都是這個。有人說瀑布有負離子,要趕快在瀑布的前面用力的呼吸(師父閉眼擬深呼吸),我說:吸那兩口氣哪來得及呢?(笑)來不及了!對不對?這個就是解釋這瀑布,一洩下來,一洩千裡,沒有停損點。所以,簡單講:就是我們的行為舉止,受這個無明習氣暴流所控制,你沒有辦法!所以因此一切眾生所做出來的事情,是非理性的,非理性的,很多的地方,他是控制不住的,控制不住的,所以,非理性的。尤其是財、色、名、食、睡,他要生存啊,他要本能啊,生存跟本能,就攪拌他的心靈成暴流,不需要無量億劫來的種子了,就這一輩子的種子,一個金錢、一個女人、酗酒就好、抽煙,這些少許的欲望,這一輩子就好,就轉變成強大的暴流,你就控制不住!所以,人類有某些地方,他是非理性的,譬如說你的胃,你的胃,你的胃,要吃東西,蠕動,蠕動。對不對?蠕動,蠕動。這正常的蠕動,時間到就會餓。如果你打針打太久了,這個胃,或者吃西藥吃太久,這個胃蠕動就不正常,一下子快,一下子慢,一下子脹,一下胃酸過多,到最後就是痙攣,痙攣就spasm,痙攣,這胃就不正常了,胃受藥所控制了!所以,我們一出生,你看,就不是要跟不要的問題,是你沒有吃,你沒有辦法生存,你活不下去,這個不是你理性可以控制的,哪一個聖人不用吃飯的?當然有啦,少數的印度那一些,一輩子不吃飯的,我們講的不是這個,我們講一般人。印度有一個不吃飯的喔,電視有(拍)出來,一輩子都不吃飯的,幾十年從來不吃飯的!有一個人,美國有一個去給他測試,十四天,他就坐在那個地方,他修那個yoga瑜伽,就坐在那個地方,看他有沒有偷喝水,或者是偷吃東西。二個禮拜坐在那邊,完全沒有任何的動作,佛陀講的那個是。。。當然這是定,重要還是要有智慧的。我們佛弟子學習的是中庸之道,因為那個是印度的外道,我們所學的佛陀的中道。所以,這個阿陀那識甚微細,一切種子成暴流,簡單講:今天我們的行為舉止,不稍微控制一下,那個貪嗔癡慢疑一起來,你就失控,你就失控。【習氣即無明種子,展轉熏變,妄上加妄,漸起諸結,而成生死暴流,以習氣種子熏變,能引生諸趣,生死流轉,故如暴流。】
底下是顯宗勝,宗勝,宗教的宗。
那麼非幻,非幻就是真,那麼真實法,這個非幻也變成了幻法,只要你見分取這個相分,這個真心就變成幻法,能所不斷,那麼真心就變成了幻法。
不取無非幻,這個不取,就是最重要叫做離相,只要你不要取著見分跟相分,就是離一切相,那麼,這個就好辦事!不取就是離一切相,就是無非幻,非幻就是真法,也無所謂真的法。你只要不著、又不取,離一切相,就無所謂的真法可得。
非幻尚不生,連真實之法尚且不生了,尚且不動念去執著;那麼幻法,人相、眾生相這個幻法,雲何怎麼能夠成立呢?
【自心取自心者:良由一切眾生,不悟見、相二分,惟一自心,】山河大地其實就是你的心。【妄以能見之見分,妄取所見之相分,名曰自心取自心。取字,即結縛之源,】就是萬法你著不得。諸位!你修學了三藏十二部經典,每次都有人問說:師父!我從哪裡下手?從不取下手,從離相下手!不取就是離一切相,你今天心之所以打結,就是取相,再來就妄想一直連續。所以,取字就是結縛之源,【遂於本來無幻法中,妄成一切幻法;幻者虛幻不實,如現前身心世界,人相法相,紛然雜陳,凡所有相,皆是虛幻,無有真實,苟能達此,則返妄歸真,亦復無難,但要不取便是。不取二字,即是下手工夫,】每次講:師父!有沒有哪一種方法最快?最快就是放下,最快就是離相,離一切相。【亦即解脫之本,不起能取之心,不取外塵之境,旋轉六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非幻之法,尚且不生,一切幻法,雲何而得安立耶?】連真法都不生了,那談什麼幻呢?【此中取字,即結縛之元,】“元”就是根本。簡單講:一切眾生為什麼活得這麼累、這麼辛苦?簡單講:就是心中打結,縛就是被捆在觀念、意識心裡面。【不取即解脫之本。】
【王者自在之義,處染不染,不落於有為;在淨非淨,不泥於無為;】“泥”就是拘束,不拘束在無為法裡面,不泥於無為。【染淨一如,空有不滯,此喻根性解脫德。寶覺,即真心之異名,前雲寶覺圓明,真淨妙心,此心即圓湛不生滅之根性,】746頁,翻過來,【猶如摩尼寶珠,圓滿湛然,寂照具足,乃自性天然之本定。】
所以男女的感情那麼難突破,一照,五蘊本空,這個人不存在,他來到這個世間,只是幻,那麼所有的,一念之間就全部放下。男女的感情,或者是欲望,是所有的電影啊、小說家啊,是不是?統統在一直描述的。你看任何的歌;就是這樣。不管任何的歌、小說;當然還有另外一種話題。就是如果我們能夠了解如幻三摩提,一照,所有的欲望空,所有的男女的肉體並不存在,這個只是剎那生剎那滅,不清淨的身體,你不必等到剩下一堆骨頭,你才來覺悟,你現在就了解了。你肯面對真相,你就不會遭遇假相,這個是修行人的根本。你勇於面對真相,真相就是一堆骨頭。
所以,我常常鼓勵大家,你們要去看那個埃及出來的那一些埋葬很久的法老王,或者是埃及的木乃伊。我們現在看的,大家都是漂漂亮亮的,衣服一穿,化妝,一下子,對不對?頭發一擺,甩一下,風情萬種,回眸一笑百媚生。好!當你脫水的時候,對不對?埃及艷後而今安在哉?赤壁賦裡面講的安在哉。我很喜歡看那個木乃伊,因為那看了會覺悟,一個人把水全部脫光的時候、脫水的時候,剩下一個干屍,你說他一個人,也是一個人,有形狀;可是完全失去水分,那個時候屍體又沒有腐爛,很好,五髒六腑好像存在;可是,已經全部干掉了!一個好好的人,為什麼變成這樣子?喔!以後我們這個色身,死了以後也是變這樣子,也是變這樣子。到底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在忙碌什麼?或者我們在貪著什麼?
所以,所有的眾生,因為不肯面對真相,他就一定會迷於假相。你很勇敢的,我面對我這個色身的真相,那就沒有東西啊!對不對?你男孩怎麼化妝,西裝一脫,還是一樣啊!所謂猛男,身體還會抖動,抖什麼呢?你們看過健美先生會抖動的肌肉嗎?我看電視的。我看電視後,自己試看看,不會動,沒辦法,差很多!我看電視上健美先生的肌肉都會抖動,什麼六塊肌啊,那個會抖動的。他把練那個肌肉的心情、意志力,來練這個《楞嚴經》,喔!不得了!所以我們對這個世間的不了解,所以我們就會練這個、練這個,著迷這個、著迷這個,對不對?像以前麥覺生的那個毛筆寫得。。。麥老師她哥哥麥覺生,你看那個毛筆寫得多好啊,多好!臨命終,師父去跟他加持,那一些毛筆、硯台要做什麼?那意思就是說:師父!您練毛筆字沒有什麼用啰?不,我不是這個意思,你要練毛筆,你有興趣沒關系;但是,你要告訴自己:練這個,稍微心可以定一下,但是,跟開智慧是兩碼事情的,兩碼事情的。
所以,我們要了解,如幻三摩提,就是要進入三昧,你一定要觀一切法如幻。其心如如不動,彈指超無學,超無學就是指一下子就超過二乘人。
【此彰顯用勝。即修證之力用。三摩提此雲等持,定慧平等任持,入流照性,全憑慧力,澄濁還清,乃由定力,又知真心本具,幻惑本空,此亦慧力;於本無修證,而起無修之幻修,無證之幻證,此亦定力;由此定慧等持,次第解結,生滅既滅,寂滅現前,正所謂諸幻滅盡,覺心不動,證入圓通,得住首楞嚴三昧。】
【 彈指超無學者:即明修巧而效速也。亦即前文所雲:得循圓根,與不圓根,日劫相倍。故能於彈指頃,超過無學之位,但解三結,】動、靜、根。【已齊無學,何況寂滅現前,乃至得成無上知覺乎?】
【此阿毗達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
此阿毗達磨,阿毗達磨,阿毗叫做無比法,“達磨”就是法,我們講:達磨祖師,達摩祖師,就是法的意思。阿毗就是無比法,阿毗達磨就是無比法。無比法的意思就是最尊、最貴、最上,當然就是無能相比,叫做無比法。十方薄伽梵,薄伽梵就是諸佛,十方諸佛。一路涅槃門,一路通往涅槃門,就是涅槃的修門。“修門”後面加四個字,括弧,寫小一點:密示耳門。密,秘密的密,密示耳門,示就是開示的示。這裡也告訴你:一路通往涅槃的修門,是哪一門?就是耳門,所以叫做密示耳門。
再解釋一下:此阿毗達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意思就是:從根解結的教法,是無比法、是最尊法、是最貴法、是無上法、是最上法,就是十方諸佛一路通往涅槃的修門,就是密示耳門。
【二偈頌竟。】
【丑三 敘性】
祇夜重頌,重頌就是跟長行文有關系的,長行文,前面的直敘長行文,直接敘述的長行文,跟這個祇夜,就是再一次的頌長行文。伽陀就是孤起頌,就是前面長行文沒有的,但是,因為諷美而頌,偈頌很美,所以,他就突發起來的,跟前面長行文沒有關系的。所以,祇夜是重頌,以相應長行文;伽陀是孤起頌,單獨而起的;孤兒的孤,起來的起,孤起頌。所以,重頌就是祇夜,孤起頌就是伽陀,二個都是偈頌;但是不一樣,祇夜是跟長行文相應,而這裡無關於長行文,單獨而起的。
那麼雜糅,“雜”就是雜合,“糅”就是糅合,,“糅”就是糅合。簡單講就是雜合,這個“雜糅”就是雜合。“精”就是精彩,“瑩”就是瑩明,也就是句法非常的瑩明,我們所謂的字字如珠玑,像盤珠,盤中之珠,就是像盤裡面的珠子一樣,哇!粒粒晶瑩剔透。簡單講就是文采非常好的意思,文華非常的精彩。
所以,妙理清徹,佛所說的不可思議的根性這個妙理,清徹人心,我們無量劫來的苦,這一輩子要沒有聽到佛法,哪一個人有辦法過一點、一日、一夜清閒的日子?沒有!忙到死,忙到死!到了死的時候,快斷氣的時候才發現:唉!我這輩子沒修行!我准備了好多好多的錢要布施。來不及布施,你已經走到生命的盡端了!所以,在座諸位!學佛,起步永不嫌遲,你什麼時候聽到佛法,就算你今天八十歲,才聽到正法,起步也不晚,也不晚,只要你肯用功,只要你有因緣聽到正法,就算是八十歲也不晚!最怕的就是活到了九十歲、一百歲,兒孫滿堂;中國人就是喜歡這樣子啰,農歷年的時候是兒孫滿堂,看到兒女、孫子一個一個成就了,滿心歡喜,每天都在等待,每天都在期盼;有時候空洞的欺盼,會遮蔽了我們的覺性,不曉得掌握現在才有未來,不知道!你期盼於未來,就是忘記了現在。所以,你想要未來更好,簡單講就是看現在,佛法就是回歸現在,現在,你怎麼處理現在?所以如果說:你明年所要完成的,記得!佛法:我就今年來把它完成。
所以,有一個開計程車的,皮膚很黑,他就來到我這個地方,人很善良,他就說:師父!師父!我這個開計程車啊,我退休以後,我好好的看您的《楞嚴經》!我跟他講:來不及了,來不及了!師父!那我應該怎麼做?我說:你這個計程車開得很累,對不對?時間縮短一點,回去晚上好好好好的看二個鐘頭,每天看一、二個鐘頭。他說:喔!是這樣子。他說:我現在有經濟壓力呢!我說:經濟壓力?你可以看啊,運用頭腦啊!是不是?他就聽師父的話了,他就開始利用時間了。我說:掌握現在才有未來嘛!對不對?期望了未來,就會失去現在,這個這麼簡單的道理,你不懂?哇!他心開意解,回去就按照師父這樣做了。再碰到師父:感恩!全國電子(廣告詞)。這要沒有師父跟我提醒,我還以為我要退休才開始用功呢!我跟他講:來不及了!對不對?生死無常,你什麼時候要斷氣,你怎麼知道?來不及了!所以,要掌握現在,任何事情只有現在。
有一個比丘尼她講,來問說:慧律法師!我未來應該怎麼修行?我跟她講:沒有未來,時間是每一個動點上所構成的假相,豈有未來?未來是一種假相。她說:大家都說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我說:你一樣沒辦法脫離意識心,現在不用功,現在就是未來。對不對?現在用功,現在也是未來,未來從現在的累積,就有未來。所以,你不掌握現在,豈有未來?對不對?所以,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幻、不實在的,觀念的問題。這個比丘尼,聽說回去開始用功。這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等了好幾年,她要等未來才用功,開什麼玩笑?這生命不饒人啊,死神怎麼會。。。死神來敲門,有先通知你啊?你們有沒有什麼時候收到死神:我明天要來敲你的門!沒有的!死神什麼時候要來敲你家的門,你不知道的,你隨時隨地都要准備他來!學聰明一點!對不對?
就像師父以前很有骨氣的,我那時候出家就說:我這一輩子不精通三藏,誓不成佛!對不對?哇!發那個大心起來,生病的時候一樣坐在那個。。。重感冒,一樣!無論喉嚨多麼痛,還是坐;以前不懂啊,也不會調身,就是用西藥,用西藥就簡單調。所以一個人發那個大菩提心的時候,有那個堅定的意志的人,那個人成功!所以,一個成功者,是要靠實力的,不是靠假相和榮耀的,那些吹噓是沒有用的!因此我們一定要按部就班來。
了解說妙理清徹,心目開明,歎未曾有。
底下,【雜糅精瑩,妙理清徹:上句指能诠之偈,下句謂所诠之理。雜者和雜,糅者糅合,】也就是應頌和諷頌和合。(【即應諷和合,】)【前後照應,文回織錦,】文章,“文”就是文章,“回”就是來回,一下來,一下子回,就像織布一樣,織錦的人。文章來去如回,如同錦,如同織這個錦、織這個布。【義走盤珠,】“義”就是義理,“走”就是通暢。如盤中之珠,粒粒晶瑩剔透,表示這個文筆非常好,這個義理講得最殊勝了、最透徹了!【精謂文華精彩,瑩謂句法瑩明。妙理者,圓湛不生滅之理性也。空有雙非,】非空非有。【真妄不立,縛脫無二,因果該徹,故謂之妙。其理清淨,】748頁,【纖塵不染,如蓮華;其用明徹,五陰頓破,如金剛。谛聆之下,心目開明,即心眼洞開,徹見根性,即如來藏性,依此根性修證,即是了義,已不復疑。以後但請示倫次,選擇一門,以便起修,更無疑貳也。】
【二驗證以釋二疑竟。】
【阿難合掌,頂禮白佛:我今聞佛,無遮大悲,性淨妙常,真實法句。】
所以在這裡,水陸法會就要特別小心了,今天無論用什麼方法,就是不能跟公園幫、還有那個流浪漢起任何的沖突,這樣無論我們對跟錯,我們都是不對的!所以女眾,行堂組沒辦法處理的,記得!交給男眾。我們的曾拱蓁做得很好,流浪漢啦這些,做得非常好,安撫他們。為什麼?你今天穿這個柔和忍辱衣,我們出家眾沒有權力跟眾生吵架,而且吵,是怎麼樣統統叫做不對!你知道嗎?因為我們這個相就表法,就是佛的存在;佛已經入涅槃了,僧就荷擔如來的家業,我們這個袈裟一披,就表示大慈大悲,大喜大捨,所以出家人是沒辦法去處理這些事情。那麼,女眾因為比較柔弱,對不對?女眾因為體質比較柔弱,對不對?女眾,你跟人家講道理,萬一人家出手用(dai一聲,台語)揍的,(dai一聲,台語)揍,那你怎麼應付呢?男眾有辦法,男眾要擋拳頭沒問題啊!對不對?揍是揍來揍去啊,誰揍誰啊?對不對?男眾就有辦法處理。所以,這個記得!整個文殊講堂的水陸大法會,就一定要保持一個原則:就是不能跟外面來的任何一個人起沖突,再怎麼樣,實在沒辦法處理,就叫警察來處理。對不對?警察來處理。
去年有一個流浪漢來,可能是嗑藥的,哇!為了一個吃飯的問題,翻我們的桌子,哇!這個行堂組的很驚訝!是不是?師父!他翻我們桌子。我說(師柔聲細氣):沒關系!我們再把它翻過來就好。(眾笑)很簡單嘛,他把桌子翻倒了,我們再翻過來嘛!嗯!很解脫!(笑)對啊!不然怎麼辦?對不對?他翻我們的桌子,我們再把它翻過來就好,等他走了,我們再翻,等他走了以後,桌子再把它翻過來。你看,我們用大悲心,用了供佛、法、僧的菜,還出去給他吃,他還給我們翻桌子!這個世間人,你看,這是可惡到極點!對不對?怎麼會有這樣非理性的眾生呢?給他吃沒有關系,他不遵守規矩,還給我們翻桌子,喔!這個實在是。。。這個如果我們以前的法師來講(師氣憤填膺貌):忍無可忍!(眾笑)忍無可忍;但是,我們不能這樣子。
所以,我們講堂這些男眾,我很贊歎,就是處理得非常好,處理得非常好!到現在為止,你看,都很和平的、很理性。你去得罪那一些外面的;大部分99%都很善良的,都很。。。排隊的。你去得罪那一個人,萬一他的菜給你放一些有的沒有的,那你怎麼辦?對不對?放了以後,不要說毒啦,放了以後,大家都跑廁所,廁所不夠用,嘎嘎叫(腹瀉)!所有信徒在廁所大排長龍,還跟旁邊的人講:念觀世音菩薩都沒那麼感應,(師笑、眾亦笑)吃到文殊講堂的菜,怎麼會這麼的相應?嘎嘎叫(腹瀉),對不對?上廁所都不用出力的。他不要給你放毒,就給你放一些有的沒有的,你就會很麻煩了!所以,永遠不要去得罪外面的,實在我們真的沒有辦法處理的,很簡單,叫警察來!知道嗎?就這樣子,僅止於此,就是這樣。
叫無遮大會,要顯示佛陀的同體大悲。性淨妙常,真實法句
【性淨妙常者:性即根性,根性為眾生本覺真性,此性不屬於有為,不屬於無為,離相清淨,】諸位!這四個字就是根本,離相,心才能清淨,這一句話,你要一輩子;當你心情很壞,簡單講:這個人就是沒有離相,沒有離相。有的人講,愈講愈大聲,人家罵他說:你是佛弟子,都沒有離相!他就會回答說:我是講話大聲一點而已,哪裡沒有離相?(笑)愈講愈著相!知道嗎?我是講話大聲一點而已,我哪裡沒有離相?這個人很糟糕,愈著愈嚴重了!是不是?“我只是講話比較大聲一點,為什麼講我沒有離相?”對不對?所以這個離相,心才能清淨。【曰淨;結解同所因,聖凡無二路,其用微妙,曰妙;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法身常住,曰常。此約所诠言之,真實法句,乃指能诠,長行偈頌,皆是如來真語實語,所說妙法章句,此句與第四卷阿難謬疑根性斷滅,反怪如來違越誠言,終成戲論,後經擊鐘引夢,以驗其常,復經諸佛如來,宣釋其義,始悉如來,一向皆真實語也。】
【心猶未達,六解一亡,舒結倫次。惟垂大慈,再愍斯會,及與將來,施以法音,洗滌沉垢。】
【(子初分二) 丑初 元依一巾二 绾成六結 今初】
即時如來,於師子座,不是說座上有獅子,是表示佛作獅子吼,他的座叫做師子座。整理涅槃僧,涅槃僧就是裡衣,裡衣;斂僧伽梨,僧伽梨就是大衣,我們所講的就是袈裟。
但是,我們現在了解,佛當時候在世的時候,跟現在的南傳略有改變。那麼,漢傳就更不用講了,漢傳披的這個袈裟,完全跟佛當時候的袈裟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披的袈裟是佛制的,現在的漢傳都是披後來才制訂的、中國制訂的,全台灣都是披這個的,披北傳的,就是漢傳的。那麼,藏傳的就更多了,哇!藏傳的什麼寶冠都弄出來了,你到西藏去看,完全不一樣!如果佛陀當時在世的時候,還在印度,你去看一趟,南傳的衣服有改變、漢傳的衣服有改變,藏傳就不用講了。對不對?統統不一樣了,尤其是漢傳的,完全不一樣了。所以這個只是一個歷史的鏡頭。
整理內衣,還有披上這個大衣,整理一下。攬七寶之幾,這個“幾”就是小桌子,“幾”就是小桌子。“攬”就是牽引,把這個手往那邊伸,叫做攬。七寶幾就是鑲著七寶的桌子,小小的桌子。引手於幾,引這個手於幾,就是說把這個手碰到這個桌子。取劫波羅天(劫波羅天就是夜摩天),所奉的華巾。
【阿難求示六解一亡,舒結倫次二義。佛先答後義,舉事辯答,言相並彰,善巧說法,】用言語,還有用這個外相,善巧來說法,【令人易了。即時即阿難求示之時,如來在師子座,整理涅槃僧,】此雲內衣,【此雲裡衣。斂者收也,僧伽梨,此雲大衣。】台灣我們出家人講的:五衣、七衣、九衣等等。
【攬七寶幾:此幾有七寶所嵌,】這個念嵌(qian四聲),嵌就是把物體鑲填入縫隙中,一般用於裝飾。我們在台灣很多的桌子,你去看這個賣家俱的,哇!那個做得很漂亮!說:把物體鑲填入於縫隙中,一般用於裝飾。所嵌。【引手於幾,】翻過來,750頁,【取劫婆天此雲時分天,即夜摩天;所奉華巾,乃寶疊華,織成之巾。】
【丑二 绾成六結】
那麼,在大眾前,於大眾前,绾成一結,就是把那個巾打成一結,示這個阿難說:這是什麼?阿難、大眾對佛說:這是結。
因此如來,再把它又打成一結,重問阿難說:這是何等?阿難又回答了:這還是結啊!
如是倫次,總共打了六結。
一一結打完的時候,都取手中所成的結,來問阿難說:這是什麼?阿難也亦復如是,次第的一直回答:這統統叫做結。
這文字很簡單。
阿難就白佛言:世尊!這個寶疊華緝織成巾,麻線叫做緝,接續,緝織成巾。雖本來是一體,如我思惟:如來一绾,得一結名,一打,打一次,就得到一個結的名字;如果百绾,打了一百次,當然就是打一百個結了。何況這個巾,現在這條巾只打了六結,也不是到第七結,或者停在第五,為什麼如來只允許說一開始叫做結,只許初時叫做結,皆名為結,第二、第三就不名為結?
再看底下,【此段之文,似淡無味;《正脈》雲:細詳實有關要,按後圓通,所解六重結相,一動、二靜、】聞當然就是根了,【三聞、四覺、五空、六滅,】就是六結。【由前而後,則疏親有異;】“疏”就是疏離,“親”就是愈來愈接近。【由後而前,則細粗不同。】當然六五四三二一,六那邊就是粗了,那麼,“一”這個就是細了。【若不與之顯示結同,初心者,或忽於疏,而始無入門,中途者,或住於細,】怎麼樣?【而終無究竟,啟示一六結同,正欲始終解盡矣?誠哉須信佛語深也!然不直說,而乃故意反問,以激阿難自說者,】阿難自說。【將使因喻以詳法矣。】
【(丑初分二) 寅初 喻從至同遂成至異 二 喻除至異還成至同 今初】
【佛告阿難:此寶華巾,汝知此巾,元只一條,我六绾時,名有六結。汝審觀察:巾體是同,因結有異?】
阿難言:此結若存,是非鋒起。為什麼?這個結不是那個結,那個結不是這個結,那麼就會有高、有一二三四五六了,是非就鋒起。於中自生,在這裡面,因為是非鋒起,於中就自生:我這個第一結不是第六結,也不是第二、第三。此結非彼結,彼結也不是此結,這個結只要存在,它就是一定:此結非彼結,彼結非此結,一定是這樣子的。如來今日,若總解除,結若不生,結如果不生,就恢復到一巾了,就沒有彼此了。
諸位!所以,眾生見相不見體,就是這個:是非鋒起,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如果你了解當體即空,那麼:就見性了。見性就是無所分別,當體即空。若見諸相非相,如果你了解諸相空相,非相就是空相。是不是?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就見到每一個人心中的本來的面目,如來,乘如實之道,來度化眾生;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就了解一切法本如,就是不可得。所以,因此凡夫見相,所以,是非鋒起;聖人見體,一切法無诤。
因此,開不開悟、見不見性,就看當下有沒有這個功夫?有功夫,萬法都是平等,民胞物與,萬法,所謂同體大悲,為什麼?你要救他,因為他就是我,我就是他。對不對?從四大的假合來講,我們人人平等,你的身體是地水火風,我的身體也是地水火風,平等。從本性來講,我的佛性跟你的佛性平等,還是要平等對待。從生滅法來講,你的色身是生滅法,敗壞之相,我這個身體也是生滅法,也是敗壞之相,所以,還是平等。從緣起法來講,你是父母所生,我也是父母所生,借重你的本識,對不對?也借重我的本識,所以站在這個角度還是平等。所以,諸法從畢竟空的角度、從相的角度來講,是平等;從體的角度,它還是平等;從元素的角度還是平等。
我們這個色身是太陽之子,我們這個色身都是從太陽來的,太陽出來的宇宙的這些灰塵、微塵,顆粒微塵,就是我們所講的地、水、火、風,是佛講的;現在所講的:碳、氫、磷、鈣、鉀、鐵,哪一個身上沒有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可以在太陽上找得到,所以,我們都是太陽之子。所以,生命來自於外太空,就是這樣。我們的生命,它就像病毒一樣的,它自己會分散、會復制。所以這個宇宙在撞擊的時候,只要有機體:碳、氫、磷、鈣、氨基酸,存在這個宇宙當中,他這個生命體就會慢慢的借著因緣——氣候、水,凝聚,慢慢凝聚。。。所以,宇宙中都有這些元素。
所以我們的生命來自於哪裡?我們曉得,生命說來自於外太空,這是對的。所以佛在講,經典裡面,佛。。。我們的生命來自於光音天,這光音天用現在來講叫做外太空,有光,放光的地方,這個宇宙的旋轉,有它的音聲,光音天。我們一般人,是把光音天解釋說什麼什麼天人,不是的!在現在的科學來講,我們的生命,是來自於外太空的撞擊,撞擊以後,剛好在這個地球,地球剛好在太陽的軌道第三個行星,不會太熱,太接近太陽就太熱;也不會離太陽太遠,就太冷,也不會太熱,也不會太冷,我們廣化律師講的:將將好!剛剛好!所以現在我們很多人都了解,在以前的火星也是有生命的,以前的火星還是有生命的。它這個撞擊的時候,它就把這個元素全部都散播出去,散播出去。散播出去的時候,只要因緣具足,陽光啊、水分啊,不太冷也不太熱,就剛好!所以,科學家稱為:這個地球是生存在無盡險要的太空,無盡險要的太空,這一縫之間剛好走對了軌道。這整個宇宙,地球剛好走對了軌道。不太冷也不太熱,剛好就地球。所以這個地球叫做沙漠之洲,這個沙漠之洲,整個虛空來看,它就像沙漠的綠地。從太空來看,這個地球像鑽石一樣,像鑽石,水藍色的鑽石一樣,要這樣的因緣,科學家說:實在是太難太難,太難!銀河系二千億個太陽系,你想想看,這地球轉。。。轉到剛好這個位置,太空物理學家講說:我們生存在最渺小的一剎那之間的隙縫,剛好有人類!
而佛陀在講經裡面說:要得人身,如爪上土。佛陀在講經的時候:要得到這個人身,如爪上土;失去人身,如大地土,大地的土很多;要得到這個人身,還聽聞佛法,爪上這一點點!這太空物理學NASA太空中心,也是這樣講,要形成一個地球這樣子的環境,不冷不熱,剛剛好,讓物種可以演化,單細胞,或多細胞;再來就自我分裂;再來就是無脊椎動物、有脊椎動物;再來,兩棲動物;再來,慢慢演化到像今天人類這樣的智慧,要演化四十五億年,四十五億年!人類到現在能夠了解的始祖,太空科學家、這些人類的生物學家說:大概在六百萬年到八百萬年,我們所能了知的是最早的人類,八百萬年。就算一千萬,就算給它一千萬,一千萬才是四十五億年的多少?再來,在座諸位!二十萬年前沒有佛陀;一萬年前也沒有佛陀;五千年前也沒有佛陀;三千年前;我們用二千五百年來計算,也沒有佛陀,要二千五百年。這個地球要演化四十五億年,才有人類。而人類經過無量無邊的戰爭、饑荒,慢慢演變,才產生了一個世出世間的釋迦牟尼佛。那麼,中國產生了老子、孔子、孟子、諸子百家、朱熹等等,這些都不究竟,這些都不究竟的,誰能夠講到最究竟法?唯有佛陀,唯有佛陀!你想想看,冷靜,這個不講,從太空物理來講到、匯集到佛法的難能跟可貴,這個真的就是像佛陀所講的這樣子,要演化成人類,太難了,太難了!
那麼,人類以前,當然就是腦部很小,你看看這個人類的演化,腦部是很小的,慢慢慢慢。。。因為人類就是狩獵,狩獵,幾百萬年就是吃這個肉,狩獵、打獵,因此這腦部擴大,容納量比以前多出了三倍。簡單講:開始。。。我們人的這個原始猿人,那個腦部,只有現在腦部的三分之一;因為大量的吸取肉類的高蛋白,然後開始我們的腦部變得很聰明,變聰明,就開始發明種種的武器,發明種種的武器。那麼狩獵,現在是。。。以前要狩獵很難的,對不對?只能用陋劣的箭,或者是標槍;現在一槍就打死了,現在。所以,你想想看,要演化到今天,還二千五百年前佛陀來示現,在《華嚴經》講:佛陀來到娑婆世界八千往返,示現八千次了,我們到現在還在輪回!佛陀來到娑婆世界已經往返八千次,示現成佛了,我們到現在仍然懵懵懂懂的,還沒有啟發!你想想看,二千五百年前,才示現一個釋迦牟尼佛,一直到今天,人類這個星球,是在無盡的險要的隙縫當中,竟然生存了,科學家說這叫奇跡,miracle,太難了!
好!經過四十五億年的演化,才有今天的人來;經過了百千萬劫,釋迦牟尼佛來降生,來示現成佛,而我們今天,才有辦法在無盡的時間、無盡的空間,又聽到最了不起、宇宙當中大覺悟的聖人、釋迦牟尼佛的法,這個是何其幸運啊,這個是何其幸運。這個不分析,你還不知道佛法的可貴!這個不是說你今天送一點東西來,你就做了功德多大,是不是?釋迦牟尼佛,那個是用生命去修行的!是不是?要布施這個東西是簡單,我只要有錢,發一點心,買東西來供養,這個容易;可是這個法,釋迦牟尼佛、祖師大德,是用生命去換來的。講這些有什麼重要?就是叫我們一定要珍惜法的因緣,難能可貴的因緣。
【此復審明六解一亡,欲令當機自悟解結之法。故告之曰:我绾巾已成六結,汝必嫌此六結各異,不欲其成,願樂一巾元同,依舊成一,復雲何得?此句明明必須解結,故意設問,令其自悟。阿難言:此六結設若存在,彼此各有定位,一六亦有定名,若以六作一,】以第六結作第一結。【則是非鋒起,如刀兵相鬬也。於中自然生起,此結非彼結,彼結非此結,彼此二字,即一六也。如來今日,若將六結,從六至一,總為解除,結全不生,則無彼此。】
【尚不名一者:尚不名一巾,何以故?一巾原對六結立名,六結既解,一亦不立。】不能講說:我有一個本性。那個是方便說,本性哪有一二三四五六的?本性是絕對。是不是?【一既不立,六雲何成?此即六解一亡義也。】
【佛言:六解一亡,亦復如是。】
【丑二 答舒結倫次 (分二) 寅初 示結之倫次 二 示舒之倫次】
【(寅初分三) 卯初 順次成結 二 更以喻明 三 逆次合喻 今初】
【知見妄發者:即黏妄所發之知見,屬智相,見境界相,不了心現,妄執心外實有,能所二俱成妄,妄上加妄,念念相續不斷,故曰發妄不息,屬相續相。此二屬法執,】那麼第二結、第三結,第二結就是空,空結,第三結就是覺,覺悟的覺,是不是?剛剛我們念過了:動、靜、根、覺、空、滅,六五四三二一,配一下,當然就知道什麼了。【第二、第三兩結成。】
756頁,【勞見發塵者:勞慮轉深,執取相、計名字相,】所有一切眾生,這二相絕對拼不開,哪一個眾生不執著?哪一個眾生不著相?著相就是計名字相,有彼此,當然有種種名字了,山河大地、森羅萬象、昆蟲鳥獸、蟲蟻,哪一種鳥、哪一種昆蟲沒有名字?都有啊,人類所能了知的;除非是新開發的。【此二屬我執,】妄見我以及我所有,【妄見我及我所,發現塵勞,】簡單講:為什麼塵叫做勞?累啊!眾生活在這個很累的世間,不知道,不曉得人的這個生命裡面,還有更高一層的清涼的生活,眾生不知道。【有世間相,此即身、心、世界,屬後三結成。六結倫次如此,歷歷可辨,次第相生也。】
【卯二 更以喻明】
所以你今天,我們今天,眾生為什麼活得這麼辛苦?因為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就是這樣子,因為不曉得問題出在哪裡?他想要修學佛法,還碰到惡知惡見、邪魔外道,身心全部都付出,結果走向歧路!所以,修學佛道的,還不一定會走向正路,尤其現在這個末法時期,胡搞亂搞的人很多,也不怕因果的人多;都是在相上的:我一念佛又是怎麼怎麼的;我一持咒,又是發生什麼事情,是怎麼樣怎麼樣的感應,是怎麼樣子。。。搞這些很迷人的,心中沒有真理,只想有奇跡跟感應,只想治我的病,不想要真理。看看我有什麼病,念什麼咒會好,他要求的就是這個。
當你心中擁有真理的時候,你知道智慧才是佛教的根本,對不對?你才有機會解脫。你今天你得到一些感應,能解脫生死嗎?不一定!有一些感應,是佛菩薩給我們信心;但以此為足,裹足不前,得少為足,裹足不前,這是壞了佛的正見!所以佛還不一定要讓你感應呢!佛要讓我們感應,還得看我們的根器,不著相,感應一大堆,對不對?著相,要給你一點點感應,就死在、迷惑在這個奇跡裡面、佛跡、神跡裡面,什麼什麼可以治病,什麼什麼可以有感應。哇!我這咒一念,哇!外太空全部放捨利子,這個多迷人!可是在這個大悟人的心性當中,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內心如果不開智慧,煩惱還在,這些感應要做什麼?好!感應也不能說全部都不好,給我們一點信心,也不錯!所以,有正知正見的徒弟,就知道我們追求的,是永恆的解脫的真理,不需要這些感應不感應,感應也好,不感應也好,為什麼?我們要的是佛的正見。那這樣子的話,就不會走偏了,你也不會被騙得團團轉!對不對?人家說:哎呀!這個咒一念,那個水變色了!我說:水變色很簡單嘛,你就加一點色素就變色了,那沒什麼!師父!那個水,一持咒就滾了、開了!我說:開了算什麼?我都讓它冒泡呢!對不對?瓦斯一放,它就冒泡了!不要在相上論斷真理,會錯失解脫的機會的!
756頁,如勞目睛,則有狂華,於湛精明,無因亂起。
【一切世間,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勞,顛倒華相。】
再講一遍:一切世間,山河大地,是指第六、第五結兩結。
生死,有根,他就一定有生死,就是指第四結:根結。
涅槃,當然要覺悟啰,覺悟不離覺跟空,就是第三還有第二結。
那麼現在狂勞,就是第一結,無明業相,無明業相叫做狂勞。
所以,我們莫名其妙的,就卷進去痛苦的深淵裡面,除非你這一輩子有因緣聽到正法,要不然全世界一個都別想解脫,根本就不可能!
顛倒華相。
【寅二 示舒之倫次 (分二) 卯初 先授舒之方法 二 後示舒之倫次】
【(卯初分四) 辰初 阿難求解勞結 二 如來就喻巧示 三 示說不謬取信 四 選根解結必證 今初】
【辰二 如來就喻巧示】
佛告阿難:如是!如是!若欲解除,當於結心。
【如後耳根圓通,既不執有,亦不觀空,惟一反聞,亡塵頓入,】諸位!這個“亡塵”要特別注意,亡塵不是要把塵統統干掉,不是這個意思。亡塵,簡單講就是離相,這個是很重要的!所以這個,因為你執著,你的識心分別承認你這個相,對不對?相,塵就不亡。這個亡塵,簡單講:你不要管這個相,了悟相是如幻的、相不可得的,塵自然亡。亡塵頓入,因為沒有相分,當然就沒見分了,自體分就顯現了。【由是二空漸證,】就是人空、法空漸證,真如【妙體現而有自破也;】這個妙體就是體悟到最究竟的本來的真如自性。所以,【俱空不生,大用起,】所以,連空都不能著,大用才能起。【而空自離也。】所以你也不需要去觀空破有、也不用觀有破空,統統不用!你只要離,離有、離空,就是簡單講:放下!所有的空、假、中,所有的法統統放下,包括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法,統統放下!要用什麼?要用你本來如如不動的般若智慧,體用一如,性相不二,用你的本來的面目,不著於文字、不著於語言,性相一如,體用不二。說:而空自離,【是則反聞自性,即是結心,】打結的心。【雙超空有之中道也。前人不達,】以前的人研讀經典不了解,對絕對的如來藏性當中,立了一個空、假、中,【強以別安三觀,】安一個空觀、假觀、中觀,諸位!這個叫做畫蛇添足,多余的!為什麼?本來空,你為什麼要觀空?空觀?這個有,本來還是空,你為什麼要加一個有觀?中道,本來就不可得,你為什麼要加一個中觀?這個叫做畫蛇添足啊!一個人臉部好端端的,這個臉本來就很好看了;可是不會化妝,把它畫了這個胭脂,把一個嘴唇畫到外面來!是不是?她本來人還長得不錯,因為不會化妝,畫到那個嘴唇大大的,看起來就很奇怪!是不是?這個簡單講就是:畫蛇添足就是多余的了!所以,修學佛道要體悟到妙性天然。【其說支離,真蛇足也。】“蛇足”就是多余的,要強迫安空觀、假觀、中觀,其說支離破碎,多余的,為什麼叫支離?沒有辦法進入絕對,叫做支離,支離就是破碎。對不對?還空、假、中?一個法都沒有,還哪裡有這個東西?就是畫蛇添足了。
【又二邊不解,】空有二邊,不解就是放不下。【合前知見立(空有二)知,即無明本;】著空、著有,統統叫做知見立知,無明本。【中道方解,合前知見無(空有二)見,】沒有空見,沒有有見。對不對?所以,佛陀在《楞伽經》講:諸佛不落入空見,不落入有見,不落入斷見,不落入常見,不落空、有、斷、常四見,是名諸佛,要牢牢的背住。不落空、有、斷、常四見。我們下一部經典就會講到。【斯即涅槃;以此雙非空有之中道,故即無見之謂也。問:‘雙非而不雙即,】非空非有,應該加一個即空即有吧,如果不這樣子,【恐非極中?’】極中,中觀“極”是指圓滿,“中”就是指中道,如果雙非,非空非有,應該還要加一句:即空即有;如果不加這一句,恐怕不是圓滿的中道,叫做極中,恐非極中?這個文字太簡單了,也沒幾個看得懂,什麼叫做極中呢?是不是?叫做圓滿的中道。【答:‘佛既但言空、有俱非,故當惟奉佛語,且體既非有,何嘗不即空?用既非空,】所以,大悟聖人要用就有,有就是等於空,妙有。【何嘗不即有乎?’】所以,用當然就非空。所以,佛法不是斷滅的,大悟的聖人,智慧如海,妙用無盡。
因緣,從相來講,它就是比較粗的緣生法。從心,妄想的顛倒、執著,又更深一層的,這個就是談論到心性的,妄想意識顛倒,這個就比較細的緣起法。緣起法叫做依他起,識心分別就是依他起,相也是依他起,外相是依他起,識心分別也是依他起。如果有依他起,不放下,就沒有辦法進入圓成實。
【如來發明下,顯佛語可信。世出世法,法字雙用,世間六凡染法,出世間四聖淨法,皆不出因緣。世間法以業識中,本具有漏種子為因,宿世所造善、惡、不動,】不動業就是色界天的定,叫做不動業,色界的福叫做不動業。色界天他有他的福,可是,不能解決生死,不動業。【業行為緣;出世法,以自性本具,無漏種子為因,】在座諸位!你今天在座諸位在栽培的,統統是下無漏的種子,今天你聽這個《楞嚴經》,全部三個鐘頭,三個多鐘頭,全部都是無漏的種子為因。要不然你生生世世沒有這個因緣,你怎麼能坐在文殊講堂大殿前面,還聽《楞嚴經》?還覺得非常有味道,非常的法喜!Why?很簡單,就是你的八識的田中,就是有這個種子。
像我讀大學的時候,我信佛,那隔壁,就跟他講說:喂!我們今天,人家有專門的教授來演講佛法,我們去聽聽演講,我對這個就是特別有興趣!他就跟我講:你去就好了,佛讓你們做啦,我是輪回人,你們去就好!有善你們得,反正我這個人沒什麼救了,就不用度我了!我要拉他去,你不用強拉我去,我是一個沒有救的人!我說:你為什麼這樣講?你講六道輪回,我也看不到;你講阿彌陀佛,我也看不到,統統看不到,叫我如何來相信你們的佛法呢?對不對?你們那個佛法,講那個也不對、講那個也不對、講這個也不對;講那個也對、講那個也對、講這個也對,統統你們贏!沒有興趣。你看,同樣一個大學,大學生,大家的程度都一樣的,他怎麼樣就是沒興趣!師父這個刮風下雨都是去聽道,教授演講,還請法師來上課,從來就不缺席,從來就不缺席!所以說你看,一個人的善根就不一樣。
底下,所以你今天無漏種子為因,【今生所修谛、】“谛”就是四谛。【緣、】就是十二因緣。【度等為緣。】“度”就是六度為緣。【如來一一知其本有之因,各隨所遇之緣。出生染、淨十界諸法,此即隨心應量,循業發現也。】
現前的種種松樹,為什麼是直的?對不對?棘,荊棘為什麼是彎曲的?這個棘,就是多刺的蔓籐,我們去山區裡面都可以(看到)。多刺又蔓,那個刺,很多的刺,而又蔓延橫生的草木為棘。這個荊棘為什麼一出生就是彎曲的?這個天鵝一出生為什麼是白的?烏鴉為什麼一出生就是黑的?
這個我倒想要問問佛陀:我為什麼出生就是黃種人?佛陀在世的時候,還是要去問一下。是不是?
鹄白,解釋一下:這個鳥名,又名叫做天鵝,這個是游禽類的,游禽類的,體長大約三尺,跟鶴相似,全身白色,又稱為白鳥。常常繁殖在寒冷、寒地,棲息於河邊、湖邊、近旁邊的水濱,我們講:河濱公園,河濱公園,就是那個水濱。以捕魚為食。所以,鹄白就是天鵝。烏玄,“玄”就是黑,就是烏鴉,天下烏鴉一般黑,烏玄;皆了元由。
釋迦牟尼佛不只是知道,三千大千世界所下的這個雨滴有多少滴,而且還知道松樹為什麼是直的;荊棘為什麼是彎曲的;天鵝為什麼是白的;烏鴉為什麼是黑的,都了解它的本元,元由、由來,本元由來。
【辰四 選根解結必證】
是故阿難!隨你的心中,選擇六根,根結如果除掉,塵相就自滅,諸妄就銷滅了,那麼,你的妄心哪有能所呢?
【初先授舒之方法竟。】
【卯二 後示舒之倫次 ( 分二) 辰初 故問引悟 二 乘悟合明 今初】
不也,世尊。是結本以次第绾生,次第打結而生。今日當須次第而解,六結同體,結不同時,則結解的時候,雲何同除?
762頁,中間經文:
佛言:六根,六根是對六塵講的。六根解除了,亦復如是。此根初解,此根初解就是沒有能所,根、塵俱不可得,先得人空。再來,空性圓明,完全是指唯心,前面還有能所的根來討論,現在這裡唯心來討論,空性圓明,成法解脫,完全是心性的,心性悟到萬法還是空,解脫已,也不著一法。所以,連那個法空還是空,連那個空還是不可得,俱空不生,空空。
【此根初解,先得人空者:此按逆流解結次第,於此根中,先解三結,】動、靜、根。【塵亡根盡,根結已解,一根解除,其余五根,三結皆除,所謂一解一切解。解二結離塵,破我執分別,得與初果齊;解三結盡根,破我執俱生,與四果齊,得證我空之理,人空即我空也。三空之中,此空居前,】763頁,注解第一行,三空之中,此空居前,【故曰先得人空。即解前勞見發塵,根塵三結,而出分段生死。】
【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者:此中含二結,以前雖得人空,尚未得法空,空性未臻圓明,】空性還沒有達到圓明。【法執未得解脫,若能先捨智愛,】智愛就是把分別心拋開,叫做智愛。世間人都認為自己很有智慧,那個智慧就是分別心,不是真正的佛的智慧。【破法執分別,解一結;再捨理愛,破法執俱生,又解一結,則空性而得圓明,便成法解脫,反觀涅槃,亦復如幻。此解前知見妄發,發妄不息,不住出世涅槃。】
【解脫法己,俱空不生者:上句即已破法執,不為法縛,此法即所修證人、法二空,】人空、法空,【涅槃之法。若住此法,名為頂墮細障,】就是在最高處,卻落入了微細障礙,叫做頂墮細障。如果你在最高處,頂墮細障,簡單講就是微細的法執,就是這麼一回事!就是生相無明,叫做頂墮細障。那麼你如果頂墮細障,就麻煩了,【無量不思議妙境,不得現前,】所以,簡單講:如果你要成佛,就是放得盡,一點都不能留;連一點點法都不能沾;一點相都不能著;一點知見都不能立,不立知、不立見、不立法、不著相,而且完全徹底,完全徹底,自性清淨心就會現前,不牢騷、不抱怨。【今既不住,名法解脫。解脫法已,依舊回光照性,俱空之境,亦復不生,解除最初生起之第一結,】就是妄動,【生滅既滅,寂滅現前,此即解前心性狂亂,而盡狂勞,顛倒華相。】
【三绾巾以示倫次竟。】
明天,各位小朋友,明天要不要上課?為什麼呢?人家說:師父!您為什麼每次講到第幾頁第幾頁,您一直講那個第幾頁干什麼?我告訴你:不是每個居士程度都那麼好,我講到哪一段了,他那個頭不曉得在看哪裡,一直找,不知道到底是講到哪裡了?我講到哪裡,他就開始一直找。。。跟不上。所以我如果講:第X頁。他就:喔!原來從這裡開始。腦筋重新再調整一次:請歸零!他就又知道講到哪一頁了,不然實在是很慘!所以,師父為了讓大家理解,就是這樣子。
再來,水陸法會,為什麼要去宣布?因為如果你遲報名跟早報名,都是報名,因為我們水陸法會,每次到接近的時候,那些工作人員都做到快得肝病,那個不眠不休,一下子內壇,一下子外壇,那個牌位寫不完,太多了,太多了!所以就是說:諸位!如果你們有聽法,你們如果交內壇二萬來,看一個月利息多少,我付你利息,麻煩你先交二萬,(笑)這樣子你比較繳得出來。那麼,提前作業就是慈悲,就是給我們這個文書組好做事,要不然就是一直一直累積,一直累積到最後,就做到。。。你看,我們這個麗華受不了,真的受不了!所以這些一樓、二樓、三樓,四樓大概沒有人,你們這些慈悲的居士大德,可愛的,各位健壯的阿公、各位可愛的阿媽(笑),請提早報名,萬一死了,也還有一個寄托;(笑)你都八十歲了還不報名,是要等到幾時?有差那二萬嗎?對不對?是不是這樣?
好!那麼現在就是:水陸法會從十月二十五到十月三十一號舉辦,為了電腦作業順利,請大家要盡早報名,麻煩大家了!其實講這個最重要的,就是我們這工作人員,文書組的,要寫。。。現在用電腦的還好,以前沒有用電腦的,寫到多麼的嚴重?那個寫錯字,晚上那個鬼混會找他,不騙你的喔,這個是真的喔!那個名字寫錯了,那一些寫牌位、亡靈的牌位的,晚上就告訴你:你把我名字寫錯了!把他嚇得醒過來。隔天去找,那個字真的寫錯了,真的!這個不是開玩笑的,這個字一寫錯就很麻煩!喔!這個是實在很靈的,水陸法會,陰界是大地震動的,大地震動,功德無量就是水陸大法會了。是不是?有一個人寫信來,你看,把我寫什麼?恩惠的惠,恩惠的惠:“惠律上人,惠公上人”,他寫:惠公上人。你看,字把我寫錯了,我都有感覺說:把我名字寫錯了!E-mail過來,我就不看了,第一個字就把我寫錯了,看什麼?畫X,(笑)所以,這個靈位、牌位,一個字都不能寫錯!對不對?為什麼?不舒服啊,不舒服。
好!謝謝大家的合作,你看看你坐飛機的時候,到最後用英文講一遍,到最後就說:thanks cooperation,謝謝合作。
願以此功德,底下師父念:消災在座諸位法師;消災在座諸位護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講堂消災點燈以及亡靈牌位拔度者;回向文殊講堂分院南投養德禅寺納骨塔一切亡靈;回向文殊講堂分院花蓮佛興寺納骨塔一切亡靈。
一起念: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願生西方淨土中,上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