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師:維摩诘所說經要解 方便品第二


 2020/7/4    熱度:1117    下載DOC文檔    

《維摩诘不思議經》

【方便品第二】

  【爾時,毗耶離大城中,有長者名維摩诘。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深植善本,得無生忍,辯才無礙,游戲神通,逮諸總持,獲無所畏,降魔勞怨,入深法門,善於智度,通達方便,大願成就,明了眾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別諸根利鈍,久於佛道,心已純淑,決定大乘,諸有所作,能善思量,住佛威儀,心大如海,諸佛咨嗟!弟子釋、梵、世主所敬。
  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離。資財無量攝諸貧民;奉戒清淨攝諸毀禁;以忍調行攝諸恚怒;以大精進攝諸懈怠;一心禅寂攝諸亂意;以決定慧攝諸無智。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清淨律行;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現有眷屬,常樂遠離;雖服寶飾而以相好嚴身;雖復飲食而以禅悅為味。若至博弈戲處辄以度人;受諸異道不毀正信;雖明世典常樂佛法;一切見敬為供養中最;執持正法攝諸長幼;一切治生諧偶,雖獲俗利不以喜悅;游諸四衢饒益眾生;入治政法救護一切;入講論處導以大乘;入諸學堂誘開童蒙;入諸YIN捨示欲之過;入諸酒肆能立其志。若在長者,長者中尊,為說勝法;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斷其貪著;若在剎利,剎利中尊,教以忍辱;若在婆羅門,婆羅門中尊,除其我慢;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若在內官,內官中尊,化政宮女;若在庶民,庶民中尊,令興福力;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誨以勝慧;若在帝釋,帝釋中尊,示現無常;若在護世,護世中尊,護諸眾生。長者維摩诘以如是等無量方便,饒益眾生。
  其以方便,現身有疾。以其疾故,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婆羅門等,及諸王子並余官屬無數千人、皆往問疾。其往者,維摩诘因以身疾廣為說法:
  「諸仁者!是身無常、無強、無力、無堅,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為苦、為惱,眾病所集。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炎,從渴愛生;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是身如幻,從顛倒起;是身如夢,為虛妄見;是身如影,從業緣現;是身如響,屬諸因緣;是身如浮雲,須臾變滅;是身如電,念念不住。是身無主為如地;是身無我為如火;是身無壽為如風;是身無人為如水。是身不實,四大為家;是身為空,離我、我所;是身無知,如草木、瓦礫;是身無作,風力所轉;是身不淨,穢惡充滿;是身為虛偽,雖假以澡浴衣食,必歸磨滅;是身為災,百一病惱;是身如丘井,為老所逼;是身無定,為要當死;是身如毒蛇,如怨賊,如空聚,陰、界、諸入所共合成。諸仁者!此可患厭,當樂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生;從慈、悲、喜、捨生;從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進、禅定、解脫、三昧、多聞、智慧諸波羅蜜生;從方便生;從六通生;從三明生;從三十七道品生;從止觀生;從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生;從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從真實生;從不放逸生;從如是無量清淨法生如來身。諸仁者!欲得佛身,斷一切眾生病者,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如是,長者維摩诘為諸問疾者如應說法,令無數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什麼叫做方便品?
這是維摩诘居士具有無量辯才,這是世尊常常贊歎的,意思是說維摩诘居士有很方便的智慧,能夠弘揚佛法,度化眾生名叫做方便品,示現生病。
【爾時.毘耶離大城中.】
毘耶離大城中,為什麼要讀成國語?你若讀成台語,就不能聽,叫做毘耶離,這本來是從印度語譯成中文,所以,讀毘耶離比較接近原音,毘耶離,怪怪的,所以,凡是翻譯的音,我們用國語念。
毘耶離大城中,【有長者名維摩诘。】就是佛,佛當時住世時有兩尊佛,一尊是釋迦牟尼佛,一尊叫做維摩诘佛,他是金粟佛再來,佛再來。
【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深植善本。】
意思是說功德做很多,夙世已經種很大的善根本。
【得無生忍。】證悟無生法忍。這位維摩诘居士,【辯才無礙。】所以,再來的人一定要辯才無礙,你若辯才有礙,被人家問兩句話就楞住了,辯才有礙,要度什麼眾生。
【游戲神通。】
游戲神通的意思是說他已經證得六通,證得無生法忍。
所以,他來這裡好像在游戲一樣,我們來這世間就像真實的世間,維摩诘居士來到這世間,就像演戲給你看,游戲神通,他知道一切法都是假相,他又證悟到果位,就是佛再來,這不是普通人,所以跟游戲一樣,游戲神通,來去自如叫做游戲神通。
【逮諸總持.】
逮就是一直到、達到,逮諸總持就是達到,無量的總持,什麼他都能夠,無量的..,總持就是說佛所講的一切法他全部具足,總持就是不漏一法。這個總持在鸠摩羅什的解釋是指智慧能達實相,能持實相,持實相名總持。簡單講證悟到實相的道理,而持實相的道理,千變萬化方便普度眾生。
所以說,逮諸總持簡單講就是通達諸法的實相,簡單講就是這樣。
【獲無所畏。】我們前面已經講過四無所畏。
【降魔勞怨.】
降魔就是去除魔,勞怨就是因為魔會干擾我們,致使我們跟他敵對,所以,降伏魔,勞怨就是讓我們很疲乏、很痛苦產生怨恨,所以,因為四魔會讓我們很疲乏,阻礙我們修行。
所以,獲無所畏,降魔勞怨。
【入深法門.】
入深的法門,深的法門除了證悟實相以外,其它沒辦法!
【善於智度.通達方便.】
善於用智慧度化一切眾生,而且他很能夠方便通達。簡單講通達方便就是他若要度你,你再怎樣也跑不掉,他自然就有辦法。你若是妓女,他就示現到妓院度你;你若愛賭博,他就到賭場找你;,你若愛賽馬,他就到賽馬場找你;你若開理發店,他就到理發店讓你剃頭。反正你就是跑不掉,你若是YIN女,他就示現跟你在一起,他總是有辦法引導你;你若在巿場賣菜,他就去向你買菜,買久就度進來了。他就是有辦法,我們沒有辦法,我們今天這裡的法師,若像維摩诘居士般,到那裡每個都墮地獄。
所以,我講這部經,我第一天就跟你們講什麼,要記得!你們不是維摩诘居士,你們可要記得,不要隨便示現,到那裡胡作非為,“我就是維摩诘”,很快就墮地獄了。
【大願成就。】
大願,像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大願成就,這不簡單!
我們是大願不成就,我們連一個小願都不會成就還大願,我們哪有什麼願可成就,我們發願:我不要生氣,不生氣,你才發願而已,明天又生氣了,沒辦法!我要精進用功,所以,今天發的願,明天就忘記了,我們沒有大願成就的力量,沒有辦法!因為,我們突破不了這個意志,我們的業障會牽引我們發這個願力。所以,有志氣的人發一次願,沒有志氣的人天天發願,從明天起我要用功,從明天起就又懶惰,從去年發願發到今年,也不曾聽說他做早、晚課。
【明了眾生心之所趣。】
了解眾生的心是向哪裡,因為,眾生的心不同,二乘有二乘的根機,凡夫有凡夫的根機。
【又能分別諸根利鈍。】
所以,能了解眾生的心又能分別眾生根機的利跟鈍。
【久於佛道。心已純淑.】
早就在佛道,心已經純淑。
【決定大乘。】
他的心已在大覺境界中,早就成熟了,所以決定大乘。有的人當作純淑,就是成熟的意思。
【諸有所作.能善思量。】
就是身口意所作,注意!能善思量就是智慧一定排在前面,你怎樣才能善思量?所思惟的都是善的,能善分別,那當然就是智慧。意思是說他所有造作都是智慧排第一,所做就不偏差。
【住佛威儀.】
住佛威儀就是行住坐臥,神通變化,一切舉手投足都跟佛一樣。一位是在家佛,一位是出家佛。
【心如大海。】
心如大海,第一、這個海就是深廣無邊,深廣無邊;第二、海表示無量的清淨;第三、海表示無量的珍寶。所以,第一個表法,海表示有三個德,深廣無邊、清淨不穢、無量的珍寶,這就是心如大海,表示有三種德行。
【諸佛咨嗟。】就是贊歎。
【弟子釋梵世主所敬。】
就是說他的弟子,梵就是天上,弟子釋梵世主,世主就是人天,所以,這個就是,弟子釋梵世主,就是人天所尊敬。世主:世間的主人就是國王,釋梵就是說天上。
【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毘耶離。】
為了方便、為了度眾生,所以,以善方便住在毘耶離。
【資財無量.】
維摩诘居士是富裕人,資財無量。
所以,我才說有財產不是罪過,有財產並不為過,看你如何運用,你看,維摩诘居士如何運用他的財產。
【攝諸貧民。】
就是救苦,救苦救難,救一切貧窮的人。
【奉戒清淨.攝諸毀禁。】
毀禁就是攝受犯戒的眾生,貪、瞋、癡不調,要攝受他。
【以忍調行.】
就是用最大的忍耐,調伏一切修行人。
【攝諸恚怒。】
凡是對他不禮貌的、忿怒的,面對瞋恨心的,他都忍耐。
所以,以忍調行,攝諸恚怒。用忍耐攝諸一切,對愛生氣、發大脾氣的人。
【以大精進.攝諸懈怠。】
用大精進讓你看,你看!維摩诘居士這麼精進,我們也要精進,所以,懈怠的人起慚愧。
【一心禅寂.攝諸亂意。】
所以,他的心常常在定,眾生若亂,看到維摩诘居士就靜下來,他就進入禅定。
【以決定慧.攝諸無智。】
決定慧當然是通達實相,所以,他所講出來的語言,對自己很有信心,他知道自己不會講錯話,所以,以決定的智慧,攝諸無智。
【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清淨律行。】
雖然他是白衣,雖然是在家人,但是他持戒,跟出家人相同,當然,他是佛,持戒,心完全清淨,心同樣清淨,根本沒有所謂持戒跟不持戒,已經完全清淨無相,無能持也無所持,所以,他怎麼會犯戒?因此,他的心透達跟佛的智慧一樣,當然,不可能犯戒。
所以,【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現有眷屬.常樂遠離。】
雖然,他是一個在家人,但是,不著三界,簡單講就是不執著貪瞋癡,三界就是因為貪瞋癡而來,不著三界就是已經沒有貪瞋癡了,當然就沒有三界。
示有妻子,常修梵行,雖然他有妻,他有妻兒,但是常修梵行,梵行就是斷欲。
現有眷屬,常樂遠離,他雖然有眷屬,常樂遠離就是說不會跟他牽扯不清,這個遠離不是離得很遠,表示不執著眷屬的意思,不是說他現有眷屬,常樂遠離,跑到很遠之處,不是這意思,意思是沒有情執的意思,簡單講就是沒有情執,雖然眷屬在他旁邊,但是,他不會執著眷屬的感情。
【雖服寶飾.而以相好嚴身。雖復飲食.而以禅悅為味.】
這就是說對外,穿很好的衣服,但是對內,裝飾自己的相貌,內顏相好是說相貌非常莊嚴,相貌非常莊嚴。
雖復飲食,雖然跟世間人同樣吃飯,但是,是以他的心而以禅悅,注意!而以他內心法喜為真正的飲食,這句話就是這意思。
這句話應該說,雖然他穿的是世間人美好的服裝,但是,他以他的外貌,莊嚴的外貌,相好外貌,作為嚴飾自己的身;雖然,他也跟一般人吃飯,飲食,但是,他是以內心禅悅,有法喜禅定為真正的法味,真正的味,所以,吃的跟眾生一樣,但是感覺不一樣。
【若至博弈戲處.】
博弈就是賭博,我告訴過你,他到處都去,賭場也去。
【辄以度人。】
若至博弈戲處,辄以度人。往往就是去那裡度化眾生,辄就是往往。
賭博本身就是在演戲,他告訴你:我們今天來這個世間也在賭博,賭贏就是學佛叫做賭贏,若不學佛就一定賭輸,你在這裡賭博,唉!人投生這世間,就是在賭博,學佛的人一定賭贏,因為他知道要往生極樂世界,他這輩子賭贏,我們若不學佛就是賭輸。
所以,他若在賭博,就跟你講賭博的道理,你在這裡賭博,人生來這世間就是在賭博,會修行就賭贏,不會修行就賭輸,你要賭贏還是賭輸?開始下賭注。
【受諸異道.不毀正信。】
受諸異道,外道講經他也聽,聽一聽、聽一聽,再改變他(外道);不毀正信,他雖然接觸外道,但是,外道對他沒作用。
像師父現在看外道的書,再怎麼看也沒差別,像我看外道的書,都沒差別,你想想看!我會去信仰外道嗎?像一貫道點道,或是基督教、天主教,那天,又來一位年輕人,他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從小,他父母親就帶他去洗禮,但是,他在基督教、天主教當中,覺得很痛苦,他想追求的..,過去,他常誹謗出家人,常常攻擊出家人,後來,他聽了錄音帶就改變了,聽不到幾卷,你看!錄音帶的力量有多大。所以,若夙世有善根的人,講兩句就倒戈了,不用費時很久。
【雖明世典,常樂佛法。】
既然了解這個世間,一切經典,世典就是世間書,但是,最高興的是在真法裡面,常樂佛法,最歡喜的,最讓他感覺最好的,就是佛法。
【一切見敬.為供養中最。】
這句要注意!一切見敬就是他所到之處都以誠懇,尊敬對方,用這個來供養。
因為,我們雖然在供養,心都不很清淨,都不尊重,一個人到你家裡時,雖然,你煮得很豐盛,但是,這個人對我們不尊重,所煮的,即使再好的菜,吃了也沒意思。
所以,維摩诘居士知道,他用他的尊敬、誠懇尊重一切眾生,當作供養,為供養中最;最高就是清淨的供養,就是尊重眾生,這句話就是這樣。
今天聽到這句就輕松了,你若要供養,就是說你尊重眾生就是供養一切,你尊重眾生,你就是供養一切,清淨的供養,我們今天若要親近三寶,也要恭敬三寶,才是真正供養三寶。
【執持正法.攝諸長幼.】
執持正法,注意聽!這個正法不是佛法,正法像現在的什麼,你知道嗎?鄉下曾看過嗎?鄉下有鄉寶,鄉長,鄉以下有村,村設有村長,村長裡面有個長老級,村裡不能解決的事情,就派一個..,這不是政府派的,就是這村子裡,他的年紀比較大,就是比較有份量,所以,這村子裡有是非,請他出來排解,都請他出來排解,就是執持正法。注意這個正法,不是指佛法,是指公平的裁決訴訟叫做正法,這裡一定要弄清楚。你不要認為執著持正法是指佛法,錯了!完全誤會,意思是說執诤訟當中,當作公平的裁判,他不偏向左邊,也不偏向右邊,不偏左,也不偏右,攝諸長幼,因為他很會處理這種事。
攝諸長幼,攝諸長幼就是能夠使長輩年幼者都心服口服。
【一切治生諧偶.雖獲俗利.不以喜悅。】
一切治生,一切治生就是做任何生意,簡單講就是這樣,治生就是賺錢,他怎麼賺?諧就是很調和,偶就是兩人對面相遇叫做偶。我們見面談生意,但是,很和諧,一切治生諧偶就是說當他要做生意的時候,或是買賣的時候,想求世間利潤的時候,對面來的都讓他很和諧。
雖獲俗利,不以喜悅:雖然他得到世俗的利,就是金錢,但是,他不會高興,他知道這是假的,一切治生諧偶,雖獲俗利,不以喜悅。
【游諸四衢.饒益眾生。】
這個衢就是要道,我們現在所講的會合之道,三岔路口、四岔路口、五岔路口,衢就是通達一切,他若在路上行走,很暢通的路上行走,他也會度眾生,饒益眾生。當然,這不是普通人,在路上行走,他就能度眾生,我們哪有辦法?
【入治正法.救護一切。】
如果,這個正法要注意!這個正法是官場上的法律官,法律,入治正法,就是人家有诤訟,須要訴訟到法律,他能夠幫助一切眾生,救護一切。
【入講論處.導以大乘。】
如果來到講論,因為,在印度當時有很多外道,外道都自己建講堂,建講堂起來,都會辯論,擊鼓;敲打鼓,咚、咚、..,敲打鼓,有沒有人要辯論,勝者為師,敗者為學生、為弟子,所以,就擊鼓辯論。所以,他若到外道的場所、到講論的場所,他就引導信佛,而且為他(外道)講大乘菩薩道的精神。
【入諸學堂.誘開童蒙。】
意思是說你若到學堂,也就是上課,學生上課的場所;學堂,誘開童蒙,童子智慧還不開叫做被蒙,所以,誘開童蒙就是開導這些年少的小孩子、無知的小孩子。
不只是到那裡而已,你再看維摩诘居士到哪裡。
【入諸YIN捨。示欲之過.】
YIN捨就是妓院,這才是行,行到很驚人。我明天若去,報紙後天就登出來了,大後天就沒人供養了,不同,身份不同,維摩诘居士太優秀了,我們沒這種功力。
入諸YIN捨,示欲過犯,他若來YIN欲,在妓院,就對人開示:男女YIN欲不好。會傷身、會敗德、會損陰德、會破壞家庭,身體不好、不入正道。
在鸠摩羅什的注解裡,有一個故事,我覺得這個故事不錯,古早、古早..,再古早以前的那個古早,我爺爺若講故事都講這樣,有一個女人,身體是金色的,很美,有一個長者子,名叫士達慕多羅,他用一千兩黃金給她,要這個女人,也就是這位小姐,跟進樹林,他就載、載、..,載進樹林,你就知道了,這不用再講下去,若不懂的,你來問,我再告訴你。文殊師利菩薩了解這件事,他就在半路攔下來,變作白衣;白色的衣服,穿一穿,裝成一個俗家人,身穿寶衣,衣服穿得很美。
被長者載的這位小姐,貪心內發想:這個人長這麼莊嚴,這件衣服這麼美。
文殊師利菩薩化身出來的在家人穿得很美,說:你想要這件衣服嗎?你若想要我這件衣服,你發菩提心。
這個女人就問:什麼叫做菩提心?
他說:你現在就是了,你現在就可以發菩提心。
她說:什麼是菩提心?
文殊師利菩薩的化身,她看不出來,他說:菩提就是性空,性空當下就是空性,你的身體就是,你的身體也是空。
因為這個緣故,他教她發菩提心,也就是空性的思想,讓長者載的這個女人,准備賺那一千兩黃金,因為,她過去在迦葉佛時修過行,所以,夙植德本,她對空性的道理很了解,她修智慧,只是一念迷了,這輩子再來投胎,她一聽到馬上證得無生法忍,本來是要去辦公事(行YIN),半路遇到文殊師利菩薩,說她的本身當下就是空性,她馬上證得無生法忍。所以,法說簡單也很簡單,成佛做祖很簡單,一下子就解決了,做得到放下,就什麼都解決了,什麼法都不必說。
所以,文殊師利菩薩對她開示,欲望的過失很重。後來,她跟長者進入樹林,因為她證得無生法忍,這小姐已經證得無生法忍,她就神通自在,她馬上示現色身為死人,到後來又脹又爛,小姐本來是很美。
長者一看,坐在他旁邊的小姐無緣無故死亡,又脹又爛又臭,生大恐怖來到佛所,來到佛所。佛就為他說法:世間無常,無一法可得,沒有真正美的事物,當下就是空。唉!又證悟到無生法忍,以前證無生法忍像吃飯、喝茶般,很簡單!不像現在搞到台北、高雄,台北、高雄,哄哄號(觀光號)的,坐過來坐過去,觀光號的,師媽以前都講哄哄號,我要坐車,你去為我買哄哄號的票,哀嚎很大聲的意思。
YIN人,YIN欲之人,是大勢至菩薩示現,在一念之間回光返照。
所以,若YIN心很重的人,你不要怕,你不用煩惱,這若要講可就多了。
有個小姐來:師父!我很想修行,不過,我不敢出家。
我說:為什麼不敢出家?我怕出家忍耐不了。
我假裝不懂,什麼叫做忍耐不了,早就知道了,怎麼不知道,她不敢講,我說:沒關系!你出家才有機會,你若不出家,還得要看人。
維摩诘居士當時在世,有很多在家人證得無生法忍,也沒什麼,了解一切法畢竟空,對不對?
所以,很多人不敢出家就是這樣,有一個男的要來出家,要來出家:我很想出家,不過,沒辦法!很難處理。我說:有志氣就有辦法,念頭的問題而已。念頭的問題,佛當時在世時,人家講兩句話,下部經,我們會講到《楞嚴經》更厲害,YIN女的女兒愛上阿難,拚命跟、拚命跟,阿難很英俊,拚命跟、跟、..,到後來,因緣,來到佛陀面前,文殊師利菩薩用咒去破,破外道,YIN女醒過來,佛跟她講兩句話而已,馬上證三果阿羅漢,講三句話而已,那位YIN女馬上證三果阿羅漢,很驚人!
所以,無礙,說真的,無礙,善於用心,不要那麼恐懼嘛,你愈煩惱,你就愈恐懼,你就愈不會斷,不知怎麼辦,你就半夜起來繞佛,不然,怎麼辦?難斷,這大家都知道,這不用特意解釋,生死的根本,很難倒是真的。不過,對大徹大悟,對悟到的人來講是輕而易舉,能有能無,你也不要太恐懼它,也不要太難過,當然,法師是比較方便,這沒問題!在家人煩惱可能比較重。
【入諸酒肆.能立其志.】
酒肆就是賣酒的場所,賣酒,就對他開示,酒會亂性,我們不要賣酒。不要喝酒,喝酒會放逸不能精進。
【若在長者,長者中尊.為說勝法。】
意思是說,長者在印度分得很清楚,印度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捨、首陀羅,長者表示很尊貴的人。
為人所尊重的長者裡面,他就為說勝法,講殊勝的法,讓他開悟的法。
你為人所尊重,但是,你不要驕傲,你要學出世間法的聖法,你才能跳出六道輪回,看維摩诘居士度多少眾生。
【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斷其貪著。】
因為,居士,大部份的人都很有錢,叫做居士,意思是說一般在家人,都是賺辛苦錢,所以,對在家居士要開示,錢是身外之物,有錢要拿出來運用,才是你們的功德,我們身上擁有的錢不一定是我們的,我們若把錢變成功德,確確實實從手上拿出來做功德,這才是我們的錢,我們已經把錢運用在正當處所,所以,錢要運用得出去,得到的功德才是我們的財富。居士聽到,馬上斷除貪著金錢。
【若在剎利.】
把筆拿起來,剎利就是王種,王就是做國王、貴族。【剎利中尊.】當然是王族裡面的,我們現在所講的王室,王室,像現在的英國,英國跟日本,現在都是君主立憲,都是一代傳一代的君主,剎利中尊就是王種裡面最尊貴的。
【教以忍辱。】
貴族,貴族都很狂妄,可以這麼說貴族都是很狂妄的人,出身高貴,所以,就教他忍辱,你要忍辱,你是吃人家的..,你是人家繳稅的,不是自己行的,所以,你應該忍辱,不可以驕傲。所以,剎利中尊,教以忍辱。
【若在婆羅門.婆羅門中尊.除其我慢。】
婆羅門都是廣學多聞,求邪道,自認為很有智慧。
婆羅門簡單講就是傲慢的民族,一種傲慢的人,所以,婆羅門大部份都是驕傲,驕傲自居。婆羅門就是這樣子,世世代代學婆羅門,所以,我慢自閉,自己遮障起來,障礙自己。我們應該不要像婆羅門外道的我慢。
【若在大臣.大臣中尊.】大臣是治理國家的..,所以,在大臣中尊;在大臣裡面尊貴的人。
【教以正法。】教做官的人不可貪官污吏,不可枉屈人命,不可貪圖榮華富貴,因為我們這個色身像水電泡沫,不是真實性的。
【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
王子是繼承父王,所以,教他要盡忠、要孝順。
【若在內官.內官中尊.化正宮女。】
這內官不像我們現在的內官,這個內官,以前,在二千多年前,印度的內官或是中國的內官,表示忠臣,被皇上選上的忠臣,這個內官,你若解釋成皇帝身旁的臣或是大臣,這還勉強可以,但是這個內臣、內官,平時都是指忠臣,忠臣;有德的忠臣叫做內官。
內官中尊;很尊貴,教他化正宮女,為什麼?宮女大部份都是煙視媚行,女人之情,化正宮,若沒教化她就不得了。你看,武則天,對不對?武則天,裡面斗爭,斗爭,從以前到現在,做宮女的人都很痛苦,所以,有一個宮女說:何其不幸,生帝王之家,做為宮女,做一個公主很不想過那種生活,不能外出又不能跟她所愛的人見面,公主嫁人要門當戶對。所以,有一個人很聰明,他很愛他的女朋友,他女朋友的父親反對,你交的那個男朋友,門不當戶不對,這個女朋友就對她男朋友說,我爸爸說,我們門不當戶不對。他說:那很簡單,我明天搬到你家對面,就門當戶對了,對得正著,講講笑話。
所以,女人之情很難處理,說實在的,我們若有聽經聞法,女人應該要擺平,那種占有、嫉妒,那種計較、胸量、小人,女人的胸量要放大一點,放大一點。
【若在庶民.庶民中尊.】
庶民就是平民,福報比較不夠的,比較微賤的人,當作庶民,庶民中尊就告訴他如何造福才能進道,衣食還可以,就教他好好修行。
【令興福力。】
教他造福,你夙世就是如此,所以貧窮,因此你要好好造福。
【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誨以勝慧。】
梵天都是執著禅悅的福,所以,這樣還不行。誨以勝慧:勝慧就是出世間的智慧,實相的智慧。雖然你在梵天,不過,你還沒跳出六道輪回,所以,必須求佛的智慧,最為重要。  
所以,梵天!你還是六道眾生,不可以!你雖然有定慧,但是,還無法跳出六道輪回,因此,你更加要求佛的智慧。
【若在帝釋.帝釋中尊.示現無常。】
因為帝釋愛著很重,帝釋就是非常的會布施,但是,非常執著他的布施,帝釋就是玉皇大帝,很喜歡做善事,做十善事,他在人間做十善事,所以,他的福報感應到天上。但是,帝釋天王,在經典中記載,他有二萬個老婆,娶二萬個妻子,所以,對男女的愛著太深,真的博愛,哇!二萬個,很驚人!二萬個,那是梵天的帝釋天王,若在人間娶二萬個,還得吃什麼丸,你稍微想想看,要不要吃什麼丸,二萬個,很驚人!所以,對他示現無常,讓他了解這不是真實的。
【若在護世.】
把筆拿起來,護世就是護世四天王,四天王;東南西北,東是持國天,南是增長天,西是廣目天,北是多聞天,東是持國天王,南是增長天王,西是廣目天王,北是多聞天王,這去查就查得到,護世四天王,保護世間的四天王。
【護世中尊.】保護世間修行的人,不要被鬼神擾亂。
【護諸眾生。】

【長者維摩诘.以如是等無量方便.饒益眾生。其】就是他,【以方便,現身有疾。】示現身體生病,【以其疾故.】因為他生病。
【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婆羅門等.及諸王子.並余官屬.】做官的,【無數千人.】看他多德高望重,維摩诘是位德高望重的人,我也德高望重,我是竹子很高,看起來很重,竹子很高,看起來很重,也是竹高望重,相同,他是德高望重,德性很高超、眾望所歸,無數千人,【皆往問疾。】問疾就是問候他,意思是說探病,問疾就是現在所說的探病,來探望他一下。
【其往者.】有來探望的,【維摩诘因以身疾廣為說法。】利用他生病的機會,還為人說法,連他生病也在度眾生。你看,你看,我的色身無常,(這是)示現。
下面這段,我們這裡男的,女的要好好看,一天到晚化妝的,要稍微注意看一下。
【諸仁者.是身無常】這個色身是無常,
【無強】這字念作qiang,不念作jiang,這個念作qiang,這個跟中國一定強的強是一樣的道理,無強,這個色身沒什麼強。
【無力無堅.】
無堅就是體不實,不堅定很快就變壞了。
【速朽之法.不可信也。】
這個色身很脆弱,我們這個色身沒什麼強力不能保,今天還活著,明天會不會活還不知道,這是無常。
【為苦】這色身很痛苦,這色身很【為惱.】這色身是【眾病所集。】
【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
有智慧的人絕對不會依靠這個臭穢, 骯髒無常的色身。
【是身如聚沫.】
聚合的泡,泡沫一下子就沒了。
【不可撮摩。】
一下子撮摩,泡沫就破了,泡沫,我們在洗衣服時,洗衣粉打一打,泡沫就產生了,到後來泡、泡..,一下子就沒了。所以,有智慧的人,絕對不會依靠骯髒的色身。
是身如聚沫,聚沫就是泡沫,不可撮摩,手撮下去,摩了就破掉。
【是身如泡.】水泡一下子來就不見了,【不得久立。】
【是身如焰.】
這個焰就是因為空氣所引起的海巿蜃樓,一個錯誤的景象。
【從渴愛生。】
渴愛,因為我很口渴,所以,我很需要茶,我看到前面的海巿蜃樓,一個嘴唇的唇,底下一個蟲,時辰的辰,底下一個蟲,我相信海巿蜃樓,很多人不會寫,海,上海的海,巿,台北巿的巿,高雄巿的巿,蜃,一個時辰的辰,底下一個蟲,樓就是樓中樓的樓,海巿蜃樓,我相信好幾個人不會,因為,我過去也不會寫,昨天查字典才會的。
從渴愛生就是自己很口渴,幻化出一個假相。
【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
芭蕉只有葉沒有樹干,芭蕉只有葉,一下就折斷了,颱風一吹下去就全斷了。
【是身如幻.從顛倒起。是身如夢.為虛妄見。】
這個色身是虛妄的,是從顛倒起,我們認為是實在的,其實是假的;是身如夢為虛妄,這是從虛妄看到的,不是真實的。
【是身如影.從業緣現。】
剛才師父所講的,我們色身是業緣所產生的,業再來的。
所以,每個人遇到師父:師父!我的業很重。我就問:幾斤?是身如影,從業緣現。
【是身如響.】
響就是聲音的尾聲,一下子尾聲就沒了,音響、音響,聲音的尾叫做響,所以響就是要結束了,很快就結束了,【屬諸因緣。】
【是身如浮雲.須臾】須臾就是剎那【變滅。】須臾就是剎那,像雲變化無常。
雲層,我小時候常看雲,有時候看變成一只大象,有時候看像老鼠,有時候看像蛇,有時候看像龍,白雲變化無常。
【是身如電.念念不住。】
這個色身變化無常,很快就變化不住。
【是身無主.】控制不住,【為如地。】為如地,譬如說地都是無常,地是無常的根本,無常的主人,為如地;像大地一樣,連大地都會變,何況人是四大所做成的假相色身。所以,是身無主,為如地,地也是無常,意思是內外都是無常。
【是身無我.為如火。】
火燒一燒、燒一燒,一下子就沒了;火,外火一燒,一下子就沒了,無我,為如火。
【是身無壽.為如風。】
風一吹過來,涼一下而已,馬上就消失,色身沒有真正的壽命。
所以,我們現在若每年過生日,Happy birthday to you!(英語),唱、唱、唱..,買個蛋糕,祝你生日快樂,豬(祝)你生日快樂,豬(祝)你生日快樂,唱一唱,學佛的人,你不覺得很無聊嗎?所以,有一次,師父的生日,他們請我到素食館吃飯,那時候還沒建文殊講堂,請我到素食館吃飯,辦兩桌,二十幾位,在那裡唱:祝你生日快樂!我很害臊,非常害臊,害臊得..他們唱完,我趕快跑去拉尿,躲進廁所。我做個法師,知道世間無常,不用唱這些歌,他們突然唱出來,我阻擋不了,訂一個蛋糕,蛋糕切開,唉!世間本來就無常,壽命本來就無常。
【是身無人.為如水。】
色身沒有一個真正的人,人看起來像人,實際上是沒有一個定相,沒有一個真正的人。
為如水,水是流來流去,水沒有定相,水裝入圓的就變成圓,裝入四角的就變成四角,所以,色身沒有一個真正的人,像水沒有一個固定的形狀,變化無常,意思是說細胞每天都在變化。
【是身不實.四大為家。】
四大就是地、水、火、風,痛苦,像師父這個色身從小就病苦,病得...,所以,我體悟很深。
【是身為空.離我我所。】
色身本來當體就是空性——你、我就是我空,我所就是法空,沒有一個我的執著,也沒有一個我所執著的東西。是身:本身就不是真實性的,我們應當離開一個執著,主觀意識執著的我;也應該離開一個我認為有的、外在的一個我所。一個我,一個我所擁有的,當然就是一個我執跟一個法執。
色身若是我,我們應該能主宰,但是,我們沒有辦法主宰。
【是身無知.如草木瓦礫。】
色身無知像草木瓦礫般。
【是身無作.風力所轉。】
色身沒有所謂真正的身,沒有所謂真正的作,風力就像我們的呼吸,風力在這裡是指能力,蘊藏著一種動力、能力存在,在轉動而已,就是我們所講的業,業在轉而已。
是身無作不是實在的,風力只是一種能力的轉變。
【是身不淨.穢惡充滿。】
我們色身骯髒、不干淨,但是,我們以不清淨的色身,當作是一個快樂的色身。
我若看到電視的選美大會,像今天電視報導的親善公主,第一名就披件太空飛鼠系在後面飛行的那種,太空飛鼠曾見過吧!戴一頂壓克力的帽子,戴著,左手就拿個..,右手就揮手,揮成這樣,眼淚一直流,你想象得出來嗎?她感動、高興,控制不住,唉!若是學佛的人,在高興什麼呢?明天,衣服脫掉不就都一樣,也要拉屎,同樣沒差別,你下個月四天不清淨,也會來,不會因為這樣而不來,不可能!你也得換,對不對?
學佛的人就是有這種大智慧,學佛的人認為沒什麼。你看,奧黛莉赫本,羅馬假期Rome vacation(英語),奧黛莉赫本以前多美啊!你們認識嗎?你看,現在的奧黛莉赫本,能看嗎?
所以說,人在變化..,以前,我看一部電影,有一部片子叫做觀世音,李麗華演的,你們聽過嗎?李麗華是老影星,現在李麗華不曾聽到,不知是否死了,誰知道?李麗華,現在也應該五、六十歲了,以前扮成觀世音菩薩多美啊!現在,不能看了。所以,人,我們這裡的女眾,我們這裡的男眾,內心要有心理准備,世間本來就如此,很快,你今年若二十歲,再一個二十年就四十歲,再一個二十年就六十歲,再一個二十年就八十歲,准備回去了,說不定不用到八十歲,我現在已經四十歲了,再講兩年就要安住念佛,要用功了。
【是身為虛偽.雖假以澡浴衣食。必歸磨滅。】
這個色身是虛偽的,雖然每天替它洗澡,常常洗,澡浴衣食,替它洗澡、替它擦粉、擦口紅,必歸磨滅,一定有一天會消失。不會死的舉手,大家都得死,沒辦法!所以,你每天洗澡,所以,下次洗澡,師父講的,簡單就好,洗個不會癢癢的就好。
色身是會死、會壞、會爛,簡單就好,也不用灑香水,簡單就好,我都是重要部位洗一洗而已,臉比較重要,看得到的就擦個粉,其它別人看不到,就簡單了事,人家也不會靠前聞看看,所以,身體是虛偽的,隨便吧!
【是身為災.百一病惱。】
意思是說色身是災難,是一大災難,一大不調就生病,百一;一百零一個病,四大不調,就是四百零四個病,四百零四個病。
【是身如丘井.為老所逼。】
這是以前有一個典故,來自一本經典,丘井就是在丘墟上一個枯井,丘墟,一個土,加上一個“太虛大師”的“虛”字,丘墟就是說一個丘陵上的廢墟。有一個古井,枯井就是沒有水的井,過去,有一個人得罪國王,這個人就逃、逃、..,國王就命令一只象追殺,把象灌醉,醉象踏殺,把他踏死,這個人就很害怕,很害怕,逃、逃、..,逃到古井處,躲到古井,正好躲到一半時,拉到一枝腐草,快要爛掉的草,拉在那裡,以手拉著,拉著,一看古井下面,哇!毒龍吐毒汁要毒死他,旁邊有五只蛇,眼鏡蛇吐出二個舌頭,有五只蛇要加害他,他拉著樹根,又看到樹根上有二只老鼠在咬樹根,腐草快斷了,他想爬上去,上面有一只大象,想下去又有毒龍,看到旁邊又有五只毒蛇,那條樹根又快被二只老鼠咬斷,在很害怕的時候,正往上面看時,樹上正好滴一滴蜜蜂所做的蜜糖,滴下來正好滴到他的嘴,卻忘記了,忘記他在危險當中,忘記了恐怖。
現在講這個譬喻,丘井,就表示生死,眾生都要六道輪回生死。
醉象比喻作無常,他一定要踏死你,你有一天一定會被大象踏死,無常,踏殺,大象就是無常,一定要踩死你,有一天,我們一定要死在無常裡,對不對?所以,大象要踏死他。
毒龍就是惡道,你一不小心就會墮入惡道。
五條毒蛇就是我們的五陰,五陰每天都在咬我們,隨時會被咬死。
腐草就是我們的命根,我們的生命,命在懸絲。
二只老鼠就是黑白,白天、黑夜都在咬,白天、黑夜,這二只老鼠表示白天跟黑夜,無常一直咬你,今天白天過了,夜晚又來,夜晚過了,白天又來,就是黑無常跟白無常,一直咬你、一直咬你,二只老鼠就是表示白天跟晚上一直過去。
蜜:望向上面,樹上滴下一滴蜜,比喻作五欲,財、色、名、食、睡,一點點甜而已,世間只有一點點甜而已,一點點味道而已,一點點快樂,快樂。
意思是說眾生得一點點快樂就忘記生死,嫁到好丈夫,我下輩子還要嫁我先生,娶到好太太,我下輩子還要娶她為妻,你想想看!你們這些嫁人的,下輩子還要嫁你先生的舉手,不敢了,大家都要到極樂世界。
【是身無定.為要當死。】
色身無定,一定要死。
【是身如毒蛇.如怨賊.如空聚。】
空聚就是不實在的聚合,叫做空聚,在虛空中聚合一下就消失。
【陰界諸入所共合成。】
五陰、十八界、十二入。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塵、六識,十二入就是六根、六塵,所共合成。
【諸仁者。此可患厭.】這個是討厭的身體。
【當樂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佛身就是法身。
【所以者何。】
前面那段是說我們這個色身有種種不淨、無常,現在要講佛身是什麼?
所以者何,為什麼要求佛的法身?
【佛身者.即法身也。】
經典講,法身就像虛空之身,無生就無不生,因為法身是無形相,所以,它就無不形,超出一切三界所能形容的。
一切眾生的心不能體會到法身,若證悟到佛的法身,不怕冷,也不怕熱,也不會六道輪回,生死對我們沒作用。所以,它是微妙無相,但是又能變化一切相。
所以說,佛的法身是我們要追求的,聲聞跟緣覺還不能了解佛身是什麼,等覺菩薩還有最後一品迷惑,所以,佛身只有佛能徹底通達,何況我們是凡夫,凡夫不能了解。所以,我們應該求佛的法身,那才是絕對的清淨。
【從無量功德智慧生。】
無量功德就是極妙的法身,菩薩一定做兩件工作,第一就是功德,第二就是智慧,功德之業、智慧之業,這是菩薩所要做的。
一般世間人不是做善業,就是造惡業,做醫有醫業,做商有商業,做工有工業,但是菩薩要做兩種業,哪兩種業?功德業、智慧業。功德跟智慧是萬行初門,要進入涅磐、要證得佛的法身,你沒有無量功德,不可能!但是,無量功德要從哪裡來?從無為的法身來、無相的法身來,所以,平時我們要修無為、修無相。
【從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生。】
這就是五分法身,諸佛菩薩的法身從哪裡來?
他持戒清淨,內心有定,智慧就產生,解脫、解脫知見,解脫就是智慧所產生的一種力量,解脫知見是一種方便法,因為,解脫具足清淨的智慧知見,所以,能夠普度眾生。
【從慈】
佛的法身從哪裡來?要修慈悲,慈悲;慈就是予樂,
【悲】就是拔苦,
【喜】就是內心都保持輕安、歡喜,平時,我們要保持歡喜心,說真的,沒有相當的修養沒辦法。
若結過婚的人,問起來,沒有一對夫妻能夠用歡喜心過日子,有一對夫妻,每天常打架、相罵,他們一開始是熱戰,打到後來卻不講話,她先生下班回來,不講話,胸部貼一塊,不跟他太太講話,用寫的,因為不跟她講話,寫四個大字:不要問我,意思是說我不跟你講話,我回來,你不要問我,惹到我,就不好過日子,他太太看先生貼一塊,貼一塊有什麼稀罕,我也來貼一塊,寫:不要惹我!趕快去貼一塊:不要惹我!他兒子看到不幸的家庭,夫妻若吵架、打架,就會遷怒到兒子,他兒子趕快跑去貼一塊:不要打我!趕快去掛一塊:不要打!算是吵完也會打兒子,趕快去掛一個:不要打我!所以,這是很不幸的家庭。所以,你若看到父母親在吵架,你就趕快貼一塊:不要打我!不要打我!家庭要有歡喜心過日子,很難!
愚癡的人會過痛苦的日子,有智慧的人不願過這種日子,其實,我們可以活得很快樂,只是我們不肯,佛一再強調,其實,我們可以活得很快樂,只是我們不願這樣做,因為我們無量劫來那種沖動性、那種無明,太重、太強,我執、我見太強,所以,什麼事情都不肯放棄自己的看法,所以,這個喜字很難。
從【捨生。】佛的清淨法身,從慈、悲、喜、捨,捨就是布施,捨就是內捨、外捨,內捨掉生命,外捨財產。
【從布施持戒忍辱】
就是說佛的法身從哪裡來?從布施來。佛的法身從哪裡來?從持戒清淨來。佛的法身從哪裡來?從忍辱來。
我認為整段下來,忍辱最重要,所以說與生命爭吵的人,就不會有忍辱。與生命爭吵:就是說我們的生命帶動業力來到這個世間,我們有種種的順境跟逆境,我們不滿現實的社會,可是,又不能解決問題,他就與生命爭吵,命,所以,我們對生命力要透視,很多事情沒什麼道理可講,只有忍耐而已、只有忍辱而已。
【柔和】的心無恨,【勤行精進】,勤行精進,【禅定】佛的法身從精進來,佛的法身從禅定來,佛的法身就是【解脫】的心,到彼岸的心,
【三昧】這是專指三種三昧,叫做空三昧、無相三昧、無願三昧。
也就是說人的心要如何才能定,要了解一切法,萬法皆是空性。
要了解無相三昧,眼睛所看出去的都是虛妄之相,不值得我們這樣執著、這樣計較,隨時都在變化,既是會變化的,就沒有實在性,因緣法沒有實在性,既然沒有實在性,當下就能透視,透視就能達到無相解脫。
無願,無願就是無求,無所造作,等於是無為法。我們一切身口意都有所造作,我現在在做善事,我現在做善事就有所求,求什麼?求福報,我現在來供養,求福報,這就是還不能達到無願,無願就是無求,人到無求,他就品自高,一個人到無所求,他的人格就很高超,無求才是真求,因為佛性本不可得,一切法本來就不可得。
所以,三昧就是修空、無相、無願,能夠達到定,三昧就是正定。
【多聞】
佛的法身從哪裡來?從多聞,所以,師父為什麼一直再三向諸位勸告,你要聽經聞法,你不要孤獨修行,你千萬,一定要聽經聞法,有一位善知識親近,一定要有一間道場,多聞,多聞在八識田中,全都是清淨,清淨的種子,既然我們將來的淨土,完全決定在我們的心,我們的心當然要接觸清淨的朋友、清淨的道場,正知正見,所以,多聞也是列為很重要,所以,聽經聞法,寧可犧牲生命都要聽經聞法。
【智慧】而生,就是諸佛菩薩的法身,都是從智慧生,智慧就是我們所講的佛性,我們的本性充滿了智慧,
【諸波羅蜜生。】
波羅蜜是指實相波羅蜜,實相才能達到波羅蜜,實相就是無相無不相。所以,波羅蜜生就是從實相達到彼岸,波羅蜜就是到彼岸,到彼岸就是到解脫的彼岸,諸波羅蜜就是六度,六波羅蜜,又是十度,十波羅蜜。所以,波羅蜜一定要實相法,一定要實相,所以,到實相的彼岸,也就是證得無生。
【從方便生。】
從方便生就是佛的法身,從善巧的智慧裡,善巧智慧能得解脫,也能度眾生。
【從六通生。】六通就是無漏。
【從三明生。】
三明就是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叫做三明,不要加個三明治(食物),不是這個。
三明就是天眼明,這表示可以知過去、現在、未來,眼睛可以看得很遠,沒有遠、近;宿命明就是宿世你是什麼名字,我上輩子是做什麼,他的職業是什麼,都清清楚楚。
漏盡,漏就是煩惱,盡就是全部除掉,煩惱全部除掉了,叫做漏盡明,漏盡也就是斷了一切的煩惱,就是跳出三界的見、思二惑,漏盡明。
佛的法身從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所產生。
【從三十七道品生。】
三十七道品就是止跟觀的前方便法,我們修三十七道品,就是四念處、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開始修這個,慢慢有功夫。
【從止觀生。】
止就是定,觀就是慧,所以,修定、慧所產生。
【從十力.】從十力所生,十力我們已講過了,佛的十種力;十力,佛的四無畏。
【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生。】就是說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都是佛的法身。
【從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
佛的法身從哪裡來?斷一切不善業,就是說連皮毛,一點點的惡都不去做。所以,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
【從真實生。從不放逸生。】
真實就是我們所說的直心,就是我們所說的本性才是真實,因為,我們現在所用的都是意識心,所以,直心才是真實。
我們若要了解佛的法身是什麼,佛的法身就是不歪曲、不扭曲別人,不每天破壞原態,我們清淨的本性,本來是不受破壞,但是,因為我們的無明,宿世的破壞性很大,所以,我們會傷害自己,所以,我們的意識、我們的心既然決定我們一切的前途,所以,只有自己會破壞自己的清淨,別人沒辦法。
你若今天修無相法,看到缺點,我不要看,聽到是非,我不聽,無相法;一切都無礙,別人對你都沒辦法,因為他要破壞你的清淨之心破壞不了,你的清淨之心,我們現在這一念的清淨之心,會感應將來清淨的淨土,所以,只有自己才會破壞自己的清淨之土,只有自己會破壞自己,別人沒辦法,我不起心、不動念,任何人對你絲毫沒辦法,而不受影響。
從真實生,從不放逸生。不放逸,不放逸就是精進,我們現在所講的保持正念,隨時提起觀照的正念叫做不放逸,這個不放逸不是說我來拜佛、念佛、用功念佛,這是其中之一,最重要的不放逸,就是二十四小時觀照,讓我們有正知正見,讓我們二十四小時都放得下。
佛的法身【從如是無量清淨法生如來身。】
【諸仁者.欲得佛身.斷一切眾生病者.】
眾生的病是什麼病?貪、瞋、癡、慢、疑,貪、瞋、癡、我慢、懷疑,疑神疑鬼,斷一切眾生的病,
【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你要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除了治自己的貪、瞋、癡以外,還要幫助眾生。
【如是.長者維摩诘為諸問疾者如應說法.】
這句話意思是說,長者叫做維摩诘居士,維摩诘居士這位長者,為每個來探病的人,為他說法,他帶領很多人,寶積長者子帶領很多人,來探望維摩诘居士,維摩诘居士就為他們說法,維摩诘居士就為他們說法,說色身如何糟、如何糟,應該求佛的法身,法身是清淨。

維摩诘居士說法之後,【令無數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所以維摩诘居士太偉大了!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