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師:維摩诘所說經要解 菩薩品第四


 2020/7/4    熱度:813    下載DOC文檔    

《維摩诘所說經》

菩薩品第四

  經文:【於是佛告彌勒菩薩:「汝行詣維摩诘問疾!」
  彌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不退轉地之行。時維摩诘來謂我言:『彌勒!世尊授仁者記,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用何生得受記乎?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過去生,過去生已滅;若未來生,未來生未至;若現在生,現在生無住。如佛所說:比丘!汝今即時亦生、亦老、亦滅。若以無生得受記者,無生即是正位,於正位中,亦無受記,亦無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雲何彌勒受一生記乎?為從如生得受記耶?為從如滅得受記耶?若以如生得受記者,如無有生;若以如滅得受記者,如無有滅。一切眾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眾聖賢亦如也,至於彌勒亦如也。若彌勒得受記者,一切眾生亦應受記,所以者何?夫如者,不二、不異。若彌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一切眾生皆亦應得,所以者何?一切眾生,即菩提相。若彌勒得滅度者,一切眾生亦應滅度,所以者何?諸佛知一切眾生畢竟寂滅,即涅槃相,不復更滅。是故彌勒!無以此法誘諸天子。實無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亦無退者。彌勒!當令此諸天子,捨於分別菩提之見。所以者何?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不觀是菩提,離諸緣故;不行是菩提,無憶念故;斷是菩提,捨諸見故;離是菩提,離諸妄想故;障是菩提,障諸願故;不入是菩提,無貪著故;順是菩提,順於如故;住是菩提,住法性故;至是菩提,至實際故;不二是菩提,離意法故;等是菩提,等虛空故;無為是菩提,無生住滅故;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不合是菩提,離煩惱習故;無處是菩提,無形色故;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如化是菩提,無取捨故;無亂是菩提,常自靜故;善寂是菩提,性清淨故;無取是菩提,離攀緣故;無異是菩提,諸法等故;無比是菩提,無可喻故;微妙是菩提,諸法難知故。』
  「世尊!維摩诘說是法時,二百天子得無生法忍。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佛告光嚴童子:「汝行詣維摩诘問疾!」
  光嚴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出毗耶離大城,時維摩诘方入城,我即為作禮而問言:『居士!從何所來?』
  「答我言:『吾從道場來。』
  「我問:『道場者,何所是?』
  「答曰:『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發行是道場,能辦事故;深心是道場,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場,無錯謬故;布施是道場,不望報故;持戒是道場,得願具故;忍辱是道場,於諸眾生心無礙故;精進是道場,不懈退故;禅定是道場,心調柔故;智慧是道場,現見諸法故;慈是道場,等眾生故;悲是道場,忍疲苦故;喜是道場,悅樂法故;捨是道場,憎愛斷故;神通是道場,成就六通故;解脫是道場,能背捨故;方便是道場,教化眾生故;四攝是道場,攝眾生故;多聞是道場,如聞行故;伏心是道場,正觀諸法故;三十七品是道場,捨有為法故;谛是道場,不诳世間故;緣起是道場,無明乃至老死皆無盡故;諸煩惱是道場,知如實故;眾生是道場,知無我故;一切法是道場,知諸法空故;降魔是道場,不傾動故;三界是道場,無所趣故;師子吼是道場,無所畏故;力、無畏、不共法是道場,無諸過故;三明是道場,無余礙故;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場,成就一切智故。如是,善男子!菩薩若應諸波羅蜜教化眾生,諸有所作,舉足下足,當知皆從道場來,住於佛法矣!』
  「說是法時,五百天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佛告持世菩薩:「汝行詣維摩诘問疾!」
  持世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住於靜室,時魔波旬,從萬二千天女,狀如帝釋,鼓樂弦歌,來詣我所。與其眷屬,稽首我足,合掌恭敬於一面立。我意謂是帝釋而語之言:『善來,憍屍迦!雖福應有,不當自恣,當觀五欲無常,以求善本,於身、命、財,而修堅法。』
  「即語我言:『正士!受是萬二千天女,可備掃灑。』
  「我言:『憍屍迦!無以此非法之物,要我沙門釋子,此非我宜。』
  「所言未訖,時維摩诘來謂我言:『非帝釋也!是為魔來娆固汝耳。』
  「即語魔言:『是諸女等,可以與我,如我應受。』魔即驚懼,念:維摩诘將無惱我?欲隱形去而不能隱,盡其神力亦不得去。即聞空中聲曰:『波旬!以女與之,乃可得去。』魔以畏故,俯仰而與。
  「爾時,維摩诘語諸女言:『魔以汝等與我,今汝皆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隨所應而為說法,令發道意。復言:『汝等已發道意,有法樂可以自娛,不應復樂五欲樂也。』天女即問:『何謂法樂?』答言:『樂常信佛,樂欲聽法,樂供養眾,樂離五欲;樂觀五陰如怨賊,樂觀四大如毒蛇,樂觀內入如空聚;樂隨護道意,樂饒益眾生,樂敬養師;樂廣行施,樂堅持戒,樂忍辱柔和,樂勤集善根,樂禅定不亂,樂離垢明慧;樂廣菩提心;樂降伏眾魔;樂斷諸煩惱;樂淨佛國土;樂成就相好故,修諸功德;樂嚴道場;樂聞深法不畏;樂三脫門,不樂非時;樂近同學,樂於非同學中,心無恚礙;樂將護惡知識,樂親近善知識;樂心喜清淨;樂修無量道品之法。是為菩薩法樂。』
  「於是波旬告諸女言:『我欲與汝俱還天宮。』
  「諸女言:『以我等與此居士,有法樂,我等甚樂,不復樂五欲樂也。』
  「魔言:『居士!可捨此女,一切所有施於彼者,是為菩薩。』
  「維摩诘言:『我已捨矣!汝便將去,令一切眾生得法願具足。』
  「於是諸女問維摩诘:『我等雲何止於魔宮?』
  「維摩诘言:『諸姊!有法門名無盡燈,汝等當學。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如是諸姊!夫一菩薩開導百千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其道意亦不滅盡,隨所說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無盡燈也!汝等雖住魔宮,以是無盡燈,令無數天子、天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為報佛恩,亦大饒益一切眾生。』
  「爾時,天女頭面禮維摩诘足,隨魔還宮,忽然不現。世尊!維摩诘有如是自在神力、智慧、辯才,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佛告長者子善德:「汝行詣維摩诘問疾!」
  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自於父捨設大施會,供養一切沙門、婆羅門、及諸外道、貧窮、下賤、孤獨、乞人,期滿七日。時維摩诘來入會中,謂我言:『長者子!夫大施會不當如汝所設,當為法施之會,何用是財施會為?』
  「我言:『居士!何謂法施之會?』
  答曰:『法施會者,無前無後,一時供養一切眾生,是名法施之會。』
  「曰:『何謂也?』
  「謂:『以菩提,起於慈心;以救眾生,起大悲心;以持正法,起於喜心;以攝智慧,行於捨心;以攝悭貪,起檀波羅蜜;以化犯戒,起屍羅波羅蜜;以無我法,起羼提波羅蜜;以離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羅蜜;以菩提相,起禅波羅蜜;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羅蜜;教化眾生,而起於空;不捨有為法,而起無相;示現受生,而起無作;護持正法,起方便力;以度眾生,起四攝法;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於身、命、財,起三堅法;於六念中,起思念法;於六和敬,起質直心;正行善法,起於淨命;心淨歡喜,起近賢聖;不憎惡人,起調伏心;以出家法,起於深心;以如說行,起於多聞;以無诤法,起空閒處;趣向佛慧,起於宴坐;解眾生縛,起修行地;以具相好及淨佛土,起福德業;知一切眾生心念,如應說法,起於智業;知一切法不取不捨,入一相門,起於慧業;斷一切煩惱、一切障礙、一切不善法,起一切善業;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於一切助佛道法。如是,善男子!是為法施之會。若菩薩住是法施會者,為大施主,亦為一切世間福田。』
  「世尊!維摩诘說是法時,婆羅門眾中二百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時心得清淨,歎未曾有,稽首禮維摩诘足,即解璎珞,價直百千以上之。不肯取。我言:『居士!願必納受,隨意所與。』
  「維摩诘乃受璎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會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難勝如來。一切眾會皆見光明國土難勝如來,又見珠璎在彼佛上,變成四柱寶台,四面嚴飾,不相障蔽。時維摩诘現神變已,作是言:『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猶如如來福田之相,無所分別,等於大悲,不求果報,是則名曰具足法施。』
  「城中一最下乞人,見是神力,聞其所說,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如是諸菩薩,各各向佛說其本緣,稱述維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詣彼問疾。」】

那些二乘人沒辦法,現在換派菩薩去。
【於是佛告彌勒菩薩。汝行詣維摩诘問疾。】
五百位弟子都自認為不夠資格,現在換菩薩去探問維摩诘居士,要讓人了解維摩诘居士到底有多行。彌勒是南印度人,印度的南方,是婆羅門種。
【彌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不退轉地之行。】
因為,彌勒佛接著要降生,是下一尊佛,所以,他要對兜率天王說法,先結緣,說不退轉地之行,不退轉就是不會再墮入凡夫,不會再墮入三界,直趨菩提叫做不退轉。
【時維摩诘來謂我言。彌勒。世尊授仁者記.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因為彌勒佛是來世在人壽八萬歲時示現成佛。你看,連他(彌勒)對他(維摩诘)都沒辄。彌勒菩薩現在是等覺菩薩,照常沒辦法。
【為用何生得受記乎。】
彌勒菩薩,彌勒尊者你是用哪一世來做受記?為用何生:你到底應該在哪一世做受記,你若用人受記,人是五蘊皆空,若用本性受記,本性本無,到底要用什麼來受記?
【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要用哪一世來受記?
【若過去生.過去生已滅。】
現在以三世來推論,了解一切法無生,若用過去生受記,過去生已經滅。
【若未來生.未來生未至。若現在生.現在生無住。】
到底要受什麼記?生之後馬上滅,不曾停過。
【如佛所說。比丘】佛就對比丘這樣講。【汝今即時]】即時就是現在,當下這一念【亦生亦老亦滅。】
為什麼說生?因為對後念而言,此刻是生;
為什麼說老?對前念而言,這念比前念還老,所以是老;
什麼是滅?前念生,這念就是滅,就是這樣;
這念滅當下又是生,意思是說可以說生、可以說老、也可以說滅,所以說,老人,這個老人不一定指年紀大的人才叫做老人,我們現在每一分、每一秒都向老邁進,我們也叫做老人,老年人,我們也是漸漸向老邁進,哪個人不會老?
所以,剎那間不住,因此可以說生,可以說老,也可以說是滅,看你站在什麼角度講,因為,一切法無所住。
【若以無生得受記者.無生即是正位。】
無生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佛,無生就是正位,就是我們所要證得的本來面目。
【於正位中.】要受什麼記?因為無生就像盡虛空、遍法界,無所指陳,沒有任何地方你能指得出來,【亦無受記.亦無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才叫做無生,對不對?有得就有失,【雲何彌勒受一生記乎。】你怎麼可以說受一生的記。
【為從如生得受記耶。為從如滅得受記耶。】
所以,如生,你要劃一個框框,如滅,也要劃一個框框,你才知道他在講什麼。
【若以如生】生的這一念當下就是不生不滅,如生:如如不動的生,生就等於無生。為從如滅,如如不動的滅,當下雖滅可是當下就是如,也就是不生不滅,意思是說如生如滅,生當下就是如,滅當下就是如,那麼,我問你:為從如生得受記,還是為從如滅得受記?如雖然是不生滅,但是,跟生滅是不異如,生滅法當下就是如。
若以如生【得受記者】如當下就無生,因為如是不變、不生不滅,
【如】當下就是【無有生。】
【若以如滅得受記者.如無有滅。】
當下不生當然就不滅,你要受什麼記?點在哪裡?猶如虛空,你拿支筆;畫個黑點,為你授記,點下去,點在哪裡?虛空要點在哪裡?要受記,拿支筆畫虛空,點一下,為你授記,要點在哪裡?點哪裡?沒得點,虛空,我們的本性不生不滅,本來就是無來無去,你要為他授什麼記。
【一切眾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眾聖賢亦如也。至於彌勒亦如也.】
意思是說無量無邊的法雖然不同,無量無邊的眾生不同,沒有一種東西不如,為什麼?是非平等、愚癡智慧平等,這才是無生,所以,這就是無記無得,沒有所謂的受記,也沒有所謂的得。
【若彌勒得受記者.一切眾生亦應受記。】因為一切眾生也是如,【所以者何。】為什麼?
【夫如者不二不異。】
如就是不二,什麼叫做不二?凡夫、聖人不二,彌勒是聖人,五陰凡夫的無常之體,跟聖人的體相同,所以不二,不異;沒有什麼差別。
【若彌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一切眾生皆亦應得。所以者何。】為什麼?
【一切眾生即菩提相。】
把筆拿起來,菩提相,在旁邊:無相之相就是菩提相。
因為五蘊皆空就是眾生相,眾生因為五蘊不空,所以,執持有眾生相。當下眾生就是無相,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生,無生無相就是菩提之相,所以說,彌勒你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眾生也應該得,所以者何,為什麼?一切眾生就是菩提相,因為一切眾生當下就是空相。
【若彌勒得滅度者.一切眾生亦當滅度。所以者何.諸佛知一切眾生畢竟寂滅.】
沒有所謂的生滅。
【即涅磐相.不復更滅。】
因為佛本身沒有生滅的觀念,因為我們的本性本來就是寂滅。
【是故彌勒無以此法誘諸天子。實無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亦無退者。】
因為維摩诘居士所講的都是講究竟法,究竟之處,所以,簡單講,在凡夫位而言,還沒證得本來不二、無生法門,還是方便講:有發菩提心。不然,省庵大師如何作《勸發菩提心文》,但是,我們要了解,勸發菩提心而無菩提心可發,無相修行才能成佛道。
【彌勒。當令此諸天子捨於分別菩提之見。】
因為菩提是無相,菩提是寂滅為相,你現在教他法,變成著相的法,這樣不對。
什麼叫做菩提?生死相同、凡聖一同、善惡一同,你要先捨分別的菩提之見,才是真正菩提,
【所以者何。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
色身沒有菩提之相,心也沒有,因為眾生是見有菩提可得,眾生就執著,我們的內心若求菩提,菩提離我們愈遠。所以,不能用色身求菩提,也不能用心求菩提,菩提當下放下,一切法空相就是菩提。
什麼叫做菩提?
【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
這個太棒了!
意思是說我們的本性無一切相,寂滅能夠讓我們的心達到最清淨處,寂滅就是沒有紛亂、沒有煩惱、沒有爭吵、沒有對立,遠離一切相,不著一切相,離一切相就是寂滅,寂滅就是令心無所罣礙,無一切相,離一切煩惱,無罣礙、縱橫自得、自在無礙的寂滅,才是真正的菩提相,因為它滅諸相故。
【不觀是菩提.離諸緣故。】
因為我們有能觀跟所觀,我們有一個能觀照,跟一個所觀照的外表,所以,不觀是菩提就是沒有能所,這個觀就是外緣。因為,一切都是因緣法,你有所謂的觀照,當然外面是緣生緣滅,觀照這個色身也是因緣生、因緣滅,所以,不觀就是沒有能觀以及所觀,能、所雙亡才是真正菩提之相,離諸緣故。菩提不能讓你觀,當體就是無生,觀,愈觀就愈遠。
【不行是菩提.無憶念故。】
注意!這個行就是念,沒有所謂菩提的念頭,意思是說我現在想成佛,我要用功、精進修行,就是犯了這毛病。
所以有很多人:我如何打佛七,我如何用功、我如何持咒。一天到晚炫耀自己,這種修行變成我慢或是驕傲,這樣不對。不行是菩提:沒有菩提可修,他沒有想“我在修菩提”。
【斷是菩提.捨諸見故。離是菩提.離諸妄想故。】
注意!不應有所謂菩提之見,斷是菩提:除掉我在修行的菩提之見。所以斷就是不應該有所謂的菩提之見,所以,斷就是菩提,斷掉菩提之見叫做菩提,因為捨諸見故,斷掉菩提之見,才是真正的菩提,捨諸見故。
離才是菩提,離什麼呢?離開一切妄想才是真正菩提,我們每天都用妄想過日子,你若沒有妄想,你怎麼會貪,你若沒有妄想,你怎麼會瞋,你若沒有妄想,你怎麼會愚癡,你若沒有妄想,你怎麼會煩惱。一切都是妄想、顛倒,妄想接著是顛倒,搞不清楚狀況,拿捏不准,所以,放不下、斬不斷、理還亂,為什麼?無明,妄想,一切都是妄想。
【障是菩提.】障什麼?【障諸願故。】
諸願,這個願就是求。
這個障不能解釋作障礙,注意聽!這個障要解釋作除掉、停止,你要停止才是菩提,停止一切的追求,才能得到菩提之道。所以,障是菩提,這句話一定有很多人..,看書一定會誤解,障是菩提:意思是要除掉有所求,停止有所求,停止追求才是菩提。
障諸願故,障不能解釋作障礙,要解釋作停止諸願,諸願就是種種的追求。
障是菩提,停止才是菩提,停止什麼?停止種種的追求。
所以,經典沒那麼簡單,自己看一定會誤解。
【不入是菩提.無貪著故。】
意思是說菩提無所謂的入跟出,不入是菩提,意思就是菩提之相無所謂的入跟出。
【順是菩提.】就是隨順我們的本相,順什麼?【順於如故。】
這個如的用意就是一切法無所著,保持這顆清淨心、不生不滅、寂滅、空相、無相、無所求,就是叫做如,所以,要把本性的功夫拿出來,就是這個道理,要把本性的功夫拿出來。
【住是菩提.】住在哪裡?【住法性故。】
法性就是空相,所以,住是菩提,住在哪裡?住在空性的法性中。
【至是菩提。至實際故。】
際就是實相,實相,一切法都是虛妄,只有實相才是實際的。
【不二是菩提.離意法故。】
意跟法,六識是針對六塵,始終沒有離開外相的執著。若悟到菩提當下即是,它不能超出六塵,也就是說雖然我們六識分別六塵,但是,菩提也是當下這一念,所以意跟法,意是對法,本來是二,但是菩提是無心,哪裡有所謂的意?哪裡有所謂的法?這個意是指第六意識,所以,離開第六意識以及法的對立,沒有所謂的二,當下不二就是,意思是說我們的六識都是追求外境,都會讓我們分別,但是,有一天,我們若悟到菩提之相,也是當下那一念,也不能離開六識。
【等是菩提.等虛空故。】
平等心才是我們所追求的菩提,為什麼?如虛空般平等法。
【無為是菩提.無生住滅故。】
因為菩提不有,所以無生滅,無為才是菩提,無生住滅故。
【知是菩提.】為什麼?了解眾生心剎那間在變化,【了眾生心行故.】
是我們的菩提,因為,我們若有智慧就是有菩提,若有智慧就了解眾生心,因為,我們若悟到實相,這是智慧因。
【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
不會是菩提,會意思是說無所謂的交會點,這個會,注意!就是觸的意思,接觸外境有所謂的交會點,比如說,身體接觸到外境,觸就是說因緣的和合叫做觸,這個不會也可以解釋作不觸是菩提,就是身根,六根接觸到外境,我們認為有一個和合相,不,觸當下分析開來,每一種事情都是無生,所以,不會就是沒有因緣和合的真實體,當下空性就是菩提之相。
諸入不會故,所有十二入沒有所謂的接觸點,意思就是都無生,所以說,不會是菩提。這個會就是所謂的觸,接觸外境;諸入不會故,諸入並沒有所謂的觸,這就是菩提相。
【不合是菩提.】
注意!不合就是所謂的生死叫做合,從生,講到生,我們一定是一種死。小學時,我們有連連看,生連到死,爸爸一定是連到媽媽那裡,不可能把媽媽連到客兄(紅杏出牆),不可能的事,男的連到女的,警察一定連到小偷,警察抓小偷,貓一定連到老鼠,一定的。
合就是:一對叫做合,生死一對、善惡一對;不合就是沒有所謂的善惡相、生死相,所以,不合是專指生死,不合:沒有生死。
小學有連連看,菩提之相沒有連連看,沒有生死之相,生死是一個合,所以,沒有所謂的生死,是菩提相。【離煩惱習故。】惡劣的習氣;習。
【無處是菩提.無形色故。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
無處是菩提,處當然是指外,不然,就是指內,意思是說外沒有所謂的形象,內沒有所謂的名字可尋,所以,無處就是外面所看到的都是因緣和合,沒有一個真實性,無處才是菩提,因為無形色故。
假名為菩提,名字空故。
【如化是菩提.無取捨故。】
如化,因為菩提沒有取捨,像變化的人,千變萬化的人無心,如化,就像化人,變化出來的人一樣,為什麼?因為變化出來的人沒有取捨心,所以,如化就是無取捨心,就是菩提。
【無亂是菩提,常自靜故。】
內心既然常常靜,外亂就沒有用,內心若清淨心,無所著、無所住,外境不會擾亂我們。
【善寂是菩提.性清淨故。】
性無不淨,所以,寂是無不善,善寂就是善順寂滅,常靜之道,所以,善寂是菩提。
所謂善寂就是說把內心處理得很好,恰到好處的寂靜,一般不是執空就是執有,這不能稱為善寂,因為,本性清淨故。
【無取是菩提.離攀緣故。】
無取,因為眾生都是追求,所以有攀緣,我們若沒有執著,離開攀緣才是真正菩提。
【無異是菩提.諸法等故。】
因為萬法同一體性,無論是非善惡都平等相,
【無比是菩提.無可喻故。】無比就是沒有對立,沒有任何的比較,無比就是無法比喻,以這樣來描述可能比較恰當。因為這菩提相是妙絕言語、文字所無法比喻的。
【微妙是菩提.諸法難知故。】
因為這很深奧,不是很有智慧的人無法了解。
【世尊。維摩诘說是法時.二百天子得無生法忍。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佛告光嚴童子。汝行詣維摩诘問疾。】你去拜訪他。
【光嚴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我不夠資格,【詣彼問疾。】去探望維摩诘,我不夠資格。
【所以者何。憶念我昔】想起過去,【出毘耶離大城。】離開毘耶離大城。
【時維摩诘方入城。我即為作禮】我就向他頂禮,
【而問言。】
而問言是維摩诘問光嚴童子,不是光嚴童子問維摩诘。維摩诘就這樣問我。
【居士。從何所來。答我言。】
回答維摩诘居士。他就這樣講,這個「答我言」寫得很簡單,應該講,他就回答維摩诘居士,而這麼說。
【吾】光嚴童子是【從道場來。】
因為他寫得太簡單,所以,很多人這段看不懂,我再讀一遍:時維摩诘才進城,光嚴童子,我光嚴童子就向他頂禮,而問言是說而維摩诘就這樣問我,居士,從何所來,你從哪裡來?因為,以前沒有標點符號,所以都打句號,看起來很困難,所以,有時候都會看錯。
維摩诘居士就問:居士!你從哪裡來?答我言,回答維摩诘,居士!我從道場來。道場大部分都是清淨之處,因為光嚴童子喜歡修行,他喜歡安靜處。
前面說他出毘耶離大城找道場。維摩诘居士知道他要來找道場,所以他就示現從外面進來,要對他開示:真正的道場到處都是,沒有一處不是我們的道場,是我們的心不清淨,所以才找外面的道場。
【我問。】光嚴童子就問維摩诘居士。【道場者.何所是。】什麼才是真正的道場?
【答曰。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
維摩诘居士回答:直心才是道場。
所以,現在無論是出家人也好,或是准備出家也好,大家都說:我要找道場,但是,他不知道,我們的道場就在心中。我常告訴他:如果在深山林中修行,就會成就,那麼這些猴子、鹿,野生動物,大家都在荒郊野外生活,大家都會成佛?不是這樣子,如果吃素食就會成佛,那這些鹿、羊,每只都是吃草的。要了解,有智慧、有菩提心、有直心才是道場,才是我們成佛的根本。所以說,直心才是道場。
為什麼?不會虛假故,人就是虛假,虛假是因為無明,無明蓋住,透過意識的執著,所以所做的事都不能通達我們的本性,因為我們有私心。所以,我們每件事都透過自私的觀念,透過我執的觀念,因此,會把本性扭曲。
【發行是道場.能辦事故。】
發行,注意聽!就是真正去實行才是所謂的道場,就是要去做,不能空談理論,發心去實踐,才能成辦一切事情,只說得很好,卻不去做,這樣沒有用。
【深心是道場.增益功德故。】
深心就是信仰到極點,為什麼?它會增加功德。
【菩提心是道場.無錯謬故。】
因為直心轉換後會變成深心,深心久了就是菩提心,你的覺性就不會被埋沒,這顆菩提心才是我們真正的道場。
無錯謬就是沒有錯誤。菩提心就是覺悟的心,就是我們的道場。我覺得這句話很有意思,什麼是真正的道場?覺悟的心才是道場,好比說我們用一顆愚癡心,愚癡,沒有智慧,終日迷迷糊糊,貪、瞋、癡具足,我慢具足,邪見具足,住哪間道場都沒用,住哪間道場你會成就?愚癡心,我執、我見;若菩提心就是覺性心,用覺性、清淨覺悟的心才是我們的道場,因為有覺性,他就會有正知正見,他就不會錯誤。
【布施是道場.】為什麼?三輪體空而【不望報故。】
【持戒是道場.得願具故。】
為什麼?有戒行,願就具足。你想要達到你的願,那你必須要持戒。
【忍辱是道場.於諸眾生心無礙故。】
為什麼說忍辱是道場?
我告訴諸位!忍辱是道場,是就一般事相來講。若要說真的,以我現在,我認為無相才是真正的道場,無相,忍辱接近中道的思想,若要直接進入忍辱的道場,直接無相,無一切相,世間本來就是眾生相,紛爭、講人家的壞話、攻擊、傷害、自私自利、斗爭、口業,這是真的,世間也不用忍耐,也不必講有個忍耐的念頭,講忍耐是方便法,所以,自己要創造一個很輕松的世界,我們要自己創造一個很輕松、很歡喜的世界,那個叫做無相世界,你怎樣都沒關系,我連接受都不接受,猶如拳頭打虛空般,我都不接受,你有接受就會傷害。
我現在舉個例子,兩個人對打,兩個功夫都很行,比賽能夠顯示誰比較行,哦!這個比較行,兩個對打,但是,遇到一個沒練功夫的人,他還沒打就先跑了,他(沒功夫者)離得很遠,他(功夫者)連打都打不到,我輸他,擺明認輸,另一個就讓他贏,依你之見,是跟他對打的人比較行,還是跑的人比較行?我認為跑的人比較行,因為不用跟他對打,他也不必贏,你跟他對打,再怎麼壯也會受傷,兩敗俱傷。
所以說,不要用抗拒的心態來面臨這個世間,就是這樣,因為世間本來就是這樣,難道到現在你還不了解世間的真相?這世間是娑婆世間,本來所有五濁惡世的眾生都集中在這裡,知道嗎?我們就像被抓來關在娑婆世界,我們現在在受刑,像大寮的監獄般被抓去關,現在眾生都關在這裡,被關的都不是好人,才會被抓來坐牢,大家都不好,我們現在是被抓來坐牢,聽得懂嗎?所以,在這裡想找到好人,很難!很難!聽得懂嗎?我們是來這裡坐牢。
因此,忍辱是道場,其實也不用忍,連動個念頭:我忍耐你,你就想:這世界本來就是這樣,我是業力來的眾生,就是一定要受這種果報,跑不掉,放眼看出去,一切眾生都是在造業,沒有一個在造功德,別說出家,像你們在家人這樣,已經是不得了的人,不得了,哪個在家人願意坐在這裡聽師父開示?大家都在看電視,看豬哥亮的歌廳秀,大家都在看那些,誰要來聽《維摩诘經》,聽不懂,也甘願坐著打瞌睡,打瞌睡的,我很欽佩他,聽《維摩诘經》會聽得打瞌睡,我很欽佩他,他不在電視前打瞌睡,卻跑到這裡打瞌睡,還是有功德,到佛祖面前釣魚(打瞌睡)也有功德,不二法門,對不對?佛說睡著即非睡著,睡與非睡不二,對不對?同此理,你想想看!所以說,願意來這裡打瞌睡,我很欽佩他。
所以說,忍辱是道場,話雖如此說,其實,無相才是真正道場,無相就是離一切相,白天發生的事情,到晚上統統忘記了,沒關系。晚上發生的事情,到第二天統統忘記了,你修持力夠,當相即道,即處即離,你若夠力量,你若有智慧,你馬上發生事情,幾分鐘、幾秒鐘以後,馬上就忘記,無相,對不對?所以,連忍辱都不要,要記得!世間的真相,這裡就是斗爭的地方,娑婆世界,
【精進是道場.不懈怠故。禅定是道場.心調柔故。智慧是道場.現見諸法故。】

精進是道場,精進就是時時觀照自己的內心叫做真正的精進,時時觀照自己的心,不讓你的心放逸;不懈怠。
禅定是道場,心調柔故。因為我們的心若有定,心就調和。
智慧是道場,就了解一切諸法,現見就是徹底地了解一切諸法叫做現見。人若有智慧當然是徹底了解一切諸法,他絕對不會被礙到。
我告訴你!這裡面智慧最重要,你只靠精進、只靠禅定,沒有智慧,般若為諸佛之母,佛祖的母親是誰?佛祖的母親就是般若智慧。般若為諸佛之母,學佛,你沒學般若智慧,若有智慧,你礙不到他,你怎樣,他都沒關系,統統好。
【慈是道場.等眾生故。悲是道場.忍疲苦故。】
慈就是平等心,悲就是專門救度眾生,所以,慈是道場,悲也是道場。
【喜是道場.悅樂法故。】
為什麼喜是道場?因為聽到佛法當作是我們的生命,很歡喜聽法。
所以學佛的人才有真正的生命,學佛者真正生命叫做慧命,法身慧命,我們的法身、我們的慧命,是我們真正的生命。所以學佛的人很快樂,他每天來聽經就像飲甘露,他來這裡聽經,坐下來兩個小時受用兩句話就很歡喜。
什麼是道場?慈悲喜捨是道場。一句話就解決了。
我們都找外面的道場。那天,有一個信徒來,我對他開示,眾生就是這樣,這間道場看一看,看到善知識有一點缺點,再親近別處,他怎樣呢?他就是沒發現另外那一個的缺點,為什麼?人不是佛祖,都有缺點,聽得懂嗎?親近一段時間又看到缺點,他又離開,他不了解所有十方三世一切佛,都以自性清淨心為道場,我們現在一直拚外面,一直找、一直找..,找再久,找到後來,也是要從內心,你從內心發出來的智慧,才是你真正能受用的。我們向外找,比如說拜山,有的人: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拜山,拜下去起來,很傷心,很傷心拜山,回家後,我是怎樣用功,我是怎樣修行,怎樣精進修行,我慢不斷。人家說,拜山的定義是什麼?除掉我慢,你的我慢還是依舊,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你的我慢山都伏不下來,還拜什麼山,你拜到阿裡山去也沒有用,不明佛法是內心的,內心若沒有調伏,我慢的山沒有越過去,拜山的意義在哪裡?還不只,拜山拜下去,刮風下雨又冷得顫抖,爬起來,你感冒了,結果,拜下去感冒,回家又發燒,結果,脾氣也沒改,習氣還存在,那你拜山有什麼意義,我問你!我問你,拜山的用意?所有事相你不能會歸到無生的本性,所有的事相都沒什麼意義,你說對不對?所有的事相若不能會歸我們的本性,所有的事相都沒什麼意義,吃飯,吃飯,吃飯就是吃飯、拉屎,它的意義是什麼?吃飯讓你肚子能夠飽,這代表聽經聞法要充滿歡喜,掃地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就是要掃除你內心的煩惱,把內心的貪、瞋、癡掃出來,不然,掃地在事相上有什麼意義?你掃一掃,明天還是會骯髒,是啊!所有的事相若不能跟本體配合,中道的思想,所有事相都沒有意義,因為這只是一個軀殼的運作而已,人只是一個軀殼的運作,如果不能配合智慧,所有軀殼都喪失我們真正本來的面目,真正的意義是什麼?人有什麼意義?你活到一百歲死或二十歲死,一樣,老總統死、拿破侖死、斯大林死、毛澤東照常要死,對不對?照常要死,約翰韋恩,西部的牛仔照常死,電影明星super star,那光頭的(尤勃連納)也要死,全都要死,都一樣,理查波頓,亞蘭德鳥(倫),都要死,是亞蘭德倫,我們看電影都故意說亞蘭德鳥,我們逢甲大學有一個叫鳥仔,大家都稱他亞蘭德鳥,沒什麼,這世間若冷靜想想看,就是如此。
所以,我告訴他:充滿著智慧,你有拜山也好,你沒拜山也好,你拜八十八佛也好,你沒拜八十八佛也好,他坐著,他就是佛,他閉上眼睛就是..,他內心充滿了智慧、充滿了歡喜、充滿了無相、充滿著無爭、充滿著不二、充滿著實相、充滿著中道、充滿著慈悲喜捨,他何必如此,閉上眼睛也好,站起來眼睛睜開也好,行住坐臥都充滿無量無邊的智慧,一切世間都是他的財富。所以說,笨人的財富全都是為智慧的人所施設,傻人不會享受他的財富,我的田四、五十甲地,整天跟人吵架,有智慧的人,四、五十甲地看免費,我來繞一圈,哦!充滿著智慧,歡喜心,有四、五十甲地,他不歡喜、不快樂,每天,老子不爽(不快樂),所以說,愚癡人的財產全部都是為智慧者所施設,他有財產他享受不到,他都沒有在享受財產,都是有智慧的人在替他享受,難道不是嗎?就是這樣。
所以,我們不用太富裕,你只要放大你的胸量,走到哪裡都是你的財產,你說,是不是這樣?唉!就是這樣子,所以,我們說老師..,國小老師、國中老師、高中老師,教書,每天都為人師表,每天...,前面在教:你們不要吵架,後面,老師在吵架,大聲罵,為了標會吵吵鬧鬧,老師不會標會嗎?不然,陳勤陀我問你:你們老師有標會嗎?絕對有標會,哪個老師不標會,都這樣,所以,身為老師的人只會教人,自己卻沒辦法,因為,他在事相上教,所有的研究都是為了生活,為了賺錢。佛法不同,佛教不是這樣,第一個要先徹底解決自己內心的問題,不然,你要教人什麼?自己不夠力量,要教人什麼?所以,還是內心的道場。
【捨是道場.憎愛斷故。】
所有的恨跟愛的執著統統沒有。
在座諸位!今天講這課程,我常說《維摩诘經》實在很好,若准備出家者找不到道場,這很棒!這太棒了!哪裡是道場?哪裡統統是道場,你不斷內心的煩惱,你到哪裡,統統不是道場;我要找個好師父,我要找間好道場,這很好!但是,問題在於自己,自己就像種子,這種子已經焦芽敗種了,我把它種在最肥沃的土地,你照常不會成長。同此理,一個不充滿智慧、不善於觀照的人,即使到死照常沒辦法,即使是大道場,或多行的祖師大德在你身旁,沒有用,除了善知識,除了道場以外,最重要的還是要自己覺悟。為什麼?佛教是自覺的,自覺的學問,不是學者,所有佛說的,都是要成就我們的覺性,你自己不提起念頭,你只想靠師父,沒有用的啦!還是要靠你自己。
【神通是道場.成就六通故。解脫是道場.能背捨故。】
注意聽!
神通是道場,我們能夠有定有慧,當然就有無量神通。
師父還沒有神通,我只有第六感,我的第六感非常准又很厲害,第六感,但是沒有生死戀,第六感而已。我修行修到現在,說真的,我都沒有通,我沒有偉大之處,我很平凡,只是心比較能夠保持平靜。但是,我有第六感,有預感,看一些事情,一看就差不多了,事情大概可以了解一些,是一個很平凡的人;只是我充滿了法喜,我有佛陀千萬分之一的智慧,知道如何解脫、放下,不與眾生計較,你要是跟眾生計較,我告訴你!就算你一頭撞死,一樣無法解決自己的事,我不騙你!師父講這句話,你要記得!雖然很平淡,如果你硬是要跟眾生計較,你會被氣死,你會恨不得撞牆,我不騙你!眾生不能滿你的願,不可能!
所以,我們別說神通,我們平常若有一點點智慧、定力就不得了。
解脫是道場,能背捨,這個背就是離境,離開一切境界的束縛。捨就是心得自在,修八背捨能得八解脫。所以解脫才是我們真正的道場。
今天你所有的修行,在座諸位!我現在跟你講一句話很重要,什麼叫做很重要?你今天所有的聽經聞法是為了什麼?為了解脫,為了你的心能自在,所以在座諸位!如果,你動個念頭,我慢,你不會自在,與法不相應,動念即乖,你只要動個貪心,就與法不相應,你不能自在,你聞法是白費的,你今天痛苦,你煩惱,你聽經都是白費的,你只能說是熏習而已。聽經聞法最大的目的是做啥?就是要讓我們解脫,你今天不但不能解脫,你還著相、執著、痛苦,哪裡是真正在聽經聞法的人?真正在聽經聞法的人,他能運用在二十四小時的時間跟空間,這才是能人。不會運用佛法的人,反而會被佛法束縛,變成愈我慢,愈糟糕!
【方便是道場.教化眾生故。四攝是道場.攝眾生故。】

方便就是我們要用善巧的智慧叫做方便,講話要帶給眾生希望,不要帶給眾生絕望,任何的時間、空間,以不傷害一切眾生的心為主,慢慢引導他,方便才是道場,勸人來聽經聞法,而且要多贊歎他,多關心他才對。
方便是道場,教化眾生故,我們若教眾生,佛教不能像一貫道那樣的教法,一貫道的教法,我告訴你!他到你家洗衣、照顧孩子,還拿牛奶給他喝,還幫助他,我告訴你!這是一貫道的作風,以後,當他發現道理不通達時,他會不好意思離開。佛教不是這樣度眾生,佛教是以真實義、真理度你。所以佛教,只要你認同、深入,即使打死他,他也不可能跳入一貫道,一貫道、天主教、基督教、回教,有可能轉為佛教,若是真正的佛教徒,百分之一千萬,絕對不可能改變成其它外道,除非是皈依的,入門還不很深入的人,對佛教完全不了解,可以說只懂一點點,他沒有清楚的理念,他才會被轉變。所以,佛教在度眾生,只要你深入,打死他都不會改變,他絕對,因為離開佛教哪有解脫的機會,不可能!所以,你從過去聽到現在,絕對有可能的是一貫道的講師、堂主發願,改變過來出家剃度,不可能一個大法師,擁有無量智慧,換我做一貫道的堂主,做一貫道的點傳師,開玩笑,有毛病,不可能!為什麼?一貫道的點傳師或是堂主,到最後會懷疑自己,道理講不通,一組、一組抗拒,斗爭,斗爭,像現在寶光組斗爭得很嚴重,對不對?不可能!所以,他知道佛法是究竟的慧命,你打死他,他也不可能變成外道,因此,佛教度眾生是以真理,不是每天到你家為你洗衣服,每天到你家替你換尿布,這樣就能度眾生,不是,那是感情,感情跟真理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佛教徒也不用到他家怎樣,幫忙他,我們也很親切給他機會,他若自己發現真理,打死他,他也會來,你叫他不要來,他也要來,不用像一貫道那樣,像一貫道那樣度,要度到何時,雖然人很多,沒有根,我們的根是智慧,深信不疑就是根,根,有時候說真的,以一貫道本身,官做很大,做到經理,有時候他也會懷疑自己,我這樣做對嗎?我這樣做對嗎?為什麼?因為,有一些道理他講不通,要自圓其說很困難,法師哪會:我這樣做對嗎?一定對,百分之一千萬,百分之一百萬、一億萬,我敢跟你肯定,這條路絕對不後悔,千真萬確,擁有般若的思想、佛陀的智慧,哪有這條路會走錯的道理,所以,我們度眾生,若光靠我對你好,而引入門,沒有根,馬上會跑掉,沒用,沒有用,所以,方便是道場,我們怎樣善巧、怎樣方便教化眾生。
四攝是道場,四攝法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就是度眾生的四種方法。
攝受眾生,布施:比如說財布施,或是法的布施;愛語就是關懷,講話很柔軟,講話不要從鼻孔出來,有的人講話都從鼻孔出來,讓你聽了很生氣,心髒快停止了,不好,在座諸位!人家說我們心地法門不夠,沒關系!我們至少要把話講好,我常勸告諸位!三百五十條戒也好,四百條戒也好,第一條戒就是口業,講話講得柔軟,講得溫柔、關懷,難道這點學不來嗎?每次講話都要傷人,這樣好嗎?不好!第三就是利行,就是方便幫忙他,方便幫忙他,能夠讓他得到利益;第四就是同事,同事就是說他是惡,我們同他惡,然後誘導他為善,他是善我們真贊歎他,增加他的善。
【多聞是道場.如聞行故。】
就是說聞而不能行,跟禽獸聽經相同。禽獸;對牛彈琴,對牛彈琴沒用,在牛面前彈琴沒有用,多聞就要如聞而行,你聽到佛法就要照佛的教化而行。
【伏心是道場.正觀諸法故。】
降伏我們的心才是真正的道場。
為什麼?我們若不降伏我們的心,我們會扭曲,因為,我們在極端氣憤之下,或是極端貪心之下,或是極端懷疑之下,我們無法正確地觀照一件事情,所以,這個伏心就是說心平氣和降伏自己,才能正確地透視天地萬物人生跟宇宙,因此,伏心是道場,要降伏我們的心,才是我們真正的道場。
你只是來聽經,聽一聽結緣,卻不降伏我們的心,對不對?雖然你來道場等於沒有道場,如能降伏你的心,就找到自己的道場,哪裡都是道場,為什麼?這樣你才能正確地觀照一切的法。
所以,高僧大德講過一句話,學吃虧、退一步,萬無一失。雖然這句話很簡單,不過,我覺得很有道理,一萬個也沒失去一個,,學吃虧、學退步,萬無一失,沒有一個人會難過,意思是說你什麼都原諒對方,包容他。我是看情形,退步退到,你今天,你過份,我為了要教化你,非處罰你不行。那天,我跟中介公司的人,跟他起沖突,前幾天,買隔壁這間,我是透過孫太太,其實我不是透過他(中介),很早我就對...,建設公司..,了解不是這位的,這位偷換鎖,騙人說房子是他的,說樓下十二樓都是他的,偷換鎖,台北的建設公司打電話給我,說:我們跟他講過很多次,他都不聽我們的話,沒辦法!我們在台北。我已經知道情形了,但是,我這個人很有修養,我不會傷害到眾生,我明明知道這房子不是他的,明明知道他偷換鎖,統統知道,他不知道我已經知道了,他對我說:慧律法師!聽說您要買房子。我說:是啊!他說要帶我去看,我說:好啊!你帶我去看沒關系!但是,我已經知道底細,其實,我們早就連絡好了,我不會傷害到眾生,看、看、..,看回來,回來之後,因為,我直接找建設公司,如此來吵我三遍,叫我要承認這房子是他介紹的,第一次,我跟他講道理,第二次,我對他講一小時的道理給他聽,我說:今天這錢若是你該得的,我,慧律法師用我的生命,我都要為你保護這筆錢,這筆錢若是你應該得的,我若要向你買,我會叫你簽約,我從來沒有開口要向你買房子,人家做中介公司也是把賣方、買方叫來當面講,這才叫做介紹,你從那邊阻擋,你完全..,人家貼紅字條賣屋,你把紅字條撕下來,你對外面都說那房子是你的,這房子根本不是你的,你完全把建設公司的消息打斷,直接...,要買房子一定要找你,你帶我繞一圈回來,但是,我已經知道建設公司的電話,早就知道了,對不對?硬要我承認他是介紹人,意思是他不向我拿錢,他要向台北拿錢,我告訴他:雖然你不向我拿錢,但是,你要出家人犯妄語戒,這我做不到,做不到的事,你要我說謊,明明不是你介紹,你為何要我說是你介紹的,對不對?台北也沒有授權讓你賣,又沒有,這位住在我們隔壁七樓,不知是七樓還是九樓那個,硬要向我拿錢,他說不跟我拿錢,我說:你也不夠資格向我拿錢,我跟他講過兩遍,不聽,那天,我發脾氣訓他,真的,中華民國是有法律的,所以,我對他說:今天真的沒辦法。今天的眾生相,眾生相確實沒辦法,我告訴過他,我才罵他:你這個無恥,無恥,人家已經知道你不是中介公司,人家也沒有授權給你,你偷換鎖,又來找我要錢,他向人家要錢,這是做啥?站在中華民國哪一條道理,你要拿什麼錢,對不對?所以,眾生沒辦法,你沒辦法,我那天若沒發脾氣,會再來第四遍,沒有辦法!所以,有很多眾生站在利的角度,他不管你,他才不管你,真的。
因此,我們要修行,說真的,我們還是要有很大的智慧處理事情,不是你一味地吃虧,一味地吃虧,我吃虧、吃虧、..,看情形,水淹到這裡能忍,淹到這裡不能忍了,不能忍了,不要認為出家人都可以被欺負,我說:你遇到我,你踢到鐵板,踢到鋼板,我不騙你,我還沒說我以前專門在騙人,哪會受你的騙,不是真的啦!我不曾騙人,他若動到師父,會被我們這裡的信徒打死,我不騙你,真的,我要是叫阿華那伙人:來!幸好我們有工人,過來就把你打死,我不騙你!不必如此。所以,跟眾生,我要跟他斷這個因緣,我不跟他結惡緣,我叫你不要再來,我再警告你:你不要再欺負出家人,真的,可惡,你實在是可惡,因此,我們要看情形,我們要學吃虧,還是要看種種情形,我願意退一步,但是,他一直要我們死,對不對?佛教若這樣會敗壞。
【三十七道品是道場.捨有為法故。】
捨有為法,三十七道品是道場,三十七道品到最後還是要等於空三昧,空、無相、無願三昧,捨有為法。
【四谛是道場.不诳世間故。】
真谛,谛就是真實不虛诳,這個谛就是四谛法,四谛法就是我們真正的道場,不诳世間,沒有虛诳故。
【緣起是道場.無明乃至老死皆無盡故。】
緣起就是十二因緣;十二個緣起,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等等。
【諸煩惱是道場.知如實故。】
諸煩惱是道場,因為煩惱的實性是無我,我們因為無明,眾生是無我。
知如實故,我們了解煩惱當下就是菩提,一切法皆空。
【眾生是道場.知我無故。】知我無故。
【一切法是道場.知諸法空故。】一切法是道場,了解諸法是空。
【降魔是道場.不傾動故。】
xiang魔,這個不能念jiang, xiang魔,其實我們的魔都是我們心的問題,心的問題,人若著相就是著魔,著相不異著魔,同樣意思,差不多意思,不傾動故。
【三界是道場.無所趣故。】
意思是我們在修行,雖然在六道輪回,一剎那之間悟道,當下就是道場。
無所趣故,因為不生不滅就是在六道輪回裡、在無常法裡,當下就是不生不滅。
【獅子吼是道場.無所畏故。】就是說法才是真的道場。
【力無畏不共法是道場.】為什麼?【無諸過故。】無諸過故。
【三明是道場.無余礙故。】
三明就是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宿命明就是通達生生世世,第二就是天眼明,第三就是漏盡明,三明是道場,一切都無礙。
【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場.成就一切智故。】
因為在大乘法當中,都是一念就豁然大悟,所以說一念知一切法就是道場,相應、不相應,一念知就是相應的話。
我搞了十多年,對本性稍微有了解,才發現法喜充滿是什麼感覺,以前,一直想修行、想修行..,一直追求,現在才發現放下就是了,放下!歇即是菩提。所以,佛法隨著年齡、隨著智慧、隨著經驗的增長,才能體會出佛所說的意思是什麼,《楞嚴經》講一句話,歇即是菩提,但是,這句話我竟然要用十五年的時間,放下就是菩提,這句話我竟然要用二十年的時間,才體會得出來。
世間,說起來很好笑,世間人安慰人,他如何安慰人,比如說男女朋友,女孩子被拋棄,在那裡大哭特哭,嗚、嗚、..,唉!你要放下,不須這樣,她母親來安慰她,我的女兒,你不用這麼傷心,你長這麼丑,本來就嫁不出去,你煩惱什麼,沒有關系!你媽媽追求你爸爸,也是花十八年時間才追到,對不對?這是理所當然的,沒辦法!安慰不來,沒關系!男的也沒多好,放下,沒關系!所以,世間人一直勸她:沒關系!你不要傷心。但是,他拿不出一套道理,他要用什麼來安慰人家,勸人家沒關系,他要用什麼來安慰?沒學佛也是如此,沒關系、沒關系,只要你有成就,還怕娶不到老婆,都是這樣。以前,人家就已安慰過我了,沒有用,真正在執著一件事情時,這樣真的有用嗎?你要放下,沒關系!她又沒多麼漂亮,你不要愛上她,一愛上她,看你多會安慰,照常跟著她跑,沒辦法!不相信,你問隔壁的店主,同此理,都是這樣,同此理,只要你遇上,I can not.所有天地萬物的辦法都用上,都沒辦法!因為,他沒有智慧,他只說:你不要傷心,你不要計較。沒有辦法!
佛法不同,佛法第一句話就是說這世間是假的,一句話就解決了,世間是無常,沒有一件是真實的,你要這樣安慰他才有辦法,你硬是叫他不要傷心、不要哭泣,他哭得更大聲,叫你不要哭,你又打她,她哭得更大聲,人家本來沒哭這麼大聲,因你而哭得更大聲,所以,有一些母親都表達錯誤,安靜,嗚、嗚、..,本來人家已經哭得很小聲,嗚、嗚、..,叫你安靜你沒聽到,人家已經快安靜了,你還罵那麼大聲,很糟糕!表達錯誤,人家已經哭得很小聲,你卻硬要人家哭小聲,一打之下哭得更大聲,頭腦壞掉的母親才會這樣,表達錯誤,叫你安靜,一打之下哭得更大聲,講得口沫橫飛,這麼激動,沒辦法,遇到感情這關真的沒辦法,沒辦法、沒辦法..,多行,若有辦法,早就證阿羅漢,現在在天上飛了,不可能!
所以,學佛才能徹徹底底解決人生的問題,人生無常,世間為苦,一切萬法為空,對不對?得到的東西馬上就會消失,心剎那之間生滅,身體剎那之間變化,沒有實體可得,你稍微想想看!光聽到這幾句話,想痛苦也痛苦不來,要痛苦什麼?一切法不可得,真的,你痛苦什麼?你說來讓我聽聽看,你痛苦什麼?你哪一點看不開,換我問:學佛了你哪一點看不開,你說來我聽聽看,這倒是真的,所以,要安慰人、要勸告人,你沒有大智慧,沒有佛法,不可能!不可能!所以,我常說我這輩子值得了,因為我聽到佛法,我有聽到正法,雖然我不是聖者,但是,我已經很知足,有佛法這麼透徹,不然,人生要追求什麼?實在可憐!可憐!
人若沒有學佛,仇視心多可怕。上次,報紙報導的,你們不知有沒有看到,黑道跟黑道在拚決,有一個被殺死,因為他殺死一個,但是,這邊被殺死三個,他出殡之後埋葬,埋葬之後又請挖土機把他挖起來,你知道嗎?埋下去,他明明知道埋在哪裡,他舉辦儀式埋下去之後,他用挖土機,大輛的挖土機挖下去,整個棺材吊起來,吊起來,要你死無葬身之地,你看!那種恨,恨到那種程度,人死了照樣不原諒他,黑道斗殺,你想想!世間人,你想想看!本來是可以成佛,一念之間變成可怕的思想,恨他恨到這種程度,連他死了,棺材再挖出來,你想想看!所以說沒有學佛,你要如何走?
【如是。善男子。菩薩若應諸波羅蜜教化眾生.諸有所作.舉足下足.當知皆從道場來.住於佛法矣。】
一切行為叫做有所作,腳舉起來,放下去,諸有所作就是從我們的本性來,這個道場就是從清淨的道場來,我們開始已講過從六波羅蜜、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來。
【說是法時.五百天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佛告持世菩薩。汝行詣維摩诘問疾。持世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住於靜室。】
靜室;清淨、安靜之處,這段要注意看!
【時魔波旬.】魔王,【從萬二千天女.】
就是說魔王變作玉皇大帝,這些魔女,從萬二千天女,從就是跟在後面,跟在後面叫做從,天女。
【狀如帝釋.】
魔王化作帝釋天王,玉皇大帝。若是我們還得了,我們今天若修行修到看到玉皇大帝,不得了,還聽到什麼?聽到音樂聲。
【鼓樂弦歌.來詣我所。】
一個比丘若修到這程度,看到這種情形,絕對起我慢,你看!我修行修到讓玉皇大帝來向我頂禮,一萬二千位天女來向我頂禮。
我告訴你!在修行當中,你要很小心,有時候是魔化現的,化相來的,我對諸位再三勸告,無論你聽到什麼、無論你看到什麼,一概不著,化作玉皇大帝來,照常不要執著。
【與其眷屬.稽首我足.合掌恭敬.於一面立。】
所謂波旬就是斷善根的人,斷人家的善根,專門偽佛亂僧的人,罪大惡極。所以,波旬就是極惡叫做波旬,極惡,非常壞,很惡劣。
【我意謂是帝釋.】
這位比丘當作他是帝釋天王,當作他是玉皇大帝。
【而語之言。】就對他這樣說,【善來.憍屍迦。】憍屍迦,注意!就是玉皇大帝,帝釋的名字叫做憍屍迦。
【雖福應有.】雖然你應當享受這些福報,【不當自恣。】不應當自我娛樂,意思是說要了解世間無常。
再講一遍,而語之言,這位比丘就跟玉皇大帝這麼說,對帝釋天王這麼說,善來!憍屍迦是帝釋的名字。雖福應有,雖然你有這福報享受。不當自恣,不應該自己享受,應該要注意無常,自恣,恣就是任縱自己的欲望叫做恣。
【當觀五欲無常.以求善本。】
我們應該了解五欲六塵是無常,以求善本:這才是根本,意思是說要覺悟無常,才是至善的根本。
我們的善沒有本,沒有根,我們的善是五欲六塵的善。我今天做善事,我希望能夠有果報,下輩子更富裕而已。所以,這種善沒有本,那種善是偽善、是惡善,惡的善;壞的善事,你今天布施,你可要記得更加應該念佛,你今天要施捨,要到三寶處幫忙,你都要以無相求生極樂世界為主,這才有根。
所以,以求善本,善如果沒有本變成惡善,沒有依靠,不究竟叫做沒有善本,要有依據,究竟的善叫做善本。
【於身命財】這裡要用三個頓點,身、命、財,對這三種事情,【而修堅法。】
注意!以身體而言,法身叫做堅,以命而言,無量的壽命叫做堅,財富要以智慧,才叫做無盡財富的堅法。這個堅就是不壞。
就是說你現在有色身,你現在有命,你現在有財,用利,趕快利用這三種而修堅法,就是無相法,無相才能永遠堅固。你的肉身會壞,但是這個身體能夠變成法身,你就能夠永久性,這個堅法就是永恆,永恆的法。
今天你的肉身隨時會壞、會爛,我們今天追求這世間,隨時會死,剎那間就要往生了。在座諸位!你千萬不要有個念頭:我到五十歲以上才要吃素食,或是到七十歲才要用功,或是有一天我才要安住認真念阿彌陀佛,來不及了,你不要有這種念頭,你現在要提起什麼念頭,我今天有一小時,我念一小時的佛號,我明天有三十分,我念三十分的佛號,你可要記得!多少湊一些,雨水常下會驚人,佛號若常念也會驚人,很驚人,你不要一直等到我到六、七十歲,或是子孫都已長大成人,娶媳婦、嫁女兒,全都安排好,我才要用功,完蛋了!完蛋了!千萬不要發這種心,你今天聽到,你今天回去要好好趕快做修行的工作,一分一秒都不能等,包括你騎摩托車時,包括你上廁所時,默念,默念,有的人便秘,你知道嗎?有的人便秘,上個廁所,工程浩大,為什麼工程浩大,拉不出來。
所以,身體變成法身叫做堅法,生命變成無量叫做堅法,財產要變成智慧的財產叫做堅法。
【即語我言。】他就對我這麼說,【正士。】正士是一種尊稱,正士;正確的善知識,一個正;真正學佛的人叫做正士。【受是萬二千天女.】就對我說:正士!就尊稱他為尊者,你來接受我一萬二千天女,【可備掃灑。】可以幫助你掃地、泡茶。
【我言。憍屍迦。】我對帝釋天王說,
【無以此非法之物要我沙門釋子。】
所有出家人都姓釋,沙門釋子,【此非我宜。】根本不適合我,我們出家人沒有天女在旁邊,沒有,這不如法。
【所言未訖。】話還沒講完【時維摩诘來】魔王麻煩了,他來了,遇到這位比丘,比丘功力不夠,遇到維摩诘居士,這下麻煩到了,
【謂我言。非帝釋也。是為魔】一下子就了解,這不是玉皇大帝,這是魔,【來娆固汝耳。】是來擾亂你的。
【即語魔言。】就對魔這麼說。【是諸女等.可以與我。】
不要送給這位比丘,送給我維摩诘居士。他沒差別,境界足夠,是諸女等,你不要送給他,送給我,一萬二千位他不敢娶,換我來娶,
【如我應受。】
由我來接受,功力夠,即使二萬個也沒關系,沒差別,他(維摩诘)要度他(比丘)。
所以,我早就跟諸位講過,不是境界的問題,是心的問題,早就跟你們講過了,還是自己內心念頭的問題。你管她長得美丑,你稍微想想看!你現在冷靜,這些男眾,或是女眾,我們自認為化妝得很漂亮,我如果說,男的看到,你第一句話對她說,美!美她的..,你自己留著慢慢看,這樣,美就沒意義了,完全失去意義,對不對?所以說,女為悅己者容。今天化妝也是為了眾生歡喜。,所以,以今天而言,你要修持,我們要了解,噢!原來是色不迷人是人自迷, 色本身不會迷人,人家站在那裡好好的,又不迷惑你,對不對?她拿條手巾揮手,你不要受動搖,美是美你的,又沒差別,絲毫無作用,哪有什麼作用?你看!要揮手盡管讓她去揮,對不對?再為她念佛消災。總而言之,還是男的自己有這種欲望,想要跟她做那檔事情,所以,她會引誘,這才有力量。你若對女孩子,不想跟你做那種事情,一點用處都沒有,做啥?看免費的,又沒差別,對不對?不然,怎麼辦?總而言之,你若有智慧,你很容易,你很簡單,你就能保持很平靜的心,現在你面前,或不現在你面前,你都能很自在,因為萬法本空,美只是一層皮,因此,顛倒的眾生就是這樣,顛倒,維摩诘居士不顛倒,沒差別,一萬二千位送他,他也接受,沒差別。
【魔即驚懼。】他知道這下子慘了,慘了!【念維摩诘將無惱我。】維摩诘居士可能不會跟我作對,無惱我,不會跟我作對。
【欲隱形去】想用神通力把他變成沒有,【而不能隱。】卻沒辦法!
【盡其神力亦不得去.】
盡其神力就是用神通變不見,再怎麼試都沒辦法。
【即聞空中聲曰。波旬。以女與之.乃可得去。】
你要將那些女人送給維摩诘居士,乃可得去,符合一句話:賠了夫人又折兵,他本來是要來擾亂比丘,遇到維摩诘居士慘了,真糟糕!
【魔以畏故.】魔會嚇到,【俛仰而與。】
俛仰,這個俛就是低頭,這個念fu,知道嗎?這個俛就跟我們的俯,跟低頭那個俯一樣,跟俯首的俯一樣,俛仰而與,俛仰就是說低頭,而與,沒辦法,不得不給他,低著頭接受這個事實,魔以畏故,所以俛仰而與。
【爾時維摩诘語諸女言。魔以汝等與我。】你已經給我了。【今汝皆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隨所應】說:好!
【而為說法.令發道意。】
維摩诘居士要這些女人,並不是為了娛樂,要為她們說法,叫她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隨所應;馬上有所反應,而為說法,令發道心,道意就是道念,意就是念頭。
【復言。】他又說。【汝等已發道意.有法樂可以自娛.不應復樂五欲樂也。】
這句話,我發現正中我的下懷,這句話,是我幾十年來所感受最大的,今天學佛的人,所有的快樂,都以法為樂,法樂就是覺悟,所有的法都讓你覺悟,你覺悟了,哪裡會不快樂,你哪裡不快樂。
像我讀大學,讀逢甲大學時,我曾告訴過你們,四年,不曾郊游或是烤肉,或是把馬子,或是帶女朋友去看電影,從來都沒有,因為我對這些沒興趣,我在大學一年級就接觸到佛法,發現這才是世間最快樂的,這才是快樂,這才能讓我們徹徹底底覺悟,這才是人生所要追求的,你想想看!像我那些朋友、同班同學,他們可不行,他們要到咖啡shop,二百元,他回來告訴我的,我沒去,二百元,電燈關得暗暗的,叫小姐坐在隔壁,這樣要二百元,還請人幫忙喝咖啡,咖啡給人喝,還二百元給人家,哪有這種道理,我沒向他要二百算很好了,所以,他找不到目標、方向,他須這樣追求、追求..,對不對?我不同,我一天到晚都在圖書館用功,他們都知道,我房間的電燈要開到十二點。所以,師父未出家以前,我已經研究佛法六、七年了,所以,一出家就當法師,因為經教都了解,我是很有基礎才出家,不像我這裡的徒弟,來,迷迷糊糊出家,剃度,啊!我出家了,迷迷糊糊不知出怎樣的,不知道,完全不知道,來,太匆促決定,所以,師父的出家是已經很肯定我一定要走這條路,因為世間已經無路可走,所以,這裡的女眾想出家,要慢慢等,慢慢等,若這裡的法師,三十幾位都跑光,我就會剃度女眾,真的,這些若不能讓我依靠,我會剃度女眾,所以,你慢慢等,全跑光,不知會不會全跑光,不知道!但是,目前還有三十幾位,所以,你們要祝福我,請這些法師早點離開。
【天女即問。何謂法樂。】
什麼是法的快樂?
【答言。樂常信佛。】
要常常深信佛講的真理。
【樂欲聽法。】
很歡喜心聽法。我才告訴諸位!你們要鼓勵人家聽法,這樣才對!
【樂供養眾。】
眾就是僧,我們要歡喜供養眾生,供僧。
【樂離五欲。】
樂離五欲就是說要離開五欲六塵的束縛,這世間畢竟是無常。
【樂觀五陰如怨賊。】
五陰;色、受、想、行、識,這是我們的怨賊,意思是說不要一直照顧色身,要顧及念頭,不要一直照顧色身,照顧色身就是說整天為了買衣服而煩惱,為了燙頭發而煩惱,為了化妝而煩惱,不要這樣,色身要有禮貌,青春痘不要太多,好看就好,衣服隨便穿,最重要是照顧什麼,照顧那顆心,那顆心照顧好,因為五陰是我們的怨賊,怨賊。
【樂觀四大如毒蛇。】
歡喜心觀察:地、水、火、風像毒蛇般,隨時會傷害我們。
【樂觀內入如空聚。】
內如空聚就是我們的色身,只是一個空空洞洞不實在的東西。
【樂隨護道意。】
就是說要將無上的道念照顧好,
【樂饒益眾生。】
歡喜心寬恕眾生。
【樂敬養師】
就是歡喜心敬仰你的師父,你的恩師。
【樂廣行施。】
歡喜心布施。
【樂堅持戒。樂忍辱柔和。樂勤集善根。】
要歡喜心集善根,一切善都做。
【樂禅定不亂。】內心很定。
【樂離垢明慧。】
垢就是煩惱,離一切煩惱而有明,明就是說清淨的智慧。
【樂廣菩提心。】
注意聽!如果只有我得到菩提心的話變成狹小,廣就是讓彼此之間,都能得到菩提心,廣的意思就是說沒有彼此之分,希望一切眾生得菩提心叫做樂廣菩提心,樂就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得到菩提心,不要只有我得到菩提心,不要這樣子。
【樂降伏眾魔。】這很簡單!
【樂斷諸煩惱。樂淨佛國土。】希望歡喜心清淨佛的國土。
【樂成就相好故.】佛有三十二相,【修諸功德。】
【樂莊嚴道場。樂聞深法不畏。】
不畏,因為聽到不二法門,深法是指不二法門,也就是實相,歡喜心聽到這麼深奧的佛法,而不畏;不產生怖畏。
【樂三脫門。不樂非時。】
注意聽!喜歡空、無相、無作的三解脫門。
不樂非時,什麼叫做非時?意思是說當你發大心而不到究竟時,功行不滿時,是法身大士所不喜歡的,非時就是說你發心而不能究竟,不是法身大士所喜歡的,意思是說我們發心修菩提,要修到究竟之處,不究竟不是我應該發心的時候,所以說,不樂非時,非時就是不能達到究竟的解脫,我不隨隨便便在那個時候發心,非時:不是時候,不是什麼時候,不能達到究竟解脫,不是時候,不是我們發心的時候。
【樂近同學。樂於非同學中心無罣礙。】
希望能親近同參道友,但是,也能跟不是同參道友的人歡歡喜喜相處,心無罣礙,意思是說學佛的人要會用力,不是學佛的人,非同學,他沒有學佛,我們也能歡喜心跟他相處。
至於師父就是這樣,不管你有沒有學佛,你要做的事都跟我無關,有的人說,我有很多缺點,我怕被師父知道,你放心!師父知道也不會講,為什麼?你造你的因緣,我造我的因緣,你一直注意我做啥?唉!我有很多缺點,師父知道會不高興。你放心!我不會不高興,因果會不高興倒是真的,因果會不高興,我不會不高興,所以,在我心目中,你好、壞是你的因緣,我不會瞧不起你,我為何要瞧不起你,你講一條道理讓我聽看看!我為何要瞧不起你,無論你是有學佛、沒學佛的人,無論是佛來,無論是一切愚癡的眾生來,我為何要瞧不起你,我瞧不起你,我得到什麼?你說你造很多惡,你造很多惡,難道我要替你難過嗎?不用,這不就解脫了嗎?所以,我的朋友很好,無論台北豬屠口的兄弟來,無論讀大學的教授來,逢甲大學的廖校長,以前是我們的校長,來到這裡,噢!慧律法師!這是傑出校友,自己拿一個獎牌來,來到這裡,唉!我們太光榮了,我在美國聽到你的風聲,一探聽之下,竟然是我的學生,我們的廖校長很有修養,竟然是我的學生,我師父跟我講,竟然是我的學生,唉!這是你的學生嘛!我今天回來是專程來拜訪你,傑出校友,在五樓頒獎,接著,噢!星雲大師接著就是你,就是你,我跟大師怎麼能相比?大師是一位聖者,了不起,我怎麼能相比,人家有多少甲地,多少間分院,替佛教做了多少事情,我沒有,校長!您不要這樣講。我們以前都稱他廖校長,所以,有學佛、沒有學佛,都沒有關系!台北豬屠口吳金松來,也沒關系!沒關系!兄弟,浪蕩的兄弟,浪蕩無了時,來看我,我也對他很好,相同,他告訴我:唉!益謙都沒改變,還是老樣子。其實他不了解我,我怎麼沒改變,難道他來,我要留一點胡須:吳金松請坐,何必這樣,學佛學我的,他們看我是沒改變,因為,我對他們都一樣,十幾年前也是這樣,兄弟來也是這樣,黑道、白道都一樣,來,我也端茶跟他們說笑。
解脫是我們的事,你說對不對?大智慧是我們的事,跟他有什麼關系,他若不來學佛,也跟我們無關,你的生死自己了。
吳金松來就告訴我,師父!您可要為我超度一下,我是一定下十八層地獄的,因為,他過去都在賭博,(這些話不要讓他聽到)他讀書很行,他讀成功高中的,接著,是台北工專,那是很有程度的人,我說:你今天怎麼搞成這樣。結果,現在在大溪養魚,我的生死莫逆之交,世間這輩子,我就吳金松這個朋友而已,我做法師戒殺、放生,他竟然養魚,天壤之別,兩個人的行業竟然不同。
我說:你有沒有在念佛?
有啊!
我說:你不繼續念嗎?
不用念了。
我說:怎麼了?
開始養魚就遇到寒流,隔天都翻肚,死光光,整池死光光,一條都沒剩,他說:全都沒剩,可憐!
叫他來出家也不要,沒辦法!所以說,各人有各人的因緣,不是我今天勸他,他就會聽,沒辦法!同學歸同學。
所以,不管是同學,不管是非同學,心無罣礙,你造惡是你的事,你做善也是各人的因果,與我無關。但是,我一定要對待眾生平等心。內政部長許水德來拜訪師父,師父也是對他這樣。慧律法師!您有什麼建議嗎?我說:你若能將佛教的教理,因果、戒律的觀念,從小對孩子教育,中華民國就不得了,治安馬上就解決,你說等到發生殺人放火,才抓起來關、處理,傷害已經變成事實,所以說,法律是事後的追述,因果是事先的防范,一個執政的人若懂,應該要將宗教的理念,從小學、初中、高中(貫穿)到大學。在美國,人家問你(信仰)你沒有信仰,你會被當笑話,宗教是一個人的心靈依靠。你到英國時,人家若問你:你是信仰什麼教?我沒信仰什麼。你會被當笑話。但是,國家不聽我的勸告,所以,他們一直拚命的抓,黑槍拚命地槍戰,像陳興發拚命槍戰,一次死三個,抓到槍斃,照常搶劫銀行,照樣,擄人勒贖、強暴,一樣,到今天報紙打開都一樣,不然,你說哪一天沒有,為什麼?為什麼壞不能斷?所以,警政署長下令,或是郝伯村,郝院長下令要盡量治黑道,我告訴你!你要了解,執政要了解什麼是根本,教育才是我們的根本,你要改善善良的風氣,得從小就教他,所以,我們這裡辦短期出家,你們家的小孩要帶來短期出家,很快就改變了,教一星期回去,孩子很快就會聽父母親的話,有時候宗教力量不可思議!不可思議!所以,執政者不了解,宗教讓你自生自滅,現在慢慢地..,國家在大亂,開始找宗教家,因此,我們期盼有一天。
【樂將護惡知識。樂親近善知識。樂心喜清淨。】
這句話有很多人看不懂,樂將護惡知識,這句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惡知識我們還要保護他?這是站在佛門度化他的角度講,意思是說這個人雖然是惡,但是,如果你有機會給他自新時,你要給他機會,意思是這樣,惡沒有絕對的惡,惡沒有決定惡,為什麼說惡沒有決定惡?因為惡總有一天會改變,他若有機會學佛,若有機會轉變,他總會有機會轉變,樂將護惡知識就是你要給惡的人機會,這句話就是這意思,你要讓人有機會改過自新,給他機會,若無恥的人,是常常要求人家給他機會。
樂親近善知識,樂心喜清淨,注意!清淨就是實相。
【樂修無量道品之法。是為菩薩法樂。】
【於是波旬告諸女言。我欲與汝俱還天宮。】
波旬魔王就對天女說,欲就是想要,跟你們一起回到天宮,欲就是想要,與汝就是和你們,俱就是都,還就是回。
這句話意思就是我想要跟你們一起回天宮,你們的意思是怎樣?
【諸女言.以我等與此居士。】以我等就是你已經將我們,都交給維摩诘居士了。【有法樂.】有法的快樂,【我等甚樂。】我們很快樂,我們【不復樂五欲樂也。】你看看!
【魔言。居士。可捨此女.一切所有施於彼者.是為菩薩。】
魔就對維摩诘居士這麼說,可捨此女就是應該把這些魔女還給我,維摩诘居士你不是曾講過,講什麼?一切所有施於對方,彼就是對方,是為菩薩,這才是菩薩。這句話就是這麼解說:魔就對維摩诘居士講,可捨此女,應該將魔女還給我,居士你不是曾講過,你將一切所有布施給對方,這才是菩薩,維摩诘居士這是你講過的法。
【維摩诘言。我已捨矣。】
我已經捨了,我也已經捨完。
【汝便將去。】你可以回去了。
【令一切眾生得法願具足。】
得法的願能夠具足, 與法的願具足。
【於是諸女問維摩诘。我等雲何止於魔宮。】
我們將來如何住魔宮,意思是說要如何修行,要做什麼行業?如何以法為樂?
【維摩诘言。諸姊。有法門名無盡燈。】無盡燈就是一燈傳過一燈叫做無盡燈。【汝等當學。】
無盡燈,以前,在鳳山佛教蓮社打完佛七,最後,煮雲老和尚會會叫一個人起來讀無盡燈,有一次,不小心選上我,電燈關掉,燈燈相續,綿綿無盡,聽完之後,後來說:你講得像魔音傳腦,很難聽!把我批評得很爛,我講經不難聽,怎麼念得那麼難聽,真糟糕!害我還以為讀得不錯,要誇獎我一下,竟然把我訓得..,那時候讀大學,打佛七之後,還沒出家,叫我出來表演,我就出來表演煮雲老和尚拜佛的姿勢,他們笑得合不攏嘴,很會表演,很會唱歌,沒辦法,我就是有這種天份,誰知道?專門表演給人家看的。
【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
暗,冥就是暗,一盞電燈能夠點亮一千盞,像師父現在在講經,講給一千人聽,一萬人聽,一百萬人聽,同此理,冥者皆明,暗的都會變成明,明終不盡;光明不盡。
【如是.諸姊。夫一菩薩開導百千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其道意.亦不滅盡。】
一個菩薩就能引導很多眾生,亦不滅盡。
【隨所說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無盡燈也。汝等雖住魔宮。以是無盡燈.令無數天子天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為報佛恩.亦大饒益一切眾生。爾時天女頭面禮維摩诘足.隨魔還宮.忽然不現。】化不見了。
【世尊。維摩诘有如是自在神力智慧辯才。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佛告長者子善德。汝行詣維摩诘問疾。】
【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自於父捨】自於父捨就是自己在父親處,【設大施會.】大布施,大施會,婆羅門七日,焚香禱天禱告行大布施,希望他將來能夠升天,是這個意思,【供養一切沙門】就是修行人, 【婆羅門及諸外道貧窮下賤孤獨乞人.】乞丐,【期滿七日。】滿七日,
【時維摩诘來入會中謂我言。長者子。夫大施會.】
你只布施外在的財物而已。
【不當如汝所設。】
這樣不恰當、不如法,意思是說只有外相的祈禱、布施沒有用,要有法。
【當為法施之會。何用是財施會為。】
你應該用法的布施,哪裡是用財產在布施而已。
師父一開始就告訴過你們,一切的事相若不能通達理體,所有的事相都沒有意義,沒意義。
【我言。居士.何謂法施之會。】
【法施會者.無前無後一時供養一切眾生.是名法施之會。】
因為財的布施只受限於當時而已,但是,法的布施能夠遍十方,你只要以平等心,十方同時都圓滿,這叫做法的布施。
布施一些東西只是利益這幾個而已,利用法的布施就能利益一切。
【曰.何謂也。】怎麼說呢?
【謂以菩提起於慈心。】
意思是說什麼才叫做真正法的布施,以菩提起慈心,起慈心有三種:凡夫為了升梵天;二乘為了求功德;菩薩是為了成佛。
所以,度脫眾生都欲令求其佛道起慈悲心,眾生、二乘、菩薩都會起慈心。
【以救眾生.起大悲心。以持正法.起於喜心。】喜心叫做歡喜心,【以攝智慧.行於捨心。】
注意!小捨是捨於冤親債主,人家對我們好,我們也是這樣,人家對我們不好,我們也是這樣,這是小捨,小小的布施。大的捨呢?是萬有皆捨。所以說,行於捨心就是一切的造作全部不著,捨就是不執著,捨掉一切身心內外,用智慧心,以攝智慧,行於捨心。
【以攝悭貪。起檀波羅蜜。】
我們不要悭貪,放下悭貪,檀波羅蜜就是布施,為了不讓我們悭貪,所以,我們要布施。
【以化犯戒.起屍羅波羅蜜。】屍羅就是持戒。
【以無我法.起羼提波羅蜜。】
你若無我就能忍辱,羼提就是忍辱的意思,無我當然就可以忍辱。
【以離身心相.起毘梨耶波羅蜜。】
師父早就告訴過你們要離相,毘梨耶就是精進。我們如果不能離開身心相,不名精進之人。著相而求,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見性,只要你執著你在修行,你還是沒有離開身心的著。
【以菩提相。起禅波羅蜜。】
菩提:覺悟之相,有覺悟就有定的波羅蜜。
禅定,因為菩提之相是無定無亂,本性沒有所謂的定,也沒有所謂的亂,那就是禅。
【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羅蜜。】
在佛而言是名一切智,在菩薩而言它叫做般若,所以,般若是因,一切智是果,這個要注意!佛是一切智,一切智是果,菩薩修行,菩薩六度,修到最後有般若波羅蜜,所以,般若是因,一切智是果,所以,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羅蜜。
【教化眾生而起於空。】
意思是說每天教化眾生,但是,終日不執著眾生相,教化眾生而起於空就是不著眾生之相。
【不捨有為法而起無相。】
不捨就是不離開有為法,沒離開生滅法,當下就是不生不滅法,無相法。
【示現受生而起無作。】
雖然跟眾生一樣來受生,但是,而起無作,把筆拿起來,不造生死業叫做無作,雖然來受生意思是說雖然來示現,像由父母親而出生,但是,他不造生死業。
【護持正法.起方便力。】
什麼叫做方便?因為不取相能夠方便,著相就不能方便,一切須無著才能方便,圓融法。
【以度眾生.起四攝法。】
四攝法已經跟諸位講過了。
【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
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你能夠尊重一切,我慢就沒有。
【於身命財.】對這三種【起三堅法。】剛才已經講過了。
【於六念中.起思念法。】
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佛、法、僧大家都知道;念施、念戒、念天,念施就是准備要隨時布施,隨時,包括我們的生命,隨時要准備布施出去,不是只有外面的金錢而已,生命隨時要為三寶犧牲,為眾生犧牲;念施,念戒;一定要持戒,念天就是光明,天是光明,六念。
【於六和敬.起質直心。】
六和敬簡單講,身業就是慈悲心,口業也要慈悲心,意業也要慈悲心,但是,意業沒有貪瞋癡等等,得到飲食的時候,分上座吃,接著是要持戒清淨,接著就是漏盡智慧,簡單講,,在六和敬裡面第一個要素是身口意清淨,第四就是得到飲食,平均分配,第五,六和敬一定要持戒清淨,第六就是要漏盡智慧。不然,你六和敬做不到。起質直心:要直心不可以扭曲。
【正行善法.起於淨命。】
凡所行善不以邪心為命,所以,正行善法,起於淨命,淨命就是正當的職業,而養活自己叫做正行善法。
【心淨歡喜.起近賢聖。】
【不憎惡人.起調伏心。】
心淨就歡喜接近聖人,也不要埋怨、恨惡人,要能調伏自己,這句話你們要記得!說起來,娑婆世界本來就是這樣。
【以出家法.起於深心。】
因為你有執著就會淺,你若沒有執著才會深,所以,以出家法起於深心,出家才能深。
【以如說行.起於多聞。】
按照善知識所說的,好好做起於多聞,聞而不行就不叫做多聞。
【以無诤法.起空閒處。】
因為無诤法是來自於空閒的地方。
【趣向佛慧.起於宴坐。】
宴坐就是沒有所謂的入跟出叫做宴坐。因為佛的智慧很深遠,身心通身放下叫做宴坐。
【解眾生縛.起修行地。】
我們自己的行不修,怎麼能解脫眾生的束縛呢?所以,能解脫眾生的束縛,本身要有修行,你能夠解眾生的束縛,當然是來自於自己的修行,這句話就是這意思。
【以具相好及淨佛土.起福德業。】
要具足相好以及清淨佛的國土,這是來自於福跟德的業。
【知一切眾生心念.如應說法.】
就是說你要會觀照,觀照一切眾生心的念頭,如法說法,因為有所智慧,
【起於智業。】就是大用現前。
【知一切法不取不捨.】一切法不可取,也不必去捨。
【入一相門.起於慧業。】
入不二法門,一相就是不二法門,起於智慧之業。
【斷一切煩惱一切障礙一切不善法.】
這是來自於一切的善業,意思是說一切的善業,才能行一切善,才能斷一切煩惱,才能除一切障,才能了一切不善業,所以,斷一切煩惱、一切障礙、一切不善法,當然來自於修一切善。【起一切善業。以得一切智慧.】當然這是方便講,得本有的智慧,意思是說因為開采出本來的智慧。
【一切善法.起於一切助佛道法。】
就是說佛法有兩種,一種是世間法,一種是出世間法,出世間法就是助佛道法,所以,起於一切助佛道法,助佛道法旁邊寫個:出世法,這樣你就知道了,因為一切智慧就是一切善業,一切智慧就是一切智業,一切善法就是德業,德行的業,助佛的道法,大乘是無漏法,智跟德這兩種,非有漏法可成,一定要無漏法,這樣知道嗎?
【如是善男子。是為法施之會。】
這才有法,你只用東西布施,你沒有法布施。
【若菩薩住是法施會者.為大施主。】
住就是當你安住在這些佛法上的真理的布施,為大施主;才夠稱為你是一個大布施的人,這才是。
【亦為一切世間福田。】
這才是真正一切世間的福田,一切真正世間的福田。
【世尊。維摩诘說是法時.婆羅門眾中二百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時心得清淨.歎未曾有。稽首禮維摩诘足。即解璎珞價值百千以上之。】璎珞就是裝飾在兩臂身上的供養物。但是,維摩诘居士【不肯取。】他是一位居士,他不肯拿。
【我言居士。願必納受.】希望你能夠接受,【隨意所與。】隨著眾生的意思,接受我們供養你的東西,隨意所與;你應該隨我們的意思接受這分。
【維摩诘乃受璎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會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難勝如來。】
這意思是說乞丐平等,佛也平等,送給一位最貧窮的乞丐,再供養一位最莊嚴的如來,意思是說都平等的意思,這就是法,維摩诘居士這舉動就是平等。
【一切眾會皆見光明國土難勝如來。又見珠璎在彼佛上變成四柱寶台.四面嚴飾.不相障蔽。】
不互相障礙。
【時維摩诘現神變已.又作是言。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猶如如來福田之相.】
為什麼?因為維摩诘居士證得法身,所以,維摩诘現神變之後,又說:若是施主以平等心,布施一個最貧窮的人,就像布施一尊佛(如來)的福德那麼大。
【無所分別.等於大悲.不求果報.是則名曰具足法施。】
你看看!看他教我們如何布施。所以,我們的錢布施出去,全都不要想,但是,我們要找正知正見的布施,不要他把錢拿去造惡業,你也布施給他,我們也有罪,我們也要了解這是不是真的在做善,隨便亂布施沒有智慧,不可以!
所以,他教我們布施要平等心,不求果報,就跟布施佛祖一樣。所以,還是我們心的問題,說來說去都是這顆心的問題。
【城中一最下乞人.見是神力.聞其所說。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如是諸菩薩各各向佛說其本緣.稱述維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詣彼問疾。】
都不夠資格,二萬二千位菩薩,都說沒辦法,沒辦法。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