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同分妄見•別業妄見 第三


 2020/7/5    熱度:850    下載DOC文檔    

講題:同分妄見·別業妄見

日期:2009.5.15-2009.5.23

片數:共5片(本片為第3片)DVD

[午二 同分妄見(分二)]

[未初 征陳所見 二了無其實 今初]

昨天我們講別業妄見,別業妄見是惑現,同時加上業招;這個同分妄見只有惑現,沒有業招。也就是說:日月星辰、花草樹木、山河大地,都是我們的同分妄見,也就是看出去的環境、依報大略相同,人類的感受幾乎沒有什麼不同;但是,還是有不同,因為同分妄見也是由別業妄見而影現出來的,雖是同分妄見,其實是各個的別業妄見所顯現的。所以,山河大地、花草樹木對每一個人的感受、受用也是不一樣。所以,雖然說是同分妄見,其實也是別業妄見;這個同分妄見跟別業妄見它有交叉,所以,不一定站在哪一個角度。譬如說我們這個講堂,從每一個人的角度來看,有別業妄見,也有同分妄見,講堂每一個人的看法都不太一樣;但是,共同使用這個文殊講堂,那麼,以這個文殊講堂為一個單位,叫做別業妄見的話,整個高雄市就是同分妄見。所以,看你的時空列出來的范圍,一直往外推。時空性的不同,別業跟共業沒有一定的區分,很難講!但是,站在大原則上,別業妄見通常是指屬於個人,含有業感、業招;同分妄見含有共同性的看法、感覺、感受、認同度。所以,大原則掌握住;但其實這裡面有交叉,復雜性的。

經文[雲何名為同分妄見?阿難!此閻浮提,除大海水,中間平陸有三千洲。正中大洲,東西括量,大國凡有二千三百,其余小洲,在諸海中,其間或有三兩百國,或一、或二,至於三十、四十、五十]。

這個是佛當時在世在闡述當時的位置,當時候的國是很小的,以北印度來講,就分成十六國,如果是以前,台灣這一塊小土地就會分成好幾國。以前的國是四個城門圍起來就叫做一國,所以,它的范圍非常小;但是,有某些國范圍是很大的。你到台北市去看,它就是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對不對?如果在以前,這個就算是一國。所以,以前的國它很小,因此國家很多。現在的國就不一樣了,現在的國家就很大,像中國大陸一個國家,差不多比歐洲國家還大!所以,我們要了解,兩千五百年前,佛陀所講的這個陸地、國,跟現在是不一樣的。

[初句是征,阿難下陳其所見。此閻浮提,是須彌山南面洲名],須彌山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喜馬拉雅山;這是有人主張這樣子,有人不然,所以,須彌山是一個爭論之點。[此洲多閻浮提樹,故以立名。歐、亞各洲,都屬南洲。除大海水者:四大部洲,俱在鹹水海之中,除大海水,中間平原廣陸,為陸居眾生所依止者,有三千洲]。這個[洲]就是我們所講的島、陸地,有三千洲。[正中大洲],就是大的島嶼,或者大的陸地。[乃閻浮提中心點,東西括量(平聲),略南北二字,含在其中,自東南徂西],[徂]就是往,或者是去。從東到西,[由南及北,包括量計,大國凡有二千三百,小國則不計也]。我們現在全世界的國家,也不過二百個,以前就有二千三百個,所以,以前的國家是很小很小;我們知道個概念就行,沒有一定要怎麼樣去解讀。[其余小洲,皆布在大洲之外],就是小島了,[亦在鹼海之中,其間洲之大小不一],這中間的陸地,[洲]就是陸地,有大的陸地、小的陸地,就不一定。[大者或有三百國,二百國,小者或一國、二國,中者或三、四、五十不等]。三十、四十、五十都不一定。

經文,[阿難!若復此中,有一小洲,只有兩國,惟一國人,同感惡緣,則彼小洲,當土眾生,睹見也諸一切,不祥境界:或見二日,或見兩月,其中乃至暈、適、佩、玦、彗、孛、飛、流、負、耳、虹、蜺,種種惡相]。

師父解釋一下:阿難!若復在這裡面,有一塊小陸地,這小陸地就平分,只有兩個國家,同在一塊陸地上,這其中只有一個國家感受到惡的因緣、災難。有災難的這個小國,當土的眾生,這個國家的眾生,會睹諸一切,就是見到種種不祥的境界,有時候看到兩個太陽或者是兩個月亮,其中乃至看到種種不祥的,暈、適、偑、玦,這是形容月亮周圍的氣,種種的惡氣,黑氣、白氣;彗、孛、飛、流,這是形容星星的光芒,放射的不一樣;負、耳、虹、蜺,這是形容太陽。所以,前面四個字,形容月亮四周圍的光氣、惡相,彗、孛、飛、流是形容星星的惡相,像彗星、掃帚星等等,種種惡的現象;負、耳、虹、蜺,這是形容太陽四周圍的陰陽之氣,種種惡相。

師父先簡單解釋一下:暈、適、偑、玦,這是形容月亮周圍的種種氣,惡氣環匝,環匝就是整個圍繞起來,叫做暈,就是惡氣比較重的,環繞起來。黑氣薄蝕,薄薄的一層黑氣叫做適,這個[適]就是昏、暗的意思。惡氣環匝就比較嚴重於暈;黑氣如果是薄蝕,這個稍微比較輕微,但是,還是昏。白氣在旁如衡璜,衡璜就是半璧形的玉,曰佩。它在形容什麼?月亮這樣子,半壁形,月環切成一半,也就是月亮在這邊,兩個朝外弧度的半月,這樣弧度的惡氣環繞在月亮的,這個叫做佩。

[玦]呢?月亮外面有環把月亮包起來,向內弧的,把月亮包起來的叫做玦,兩個半弧度分別往外的就叫做佩。彗、孛、飛、流,是指星星的惡相,這個彗,我們常講的叫做彗星,帶有尾巴,形狀像掃帚的,俗稱掃帚星。譬如說哈雷彗星這樣跑過去,它拖著一條尾巴,這個亮度是拖在後面的,如果你有稍微一點天文的知識,都知道這個是水氣,水氣遇到熱所放射出來的一個光芒。因為隕石本身上面有水氣,消氣高速的劃過虛空產生熱,熱會蒸發彗星上面的水氣,所以,你一看,它會燃燒放出這個水氣,所以,我們在地上看上去的時候,它會變成拖著一條光。這個時候就叫做彗。

[孛]不是這樣子的,是星星有很強的光芒向周圍射出去,光芒往外放;慢慢的去理解古時候的用字。[飛]就是從虛空劃過;[流]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往下降,下注,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這個隕星,星星殒落。彗、孛、飛、流、負、耳、虹、蜺,光芒遍指是彗;俗呼掃帚星。芒氣四出曰孛,這個字也可以念bo兩種讀音;絕跡橫去,就是從空中過去,曰飛;光相下注,就是殒星降落,下注叫做流;此皆是星辰災相,星辰種種災相。負耳虹蜺,都是太陽旁邊的種種氣所造成的。也是一種惡的現象。負耳虹蜺,種種惡相者:負耳乃陰陽之氣,如弓之背日,前面那個是針對月亮,現在是針對太陽。太陽旁邊的氣,如弓之背,就是月亮的佩的氣,是弓箭倒背著,叫做負;如玦之傍,就是把太陽包起來,如玦之傍日者,太陽旁邊的氣包起來的。

映日而晨出者名為虹,這個[虹]就是太陽的光線,照射於浮游的空中的水氣,因為反射而生的彩色的弧形狀,叫做虹。這個早上跟晚上又有一點不一樣,早上晨出叫做虹,映日而出的這個叫做虹;對日而暮現的、黃昏才出現的,這個叫蜺;雄的叫做虹,雌的叫做蜺,這些都是陰陽的災象,看到這些現象,國家就會有種種的問題,國土就會種種的災難。這樣簡單介紹以後,好!我再念一遍,再來解釋小字:阿難!若復此中,有一小洲,一個小小的島、陸地,只有兩個國,但是,只有一個國家,看到、感受到種種的惡緣、惡相、災難,種種的天文惡相,或者是月亮、或者是太陽,或者是星星,種種惡相。則彼小洲,當土眾生,睹見一切不祥的境界。

有時候會看到二個太陽,有時候會看到二個月亮。其中乃至於月亮產生四周圍有光氣、有惡氣的,這個叫做暈;月亮旁邊黑氣蓋住的,這個叫做適。月亮旁邊的氣,背著弓箭形的,叫做佩;那麼,包起來的,像玉佩斷了一半包起來的,叫做玦。帶著尾巴的光芒,叫做彗星;光芒四出的叫做孛星;從虛空飛過的叫做飛星;從空中下降的叫做流星。太陽旁邊有陰陽之氣,背對著太陽,如弓箭倒背的,這個是負;包著太陽的,這個叫做耳;虹跟蜺就是映著太陽的光,虹是早上,蜺是暮現,下午的;蜺跟霓字是通用的,種種的惡相。這樣看了,底下的注解就好解釋了。

[此災象,亦不是喻,乃舉同分中之別分],就是共業中的不共業,[別分]就是不共業。雖然住在同一塊陸地,不同的國家,看到的卻不一樣,所以,這個叫做共業中的別業。[易知之法,例彼同分難知之法],來推演、推論難知之法。[令難知者,亦易知也。別舉此閻浮提洲中,有一小洲],一點點小陸地,[只有兩國],這兩個國家當然是很小啦。[以有兩國,所見不同,方可驗知,同分妄見。惟一國人,同感惡緣者:兩國同洲],同一個陸地,[心行不同],有一個國家是作惡,有一個國家行善的人多。

[惟獨一國人,同感惡緣。注意‘感’字,乃依因感果],所以,一切眾生共同造的業,必須共同承擔。[感應不忒],[忒]就是差錯,一點都不會差錯。因果比電腦更准,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由妄惑為能感之惡因,而災象為所感之惡緣。故彼小洲,當土眾生,依妄惑妄現,種種不祥境界,為與本國眾生同見,鄰國不見,故知乃由妄惑,妄現咎征],妄現種種的不祥的征兆。[惟應此國,不應彼國]。現在就是講國運要昌隆,人有命運,國家有國運。

[或見二日],或者是看到兩個太陽,[或見兩月者],兩個月亮。[儒雲:‘天無二日’,既見二日、兩月,自非吉祥之兆。如夏桀之亡,兩日並照是也。其中乃至超略其余。惡氣環匝曰暈;黑氣薄蝕曰適;適昏也。白氣在旁如衡璜],衡璜就是半壁形的玉;這個[璜]就是半壁形的玉,玉,只有一半。白氣在旁如衡璜[曰佩];[佩]就是氣的形態,是指形狀,如半璧形的玉。[如半環]往內包的[曰玦];像環形可是有缺口的玉佩,叫做玦。[此日月之災象也],但是,這裡是指月亮。[如月暈七重],月亮有種種七重惡氣。[漢高祖在平城,有重圍之難],一層一層被圍住之難。[彗孛飛流,負耳虹霓者:光芒遍指曰彗;俗呼掃帚星。芒氣四出曰孛;絕跡橫去],從空中飛過去[曰飛];絕跡橫去叫做飛。[光相下注曰流];我們現在人很容易了解,流星、流星就是這個。[此皆星辰災象。如宋襄公時,星隕如雨,秦始皇時,彗星遍出]。這個都是不好的。

[宋景公時,熒惑在心,景公懼],這個熒惑在心,不是說迷惑在我們的心裡,不是這個意思,完全跟你想像的是不一樣。熒惑,[熒]它是火星,這個[心]不是我們那個人體的心,這個[心]是正中間的位置,天之正位,古時候天文學家把天分成二十八星宿,古代的天文學家,把黃道,黃道就是太陽和月亮所繞過、所經過的天區,來區分的恆星,分成二十八個星座;二十八個星座不是二十八顆星喔,是二十八個區域,東、南、西、北各有七個區域,每個區域不是不止一顆星。所以,在天文學家,把它劃分成二十八個星座,就是二十八星宿,就是二十八個區域,四方各有七宿xiu。二十八星宿把天文、虛空當中,人類所能看得到的這些星球,分二十八個區域。古時候的天文當然跟現在沒有辦法相提並論,現在都可以發射太空船、發射哈伯望遠鏡,毫無障礙!以前都是用肉眼。

宋朝的時候,哪有辦法發明這個天文望遠鏡?都是用肉眼這樣看。現在不一樣,現在發射那個哈伯望遠鏡,在這個地球的上空的軌道,很高的地方,沒有高山、空氣的阻隔,完全可以看得很清楚,而且把這個相片往太空站傳送回來,現在可以到達幾億光年的距離;光年就是距離,用太陽的光速跑了幾億年啊!宋朝的這個天文學家,距離我們今天才一千年左右,就完全不一樣的世界了,我們現在很方便了,大家天文知識非常豐富。

這個熒惑在心的這個心宿是二十八宿之一,蒼龍七宿的第五宿;蒼龍就是東方。東方七星宿的第五星宿,有星星三顆,宋史天文志,宋朝的歷史天文志;[志]就是記載的意思。心宿三星,天之正位也,這句什麼意思呢?在宋景公的時候,這個火星,[熒]就是火星的別名,這個火星剛好正對宋朝的天空,就是表示災難要開始了。熒惑在心,[心]就是天空的正位,就是災星現前的意思。宋景公的時候,這個火星、災星現前了;熒惑,火星的別名,它會讓我們迷惑,也可以解釋說現惑,也可以說是火星的別名。就是火星剛好跑到宋景公那個時候國土的正位,那表示災相現前。[心]是指位置,不是內在的心,叫熒惑在心。

景公懼,天文現這個惡相,[召子韋],這個是天文學家,對天文有研究的。[而問焉。子韋曰:熒惑天罰也]。只要是火星正當虛空位置,確定在心的那個心宿,心宿有三顆星,正是天空的正位,那個時候意思就是說:災難當頭了。熒惑就是當火星災難當頭的時候,表示天罰,上蒼要懲罰,會有種種的災難。[心]宿,就是正當這個位置,跑到天之正位。[是宋之分野],[分野]就是改朝換代,國家的壽命差不多了,要改朝換代了。[禍當君身],火星現前,正當惡相,剛好對准著我們這個國家的上空,還是正位,這個災難是會發生在君王身上,[雖然災兆已現],子韋就告訴他說:[可以移之宰相]。我有辦法把它移到宰相的身上。

[景公曰:宰相所使之治國者,而移死焉不祥!寡人願自當也]。[所使]就是皇上派出來,治理國家的。宰相是國家、皇上所派出來的,能治理國家的,而把這個死亡、不祥移死到宰相的身上,焉不祥,這個太不吉祥了,那誰來幫寡人治國呢?不行!寡人願自當也,我來死!這個皇帝了不起![子韋曰:可移於民]。災象現前,我們現在把這個災難移到千百萬的人民。[公曰:民死將誰君乎]?人民全部都死光了,有誰把我奉為皇帝呢?誰將我奉為君主?沒有人民,當然沒有皇帝了,這還用講?[寧獨死耳]。干脆我自己去死好了!

[子韋曰:可移於歲]。[歲]就是國運,就是年,就是年收入的意思。皇帝本來要死,把皇帝的死移到整個國家的災難,可以化解掉;[歲]就是國運不昌,移於歲,意思就是:讓今年五谷不豐收,可以把它變成國難,不要皇帝你死,把它變成國家的一種災難。宋景公很慈悲的回答說,[公曰:歲饑民饑必死],歲饑就是這一年如果不豐收,那麼,民饑必死,人民沒有東西吃、沒有飯吃了,那就一定會死![為人君欲殺其民以自活],哪有一個國王、皇帝要殺他自己的人民來自己活的?[其誰以我為君乎]?那麼又有誰來奉我為君王呢?[是寡人之命固盡矣]!是我的命該盡了,[子無復言矣。][子]就是你,你不要再講了,就讓我死吧!

[子韋北面再拜],子韋就是看天文的這個大臣,北面再拜[曰:臣敢賀君!天之處高而聽卑],[卑]就是低處,天是高高的;但是,他會聽低處的人民的心聲。我常對徒弟講:你所做的一切事,天地有眼、天地有耳,你講的細小的音聲,天地也聽得到;你所做的一切的惡事、或者是善事,天地也絕對看得到,你不要認為你旁邊 沒有人。一個佛弟子,應當對自己的行為、語言負責。所以,天之處高而聽卑,天雖然在很高,但是,他會聆聽卑下的地方,就是人們的聲音。[君有仁人之言三],你有這個仁慈之心的人,講的話非常的偉大,一點都不自私。[天必三賞君],上蒼一定會賞你,[今夕星必徙捨],今夜這個星星必徙,[徙]就是遷移,[捨]就是位置。今天晚上,這個星宿一定會遷移它的本位。[君延壽二十一歲]。這麼好?講兩、三句話,延壽二十一歲。那我現在講:我願意代大家死!是不是可以多活幾年?這個就當作故事來聽。

[公曰:何以知之?]你怎麼會知道?[對曰:‘君有三善,故三賞,星必三捨],[捨]就是三次的移動,[捨行]過[七星],[捨]就是移動,一移動就是七顆星,一顆星來當作一年的話,[星當一年],那麼三捨,[三七二十一,故知延壽二十一年。臣請伏於陛下以伺之],[伺]就是等待一下。[星不徙],這個星星如果不移動,[臣請死之]。我自己請死,你賜我死罪。[公曰:可]。[可]就是好!我們等待一下。當天晚上,[其夜星三徙捨],真的移動,總共過二十一顆星。[如子韋之言。景公不忍損人利己,故得延壽]。

諸位!這個值得我們佛弟子來效法、來贊歎,有這樣的心,難能可貴![此誠為賢聖之君,實足為千古之模范也]。所以,死不足惜,重要的是你的那一顆心![負耳虹蜺,種種惡相者:負耳乃陰陽之氣,如弓之背日者名負;如玦之傍日者],這個傍就是旁,[名耳;映日而晨出者為虹;對日而暮現見者為蜺];黃昏才出現的,這個叫蜺。[又雄曰虹,雌曰蜺,此皆陰陽之災象。災象尚多,總屬惡緣感召之咎征],[征]就是原因。一個國家共同行善,會改變國運的,全國的人都好好的行善、誦經、念佛。這個國運它就會改。[故以種種惡相該之。初征陳所見竟]。

[未二 了無其實]

經文[但此國見,彼國眾生,本所不見,亦復不聞]。

另外一個國家,看不到、也聽不到,災難只有這個國家看得到。所以,但此國人見,另外一個國家的眾生,本所不見,亦復不聞,這個文字簡單。

[同一洲中,天原是一象,分有無,足知非實]。就是妄的意思,證明那是虛妄的,一國有,一國沒有。[前必取兩國者,以一國不足以顯妄,若兩國同見,亦不足以顯妄,故曰:‘但此國見,彼國眾生,本所不見。’但者獨也,又非特不見,並亦不聞。雖此國惑同同見,畢竟非實]。雖然這個國家惑同而同見;但是,畢竟不是真實的。[此說妄處,比別業中],比照討論別業中所說的,[既略即、離],別業不是講即,就是講離;可是,在這裡沒有,[復缺妄因]。此說,就是同分妄見或者妄處,在這裡指的妄處跟別業妄見來作一個比較,就略去了即和離,[略者,准上可思;缺者,待下進退合明中例出]。

[進]就是把范圍慢慢的擴大,[退]就是慢慢把范圍濃縮、縮小。進,譬如說:眼睛,進,阿難的色身;進,閻浮提,再進,十方的虛空,依、正二報。好!退,把十方的虛空濃縮成閻浮提;再退,再把閻浮提退到阿難的本身;再退,再把阿難這個色身,退到一顆眼睛有眚病。所以,[進]就是范圍越來越大,[退]就是把大的范圍縮小。[合明]就是同時,一次講進,一次講退,一直來說,叫做合明中例出。[然此亦有兩重易知:一者易知其為同分],容易知道那是共業所感的世間,為什麼?[以舉國皆見故];以全國都看得到,種種的災象。[二者易知其為妄見],很容易了解那是妄,為什麼?因為另外一個國家並沒有看到這些惡相,[以彼國不見故],只有本國看到。[是以取此為能例焉。二各舉易例竟]。

[巳三 進退合明(分二)]

[午初總標 二 別明 今初]

進,剛剛已經講過了,由見眚、眚影,就是一個人的眼睛,再進阿難的身,阿難的身再進,變閻浮提;閻浮提再進,就十方法界的依報、正報。而退的話,從十方法界變成閻浮提;再退,阿難的色身,再退變成眼睛來討論,所以就是進退合明。就是范圍愈來愈大叫做進、人愈來愈多叫做進;范圍愈來愈小、人愈來愈少,這個叫做退,來說明。

經文,[阿難!吾今為汝,以此二事,進、退合明]。

二事就是眚影跟災象,眼睛所產生的紅熱病的眚影,還有種種的災象,剛剛講的,一個是別業妄見,那個當然就是眚影了;現在是災象,這個是同分妄見。

[此總標例法。以即用也;二事乃眚影、災象之事。進、退合明,按下三節之文,有分屬進退合明];單進、單退叫做分屬;如果進退同時解釋,叫做合明。分開來討論叫做分屬,是分屬進?還是分屬退?有分開來,叫做分屬;如果是進退一起討論叫做合明。[交互進退合明二義]。就是各個角度交換過來討論。[若約例處]:如果就舉例的角度來說,[例汝]就像你阿難、[例彼、例閻浮提],三千洲中。[三番進退合明]:A[先進一人見眚影],[進]就是范圍愈來愈擴大來談。

好!一個人眼睛有紅熱病,見了五光的圓影,這個時候慢慢的擴大,這是[別中之別],別業中的別業,只有他有這個見眚病,有看到眚影,這別中之別。[例阿難見身、界],擴大一點,就像阿難你現在見到你的五根身、五塵境,身、界[別業之妄],眼睛有赤眚,看到五重的圓影,就如同阿難你現在看到你的色身,還有五欲六塵,外面的五塵境,其實就是你卡住了一層無明,叫做別業之妄。[是以一人例多人],大家都這樣,所有的眾生都是卡住一層無明,所以,見有種種的我相、人相、眾生相,一切眾生都卡住了一層無明,都沒有成正等正覺。[屬進別例別],這屬於進,把范圍小的別業妄見例別業妄見,[以合明]。

B[次退一國見災象],[退]就是把大的范圍再濃縮小的,次退一國見災象。[同中之別],是共業中的別業,[例彼一人見眚影],就像一個人看到眚影一樣。這是[別業之妄,是以多人]退回來[例一人],很多人看到種種的災象,等同你一個人看到了五根還有外界,五根身還有六塵等等。是以多人例一人,[屬退同例別],退同分妄見來例如別業妄見,因為災難是同分妄見,各人就是別業妄見。[以合明]。就是用多退回來比例少,叫退同例別,退同分妄見,來例別業妄見以合明。

C[後進一國所見災象,同中之別],[進]就是范圍再擴大,後進一國所見災象,同中之別,共業中的別業。再擴大[例彼十方依、正,同分之同],共業中的共業,同分妄見中的同分妄見,十方眾生就是同分妄見。[是以一國例諸國,屬進同例同],這屬於進同分妄見,例這個同分妄見,一國災象是同分妄見,十方依正也是同分妄見。[以合明。此二進一退,分屬合明也]。

[若約結處]:結處就是最後了。[皆是、俱是、同是],這個看經文,例汝今日:以目觀見,山河國土,及諸眾生,皆是無始,見病所成。注意,這個就是[皆是]。再看經文,一病目人,同彼一國,彼見圓影,眚妄所生。此眾同分,所見不祥,同見業中,瘴惡所起。俱是無始,見妄所生。注意那兩個字:俱是。看經文,同是覺明,無漏妙心,見聞覺知,虛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注意[同是]那兩個字。好,看若約結處:皆是、俱是、同是。[三番交互合明]。

三個大段,甲:[先進眚影,別中之別],別業中之別業,[合明別業所見身、界],這是[別中之同]。意思是別業中的共業,[則此身、界,固無始根本見病之影,與眚影同一例也;退後身界],這別業中的共業,[別中之同,以合明前之眚影,別中之別]業,[則此眚影,雖枝末見病之影,亦由無始根本見病而來,與身界同一例也;二者皆是無始見病所成]。這個簡單。

乙:[次退]就是把范圍縮小,[一國所見災象],這是共業中的別業,叫做[同中之別],有的國家看到,有的國家沒看到,[合明一病目人],眼睛有毛病的人,你的眼睛有問題,那就是只有你的眼睛,別人眼睛沒有問題,合明一病目人,[所見眚影別中之別],只有你看到這個眚影。[則此眚影,亦是一人瘴惡所起,與災象],共同見到一個國家的災象,[同一例也];你的眼睛有毛病,等同一個國家有災難,這樣把它擴大范圍就對。復進一病目人,所見眚影,合明一國,同見災象,則此災象,亦一國見病妄現],因為別國沒有現,別國不見,當然就是妄現了。[與眚影同一例也];只要把范圍擴大,你的眼睛,把它當作一個人;或者一個國家;或者十方世界,就這樣子而已。[二者俱是無始見妄所生]。這兩個都是無始來見病、見妄所生。

丙:[後進一國同見災象],[進]當然是范圍再擴大,一個國家再擴大十方法界。[同中之別],也就是共業中的別業。[合明十方依、正,同分之同],共業中的共業,因為十方法界,不管你哪一個國土,都必須包含在裡面。十方法界包含一切國土,一切國土都看到十方法界。[則此依、正,亦是眾生瘴惡所起],瘴惡就是十方法界的依正,都是眾生的業力、無明所感的、所感招而來的。也是眾生瘴惡所起,[與災象同一例也;復退十方]法界的[依、正,同分之同],共業中的共業,退回來,變成一國所現的災難。[合一國所現災象],只有這個國看得到,所以,它是共業中的別業,[同中之別],另外一個國家沒有看到。[則此災象亦是眾生同分],就是共業所感[之惑所現,與十方依、正同一例也;二者同是覺明無漏妙心],因一念不覺,所以產生的[虛妄病緣],見病的意思就是:每一個眾生的內心,都充滿著無明病、執著病、大病、小病,就是沒智慧;有智慧看:一切法無生、無相,究竟平等;可是,要一切眾生看,他就每天都有事情,哄哄鬧鬧,鬧到一輩子。

後天的學問,他是愈讀有時候就愈煩惱、愈執著,所以,知識不能解決煩惱,知識只能改善我們的生活,食衣住行等等,讓我們的生活更舒服一點;但是,沒有辦法解決我們生死疲勞的輪回問題。我尊敬、贊歎這些專家,因為我們要活在現實的社會裡面,我們必須贊歎這些科學家、文學家、化學家、藝術學家,為什麼?這些對人類的貢獻很大!今天如果我們沒有科學家,我們麥克風沒有人發明,你講經,沒有辦法用擴音器;沒有攝影機,二樓、三樓閉路的,就沒有人看到電視。我們要感謝他發明;可是,感謝他,他只能發明這個擴音器,或者是閉路的,或者是錄音、錄影,當然是貢獻很大,但是,問題不能解決煩惱,因為他有漏。所有的只要意識心所產生的知識性的東西,都叫做不究竟;但是,不究竟是不究竟,這可是很重要!

如果你今天生病,躺在那個地方,你沒有這些醫學不眠不休的研究,就拿重感冒來講,你這是感染什麼病毒啊?你不知道,你只有佛法沒有用啊,佛法聽了那麼多,你躺在那邊!為什麼?人家一針打下去就健康啊!你懂佛法,因為你不懂病毒啊,譬如說:蛇咬到了,你用什麼血清去解掉?你沒有這種醫學上的知識,死定了!所以,內心裡面不能說:我學佛的人就有資格去高傲!你懂嗎?不夠資格,不行的,我們必須跟天地和諧、跟眾生和諧、跟科學、醫藥理性、跟一切眾生和諧。活在互助、互利、互補、互相尊重的一個立場,我們贊歎他;只要對國家、社會、文化、人類有所貢獻的,我們都要如此的尊重跟贊歎。

譬如說:農業!如果你今天只有學佛,好!這些農夫去耕種,如果沒有這些農業專家,你得到病蟲害,五谷不豐收,大家都沒飯吃,你學什麼佛?佛弟子要有很大的遠見,要有整個大格局、寬大的心胸,來看待一切主觀跟客觀存在的環境,不能說:我學佛就是高高在上!內心沒有一點感恩的心。就像有的居士,看了二、三本經典就起狂妄,對出家人不屑一顧一樣的可怕。一個在家居士,你再有修行、再大的影響力,當然我們很贊歎你;但是,你能代表三寶嗎?你有沒有冷靜想想看?你很了不起的居士,我們很贊歎,很有影響力,你是一個領導者,是沒有錯,我們贊歎你;但是,你能代表佛、法、僧三寶嗎?不行!所有的居士都知道,你不能代表三寶。

再來,你今天是佛陀的弟子,有叫你說學佛得到一點點佛學的概念,世尊是出家人啊,你今天擁有這麼樣一點智慧、知識,一點佛學的概念,得到如此的解脫,你夠資格驕傲,看不起出家人嗎?不行!釋迦牟尼佛是出家人啊!好,再來,你今天要往生極樂世界,更不能狂妄、更不能驕傲,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比丘啊,因地修行是法藏比丘啊!你學佛,來自於出家人的開導;你往生極樂世界,也是出家人所創立的一個清淨國土,你憑什麼驕傲?所以,我看到在家居士驕傲、狂妄,我就很同情他!我們對在家居士,有能力,我們很贊歎;可是,在家居士,一定要認清自己在佛門裡面所扮演的角色,他是輔助出家人來弘法利生;但是,如果說你真的很有修行、很有錢,你自己搞一個道場,心中也必須有三寶。畢竟你是佛陀的弟子、你是出家人的弟子!知道嗎?要弄清楚在家居士扮演的角色,也不要莫名其妙的狂妄,來抬高自己、膨脹自己,這個是很要不得的在家居士!

在家居士不可以動一念的狂妄之心,也不可以看到泛泛平凡的出家人就看不起,現比丘相就是佛相!但是話講回來,咱們比丘或者是比丘尼,都必須要自我冷靜的檢討,人家在家居士賺來的血汗錢,這樣供養你,你夠不夠資格讓人家供養?你經教通嗎?你心性明嗎?持戒清淨嗎?冷靜想想看,有德行讓人家供養嗎?憑什麼在家居士一定要恭敬供養你、贊歎你?是因為你有德行,你經教通達,悟明心性,能弘法利生;如果不能弘法利生,至少三業清淨,身、口、意都清淨,讓人家有值得供養的一個角度,眾生才有信心。所以,出家人檢討、在家人不狂妄,如鳥之雙翼,出家、在家,大家咱們合作,佛教哪有不興盛的?是不是?

所以,在家居士應當知道,你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絕對不能看不起出家人,這是非常要不得的心態!你聽經聞法都來自於出家人、你將來往生極樂世界,都要靠出家人,你憑什麼看不起出家人?搞不清楚狀態!好!講完了,大家互相勉勵一下,我講的難道沒有道理嗎?要擺平自己,做一個佛陀謙卑的弟子,跟著佛陀的正見跑,永遠不要動到一個念頭:驕傲的心。佛陀在比丘戒裡面講:法欲滅時,白衣上座,比丘下座。換句話說:一個國家,那個佛法會不會滅,就看那個國家的狀況,如果都是在家居士上台講經說法,做佛事的時候,全部都在家居士,比丘、比丘尼坐在下座,這個國家的正法就要滅亡,這個在戒律學講得很清楚的;台灣很好,全部都是比丘上座,居士下座,要不然你們要講《楞嚴經》的舉手,所以,比丘上座,白衣下座。摸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出家、在家如鳥之雙翼,如火車的雙軌,相輔相成,佛教就會興盛,了解自己的立場。

底下,[此各具進退交互合明也。釋疑:此中第一番交互合明,以眚影合明身界,固是以易知例難知;以身界合明眚影,究屬何意?當知:身界虛妄,固比眚影之難知],就是眼睛看到了這個圓影,這大家都很容易了解;但是,身界虛妄就比較困難了。所以,當知身界虛妄,當然比眼睛的眚影之難知。[而目眚遠因],而眼睛看到這個圓影,它的遠因來探討,[皆是無始見病所成,更不易曉]。無始見病就更微細了,更不容易了解。

[第二番交互合明,以一人所見眚影,合明一國所見災象,固是以易知例難知];當然是以容易了解的來例這個難知的。[以災象合明眚影,究屬何意?當知:災象虛妄,固比妄眚之難知,而眚影遠因,俱是無始見妄所生,更不易曉。第三番交互合明,以一國災象,合明十方依、正,固是以易知例難知,以十方依、正,合明一國災象,究屬何意?當知:十方依、正虛妄,固比災象之難知,而災象遠因,同是覺明無漏妙心,虛妄病緣,豈人所易曉耶?蓋必交互合明者,要顯本末見病,皆無始無明,以為其咎,此處預為發揮,到下文自易明了也。初總標竟]。

打開《楞嚴經》表解:

看左邊——進退合明;看上面——二種妄見三番進退合明表約例處、結、分屬,交互進退合明。二種妄見——別業妄見、同分妄見。別中之別,例如眚影;別中之同,如身境;同中之別,例如災象;同中之同,例如諸國。現在別中之別(燈影)、別中之同(身境)來討論,意思就是:先討論燈影還有身境。看右邊——約分屬,約交互,分屬就是單進或者是單退,叫做分屬。進以合明,進一人的燈影,因為眼睛出毛病,來合阿難的身界,一個人眼睛出毛病,等同阿難你本身卡住了無明,不知道內在的身、外在的界是虛妄,一樣不知道,沒有辦法覺察。例汝今以目觀見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其實都是無始以來的見病。

好!約分屬的左邊,底下約交互,交互就是同時講進,還同時講退,一下講進,同時也講退。諸位看!約交互,進退同時討論叫做交互。進退合明——進一人的燈影,就如同阿難你現在的身界;退,阿難你現在不能了解你的身界,就如同一個人的燈影,眼睛出問題的燈影。阿難!你現在是虛妄的根身、器界,你都不知道是無始來的見病,就像一個人眼睛出問題了,有紅熱病,就看到燈影一樣;你看到今天的阿難的身界,就等同眼睛出狀況,因為阿難你的心,也是無明的見病,而你沒有覺察。所以,退阿難的身界,把范圍再縮小,變成你一人的燈影,皆是無始見病所成。

好!看中間,中間別中之別(燈影),跟同中之別(災象)來討論,看中間,約分屬,約交互的第二組,第二組的上去——有(燈影)還有(災象),看得到吧?別中之別(燈影),還有同中之別(災象),畫下來,約分屬,單進或者單退,單退以合明——退一國的災象,就如同你一個人眼睛有毛病看到的燈影——例彼妄見別業一人。約交互——進退一起討論——退一國的災象,就如同一個人的燈影;進一個人的燈影,就如同一國的災象、災難——皆是無始見妄所成。

再看最後那一對,約分屬,約交互,這裡只討論災象,同中之別還有同中之同,同中之別就是(災象),同中之同就是(諸國),約分屬就是單進或單退,單進,進以合明——進一國災象,合十方依正——例閻浮提三千洲中,這是進,把范圍再擴大,一個國家再擴大十方法界,擴大叫做進。譬如說:閻浮提三千洲中,再擴大十方法界就進。最後一行,約交互——進退合明——進一國災象,擴大,十方法界就像一國的災象,都是無始的見病;退十方法界的依正,退回來,等同一國的災難,你看到十方法界種種的妄相,就如同看到一國的災象一樣,就是無始來的見病,同時覺明虛妄病緣。

諸位看最右邊,進跟退,進就是范圍愈來愈大。退就是范圍愈來愈小,叫進退合明。看右側,皆是無始見病所成;皆是無始見妄所成;同是覺明虛妄病緣,這個在強調什麼?在強調無論是別業妄見、同分妄見,都是無始見病。意思是:無始以來,我們都卡住了一層無明在看這個世間,一直輪回,而沒有人指引我們覺悟,沒有!

[午二 別明(分二)]

[未初 例明別業]

[二 例明同分 (未初又分三)]

[申初 舉能例法牒定眚妄]

[二 就所例法進別合別]

[三 結見見即離釋迷悶 今初]

這個表格看完了,看完再來的話,就不是很困難了。

經文[阿難!如彼眾生,別業妄見,矚燈光中,所現圓影,雖現似境,終彼見者,目眚所成]。

現在開始來別明了。說:阿難!如彼眾生,就像那一位眾生,別業妄見,只有他眼睛看得到,矚燈光中,所現的圓影,也只有他看得到,雖然這個燈光所現的圓影,好象是實實在在的,好象有那個,雖現似境,似境就是不是真境,雖現相似之境,其實是妄境。終彼見者,終彼就是推究的原因、終究的原因;[彼]是別業的眾生,終彼見者,那是個人眼睛出問題的別業的眾生,目眚所成,就是眼睛出了毛病,所以,才看到五重的圓影。我們現在也是,看到種種的相,花草樹木、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都是無始見病的認同跟執著,而不知道山非山、樹非樹、花非花,不知道山河大地——河非河,星球非星球,都不曉得眾相本空,以為它是實在的,就產生種種的心態的貪瞋癡,這個就是五重圓影。從五根身,本來就是如來藏性,卻在不生滅的如來藏性裡面,一直見到生滅的妄執、妄分別、妄法執、妄顛倒,今天問題就是出在無始見病。

[此例明別業],這個例明別業妄見,[重舉能例之法,牒定眚見],[牒]就是依據,依據什麼?眚見,就是眼睛有紅熱病,看到這個圓影,來看、來討論,[全體虛妄]。如第二月、如眚影,就是五重圓影,全體是虛妄,[觀佛直呼前之眚影,為別業妄見,可以證知不是譬喻。要知]道[燈原無影,眚見似有,故雲:如彼眾生,有了別業(目有赤眚),故成妄見];我們今天看出去,都是虛妄不實在的能所。[見已成妄,故矚(看也)燈光中],看這個燈光中,[所以現出五色圓影]。

我們根身本來就是如來藏性,後面講: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我們五陰——色、受、想、行、識,本來就是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性;可是我們把這個如來藏性加了一層圓影,所以,我們有種種情緒化的。[雖似現前境界,但是幻有,而非實有]。當你體會到這個幻有,有什麼重要性?覺悟到幻,可以疏導自己的情緒,當你不愉快的時候,體會那個幻、不實在的,你的情緒千萬不要受影響,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你了解那是幻有,根本就是不實在的,沒有什麼好情緒變化的;雖然知道沒有什麼好情緒變化的,可是,無始劫來那個習氣很難!所以,真正的修行人,要善於疏導自己的情緒。你要了解,但是幻有,而非實有。[其故何也?終彼見者(指病目人),目眚所成故。終者究極之謂也,追究到底,實因別業眾生,目有赤眚所成。合前文見病為影竟]。

經文,[眚即見勞,非色所造]。

[勞]就是病,眚就是見所成病,瞪發勞相。非色所造,非燈明所造之色,意思就是:燈本來就沒有五色的圓影,燈本來好好的在那邊,哪有五色圓影?一片光明,多出來的那個圓影沒有啊,是你眼睛有毛病,才看出那個燈的圓影。眚即見勞,非色所造,意思:你眼睛有毛病,才看到那個圓影,這絕對不是燈所造出來的顏色。

[首句,重申目眚所成之義。勞即圓影之勞相,謂目有眚病,即見如斯,妄發五色之勞相,不病則無見也。次句重申,雖似前境之義。色指燈上五色,謂此圓影之勞相,非燈上本有之色,亦非燈明所造之色,故曰:‘非色所造’。但眚見似有],只有眼睛有毛病看得到,但是,要了解妄體本空、本無,[妄體本無也]。今天我們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草樹木,統統無體,沒有體性,緣起無自性。[是則所見之圓影,固是目眚所發之勞相,即能見之眚見,亦是菩提心中,瞪發勞相,合前影見俱眚]。是一樣的道理。

經文[然見眚者,終無見咎]。

但是,如果有人能夠見到眼睛的毛病,這個時候眼睛就沒毛病了,所以,終無見咎,終無見性之病。然見眚者,終無見咎就是:如果有一個人,能夠看到眼睛的毛病好了,就看不到圓影、圓光、圓影的出現,終無見性的種種毛病了,見性無病了。一個人豁然開悟,大徹大悟,無明破了,一切無始劫來見病統統除掉,所看就絕對一真,一切法無相無生,平等無二。

[此明真見無病。然字轉語之辭。見眚者:即能見此眚之真體,由來無病,終不墮眚病之中,故曰:‘終無見咎’。咎即病也。以眚不能自見其眚],有毛病的眼睛,當然沒有辦法發現那個有毛病的眼睛。[今既見眚,自體即離眚妄;如人墮水],就像一個人落入水中。[一經見水],只要看到水,就是離水。知道吧!意思就是:一個人在迷糊當中,只要有一天醒過來了,他就不在迷中了。一個人墮入水中,拉起來的時候,看到水就是離開水了;一個人看到自己以前迷,這個時候就是悟。[則身已離水。合前]面[見眚非病。下文覺所覺眚],[覺]就是真覺;所覺,就是能緣、所緣,就是見相二分,這個[所覺]是兩個:能、所的意思,你不要講:上面這個[覺]是能,[所覺]是所,這不對的!上面這個[覺]是真覺,真覺覺悟到能緣、所緣盡不可得,見相二分都是來自於自體分。所以,覺所覺眚就是:真覺覺悟到能所平等不二。

[覺非眚中];這個真覺就不會墮入眚中了。[又彼見真精,性非眚者],當我們這個見性,純一無雜的真精,那個如來藏性,並沒有任何的見病,所以,如來藏性絕對不是帶有見病、無明的見。[皆指真見之體]。體本無生滅,[初舉能例法牒定眚妄竟]。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意識心,識心無體,因性而有,因識體——識的體性而有。所以,我們了解說妄識本來就不生,妄本來就無體。你看到什麼,直入無分別處;看到什麼,直入無執著處,這個就是如來藏性,但莫隨境界而轉。有功夫的人,直下無心便是道,無心就是沒有執著心、分別心、顛倒的心,這樣就契入了真如。同時要真的有那個能力,在一切病苦當中、在一切得失當中、在一切男女的欲望當中,也能如如不動。所以,當一個人見性的時候,山河大地統統平等心性,也不再什麼殺、盜、淫、妄、酒,統統沒有,統統放下,唯是一心。見性,心性就清淨,身、口、意就會清淨。

[申二 就所例法進別合別 (分二)]

[酉初 總成例意]

[二 詳應前文 今初]

經文[例汝今日:以目觀見,山河國土,及諸眾生,皆是無始,見病所成]。

就像你今天眼睛看出去,山河大地、花草樹林、日月星辰、種種國土,以及看到一切眾生相,其實這些都是無始以來,心性當中,卡住了一層無明的見病。見病是什麼意思?就是看什麼就落入主觀意識、看什麼就是二分法、看什麼就是能所、看什麼統統執著、看什麼都不順、看什麼都分別,只要看就煩惱,看男,男相;看女,女相,嚴重的對立、嚴重的煩惱,看什麼著什麼,就叫做見病所成。什麼叫做眾生?就看什麼統統執著,沒有一樣不執著,叫做見病所成,不知道那個是虛妄不實的緣起法,都不知道!

[此舉所例法。例者同一例也,若約三番,分屬進退合明,此乃第一番,進以合明;進前眚目見圓影,易知之別業,例今好眼],你的眼睛好好的,[見身界,難知之別業]。你今天眼睛好好的看,一般眾生:事實就是我的根身、器界,就這麼清楚明了,這當然是真的,哪裡是妄呢?所以,這個就不知道難知的別業之妄。[今日目觀者;就今眼前,親住親見之近境],一切眾生都著為實際的,[山河國土,及諸眾生,即所見身界,皆是無始根本見病所成之影,與圓影枝末見病之影,同一例]。意思都是見病的問題。[又皆是二字,有注家雲:所見身界之相分,與能見之見分,皆是根本無明,動彼淨心,而成業識,轉本有智光,為能見之見分,於無相真理中,妄現所見之相分,故見、相二分,皆是根本見病所成,即影、見俱眚也]。也就是影、見俱眚,[此解於文雖順,於義未足]。

[結處須以見圓影,與見依、正皆是無始見病所成,於義方足]。意思就是:見圓影還有見到依正,都是無始見病所成,全部把它包括在內,這樣在義理上才足夠。[此屬交互進退合明,進圓影合明身界,則身界固無始見病所成,與眚見圓影,同一例虛妄也;退身界合明圓影,而圓影雖為枝末見病所成,亦不離根本見病,以末由本起,亦與身界同一例見妄也。初總成例意竟]。

[酉二 詳應前文]

經文[見與見緣,似現前境,元我覺明,見所緣眚,覺見即眚。本覺明心,覺緣非眚]。

《楞嚴經》的文字這麼簡單,義理卻是很深,這個不是中文系的來就看得懂,誰看得懂啊?沒有人看得來!好!解釋一下:上面的[見]就是見分,見與見[所]緣,能見所緣。[見緣]就是見所緣,當然就是相分了,簡單講就是見分與相分。似現前境,因為見分是能緣,見緣是所緣,就是相分,能緣之見分,與所緣的相分(就是見緣),似現前境。這樣能所不斷,好象真的看到前面的境界,問題出在哪裡?問題出在元我覺明,見所緣眚,元就是本來是出自於我,這個覺明就是覺上安一個明,不是本覺;覺上安一個明就以為是覺,就是明覺,就前面所講的:性覺必明,妄為明覺,這道理一樣。

本覺上還安一個明,叫做頭上安頭,本覺就本覺,是絕對的覺,不需要你去明,不必加一個動作;本覺如果再加一個動作,那麼,就變成妄覺。所以,這個[覺明]就是覺上加明,就是妄覺的意思。出自於哪裡呢?覺見即眚。覺上加一個覺就是妄覺,這個妄覺一產生,見就是見分,所緣就是相分,問題就出來了。眚就是轉真見變成妄見,眚,因為能所就顯現出來,見所緣眚,就是能緣的見分、所緣的相分,是如此的不間斷,那麼,真見就消失,轉真見變成妄見了。覺見即眚意思是說:就算你這個妄覺、妄明所發出來的能見的見性,因為帶有妄,所以叫做覺見。加一個明的覺所發出來的能見性,亦即是眚,也是有問題。它不是本覺、不是本明,它是妄覺、妄明。所以,覺見即眚,就算是覺明所發出來的能見,也就是見性的病根,因為是從妄覺發出來的。本覺明心就是本來的妙明真覺,就是本覺妙明的真心。覺緣非眚,它有妙用,所以,這個本覺的妙用一顯現,就沒有能所了。

注意聽!這個[緣]就是能所,就是見相二分、能所二緣。[覺]跟[緣]要分開來解釋,[覺]就是本覺,當本覺覺悟到能所二緣、見相二分,是來自同一個本覺,就沒有能所了,就消失了。意思就是:本覺的妙明真心遍及一切,能所二緣知道都是妄,這個覺體當然就不會墮入妄中,實在是非有眚妄見可以比,所以叫做非眚,絕對不是眚見可以比,叫做覺緣非眚。本覺妙用現前的時候,發現見相二分、能所二緣,不墮入虛妄的妄覺當中,當然就沒有病了,本覺妙明真心就遍一切了,能所雙亡,妄就消除,見性就沒有毛病了。

好!這整段我把它貫串起來,見與見緣,似現前境,元我覺明,見所緣眚,覺見即眚。本覺明心,覺緣非眚。這個見分與見所緣的相分,看起來有那麼一回事,就像示現在前面的,真正的現在我前面的境界一樣,這個問題出在哪裡呢?這個問題統統出在於:我的本覺上面還加一個明,變成了妄覺,就是性覺必明,妄為明覺。這個見分以及所緣的相分,見分跟所緣產生了問題的時候,這個真見就消失了,就轉真見變成妄見,就算這個妄覺所發出來的能見之見性,也是問題的見性,即是眚。換句話說:如果有人悟了,本覺妙明的真心,這個時候的本覺,悟到了能所見相二分,能緣、所緣都不可得,這個時候,真覺就沒有毛病;真覺沒有毛病,本覺妙明的真心就遍一切,能所二緣都是妄,知道就是絕對的覺體,這個覺體(覺性之本體)就不會墮落虛妄當中,當然就不是有眚妄見可以比,當然就是非眚。

[初二句,妄境似有。見即見分,合上]面[以目觀見。見緣即見所緣之相分,合上]面的[國土眾生。此見、相二分,依自證分而起],見相二分就如同蝸牛上面兩個觸角,自證分如同蝸牛的身體,蝸牛的觸角收回來,其實是蝸牛的一個身體而已;蝸牛的身體伸出去變成兩只角,兩只角其實是同一個身體,所以,用這個蝸牛來比喻非常的恰當。依自證分而起,[屬依他起性];依他起性就是緣起無自性,總是因緣生,無自性的。

[依他如幻,非有似有,故曰似現前境。诘其根本],討論、探究到它的根本原因,[元我真覺墮在妄明之中],在覺上面還加一個明,這個問題就出來了。[以為其咎,覺明二字,亦即四卷中,性覺必明],本性本來就真覺,不必加一個明,必明就是加一個明,覺上加明就是妄覺。[妄為明覺]。就是加一層功夫讓它覺,那死定了,那不是本覺。[性覺即自性之覺體,本具妙明之德用,不假明而明之],如果假一個明,那就不是本覺了,本覺它自然會覺,不需要加一個明。[設若必定加明於覺體之上,則此必明一念,即是妄為,不當為而為也。即轉妙明為無明,性覺成妄覺,由此妄覺,遂起見、相二分之妄。覺明乃為根本無明,諸妄總因]。在第[四卷]當中,[三種忽生相續,無不因此而成]。

諸位看一下《楞嚴經表解》,忽生三種相續:

三種相續之因就是: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這三個。如果你沒有斷煩惱、沒有了生死,你繼續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絕對成住壞空,一直讓你輪回有個地方。再來,眾生相續,只要殺盜淫沒有斷,你就會繼續來投胎,跟父母有緣,這是眾生相續。眾生相續以後,你怎麼樣?果報一直現前,業果相續。這個業果相續,殺生、殺貪為本;或者是盜貪為本;或者是淫貪、淫欲,你愛我心,我愛你心,你憐我色,我憐你色,愛來愛去,就一直墮落下去,所以,業果就相續了。所以,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只要你沒有了生死、超越六道輪回,這個就一直繼續下去。

[見所緣眚者:見即轉相之見分],我們《大乘起信論》講:業相、轉相、現相,業相就是相分、轉相就是見分、現相就是妄現境界,見就是轉相之見分,[所緣即現相之相分,皆由無明之力,轉真見成妄見]。那個本覺消失了、智慧消失了,統統用無明在見。[此見即眚見],見性出了問題,看什麼統統不順,看什麼統統執著。[遂有所緣依、正之眚影],所以,我們看依報、看正報,統統出現問題,著為真實。[合上見病為影。覺見即眚者:接上句,謂非但所緣是眚],所緣是相分,就是能緣的覺明,[即覺明所發之能見],就是能緣,也是問題,也就是眚,[亦即是眚,以俱依無明而有,妄體本無,合上影見俱眚也]。

[本覺明心,覺緣非眚者:此]說[明真體非病];我們的真心本體是沒有病的。[上覺字],上面這個[覺]字[指真體,下]面[覺字指妙用。緣字雙攝見分、相分,能、所二緣。謂本覺妙明]的[真心,遍覺能、所二緣皆妄],妄放下就是絕對的。[此覺體自不墮妄中,實非有眚妄見可比,故曰:‘非眚’,合上見眚非病]。見到了毛病,當然就不病了,把病去了。[《正脈》雲:此阿難所見身境,即有兩重難知:一者難知其為別業,以與眾同住,彼此不異也]。我阿難這個色身,跟大眾的眾生同住共見啊,怎麼會是妄呢?

[二者難知其為妄見,以與眾見同,信其實有也]。我阿難有,你們大家都有啊![故以前眚影],在前面講的眚影,[兩重易知者例之]。來這裡比例發明出來,讓大家難知變成易知。[問:身境同見,何以類眚影之別見]?身境是實實在在的,身體跟外境是實實在在的,大家都看得到,同住共見,為什麼用這個眼睛的看到圓影、不實在的,來比喻這個別見?[類]就是比類發明眚影之別見?別業妄見呢?這句話問的好!就是說:我們這個色身,還有外界的環境,大家都同住共見,這個是的的確確的,為什麼比類那個不實在的眚影、別業妄見呢?這個是不是比類不對呢?

[答:眾生依自心法界,而迷起夢境],所以,我們現在都在作夢,放下,夢就醒了,就是這麼簡單!那個放下是真的放下,完全進入絕對的真空狀態。[法界唯心,夢境非有,故為別為妄,見同眾人,不過業同同見耳],我們造的業相同,大家同見;大家同見,雖是同見,其實是各個別業。[豈同外教共一而實有乎]?你說外道講山河大地共同一個,以為是共一,在佛教不是這樣。底下就比喻得最好:[譬如千燈一室],一個房間裡面擺了一千個燈,共一室,這燈一照,好象一種光,其實是千燈,各個燈所照的,對不對?[雖同處而各別光滿];你看,我們這個燈那麼多,上面看有多少要照,文殊講堂講經的,抬頭一望,哇!燈這麼多,你知道你的光從哪一盞燈照下來的嗎?你能分別嗎?不行!對不對?你伸手掌,看得到手掌,你能夠分辨說哪一盞燈才照到我的手?綜合了,看到的是同一種光。同一種光,看起來同一種,其實是怎麼樣?各個光,每一個光。

我們現在就是這樣子,看了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好象是同一個,其實是什麼?是各個的別業妄見,只是一分相同的同分妄見。知道嗎?佛法真是奧妙![又如群翳觀燈],眾多人的眼睛有毛病,看這盞燈,[似同輪而實各病];看起來好象都有五輪的圓影,其實是每一個人眼睛都有毛病。諸位!看了山河大地,好象共一個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草樹木,其實是各個無明的見病。這個就有好處了,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心裡擺平了,就全世界都平了,這個好修!所以,你要改變別人是不可能的,眾生的見病是很剛強難化的,你不用、不需要改變別人,你怎麼樣?改變自己就好,心裡這一盞無明的見病把它擺平了,世界就平,就無一法不平。

這個有好處,了解這個道理:喔!問題出在我自己,我把我自己修養的好,眾生的缺點看到當作沒看到;眾生的是非,聽到當作沒有聽到,天地萬物跟我都沒事,因為見性獨立存在嘛!所有的問題,既然是自心性的問題,那麼,我一定要給自己解脫的機會,放下,放下直通菩提之道,沒有別的,就是你自心性上見病的問題,你沒有辦法改變眾生的見病,改變自己的見病總可以。對不對?所以,改變自己的觀念,放下;如果你體悟到,也沒有東西可以放下,日子很好過!似同輪而實各病,[及其一人病愈,只消一人之輪],如果有一個人成佛,沒有辦法改變所有的眾生,只能改變一個人的心境,只消一個人的輪,[輪]就是五光的圓影。譬如說成佛,那只有一個人成佛,只有一個人成佛,你沒有辦法改變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沒有辦法把它變成淨土的;要所有的人同時成佛,那不得了了!這個就不叫做娑婆世界,這個叫做諸佛淨土。

在座諸位!有的人講:要把人間變成佛國、變成佛的淨土。發願雖好、願力雖好,我們贊歎;但是,怎麼樣?不可能!眾生的貪瞋癡有多重?你講兩句就翻臉了!觸碰到一點敏感的問題,他就會讓你死的,為了一個停車格可以殺人、放火的;跟他無緣無故,只要一言不合,就開車撞死你了;為了領那個保險金,害死對方!這個娑婆世界,像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有的法師想要把這個人間變成淨土,不可能!應該講:難如登天,一切眾生貪瞋癡那麼嚴重,你怎麼去改變他?能夠改變我們有緣的眾生,就算不錯了!

我的話:我只能改變跟師父有緣的眾生,讓他契入佛性;我沒有能力改變這些沒有緣的眾生,就是佛來也沒有辦法、菩薩來也沒有辦法!因此我們要很了解,佛菩薩加被我們,力量有限,我們要加被自己,力量就無限。也可以說:佛菩薩的威力無限;但是,你不開采自己的心性,力道不大,相應不起來。佛菩薩就像一個大磁場、大磁鐵,可是,你自己如果不把自己變成一塊鐵,吸不過去的。所以,淨土法門,話說是靠佛力;但是,終究還是免不了要自力,自己的力量。如果把淨土法門講得很簡單,說:我只要念佛,不改變自己的貪瞋癡,阿彌陀佛臨命終一定會來接引。

諸位!貪瞋癡就是心靈的絕緣體,因為你心中沒佛,是嘴巴在念佛,不改變你的心性、不改變你的心境,你沒有把這個心、把你本身變成一塊大磁鐵,可以吸過去的鐵,佛怎麼接引你啊?研究淨土法門的人,應當了解淨土的思想,以免誤導眾生,把它看得太簡單了。淨土法門裡面講得很清楚:若一日到七日,注意那四個字:[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三昧的功夫。你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淨念相繼,入三摩地,三摩地就是三昧,就成就菩提之道了,斯為菩提,這個才是真的菩提。都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我們看經典都看到一半,都故意不把那個難的看清楚。

話講回來,譬如說: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如果佛有這麼大的神通本領,這些阿羅漢為什麼要自修、要自我觀照!佛為什麼不說:你們好好的放下,臨命終靠我就好?佛靠得住嗎?可以變成我們增上緣,能夠變成我們的親因緣嗎?這兩個問題要弄得很清楚啊!佛能變成我們的增上緣,來加被我們;能變成我們的親因緣嗎?親因緣要靠自己!對不對?所以,把淨土法門講得太過簡單的,實在是有時候會誤了眾生![你念佛就可以往生!]你只能說:這個法師慈悲,是一種善巧方便的勉勵,就像小孩子念佛就有糖果吃一樣的.

在臨命終可不是這樣子的,你在病苦的時候,有沒有失去正念?你在欲望現前的時候,有沒有失去正念?你在貪吃、好吃的東西現前的時候,你有沒有失去正念?你現在碰到一點小事情,煩惱都不斷,你臨命終都沒有辦法掌握自己!現在活著都沒掌控自己,臨命終你有把握嗎?臨命終那個要一心不亂,佛號不斷。所以,不能把淨土法門講得很容易、很簡單;講的很容易、很簡單,那是為了鼓勵這些年歲很大的人,這老菩薩來,你叫他聽這個《楞嚴經》,他沒有辦法,說:老菩薩,你就好好的念佛,有希望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我們出家人慈悲這樣鼓勵的,那麼,對於年輕人、知識青年,還要很久才會往生的,要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才會往生的,要好好的告訴他真相:往生淨土需要你親因緣,就是你發自內心裡面的堅定,念佛一心不亂。所以,這個聽經聞法,以後理念清楚了,才知道說我們要穩扎、穩打,要取得上品上生。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