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十三


 2020/7/6    熱度:1368    下載DOC文檔    

圓瑛法匯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2007.9.15——2008.3.9 文殊講堂

第十三張DVD

昨天師父講了一個名詞,叫做真如疲乏,有的人領會不到,問說:真如為什麼會疲乏呢?真如不疲也不乏,那是針對沒有開悟的人方便說。真如疲乏就像一個人身體沒有力量,軟趴趴的站不起來,沒體力,疲憊不堪。我們的無明力太強,真如力太小,提不起正念,就象這樣子。真如,連真心都不可得,何況會有疲乏呢?所以,修學佛道,重點都是因為沒有悟道,而作語言的方便說。我們修學佛道,千萬不能尋名逐句去剖析,應當用不生不滅的涅槃妙心來領悟的。聽經問法也必須知道,講經說法者無法可說;聽經聞法者無法可聞,亦無來去、生滅、增減相。說法者是幻,是因緣法;聽經聞法亦是幻,能說法,空無自性;所說法、所聽的法,亦是空無自性。其中的音聲,亦是剎那生滅不可得,如是體悟。所以,聽經聞法的人,必須用不生不滅的心性來體悟、來領悟,才是正途。如果看到一個名相,便對這個名相,一直落入觀念,就會把真理的般若智慧扭曲成意識心。所以,佛法它必須用心去領悟,不能死在語言、文字裡面。

波蘭有一個男人,這個男人的領悟能力不同一般。有一次在路上走遇到他好朋友,他好朋友穿了一雙皮鞋很漂亮。這個人看到他好朋友,穿的那一雙皮鞋很漂亮,就問他說:你這雙是什麼,怎麼那麼漂亮?他好朋友說:我這雙是鳄魚皮鞋。他聽了說:鳄魚皮鞋會這麼好啊?他有一次就找到一個沼澤地,去抓這個鳄魚,而且是找最大只的。經過一番搏斗以後,筋疲力盡,然後把這個鳄魚五花大綁,很累的、疲憊的把它背上岸。背上岸以後,他用疲憊的眼神,好好的看這只鳄魚。然後,看一看,看了鳄魚的前腳、後腳,就感歎一句話說:這鳄魚也沒有穿皮鞋啊!所以說:這個領悟力是很重要的,你看到這個真如,不能把這個[真如]化作一念的意識型態的觀念,佛法是超越一切語言、文字、超越一切觀念的。我去台大演講,也是跟台大同學這樣講,我說:我今天來台大演講,是針對大學一、二、三、四年級、研究所跟博士班,還有呢?還有台大的教授。佛法是專業的領域,不是教授有辦法的,後天的學習總是不堪。你後天所有的讀書,都是後天學習的,語言、文字只能當作一種工具,它不是解脫啊,跟解脫的心境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佛法不是大學教授有辦法,它是屬於專業的領域的。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晦昧,就是這一念真心轉成無明,這個無明以後,就會顯現出虛空,影現出我們現在眼睛所看到的虛空。而這個虛空當中,處處有緣起的地方,我們透不過去,叫空晦暗中。也就是處處有暗、有明有暗,暗的地方透不過去,叫做結暗為色,結這個暗處、暗境,為這個四大的色法。所以,我們一直誤認為,這個宇宙是實在的,這個地、水、火、風是實在的,所以,我們一直要擁有科學的知識,醫學的知識,這個也有好處啦,The knowledge is power ,知識就是力量嘛!但是,佛法要的是解脫,不同於科學。科學是心外求法,佛法是內觀,完全不同。

[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佛陀真是偉大,這個[色]是指四大。結暗為四大,這個四大的地、水、火、風,就是色法。所以,我們今天看的這個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其實就是地、水、火、風所構成的,而一般眾生,無法理解到究竟處。包括我們這個色身,也是少許的宇宙的元素、四大所構成的。我們活著的時候,每天忙;往生以後,剩下的這一堆骨灰,這一堆骨灰,就是宇宙當中的元素;就是我們不必到臨命終,我們現在也明確的觀照,我們這個色身,也是地、水、火、風所構成的。所以,我常常講:上蒼是很公平的,為什麼很公平的?我們出生以後,取這個山河大地,我們吃水、草菜、米飯,取之於大地;當我們死亡以後,我們一樣,這個元素一樣回歸到大地,其實上蒼是很公平的。它只是新陳代謝一個過程,看什麼時候我們能覺悟說:這個色身是四大的假相,而我們妄想就變成我們的心。妄執就認為是理所當然。所以,色雜妄想,想相為身,我們這個色,雜這個執著的妄想,分別的妄想,想相為身,把這個色身,四大的假合,本來是宇宙當中只有少許的元素,我們誤認為這個就是[我],這個問題就出來了!所以,為什麼,只有佛法能夠究竟解脫人生跟宇宙?因為它照見五蘊皆空,徹底的看破這個世間。

[色,即結暗所成],所謂結暗所成,暗就是我們透不過去的地方,就變成[四大之色];其實你看了山河大地,無量的星球,不能離開地、水、火、風、空、見、識,不能離開這個基本的元素。當然,化學家有更深的分析,佛教比較歸納性的。[妄想,即能成之心。復由妄心,抟取少分四大妄色],為什麼少分呢?我們這個四大的元素,跟宇宙的元素怎麼比啊?宇宙的地、水、火、風有多少?而我們這個色身的地、水、火、風,就那麼一點點。所以,抟取少分四大之妄色,然後,[色心相雜]。因此我們是身心不二的,[變起眾生],因此,你身體生病,你心情就不爽,就會煩躁,因此健康是很重要的!所以,很多人,學佛的人說吃素以後就隨便吃,隨便吃以後,我們身體,年歲漸漸大了,骨質就會變成疏松、高血壓、糖尿病、頭痛、種種的病痛,他很想用功,但是,使不上力,色身敗壞了。因此,很多佛弟子,誤認為四大是假的,就不去注意他,是錯的!身安而後道隆,也就是健康是一切的基礎。

譬如說:色身是假的,沒有錯啊。譬如說:我們八關齋戒以來,有重度殘障的來,坐在輪椅上,說這個四大是假的,沒有錯。可是,他這個佛性很難顯現,大家都拜佛、念佛,他最多在旁邊隨喜,也不錯了,能進來講堂就很了不起了,重度殘障。所以說:四大是假的,沒有錯。假的,就可以讓它傷害嗎?不行啊!斷手,不方便啊!對不對?斷手,斷了左手,斷了右手,要結手印,少一只!結手結,哇!沒辦法。結手印,左手沒有了,只能比一只,這是什麼印?腳沒有了,大家在那邊虔誠的拜佛,我們只有一腿,在旁邊隨喜,沒辦法啊,拜起佛來很辛苦!所以,你說色身不重要嗎?當然重要。因此我們要有正知正見正念。

色心,色就是心,心就是色,它是不相離的。所以,色心相雜,變起眾生,[正報內色],正報是對依報講的,環境叫做依報;那麼,正報就是每一個人。所以,在座諸位每一個人的面相不同、身高不同、才干不同、智慧不同,為什麼?果報不一樣嘛。如果說:這個統統是上帝所創造的,那麼,上帝就有點問題,為什麼你把他創造的那麼高?而把我創造了這樣子如此的苗條呢?你把她創造的那麼漂亮,為什麼把我 創造得這麼丑呢?上帝是依靠什麼,來創造天地萬物呢?科學家最多也只能到DNA這個問題,所謂遺傳因子。他不知道這個遺傳因子後面、DNA後面,是什麼在主導呢?就是業力,就是業感,業力,它是無形的強大力量!雖然說:某一些生物學家,也一直認為人類是可以控制DNA的,人類的精、卵,當它結合的時候,起DNA的變化,是可以事先控制的,沒有錯;可是,生出來的那個孩子,譬如說:優良的品種,那他憑什麼得到這個優良的品種?是全人類可以主導嗎?所以,科學家仍然很迷茫。

我現在告訴你:美國現在有精子銀行,都是科學家、畫家、音樂家、運動體育健將,去捐這個精,然後,不孕症的人就去分配這個,去找到這個精蟲,而且也不能相認喔,父子都不能相認。有一個媽媽去找什麼?他們夫妻結婚,爸爸沒有精蟲,沒有辦法懷孕,去找這個精子銀行,第一個去找科學家,生出來的女兒又漂亮、又聰明,很會念書,先天性的基因好,配對配的好;第二個女兒找個藝術家,也長的很漂亮;後來那個媽媽,第三個要找什麼?我要找那個運動健將!運動健將,很有運動細胞的。所以,運動愈厲害的人,頭腦反應愈好。結果配對出來,生出來,是什麼呢?自閉症!他那個爸爸是叱咤風雲,不可一世的運動健將,媽媽也是正常,出來的竟然是自閉症!好!用這樣的诠釋,還不能了解業力、業感的可怕,用同樣的爸爸跟媽媽,同樣的爸爸、同樣的媽媽,工廠都一樣啊。精蟲跟卵當然就個個來講是不一樣,就父母親的體是一樣的。生出來的兄弟姐妹貌相不一樣、成就不一樣、思想、看法也統統不一樣。當然,跟後天的飲食、環境也有關系!你看看,同樣父母親出來的DNA,工廠出來的統統不一樣,這背後隱藏著什麼重要的義理嗎?就是業力是很可怕的,不是你科學家可以改變的。

[故曰:‘想相為身’。想即妄心,相即妄色,色心和合,五蘊具備,而為五蘊之眾生]。什麼叫做眾生?集五蘊而生,叫做眾生。因此師父一再強調:沒有明心見性,是很難做到恆順眾生的。恆順眾生是什麼意思?就是不跟自己念頭對抗,沒有能所,他是進入絕對的真空狀態。從字面的解釋,好象恆順眾生是順從一切眾生;諸位!你順從一切的眾生,眾生也不一定會順從你,老實告訴你!不是什麼東西你都隨喜就有辦法解決問題的,眾生他是非常頑強的。因此要了解,隨喜功德是你內心充滿著喜悅,順境、逆境你都喜悅,叫做隨喜功德。恆順眾生就是不跟自己的清淨自性對抗,擁有正念,順逆二境,都知道是如夢幻泡影的,恆順自己的清淨心,才有辦法恆順眾生。你要隨喜功德,要明心見性,才懂得那一顆喜悅的心。要不然,我們用二分法,哪裡有功德呢?今天喜悅,明天就悲,功德從哪來?功德從絕對的心性來。[即經雲:‘知覺乃眾生’也]。有知有覺就是眾生,[迷者誤認四大假合之身,為自身相]。迷了就是這樣,誤認為這個就是我們。

底下,苦就開始了,一旦迷惑了這個四大,認為是自我,麻煩、痛苦就會接踵而來,不是一輩子,是百千萬劫不得解脫!

[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這句話可以一針見血,所有的痛苦從哪裡來?佛陀告訴我們:聚緣內搖,聚五蘊身,內搖,內心開始產生強烈的執著,分內分外、分是分非、分善分惡,二分法。內搖就是沒有一時一刻不往外追求,拿這個生滅的色身,追求無窮盡的欲望,怎麼可能會得到快樂?趣外奔逸,往外一直追逐、奔騰。昏擾擾相,就是指真如自性顯現不出來,用意識心作當家,以為心性,每天起貪瞋癡,認為那個就是自己的心。

[聚緣者,圓覺雲:妄有緣氣,於中積聚。]妄就是妄認為有能緣的氣分,緣氣就是說:認為我這顆意識心就是我的心,意識心能緣嘛!於中積聚,好象是就在我這個色身裡面。[積聚能緣氣分],這個能緣氣分就是七轉識。[於妄身中,內緣五塵落卸影子],於妄身中,不知道這個色身是四大假合所構成的。內緣五塵落卸的影子,色、聲、香、味、觸所落下來的影子。所以,我們的心,其實攀緣在、投射在意識型態的影子,包括時間,都是意識型態所刻畫出來的。我這樣講的時候,有一個女居士,來到了樓下,她正要拿那個書本。她說:師父,為什麼時間是意識心所刻畫出來的呢?我實在是聽不懂!我說:你聽不懂嗎?好!我舉個例子,如果你晚上睡覺的時候,電燈全部關掉。第二天,把你的窗簾全部還是蓋起來的時候,你醒過來,假設說:窗簾沒打開,整個房屋全是暗的,請問你知道幾點嗎?她說:沒有看表,不知道!我說:那看了表呢?她說:喔,那看了表就有了,現在是六點半,七點起床。時間是意識心刻畫出來的假相,就是這個道理。知道吧!所以說:當你看時間以後,時間變成一種觀念。事實上它並不存在,它是白天跟晚上所襯托出來的地球運轉,所以,時間本來就是心不相應行法。

積聚能緣氣分,於妄身中,內緣五塵落謝的影子,[計度分別,搖動不休],從來就沒有停止。[此即獨頭意識,內緣法塵之境]。法塵就是一分心法,一分色法;因為色法所落下來的影子,執著那個影子、影像就是觀念,以為是真實。[外緣五塵諸境之法,明了分別,奔逸不已]。就拼了老命一直追求。[此即五俱意識,外緣五塵之境。,趣向外境,奔馳縱逸 ,故曰:‘趣外奔逸’。聚緣內搖故昏,趣外奔逸故擾,即此昏迷,擾攘之相。迷者不知,原是無明]。不知道我們失去了本妙本明的智慧,這個無明的力道太大,這無明夾帶著大量的習氣,難改的習氣。所以,欲明心見性,先改個性,就是這個道理。原是無明,為什麼是無明?無明有強大的惡劣的習氣,這是困難的地方!

[展轉粗動之相,由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再起四粗],這前面我們講過了。[誤認妄識緣塵分別,為自心相。合色雜妄想,想相為身,即《圓覺經》所雲: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諸位!這個就是很重要的!我們為什麼要加一個[妄]?妄認這個緣起的四大,認為這個就是[我],為這個色身就忙了,每天為這個色身,吃飯、穿衣、睡覺,這個色身是眾生所依靠。所以,美就要更美,因此就開始重享受了,就跑到什麼日月潭,什麼一個旅館做SPA,多少?日月潭旁邊說一天一個晚上,一萬二啊!每四十分鐘SPA,一節四十分,二千!阿彌陀佛!為什麼?就是為了這個色身,享受一下。六塵緣影,為自心相,我們六塵落下的影子,當作自心。就是認為:那個就是我們的心!我,我相,花有花相,我們的內心裡面,一直起這個執著,分別,落這個名詞、名相,認為這個就是我所作用的!然後,就這樣過一輩子。[此即認物為己,顛倒之相]。

翻開表解:

結暗為色—於頑空中,結成四大色法,我們在無盡的虛空裡面,只要有地、水、火、風結的地方,它就變成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叫做現相。轉相是妄見,現相就是妄境。因此我們生長在虛妄的世間而不覺知。如果沒有佛陀來示現的話,我相信一個都醒不過來,包括我在內。⑸想相為身——妄想與色法參雜,妄取四大以為身——後二粗——①取業相②業系苦相。你只要妄執這個四大就會拼了老命造業,而在遺憾當中交出生命,因為你什麼都帶走!⑹內搖外逸——妄心在裡面內緣法塵,一直搖動,此心一直無法平靜。外緣五塵,就攀緣這個色、聲、香、味。——前四粗——①智相②相續相③執取相④計名字相。這個前面我們講過了,所以,一切眾生都活在可憐的世界裡面、迷妄、迷執的世間裡面,而不自知,完全沒有辦法覺悟!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

這一句佛陀一直在重度的警示我們,非常嚴重的警告我們。這個一迷為心,只要你誤認為,色身的能緣就是你的心,一迷為心,一迷掉這個真心,用妄心;一迷為心就是把真心迷惑了,用妄心做事,決定惑為色身之內。所以,一定迷惑顛倒到極點!決定惑為,你一定會迷惑,誤認為這個色身裡面蘊藏著一顆心。所以,決定惑為色身之內。只要一迷了這個真心,我們就把妄心拿出來,這個妄心,就誤認為是蘊藏在我們這個色身裡面,這個問題就開始出來了!

[自晦昧為空,從真起妄,悉皆認妄,已成顛倒,此處正屬顛倒之中,更加顛倒]。一切眾生就是顛倒中更加顛倒![既一迷積聚緣氣,以為自心,決定迷惑,心在色身之內,萬法皆在心外,與正遍知見,敵對相反,以上皆認妄之相]。所以,佛陀是正遍知,無所不知。

[不知身色,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

諸位!這一句話,就是佛陀講出世間的真相,只要你除掉執著、顛倒、妄想,進入萬法皆空的平等心性,就沒有內外。所以,不知道這個身心、外面,以及山河、虛空、大地,都是什麼?妙明的真心中物,妙明真心中物是什麼?妙明真心是什麼?就是如來藏性。諸位!山河大地是妄;但是,如果一念覺悟,山河大地就是真,處處真,統統是如來藏。因為內四大是緣起如幻;外四大也是緣起如幻,內四大生滅變異,歇即是菩提,悟到了,禅就是沒有內外。執就變成有內外,就一直演變可怕的斗爭、是非跟恩怨。

[不知,即迷執心在身內,並不知真心廣大周遍,包含萬象]。執就是不對,就是一切痛苦的根本。[即阿難內之色身四大之色法,和合所成。外洎(及也)山河,虛空大地之世界,鹹皆也是妙明真心中,所現之物]。所以,給自己一次解脫的機會,就是應無所住。[此乃遺真之相],遺失了真心。[若知心包萬法,法在心中,則成正遍知矣]!正遍知就是處處緣起,處處性空,無處不覺悟。所以,山林樹下,其實都是道場。[因不知故,認物為己,乃成性顛倒也。二法說認遺之相竟]。

[申三 喻說遺認之相]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

[漚]就是水面的白沫,就是水泡的意思。譬如澄清、清淨的百千大海。澄清百千大海比喻什麼?比喻如來藏性,這個廣大無邊的體相用,你不取,真心、如來藏性你不用,棄之,用什麼?每天都用妄想、顛倒、執著。惟認一個小水泡,當作是自己,我們認為這個四大緣起的假合,卻死執不放這個就是[我]。因此,佛陀告訴我們,很可惜,這麼無量無邊的般若智慧不用,卻誤認為這一念的執著、強烈的執著分別心、意識型態就是[我]。

[以下設喻。澄清百千大海,譬如包羅虛空大地之廣大真心,反遺棄之,此喻遺真也;惟認一浮漚體,惟獨認海中一漚之體],認大海中突然冒出一個小泡,說那個小水泡就是自己!我們的八識田中,就像大海。業感緣起,我們這一輩子一下子冒出來,強大的業力,啵!變成人;業力,變成一只狗;業力,變成一只貓。人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泡,狗也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泡。這一段的意思就是說:大海比喻我們的清淨自性,你在大海之中,突然看到一個小水泡冒出來,啵!就認為:喔!大海就只有這麼大。我們現在也是這樣,強大的業力,父母把我們生出來以後,緣起的,生出來我們,很清楚的,就是我們啊,就是我啊!佛陀說:這個[我]是生滅的、是無常的,它是宇宙當中少許的元素而已。我們執著了少許的元素,把它當作就是我。佛陀說:放下這個假相,沒有內外。禅無內外嘛!悟道的人,他就是說:山河大地本來就是一體的,物質跟心靈是一體的,內跟外都是如來藏性。這樣我們就可以了解,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是什麼意思。

好!那麼,我們用業力來解釋,業力把一個人鼓上來。業感,父母生了,就呱呱落地一個人。從哪來的?從業力來的。諸位!佛菩薩是怎麼來的?是願力來的;願力來的就完全不一樣,願力來的菩薩,他在這一生當中,不管游蕩到哪裡,都會有佛菩薩示現來點化他,而一點,他就入!就像六祖一樣,六祖可不是普通人,六祖,一百七十的前,人家就預測說:一百七十年後,有一尊肉身菩薩,會轉最上乘大*輪!一百七十年後,六祖示現了。願力來的菩薩是不一樣的,一聞就千悟了!業力的眾生不一樣,是千聞不得一悟,剛好相反。所以,我們要了解,善根深厚的人,那怕是說站在文殊講堂的外面,很有善根的,在旁邊一聽:哇!這個法實在是好,後來就每一堂都來,這個就是很有根的,就像在座諸位。那個沒有根的,他本來就已經在講堂,他就愈聽愈煩,哪裡有煙火秀,哪裡有珠寶展,哪裡有名牌。喂!**,今天包包打折喔!來也不講阿彌陀佛,專門講打折,然後一牽出去了,進不來!

所以,我們要了解,業力是很可怕的。跑出來一個人、一只狗、大蝦、老鼠、蟑螂,那個業力轉動,很可怕的!有一個人看了一本書,說:師父,師父!我看了一本書,它裡面,他寫這樣的注解,不知道師父您的看法。說,一個人死後,有時候會變成一萬只蚊子。我說:那一萬只蚊子,集合不起來,怎麼辦?所以,神識不能用數量,來切割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的,神識沒有定相的,不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你今生今世做人,你好吃懶做,一下子出生以後,身體怎麼這麼大?喔!一頭肥豬!一下轉世,變成大象,神識沒有固定的;下輩子轉識一條蛇,沒有手,也沒有腳,因為進化論,退化掉!他這個業力、神識,是不可以用數量多寡來說神識的,是不可以的!我說:一個人死後,變成一萬只蚊子,如果說集合五千只蚊子,那個神識又變成什麼,靈魂剩下一半喔?會講得通嗎?所以,為什麼一即無量,無量為一?我們的心性跟佛一樣,無量無邊的眾生,同一個佛性,所以,不能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要了解這個道理。

說:以下設喻。澄清百千大海,譬如包羅虛空大地之廣大真心,反遺棄之,反而遺棄之。此喻遺真也;惟認一浮漚體,惟獨認海中一漚之體。惟獨認大海中一個小水泡,來當作這個體。我們現在就是,妄認為這個緣起四大是[我],所以,每天為這個會死、會爛、會臭的色身而忙,而一直忙到死,還醒不過來。[譬如惟認悟中一點迷情,似在色身之內,此喻認妄也]。

[目為全潮,窮盡瀛渤]。

[目]以為,[目為]就是認為。全潮就是全海之潮,是整個大海,全潮就是認為:一個小水泡就認為是大海;我們現在認為一個色身,就是:宇宙所有的就是這裡啊!今天貪著這個,這個是我的;明天那個是我的,什麼統統是我的,但是,事實上,就什麼統統不是我們的。所以,人的可貴,在學聖賢之道。記得!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到佛的心境,你只要學習隨喜功德;再來,學習放下;再來,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失,因為他的名字叫做眾生,就一定會有過失。目為全潮,把它認為是全海之潮,就是全部大海。窮盡瀛渤,[瀛]就是大海;[渤]就是內海。以為我這一點點小水泡,就是整個大海。內海、外海、大海統統包括在內了,眾生問題就是出在這個地方,誤認為這個緣起的、少許的這個元素為自我,那麼,所有的痛苦、煩惱都不會停止。

[此喻執妄為真]。執著這個妄心為真心。[喻中惟認一漚],一個小水泡。[即目為全海之潮,窮盡大瀛、小渤];[大瀛]就是大海,所謂的外海,就象太平洋、大西洋。小渤就是內陸的海、半島內的海,什麼什麼半島,什麼灣。[法中認妄識為真心,執妄識窮盡真心極量。三喻說遺認之相竟。並前二如來發明因倒說失竟]。

[辰三 迷倒結合前喻]

[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無差別,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你們這一些眾生,就是加一倍的迷,清淨自性本來就無一物,但是,硬要安排語言、文字、假相的觀念,因此就設定這個觀念,那麼,就沒辦法解脫了!所以,有時候學歷愈高就會愈束縛,叫做所知障,愈可怕。你度不了他,叫做莫可奈何!就像我們大學的教授一樣,我一開始也不知道他是基督徒,後來,我想說有因緣跟教授談一談,他就批評了:佛教消極,迷信!他是博士,博士是d開頭的,doctor。這個doctor有二個解釋,一個是博士,一個是醫生。醫生也是念七年,也是doctor,對不對?然後,也跟他談的時候,他就不屑!後來,那時候在家居士就會贊歎三寶,贊歎佛,贊歎法,贊歎僧,他聽了很不舒服,他說:將相本無種,和尚更無種!唉!沒辦法,碰到這個就……那時候我只有在家居士,好!忍下來。因為有七個學分,後來他又加二個學分,有九個學分在他的手中,他不讓你畢業,就是沒辦法,真的!真的,毀謗,謗佛、謗法、謗僧,真的很嚴重,我就不敢跟他再談下去了。讀到博士噢,對佛法不屑一顧,聽都不聽,聞都不聞,認為:哎呀!那個比基督教差得太遠了!他說:你們出家人,一出家以後去躲在山上,像我們基督徒,都出來用愛人做慈善,你們佛教沒有啊!那時候,慈濟還沒有像現在做得這麼大,三、四十年,三十年前,我跟他講:一個出家人,各據一方,教化佛子。是不是本身要有學養,要有修行?就像要當老師,也應當要先師范大學畢業,他有能力,他才有辦法教導學生啊,是不是?那時我是在家,就一直講說:所以,出家人他是很積極的,他為了教育下一代,他放棄一切的欲望,自己在山上閉關修行,就像要拿到那一張師范大學的畢業證書一樣啊,他才有辦法當老師啊。他說:你這個小孩還真會講話,還真是會比喻!真的就是,事實上就是這樣子啊!答案就說:書讀愈多的,有時候愈困難,根本就沒有辦法!他那個世間的意識型態,那種觀念,強到銅牆鐵壁,像金鐘罩一樣,你用什麼統統沒有辦法滲透他,沒辦法!他說:我們基督徒多快樂,唱聖歌!哪有像你們,出家人都是戀愛失敗、經商失敗,到最後風燭殘年,青燈伴木魚。喔!實在是很想往他的頭敲下去,沒辦法了!所以,對佛教的曲解太嚴重。

還有就是電視劇真是害死人,每次出來,和尚都是跟壞人掛勾,打打殺殺,對不對?一演起來,喔!武術高強,以為出家人每天都在打架,這電影都是這樣演。還有就說生出來的小孩子,被拋棄了,就放到寺廟的前面,電影都是這樣演的。然後師父就把他撿起來,撿起來以後就練武,然後替他父母去報仇,整個電影都是誤導。我實在很想寫信去罵那個導演;你怎麼會誤導眾生,出家人變成這一幕幕的,可憐、逃避現實、消極、迷信呢?沒辦法!出家是大丈夫,非將相所能為,怎麼會是這樣子的呢?所以,我們做佛陀的弟子,有因緣要把正法傳出去,乃至犧牲身命,亦在所不辭,這就是擁有正法的力量。

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無差別,如來說為可憐愍者!眾生是很可憐的。[上喻中棄海認漚,一迷也;目漚為海,乃是迷中倍迷之人。合法中遺廣大之妙心,認緣影之妄心,一迷也;執此妄心即是真心全體,讵]就是豈、哪裡是,讵[非加一倍之迷耶]?所以,你看眾生無知,千萬要寬恕、要原諒,用佛菩薩的心來理解他。最恩愛的是什麼?是夫妻。最痛苦的是什麼?也是夫妻,為什麼呢?一個學佛,一個不學佛,二個一見面,大眼瞪小眼。生了三個孩子,又不能離婚;不離婚,每天見面,你看我,二個眼睛那麼大;我看你,一個臉臭臭的!一看:哼!

最恩愛的,結婚的時候,什麼話都敢講,沒有你,我活不下去!結婚以後,有了你,把我嚇得半死!差這麼多!就是這樣啊,差很多。還沒有結婚以前,他的女朋友去菜市場買個菜,這個男孩子多窩心,把外套趕快套起來,然後就說:小心感冒!那個女眾感動到不行。手提著那個菜籃,男孩子就說:我來!你千萬不要傷到身子。結婚以後,才生一個兒子。說:老公,帶我去買菜,不過就在外面而已,你不會自己去嗎?怎麼差這麼多?就是差這麼多,真的差這麼多,真的!電視講的,我就跟他鼓掌:喔!講得好!真的!就是這樣子。

豈非加一倍之迷也,[如我垂手一樣,不知手臂本無正倒,一迷也;今定執上豎為正,下垂為倒,亦迷中倍迷之人,故曰等無差別。又不知真心本無迷悟,一迷也;反認悟中迷,亦迷中倍迷之人。心雖迷倒而不失,猶臂之雖倒而不失],我們把手臂向下垂直,說這個是倒,有沒有失去這個手臂?沒有啊!手臂還在。你說這樣是倒,這樣是正,正手臂也沒增加;倒下來,手臂也沒減少,這手臂不增不減。我們要了解緣起如幻的道理,這世間本來就沒有什麼增減、來去、生滅的,因為諸法都是幻。

[等無差別也。前雲遺失真性,正由顛倒,則非遺似遺,日用不知,則無失說失,懷珠乞丐,枉受困窮,名可憐愍!果能於此悟明,雖顛倒而不失,則不負本有;雖不失而顛倒,則不廢修證],諸位!為什麼不廢修證?三昧是需要培養的,修行,這個道力是需要一步一步培養的。所以,在座諸位!碰到有善知識呵斥你,那是你的福報,碰到有禅師,真的是大悟的,不是亂打的。碰到有禅師打你,我告訴你:消無量億劫的罪障,就怕善知識不打你、不罵你;善知識不打你、不罵你,死定了!所以,這個徒弟,要是被真的大善知識罵到,那是真的福報。像我呢?你的生死跟我又沒關系,罵你有時候還被你誤會,教你,又沒有那種根器。要呵斥你,又變成被誤會,這師父的修養跟我差不多嘛!

現在啊不同於以前,現在叫做愛的教育,打不得、碰不得、罵不得,連“當”一下都不行,“當”一下就會像豆腐爛掉,因為教育部就是這樣教育我們啊!現在的孩子就是打不得、碰不得、罵不得,連一句重話都不能講,統統不行!不知道為什麼台語的用詞這麼多?所以說:不廢修證,[庶性修無礙矣]。[庶]就是希望。我們認為:本性具足了,不要修行了,剛好錯了。修行要重復的訓練。象海軍陸戰隊一樣、兩棲作戰隊一樣,訓練一部精良的部隊,就是訓練。修行沒有捷徑,唯一的捷徑就是明心見性;第二、就是吃苦,要能夠吃苦。[此科以真性不失而論,從無始來,雖然顛倒不失,亦四義中常義。以如來盡心吐露,可謂澈法底源,惜當機未能直下承當,似極顯見性,妙明周圓之義。四顯見不失竟]。

[楞嚴經講義第三卷終]

我們顯見是心,顯見不動,顯見不滅,顯見不失,這個要背一下。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講義]。

[福州鼓山湧泉禅寺圓瑛宏悟述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

[卯五 顯見無還 (分四)]

做一下筆記:[無還]就是沒有來去。這一段要顯示什麼?這一段要顯示我們的見性是沒有來去的。

[辰初 阿難求決取捨]

[二 如來力為破顯]

[三 承前判決取捨]

[四 結歎自述淪溺 今初]

[阿難承佛悲救深誨,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雖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圓滿,常住心地]。

[上科如來,盡心吐露,極顯真心,可惜阿難未能領悟,而反起疑,故向佛求決取捨。悲救深誨者:承佛悲憐愍念,救拔性顛倒苦,深加訓誨,而與正遍知樂]。[與]就是傳授,正遍知就是無所不悟,無的不覺悟,無一法不解脫,無一法不覺知,叫做正遍知。為什麼?萬法都是緣起,沒有一法不是緣起,在佛的眼光當中,世界沒有一樣東西是值得貪婪的,沒有一種東西是值得去執著的,因為它是敗壞之相。[感傷真心不失,顛倒受淪,故致垂泣矣!我雖承佛如是妙音:如是指法之詞,即指上三科妙音,乃贊佛說法微妙音聲;佛音具足眾妙,乃總贊之曰:‘妙音’。悟妙明心:即指領悟上三科,所顯見性。阿難前求發妙明心,佛向阿難眼中指出,顯見性即是妙明心,阿難領悟不動]的心性、[不滅]的心性、[不失之見性。元所圓滿:指不失科中,包括虛空曰圓,周遍萬法曰滿,所顯廣大圓滿之義;常指不滅科中,真常不滅之義;住指不動科中安住不動之義。此述聞法雖悟本心,下乃歸功意識]。

[而我悟佛,現說法音,現以緣心,允所瞻仰]。

說:而我體悟到佛,現在所說的法音。現以緣心,[以]就是用,[緣心]就是第六意識心;[允]就是實實在在是我所瞻仰的。意思就是:他是用第六意識攀緣心,意思就是贊歎說:第六意識也有很大的功能啊!不是全部都不好。佛陀並不是說否定第六意識不好,是說還有更進一步的真心。

[而字轉語詞,悟佛法音,是猶但領其文,未谙],[谙]就是熟悉,[其旨,觀下未敢認取可知。阿難以聞解之功,全歸重於聽法緣心],這個[緣心]是什麼?就是生滅意識心,意思就是:用生滅意識心在聽經聞法。[故曰現以用也緣心,緣心即第六意識,緣慮分別之心,而能聞法領悟,有大功能。允所瞻仰者:允誠義,謂此緣心,是誠]是實在[我所瞻依仰慕,而不能捨者,若捨此心,憑誰聞法領悟耶]?

[徒獲此心,未敢認為本元心地]。

徒獲,突然聽到這個真心妙明,得到這個妙明之心,叫做徒獲此心。突然得到這個真心,怎麼樣?未敢認為,還沒有這個能力,還不敢確認這個是不是我們真心的本元心地,還不敢這樣確定。

[此心,即妙明心。眾生日用施為,一一無非承其恩力,鹹皆迷而不知,故歸功於緣心,阿難亦復如是,故曰:徒獲此心。獲者得也,其意徒得此心,而未敢認為本來圓滿,元來無失,常住心地。其故何也]?是為什麼呢?[因不得其用,故未敢認也]。還不懂得如何用真心。[倘若認此,則必捨彼,卻後將何承領佛法?縱不惜緣心],就算不珍惜這個生滅的意識心,[而獨不重佛法乎]?難道不可以重視佛法嗎?[所以躊躇],[躊躇]就是猶豫不決的樣子。所以,躊躇[莫決],猶豫不決。[觀此阿難則真妄雙迷]。真心還沒有獲得,知道意識心是妄。現在是二空,二頭空。[倘]假設。假設[無根性真心],中間加一個之,意思更清楚。無根性之真心,[豈能聞法]?這個就是第一個疑惑。[聞既不聞,則分別緣慮之心,何自而有]?從哪裡來?又另外一個疑問。

[全承根性恩力,反疑不得其用,此迷真也;聞法領悟之心,離塵即無分別,塵有則生,塵無則滅,完全無體],無體就是無自體性,就是外面的生滅的外塵,引起內在的意識生滅心,那個就是不實在的,叫做離塵無自體性。這些意識心是用來攀緣六根、六塵的,不同於清淨自性,清淨自性,緣不緣統統存在,無關於根、塵。所以,禅宗講:迥脫根塵,是什麼?大徹大悟,悟到什麼?就是迥脫根塵。超越六根生滅的意識攀緣能見之心;也超越了所見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因緣,叫做迥脫根塵,靈光獨耀。所以,真修行人,是不受六根、六塵的影響。也就是說:悟到就是要什麼都放得下。

如果我們不是聖人,你必須在最短的時間裡面,處理我們內主裡面的煩惱,愈短就表示愈有修行。如果說:一件小事隔了三個月;有的兄弟一輩子喔,為了一點點觀念,怒目相視,一輩子,兄弟姐妹老死不相往來,有時候,一個觀念、一點點財產!學過儒家的思想、或者老莊的思想,就會看得開!就是佛法不講,我看過的書,《老子》、《莊子》、《烈子》、《大學》、《中庸》,等等這一些諸子百家的思想,其中以老子的思想最高超,無為而治,接近佛法,是最高超的。但是,講的還是不夠究竟,還是佛法講的最徹底、最究竟,連那個老子的思想,都有超越一般的思想,不是普通的思想。這無為法,當然不是佛所講的那麼究竟,所以,老子也是不簡單,生在不與佛同世。因為老子比較早。聞法領悟之心,離塵即無分別,塵有則生,塵無則滅,完全無體。[不過妄有緣慮分別,執認不捨,此迷妄也。既是真妄雙迷,何得稱悟?直至三卷末,獲本妙心,常住不滅,方敢認取此心,方是真悟]。這個離塵有體性,還有離塵無體是性,是重要的。離塵無自體性,就是妄識;離塵有自體性,就是真心。

[願佛哀愍,宣示圓音,拔我疑根,歸無上道]。

希望佛陀哀愍我,宣示這個圓音,拔我疑根,歸無上道。

[圓音:即佛最勝口輪‘但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圓音,即是一音。佛之音聲,圓滿普被,諸方異類,聞之皆同本音,一音具足一切音,故稱圓音;一切音不出一音,故曰一音。佛音為眾生作增上緣],諸位!注意聽,沒有辦法作親因緣,要很注意這個[增上緣]。佛陀只能作為眾生得度的增上緣,修不修行要看什麼?看親因緣,就是看自己了。佛陀在遺教三經裡面講:佛陀就像一個好的醫生,開出去的藥,應病與藥,就是你知道什麼病,他開出什麼藥,服一不服,非醫之咎也。你服用這一副藥,和不服用這個藥,已經不是醫生的過錯了。我今天也是這樣,文殊講堂有這個因緣講這個《楞嚴經》,你聽與不聽,這不是我的過錯,你不來,我也沒有辦法!師父也只能作為大家的增上緣,修不修行,要看你宿世的善根。[隨根差別,現眾多聲,猶如一雨所潤,草木大小,隨根受益,有緣隔遠,如在一堂]。

[疑根者:謂致疑之端,乃疑自、疑人、疑法,三疑中疑法也]。對法有疑問。[此疑根之於心,非大雄大力之世尊,莫能拔之。此即緣心、真心,誰取、誰捨,莫衷一是],緣心,這個就是生滅意識的攀緣心、生滅意識的能緣心,叫做緣心。真心就是真如、如來藏性,到底是誰取、誰捨?莫衷一是。[如人惑於歧途,莫知所向],就像一個人迷惑在這個歧路,不知道方向。所以,修學佛道,沒有大善知識是完全沒有辦法的,這個路是走不出來的,一團迷茫。[故求拔疑根,令到不疑之地,庶可歸無上道,無上道,即不生不滅之果覺,須識不生滅之因心,庶可圓成矣!初阿難求決取捨竟]。需要了解這個,要認識這個不生滅的因地心,因地心就是:初發心即成等正覺,就是這個道理。初發心是用不生不滅的如來藏心、涅槃妙心修行。其實成佛也是這個心,成佛以後就是當初這顆心;這一顆心就是成佛的心,不二的。

[辰二 如來力為破顯 (分二)]

[巳初 破緣心有還]

[二 顯見性無還 巳初分]

[三 午初破所緣之法 二 破能緣之心]

[三 指各有所還 今初]

[佛告阿難:汝等尚以緣心聽法,此法亦緣,非得法性]。

先解釋一下:佛告訴阿難:汝等聽經聞法的人,尚且是以生滅意識攀緣心來聽法,此本來真如的不可得的法性也變成生滅的心所攀緣。也就是說:此法亦緣,也就是把法性真空變成意識型態的觀念。直接了當講,你用生滅心聽法,就算佛講的是不生不滅,也會被你扭曲,變成生滅法。就是說:不悟的人,聽經聞法,永遠是瞎子摸象,可是,又不得不摸。他會揣摩:到底開悟是什麼境界?到底不生不滅是什麼東西?他會一直想到說:那個是什麼意境。因為他沒有悟,他就一直想盡辦法要去體悟……就是這一念,就是轉真心為無明;轉不生滅為生滅。所以,世尊告訴你,領悟如來藏性的不生不滅的心性;但是,我們用生滅意識的緣心聽法,此法亦緣。不生滅的法,就會變成生滅的意識心所緣,也會變成生滅法。這一句話重點就是說:如來藏性很難去領悟、去體會,世間眾生不管你用什麼方式,要去說、要去指出,統統不對!因為跳脫不出,以前的語言、文字、意識型態的范疇。沒有辦法的!所以,要進入佛門的領域,實屬困難!

有個大學的教授,教中文,年歲大了,那時候我懂一點佛法,要去度他。這個男的老教授,七、八十歲,我想:有因緣就跟他簡單說這個法。但是,因為我年歲太輕,他覺得佛法也沒有什麼。後來慢慢接受了,結果有一天吐血而死,來不及了,年歲太大了,聽到佛法。從我接觸二年來,我們一直就想辦法,可是,沒辦法,無能為力。他那個脾氣暴躁,善根也不夠深,就算點到這個佛法,他也不想接受;就算接受了,也熱不起來,只有我們單方面沒有用的。所以,後天所學習的語言、文字,變成一種學歷的時候,它只是一個謀生的工具。學生之道易,學死之道難,學習如何生存是很容易的,只要我把欲望降低,就很容易生存的。但是,學死之道難,要學習如何面對死亡,是很不容易的一門學問,要面對死亡,要有多大的勇氣跟智慧?我們現在就是要學習面對死亡,而且這一天一定會來到,提前做准備的人,是幸福的,是有福報的!不是說像世間人,不敢面對這個死亡。連死人、棺材擺在那個地方,他都要繞道。他連走過去棺材前面都不敢,談到死亡就免談,談都不敢談!不敢談死亡這個問題,就能解決死亡嗎?不!不行的,因為那是千真萬確,是一定要觀對的,沒有一個人可以避免的,這樣才了解佛法、佛陀的偉大。

要是只有吃、喝、玩、樂,學習如何生存。說實在話,只要不是戰爭,你肯吃一點苦,大家其實都有飯吃,只是吃得飽、吃不飽;吃得好、吃不好,就這樣分別而已啊!佛法可不同,佛法是要面對,三界六道輪回的真正的大問題,死亡是一切的毀滅?還是另外一個生命的開始?生,就是走向死亡,這個是就像春夏秋冬一樣自然。人一呱呱落地,就一定要面對死亡,一個都逃不掉,提前准備的人是有福報的!就像在座諸位,能夠知道死亡逼迫著我們,死亡要面對著我們,而且我們也有一天一定要面對,不是你不要去談它,沒辦法避免死亡;你要不去碰觸這個死亡,但現實也不代表你可以活多久啊,最多只有一百歲,就了不起了,現在有哪幾個可以活到一百歲的?但是,我告訴你,你只要聽到了正法,就算你活三十歲,從聽到正法以後,你再活十年,值得!哪怕你活五年,你也值得!哪怕你活三天,孔子講:朝聞道,夕死可矣!

我們一輩子沒聽到佛法的人,撒手西歸的時候,就什麼統統不是喔!拿了全世界幾十張的博士,就擺在棺材的旁邊。天是棺材蓋,地是棺材底,無論闖哪裡,總在棺材裡。無論你怎麼拼,盡量拼沒關系啊,拼東拼西、拼天拼地、拼死拼活,就是拼出一堆骨灰。拼死拼活,就一定拼出那一堆骨頭啊,沒有例外!提早做心理建設跟准備,佛法就是處理這個問題。

[上科阿難求決取捨,此科如來力為破顯。破者破妄(緣心也),顯者顯真(見性也),此欲破緣心有還],就是有生滅、來去相。[先破所緣之法(現說法音)]。佛陀講法就是所緣之法。[阿難不捨緣心,為重於法,若破所緣]之法音,如果破了那個阿難所緣的之法音,就[非真,而能緣自捨矣]。只要你了解說,佛所說法,只是方便的音聲,重要是義理,重要的要去領悟。不是在音聲、在語言、在文字上裡面打轉,這樣永遠抓不到佛法的重心。所以,哲學家講的一句話很有道理,他說:我們老得太快,但是,智慧卻開的太慢。有人經過十年、二十年的痛苦,才體會了一句話:喔!生命是苦的,原來生死無常。人,他一定要經過很長遠的痛苦,才體會佛陀一句話:生滅無常。原來生老病死就在我們隔壁啊,就在我們旁邊,一點都不能馬虎,一點都沒辦法回避,你就是一定要面對的。所以,學佛的人是勇敢的人, 不是逃避現實的人,他勇敢的面對這個生老病死的現實問題。

若破所緣之法音非真,不是真實的,那麼,能緣之心自然就捨。[汝等尚以緣心聽法,謂以能緣之心,聽我所說法音。則此法亦成所緣之塵,非得法性真理]。如果加[不生滅]就更清楚,非得[不生滅]法性真理。[以法音但是能诠],那個音聲只是為了表達佛的心境,千萬不要在語言、文字裡面打轉,[真理方是所诠],真理就是人生、宇宙畢竟空的道理。[真理即眾生之心,聽法能悟真理,方不負我所說,故下喻說,聽法自應觀心]。應當觀照這一顆心。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

佛陀這個比喻真是好!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如說教之人,以手指月:月亮在那邊,你要看月亮,月亮就是表示我們的真心!而不要你一直在手指頭裡面看說:在哪邊啊?在哪邊?我說:在那邊,是叫你看那邊啦,你一直看這手指頭,怎麼找得到月亮,對不對?義理、音聲、語言,都是善巧方便的,說:看那邊,是叫你看遠處的月亮!語言、文字、善巧方便,是叫你看真心啊。你一直在這個手指頭,怎麼看得到月亮?你一直在語言、文字、音聲裡面打轉,不能用心去領悟佛的道理,你怎麼能夠明心見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說:月亮在那邊?有智慧的人,抬頭一望:喔!月亮果然在那邊。愚癡的人說:在哪邊啊?一直在找手指頭,在哪裡呢?這一只手指頭就表示語言、音聲、文字。所以,語言、音聲、文字在指什麼?統統在指示如來藏性,如來藏性就是月亮。彼人因指,當應看月,彼聽經聞法的人,因為說法的人這一指,指出來,應當往遠處、往天邊看月。這個[看月]就是自當觀心,應當觀照自己的心性,這個就是重點。好!我再講一遍:如說教之人,用手指指這個月亮示人,彼人,那個聽經聞法的人,因為說法的人一指,應當自觀其心,這樣才對的,哪得在語言、音聲、文字裡面打轉,又落入那種纏縛、不了解脫的語言、音聲、文字的范疇裡面。

[上人字喻說教人];上面這個[人]是比喻說教人,說教就是說法的人。[下二人字皆喻聽教人;指喻佛之聲教;月喻聽教人之心]。每一個人心中都有明月;每一個人都能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是每一個人的月亮,佛陀所說的法,就是開采每一個人的如來藏性。佛陀的音聲就像手指,指出你心中的那一顆月亮。[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喻佛以音聲,而作佛事,說出聲教,直指人心,告示聽教之人。彼聽教人,因教自當觀心,猶因指自當看月也。若聽教悟心,則因指見月矣]!

[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惟亡失月輪,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標指,為明月故]。

這一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錯認,如果有的人,把這個指頭,看這個指頭,把它當作是月亮的體性。這個人不但會亡失月輪,就是見不到真心,見不到自己的心性,叫做亡失月輪。這個人不僅僅見不到自心、真心的月輪。亦亡其指,這個[指]就是教義,就是在指什麼?也不知道這到底在指什麼?[亡]就是不知。到底它的教義是在講什麼?何以故?以所標指,為明月故,誤認為那個指頭,把它當作是明月。那指頭叫你看明月,你卻往指頭一直看,那你要看到什麼時候呢?

[此喻執教迷心。若復觀指,以為是月之體,此人豈惟(獨也)亡失月輪不能見,亦亡其所謂指也。何以故是征,下二句是釋。即以所標之指,認為明月故;法合當雲]:用法來合,一個是比喻,一個是用法來合。[若復執教為心],執教就是你把語言、音聲當作是你的心,這個就錯了!語言、音聲是生滅的,語言、音聲、文字都是叫你悟那個不生滅的真心。[此聽教人,豈惟不達真心,亦且不知教意,何以故?即以所緣聲教,為真心故]。聲教是生滅法,真心是不生不滅法。

經文,[豈惟亡指,亦復不識明之與暗。何以故?即以指體,為月明性,明暗二性,無所了故,汝亦如是]。

說:不只是失去了指頭,就是佛所說的教義;也根本不認識什麼是明?什麼是暗?為什麼呢?就把這個手指頭,當作、誤認為是月亮的明性,月亮是光明的;手指頭是沒有光。一個月亮有光明,手指頭暗,二個都分不清楚,無所了故。弄錯了!把手指頭當作月亮,汝亦如是,現在你也是這樣子。佛陀真是會說法,真是會比喻!叫做以指見月。

[明暗二字,喻中易知],比喻當中是很容易知道的。[法中難解。喻中不但亡指],[亡]就失去了,不認識這個手指。[並不識明暗],連明暗都不清楚。[何以故句征],這個[征]就是問。[下釋不識明暗之義。即以指體之暗性],把這個手指的暗性,[認為月光之明性,自是明暗二性雙迷,無所了知故。法中教合指喻,心合月喻]。[教]就是佛陀的教法,音聲教法,是用手指——比喻作手指頭;每一個人的心,例如就像明月,心性就像明月。如果是透過教,那麼,用音聲來教導;或者是名,或者是句;[名]就是名相;[句]就是句子;[文]就是文章。聲、名、句、文,都不一樣的。用音聲做佛事;用佛學名相做佛事;用句子來教化做佛事;用文章來教化做佛事,教育眾生。

[教以聲名句文為體,無覺照之用],所以,師父不是講過嗎?我現在看經典,也是遮遮眼睛而已。為什麼遮遮眼睛?這個語言、文字是死的,遮遮眼睛,重要的要用心去體悟啊。所以,悟道就是有這個好處,叫做萬法盡通,沒有一樣可以障礙悟道的人對佛性的理解。你怎麼講常,悟道知道,你講無常,他知道;講有他也知道;講空也無恙,他也知道,講即空即假即中,他也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哪一本注解寫對寫錯,在悟道的人一看,根本就是一目了然,你沒有辦法騙得過內行人!

有時候我看那個注解,不是這一本,就是有看了這個書,有的出來,有時候法師、居士,看了那個,喔!搖頭!末法時期,真的是業障深重,反正有證悟的、沒有證悟的,初學佛法的人,根本就分不清楚!跟著他的知見,這樣跑,跑到最後,發現走錯了,跑到死胡同裡面去了!佛陀在世的時候,外道都稱為我是一切智者!尤其現在這個末法時期,弘揚正法的法師也多、居士也多,各人各有一套,大家講起來,都可以飛天遁地的,都是有那麼一回事。但是,明眼人自然知道合不合於正法,明眼人自然知道。但是,你叫一個初學佛法的人來分辨,哪個才是大善知識?哪個是惡知惡見?根本分不清楚的!他對你好,你就認為他是正知正見、正法的。因為每一個法師講的,都認為自己是正法;每一個居士也能講一點佛法,每一個居士,包括他的著作,也都認為自己才是對的!末法叫做見濁,五濁惡世裡面,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這個叫做見濁,見濁就是知見、看法。尤其是我們現在的科技這麼發達,印刷術這麼的發達。幾天就可以寫一部書,網路上網一看,你要的東西統統有;但是,對初學佛法的人來講,他怎麼能夠分辨,何者是正?何者邪?

你講正法的人,你去稍微批評人家一下,人家以為你是嫉妒別人,他會用秤子來秤你的,那是弘揚正法的人,就等待有緣的眾生自己來了。上台講經說法的人,還不能有批判性,強烈的批判性,會貶低自己的人格;我今天一上台就批哪個法師不對,批哪一本注解,看起來我好象是為了正法,了解師父的人:師父用心良苦!你看,有幾個了解師父的用心?換另外一個角度,人家不滿你的:你這個慧律法師一上台,就批這個法師、批這個居士,哪一本書不對,我看你的修養也跟他差不多!所以,變成說,你要弘揚正法的人,還得碰到那個有緣、有善根的人,能接受到這個《楞嚴》大法,嗯!我們這個慧律法師講的,的的確確是正法!由他來認同。像我也是一樣,兄弟姐妹也是一樣,當我學佛以後,我了解這個緣起法。兄弟姐妹的學佛,他們是自己來的喔,我不會跑到家裡面:哎呀,這大姐是怎麼樣, 這個大哥又是如何,我沒有的!只有我的母親!告訴她:媽媽!你苦了一輩子,應當去極樂世界!我也很難得,完成了高等的學歷,也這麼樣子一點小小小小,微不足道的成績,你應當去極樂世界,我一直勸我媽媽,唯一的,就是慢慢慢慢講講故事,我一直勸我媽媽念佛。所以,她每天都念三萬聲佛。沒有漏氣,往生以後十二個鐘頭,頭頂都是熱的,喔!還好!這是我碰過在家居士,頭頂熱得最久的一個,從斷氣,我每一個鐘頭、二個鐘頭,就去輕輕的碰,十二個鐘頭,頭頂都是熱的。你看!哪一個法門比淨土法門更殊勝?也不認識字,也沒什麼大學,也沒什麼博士,她就這樣虔誠。還好碰到一個出家的好兒子,就是我了!我就是勸她一直精進用功,就是這樣子。

我媽媽有一天來廚房吃飯,就問:師父,師父,什麼是禅?我好驚訝,surprise!喔!這個媽媽最近進展到禅啊,還問我,我嚇一跳!剛好在我的左邊,我就手指跟她比,(豎起一拇指)。她說:在哪裡?在哪裡?啊?大拇指是禅喔?第二指過去是什麼意思?第二指過去淨土啦!不然要怎麼講?難能可貴!法師的媽媽何其長進,竟然問到最上乘,她那一句我是真的被她嚇到了,不愧是慧律法師的母親!我就跟她講:來不及了!你幾歲了,八十五了,念佛,好好的勸我媽媽念佛。老人家就好騙了,南無阿彌陀佛……我說:你每一念出來,它不是念完再回向。我跟她講:師媽,師媽!不是念完才回向喔!不是念完統統再回向喔?不是這樣喔!要往生極樂世界是:我這一句佛號念出來,每一句統統要往生的喔,這才是真修行!南無阿彌陀佛,我這一念就是要往生的。不是南無阿彌陀佛~~~~也邊看電視,好!回向!阿彌陀佛,這個哪裡是佛法呢?佛法是:修行從誦經的每一個字開始,統統定位在極樂世界的啊,每一個字、每一句佛號,統統堅持要往生的,這個叫做修淨土的。不是念完,邊念邊打妄想,我要往生!那中間這個過程呢?所以,要了解淨土,是從心境下手,念念要提升自己的正念,不能錯用心。

教以聲名句文為體,無覺照之用,[合暗喻;心以靈知不昧為性,有覺照之用,合明喻;學人不解依教觀心,但認聲教為真心,豈獨迷心,亦迷其教。何以故?以所說教,認為真心故。又不但迷教,亦復不達有覺照,無覺照之用。何以故?即以聲、名、句、文,無覺照之教體,為靈知不昧,有覺照之心性,覺與不覺,二者無所了別故。謂汝以緣心聽法,則我所說之法,亦成緣塵,汝則迷失法性,何異執指為月,不識明暗之人?故曰:‘汝亦如是’。初破所緣之法竟]。

[午二 破能緣之心]

外境,你不用管,外境本來就空。要注意你的起心動念,現在這裡就是舉出來。

[若以分別,我說法音,為汝心者,此心自應。離分別音,有分別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暫止便去,終不常住,而掌亭人,都無所去,名為亭主]。

說:如果以分別心,來聽我所說的法音,來當作你的心,這個就是意識心,在為音聲的分別而有。說:為汝心者,此心自應。離分別音,如果是真心的話,它是離塵,離開這個剎那生滅的分別音聲,有分別性;就是有主體性,就是真心是常住的意思。離塵無自體性叫做妄心;離塵有自體性叫做真心。你一定要好好的去體悟這一句話到底在講什麼?妄心是因塵而有;真心無關於根,也無關於塵,它永遠就是這樣子。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暫止便去,就是住一下、住一宿,便離開了,終不常住。而掌亭人,都無所去,都沒有來去,名為亭主,亭主的意思就是:心性才是我們的主人,它沒有來去、生滅、增減。用更貼切的就是說:它沒有任何的煩惱、無明卡住,離一切相,即名諸佛,就是徹底的拔除那個觀念、無明、意識型態。

[此正拔不捨緣心之疑根。分別:指聽法緣心;法音:即所聽聲教。上科先破所緣之法,此科乃破能緣之心。謂汝雖不以所分別聲教為心,若以能分別法音,為汝真心者,此心自應離卻所分別法音,有能分別自性,方許為真。此暫縱,下即奪,先喻說],先比喻來說。[後法合。此喻能緣心,離塵無性],你看,這裡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意思就是:意識心離塵沒作用,它只是對境界所起的一種影像,然後落入你的心。你自心就一直起分別、一直起煩惱,而這個煩惱、分別是由境界所引起的。譬如說:誰對不起你,你三、五年後,你還是恨他;兄弟姐妹多分一點點財產,你到現在二十年,連跟他講一句話都不要;十幾年前,你弟弟做一件錯事,你到現在還不原諒他,這個就是離塵無自體性,他作不了主、他起煩惱。他認為有過去心,不曉得過去心不可得;他認為有現在心,現在意識攀緣心;他認為有未來心。為什麼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個就是離塵無自體性,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塵所引起的相對的時空,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都是所引起的。為什麼你對你的十年前、二十年前,那個男朋友、女朋友,你念念不忘,這個就是因為塵而分別。因為你有女朋友嘛!後來二個人因為起誤會、或者起沖突離開了,可是,你還是念念不忘啊。這個就是離塵無自體性。如果是見性,可就不一樣,男女朋友分開了,假設說;他現在學佛了,喔!原來那個是虛幻的東西。是不是?愛他,你要讓他解脫,真正的愛他,你要讓他自在;你真正的愛他,一定要讓他超越三界,往生淨土,這是你真正的愛他,這世間人是做不到的!

法音現前不現前,如如不動的心性都是存在的,這個叫做離塵無自性體。[譬如行客],行客是代表生滅意識心,生滅意識心,剎那生、剎那滅,你的痛苦、煩惱、貪、瞋、癡心妄想,由之而起,殊不知道,這些貪、瞋、癡其實是多余的。[寄宿旅亭,不過暫時止住便去,終不常住,而掌管也亭人,是為亭主,則無所去]。

[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則無所去,雲何離聲,無分別性]?

這個[性]就是能力。此也是這樣,這個也是這樣,如果是真正你的心,那才不管音聲,音聲無關於你的真心,佛陀就是講法,你的心還是如如不動;佛不講法,你的心還是如如不動啊!如果你以生滅意識心聽法,那就是不真心,叫做離塵無自體性。現在真心是離塵有自體性,離塵有自體性就沒有來去、生滅,則無所去。雲何離聲,無分別性?為什麼你現在離開佛的音聲,而沒有存在無分別性?無分別性,沒有能力如如不動的分別;而你執著的分別。在這裡要特別注意聽,意識能分別,本性也能分別。本性的分別,是眼見這一念,當下就是性;而眾生沒有辦法控制第一念,他眼見這一下,無心就是本性,他不懂。在剎那間,剎那即是永恆。

見了這個花,產生第二念,變成:這花很漂亮,我要帶回去!所以,眼睛見這個花,自性本為就能分別;可是,是如如不動的分別;看花,如如不動,知性能分別:這是花、這是樹,可是心如如不動,就像見性的人,他照天地萬物,他就像鏡子一樣,一樣照天,一樣照地,一樣照樹,一樣照花,可是,心就是如如不動。眾生不一樣,眾生見到這個相以後,性動一個念頭,動念即乖,開始動到:這花是多麼的漂亮,我要帶回去,我可以送給別人啊!就開始第二念、第三念、第四念……就來了!好!我們現在也是啊,迷了以後,看什麼都執著,他認為這個塵是有自體性的。搭起來舞台,哇!跳這個熱舞,現在穿得又少,電視,跳這個熱舞。一切眾生都認為:這個是實實在在有一個人在跳舞啊!可是,佛陀就很厲害,自性本空。你看,誰在跳舞?美女在跳舞。那美女再看看,那一層皮;那層皮再看進去是肉;肉再看進去是筋脈;筋脈再看進去是五髒肺腑;五髒六腑再看進去是骨頭;骨頭再看進去是水。再觀照一下,咦?一個美女,她也是空啊;舞台就濁幾個板子合並,把這舞台拆了,緣起,還是不可得啊!屋頂一拆,屋頂也沒有、舞台也沒有;音樂一放,好象有那個音樂;可是,這是科學的綜合,才有這個緣起的音樂。離開這個歌星、科技,那個放音的VCD、DVD,離開這些,沒有了!一個熱鬧的舞台,你稍微冷靜一下,說: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萬法本來就空無一物的東西,佛陀就是有這個能力,穿透一切的假相;眾生就是沒有辦法,看什麼迷什麼,看什麼著什麼,難怪我們活得痛苦,活到去自殺!

女朋友走了,快死掉了;男朋友走了,也快死掉了;財產被錄奪了,也活不下去,當然,沒有錢很辛苦。這一些,在聖人的角度看起來,它都是緣起的東西,世尊叫我們要冷靜。要用大般若智慧,去照見萬法皆空的道理是什麼,然後,你的心如如不動,你便得到常住。南無常住十方佛,就是覺性;南無常住十方法,就是真理,心中擁有真理;南無常住十方僧,無诤就是僧。所以,學佛的每一個弟子,很容易做到的,叫做無诤三昧。就是不跟人家斗是非,無诤三昧,也就是什麼是非恩怨一概放下。與自己生死沒有關聯的,統統放下,這一念就見性!而我們眾生就是事情管太多,搞混了!

因此眾生不了解,離塵無自性的道理,離塵無自體性就是妄,離塵有自體性,就是真心自己作得了主,無關於塵。眾生贊歎來,你知道贊歎的音聲是幻;眾生毀謗來,你知道毀謗的音聲是幻,心自已做得了主。雲何離聲,無分別性?為什麼離開這個聲塵,沒有辦法作得了主的?如如不動的,真心的分別性這種能力呢?你還是受它影響。[此以法合。亦復如是者:能緣心不住,緣境之時,暫緣便去,終不久緣,故喻如客。若真是汝心,則如亭主常住,並無所去;雲何離卻所分別聲,無有能分別之自性?此破意識緣聲之心也]。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