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宇法師:地藏經心地法門 第三十集
第三十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三稱) 南無忉利會上佛菩薩(三稱) 好,放掌請坐。諸位同修,上一堂課稱佛名號品,後面這些經文,我們講的比較快,為什麼呢?因為時間到了,所以比較快將它講完,從學習以後,諸位同修就知道,念佛功德不可思議,也就是說,其他的經,其他的咒,消不了的罪業,還有念佛能消掉。這個是經文非常清楚的,最重的罪是什麼罪?五無間罪,阿鼻地獄的重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這樣極重的罪,五無間的罪,稱佛名號。「於是罪中亦漸消滅」所以經文,非常清楚告訴我們,「自稱自念 獲福無量 滅無量罪」,所以在座同修,念佛法門,唯佛與佛方能究竟,阿羅漢,不但不了解,連菩薩都不究竟。念佛法門叫「稱性之談」,所以諸位同修,能遇到念佛法門,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得到的,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接受得了。所以這個問題,你們學習了以後,慢慢的領悟,領悟了什麼?這個就是自己生生世世,包括因緣,包括業障,都有關系。《無量壽經》怎麼說呢?其國不逆違,自然所遷遂。所以我們今天被習氣、被業障,障住了。如果有人,能轉迷為悟,關鍵就是轉心,道場如果經常有一些附體的,經常跳神的巫婆,你打幾個地藏七,地藏七打完以後,連打幾個佛七,幾乎這些現象,一個是好了,一個是跑了。會這樣的,正常來講,三個地藏七打下去,七個佛七打下去,會這兩種現象,神經不正常的,身體有病痛的,冤親債主找麻煩的,還有一些附體的,很難治療的,這樣經過打地藏七,連著打佛七以後,兩種現象,一個好,一個他在道場待不住,跑了。所以諸位同修,這幾年,我們在南北,經常有看到這樣的情況,為什麼呢?其實一個人的身體也是佛法,身體好了,病怎麼樣?就好了。身體不好了,病就來了。一樣的道理,一個道場有正法的久住,邪魔外道不是轉過來,就是跑。就這麼簡單。所以念佛告訴我們怎麼念呢?自稱自念。這是根本獲福無量,為什麼叫獲福無量?今天給大家報告,最大的福報並不是當皇帝,並不是當國王,最大的福報是沒有煩惱,沒有欲望,心地清淨,這樣一分錢沒有,超過了國王的家產、江山萬萬年,為什麼?他一分錢都沒有,心地是清淨的,是覺悟,是智慧,國王的家產、江山是什麼?欲望,爭奪的,殺人的,造業的。你可以去看歷史,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當中,哪個皇帝沒有煩惱?所以,大家應該要發現經典很多記載,成佛的佛祖,佛陀,有很多都是棄國捐王,有沒有?那這樣你就好懂,想要出家也好,想要學習佛法也好,沒有福報人遇不到佛法,沒有福報的人也出不了家,你以為出家那麼容易?諸位同修你們這一生當中,什麼事情都很容易經歷過,唯獨到現在出家還沒經歷過,你不要看這個剃頭,非常不容易。我遇到好幾個出家師父,剃完頭以後關在房間裡面,連哭好幾天,一下子怎麼樣?好像人生全部的或者說,突然間的改變了,好像換了一個人。如果這樣講大家不太好懂,就像一個人突然間到國外去,未來的生活怎麼樣不知道,所以有很多人認識不夠的,真的哭得很厲害,但是慢慢就好了,為什麼?慢慢學習,慢慢覺悟過來。那麼從這個地方,大家要知道,有一句話出家是大丈夫行為,非王侯將相所能當。意思就是說,王侯將相有欲望,有煩惱,有執著,出家要放下欲望煩惱和執著,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所以在座同修,念佛為什麼叫大福報呢?因為念到心地清淨,心地清淨,相當這個人身體健康,一分錢都沒有。心地不清淨,有欲望、有執著、有痛苦,相當這個人有病痛,家產很多,我相信大家,你們會選擇一個身體健康沒錢的這個人,也不要選擇有錢身體有病痛的對不對?這個就是福報要搞清楚,為什麼要搞清楚呢?你說釋迦牟尼佛三衣一缽,日中一餐,吃飯就像現在那一種乞丐,要飯一樣的托缽,哪來的福報圓滿?對不對?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用得不好,住得不好,日中一餐,大樹底下過夜,吃飯還得一個人拿一個缽,慢慢去托缽,你說能吃好嗎?不可能。能住好嗎?不可能。能休息好嗎?更不可能。那這樣的不好的環境,不好的生活,為什麼叫做福德圓滿?就要明白,真正的福德,是講心地的解脫,並不是外在的物質,福德是這樣講,我們今天認為當領導當大款,然後有奔馳的,有寶馬的,多少輛好車,你看,大福報!錯了。人家一分錢就快樂,有的人一分錢不需要都快樂了,那個大老板要幾百萬,幾個億才能快樂,這樣說起來,物質多的人快樂和一分錢都不需要的人快樂,哪一種人比較高?物質少的,不需要物質我就快樂,不需要名聞利養,不需要地位,不需要江山,我就快樂了。有的人說我要有好的轎車,好的高樓大廈,好的樓房才快樂,得不償失。也許他還沒得到這麼多東西,已經這樣了,這樣知道嗎?死翹翹了。所以佛法講到這個地方,我們把福報看成身外之物質,身外之名利,身外之名譽,這是錯誤的。今天一個內心沒煩惱的人,穿著衣服破破爛爛,舊舊的百衲衣沒人搭理他,今天有一個大老板,娶了十多個老婆,一個老婆開一輛奔馳的來到道場,哎呀你了不起,有寶馬,又有奔馳,老婆有十多個,大家羨慕他,向他學習。沒有人向他這個百衲衣的,一分錢沒有,心地清淨的人學習。這個就是,惑道者眾,悟道者少,五濁惡世,眾生顛倒。所以在座同修,人生的認識就在一念間,這一念間地藏王菩薩,今天他全部明白,他放下了身心世界,放下了一切名聞利養,不但放下還表演給我們看,積功累德行善布施。 底下要講的就是第十品。「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第十」,怎樣布施呢?布施的對象又要怎樣做呢?這個地方希望大家一定要認識。有很多人發好心,確確實實干壞事,太多人是這樣。我舉個例子,你要拿一把刀,買一把刀送給別人,你要看對象,如果對象是好人,這一把刀利益眾生對不對?買這一把刀送給歹徒,這一把刀怎麼樣?變凶器。歹徒殺人,刀是你買的,你買一把刀又花錢,又受法律制裁,倒霉不倒霉?確實倒霉。冤枉不冤枉?也很冤枉。為什麼會這樣?三個字,沒智慧。所以地藏王菩薩看到這樣的情況,問釋迦牟尼佛,怎麼問呢?他說,有的人布施福報很大,有的人布施福報很小,甚至有的人布施,搞來了什麼?麻煩,搞來了罪業,搞來了禍,這是為什麼?在南方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兩個在家人,那一天到南方,這兩個在家人,是北方下去的,掙不到錢,後來那一天就想,怎麼辦呢?突然間想起來了,到寺院去買兩套出家人衣服,買完以後,自己剃光頭,到理發店,剃完了,回家以後,穿兩套出家人衣服,那麼這也就是說,一夜之間變什麼?出家人了對不對?變出來以後現出家相,剛好到一個地方,我不要把地方講出來,去了以後,找一個在家學佛,那麼在家學佛看了出家人,是不是很高興?很開心,他說,老菩薩,您能不能發發心,幫幫忙?這位老菩薩說,怎麼回事?我有一個出家同參道友,從北方來到我們南方,突然間胃出血了,胃病,胃出血,現在在醫院,你能不能發發心,拿一點錢出來,讓他吃藥,住院?如果讓我們在座同修,你們肯不肯拿錢?不多也少對不對?這位居士同修聽了非常緊張說,師父,你等一下,我馬上拿錢給你,馬上給他吃藥住院,口袋裡不多,跑回家,叫那個師父說,師父,你也到我家裡來,現金拿三千塊,三千塊這個男眾就說,三千塊可能不夠,你能不能多拿一些?這位在家居士說,可以可以,師父,我給鄰居拿一些錢,一起拿給你,我再給鄰居拿三千塊,這也就是六千了對不對?她因為現金只有三千,其他的錢在兒女家裡,她拿不到,她給鄰居拿錢的時候,回來那位出家人沒有了,沒有跑到哪去呢?你才帶走了三千塊,我現在手上還有三千,找不到這位出家相這個人,一看嚇傻了,孫子也沒有了,她的一個孫子被他抱跑了,她非常緊張,不知道孫子跑到哪裡去,電話一響,老人家,你趕快把錢拿過來,不然你的孫子就沒命了。這位老太太電話扔在那個地方,唠不出來了,南無阿彌陀佛也念不出來了,觀音菩薩剛好去旅游也不在,坐在那個地方,不知道怎麼辦,後來再把三千塊送過去,把孫子抱回來,然後這樣是多少?六千塊,對不對?然後他自己把孫子抱回來,再給兒女拿三千塊還給鄰居,六千塊花出去以後,後來她知道有問題了,但是,到最後還是抓起來了,還是抓起來了。這是前幾年在南方發生的事情。他們給我打電話以後,我就覺得,眾生沒辦法說了,轉惡為善,十有一二。那諸位同修你說那六千塊,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們只能說不知道,因為我們是凡夫,因為我們還沒開悟,不知道他們的因果,不知道他們的過去,也不知道現在和未來,對不對?但是後來抓起來了,抓起來以後要她六千塊,那兩個人說錢早就花完了,馬上上酒店,上歌舞廳,吃喝玩耍。所以諸位同修,地藏王菩薩,今天要講這一些,「校量」,念校jiao,不念叫校xiao,「布施功德圓品 第十」,怎樣布施功德才大?布施什麼,功德福德才大?那麼講這一些大藏經裡面有記載,《佛說四十二章經》裡面有講到一段,釋迦牟尼佛說,有人供養一百個惡人,就是說做飯菜請客,供養一百個惡人,不如供養一個善人,今天這樣說起來,諸位同修我講出來,是以經典為標准,希望你們不要對立。在大酒店裡面請人家吃飯,相當於供養一百個惡人,為什麼?大酒店吃飯是什麼?殺生、吃完以後干什麼?特別是北方,洗澡。洗完澡以後干什麼?干壞事去了。這不用說大家都知道,這個就是供養一百個人吃飯,大酒店裡面,相當供養一百個惡人。釋迦牟尼佛怎麼說呢?供養這一百個惡人,不如供養一個善人,什麼叫善人?這個地方可以說,誦經,念佛修善的人。釋迦佛陀再說,供養一千個善人吃飯,不如供養一個持五戒的人吃飯。那這就不一樣了,一千個比一個五戒的,比不上。為什麼?大家要知道,善的作用,善的發揮力量是善道,戒的作用發揮力量是功德。善是福德,戒是功德。福德在善道,功德解脫。所以《無量壽經》告訴我們,假令供養恆沙聖,這個就是福德,不如堅勇求正覺,這個就是功德。從這個地方,供養一千個人吃飯,不如供養一個持五戒的人。釋迦佛陀再說供養一萬個持五戒的人,一萬個,不如供養一個須陀洹。須陀洹叫做什麼呢?初果阿羅漢,他是天上人間來回七次,七次他就正果,跳出六道輪回了。他雖然還沒達阿羅漢果,但是他永遠不墮落惡道,證到初果阿羅漢相當什麼?這個人絕對絕對的成佛,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就像什麼呢?小孩一出生,肯定是你的兒女,雖然他小,但也是你的親生兒女,這好懂吧?證到須陀洹雖然初果,雖然剛剛證果,斷了三惡道,這個果位已經什麼?剛剛證果。但是你不要看他小,他慢慢長大,慢慢修,達到什麼?佛的果位。釋迦佛陀再說,供養百萬須陀洹,不如供養一個斯陀含,二果。剛才一果,初果,現在是供養二果。然後釋迦佛陀再說,供養百億辟支佛,一直往上,供養百億辟支佛,不如供養一尊佛。這樣說完以後,所有的在家弟子,包括剛剛出家的弟子,都供養誰?統統供養佛。菩薩也不供養了,羅漢靠邊站,剛剛出家的挨餓,餓肚子,挨餓,誰要供這些?供養這麼多?不如供養佛一缽飯,那我供養你干什麼呢?誰都不想供養羅漢,也不想去供養菩薩,爭先恐後供養誰?佛。釋迦牟尼佛每天的供養,多的不得了,吃的、喝的,都排隊送給他。其他的羅漢菩薩都在旁邊,沒辦法一口都撈不著,那麼撈不著怎麼辦呢?釋迦牟尼佛給他們分,菩薩給多少,阿羅漢給多少,其他的剛剛的出家給多少,相當釋迦牟尼佛開倉放糧,搞這個工作。捨利弗尊者看到這樣還得了!怎麼辦呢?然後有一天,捨利弗不讓所有人來供養,他是長者,又是長老,長老捨利弗他自己托缽,托完缽不吃,這一缽飯熱熱的,不吃。跑啊跑,跑到釋迦牟尼佛前面,後面的人都擋住了,都不讓他來,也就是說都排隊等著,釋迦牟尼佛把捨利弗這一缽飯接過來,接完以後,留一半自己吃,留一半供養旁邊一條狗,吃完以後,那一條狗飯也吃完了,然後其他人還等著,等著供養,等著釋迦牟尼佛吃飯。釋迦牟尼佛就向所有的來供養的人問一句,你們看捨利弗,今天供養我一缽飯,福報大不大?大家老羨慕了,可大,可了不起了!你捨利弗供的是佛陀,我們也想供養佛陀,希望佛陀接受我們的供養。然後佛陀又問,那我把半缽飯,供養那一條狗,這樣我供養一條狗半缽飯,捨利弗供養一缽飯給佛陀,這樣兩個人誰福報比較大?大家都說當然捨利弗,釋迦牟尼佛問為什麼?捨利弗供的是一缽飯,所供的對象又是佛陀,對不對?那麼佛陀您供養一條狗,是一條狗,又供養半缽飯。釋迦牟尼佛笑笑的,他再問這些同修,問這些居士,在家弟子,那請問捨利弗的心量比較大,還是我佛陀心量比較大?你們說哪個比較大?當然是佛陀,對不對?然後釋迦牟尼佛說,量大福大。今天捨利弗供養一缽飯給我,他的福報不如我供養半缽飯給那一條狗。釋迦佛陀講完以後,大家明白了。原來的供養不論物質,論什麼?心地。當然捨利弗的心地比不上佛陀對不對?聽完以後,大家才懂得,以後不一定要供養佛陀,只要我們拓開了心地,來供養任何眾生,不要論物質,這叫增福、培慧,從那一天開始,所有的菩薩,包括阿羅漢,包括剛剛出家的凡夫,出家人才能得到什麼?一缽飯。就是說外面托缽,否則沒人供養,一缽飯都沒有。這些在家人才懂得,供養原來是論心,論心。 《了凡四訓》裡面也有明確的記載,那一個人供養了方丈兩毛錢,比較好懂吧?方丈親自給他上供,等到她當皇後,拉了黃金白銀修建道場,方丈叫徒弟你接待她,你給她上供就好了。這位皇後覺得怪怪的,我以前兩毛錢,方丈親自出來,現在黃金白銀都用車拉的,方丈怎麼不出來?後來就問方丈,方丈才說當時你的兩毛錢,是所有的家產,現在的黃金白銀那麼多,是九牛一毛。而且當時你兩毛錢是誠心善意的,現在的黃金白銀那麼多,你是什麼?顯赫自己的。你看,我現在當皇後了,我可以給你道場全部翻蓋,裝修。方丈說一句話,你的黃金白銀來翻蓋,來裝修道場,你能夠建起道場,也就能毀滅道場。而你以前的兩毛錢,你只有供養的心,沒有毀滅的權利。你想一下,皇後要建一個道場,是不是很容易?要毀滅道場呢?也一句話。而你以前兩毛錢,有一個善心、真心、布施供養的心,我老和尚親自要給你作供養,做什麼?上供、消災、念經念佛,而現在你這樣的心地和你的身份,我徒弟足夠了,這個老和尚是開悟的。所以諸位同修這樣說起來,學佛就懂得,修行從根本修。這好懂吧?根本就是心地。我們有很多,現在南方北方看到,大老板拿一百萬兩百萬,你看,我拿多少?多少出家人在我面前得俯首聽命,你不如不拿出來,為什麼?你不拿出來,還能對三寶恭敬一點,你拿出來瞧不起出家人,瞧不起道場。在道場裡面只有造業,只有造業。諸位同修,校量布施功德緣品,論心地,不論物質,再來,這樣心地能清楚了,論布施起的作用,作用,舉個例子,今天建一個道場五百萬,建一個講堂五十萬,可以給大家報告,五百萬的道場,假如沒有誦經念佛,裡面沒有修行用功,那五百萬的道場等於什麼?不能說一點作用都沒有,等於什麼呢?等於一個很簡單的接引作用,很簡單的接引作用,也就是說那五百萬比外面殺生,好一點點而已的,如果建一個講堂五十萬,能聽經、能聞法、能深入經藏,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那五十萬的作用和價值,就超過了這五百萬起不了作用。這是論作用的能明白嗎?一定要懂,一定要知道。那麼普賢菩薩行願品,告訴我們供養當中,法為最,佛法的法,為什麼?我舉個例子,你今天請他聽經,聽清楚聽明白,一輩子思想轉過來了,一了百了,這一輩子,不會去干壞事,為什麼?不敢去干壞事。為什麼不敢。他懂道理了,那麼如果你拿十萬,二十萬給對方,搞救濟,搞慈善,只能叫做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所以佛門講慈善,只是一個附帶,不是佛門的根本。佛門是講教育,這也就是說你二十萬塊,來做弘法利生和二十萬塊去救濟貧窮、鳏寡孤獨這是兩個作用。因為你二十萬,只能救他一時對不對?而弘法利生思想轉過來,道理明白了,心地覺悟了,他是管一輩子。那這樣二十萬的意義和作用又不一樣,剛才講論心,現在論什麼?作用。諸位同修南方北方,道場太多了,南方北方居士林、念佛堂,出家在家太多太多了,如果每個都發揮了法的作用,釋迦牟尼佛本意的作用,今天的佛教不是這樣。你信不信?有的不是這樣,就是說,沒有發揮作用,像一個道場一百萬五百萬,一千萬建下去,沒有發揮作用,一百年五十年以後怎麼樣?毀掉從新再來修建。那你說這些錢有什麼作用?好了,今天就看到這樣的問題,今天給大家報告,你們南北走那麼多地方,有幾個地方在講經說法?是每個道場在講經說法?還是偶爾一兩個。這就好懂了,這個就作用不一樣,今天地藏王問這個問題,就是告訴我們,論心論作用,有體是心,有相是布施,有用要利益眾生,而利益眾生一定注意斷惡修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這三個標准,這才是佛法的核心,才是諸佛菩薩的本意。我在南北看到多少問題,是這樣的,說起來,你不知道相信不相信,不相信你也得相信,事實存在,爺爺召集很多人建道場,建完以後都是大家的錢,把道場不給別人管理,給兒子管理,交給兒子,兒子死掉以後交給誰?第三代的孫子。在座同修爺爺學佛,能代表兒子學佛嗎?兒子能代表孫子學佛嗎?第一代學佛勉強還在道場做一些好事,第二代的就在道場裡面,拿了錢壞面揮霍,殺盜YIN妄,那你說爺爺是在干好事,還是干壞事?那麼有很多人在裡面的話,幫助這個在家人管道場,是好事還是壞事?那你自己去看,我不能講,講了得罪人,現在要聰明一點,耿直討人嫌,不要再學傻了,要學智慧,有時候好言相勸,沒人會理會,反而來遭到攻擊和誹謗。但《地藏經》講到這個地方,我只希望大家一定要記住,論心地,論作用,如果這樣講可以給大家講一個道理好懂,你供養一缽飯,給那一個乞丐,和供養那一缽飯給一個念阿彌陀佛領眾修行的作用就不一樣。為什麼?那個乞丐,吃完那一缽飯,還要第二缽飯。這位領眾念阿彌陀佛的人,吃完這一缽飯還是領眾再念阿彌陀佛,同樣一缽飯沒有同樣作用?所以以後我們在布施供養當中,諸位同修心地是根本,遇到哪供養到哪,做到了,以無所求之心來供養,這要懂,能聽懂嗎?以無所求之心來供養,遇到哪做到哪,但要記住,只要發現這個作用大的,一定要怎麼樣?多做。這能懂嗎?打個比方,你見到每一件好事,都一百五十十塊一塊,都在做。突然間讓你看到,這一件事作用太大,太好了,一下子多少?一千兩千,五千,使勁做。除非沒能力,沒能力沒話可說對不對?有能力,往這一件好事裡面使勁做,這樣我們就能夠用無所求的心來達到了圓滿的福報,又能有智慧的心,來種下有作用的福田,能懂嗎?就這個道理。我對建道場一般都隨喜,南方北方見到建道場,我可以拿一百,可以拿一千,可以拿兩千,一般我不會拿多,為什麼?我身上的錢都是居士的錢,不能隨便做,但是在弘法這一方面的,我會盡力做。打個比方,這個道場同意讓我講課,那個道場同意讓我講課,我會做三千五千一萬,都做下去,目的干什麼?目的圓滿開智慧的道路,這個不一樣。看到《地藏經》你要學會,為什麼要遇到建道場隨喜,建道場也是好事對不對?換句話說,如果有人在裡面誦經念佛,我們有一百塊兩百塊隨喜,這樣很好,但是印經,那就不一樣,我會認真去做,放生也會隨喜,印經我會盡力,為什麼放生要隨喜呢?因為有的放生,這邊放生那邊殺生,我只能隨喜,我不會認真去做。上一次有發生這樣的,在家居士,居士頭,他的外甥養狐狸,狐狸賣不出去,通知他舅舅,居士頭怎麼辦?舅舅說,很簡單,我通知大家發心來放生,你一百,他一千,他兩千他五百,一下子收了三十萬,三十萬的放生款,買他外甥的狐狸,他外甥養的狐狸,全部賣光了,狐狸放到山上,有病死的,有的餓死的,有的被打死的,有的被別人偷走的,三十萬的狐狸幾乎死光光,他外甥三十萬在口袋裡,暖暖的。你說這個是智慧,還是在放生?還是修福,還是在造業?有的人這邊放,那邊馬上來抓,抓了又來放,放了又來抓,有沒有?所以我在放生當中一般隨喜,印經、印碟、拼命做,印大藏經拼命去做,然後道場要講課,拼命怎麼樣呢?好,你創造條件給我講課,給我們學習,諸位同修,今天我們幾百個人在學習,沒有罵人的機會,沒有干壞事的機會,像這樣弘法的創造條件,再多都可以做,這一定要懂的,腦袋要有智慧,不要讓他灌水。所以人家建念佛堂,我去隨喜,居士林我也去隨喜,不管你建什麼,只要善的,都要隨喜。弘法的這一方面,絕對不隨喜,用什麼?拼命的,認真的,全力以赴的,不是用隨喜的,所以希望諸位同修要學會,論了心地,以無所求之心,遇到哪做到哪,隨喜到哪,但是眼睛要睜開,看准這件事情太重要了,太有意義了,拼命去做,盡我們的能力,不要壓力,盡我們的能力,盡我們的本事,這樣來修福田,圓滿自己的福報,好不好?這樣講能不能聽清楚?能了,能聽清楚。 我們接下來來看經文: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第十》 「爾時,地藏菩薩摩诃薩承佛威神,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觀業道眾生,校量布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雲何?唯願世尊,為我說之。爾時,佛告地藏菩薩:吾今於忉利天宮一切會眾,說閻浮提布施較量功德輕重,汝當谛聽,吾為汝說。」 這很好懂,確確實實有的布施,得到功德很大,有的布施得到很少的福報,甚至有的沒智慧搞來什麼?災難重重。方向錯了,有一個成語叫做,南轅北轍,作用,反其作用。諸位同修就像吃藥一樣,藥吃對了,是治好病,藥吃錯了怎麼樣?那是神經病,一定要懂,這不能開玩笑的,一樣的道理。所以有一句話叫做上賊船,聽說過吧?一生當中最怕走錯路,一生當中最怕上賊船,這個時代龍蛇混雜,你沒有高度的智慧,根本是不懂的。《無量壽經》有一段經文,能不能想得起來?做事倉卒,敗悔在後,為之不谛,亡其功夫。有沒有?你要看這件事情做下去,有沒有發展,有沒有意義,如果有發展的,有未來的,能帶給大家利益的,你要做,當時南方北方,大家發心建念佛堂,二十個人念佛堂,三十個人念佛堂,南方北方建太多了,這幾年我們在南北發現,關起來有多少?全部關起來不能說全部吧,大部分都關門關起來,為什麼?剛開始都挺發心,你一萬,我一萬,你兩萬,我兩萬,掏出來以後把念佛堂建起來,建到富麗堂皇,搞不到三年,裡面是非恩怨,然後執著,爭名奪利,沒人去了,只好關門謝客,只好這樣。那你說錢花在那一種沒有未來發展,沒有未來帶給眾生利益的,有多大福報?你看這個地方,「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時間長短就看你利益眾生的長短,這不一樣,這一品我們把時間稍微拉長一點,講詳細一點,讓大家就知道,有些人搞慈善,搞得怎麼樣?對方還沒慈善,他家先慈善,他家先發財,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你不聽經能明白道理嗎?所以諸位同修,你不深入經藏,能了解這一些嗎?有一句話叫做,不要挖坑埋自己,多少人就是挖坑埋自己?也許同修說,師父你這樣一講,我以前做了很多錯誤的事情,並不是故意,是不懂,記住到今天開始,過去的事統統讓他過去,明白嗎?過去的罪也好,錯也好,過去,因為佛法講的是當心,當下,不要再懷念,不要再埋怨。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當下要活著有智慧,有覺悟的人,不要再愚癡,不要再糊塗,你別說,師父,人家說難得糊塗,記住難得糊塗是裝的,不是真糊塗,難得糊塗誰講的?鄭板橋。明朝的了不起文人,鄭板橋,難得糊塗,他是看了這麼多是是非非,不跟人家計較,不跟人家對立,裝作糊塗。這好懂吧?真正難得糊塗的含義,沒幾個人懂。講了當時明朝的政治和教育,兩個根本。你要去了解歷史,當時明朝政治和教育,講這兩個根本,難得糊塗。所以這個地方,諸位同修,有一生受福,有十生,有百生,甚至有的多生,生生世世。那地藏王菩薩一問,釋迦牟尼佛回答。 下面: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願樂欲聞。佛告地藏菩薩: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瘖啞,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是大國王等,欲布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谕,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力,何以故?緣是國王等,於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報,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 這段經文就論心,你看經文很清楚了,對這一些鳏寡孤獨,貧窮的人,六根不健全的人來布施,來行善關鍵是什麼?「若能具大慈悲」以慈悲之心,慈悲裡面是要智慧平等的。下一句注意看的,「下心含笑」,什麼意思?不能以那一種,瞧不起,可憐那一種心。你供養,你是佛,你是菩薩,來示現這樣的身相,我以下心含笑的心,這樣來布施,這個道理能不能領悟?我們拿一塊乞丐,如果說,你是個乞丐,我就一塊錢給你,傲慢的心,瞧不起的心,或者可憐他的心,這一塊錢沒什麼作用,如果有作用也不大,因為你生什麼?傲慢,瞧不起他的心,來給他一塊錢,如果換一個心態,你是佛,你是我過去的父母,未來的諸佛,我恭恭敬敬把一塊供養他,下心含笑就不一樣。這能懂嗎?這個地方是什麼呢?「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派別人多做,「軟言慰谕」,放下自己沒有貢高我慢的心,這樣的國王,所獲得的福利有多大?「如布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力」,為什麼?因為他不是以眾生的心來對待,是以聖人的心,是以佛的對象來對待,不是以凡夫的對象來對待。這能不能領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往往,給出家人比較恭敬,給乞丐比較怎麼樣?隨便。乞丐,有啥了不起?給你一塊就不錯了,有沒有?就這個心,給出家人的時候,跪在那個地方,師父,慈悲納受。你看,兩種心,這個作用就不一樣,心地也不一樣。所以以後要記住,當對方不管出家還是在家,不管是佛,還是菩薩,不管是凡夫還是俗子,不管是乞丐,還是怎麼樣的對象,要以像恭敬佛那樣的心,來行布施就能得到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利。這樣能懂嗎?就是這個心,恭恭敬敬,而對方接受我們的供養,高興的不得了,謝謝你的慈悲,接受我的供養,不但供養他還感恩他,接受我們的供養,我們這樣才能達到無心供養,功德福德不可思議,就在這一念心。以前有沒有還樣的心來供養?沒有?今天哪個出家人來,不好意思,多多少少拿一點,剛好有一個乞丐來,你干嘛今天來我錢才花完,你來干啥呢你?有沒有?這樣的心錯了,換句話說供養佛,供養乞丐,供養聖僧,供養凡夫僧,要一樣的平等心,喜悅相,感恩戴德,這個福報不可思議。 下面: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薩聲聞辟支佛像,躬自營辦,供養布施,是國王等,當得三劫為帝釋身,受勝妙樂。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國王等,於十劫中,常為大梵天王。」 這個就講作用,這一段講布施出去的作用。所以在座同修,佛法學習到這個地方,我們有很多問題,都沒搞明白。平常時雖然在修行,在行善往往也沒做到恰到其處,對不對?偏了。不是偏大就是偏小,不是偏好就是偏壞,偏了。不能來當自端心,所以這些經文學習以後,希望這樣演講能帶給大家多多少少的利益,只要你能夠得到利益,我講課就累趴倒了,也高興,這是我的心情,只要你們能聽懂,能有受用,給小和尚講倒了,我也高興的,講到這個地方時間又到了。 回向 法界一元即心如 無上功德普回向 師承孝道圓九有 悟本心明法性空 僅供參考 歡迎流通 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