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願法師:學佛要正心、正信、正行
學佛要正心、正信、正行 開願法師 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眾:阿彌陀佛!) 諸法因緣生。我們今天能夠聚在一起,這個緣分非常的奇妙,不僅僅是我們大家聚在一起,是諸佛歡喜、一切善神擁護的一次聚會,還有很多無形的眾生他們也有祈請,不是我們人力所能為的,所以說我們相聚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要有一個正心來修學佛法。心正,我們的菩提道路才能一帆風順,才能夠不走彎路。 佛教是教導我們破迷開悟,開啟智慧的。佛教沒有迷信。佛承認有六道輪回,我們人只是其中的一道,其它道的眾生也需要聞到佛法,提升自己的靈性,得到解脫。我們明了了以後就知道了,六道輪回的一切眾生和我們是什麼關系呢?是同學關系,我們是共同來向佛菩薩學習的,是同學。 首先我們要認識:我們學佛,要向佛學習。佛的經典、佛的教誨、歷代祖師的教誨是我們的依據,這是很重要的。只有這個樣子,我們才能夠突破“迷信”這一關。現在很多地方學佛和迷信沒有分開,什麼神啊鬼的,給混在一起了,造成社會大眾誤認為佛教就是迷信。其實佛教純粹是教育,是讓我們如何破除這些迷惘,破除我們內心的迷霧,讓我們回歸到清淨、回歸到智慧,這是佛教。 命運從哪裡來的?都是我們起心動念所積累的這麼一個現象。人生無常,六道輪回只是在不斷地變化,遷流不住。非常快樂的一天,很容易消失;痛苦時感覺時間很長,但是也會過去。這就是我們眾生心念不停地在轉變,不停地在運轉當中。我們業力的善的種子起現行,我們這一天很快樂;惡的業力現前了,我們很痛苦。這些現象都是沒有“定”的。 你自己轉變了,怎麼樣去表現出來?也不一定立刻地讓他了解你、理解你:看我都變了,你還不變?那你要生煩惱了。你變了以後,要不斷地加深力量,不斷地用你的行動去感化你的家人。久而久之,這個矛盾自自然然就“和”了。和了以後,那個時候是真的和睦了。 首先在我們內心深處,把一切的障礙、一切的煩惱、一切的憂慮、一切的恐怖全部都放下,我們的心裡清淨了,這樣才能夠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與佛感應道交,佛光普照,你才能夠真正的往生。不是我們想的簡單:哎呀,死了就往生了!那誰都會往生的,不學佛的人照樣會往生。這是不懂得佛的真實義啊! 往生到極樂世界干什麼呢?去學習。就好像我們在這個世間,你長壽活到一百歲,那我們要學的東西很多,時間不夠用啊,那我們就要想個辦法,到一個更好的地方、更有利於我們學習的地方去學習。到極樂世界去學習,你圓滿成就以後,你還要到十方國土應化度眾生。所以《無量壽經》上講,你到極樂世界去修行、去學習,你還要成佛。成佛以後到世間來,你就是妙音如來。 我們就明白了,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去學習的。“妙音”就是告訴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十法界最美妙的聲音。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是念佛成就的,念佛得到了圓滿。多麼微妙啊!讓我們大家都能夠得到佛菩薩慈悲的攝受,得到阿彌陀佛光明的遍照,自己回歸到真正的生命,所謂“無量光,無量壽”。 她在那種環境之下沒有退心,所以她成就了。一生的行持,與《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很相應,真正做到了“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所以有很多人講,黃老居士是不是大勢至菩薩再來啊? 又有人講,你看末法時期,眾生念佛的比較多,尤其佛在經典裡面講,所謂億億人修道,難有一個人得度生死(能夠成就),唯有念佛成就。那怎麼辦呢?佛菩薩在這個世間又示現了,眾生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的很像。所以眾說不一呀。 有人感覺她這個大願力很了不起:因為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大願來普度眾生,黃玉蘭老居士就是為阿彌陀佛做證明,為我們大家增加這個信心,給我們鼓勵的。她這個願力非常大,能夠把自己二十年的福壽普施給一切眾生,讓大家都能夠因此而增加信心。尤其我們念佛法門,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都能平等得度,普度九法界一切有緣眾生,這非常殊勝。所以說有人就講了:為阿彌陀佛作證明,這個願力很大,真是“大願菩薩”! 後來又講:因為是為阿彌陀佛作證明,來幫助阿彌陀佛證明極樂世界真實不虛,我們大家認真修學都能夠有成就,所以就認為應叫“彌陀大願菩薩”,要比較適合現代的這個因緣。所以名號都是隨著眾生的需要、佛菩薩的現身而定的。佛法沒有定法。 我們一定要明了,我們聽到“彌陀大願”這個名字以後,就能想到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大願來普度眾生,來幫助我們有緣人,來成就我們有緣人——我們能動這個心、起這個念,這個名號就達到目的了,就有效果了。過去老子也在講:名可名,非常名。名字只是表一個意義,來表法。所以“彌陀大願”只是為我們對於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更加直接的了解。“菩薩”表覺悟,我們每一個人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是菩薩,所以“菩薩”是通稱。而且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皆是阿鞞跋致菩薩,那祖師講阿鞞跋致是什麼級別?至少是七地以上的菩薩。七地,這個級別很高了,到八地叫“不動地”,八地、九地、十地…再往上去就是等覺菩薩,等覺上去就是妙覺菩薩,就是圓滿的如來佛果果位了,所以說我們要知道,都是在表法。 菩薩來示現了,沒有別的意思,就是幫助我們增強信心,告訴我們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照樣可以成佛、成菩薩。這也符合佛所講的,眾生和佛是平等的。蚊蟲螞蟻都有佛性,它有佛性它就能成佛。你不能說:這個人很高貴,很有錢,他適合學佛他能成佛,普通老百姓就不能學佛不能成佛了。你跟佛說的不相應。 所以佛在經裡面講,如果各行各業的人都能夠本本分分,老實做人,斷惡修善,認真念佛,都能成就。沒有指定的說哪一種人能成,哪一種人不能成,沒有說啊。所以彌陀大願菩薩示現告訴我們:一切眾生,不論你有什麼地位、有多少財富,在修行路上沒有區別。有區別是我們的心不平等。不平等你怎麼辦?不能成就。所以菩薩給我們表明,佛所講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我們要平等對待。 佛經典裡面記載,尤其這些祖師大德的傳記裡面講,佛菩薩現什麼身不一定啊。有時候現一個討飯的身,就像虛雲老和尚去拜五台山的時候,得了病,身體很虛弱,那文殊菩薩變成一個叫花子來照顧他,給他做吃的,給他熬姜湯,老和尚身體恢復了,叫花子就不見了。到了五台山以後一問才知道,是文殊菩薩化身來的。 這就是眾生需要什麼樣的幫助,一定要契眾生的根機,眾生才能夠接受。那如果虛雲老和尚拜佛拜到那個深山老林裡面,沒有人,菩薩要變成一個很高貴的人在那裡走,他該懷疑了:這麼一個荒山野嶺沒有一個人,一個很高貴、富貴的人,你一個人怎麼能跑到荒山裡面來呢?就要懷疑了。但是變成一個討飯的叫花子,就沒有懷疑了,叫花子到處都去嘛。所以說很有寓意,就告訴我們: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能夠輕視任何一個人。 首先一點,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再一點,你不知道人的本位如何呀!說不定人家就是菩薩。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做好自己的本分,自己該怎麼做的,怎麼做就好了!所以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佛告訴我們,山河大地都有佛性,都能成佛。但如果我們見到山也拜,見到地也磕頭,這也錯了!我們見到佛像磕頭是正確的,但是如果你見到一棵大樹,在路上你也磕頭——它有佛性啊,是應該磕頭啊。你磕頭就磕錯了,因為大家不理解啊,這要因時、因地、因眾生的根性不同而為。 我們這個做法不是有分別,而是要符合眾生的心想。眾生能接受多少,我們就做多少,這就對了;眾生不能接受,你做了,你就變成“神經病”了。不是你真變成神經病了,而是別人認為你不正常,反而造成一個不好的影響,這是錯誤的。
各位法師,各位大德,菩薩們:
正確認識佛教
在我們學佛的道路上,首先我們要有正確的認識。我們對佛、對菩薩有一個明白的了解,才能夠減少我們在菩提路上的障礙。現在大家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不僅得到人身、聞到佛法,還能聚在一起學佛。但我們的心念很多,煩惱很多,障礙住我們沒有辦法精進,沒有辦法突破我們的煩惱,這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我們對佛法不了解,沒法突破家庭對你的障礙、身邊的環境對你的障礙。
所以我們在修行當中,不要去追求神通,也不能夠去追求感應,這是在修行路上非常重要的一個認知。因為我們現在智慧還沒開,不知道所感應過來的到底是佛,是菩薩,還是六道眾生?你沒有這個辨別能力。在這個時候,要依教奉行,佛讓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地去做,佛不讓我們做的我們不去做,認真地修學,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一執著,就出錯了。這些眾生他們沒有達到圓滿的智慧,還沒有這個能力,但是比起我們人,他們的能力已經是很大了,我們人比不過他。他顯一些智慧,顯一些神通,就把我們給迷惑住了,感覺他就是佛了、就是菩薩了,這種認知是錯誤的。
現在大家不明了,就把鬼神當作佛教了,這是一個很大的誤會。所以我們學佛是向佛菩薩學,並不是向冤親債主學,不是向其他道的眾生去學,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我們相信有六道輪回,鬼神只是其中的一道而已,這是不可否認的,這是佛告訴我們的。尤其在我們北方,這方面的事情更多了,這就驗證了佛所說的:這個宇宙當中不僅有我們人這一道眾生的存在,還有其他道眾生。
眾生,在佛經中的解釋是:眾緣和合的現象。像我們這個人,是眾緣和合的,佛經裡面講是地、水、火、風這四大組合成了我們的鼻子、眼睛、耳朵乃至於整個人形,他有意識、能夠說話、能夠有動作、有感受,我們給他命名這是“人”。那動物有沒有感受呢?動物也有鼻子、眼睛,它也是其中一道眾生。我們明了了才知道,我們有感覺、知覺,一只貓一只狗它也有感覺、知覺,所以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能夠成就佛道。什麼是成就佛道呢?就是明白我們生命的真相,這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們學佛當中,遇到這些種種的奇特現象,其實並不奇怪。佛告訴我們:我們眾生的生命輪回不止,是沒有生死的。生和死,只是我們人道眾生的一個假象而已。這個人,經過十月懷胎降生到我們世間,我們看到他出生了,從嬰兒到幼年,到成年、老年,最後過世了。我們感覺到這個人已經去世了,不在這個世界了。其實他僅僅是在我們人這一道短暫的這個時空當中暫時消失了而已,消失是我們人眼所能夠認識的物質,他真正的生命有沒有消失呢?沒有消失。只不過是我們人的能力達不到,看不到而已。如果你真正的五眼圓明了,像佛一樣,不但有肉眼,還有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到那個時候你再看這個宇宙,一片生機。所以佛說的“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這才是生命真正的意義,這才是我們生命當中最圓滿的結局。
所以佛法是讓我們生命升華到大圓滿,祖師大德把佛法比作世間的一盞明燈。眾生就像在黑暗當中摸索、碰撞,沒有辦法來了解宇宙的真谛,了解生命的真谛,但是眾生都希望覺悟,都希望明白生命的真谛,因此才感應釋迦牟尼佛在兩千五百多年以前來到我們這個世間,為我們講經弘法,來解決我們六道眾生所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沒有生在佛陀在世的時候,現在佛已經離我們幾千年了,可幸的是佛法、佛的經典流傳下來了,如果我們能夠認真地按照佛的經典去修去做,也等於我們每天都在親近佛菩薩,都在修學。所以我們見到佛經,見到佛像,要像對真佛一樣恭敬,這是表我們對佛的一個誠心。有一個真誠的信心,才能夠成就。如果我們沒有信心就不能成就。
我們有信心了,表現在外面不一定是去給別人宣揚“我很有信心”,自己堅定,對外一切隨緣教化就好!不要拿著佛經去批判別人,要拿著佛經常常檢點自己就對了。你去批判別人,所收回來的全是煩惱。只有我們不斷地去做,不斷地去修,眾生需要佛法的時候,我們有這個能力就盡心盡力去幫助他;眾生不需要,我們也盡心盡力地去做,默默耕耘,不問收獲。
佛教導我們孝養父母,我們要做一個好榜樣,大家能夠真正做到,就是社會大眾的榜樣。尤其是我們現在的社會,這個時代當中,佛教這麼好的教育,人了解的不多了,都淡化了。你的父母不學佛、不信佛,是因為他不了解。老一輩的人忙著為國家為社會去工作、作貢獻,沒有學過這個科目,也沒有地方沒有機會去學,這是時代的原因。現在社會穩定了,人民都富強了,接下來就需要接受教育,就要讓我們的生活,不但物質文明不斷地提升——我們吃不愁了,穿得很好了,住的條件也很好了,而且這個時候我們有這個條件來提升我們的靈性世界,提升我們的精神世界,這才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大家是非常有福報的。過去的年代社會動亂,人們為了衣食住行,為了生存到處地奔波。現在的人生活好了,所以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國家,感恩人民。因為國家富強了才能夠幫助人民過上好日子,因為人民的辛勤勞動,我們衣食才能豐足,大家都能夠過上好日子,這是我們眾生福報的體現,這是好事情。
為什麼說學佛的人首先要愛國,然後愛教?因為國家不安定,社會不安定的話,我們每天恐慌不安,還怎麼樣去學習?你還會有心思去念佛嗎?沒有了。所以我們處處要做個好樣子,這才能夠體現出我們佛門裡的“大慈大悲,普度眾生”。決定要做一個好的樣子,佛教徒在這個社會當中,能夠真正落實佛教導我們的“斷惡修善”,你說這個社會多麼祥和。有這個祥和的氛圍,我們才有安定的念佛環境,你才能夠這一生修行沒有太大的障礙。
觀念轉變,業力也會轉變
一切的環境變遷不定,關鍵在於我們大家有沒有信心,我們大家有沒有這種美好的願心。如果每一個人都是善的,沒有惡的,真正能做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這社會自自然然像天堂一樣,這是多麼快樂的一個事情。我們生活在這麼樣的環境當中身心愉快,沒有壓力,那是多麼好。
怎麼樣能夠做得到呢?讓大家都覺悟。萬事萬物都在循環,是因果來決定的。我們種什麼樣的因,必然得什麼樣的果。所以我們命裡面有福報,不去爭,不去搶,到時候該來的就來;命裡沒有,搶也搶不到,爭也爭不到,真正爭到了搶到了,命裡確實沒有,這個人的命有可能就沒有了。
我們一切眾生在這個世間干什麼?酬償過去的善惡因果報應而已。過去生中修的福報多,修的福報大,你這一生一切都很順利,生活無憂;過去生中不明白這些道理,做了種種的錯事,就會感受到處處是障緣,處處是違緣,非常痛苦。所以萬事都有前因後果的,不能看這個人一生很順利、很富貴,哎他這一生也沒有做多少好事,他怎麼會有這麼好的命運?心裡面怨天尤人不平衡。那是我們眼光太短了,只是看到他在享受善因善果的這麼一個現象,你並不知道過去生中他有這個因。
我們說過去生,感覺時間很長,遙不可及。但我們仔細去想一下,每一個人的生命當中,十年就會有一個轉變。如果你在這十年當中斷惡修善,為別人想得多,十年以後你的福報積累得就非常的厚,後二十年你的家庭、事業都會非常順利,會有很多貴人去幫助你;如果這個人十年做的全是壞事,全是違背良心道德的事情,十年以後他的運氣就會逐漸逐漸地敗了,嚴重的還會殃及到子孫後代。《太上感應篇》裡面說:人三年之內,每行一善,必感應善神來護佑,感應福報現前。這不是沒有道理,所以一切的生活環境都是我們命運感召的。
我們學佛以後就要轉變我們的思想,轉變我們的觀念,這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把我們從凡人的境界、凡人的思想當中提升到純淨純善的世界當中來,我們自己先得到解脫。為什麼我們念佛那麼多年了不得力?我們還生那麼多煩惱,還有那麼多的妄念纏繞?就是我們不明白這個道理。
忏悔業障,怎麼樣忏悔呢?我們明白了這個樣子是錯誤的,從內心深處把這個念頭轉過來,轉過來以後我天天行好的、說好的、做好的,念念都是善的,這個念頭轉變了以後,你的業力也就隨著轉了。
因為業力是不定性的,你的善因、善果、惡因、惡果都沒有離開佛性,本體是一個。你迷惑的時候,佛性在你的世界裡面就變成了六道輪回,變成了三惡道;你覺悟的時候,佛性又恢復本來面目,你就是圓滿自在的佛菩薩。其實就在我們自己一念的轉變!這一念的轉變我們感覺到很容易——我這個念轉了我就是佛了!但下個念頭又迷了,妄念又起來了,你又變成凡夫了。所以要不斷地升華,不斷地進步,這樣積少成多,才有機會把我們的業力徹底地轉變過來。
我們人是非常有福報的,大家能夠直接地交流佛法,能夠讀經念佛。其他道的眾生就沒這麼方便,所以他們很痛苦。得人身、聞佛法不是那麼容易的,不是那麼簡單的。
遇到佛法了,修學佛法的條件也非常重要。我們一定要珍惜好自己的緣分。你現在的家庭是順緣、是和睦的,很好;是逆緣、是不和睦的,也很好!都是你修行的最好的道場。在這個裡面去練習、去學習,我們就有收獲。所以我們要用一個平常的心,這是非常重要的。
心不要亂。一定要相信,我們只有真誠的心、清淨的心才能夠與佛菩薩感應道交。感應道交了,佛菩薩現個相給你看了,你要不要歡喜?沒有必要歡喜。你晚上做個噩夢了,惡鬼惡神來追殺你,要不要痛苦?也不要痛苦。為什麼?這都是過去的業力、業習種子起現行變化的現象而已。遇到了以後,我們誦經、念佛、忏悔業障,把這個念頭轉過來就好。一念清淨了,一切魔障就沒有了;你一念又迷惑了,妄念起來了,魔障隨著也就起來了。所以業障、魔障只是一個現象而已,不是真實的,正因如此我們的業障才有機會忏除掉。
不要每天想著自己有多少業障?這個業障怎麼樣能夠消掉?什麼時候能夠消除掉?不要有這個想法。怎樣能消除掉?我們把念頭轉過來了就消除掉了。就像“忏悔偈”裡面說的“心若滅時罪亦亡”,你的罪業從哪裡來?心!你這個妄念的心滅了,業力也就滅了,你這個真心就生起來了,就有生機了。
在我們這個世界當中,我們所能聽到的、看到的這些現象,其實都是我們自身當中業力的一種變現。比如說我們看一盆花,有人看了以後很喜歡這個顏色,另外一個人看了以後就不喜歡。有的人喜歡白色的,有人喜歡紅色的,有人喜歡黃色的,是不一樣的。那花有沒有錯誤呢?它是自然的嘛。錯誤在什麼地方?在我們自己。是我們自身認知變成了我們一種思維的方式,造就我們分別執著有好有壞,這就是我們痛苦的根源。那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遇到了逆緣也挺好的,把自己的心念轉過來,你就沒有痛苦了。所以說在我們修行當中時時刻刻地把我們自身的念頭轉過來,這非常重要。不怕你的念頭起,就怕你覺悟得遲。
我們這個時代當中念佛是非常受益的,因為念佛是非常簡單易行的。為什麼?就因為大家這個心思非常亂,不夠理智,所以見到現象就生起妄念,見到現象自己就心亂如麻了。亂了以後和真心就不相應了,和佛菩薩的教誨也不相應了,不相應了就不能成就。那你這個“功夫成片”、 “一心不亂”就得不到,十年、二十年也得不到,為什麼?你的下手處錯了。
我們念佛不是目的,念佛只是方法,真正的目的是讓我們的心清淨下來。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念佛為誰念呢?也不是為自己念,也不是為眾生念,這才是實相念佛。念佛念到沒有能念的佛去念,沒有自己去念佛的這種想法時,你才能夠契入到清淨自在。我們現在剛開始做不到,我們在為自己念佛、為家人念佛、為一切眾生念佛,都是從有相慢慢地入門去修。
度化有緣,要善巧智慧
一定要明了,在我們修行的道路上,只有把我們這個心平常下來,用一個完全大慈悲的心去面對一切眾生,面對自己的家人,面對自己,用這個心念佛,你才能夠與大家融為一片。
眾生本來和自己是同一體。佛常講:佛和眾生同一個自性,同一個本體。只是眾生因為有了妄念,產生了業力,才變成六道輪回。因為佛菩薩心地純淨,斬斷六根才成就了圓滿的智慧、圓滿的能力。
那成佛以後跟我們有什麼兩樣呢?成佛以後在這個世間就是感應道交,就像《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面所說的,眾生應以什麼身得度,佛菩薩就示現眾生所能夠接受的這個現象,來幫助眾生,弘法利生,超越苦海。所以眾生的心想不一樣,心念不一樣,佛所講的法就不相同,所現的相也不相同。觀世音菩薩有現童男相、童女相、老人相,都不一樣啊。為什麼呢?因為眾生的心想不相同。
我們在日常當中修行也是同樣一個道理。你身邊的人、身邊的朋友,能夠接受多少,你就顯多少;不能接受,你先收著,你自己去修,就對了。如果別人不能信佛,不能接受,我們硬去怎麼樣,反而讓大家感覺:你們學佛的怎麼這個樣子啊?反而謗佛。所以你這樣做是不夠理智啊。
佛讓我們破迷開悟,我們學佛了,也應該更有智慧,更有能力,這樣大家自自然然地願意跟你學,這個“學”才是發自內心的。如果我們強求,就像推銷一樣,那就錯了!因為他的緣分沒有到。沒有到怎麼辦呢?他能夠接受什麼,我們去講什麼。最起碼,教他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在家裡如何孝順父母,做一個基本的人,這也是佛法呀。
所以不一定每一個人剛一接觸佛、接觸佛教,就立刻願意成佛、了生死。人家還沒有接觸過,還不知道這個事情,你這樣說會把人家給嚇到了,人家還說你有病:了什麼生死?我活得好好的,了什麼生死啊?!所以這樣做是錯的,因為眾生每個階段的緣不相同。
當年佛在世講經弘法也是同樣一個道理。佛一生講法分為五個階段,五時判教,開始是講的小乘,《阿含經》。講小乘就是講人天果報,教你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怎麼樣把你這一生“人”做圓滿了,得到的果報很殊勝,然後教你怎麼樣生天,這是天乘。當你得到天人的果報了,佛說天人也不究竟啊,你這個“天”的福報,是你積功累德修來的,但是既然是修來的,它還是有一個時間限制的,等你這個福報的限度到了,還要再墮落下來,還要輪回。所以,當眾生想明白了,佛又說這個天福也不究竟,又要你成羅漢,成菩薩,也是不斷地提升的,而不是見一個人立刻就說:哎呀你來成佛吧,你來了生死吧!就會把人給說懵了,就錯了!
所以首先,要讓大家明理,讓我們在這個社會裡都能夠多做善事,不做惡事。如果大家都能夠孝養父母,這社會就會祥和了、穩定了,也是我們佛弟子對人類的一種貢獻。然後自自然然的,人就會不斷地提升。
每一個人都是有一個提升的過程,每一個人都如是。開始的時候是:遇到佛法排斥,以為這是迷信啊,或者是自己不能夠認識,自己接受不了。接受不了他就沒法學習。但是如果他有這個緣分,能時常地去接觸,偶爾也翻翻佛經,感覺到佛說的沒有壞意,全是好的,全是怎麼樣讓你趨吉避凶,怎麼讓你得福報。時間久了,他就開始相信了。相信了以後,說成佛我還沒有想,了生死我更沒有想,還不知道什麼叫了生死,怎麼辦呢?那我做一個好人,多做點善事,培培自己的福報。這樣也很好。這樣做久了以後,福報培得很多了,善根也增加了,這個時候他就會感覺到:哦,過去的想法是不對的,現在自己進步了,佛菩薩的教導真偉大。慢慢慢慢地通過學習,對人生、對自己的生命又有了更深層的了解,就這樣不斷地提升,福報也得到了,學佛的這個道路自己也在不斷地前進,往上提升。
所以要循序漸進。尤其我們去幫助家人,幫助周邊的人,一定要有一個讓別人接受的過程,讓大家都能夠得到受用。因為成佛的受用太高了,人家沒法想像。那怎麼辦呢?先讓他們家庭和睦了。原來他的兒子也不孝順他,因為他沒有教《弟子規》嘛,沒有教如何孝養父母。那怎麼辦呢?先從這個入手,時間久了,自自然然的就和諧了。
佛法在我們這個世間幾千年的承傳,都是在幫助我們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不是說佛菩薩牽著我們的鼻子走,怎麼樣的來利用我們,或者怎麼樣,不是這個道理。佛法說到究竟處,是“無我”。沒有“我”了,誰利用你?所以佛菩薩、歷代祖師給我們的榜樣就是犧牲奉獻,都是為了一切眾生著想。幫助我們如何地處事待人,如何地把我們的靈性不斷地往上提升。
我們有緣遇到佛法,就要有一個正知、正見、正信。這個比什麼都重要。只有我們心正了、信心堅定不移了,這是菩提道的根本。心正了,就說明你的方向已經正確了;你的信心足夠了,你這一生的成就就有指望了。特別是我們淨土法門,講究的是“信、願、行”——要信本師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是真實不虛的!信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度化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是真的!要相信我們自己有願力有信心,一定能成就!
你信心堅定了,你的“行”自然就跟上了。如果我們信心不堅定,你就沒有願望去“行”,因為你的信心忽有忽無的,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信不堅定,願望沒有啊。願望沒有,你這個“行”它就不真實,就不能夠落在實處。不能落在實處,這叫散亂心念佛,念一年、念兩年、念十年都沒有用。沒有用,煩惱依舊。所以東跑跑西跑跑,就很容易跑偏了。今天一個人來了、講了,你一聽挺有道理的,挺歡喜的;明天又來一個人又來講了,你聽了也有道理,也挺歡喜的。就這樣不停地在追逐著,結果學什麼也沒有成就,因為你信心不夠啊。
因為信心不夠,每一個法門我們都想嘗試一下、學習一下。佛說有八萬四千個法門,我們每一年學一個法門的話,至少也要八萬四千歲。可我們有這個壽命嗎?沒有啊。我們要有八萬四千歲的壽命,我們才可以一年學一個法門。我們能夠活到長命百歲,一百歲你也只能學一百個法門,那還有好幾萬個法門你沒有學,怎麼辦呢?能成就嗎?所以佛菩薩告訴我們非常的有道理,告訴我們八萬四千法門從哪裡來的?八萬四千法門是從一個本體流露出來的,其實就是八萬四千條路,都通在我們要去的這一個核心的地方。你只要守住一條路,不停地走不停地走,總一天你會走到的。你不能夠說八萬四千條路,我今天走一條路,明天走一條路,結果累死了也沒有走到目的地。所以殊途同歸,雖然道路不同,但是方向、目標是相同的。
當我們明白以後,就知道了:認准自己契合的法門,歡喜的法門,認真修下去,你就不累、不辛苦。不要一天到晚忙著我要誦這個經,我要念那個咒的,一天到晚沒有停歇。本來在世間的煩心事、煩惱就很多了,你要去工作,又要去干家務,留給自己的時間很少,來到佛門以後,那個經那麼多,每天二十四小時誦都誦不完,又沒這個時間,又很累,自然就生煩惱了。
別人修什麼法門那是他的因緣,我們自己修什麼法門是我們自己的因緣,都是佛法。我們要不要去生煩惱呢?不需要。所以不要以為,這個人是修其他法門的,我們就生煩惱,這是我們心裡面有隔閡,是錯誤的,是我們心量不夠!那怎麼辦呢?隨喜功德,恆順眾生。然後自己好好念佛,就沒有毛病了啊。一般人不懂這個道理,參禅的說修密不好,學密的說念佛不好。這是造業啊,這是在謗佛、謗法,很重的罪過!
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以後,我們就謹守祖師大德所講的話: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不見他人過,他人沒有過啊,“過”在哪裡呢?“過”在我們自身的煩惱沒有破,自己有障礙!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心量一定要放大,一定要讓我們的心平和下來,不要走極端。
一切眾生,才是真佛。你身邊的家人、朋友,他們就是佛,你讓他們滿意了,你的菩提道路上就沒有障礙了。所以障礙是對立產生的。怎麼對立呢?他不信佛,你信佛,這就是沖突,這就是障礙。那佛是什麼呢?佛是覺悟。我們信的是覺悟,覺悟從哪裡體現呢?從沒有對立、沒有障礙做起。
我們的心要像水一樣,你放在杯子裡面,這個杯子是圓的,水就變成圓的;這個杯子是方的,這個水就變成方的。這是智慧!所以我們學佛運用在生活當中,要讓你的家人、朋友很歡喜,自自然然他們就能夠支持你學佛,進而他們就能夠學佛。這種事情非常多,開始的時候家裡面有一個學佛的,或者是老公學佛,或者是太太學佛,到後來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以後,就變成了佛化家庭。這樣的例子非常的多。什麼原因呢?因為真正了解佛法了,佛法沒有對立啊。
開始在我們不認識、不了解的時候,感覺我學佛了,我跟你們不一樣了,就格格不入了;甚至還拿著佛經:你看,你這樣子做要下地獄!你這樣子做要變成餓鬼!人家聽了以後說你這個人不是學佛的,這個人有病啊。如果我們先把他的閃光點給他發揚光大,把這個善的給他培植足夠了,然後惡的逐漸逐漸就沒有了。所以就像光明與黑暗,當光明增多了以後,黑暗的面積自然就小了。你不能夠抓住人家的一點缺點、一點黑暗的地方死死地不放,那人家的一點光明也被你這個心念給轉變成黑暗的了。那是自己的方法不對,出錯了。
所以首先要先解決我們自身的問題,把心量放大,然後自自然然的你就會進步了,就不會生煩惱了。煩惱從哪裡起來?你想讓你家裡人趕快學佛,趕快地修行,這不是壞意,是好心好意啊,但是因為你的方法不對,造成了他不但沒有像你一樣的去學,達到你的心願,反而事情反過來,適得其反。這就是我們自身對於佛法的了解不夠,等了解夠了以後,就不會出現這些事情,你修行路上的障礙就少了。
當然這也是有前因後果的,我們這一生當中的親人、朋友,乃至於父母、兄弟、姐妹,都是過去的因緣和合在一起的。過去的因緣這個緣分很深,善的也很深,即使有惡緣也很深,這才能夠聚成一個家庭,家人都是有很親近的緣分。善的,是過去很久的善因聚集在一起的;惡的,也是過去生中很多惡的因聚在一起,所以想一時立刻就解決,就化解,沒那麼簡單的。沒那麼簡單,我們就要看看自己的耐心,看自己的真心了。
但是你真正明白以後,就不要去求結果:我去付出去感化,哪一天他能被感化呢?沒有關系。為什麼呢?因為你今天種的這個感化的因,這個種子已經種下去了,總有一天會感化的。你要把感化對方這個過程,當作你修煉的最好的環境,他批評你也好,他說你也好,這是煉你的心智啊。哪一天他不說你了,不批評你了,就說明化解了,你也進步了。這是讓我們自己進步的一個好方法。
不要求著立刻就能解決,能夠立刻解決非常好啊,如果今天你的親人朋友也來聽了,過去有一點過節有一點冤仇,立刻就解了。如果沒有這個因緣,你來聽了,另外一方沒有聽,心裡面沒有接收到佛菩薩這個訊息,沒有接收到:哦,原來原諒別人是很快樂的一件事情。他不知道啊,他還對你有隔閡。這個時候,我們自身的矛盾、自身的這些障礙,先從我們內心深處把它化解,融合了,內心深處沒有隔閡,變成了慈悲,就變成了你自身的一種力量。
往生不是死亡的寄托
在我們人生當中,雖然這一生是無常的,是酸甜苦辣的,但是你是業力感應到這個世間來的,你還不能走極端,不能說我今天不想活了,我明天去自殺了。那壞了!自殺的罪在佛經裡面是最重的。佛經裡面講,這個人,如果是跳樓死的,他這個中陰身每隔七天還會跳一次樓,你說多麼可憐!如果是上吊死的,死了以後這個靈魂,中陰身每隔七天還去上吊一次。
因為他壽命不到。在這個世間,本來一切眾生對自己都有恩德:從一個小生命,沒有一點的自主能力,是父母,是長輩,一口水一口食地把你養大了。把你養大了你還沒有去報恩,你還沒有去為社會做一些事情,你就自己尋短見死了,你這個恩沒報啊。到那時候,就是像民間說的,天神不收、地神不留,就變成孤魂野鬼,也是很痛苦的。為什麼?你這個壽命還沒到呢。所以佛經裡面講得更嚴重的,你四恩沒報,自己尋短見死了,果報在地獄。這是非常痛苦的。
所以,遇到再多的痛苦、再多的障礙,都會過去的。只要我們心善、行善,從這一刻把你能轉變過來了,都會往好的方向去變化。死,不能解決問題啊!如果一死就能解決問題了,那人活著那麼累就死了算了,關鍵是死不了!所以這個地球上的眾生層出不窮,因為死不了,“死”了以後,因緣具足了又來這個世界上投胎了,走不了的!我們明白了以後,怎麼樣把自己的靈性境界不斷地往上提升,讓自己趨吉避凶,你才能夠有指望離苦得樂。
不要把往生極樂世界當作死亡的寄托,這是錯的。要把往生極樂世界當作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的動力和能量,這是非常重要的。不是說我這口氣不在了,我就往生極樂世界了。那哪一個人都會死的,不念佛的人也照樣會死,那他斷氣了以後往極樂世界去了沒有啊?
所以佛才講“心淨則佛土淨”,極樂淨土是淨土啊,不是我們生了煩惱,死了我們就到極樂世界去了。你去不了啊!
阿彌陀佛是我們本體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是我們本性、本來具有的光明,是諸佛如來的真身圓滿的整體。所以在《大忏悔文》裡面八十八佛,最後是法界藏身阿彌陀佛。法界藏身,就是給我們說明阿彌陀佛,一切諸佛統統包括在裡面了。一切諸佛沒有離開法界,法界的藏身阿彌陀佛,那當然阿彌陀佛有圓滿的光明,能夠讓我們容易得到一心不亂、容易有信心,這是非常重要的。
彌陀大願菩薩名號的由來
彌陀大願菩薩為我們做了最好的證明,她用她一生堅定不移的信心幫助我們、增加我們的願力和信心。她一生當中,真正做到了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在那個時代當中,沒有時間去念佛,都在建設社會、建設國家,每天都在忙碌,沒有機會念佛,更何況那個時候你去修行、念佛,社會是很不理解的,甚至要批斗的。但是人家做得就很好、很善巧方便:你不讓我念佛,沒關系,我不念;你讓我去干活,好,我去工作。工作比誰都賣力,認真去工作,但是心裡面念。也沒有妨礙工作,也沒有妨礙干活,也沒有妨礙念佛,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她也沒有告訴大家:我是念佛的。那時候告訴大家她在念佛,那可不得了。那是一個時代的問題。現在你說你念佛,沒人管你,所以說社會安定我們就有保障啊,不像那個時候真的是混亂,我們今天真的要有個感恩心,去生活、去念佛、去修行。
菩薩示現的寓意
在佛經裡面告訴我們說,極樂世界如此莊嚴,一切眾生應該如何的修行。佛說了很多,來勸化我們。但是我們學佛學了很久、很多年,也讀了很多經典,這個信心總是不能夠堅定,總是忽有忽無的。高興的時候:佛說的真對!真好!我要認真去學!煩惱起來了,就謗佛了,就說:你靈不靈啊?有沒有啊?疑惑就來了。懷疑就是我們自身不能成就最大的因素。所以我們這麼多年了,不能夠得“一心不亂”,不能夠去更好地去幫助你的家人,幫助一切眾生,原因就是在於我們的信心不夠。
學佛,知見、心念要正
在我們修行當中要明了,雖然萬事萬物是無常的,但是無常裡面有真常。如果無常裡面沒有真常就沒有佛性了,那你怎麼能成佛呢?所以無常裡面,我們要用一顆真誠心去面對。真誠心就是佛心。不是讓我們逃避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找佛心,去找佛去。你逃避到什麼地方去啊?你心靈的煩惱、心靈的障礙不除,你到了極樂世界,煩惱相依舊存在。所以十萬億佛國土,是我們十萬億煩惱的隔閡,障礙住我們而已。等你心裡面障礙除了以後,真正功夫到了,那佛告訴我們了:這個世界就是淨土,淨土沒有離開過這個世界。
所以虛空法界就是極樂世界。是我們有了分別、有了執著、有了煩惱,才把一真的極樂淨土變成了我們煩惱的世界。不是別人變來給你受的,是你自己變的,自己要去受。這個世界本來是一真的,本來和極樂世界沒有兩樣的,這是佛告訴我們的。因為極樂世界充滿虛空法界,無處不在。無處不在那為什麼我們又看不到?有的人就說了:我看到佛我就相信,你說極樂世界很渺茫,我沒看到我不相信。這樣的人永遠看不到!為什麼呢?根錯了,方向錯了,他怎麼能看到呢?唯有返心內觀,不斷地覺悟,你才能夠真正領悟到佛所講的真正含義。
“願解如來真實義”,這是《華嚴經》傳到中國來以後,翻譯成漢語呈給武則天看的時候,她感覺太好了,真的是無上的法寶啊,所以她就題了“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就是願意理解如來所說裡面所含藏的真實意義。
每一個人都希望了解如來的真實義,我們每一個人、每一位眾生遇到佛法都有這個願望,都想了解如來在說些什麼,如來在做些什麼,到底是怎麼樣一個狀況?我們想了解。“願”是我們的一個願景,都希望了解。 “如來”是我們宇宙當中一切諸佛的本體,我們也是宇宙當中、一切眾生當中的一份子,也是我們自己的本體。了解如來真實義,不是了解另外有一個如來,“他”的意思,而是了解我們自己人生的真實義,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以後,我們這個渴望就更強了。
有人說淨土法門是小法,所謂沒有其他法門直接見性,直接成佛。這是錯的!每一個法門都是圓滿的無上大法,關鍵在於我們自身程度不夠,或者是說我們每一個人煩惱太重了,沒有感應而已。念佛也能夠圓成無上佛道,在這個世間就可以做到。你功夫成片,伏住煩惱,你念佛就可以往生。
到凡聖同居土,就說明你的心裡清淨到一定的程度,煩惱雖然還在,但是你能夠把他給控制住。如果你能夠念到“事一心不亂”,那你就成菩薩了,你就自在了;你能到“事一心不亂”,你這生的修行就很自在,生活也很自在。如果加功用行地去修,到“理一心不亂”,那你即使往生到極樂世界,也很快就花開見佛,立刻就成佛了。之所以不能成就,關鍵的是我們自己的功夫不夠造成的。所以說在我們修行的道路上,不能夠得少為足,你就用一個平常的心態去修,也不要急著求我立刻就往生,那也是錯誤的。為什麼是錯誤的呢?因為我們自身的業力沒有消嘛。
我們一提到消業障,大家就認為了:是不是身邊的眾生太多啊?冤親債主都來找到你了?這種想法對不對呢?其實是不對的。有沒有這些冤親債主呢?有。那為什麼又說不對呢?因為我們執著。你嘴裡面是念著“阿彌陀佛”,心裡面是想的冤親債主,心和口是不一的。所以冤親債主是越念越多,你這個佛號是越念越累,最後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錯了!冤親債主也是眾生啊,你唯有念到心地清淨了以後,你不想幫他,自然也幫他了;你心裡面非要想幫助這些冤親債主,我要念佛啊,你口念的佛,其實你心裡面想的裝的全是這些冤親債主,這是錯誤的,決定錯誤!
我們要以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去做呢?我們相信他也是六道輪回裡面其中一道的眾生,跟著你很好,不跟你也很好。畢竟陰陽兩隔,他是他,你是你,不是一道的。不是一道的你天天想,跟他感應道交,將來自自然然就被他拉走了,不是被佛給接走了,而是被你的冤親債主拉走了。唯有我們認真修行,心地清淨了,你的冤親債主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
你想他,他也得不到利益,你真正的心地清淨了,有功德了,他才能得到真實利益,所以我們念佛了,給這些冤親債主回向。回向心裡面也不要說,不能說我給冤親債主回向了,怎麼樣怎麼樣,他就該高興了。他高興也好不高興也好,都不要去說,默默地去做,這樣你的這個功德才能夠深,你的心清淨的純度才能更加的純,不受夾雜了,否則的話就很夾雜,你不能幫助到他。
這是我們修行當中一個很關鍵的關口。如果你真正心念轉過來了,正了,這些冤親債主自自然然也就正了,他就不會來找你麻煩了。他找你麻煩,他也得不到好處,他也生煩惱,何必呢?他為什麼來找你麻煩?因為你天天在想他嘛:哎呀我這個腿疼了,是不是冤親債主來了?哎呀手疼了,是不是冤親債主來了?錯了。來了也好不來也好,沒有關系,你認真念佛他得到功德了自自然然就走了。你天天恐懼他害怕他,不能起到作用。
所以,尤其我們修行那麼多年了,更應該明白這個道理:人的這個身體四大和合,像個機器一樣,活幾十年有一點腿不舒服腳不舒服那是正常的,血脈不通了嘛,因為機器老了嘛,不要天天想著冤親債主來找到你了。你一想,他就真的來找你了。不要去想,好好念佛!該調理的,該吃點藥的,去調理一下。
所以沒有絕對的,不要以為修行的人就不要吃藥了,這是錯誤的。為什麼呢?因為你執著那是藥。就好像修行的人不應該吃飯一樣,你要把藥當作飯一樣的,你這個身體需要這個元素了,你就補充一點,你不能把它想的很另類:藥是什麼一個東西?那就錯了。要用平常心,身體需要就吃幾片,不需要就不吃,這樣我們在修行路上才能夠持久。
因為現在我們沒有達到一心不亂,我們身體的能量被妄想給消耗掉了,被煩惱給消耗掉了。消耗掉以後你的身體就有故障了,有故障就要去修復。吃飯是補充能量,是修復你身體裡所耗的能量,吃藥就好像要給你加一點其它的,補充一下你身體的需要而已,不要把它當作“哎呀,這個不是真修行或怎麼樣”,不是這個道理。
佛在世的時候還有四事供養,其中就有醫藥。我們要明白一個總原則:諸行無常。藥也是無常的,如果你去執著它,你的心不是被它給轉了嗎?我們保護這個身體,這個身體是無常的。本來是“無我”的,那為什麼還要自己這個身體啊?要從日常生活當中把它給觀空,問題就解決了。真正能做到念佛念而不念,吃飯吃而不吃,那你就和“一心不亂”很相應了。這樣講有可能高深了一點,要功夫到一定的程度才能體悟到。
真正一心不亂的人對於吃飯這個酸甜苦辣吃得很清楚,他有沒有分別?沒有分別。有沒有執著?沒有執著。吃飯沒有離開佛,睡覺也沒有離開佛,在佛堂也沒有離開佛,打成一片了。那我們現在做不到啊,我們吃飯是吃飯,喝水是喝水,睡覺是睡覺,念佛是念佛,是有隔閡的,是我們的心有夾雜,沒有到那個功夫。所以這是我們的下手之處,真正吃的時候知道這是甜的,那是鹹的,有沒有執著?沒有執著。這是我們下手之處。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萬事萬物它的法性是同一個性,所以我們只有這樣念佛,這個心才能夠清淨。念佛的人有佛性,惡人他也有佛性。念佛的人的佛性不斷在彰顯,惡人的佛性也在彰顯,只不過是扭曲了而已。所以我們要清楚地面對我們的生活,面對我們的修行,你才不至於走冤枉路,否則的話我們菩提路上障礙非常多。
要記住,我們修行的一個總原則,就是清淨。修行到最終就是佛告訴我們的寂靜,也叫涅槃。有了目標就可以不斷不斷地讓我們往上提升。我們在沒有做到的情況之下,還需要不斷地往上努力。
我們每一個人在這個修行路上,遇到了這些境緣的時候,要想不被這些環境干擾,唯一的一個方法,就是我們看得破、看得淡,就沒問題了,否則的話我們遇境這個心生得很快。遇到好的境心生得很快,遇到壞的境心生得更快了,不斷地把我們的這個心搞得亂七八糟,心不能淡定下來,不能淡定那禅定你哪能得到啊?
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有個大原則,尤其我們在家的同修們,要家庭和睦,孝順父母。這不妨礙你念佛,不能夠說我一做家務了、我去幫別人了,就妨礙自己做功課了,妨礙自己念佛了,那就錯了。你去幫助你的父母、幫助你身邊的人,那是在落實功課。我們在佛堂念的經,是我們在聽佛菩薩的教導,我們落實在行動上幫助大家,是你在修菩薩道,在落實,它們之間沒有沖突。不能說我去做這件事障礙我去誦經了,障礙我去做功課了。其實你真正去做,那才是你實踐的功課,所以我們要聽清楚、聽明白了以後,你去做了,你在這個菩提路上才會不斷有進步。
因為時間的關系,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大家都很辛苦!祝願大家福慧增長,業障消除!願以此功德回向我們每一位同修冤親債主解冤釋結,家庭和睦,增加福慧!願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世界和平,風調雨順!每個人都能夠身心和諧,身心愉快!阿彌陀佛!
(選自2011年3月1日開願法師在遼寧興城的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