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精解 前言
前言 印光大師言:「宗教法門,多仗自力,縱今宿根深厚,澈悟自心,倘見思二惑,稍有未盡,則生死輪回,依然莫出。況既受胎陰,觸境生著,由覺至覺者少,從迷入迷者多,上根猶然如是,中下又何待言,生死了脫,是誠不易。惟念佛求生淨土法門,專仗彌陀願力,無論善根之熟否,惡業之輕重,乃至五逆十惡,但得生信發願,持佛名號,臨命終時,定蒙彌陀接引,往生淨土。善根成熟者,固頓圓佛果;即惡業深重者,亦得幸預聖流。較之仗自力者,其中難易得失,不待煩言而解。故此淨土法門,乃三世諸佛度生之要道,上聖下凡共修之妙法,諸大乘經,鹹啟斯要,歷代祖師,莫不遵行。」 印祖此番開示,可謂聖淨分判,贊揚他力,誠然,淨土法門乃世尊一代時教之別談,諸佛同宣共贊之妙法,其廣大者,無法不包,大小權實,六字該盡,顯密偏圓,一句圓攝。其利生者,無機不攝,上聖等覺不能踰其外,下凡逆惡亦能入其內。其弘揚者,始自釋迦如來親口宣說之《無量壽經》。其源流者,出自彌陀如來悲心超發之四十八願。 專述淨土教義者,雖有《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三部,然具說法藏菩薩弘發四十八願生起始末,唯在《無量壽經》,故斯經誠是末法良導,濁世指南,苦海舟航,入道階梯。念佛行人,誰不受持之;願往生者,誰不依憑乎? 欲往生彼土者,須乘佛願力;欲乘佛願力,須依教起行;欲依教起行,須略知教史,方知所依祖師相承之旨。中國淨土教之流傳,輝煌燦爛,百家爭鳴,學說教派,難以界定。但大而言之,古德概分為三流,即慧遠流、善導流、慈愍流。慧遠流者,東晉慧遠大師根據《般舟三昧經》提倡觀想念佛,其特色是修觀入定,見佛得生。善導流者,唐初善導大師根據《無量壽經》偏依本願念佛,其特色是乘佛願力,一向專念。慈愍流者,唐朝慧日大師根據「諸宗經論」力主諸行念佛,其特色是教禅戒淨,四行並修。 雖言三流,然安心起行,或同中有異,或異中有同,無非皆為歸向淨土,蓮登佛國,實乃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故各流行人,不宜自是非他,褒己貶人,理應相互贊歎,各契有緣。今者精解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於三流中,偏依善導流,以期回歸淨宗本源,專仗彌陀弘誓願力,暢如來徹底之悲心,通眾生出苦之快捷方式。 或問:各宗諸師,各造淨土章疏,何不依彼等諸師,唯用善導一師?蓋彼等諸師雖造淨土章疏,然不以淨土為宗,唯以聖道為宗,故偏依善導大師。或問:迦才大師、慈愍三藏亦是淨土祖師,何不依彼等諸師,唯用善導一師?蓋彼等諸師,雖宗淨土,未發三昧,善導大師是三昧發得之人。或問:若依三昧發得,慧遠大師亦三次入定觀見彌陀,何不依之?慧遠大師雖能定境相應,然提倡自力修觀,下愚難及,善導大師偏依本願他力,凡夫易成。且善導大師解行非凡,功高德盛,世傳彌陀化現,乃淨土之集大成者。 印光大師言:「善導和尚系彌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闡淨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實處,教人修持,至於所示專雜二行,其利無窮。專修謂: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如是則往生西方,萬不漏一。雜修謂:修種種法門,回向往生,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則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誠言,千古不易之鐵案也。」〔復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何故稱彌陀名,生極樂國?蓋諸佛如來雖皆慈愍群生,但唯有阿彌陀佛誓救凡愚之我,故我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善導我念佛者,彌陀四十八願也。十方淨土雖皆清淨莊嚴,但唯有西方淨土接納下劣之我,故我求願西方淨土,指引我歸西者,彌陀四十八願也。 諸佛立願,略有二種:一為總願,一為別願。總願者,四弘誓願也,一切菩薩,通發此願,趣向菩提,無有異路。別願者,諸佛菩薩,化他利人,志趣心願,各各不同,譬如釋迦五百願、藥師十二願。然今彌陀別願,超過諸佛別願,故《無量壽經》言「我建超世願」,又言「發願踰諸佛」,是以彌陀別願名「超世別願」,亦名「別意弘願」。 本願有二義: 今精解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文前略說十門,以窺全貌,概示大要;而後釋文,逐願作解,闡明奧義;末後一門,列舉實例,證誠往生,舉事以證理,使理事圓融。前後共計十一門,彰顯此不可思議之弘誓大願。 何等十一門: 舉往生實例。概述如下:
因本:對果末言,因位之誓願,即四十八願每願皆是本願。
根本:對枝末言,眾多誓願中之根本誓願。四十八願中,唯第十八願是根本主要之誓願。
明發願人位,
顯能發之心,
歎所發無上,
會諸譯不同,
述本願大綱,
列諸家異解,
明真假分齊,
示所被通別,
辨述成有無,
顯正覺功德,
而後隨文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