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沛然博士: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大只佬》 的因果
電影《大只佬》是不是在講佛偈? 《大只佬》 的主題是講佛教的因果業報。 接受因果 第三種態度是女警李鳳儀,代表「接受因果」。 最初她從大只佬知道自己受前世之因果報應:前世殺人,今生被殺,覺得很不值,還質問上天:「干我何事?」更為此大哭一場。她也很努力行善,做個正義的女警,打擊罪惡,也算是做善事,是自己救自己。 最後,她想通了,橫豎都要死,不如死得其所。如果死是無可避免,希望這樣死,作為送禮給大只佬。 因果報應不爽,人就算不能改變結局,但是,在過程之中,人也可以創造意義,也可以自決去做有價值的事。這是人生最偉大之處。李鳳儀雖知會死,但心靈也可以安頓下來。無論是哪種態度,最終都是歸向於接受因果,生命才能安頓!
為何大只佬還俗?
為何大只佬最後又再穿和尚服?
女警李鳳儀死得值不值?
《大只佬》其實想講什麼?
本文之分析是以佛教之因果論,來建立一個立體的分析架構,诠釋自成一個體系,希望大家共沾法喜。
********************
「業」是梵文Karma 的翻譯,意思是實現出來的行為活動,而這行為是個因,必定會有果報的。《俱捨論記》曰:「造作名業」(卷十三);《成實論》 曰:「業是受身因緣」、「萬物從業因生」(〈業因品〉)。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是指一個人做過的事,必有果報,永遠都跟隨著,拋不開的。此即因果法則。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因果的公道。面對因果,可有三種態度:
1. 逃避因果
2. 改變因果
3. 接受因果
逃避因果
第一種態度是逃犯孫果,代表「逃避因果」。
萬萬逃不掉,果報永跟身。
結果他日日活在惶恐之中,多次犯罪,殺了小翠,躲在深山,藏身洞內,精神錯亂,頭痛難堪,活在人間地獄,十分可憐。
經過10年逃亡,終於忍受不了,接受大只佬的規勸,回去自首,接受法律制裁,願意接受因果,抱頭痛哭,終於精神得以安頓。
改變因果
第二種態度是大只佬屢救女警,表示他希望「改變因果」。
他有直觀能力,能見到李鳳儀前世是日本兵,殺人無數,因惡業太大,今生必須受報,做什麼也不成,不能逃脫。原先大只佬因為看到她善良,才決定救她。救了兩次之後,前世業影呈現,便知自己無能為力,表明不會再為女警做任何事,因為做什麼也沒有用。
為何了因還俗,變做大只佬?因為青梅竹馬的好友小翠被逃犯孫果殺害,事發當日,因為追凶,走到斷崖,但跳不過去。救不了小翠,又找不到凶手,非常氣憤,亂棍打樹,發洩心頭之恨,卻一手打死一雀,無意而殺了生。坐在樹下七天七夜,看著死去的小鳥腐爛,看見了因果。
了因看到因果,覺得雖是公道,但再也做不了和尚。故此放下一切,脫下袈裟,光脫脫跑掉了。光脫脫是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毫不隱藏來面對自己。
明知因果法則是公道之理,但感情上實在是過不了關,真是看不開,心裡很是痛苦。這其實是未算真正接受因果。
大只佬何時由希望「改變因果」,而轉變為「接受因果」?就是在追捕凶手,於山洞之中開悟。心魔與心佛交戰,最後深明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之智慧,才能放下,方才了悟。
李鳳儀上山找孫果,不幸被殺。大只佬抱著屍體痛哭,氣憤莫明,追入山洞。在山洞之中,見到另一人,此其實是自己的心影。未開悟之前,執著前塵往事,活在怒恨之中,故此五年來的自我,心靈如穿破爛衣服的乞丐一般。
跟著便是心佛與心魔交戰。以恨還恨,以棍還棍,以打還打,一一相報。恨怨去到盡頭之時,兩敗俱傷。心魔主宰自己!
奄奄一息之際,心佛作動,一念頓悟。天堂地獄,全乎一念之間,放下恨怨。你放過人,人也放過你。你心靈寬恕人,和顏悅色,別人也祥和待你。方知道心懷惡念是多麼可怕。
未悟之前,他看見小鳥前生做過什麼事,明白為何小鳥輪回為畜生,為何被打死,故此該死。
他又看到小翠以前做過什麽事,也看到孫果以前做過什麼事,知道他應該打死小翠,故此小翠也是應該死。
同樣,孫果打死小翠,大只佬認為自己就應該打死他,故往山上找他,見到他便要親手打死孫果,替天行道,真是痛快!但孫果的親友亦可報仇,打死大只佬。
孫果今日殺了李鳳儀,明日大只佬又殺了孫果,後日孫果的親友又會去殺大只佬。怨怨相報,永無窮盡,最終萬劫不復。如是因,如是果,昨日因轉成今日果,任何力量都改變不了。
但是,佛只著力一件事:當下種的因。過去的已過去了,已是事實,改變不了。人唯一能夠是掌握現在,努力改變未來。故此大只佬希望以後不會再有人被殺,最終真的接受因果,因此重披袈裟,可以再次做得成和尚了。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這是公道,而非悲觀。因為行善業,可得善報,善業之報也是如影隨影,隨身而去,拋之不開!
*本文原載陳沛然博士著、何曼盈博士插圖《佛法心靈清湯》1:因果、業報、命運。經要文化出版, 2004年8月初版。2011年7月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