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與實踐


 2020/8/6    熱度:1395    下載DOC文檔    

印光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與實踐

余池明

  人間佛教是太虛法師提出的關於佛法要關注人間社會現實問題,注重人乘佛法修行的概念,以後教界、學界不斷探討,並公認人間佛教並非新創,而是佛法本身的性質就是人間佛教。在這個概念的前提下,五乘佛法都是人間佛教,淨土法門是人間佛教,印光大師的淨土教義也是人間佛教。有大德法師指出:由於印光大師並沒有使用人間佛教這個新名詞,導致教界、學界對大師圓滿的人間佛教思想很不了解。下面就初步介紹一下印光大師的一期教化中,關注現實人生和關注社會問題的人間佛教思想主要內容。

  一、清末民初中國佛教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人間佛教概念的是針對中國佛教存在的問題提出來的,是對當時時代要求的回應。只有找准問題,才能對症下藥。那麼印光大師對中國佛教的問題和原因是怎麼認識的呢?

  印光大師在1912年分析認為,佛法式微不是從明末開始的,而是從乾隆皇帝之後開始的。“迨至高廟以後,哲人日希,愚夫日多。加以頻經兵燹,則鄙敗無賴之徒,多皆混入法門。自既不知佛法,何能教徒修行。從茲日趨日下,一代不如一代。致今僧雖不少,識字者十不得一。安望其宏揚大教,普利群生耶?由是高尚之士,除夙有大根者,但見其僧,而不知其道。厭而惡之,不入其中矣。”[1]。原因是雍正皇帝罷除試僧制度,永免度牒,“世祖遂仰遵佛制,大開方便。罷除試僧,令其隨意出家。因傳皇戒,制護戒牒,從茲永免度牒矣。佛法之衰,實基於此。在當時高人林立,似乎有益。”[2]

  清末民初佛法衰敗的表現有三點:

  第一,從出家人來看,“識字者十不得一”,“只知著一件大領,即名為僧。僧之名義事業,多多了無所知。” [3]“今之為僧者,多皆鄙敗無賴之徒。求其悠悠泛泛,持齋念佛者,尚不多得。況能荷家業而續慧命乎?……致今污濫已極,縱有知識欲一整頓,無從措手。可不哀哉。”[4]僧人素質的下降,導致正法不昌,並使民眾看不起出家眾。

  第二,從一般群眾來看,由於佛教衰落,不能給人們以有力化導,如盲無導,導致外道邪教盛行。“佛法至今,衰殘實甚。茫茫眾生,如盲無導。縱有一二知識為之開示,以業深障重故,正智不開,雖聞正法,不生信向。縱生信向,亦屬浮泛,如醉如夢,了無定見。一遇邪魔外道,則如蠅逐臭,如蛾赴火。蟻聚烏合,動盈千萬。”[5]

  第三,從社會狀況和文化來看,天下大亂,人心日壞,歐風東漸雪上加霜。印光大師比較古人和今人說:“古之聖賢,無不戰戰兢兢,以自操持,故其心不隨富貴窮通所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今之人於日用雲為,父子、兄弟、夫婦之間,尚不能一一如法。稍有知見,便妄企作出格高人。未得其權,則肆其狂妄之瞽論,以惑世誣民。已得其位,則逞其暴虐之惡念,以誤國害民。其病根皆在最初其父母師友,未曾以因果報應之道,以啟迪之也。”[6]進一步追溯世亂的源頭在於,宋明理學破斥佛教因果報應。“理學,借佛法之奧義,以宏儒道,恐後世之人,悉入佛門,遂妄加辟駁。謂佛說之三世因果,六道輪回,皆屬哄騙愚俗之妄語耳,豈真有所謂輪回之事乎。以形既朽滅,神亦飄散,令誰受苦,令誰輪回乎。從茲君子懈其自修,小人敢於造業,以堯桀同歸於盡,又何必終日孜孜以勉力修持,以求身後之空名乎。由是之故,儒者多半皆以因果輪回為荒誕。即有真知實有,亦不敢提倡,恐人謂彼為俗儒,違背先哲。又或有小豎立,可入文廟。若提倡此事,則入文廟,便絕望矣。由是大家不是極力辟駁,便是絕不道及。循至近世,歐風東漸,靡然風從,又復變本加厲,唯恐人之或有異於禽獸,唯恐人之或有明倫知道者。此之現象,究其根源,實基於理學破斥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之學說。徒欲以盡誼盡分,正心誠意,以為化民成俗之據。而將令一切人不得不盡誼盡分,正心誠意之權,完全廢棄,而又毀訾。譬如長江大河,由有堤圩,故不橫流。人情如水,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之理事如堤。長江大河去堤圩,則決定橫流。人情若無因果輪回,而猶以禮自閒者,千萬人中,難得一二。除此上智之外,孰不以任意縱情為樂乎哉。”[7]

  總之,印光大師認為佛法衰敗的主要原因是出家考試制度的廢除,“今之佛法,一敗塗地者,以清世祖不觀時機,仰遵佛制,革前朝之試僧,永免度牒,令其隨意出家,為之作俑也。夫隨意出家,於上士則有大益,於下士則大有損。倘世皆上士,則此法固於法道有益。而上士如麟角,下士如牛毛。益暫得於當時(清初至乾隆年間,善知識如林,故有益),禍廣覃於後世。”印光大師認為世道人心之壞主要是由於宋明理學破斥因果報應所釀成。

  二、振興佛法,化世導俗的對策

  面對佛法衰落而喪失對世俗的教化功能和世道人心敗壞兩大問題,印光大師從上契佛陀本懷,下契時代社會機宜出發,提出了自己的對治之方。

  1、揀擇剃度,不度尼僧,乃末世護持佛法,整理法門之第一要義

  針對僧人素質差敗壞佛門的問題,大師提出揀擇剃度,不度尼僧的整理佛教的方針,“以後求出家者,第一要真發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第二要有過人天姿,方可薙落。否則不可。至若女人有信心者,即令在家修行,萬萬不可令其出家。恐其或有破綻,則污敗佛門不淺矣。男若真修,出家更易。以其參訪知識,依止叢林也。女若真修,出家反難。以其動辄招世譏嫌,諸凡難隨己意也。如上揀擇剃度,不度尼僧,乃末世護持佛法,整理法門之第一要義。”

  2、提倡因果報應和家庭教育是標本同治之法

  大師在復南通張海橋居士書中指出:“又須知現今世亂,已至其極,無可救藥。其原皆因宋儒辟因果輪回之學說,以釀成於八九百年之前,而於今暴發耳。今之欲挽回世道人心者,若不倡明此之禍根,則雖欲挽回,亦不可得。以因果,為聖人治天下,佛度眾生之大權,乃標本同治之法也。” 在復朱仲華居士書一中指出:“現今之世,非數十年前之世。欲世道人心轉回,欲家庭兒女賢善,若不認真提倡因果報應,及家庭教育,(即父慈子孝等做人道理。)則絕無希望矣。家庭教育,尤須注重因果報應二法,相為輔翼,互為經緯,方有實益。”

  三、敦倫念佛為人間佛教的宗要

  大師觀察時節因緣,提出弘揚敦倫念佛為契合末法時代時節因緣的佛法宗要。他指出:“當今之世,縱是已成正覺之古佛示現,決不另於敦倫盡分,及注重淨土法門外,別有所提倡也。使達磨大師現於此時,亦當以仗佛力法門而為訓導。時節因緣,實為根本。違悖時節因緣,亦如冬葛夏裘,饑飲渴食,非唯無益,而又害之。”(續編卷上復雲南王德周居士書二)。又說:“須知佛法,法門無量,若欲以通身業力之凡夫,現生即得了生脫死,離此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其余一切法門,皆須修到業盡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有絲毫未盡,則生死依舊不了。若論業盡情空,現今恐舉世亦難得其一二。若以信願念佛求生,則萬不漏一。”(續編卷上復許熙唐居士書)

  敦倫念佛展開來講就是大師開示的三十二字綱宗:“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三編卷一復李爾清居士書)“敦倫盡分,閒邪存誠”,主要是世善,為人天乘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三世諸佛所說略戒經,主要為聲聞乘法;真為生死,發菩提心為學道通途,是菩薩乘法;“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為淨土特別法門,為佛乘法。淨土法門含攝和統率前三乘法,為前三乘法之歸宿。於是大師在短短三十二字之中包羅了世間善法和出世間善法,通途與特別,統歸於淨土,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依之而行,其力用效果就是生入聖賢之域,沒登極樂之邦。

  四、印光大師人間佛教的實踐

  慈善事業補山林佛教之不足

  監獄說法開一代風氣之先

  提倡家庭教育

  推動臨終關懷

  指導蓮社、淨業社等居士團體修行

  五、印光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指導意義

  印光大師敦倫念佛的思想為中國佛教向何處去指明了方向。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能夠兼容人天乘、菩薩乘而直達佛乘並能夠為人們切實可行的法門惟有淨土法門。大師在南京素食同緣社開示法語中開示:“竊維佛法有五乘。(一)人天乘。人乘持五戒,得生人道。天乘行十善,得生欲界天。加四禅四定,則生色無色界天。(二)聲聞乘。修四谛,得四沙門果。(三)緣覺乘。觀十二因緣,得辟支佛果。(四)菩薩乘。修六度萬行,證菩薩果。(五)佛乘。行大慈大悲,成正等覺。人天乘,而兼菩薩乘佛乘者,其唯淨土法門乎。蓋人天乘,只修五戒十善,俱是有漏功德。惟此淨土法門,乃能出三界,了生死。修淨土者,必須敦笃倫常,恪盡己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加以四弘誓願,廣大其心,自行化他。普令內而父母妻子,外而鄰裡鄉黨,皆修五戒十善,並修淨土法門。以深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是人雖系凡夫,實即菩薩。何以故,以心廣大故。”有的人間佛教提倡者只重人間淨土建設而忘掉了西方淨土,這就失掉了佛乘的性質。大師指出:“蓋人天乘,只修五戒十善,俱是有漏功德。惟此淨土法門,乃能出三界,了生死。”

  “修淨土者,必須敦笃倫常,恪盡己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這就是講的淨土法門兼容統率人天乘,實現佛教的人間關懷。

  “加以四弘誓願,廣大其心,自行化他。普令內而父母妻子,外而鄰裡鄉黨,皆修五戒十善,並修淨土法門。以深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是人雖系凡夫,實即菩薩。”這一段講的就是淨土法門兼容和統率菩薩乘,進一步祥何和社會,利益人群。

  最後,信願念佛將人天乘、菩薩乘導歸淨土,圓成佛果,成就佛教對人間的圓滿教化。

  (2007年6月7日)

  參考文獻:

  [1]、[2]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與佛學報館書

  [3]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與四明觀宗寺根祺師書

  [4]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復泰順謝融脫居士書二

  [5]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與泰順林枝芬居士書二

  [6]增廣卷二復洪觀樂居士書

  [7]續編卷上復潘仲青居士書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