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從小要注意引導防止孩子傲慢
蔡禮旭老師
有個母親帶著小女孩上街買東西,遇到了一個朋友,這個朋友就跟小女孩說:“你怎麼還沒去上學讀書?”小女孩很小,不懂得讀書是什麼,於是就問她媽媽:“媽媽,讀書是要做什麼?”結果這位長輩就立刻跟她說:“讀書可以賺大錢!”現在有這種價值觀的人,占很大的比例。 我們要慎於始,這位母親立刻掌握住這個機會點,跟她的朋友稍微用眼光打了一下招呼,請她不要繼續說下去,然後她跟女兒說:“讀書最重要的是要學本事,我們有了本事,就可以幫助別人,在社會上有所貢獻。”
講學本事很抽象,孩子還小聽不懂,這位媽媽就馬上拿起剛剛在超市買的一包饅頭對女兒說:“就像剛剛那個做饅頭的叔叔,因為他有做饅頭的本事,就可以幫我們做饅頭,所以我們要感謝他,可是我們感謝叔叔,能不能把你的玩具熊送給叔叔?還是把你的小汽車送給叔叔?這些叔叔都不要。所以,我們要感謝叔叔,就要交錢給叔叔,叔叔可以用這些錢去購買他所需要的東西。”媽媽借由這個機會引導孩子,學習的目的在增長本事,以便服務他人;當孩子從小就有這種態度,她長大後就不容易傲慢。
當孩子從小懂得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忙,這個態度一形成,她長大之後,在面對各行各業的人,就會尊敬、感謝。若從小認為讀書學本事的目的是在賺大錢,那以後她看待各行各業的人,都會用錢的觀念來做為衡量的標准,就會輕慢很多行業的人。所以,學問在存心,心偏頗了,就跟道德、學問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