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法師:調伏人生二十難之調伏人生


 2008/7/30    熱度:6209    下載DOC文檔    


曲終:調伏人生

佛示人生二十難,有心對治就不難;
   佛心師志慈濟路,攜手相伴好因緣;
   常念此身非我有,慧命長養不退轉;
   恆持剎那戒定慧,調伏人生種種難;
   慈濟路上會佛法,心靜行正念慮定;
   身行心念不退轉,妙語如蓮子妄言;
   真善美德身品意,會善知識並不難;
   菩薩心地如淨土,人間淨上在身旁;
   身體力行菩薩道,堅固道心事無難;

   人士哪有二十難,人生哪有二十難。
   這段是「人有二十難」偈誦的終曲,將二十難的精髓總結為簡短的文字,讓我們了解只要心念一轉,人生什麼都不困難;只要有心,知道人生原來是無常,就沒有什麼好執著。
   人人如能提早存有無常觀,凡事就沒有困難,所以這段文字雲「佛示人生二十難,有心對治就不難」。有心對治,就是要透徹無常之理,平常如果能透徹無常,知道人生種種的問題,面對考驗就不會不知所措。
   「佛心師志慈濟路,攜手相伴好因緣」,人生既然這麼無常,到底我們要如何對治?就是要先培養慈悲心,佛心就是大慈悲心。然後要堅定志願——承繼師志,推展慈濟志業,既然發心,就要立願行菩薩道,這就是「師志慈濟路」。
   我們都是有因有緣才能在此相會,彼此同心同志同道。所以要「常念此身非我有,慧命長養不退轉,恆持剎那戒定慧,調伏人生種種難」,要看清「身體並非我所擁有,人生沒有所有權」。
   身體的生老病死,並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此身非我有」,因為生命無常,出生的一刻,同時也就走向死亡,所以身體並不屬於我們所有,再分析身體的結構,心是心、頭是頭、腳是腳,並沒有哪一個是「我」,這是身體各部位會合而成假名的我。不過,雖然生老病死不斷地變遷,我們仍有長養不息的慧命,所以最重要的,是認清楚自己的慧命。
   既然了解我們有永生不變、無始無終的慧命,就要恆持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以保持慧命的健全,剎那之間都不能有所閃失。戒,是我們的規矩;定,就是不動搖、不退轉的心,如果能恆持戒定,清淨無染的智慧就能顯現,如此,面對世間萬事萬物還有什麼困難!所以說能「調伏人生種種難」。

心靜行正念慮定
   「慈濟路上會佛法,心靜行正念慮定」,我們有緣同生在這個時代,又能同心同志願走在慈濟路上,由世間善法而會遇佛法,這也就是從善入門。其實佛陀的教法,歸納起來就是慈悲喜捨,這是世間的善法,若以無著之心去做,也就是佛法。
   我們在慈濟道上會遇佛法,面對芸芸眾生,內心要時時保持那分寧靜,這叫做對境不生心,也就是「心靜行定念慮定」。我們的心很靜,化為行動便是「信實誠正」,心不受外境誘引,則舉手動足無不是禅;「慮」就是定心,「心靜行正念慮定」即是清淨寧靜的境界。
   「身行心念不退轉,妙語如蓮不妄言」。心淨,佛法與世間法就能平行,面對一切世事與人事觀念毫不偏差,所說的話就是佛法。佛法就是不妄言、不绮語、不兩舌、不惡口,句句字字都能度人向善,這就是學佛,除了自利,還要兼利他人。所以「身口意」業一定要守好,開口動舌要很注意,因為每一句話都是代表自己的心意。
   「真善美德身口意,會善知識並不難」,真善美的德性,就是從身體力行中展現出身心的善。不只是在口頭上說「我的心很真,我的心地很善良」,心地真善當然好,但你要怎樣表達出美而圓融的人生?必須靠身的行動、口的表達,好的意念才能落實在生活中。
   會遇善知識並不難,周圍的環境以及人事,都是我們的善知識。想要和他人結好緣,需在身口意之間表達真誠的關懷;假使一不小心,身口意失態的話,周圍的環境以及人事物就會變成惡緣。所以,周圍的環境,人事物的因緣是好是壞,都取決於我們自己,假使我們的身口意表達出來的是真善美,那麼周圍的一切無不是我們的善知識。

人間淨土在身旁
   「菩薩心地如淨土,人間淨土在身旁」。佛陀說:「一切唯心造。」我們的心地時時都要保持干淨,這才是菩薩的心。我們既然學佛就要成佛,有決心成佛,便得時時清理心地,不要受到污染。心地清淨,人間淨土即在身旁,哪個地方不是淨土呢?周圍的人,哪一個不是菩薩、善知識?
   菩薩、淨土,要由「身體力行菩薩道」而得。只是看著別人同心同道行在菩薩道,自己若不去走,還是不能實際感受到那分真善美。所以說「身體力行菩薩道,堅固道心事無難」,若能身體力行,堅固道心,世間的事物就沒有什麼困難。
   古人雲:「一勤天下無難事。」同樣是講身體力行。如果我們願意身體力行,堅固道心,每一時刻都在菩薩道上精進,人生絕對沒有什麼二十難。
   學佛,不只是「我心好」就行了,其實人人心都很好,只是因為世間有很多欲念誘引,容易使我們的心念顧守不住,在世間奔馳,受到很多不淨念所污染,因此佛陀要弟子們好好修行,才舉出這二十種可能對修行者有所阻礙、困擾的情況。
   這二十難,我們應該要好好面對。困難與阻礙現前時,要學著去克服。比如從第一難開始,就是布施。我們修學菩薩道,六度萬行,第一要從布施開始。布施的意義就是捨,捨去一切煩惱,捨去一切人我是非,捨去我慢我相、我心所欲;布施,不只是指物質,如果做得到真正的捨,就可以蠲棄一切煩惱。

為道捨身治愛欲
   在《阿含經》中有一段經文——佛陀說在遠古時代有位辟支佛,辟支佛就是「獨覺」;在沒有佛出世的時代,他能無師自通,成為辟支佛。
   這位辟支佛長得非常莊嚴,又有充分的智慧,他的修行方法是以捨與布施為目標。他看透一切,所以能捨去一切,內心毫無掛礙、一片清淨。
   當時的修行者同樣要托缽,要到外面游化。有一次,他到一位長者家中乞食,長者有個女兒長得很美,但是性情驕傲,很多人來說媒,她都不喜歡,卻偏偏對這位辟支佛起了愛念,不管怎樣都要她的父親促成這樁婚事;如果不順她的意,她就尋死尋活。長者因此非常煩惱,明知道不可污染修行者的身心,這件婚事是不可能的,要他開口,實在也很困難。
   這件事讓辟支佛知道了,他想一切都是因他而起,為了不忍心長者受到這麼大的困擾,所以就來到女孩面前問她:「妳到底愛我的哪一部分?」
   女孩說:「你的全身我都愛,因為自從看到你,就沒有分秒的時間能忘記你。」辟支佛再問:「在我全身之中,一定有你最愛的,是什麼?」女孩想一想:「最讓我念念不忘的就是你的眼神,你的眼睛很美,我很喜歡,不論我到哪裡,你的雙眼都在我的心中。」
   辟支佛就說:「好,只要妳認為喜歡的,我就給妳。」於是伸手把自己的眼睛挖下一顆,一時整個手、臉都血淋淋的。女孩看了,嚇得花容失色。這位修行者緊抓住機會不放:「妳看,平常健康的時候,妳感覺我什麼都好,尤其特別愛這雙眼睛,其實它就是這樣血淋淋的,有什麼可愛呢!這是一種敗壞一污穢的東西,我今天捨給妳,這樣妳應該可以把內心不清淨的念頭去除了吧?」
   女孩感到很慚愧,也很忏悔,心中的迷霧頓時散去。「是啊!人身就是這麼無常、污穢,這麼血污的東西,到底我愛的是什麼?」剎那間,這個女孩覺悟了,辟支佛也就安心了。
   為道捨身,這也是大無畏的布施。所以,去除人生二十難的煩惱障礙,必定要從「捨」字開始,如果人人有捨心,面對人生,還有什麼不能放下?還有什麼可計較的呢?總之,只要我們用心,對治一切就不難!
   「人有二十難偈誦釋義」在此要告一段落,也許有人會說,人生道上的挫折困擾層層疊疊,哪裡只有這二十難呢?其實道理總是相通的,仔細歸納一下就會發現,任何問題都只在一個「心」字,多用心就能在這二十個妙法中,找到適合你的一帖特效藥。
   醫者慈悲無私,已將藥方昭明於世,服與不服,就要看每個人的心了,所以請大家必定要多用心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