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利法師:印光大師的淨土思想(四)


 2020/9/5    熱度:2097    下載DOC文檔    

印光大師的淨土思想(四) ——以《印光大師文鈔》為中心

能 利

結 語

在此我們再簡單的看一下大師對淨宗生起信心的過程,作為本文的結語。

印光法師出家後,行腳雲游到湖北省竹溪境內的蓮花寺討了一個單,作苦行僧,後任照客之職,在曬經時偶讀殘本《龍舒淨土文》,悟解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實是了生脫死之捷徑,從而堅定了大師對淨土的信念。大師自已也這樣說:“印光之於淨土法門生信,由於《龍舒淨土文》下卷”[1]。

大師於陝西省興安縣雙溪寺受具足戒,在戒期中,由於大師擅長寫毛筆字,故戒壇中所有寫法之事,均由大師代作。由於寫字過多,眼睛充血發紅如血灌,甚為嚴重,因悟身即是苦,又憶及《龍舒淨土文》之說,遂發心念佛。“即於閒時,專念佛號;夜眾睡後,復起坐念佛;即寫字時,亦不離佛。故雖力疾書寫,仍能勉強支持,及寫事竟,而目亦全愈。由是深解念佛功德不可思義”[2]。師由此感應,從此益信奉淨土法門。另一原因是大師參紅螺資福寺,特別是身為藏主時,得以深入經藏。師後讀徹悟禅師遺教,頗有悟入:徹祖以禅宗大德的身份而廢參念佛,將其半生開示宗乘語錄盡付一炬。所以大師由此更對禅淨之界線分清十分明了,及以後對禅淨異同及何以揀別禅之開示,就十分精辟了。自此以後,師便以徹悟語錄為功課,老而不辍。

大師一生始則潛修,曾長期在普陀山閉關修持,廣閱諸佛經祖論,其弘揚佛教乃是對諸祖大德的繼承和發揚。禅宗方面,大師對永明延壽大師的禅淨思想有深入探討,並且對其四首關於禅淨法門抉擇偈有徹底的闡明;對紅螺徹悟大師的棄禅而專修淨宗有直接的繼承,所以大師雖明禅而以淨為歸,並且對徹悟大師的“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深信切願,持佛名號”十六字堅定不移。淨宗方面,大師繼承了唐善導大師的平實事相之法,以持名修行為穩當,不倡觀想等法;發揚了蕅益大師強調信願即無上菩提心的思想,這也是破斥一般對禅淨雙修錯誤理解的利劍;同時也承清涼之華嚴思想,闡發人人皆本為佛,法界圓融之旨,導末世眾生得以信心念佛而成佛;在教導與修持態度上是蓮池大師的一脈相續,嚴正而慈悲;同時,大師也以天台的六即佛等思想啟發與開導淨宗行人,從不同角度闡述與澄清淨土的利益(如以四土析西方極樂世界明彌陀願力不思議、借四教儀明通途修持之難與淨土法門的殊勝等等)……總之大師是“踏在毗盧頂上行”,繼承了佛陀與祖師的思想弘傳佛法、大倡淨宗,更能以適應現時眾生根性的方法與思想教化,所謂不離其中而說法也。近代弘一律師曾在《復王心湛居士書》中借周孟由居士的話來贊評印光大師:

永嘉周孟由嘗雲:法雨老人,禀善導專修之旨,闡永明料簡之微,中正似蓮池,善巧如雲谷,憲章靈峰(明蕅益大師),步武資福(清徹悟禅師)。[3]

大師一生所弘揚的除了淨土法門外,還極力倡導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分而做人、真誠恭敬而處事;大師對儒之孝悌廉恥、仁義禮智信五常等法也極力護持。在《敦倫蓮社緣起序》中有一段文,可以說是大師自述了他一生所努力弘揚的方向與目標,既使在現代社會這幾段話也仍是適用的。

以現今若不極力提倡因果報應、生死輪回等事,則善無以勸、惡無以懲,欲不人人各相食,其可得乎?

若不提倡戒殺護生、持齋茹素,則彌天殺劫,將何以息?

若不提倡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廢經廢倫、廢孝免恥、互相殘殺等邪說暴行,將以舉世人民,同遭生死之苦。

若不提倡信願念佛求生西方,則六道輪回,其誰能也?[4]

當然這幾條最終還是以淨土為歸,因為往生西主極樂世界是以淨業三福為基礎,沒有基礎何以起高樓大廈?總之一句話:大師一生所宏揚的皆以彌陀淨土為事。以大師一生所修、所行與所弘,蓮宗第十三祖自然是當之無愧了。
-------------------------------------------------

本文發表於:覺群佛學論文集,商務印書館 2006年

--------------------------------------------------------------------------------

注釋:

[1] 文鈔三卷下P992,《復李鄞丹居士書二》。

[2] 文鈔三卷下P1132,真達、妙真、了然、德森等著《印光大師行業記》。

[3] 《印光大師永思集》P262,全五P2616,弘一大師《復王心湛居士書》。

[4] 文鈔續卷下P137,《敦倫蓮社緣起序》。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