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金成居士:佛心經品亦通大隨求陀羅尼直解 5


 2020/9/16    熱度:1083    下載DOC文檔    

  爾時如來從三昧起,告言:諸善男子,善哉善哉。眾生沒盡,汝悉知不?我今諸眾生不解我法,不知我心,不到我際,被魔所持,如何救得?誰有方計護得眾生?誰有方計攝得此毒?
   
  “魔”,梵語魔羅之略稱,譯為能奪命、障礙、擾亂、破壞等,害人命,障礙人之善事者,《大智度論》曰:“除諸法實相,余殘一切法,盡名為魔”。魔有十種:
  (一)、蘊魔:色等五蘊,為眾惡之淵薮,障蔽正道,害慧命者。
  (二)、煩惱魔:貪等煩惱,迷惑事理,障蔽正道,害慧命者。
  (三)、業魔:殺等惡業,障蔽正道,害慧命者。
  (四)、心魔:我慢之心,障蔽正道,害慧命者。
  (五)、死魔:人之壽命有限,妨修道害慧命者。
  (六)、天魔:欲界第六天主,作種種之障礙,害人之修道者。
  (七)、善根魔:執著自身所得之善根,不更增修,障蔽正道,害慧命者。
  (八)、三昧魔:三昧者,禅定也。耽著於自身所得之禅定,不求升進,障蔽正道,害慧命者。
  (九)、善知識魔:悭吝於法,不能開導人,障蔽正道,害慧命者。
  (十)、菩提法智魔:於菩提法,起自執著,障蔽正道,害慧命者。
   
  此段語義為:如來出三昧告諸菩薩,眾生如為淹水沒盡,汝等悉知否?現今諸多眾生不能解我法,不能知我心,不能到我際,被魔所持,如何救得?誰有方計救護眾生?誰有方計救攝此毒?
  《法華經》:“諸佛世尊,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為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知見故,出現於世。”
  佛於本經說“我法”、“我心”、“我際”,皆為佛知見,即佛心中心也!眾生屈於魔障,不能體悟實相,故佛問諸菩薩救護之方計。其實,佛已思維訖,胸有良策,此問為本經之發起序也。
   
  其時即有二十千萬億菩薩,皆是灌頂大法王子威德自在,來白佛言:世尊,我有菩薩慈。
  佛言:此非慈攝。
   
  “灌頂”,梵語abhis!ecana 或abhis!eka。即以水灌於頭頂,受灌者即獲晉升一定地位之儀式。原為古代印度帝王即位及立太子之一種儀式,國師以四大海之水灌其頭頂,表示祝福。
  佛教諸宗中,以密教特重灌頂,其作法系由上師以五瓶水(象征如來五智)灌弟子頂,顯示繼承佛位之意義。灌頂作法之種類繁多,主要為結緣灌頂、學法灌頂、傳法灌頂三種。即:
  (一)、結緣灌頂,不論僧俗、機根等,為廣結佛緣之灌頂。受者投花於壇上諸尊佛像,選定有緣之佛(投華得佛)為本尊,而後唱佛名號,由上師三度灌以瓶水,授一印(印契)、一明(陀羅尼)。
  (二)、學法灌頂,又稱受明灌頂、弟子灌頂、許可灌頂。對於欲學密教之弟子,先選定人、時、處,並准備作法,再授以有緣一尊之儀軌明法。
  (三)、傳法灌頂,又稱傳教灌頂、付法灌頂、阿阇梨灌頂。如法修行之人,欲為人師,或欲得阿阇梨位者,則授以大日如來之儀軌明法。此種灌頂為傳真言之最極奧秘,又可分印法灌頂、事業灌頂、以心灌頂三種。
  (1)印法灌頂,又作秘印灌頂、手印灌頂、離作業灌頂。弟子誠心求真言行,但以資財短缺,無法整備一切所需,此時師以慈心觀其心行,可略去諸作業,授以本尊秘印,行灌頂儀式。
  (2)事業灌頂,又作作業灌頂、具支灌頂。弟子於灌頂七日前誠心禮拜忏悔,師亦於七日間持誦,然後設壇、供諸種香花果物,授以秘印。此種灌頂須財力豐足者方能行之。
  (3)以心灌頂,又稱心授灌頂、秘密灌頂、瑜只灌頂。用於師與弟子俱成就三昧耶戒之情況。即不於心外另設壇場,而在阿阇梨內心建立曼荼羅,入其心壇而授以灌頂。
  據舊譯《華嚴經》卷二十七‘十地品’載,菩薩於十地中之第九地入第十法雲地時,諸佛以智水灌其頂,以為受法王職之證明,此稱受職灌頂,或稱授職灌頂。又據舊譯《華嚴經》卷八菩薩十住品、菩薩璎珞本業經卷上賢聖名字品等,十住之第十位,稱為灌頂住。或據大事(梵Maha^vastu ,記述釋尊之事跡及本生等)所說,菩薩十地之第十地,名為灌頂地,灌頂位則特指十地以上之等覺階位而言。
  所以本經二十千萬億菩薩皆為十地以上之等覺菩薩,如《大悲心陀羅尼經》所記載“爾時如來於彼座上。將欲演說總持陀羅尼故。與無央數菩薩摩诃薩俱。其名曰。總持王菩薩。寶王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華嚴菩薩。大莊嚴菩薩。寶藏菩薩。德藏菩薩。金剛藏菩薩。虛空藏菩薩。彌勒菩薩。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诃薩。皆是灌頂大法王子。”
  “大法王子” 意譯童真。乃菩薩之別名。菩薩為佛位之繼承者,佛為法王,故總稱菩薩為法王子。菩薩與如來法王之關系猶如世間王子與國王之關系,故稱法王子。
  “威德”,有可畏有伏惡之勢為威,有可愛有護善之功為德,《法華嘉祥疏》七曰:“畏則為威,愛則為德。又折伏為威,攝受為德。”
  “自在”,神通無礙。菩薩修行。得此十種法。故於諸世間教化調伏一切眾生。圓滿諸佛廣大菩提。示現神通自在也。
  (一)、命自在,菩薩得長壽慧命,經無量阿僧祇劫住持世間,無有障礙。
  (二)、心自在,菩薩智慧方便,調伏自心,能入無量之大三昧,游戲神通,而無障礙。
  (三)、資具自在,菩薩能以無量珍寶種種資具嚴飾一切世界,清淨無礙。
  (四)、業自在,菩薩隨諸業,應時示現,受諸果報,無障礙。
  (五)、受生自在,菩薩隨其心念能於諸世界中,示現受生,無障無礙。
  (六)、解自在,菩薩勝解成就,能示現種種色身,演說妙法無障無礙。
  (七)、願自在,菩薩隨願欲,於諸剎中應時出現,成等正覺,無障無礙。
  (八)、神力自在,菩薩神通廣大,威力難量,於世界中示現變化,無障無礙。
  (九)、法自在,菩薩得大辯才,於諸法中廣演說無邊法門,無障無礙。
  (十)、智自在,菩薩智慧具足,於一念中能現如來之十力無畏。成等正覺內無障無礙。
  “慈”,慈愛眾生並給與快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稱為悲;二者合稱為慈悲。
  慈悲有三種:
  (一)、生緣慈悲,又作有情緣慈、眾生緣慈。即觀一切眾生猶如赤子,而與樂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然三乘(聲聞、緣覺、菩薩)最初之慈悲亦屬此種,故亦稱小悲。
  (二)、法緣慈悲,指開悟諸法乃無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系無學(阿羅漢)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薩之慈悲,又稱中悲。
  (三)、無緣慈悲,為遠離差別之見解,無分別心而起的平等絕對之慈悲,此系佛獨具之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起,故特稱為大慈大悲、大慈悲。以上三種慈悲,並稱為三緣慈悲、三種緣慈,或三慈。
   
  本經二十千萬億菩薩,皆為十地以上之等覺菩薩,威德自在,承佛咨問救生方計,而答曰“我有菩薩慈,可救眾生”,然佛言“此非慈悲可救攝”。
   
  復有百千萬億恆河沙數世界金剛密跡,一一密跡持四天下力士,前白佛言:世尊,我能力攝。
  佛言:金剛,此非力攝。
   
  “恆河沙數”, 形容數量巨多,如恆河沙粒無法計算。《大智度論》卷七說:“問曰:‘如閻浮提中,種種大河,亦有(超)過恆河者,何故常言恆河沙數等?’答曰:“恆河沙多,馀河不爾。復次,是恆河是佛生處,游行處,弟子現見,故以為喻。復次,諸人經書皆以此恆河為福德吉河,若入中洗者,諸罪垢惡,皆悉除盡。以人敬事此河,皆共識知,故以恆河沙為喻。復次,余河名字屢轉,此恆河世世不轉,以是故以恆河沙為喻。”
  “世界”,世為遷流之義。謂過現未時之遷行也。界謂具東西南北之界畔。即有情依止之國土也。又曰世間。間為間隔之義,故與界之義同。此二者雖通用於有情與國土。而常言者為國土也。《楞嚴經》四曰“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名義集》三曰“間之與界名異義同,間是隔別間差,界是界畔分齊。”由上所述,可知世界原指三界之有為世界;然大乘佛教亦指蓮華藏世界、彌陀淨土等,即包含超越相對世界之絕對世界、無為世界。
  “金剛密跡”,又曰密跡金剛,密跡力士,金剛力士,金剛手,執金剛等。總為執金剛杵現大威勢擁護佛法之天神之通稱。大日如來以此金剛眾為內眷屬,以普賢文殊等諸菩薩為大眷屬,猶之釋迦以捨利弗等聲聞眾為內眷屬。其他諸菩薩為大眷屬也。密跡者,常侍佛而憶持佛秘密事之義。又知佛之三密垂跡為神之義。《大日經》名曰金剛手秘密主。《楞嚴經》七曰“一一光明,皆遍示現十恆河沙金剛密跡,擎山持杵遍虛空界。”《金光明經》鬼神品曰“金剛密跡大鬼神王,及其眷屬五百徒黨,一切皆是大菩薩等,亦悉擁護聽是經者。”
  “四天下”為須彌山東南西北之四大洲,即勝身洲(東)、贍部洲(南)、牛貨洲(西)、俱盧洲(北)
  “力士”,為金剛力士之略稱。
  本段言,因佛咨問救生方計,有無數世界金剛密跡,每一密跡皆帶領四天下廣之金剛力士,前白佛言:“世尊,我能以金剛神力救攝眾生。”然佛言:“金剛,此非金剛神力可救攝。”
   
  其時復有一切世界大自在天,能變身為佛來白佛言:世尊,我有自在變化所攝。
  佛言:非汝幻惑所知。
   
  “大自在天”,音譯為摩醯首羅。住色界之頂,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在三千界中得大自在,故有此稱。此天原為婆羅門教之主神濕婆,信奉此天者被稱為大自在天外道,此派以天為世界之本體,謂此天乃一切萬物之主宰者,又司暴風雷電,凡人間所受之苦樂悲喜,悉與此天之苦樂悲喜相一致。故此天喜時,一切眾生均得安樂;此天嗔時,則眾魔現,國土荒亂,一切眾生均隨其受苦;若世界毀滅時,一切萬物將歸入大自在天中。此蓋為大自在天神格之表現;然除殺傷、暴惡等性格之外,此天亦具有救護、治療之性格,而以吉祥神之面貌出現。初時,此天與那羅延天同列於梵天之下,其後,其神位漸次升高,而成為最高神格,於婆羅門教中,被視為‘其體常住,遍滿宇宙’,而有“以虛空為頭,以地為身”之泛神論之神格。然濕婆神進入佛教後,即成為佛教之守護神,稱為大自在天,住在第四禅天。其像為三目、八臂,騎白牛,執白拂之天人形,有大威力,能知大千世界雨滴之數,獨尊於色界。
  大自在天,有大神通,故能變身為佛,因佛咨問救生方計,來白佛言:“世尊,我有自在變化可救攝眾生。”
  然佛說本經宗旨為直取根本,速證佛心,非落於枝末神通,故佛言:“非汝幻惑所知。”
   
  於眾會中有一菩薩名曰實德,白佛言:世尊,如是金剛菩薩天仙,皆悉不能攝持,佛今如何令諸眾生得脫此難?
   
  “實德菩薩” 菩薩行下列四種法,以顯明菩薩之實德。
  (一)、入空解脫門,謂菩薩觀一切法皆從因緣和合而生,無作無受,如是通達,稱為空解脫。
  (二)、入無我無願門,謂菩薩觀一切法皆無有我,而於三界之中無所願求,雖證得涅槃,然恆起大悲之心,樂度眾生。
  (三)、巧施方便,謂菩薩廣運慈悲之心,於三界中巧施方便,不住於涅槃,而復出入生死迷界以化度眾生。
  (四)、施不求報,謂菩薩廣運慈悲之心,愍諸有情而廣行給施,平等無厭,了達性空,而不求於果報。
  因與會眾中,菩薩、金剛、天仙所答,皆不合佛意,故實德菩薩,請佛宣教:“世尊,如是金剛、菩薩、天仙,皆悉不能攝持,佛今如何令諸眾生得脫此難?”
   
  爾時如來告實德菩薩言:唯有如來心中心,余不能及。
   
  此句為全經之要旨。“如來心中心”,約事而言,泛指佛於本經所傳各種咒印修法,約指心密所修六印一咒,此法殊勝稀有,為他法難及,故曰“唯有如來心中心,余不能及格”。然此論猶是局限本經而言,若達諸法圓融平等之理,一切能使學人悟佛心性之法皆可謂如來心中心法。故約理而言,此句乃世尊單刀直入,破相顯真,直指人心,傳佛心印。
  據《別記》載,禅宗中華初祖達摩祖師初居少林寺九年,為二祖說法,只教“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慧可種種說心說性,曾未契理,祖只遮其非,不為說無念心體。慧可忽曰:“我已息諸緣。”祖曰:“莫成斷滅去否?”可曰:“不成斷滅。”祖曰:“何以驗之,雲不斷滅?”可曰:“了了常知,言之不可及。”祖曰:“此諸佛所傳心體,更勿疑也。”
  《高麗國普照禅師修心訣》“諸法如夢,亦如幻化。故妄念本寂,塵境本空。諸法皆空之處,靈知不昧。即此空寂靈知之心,是汝本來面目。亦是三世諸佛,歷代祖師,天下善知識,密密相傳底法印也。若悟此心,真所謂不踐階梯,徑登佛地。步步超三界,歸家頓絕疑,便與人天為師,悲智相資,具足二利,堪受人天供養,日消萬兩黃金。汝若如是,真大丈夫,一生能事已畢矣。”
  三世諸佛,歷代祖師,天下善知識,密密相傳底法印,即如來心中心,此心體非因緣、非自然,非有知、非無知,離四句、絕百非,而非如木石,不曾斷滅,了了常知。故名空寂靈知,或名離念靈知。
  然悟此心,僅為初善,須將如來心中心亦不可執,則為中善,然後即此不可執亦不得住方為後善。後善即佛知見,有佛知見在,尚嫌佛刺,故直須透出三句外,方謂徹悟。
  佛於本經說法欲使眾生速證心中心,故“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曰“唯有如來心中心,余不能及。”永嘉禅師《證道歌》曰“直截根源佛所印,尋枝摘葉我不能。”亦同此意。
   
  何以故?能令諸魔生大慈故,能令諸法隨應現故,能令諸佛常不離故,能令諸菩薩為眷屬故,能令諸金剛施威力故,能令諸天眾常擁護故,諸大藥叉羅剎成助法眾故,能令一切諸大鬼神生歡喜故,能令所持誦者等佛力故、等佛心故、等佛智故、等佛威故,能令持者心所為作無不辦故,能令所有障難皆斷絕故,帝釋梵王常扶持故,能令一切直至菩提無退轉故,世間所有事業自明了故,乃至過去、未來、現在一切世界有通無通、有智無智、有賢無賢,盡歸伏故。
   
  此段概言如來心中心之十八種大功德作用也!
  “能令諸魔生大慈故”,魔由心生,心魔不生,外魔不感,故諾那祖師曰“一念不生,是降魔秘訣”,若能體悟如來心中心,佛尚不可得,魔亦無處立,則自知“到家原本無一事,佛魔空爭是與非。”
  “能令諸法隨應現故”,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若能體悟如來心中心,則自知萬法隨心應現之根本。
  “能令諸佛常不離故”,過去諸佛皆證此心中心而成佛,現在諸佛皆證此心中心而成佛,未來諸佛皆證此心中心而成佛,若能體悟如來心中心,則自知佛佛道同,生佛平等,毫無間隔,故曰“諸佛常不離”。
  “能令諸菩薩為眷屬故,能令諸金剛施威力故,能令諸天眾常擁護故,諸大藥叉羅剎成助法眾故,能令一切諸大鬼神生歡喜故”,
  “眷屬” 眷為親愛,屬為隸屬,指親近、順從者。
  “藥叉羅剎”皆惡鬼之總名。夜叉譯捷疾鬼。羅剎譯暴惡鬼。
  五祖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若能體悟如來心中心,修德有功,證得根本,則能讓諸菩薩為眷屬,能令諸金剛施威力,能令諸天眾常擁護,諸大藥叉羅剎成助法眾,能令一切諸大鬼神生歡喜。
  “能令所持誦者等佛力故、等佛心故、等佛智故、等佛威故”
  “佛力”有十種,
  (一)、處非處智力,又作知是處非處智力、是處不是力、是處非處力。處,謂道理。謂如來於一切因緣果報審實能知,如作善業,即知定得樂報,稱為知是處;若作惡業,得受樂報無有是處,稱為知非處。如是種種,皆悉遍知。
  (二)、業異熟智力,又作知業報智力、知三世業智力、業報集智力、業力。謂如來於一切眾生過去未來現在三世業緣果報生處,皆悉遍知。
  (三)、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又作靜慮解脫等持等至發起雜染清淨智力、知諸禅解脫三昧智力、禅定解脫三昧淨垢分別智力、定力。謂如來於諸禅定自在無礙,其淺深次第如實遍知。
  (四)、根上下智力,又作知諸根勝劣智力、知眾生上下根智力、根力。謂如來於諸眾生根性勝劣、得果大小皆實遍知。
  (五)、種種勝解智力,又作知種種解智力、知眾生種種欲智力、欲力。謂如來於諸眾生種種欲樂善惡不同,如實遍知。
  (六)、種種界智力,又作是性力、知性智力、性力。謂如來於世間眾生種種界分不同,如實遍知。
  (七)、遍趣行智力,又作知一切至處道智力、至處道力。謂如來於六道有漏行所至處、涅槃無漏行所至處如實遍知。
  (八)、宿住隨念智力,又作知宿命無漏智力、宿命智力、宿命力。即如實了知過去世種種事之力;如來於種種宿命,一世乃至百千萬世,一劫乃至百千萬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飲食、苦樂壽命,如實遍知。
  (九)、死生智力,又作知天眼無礙智力、宿住生死智力、天眼力。謂如來藉天眼如實了知眾生死生之時與未來生之善惡趣,乃至美丑貧富等善惡業緣。
  (十)、漏盡智力,又作知永斷習氣智力、結盡力、漏盡力。謂如來於一切惑余習氣分永斷不生,如實遍知。
  佛於本經言修持心中心法能證十種佛力,故曰“等佛力”。
  “佛心”其義有三:
  (一)、指如來大慈悲之心。《觀無量壽經》:“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二)、指不執著於任何事、理之心。《頓悟入道要門論》:“不住一切處心者,即是佛心,亦名解脫心,亦名菩提心,亦名無生心。”
  (三)、指人人心中本來具足之清淨真如心。
  佛於本經言修持心中心法能悟真如心,清淨解脫,以無緣慈攝諸眾生,故曰“等佛心”。
  “佛智”即無上正等正覺,即是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的無上智慧。天台宗講一心三智,即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唯識宗以佛智有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等四智,密教則加法界體性智而成五智。佛於本經言修持心中心法能證佛圓滿智慧,故曰“等佛智”。
  “佛威”即佛威神力,佛陀端正姝好,猶如星中之月,光耀暐晔,晃若金山,可謂相好具足,威神巍巍。佛於本經言修持心中心法能證佛威神功德,故曰“等佛威”。
  “能令持者心所為作無不辦故”
  佛心無為,而復無所不為,全體是用,全用是體.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究竟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無。究竟根本,福慧雙修,凡有行願,皆得成就。
  “能令所有障難皆斷絕故”
  “障”有煩惱障、業障、報障。煩惱障,如貪欲嗔恚愚癡等之惑是;業障,如五逆十惡等之業是;報障,如地獄餓鬼畜生等之苦報是。
  “難”有“三難”、“四難”、“七難”、“八難”等等,不可枚舉。
  心中心法,功德殊勝,如法精進修持,能斷絕所有障難。
  “帝釋梵王常扶持故”
  “帝釋”忉利天的天主,俗稱為玉皇大帝。“梵王” 大梵天王之異稱也。又總稱色界之諸天。《法華經》方便品曰:“諸梵王及諸天帝釋。”大梵天王,名曰屍棄,深信正法,每逢佛出世,必最初來請轉*輪,又常住佛之右邊,手持白拂。
   “能令一切直至菩提無退轉故”
  無退轉有五:
  (一)、信不退謂十信位菩薩。發大信心。笃信中道圓妙之理。常住平等。不遷不變。信行滿足而無退轉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護法心。回向心。戒心。願心也。)
  (二)、位不退謂菩薩十信滿足。入十住位。乃至十行十回向位。即得分見法身。住正定位而不退轉也。(十住者。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十行者。歡喜行。饒益行。無嗔恨行。無盡行。離癡亂行。善現行。無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實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不壞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處回向。無盡功德藏回向。隨順平等善根回向。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真如相回向。無縛解脫回向。法界無量回向也。)
  (三)、證不退謂菩薩三賢位滿。即入初地。乃至七地證遍滿法身。生無邊佛土而不退轉也。(三賢者。即十住十行十回向諸位菩薩也。安地至七地者。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也。遍滿法身者。謂法身之體。遍滿一切處也。)
  (四)、行不退謂菩薩七地功德滿足。入於第八無功用地。一切功行永無退失也。(第八無功用地。即不動地也。)
  (五)、煩惱不退謂菩薩十地滿足。入等覺位。了煩惱即是菩提。豈更有煩惱之可轉也。(十地者。即前七地更加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是為十地也。等覺位者。去後妙覺佛猶有一等。勝前諸位。得稱為覺。)
  學人但能見道而得無生法忍,綿密保任,自可增進不退,直證菩提妙果。
  “世間所有事業自明了故”
  體悟佛心中心,修證無上道故,究竟圓滿成佛,善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則世間所有事業自然明了。
  “乃至過去、未來、現在一切世界有通無通、有智無智、有賢無賢,盡歸伏故。”
  如來心中心,為一切萬物之根本源泉,世出世間種種妙法皆由此流生、演化,六祖曰“何其自性,能生萬法”,百川到海,萬法歸宗,故佛於此經言“過去、未來、現在一切世界有通無通、有智無智、有賢無賢”盡歸伏於如來心中心。
   
  爾時大會聞說此已,鹹欲聽受。於大眾中忽起光明過百千日。
   
  佛說如來心中心之十八種大功德作用,與會大眾,皆生渴法心,求法心,欲聽如來宣說心中心法,而此時忽起光明過百千日。蓋因釋尊將欲演說無上殊勝心中心法門,故現瑞放光,以興起實德菩薩之問端,幷令聞者生希有想,生難遭想,依教奉行,速證佛心。
   
  爾時實德菩薩問佛言:此是何光?何等因緣?
  答言:此歡喜光,從心中心生。
   
  佛光有二:(一)、是心光,即佛所證一切種智,其光能照徹諸法之底源,洞達法界之邊際。(二)、是身光:身光有常光及放光。常光因佛應機不同,其光亦殊;如本師釋尊,常光一丈;阿彌陀佛常光,照十方世界,無所障礙。故光則時、處、大、小,不定。或說法時,或降魔前,是時不定;或從眉間,或從胸前,是處不定;或但照本國,或普照他方,是大小不定。
  諸佛身光,廣而言之,皆具八萬四千光明,簡而言之,有十二光明,即:
  (一)、無量光,謂佛光不可算數。
  (二)、無邊光,有緣無緣無所不照。
  (三)、無礙光,人法皆不能障。
  (四)、無對光,諸菩薩所不能及。
  (五)、焰王光,謂光明自在無可及者。
  (六)、清淨光,從佛無貪之善根所現,能除眾生貪濁之心。
  (七)、歡喜光,從佛無嗔之善根所生,能除眾生之嗔恚心。
  (八)、智慧光,從佛無癡之善根心生起,能除眾生無明之心。
  (九)、不斷光,光明恆照不絕。
  (十)、難思光,諸二乘等不能測度。
  (十一)、無稱光,聲聞菩薩等亦難稱揚道盡。
  (十二)、超日月光,日夜恆照,超越日月之光。若有眾生遇此等光,則身意柔軟,歡喜踴躍,而生善心。若在三塗勤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無復苦惱,壽終之後皆蒙解脫。
  實德菩薩問佛,忽起光明過百千日者是何種光?從何處因緣而生,佛答是歡喜光,從心中心生。此指心中心是一大光明藏,從中流露無量光明智慧。佛放光明,顯寂而常照,大用全彰。光明極盛貌,喻如百千日光,一日在空,光照無遺,況百千日耶;以表自性光明,輝天鑒地。此光非佛獨有,一切眾生皆有,迷之似失,悟之顯露。臨濟義玄禅師雲:“有一無位真人,在汝諸人六根門頭,放光動地,諸人未證據者,看!看!”
   
  世尊當知此光,不可量,不可稱,不可贊歎,亦無印可。何以故?為同諸佛無印可故,同諸如來無所得故,一切諸相亦無見故
   
  此光明為自性光明,雖其光明過百千日,然當下即為空性,故不可量、不可稱,不可贊歎,亦無印可。若可印可、有所得、有所見,即非般若性空,如《金剛經》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故佛於本經言“為同諸佛無印可故,同諸如來無所得故,一切諸相亦無見故。”
   
  守慎諸根無捨離故,使諸魔怨不得便故,能遮魔王諸道路故。以是因緣,名心中心。
   
  “諸根”為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為能生之義。六塵者,色、聲、香、味、觸、法。根塵勾結,則生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合為十八界。一念不生即守慎諸根無捨離,若一念不生,則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華果,即心便是靈智,亦即如來心中心。居此時則自知,起心動念皆為一念不生,在迷在悟都是佛心中心,終日生心,終日無住;終日無住,終日生心,大用彰顯,性相一如,故能使諸魔怨不得便,能遮魔王諸道路。
  或問:十八界為前六識境界,若一念不生,應只滅前六識,依唯識宗說,尚有七識、八識,何故一念不生則心體全顯?
  答:此問為善問,如佛於《楞伽經》言“是故意識滅,七識亦滅”,藏海澄淵,本無七識波浪。但自意識攀緣六塵境界風吹,故有起滅。今若意識不起,境界風停,則七識當體寂滅,故真一念不生則不落第七識。
  佛於《楞伽經》又言“如水大流盡,波浪則不起,如是意識滅,種種識不生。”八識湛淵,本無生滅,秪因六識攀緣而有生滅。七識因八識而起執著。六識因七識而起分別。五識因六識而攬境。六識又因五識而攀緣。七識又因六識而增長見習。八識又因七識我執染污而不解脫。故為展轉相因。是則生從六識相因而生。滅則六識滅而諸識齊滅。此所謂一根既返源,六根俱解脫。若真一念不生,此實自覺聖智境界。
   
  以上為本經別序,又名發起序,蓋為發起全經正文。現因實德菩薩啟問,世尊允說,演此究竟方便、最極圓頓之心中心法門。但以此乃超情離見,不可思議之法,眾生情執深重,信不能及。故於發起序中,深入證信。共計四重:
  第一、世尊觀十方如火,深入慈心三昧,震動、放光,現瑞證信。
  第二、金剛藏菩薩、實德菩薩等與會菩薩、金剛、天仙眾歡喜啟問。
  第三、佛咨問救生方計,與會菩薩、金剛、天仙眾所答皆不合佛意,佛告實德菩薩唯有如來心中心,余不能及,並闡述如來心中心之十八種大功德作用,
  第四、世尊放光明過百千日,曉喻實德菩薩等大眾曰:此歡喜光,從心中心生,當知此光,同諸佛無印可,同諸如來無所得,一切諸相亦無見,使諸魔怨不得便,能遮魔王諸道路。以是因緣,名心中心。
   由上可見,經之序分,全為證信。大矣哉!如來心中心,功德妙用,不可思議,我等幸聞,此真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也。(序分竟)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