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波法師:入不二法門品 第二講 上
入不二法門品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我們所探討的不二法門也就是平等法門,就是要不執著有也不要執著空。因為空和有對於我們學佛上都是一種障礙。所以我們面對有的時候,我們發現他沒有自性,他是無常的,我們就不再執著他。面對空的時候我們知道這個空是從有上去感悟的,所以我們還不可以斷滅,是要承當。所以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所以兩者之間必須相互照應,才是不二才是平等。 所以不二法門就是要改變我們自己思維觀念的一種狹隘,一種障礙。當我們執著空執著有的時候,必然會成為我們修行上的掛礙、執著,所以他就將成為我們自己的障礙,同時他又成為我們的一個機遇。那麼這種機遇你要去轉變他,你轉變他就不是障礙,他就是妙法。所以對我們來講,生活中的種種現象,都是學佛的下手處。如果你善於消化善於轉化,那麼他都是我們修行上的一種機遇,同時也是我們修道的助緣,所以我們也要珍惜這樣的因緣。所以《六祖壇經》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既然是在世間為人而說法的,既然釋迦牟尼佛在人間成佛的,所以他不離開世間而覺悟,如果離開世間而覺悟,就像我們去尋找兔子的腳一樣。兔子是沒有腳的,所以那是無有是處的,是沒有任何說服力的。如佛說十二部經,三藏十二部,千經萬論都是指月過程中的工具,也就是守執而已。讓你看到什麼,看到天空中的月亮,而你一再執著這個文字這個經典,而你沒有通過這個工具而達到指月的目的,那這個學佛就無有是處了。當然我們調過頭來講,從另一個角度去說,可能因緣沒有具足。你積累的過程需要一個完備。所以現在還不能下結論,說完全的無有是處。就像一個人他沒有學佛之前,他可能對佛教有很多誤會,那麼因緣沒有成熟,有一天因緣成熟了,他不再誤會了,他是歡喜的,當然他可能還沒有受益。但是通過這種歡喜,最後接受佛法,產生法喜,必將受益。如果我們的眼睛只停留在守執上,在守執上去計較去執著,則終究不能見到月亮,見到月亮才是我們修行的目的。正如入不二法門品中三十一位菩薩所說所探討的都是相對而言的,因為這種探討的相對就是我們人性的弱點。我們停留在這樣的一個生死、空有、相對的一個二元世界裡,所以告訴我們要打破這種界限,打破這種局限,那麼你才有希望。所以開悟是可能的,但是我們太頑固了,我們太剛強了。《地藏經》說“南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度”剛強裡面就充滿著自以為是,自以為是就是貧嗔癡帶給我們的信息,我們覺得是可靠的,事實上是不可靠的,因為他一直在變化,包括我們自己。但是我們這種強烈的執著走不出這種局限。所以就畫地為牢,轉呀轉呀,越圈越小,然後這個世界越來越小。所以哲學家說你認識的局限會導致你世界的局限。因為你的認識不到位,你只是停留在表相上。所以你的世界就這樣大。 所以說修行是要面對現實,通過二法來透視不二法。那麼妙吉祥菩薩也就是文殊師利菩薩,他要遣一切法,什麼叫遣,就是遣出排遣,不是這樣的,遣一切法,去掉你的執著。有的人說,你能去掉嗎,去掉你這個執著的想法,不是說把那個好的否定掉了,把那個壞的否定掉了。好的依然好,壞的依然壞。但是告訴你,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壞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沒有主宰性,但是我們還是要做好人,雖然是緣起的假相,但是你不做好人你就沒有希望。所以說妙吉祥菩薩遣一切法,還是要方便說此不二法門,遣一切法,說不二法門是不可說的,但是還是要方便說,不可說也要說。三十一位菩薩是什麼樣呢,沒有他證得,但是理論上是應該這樣,從二入不二,文殊菩薩說不二是不可說的,但是還是要方便為眾生去講,你不講大家沒有下手處。所以還是要去講。只有維摩居士一默如雷,沉默,不說,因為既然是不二了,你說了跟不二就沖突了,不能說。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所以對佛法的感悟是不可說的,說出來的,也不是真正的感悟。所以一默如雷,像一陣炸雷一樣,突然間把我們驚醒了。原來是不可說的。 那麼由此而感悟到真正不二法門,真正的從生命的局限、相對的世界裡走出來,那麼你的離心力,也就是你要透視兩者之間那種二的不可靠性沒有主宰性,你走出來了,這種走出來是你觀念走出來,不是你不面對現實,是你面對他。古人有一句話叫“但無心於萬物,何方萬物常圍繞”如果你不講較,不執著他,何妨他圍著你轉呀,你無所謂呀。就像你在想一件事,你前面邊的人過來你沒有注意,為什麼,因為你在想一件事,當然今天我們在想著一個,原來他是不可得的沒有實在性的,那麼他過來的時候,你是不需要去執著他的。因為你知道他是不可靠的,你只要稍稍的忍耐一點點,改變了,好多事情就是通過這樣改變的。 此沉默對一般人而言表示會感覺莫名其妙,為什麼不講呀,為什麼不說呀,但是真正的感悟真的是不可說呀,事實卻是無聲的獅子巨吼。為什麼佛教裡面把佛陀說法叫獅子吼,獅子代表無所畏懼,萬獸皆驚,百獸皆驚,都傻了。凡是獅子一叫,其他動物全都老實了,萬獸之王呀,獅子吼,所以佛陀說法能夠破邪顯正,能夠使所有的邪知邪見沒有空間,所以如獅子巨吼。不再聽瑣碎之聲,百獸之聲。所有的佛法的法門都自默的,回歸根本。那麼佛法講是依,這根本是什麼,依法不依人呀,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你看到的是假的,如果你去透視的,那個是智慧。是呀,依靠智慧,不需要依靠你的那個眼睛耳朵舌頭,身體那個分別的假相。第三個是什麼呀,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了義的,就是你要從那個局限從輪回中走出來的,這是了義。不了義,怎麼樣呢,算命呀,升官呀,發財呀,這是不了義呀,因為他終會無常呀。第四個是依義不依語,語言文字是工具,我剛才已經交待大家,那是指頭要看月亮,如果你沒有看月亮,那就是依語了,這個工具了,你抓住他干什麼。他是船,你得到彼岸去呀,你到去了彼岸這個船才有價值。如果到了彼岸你還背著船,那你還沒到彼岸呢,所以依靠四依來完成根本佛法的那種認知默契。 如果就是見性而開悟,見到本質了,就像我們說的得意而忘形了,得到那種自性了。空於是外在的東西不再執著,雖然你得到這個空性是通過外在的而感悟內在的,但是你一旦感悟內在了,外在的東西你就很坦然的面對了,承當游戲。就像有人說,我叫張三,但是你還有名字,你還有小名,還有你在母親面前你還是兒子,你在爺爺面前你還是孫子,你在兒子面前你又是父親,你的角色很多呀,你在國家你是公民,你在工廠裡你是職工是員工,但是都是你呀,不是別人,就一個人,有很多名字。我們說,佛性、如來藏、諸法識相,妙名真心呀,還有實際呀,還有理性呀,理體呀,空性呀,都是一個呀,他只是有不同的名字。那類眾生聽到了佛性他解脫了。那類眾生聽到如來藏解脫了,下手處不一樣,所以不二的下手處首先要解決生死的問題,生是主宰性的嗎?死是主宰性的嗎?沒有的,所以我們就不怕生也不怕死,要不然的話,生離死別是傷害人的,感情是最折磨人的,所以說感情也是我們修行的最大障礙。有人說那我就不要感情了,也是錯誤的,感情知道是緣聚珍惜他,緣散再見,灑脫的向他告別,因為你糾纏也是沒有用的,不能真的解決問題,不能重新開始。所以說我們通過學佛要珍惜因緣,同時因緣散了,要灑脫的告別,再見,非常自在,這就是修行和不修行之間區別。 那麼如果我們能夠見到本質,通過這種外在感悟到內在,於是你醒來了,於是突然你間自在了。原來不過如此呀,其實你想想呀,我們整天憂心重重,煩惱重重,有用嗎,沒有用呀,你沉住氣,你稍稍挺一下,也都過去了。事物會有轉機,就是因為你越想越多,越多越復雜,越復雜你越去想,麻煩了。凡事要沉往氣,你為什麼要沉住氣了,因為你有智慧,因為你知道他會過去。就像那個鍋一樣,他已然碎了,就讓他碎了,如果再有鍋的時候,把他捆牢一點,我不會犯第二次這樣的錯誤,我不會被一種石頭拌倒兩次,這就是智者。如此我們的耳朵邊經常的會有獅子吼,我們探討不二法門,佛陀在諄諄教誨,一直都會提醒你不要上當不要受騙,那是假的沒有主宰性。雖然你要去承當,你去負責,但是你的心裡不要留痕跡,不要認為他是負擔,這就是解脫。誰敢傷害你?能傷害你?沒人傷害你,沒人傷害得了你,都是你自己傷害自己。佛已經告訴你了,你假的,不上當,不受騙。此時妙吉祥菩薩大加贊歎。整個經文就是這樣的。剛開始三十一位菩薩講,然後文殊菩薩說,最後維摩居士沉默。最後維摩居士這種沉默面對這個沉默,妙菩薩也就是文殊師利菩薩大加贊歎,善哉善哉!好呀好,妙不可言,的確如此。乃至無有文字、語言,也沒有文字也沒有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才是真正的感悟了不二法門,進入不二法門,平等,看到空要看到有,看到有知道他是空。所以你活得自在了,你要承當要負責任你還自在。你要自在還在面對,還要負責任。因為在面對中去鍛煉自己,鍛煉自己不再去執著,不執著你才更好的去擔當去度眾生,度眾生利於自己。我所有的功德都不要,我都給諸位,但是你知道我這個賬算得很好,我一點點都不要,我得到的更多,我要一點我得到的就不夠多。只有打破我執,真正的我具有如來藏寶藏,否則那就一點點功德。有我執的總是局限的總是輪回的。 終於我們回家了,這種回家就是覺悟了,我們終於從這個圓圈裡從這個六道輪回裡走出來了。那麼永嘉禅師《證道歌》裡邊說一句話夢裡明明有六趣,其實我們是在做夢之中有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覺後空空無大千,就面對六道輪回,突然間醒來,原來沒有實實在在的六道輪回,原來是幻化的假相,所以自在了。但是必須要面對輪回,然後你走出這個輪回。這就是不二。那麼如此我們不要歧路,不要走到岔路上去,說不二的時候你就覺得好壞都平等了,然後你要去干壞事,而且還說不二,煩惱就是菩提,然後自己原諒自己,在痛苦在煩惱招別人煩惱,錯了。所以不要走到岔路上去,不要誤解了佛法。因為歧路亡羊,因為岔路上去會把羊丟了,會把我們的佛性丟掉,會把我們的法身慧命丟掉。所以說大家要注意,不要因為學了不二法門品誤解他,誤會他,容易走錯了路。 經文的意思是什麼呢,是就在維摩诘說偈完了之後,也就是接上一品,隨即又對在場的三萬二千,這個法會菩薩有三萬二千,當然還有在香積佛國品裡面,九百六十萬的香積世界的菩薩也來到這個法會,當然更多了,非常之多。所以對在座的眾位菩薩說,各位仁者,善良的人,真正的修道的人。那麼《六祖壇經》裡面有這樣一個公案,六祖慧能大師當年到法性寺也就是如今的廣州光孝寺,在門前遇到兩個沙彌,看到寺廟門前掛了一個幢,風一吹幢就動。沙彌甲就說風在動所以幢動,沙彌乙就說,因為幢動所以風動,兩個人爭來爭去。六祖慧過來說,非幢動非風動,乃仁者心動。你若不分別,哪裡有風哪裡有幢呢。有人說了幢借助風,風借助幢。是呀,如果是二的話,那這二者之間他有自性嗎?他有主宰性嗎?沒有呀,假的,不會永遠是這樣,那是不可得了,平等了,仁者心動。所以說各位仁者,發心修行的菩薩,怎麼樣才是菩薩證入不二法門呢,我們怎麼樣能從二元的世界裡走出來了不再去執著呢,請大家各隨所證的契機因緣。每個菩薩,在座有很多菩薩,因為你是菩薩,你也是利他的,同時你也是生活的現實中感悟的,你在也證入不二法門的,你們有你們的因緣,你是怎麼樣證悟的,你可以給大家說一說呀,隨緣說呀。佛法是民主的呀,一直都是兩個人說,現在是放開了讓大家說,發揚民主。讓大家說,然後我再發表意見,一直都是這樣。所以維摩讓大家說,你們說說看,然後我再說,這樣互動的。不像我們今天,一直都是我說,你們不說,我不知道你們在想什麼,所以我也希望如果有因緣的時候大家互相說,解決問題呀,真的解決問題。沒有問題了,自己就活自在了。很快樂,學佛真好。如果你真的很掛礙很痛苦很煩惱,那我們學他有什麼意義呢,不要學了。 下面經文“會中有菩薩,名法自在,說言:諸仁者,生滅為二,法本不生,今則無滅,得此無生法忍,是為入不二法門。” 那麼經文的意思是什麼呢,這是第一位菩薩。三十一位菩薩要講要發言,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演討會,大家都要發言。法自在菩薩第一個站出來發言,所以慈悲菩薩與法自在,對於法已經自在了。為什麼,因為他知道法沒有自性,法沒有主宰性,沒有實在性。所以自在了,不會執著不會掛礙了,我們執著我們掛礙。所以我們面對法自在菩薩我們要去反醒自己,自己的身口意,面對法自在菩薩我們不好意思,我們沒有自在,所以要跟他學。他跟為我們提供了修學的一種榜樣,我們的身口意要跟他去自在。契入諸法實際,空性沒有主宰性,我們今天老想抓一根救命蹈草。事實上我們舉個例子了,我們今天知道,告訴你諸法實相是什麼,是零。我們不知道零,怎麼樣呢,我們用一來跟他比,說這個零跟一比沒有都沒有。但是我們現在又抓住一個一,一我們也不知道,又用二來比,事物越來越多,越來越麻煩。本來簡單,回歸就是零,一個修行人本來他很簡單,他上樹上去修行,老鼠把他的衣服就咬破了,老鼠咬破衣服怎麼辦呢,他想養一個貓吧,當然過個故事不要追究他是否合理我們只是要講一個道理。養一只貓這個問題又來了,貓又不能讓他吃肉,讓他去喝牛奶,就得養牛,又要買一頭奶牛。買一頭奶牛的問題又來了,你又得雇人去放,雇人放的問題又來了,你還得給他開工資,還得去化緣,問題越來越多。所以我們活得不自在,所以很多事情是我們自己找的,所以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告訴你,學佛是減法,思想越簡單越自在,輪回是加法,沒事找事,找來找去越找煩惱,輪回了,無事生非呀。所以減法就很自在,加法就很痛苦。最後背來背去你背不動了,我就往下去了。減法越減越自在,就往上去,這個圈就裡出去了,很自在很快樂的。所以我們要學會著用減法,不要去用加法。所以稱作法自在菩薩,對於法他是自在的,因為對於法他明白了,這個法不是真的,不是實在的,他是沒有主宰性的,緣起的,變化的,幻化的,包括我們自己。 歷史上曾經三論中有個僧肇大師,第二代祖師,他在《肇論》裡說所謂幻化人,就是法師中幻化的法師,居士是幻化的居士,這都是幻化人。非無幻化人,是說不是沒有幻化人。幻化人非實也,只是幻化人都不實在,於是入二法門了,於是於法自在。這位菩薩他就發言說,各位仁者呀,用眾生的眼光去看,用人性的眼光去看,生與滅是兩個對立的東西,就像沒有生沒有死,沒有死沒有生,對立的。但是你記住,你現在生著,你現在正在死著,你現在正在死你現在正在生,你要調整你的觀念。是呀,你的新陳代謝,舊的細胞死掉了,新的細胞生了,一個小孩子長大了,但是父母卻老了,生死死生,同時在進行。沒有生就沒有死,沒有死就沒有生。所以看起來生和死是兩個對立的東西。而生和死是對我們修行是最大的障礙。我們一直都喜歡活著,一直都怕死,痛苦,誰都這樣、但是哪個不死呀?一直在死你知道嗎。那麼事實上法之本體,生與死之間如金與器物,他們之間的關系就像金子和金子所制造的首飾,各種精美的首飾,佛教徒他也有戴耳環的,戴項鏈的,戴金镯子的,他們都是金子制造成的。器相雖生,雖然有金耳環、金項鏈、金戒指、金镯子,雖然出現了,但同一金性。我們就執著,那是耳環,那是戒指,那是項鏈,那是镯子,我們表面上是看到這個東西,但是本質是金子。耳環是金的,項鏈是金的,戒指是金的,镯子是金的,所以你要看這個,不要看表相,我們的輪回就是因為執著外在,那是環呀,那是镯呀,那是鏈呀,這個是錯誤的。我們的執著給我們的世界帶來局限,所以我們成了加法,減法原來就是金,一下就看到他本質。所以這個金子不生不滅,本質呀,因為生成了鏈子,把這個鏈子又毀掉做镯子,把這個镯子毀掉再做耳環,他有生有滅。項鏈沒了耳環出來了,耳環沒了镯子出來了,有生有死。但是你看到本質的金子,馬上說沒有生沒有死,沒有生沒有滅,原來都是金子沒有改變。從性而言,所以說沒有生沒有死。所以我們說我們離開這個世界並不是你沒有了,只是這樣的狀態沒有了,這樣一個存在的狀態沒有了,但是又變換另一種存在的狀態。就像我們頻道的電視劇看完了,又換成另一個頻道,可能更好呀。這個狀態,這個樣子沒有了。物質不滅定律,就說他不是沒有了,他只是改變成另一種存在的狀態。那你怕什麼呀,你不用害怕。但是另一種存在的狀態是根據你今生的一種所作所為的種子,阿賴耶識的種子所決定的,所以我們說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我們沒有白做任何功德。任何的布施、功德都是沒有白做的。真正有智慧的人是知道捨得捨得的,我捨了我得了,我捨了是把我的我執捨出去了,那麼你得到的是什麼,是自在,走出生命的局限,剛才我們說了走出生死。 法自在菩薩給我們的感悟是這樣的。就像龍樹菩薩《中觀論》裡說,有一個偈子叫“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什麼意思呢,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諸法不自生,我問大家,牛能生牛嗎,有人說是呀,牛能生牛嗎,人能生人,馬能生馬。可是一個牛怎麼生,一個牛就沒有辦法生嗎。說從他生,說牛從馬那生的,不可能,牛只能從牛生,當然單純的牛是不能生的。從馬那生出牛來,當然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沒有這樣的因緣呀。馬生牛不是亂套了嗎,根本就沒有情理。但是下面又說了,不共不無因。共生,說一只牛不能生牛,那兩只牛可以吧。兩只牛,一只公牛一只母牛,還得有這個因緣才可能生,就像我們每個人有父母有母親,還得有阿賴耶識,這是一個緣起。共生就是沒有主宰性的,可以變化的,請問他有實在性,沒有。他沒有真生,是假生。下面是無因生,沒有任何原因就出來了,沒有這事。我們說《西游記》孫悟空,他是石頭殼裡蹦出來的,還需要風吹日曬雨淋最後他成精了,當然這個不可能的,石頭子裡蹦出來不現實呀。沒有任何原因是不對的,沒有這樣的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所以說這種生都是不合理的。所以最後說,是故說無生,這個生就是沒有主宰性的,沒有實在的生。 如果說緣起的幻化的,有,但他是假的,你為什麼還要上當受騙。所以你也不要高興,但是我也不要傷心,當然你要珍惜他,但是我也不要執著掛礙他,所以是故說無生,無生法忍,就是要必須這樣才能夠證悟的。那麼已有無有生,已經生過了不可能再生了。如果生無窮過,永遠不斷的生下來,那不麻煩了嗎。像母親生兒子,已生無有生,已經生過了,再生另一種因緣,這種因緣沒有了。再生就是無窮過。永遠不停的生誰也受不了,這個世界膨脹,這個地球肯定完了。無已生也不生,沒有這因緣怎麼生,沒有辦法生。說離已生未生,說離開了已生和未生,更無生時生。有人說生時生。我們舉個例子,半生半不生,半生不是生,半生是生,半不生也不能生,這種對立和矛盾還是不能生。於是我們有理由說,無生法忍的依據就來自理論,沒有這種理論請問我們不執著嗎,我們還在執著,是生了,生是緣生。告訴你,滅是緣滅,不是一個徹底斷滅,緣聚則生聚散則滅,滅了不是永遠沒有,沒有生也不是永遠沒有緣,是因為還沒到。就像春天播種了,播種之後,我們著急,到田地裡面把種子扒出來看,你得給他時間呀,你不給他時間,你昨天播種了,你今天就看,明天你又來看,看來看去,把他看壞了,他真的生不了了。你不著急,你播種了,你給他因緣給他水給他溫度,慢慢的就長出來。一支玉米要兩三個月三四個月才能結果實。你栽下一支果樹,可能要好幾年才能結果。你怎麼可以說我今天布施了我明天一下子就有回報了,不可能,因緣還沒有成熟,不要著急早晚的事。越是不著急的人越是能干大事,越是能夠在佛法上有更大的感悟,這是有說服力的。那麼如此無生法忍,如果你能夠這樣去認知他,去調整自己錯誤的思想、行為,你就會消融生死二法。你不再執著生,生而何歡,你也不再畏懼死了,死而何懼,不在乎了。所以一個真正的解脫者,臨死的時候,非常的快樂自在,沒有什麼恐懼的,這才是解脫了。不然的話說我害怕,這不是最好的佛教徒。最好的佛教徒,換個頻道,沒有關系我會演得更好,我乘願再來,我會得到一種鍛煉,我會跟眾生結緣,你才有資格來成佛。要不然你沒有資格沒有因緣。那麼這種打破生死的觀念就是契入不二法門。生不樂死也不懼,那你說你怕什麼,然後還問,你死後到哪去了,你都不在乎了還怕什麼。那就是自在,那就是極樂世界了,就是這樣呀。這種打破觀念就跟阿彌陀佛的無量壽相應了。輪回這個局限,輪回這個生命的局限,說白了就是有量了,你打破這種局限了,出來,無量壽,沒有辦法去衡量的,走出一個相對的世界。所以無量壽是可以的,所以如果你學淨土,那你要不怕活著也不怕死,如果你怕活著不行,你怕死不行,所以你要隨緣去,活著也好,死了也不懼怕。
靜波法師講於新加坡
(第二講 上)
本文根據錄音整理 未經校稿 錯漏之處 敬請指正
整理人 慧雪
無上甚深微炒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井裡的蛤蟆,井底之蛙,他看到天只有井那麼大,一旦他出來,那當然就不是蛤蟆了,他不是井底之蛙了,覺得世界就不一樣了。那麼是用二法來還說不二法,所以我們必須面對生活的現實,生活的現實就是二法,二就是千差萬別,二只是代表一個現相界,男人女人、好壞、高低、貴賤、美丑,五八花八門、色彩斑斓的宇宙萬有存在的現相都叫二法。通過這樣的二法來探討不二,因為這個二法對我們影響對我們傷害。所以我們要去改變,要去透視他的本質,就像我們昨天晚上所說的,所有人都是瞎子,瞎子看到的是表面。如果你看到那塊布了,那你就不瞎了。否則你就看到裙子、看到帽子、看到圍巾,那你就是執著就是煩惱,你的世界就局限。那你從那個裙子、帽子、圍巾的本質去看,原來是塊布,那你一定是自在的。當然這個很難得。
下面我們走入經文。經文是“爾時維摩诘謂眾菩薩言:諸仁者,雲何菩薩入不二法門,各隨所樂說之。”
有人曾經跟我說,佛菩薩會不會生我氣會不會報復我呀。你說千萬不要這麼認為,佛菩薩是大慈大悲的,你得罪誰都可怕,你得罪佛菩薩沒關系,他不會跟你計較,他不會報復你。最可怕的是什麼,是人呀,你千萬不要得罪他,老是耿耿於懷的,總會報復你,多少年的故事他都記得,想起來他就消化不要。所以不要怕得罪佛菩薩,不要得罪你身邊的人,廣結善緣。所以放開讓大家說,大家不說你怎麼解決問題呀,大家說了,知道你有什麼問題。你對佛法的感悟感覺是什麼樣的,所以這樣的佛法就活起來了,互動,互相動才能夠互相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