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法師:《因果明鏡論》講記 八
《因果明鏡論》講記(八) 2009年5月29日·四川內江聖水寺 今天請大家翻到二十九面。昨天我們已經把十種惡業給大家揭示過了。這十種惡業當中,貪心、嗔恨心和邪見,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貪嗔癡三種毒,這是最根本的。大家可以看到二十九面的第二段,裡面給我們所說,十惡業都是由貪心、嗔恨心、愚癡心,或者說發起,或者說究竟。也就是說,這所有的業當中這三種煩惱是最根本的。比如,殺生、粗惡語、嗔恨心,可以由貪心引發。比如,在殺生的過程當中,我們因為貪吃眾生肉而殺害眾生。在殺害眾生的過程當中,又能夠引發種種的業,到最後由嗔恨心而圓滿,究竟。當然殺生也可以由嗔恨心引起,或者由邪見心引起,到最後都會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不和諧,由嗔心而究竟圓滿。 在不與取、邪YIN、貪欲這三種過程當中,可以由貪心,可以由嗔恨心,也可以由邪見這三種根本煩惱而引起,到最後由於貪心而圓滿。不斷地增加貪心。在不與取的過程當中,增加我們對物質財富的貪心;在邪YIN當中,增加我們對YIN欲的貪欲心;在貪欲過程當中,每一個貪欲都在增長我們自己的貪心。所以,它能夠把貪心增長到最極強盛,能夠讓它的力量達到最大值。所以,由貪心而究竟圓滿。 我們說妄語、離間語、绮語,它的發起和究竟,都可以由貪嗔癡三毒來發起,又都可以從貪嗔癡三毒中得到圓滿。所以,這些情形給我們說明在一切的行為過程當中,實際上熏習的都是自心。把自心熏習起來了,它就是造業的根本。比如,我們平時的行住坐臥,吃喝拉撒,見聞覺知,待人處事,開言吐語,哪一樣沒有在熏習我們內心呢?都在熏習內心。你在做善事的時候,心內的善法就得到熏習;你在做惡法的時候,內心的煩惱就不斷地強化。就由於我們天天都在強化煩惱,強化執著,所以我們在生死過程當中頭出頭沒,受了不知道多少委屈。三界二十五有當中頭出頭沒,一會兒做畜生,一會兒做人;一會墮落地獄,一會上升天堂。在六道過程當中,沒有一個暫時休息的時候。所以,今天如果說得到人身,或者將來能夠上升為天趣,有什麼值得好歡喜的?如果沒有得法,沒有修行,我們這樣的人身照樣會白白地浪費掉。因為造業,這個人身將來會墮落於三惡趣當中,又再一次地受苦,不斷地把這些痛苦一次又一次地經歷。這一次又一次的經歷也有作用,就是幫助我們覺悟。但是我們輪回到今天,覺悟了嗎?沒覺悟。只要你沒覺悟,就還要受苦,繼續受苦。直到這種苦把你逼迫得不能夠再忍受了,於是你就會檢查這個苦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在受苦呢?檢查來,檢查去,還要回歸到這條道路上來,就是我們在造業,就是我們自己的煩惱。你說沒有煩惱,你會做這些事情嗎?你做了這些事情,它會沒有結果嗎?它的結果是什麼?就只有讓我們在三界六道二十五有的生死輪回當中,頭出頭沒,輾轉受苦。所以說,這樣的苦海無邊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我們沒有對治煩惱,只是因為我們沒有忏悔自己的業障,沒有把錯誤的思想、言語、行為糾正過來。只要這些錯誤的身口意三業沒有得到糾正,我們要想超出三界,要想究竟圓滿,究竟成佛可不可能?不可能。所以,這樣的煩惱、業障礙著我們得到解脫,得到安樂,得到究竟圓滿。它的根本原因都在這個地方。所以,貪、嗔、癡三種煩惱毒,就是我們這一輩子不能夠稱心如意,乃至生生世世輪回受苦,它的根本原因在哪裡?就在這個地方。所以要認識到,貪心、嗔恨心、愚癡心,這就是根本,一切惡業當中的根本。 第三節十善業 下面是第三節,十種善業。這十種善業,就是十種惡業反過來。能夠把惡業停止,反面的善業能夠行持起來,十善業就開發出來了。所以,我們要把上面的十種惡業清清楚楚地認識起來。只有在認識的前提之下,在我們自己身心世界能夠逐一檢點對照,然後用佛法來對治它,來改變它。 把十種惡業斷除了以後,就可以成為十種善業。比如,不殺生。我們斷除殺生的所有罪過,我們就可以以慈悲心尊重生命,尊重眾生,愛護眾生的性命來進行放生。放生是一個方面,落實在現實的生活過程當中,也就是盡我們自己的所能,盡量幫助身邊周圍的所有同修,幫助所有眾生。斷不與取,不僅僅是不貪圖別人的東西,不偷盜別人的東西,把這樣的惡業斷除了以後,進一步還能夠布施,還能夠供養。把我們身心世界所具備的精神財富、物質財富都能夠布施給周圍的人,乃至把這些財富布施給盡虛空遍法界,以這樣的發心來行布施,來行供養。斷掉邪YIN業,不僅僅是斷掉邪YIN,夫妻之間彼此忠誠,然後我們從YIN欲當中能夠究竟解脫出來。因為YIN欲不斷,生死不除。在生死過程當中,YIN欲就是一個最大的根本。能夠從YIN欲當中脫離出來了,我們的身心清淨,修行也就很能夠成就,所以就能夠保持清淨的身語意三業。斷除殺生,我們可以放生,可以幫助眾生成為善業。斷除偷盜,我們可以布施,可以供養,來積累福德智慧二資糧。斷除YIN欲,讓我們身心清淨,不再遭致YIN欲的煎熬,不再遭致生死的輪回。這樣善業就顯發出來了。 斷除妄語,斷除兩舌,斷除惡口,斷除绮語。我們語言上不說話就罷了,一說話就是說如理如法的話,就是說的真實語,就是說利益眾生的話,就是幫助眾生和合團結,幫助眾生對治煩惱,增長智慧,幫助眾生能夠理解實義。所以,我們的語言出口就對眾生有幫助,語業上就轉變成十種善業了。 我們斷除貪心,斷除殺害心,斷除邪見。這就是內心裡面的三種善業。我們內心不貪了,知足常樂。走到什麼地方,只要你不貪,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引誘你,外面的物質財富引誘不了你,聲色犬馬引誘不了你。我們的心,知道自性本自具足,無欠無余。能夠這樣的話,自性當中本身就能夠安住了,我們還需要朝外面去流浪嗎?還需要在外面去造作嗎?還需要去捨本逐末嗎?完全不必要。所以,內心裡面沒有貪心了以後,不知道要減少多少的造業!你要能夠受持自性的時候,安住於自性的禅定當中,一切福德,一切智慧都能夠開發出來!不僅是自利能夠得到圓滿,我們自利的一切功德——福德、智慧資糧——都可以成為利益眾生的資本。哪一點不是呢?所以,斷除貪心以後,能夠積極地行持菩薩道,積累福德善根二種資糧,從而達到圓滿的自利利他。 斷除殺害眾生心。就是一味地要去利益眾生,不講條件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種慈悲心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不講任何條件。見到眾生有任何苦難的時候,責無旁貸,捨己救人都要干。哪怕就是犧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能夠這樣一味地去利益眾生的時候,善業行持起來就是最積極的,福德善根資糧積集起來就是最快的,成佛也就是最快的。所以,要斷除傷害眾生的心,我們的內心隨時隨地都是最富足的,都可以布施給眾生徹底的無畏、智慧。能夠隨時隨地這樣,我們身口意三業隨便挑一個出來都是寶,都能夠利益眾生,隨時隨地想的都是利益眾生,成就眾生。如果人人都能夠達到這樣的心態,這個世間就是佛國,就是極樂世界。我們這個世間為什麼不和諧?也就是人人都想自利。世間上的東西、名利又是有限的,所以大家為了掙這些蠅頭小利,於是爾虞我詐,要去損傷眾生,盤剝眾生,以成就自己,所以這個世間上才不和諧。一切競爭,一切斗爭,一切戰爭,一切破壞,其實都來源於這裡。我們對眾生的傷害來自於什麼地方?就來自於這些地方。好吃的,被別人搶了,不干,要去爭奪,於是你就要傷害別人;名利,自己沒有得到,別人得到了,嫉妒,就要耍手腕,就要去收拾別人。所以,這個世間上的爾虞我詐,強食弱肉實際上都是從這個地方來的。 斷除邪見,我們內心就是智慧充滿,能夠清清淨淨,能夠圓滿地認識真理。我們內心有智慧以後,是無往而不利。走到什麼地方你能夠起煩惱?走到什麼地方你喜歡去做惡業呢?起煩惱,做惡業,受苦報,實際上都是沒有智慧的表現。沒有智慧我們才干這些事情,沒有智慧我們才不尊重自己,沒有智慧我們自己才起煩惱,污染自心。由於自己煩惱,所以我們才去傷害眾生。要是你有智慧,不起煩惱,你會去傷害眾生嗎?不會的。你只會給眾生布施歡喜,布施智慧,布施福利。往往就是在我們自己煩惱的時候,要影響周圍的人,要傷害周圍的人。所以,我們要想真實地自利利他,必須對這些煩惱加以猛烈地攻擊。你不要攻擊世間上的人,你只攻擊煩惱。大嗔,嗔煩惱。你要把這樣的邪見斷除了,我們自己內心就圓滿了,智慧也就圓滿了。所以這是內心意業的三種善業。 這身三、口四、意三,加起來就是十種善業。這十種善業,是修世出世間一切善業的基礎。如果僅僅是修這十種善業,沒有與四禅八定相聯系,就可以成為轉生欲界天的因。以後就可以上升到天界當中,享受天上的五欲,非常美妙,自然具足。我們這個世間上的人,凡間的眾生為了享受五欲,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的艱辛和勞動,乃至於一千年裡一瞬間的快樂准備了很久,但是快樂的滋味是非常淡薄。劃得來嗎?劃不來。一瞬間的享樂,居然把一輩子的光陰全部報廢在苦難過程當中。你說劃得來嗎?根本劃不來。得不償失。轉生為欲界天之後,一切的欲樂是自然而然的,衣食豐足。別人說,天國怎麼怎麼美妙,就是這樣。這還是世間上的福報,還沒有超出三界當中生死輪回的福報。 如果與四禅相關聯,將來就會轉生為色界天。就成為我們轉生為色界天的根本原因。色界,一切欲望都沒有了,只有純物質的存在了。天宮非常高妙,住在這些地方過程當中是以禅定力攝持,任運自然。已經把一切最粗重的煩惱,欲望的煩惱解脫了。我們說:“欲望無邊,苦海無限。”有一個欲望,就要迫使我們受多少的苦。看看我們今天的苦難,難道不是因為欲望而引起的嗎?能夠超絕於這些欲望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要解脫多少的包袱,要放下多少的負擔。這些欲望是誰造成的呢?還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所以,修十善業又能夠修四禅八定,自然而然就能夠轉生為色界天。 如果與四無色定相關聯,就會轉生為無色界天。不僅僅是沒有粗重的欲望,連物質性的存在基本上都解脫了,已經看不到他有形色可在,進入非常深細微妙的禅定當中。所以那種存在非常舒服。但是這些都是三界當中的好處。 假如說,你修行十善業又能夠有出離心,這就與聲緣二種修法結合在一起了,將來就會出離於三界二十五有的生死果報。假如說,你修十善業能夠發菩提心,能夠四攝六度都修起來,與菩薩法就相應了。十善業又可以成為我們出離心的資糧。比如,你想出離自己哪一種煩惱,沒有福德資糧是辦不到的。沒有福德資糧你能辦得到嗎?辦不到。有福德資糧還不夠,還要加以智慧資糧。所以,福德智慧兩種資糧是缺一不可的。有福德智慧兩種資糧了,我們要想出離三界的時候就很好。你要想學出離法,今天沒有十善業的基礎,所以你在出離心的過程當中很不具足。你所遭受到的世間上的一切,都很不具足,只能夠引生你負面的效應,能夠加深你煩惱的熏習,能夠加深你執著的熏習,能夠加深你對世間上貪染的熏習。沒有資糧!今天那些沒有吃的人,他對吃就更加執著;沒有錢的人,對於錢更加執著;沒有好衣服穿的人,對好衣服羨慕得不得了;沒有滿足欲望的人,對世間上的欲望特別渴求。缺什麼,他就想什麼。想什麼,就貪染什麼。貪染什麼,就更不能出離什麼。這是一般的眾生。所以有人說解脫,單是從物質上的解脫都有一些過程。一個,是缺乏。二個,是爭取。三個,是滿足。四個,是享受。五個,是超脫。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地上來。你看比較有錢的,就不再在意錢,於是花錢也就大手大腳。相對而言,他對錢的執著心,好像就少一點。但是,這是通常的情況。也有有錢的人,還對錢特別貪的,那是特別的情形。所以,你沒有福德資糧,沒有智慧資糧,想要成就出離,往往這些出離心都沒有條件,成就不了。所以,我們今天要知道十善業是非常必要的,對修世出世間法都非常必要。哪怕就是我們往生天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離不開十善業。所以《阿彌陀經》上給我們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者,不可以少善根福德資糧。善根福德資糧沒有,不夠,你就往生不了。所以,我們今天修學的過程當中,對十善業要特別加以重視。淨土宗修行淨業三福,當中有沒有這些?都有。所以,修行這十善業,可以增加我們往生的品位,可以增加我們往生的資糧。這多好!哪怕你行菩薩道,究竟成佛,能夠少得了這十善業嗎?少不了。你說你要修布施,十善業沒有修好,拿什麼布施呢?沒有資糧。想拿錢來布施,沒有錢;想拿東西來供養,沒有東西;想拿精神財富來供養,沒有精神財富,你整個心都是非常下劣的。精神不文明,思想不清淨,只能給世間上污染。污染的東西誰喜歡要呢?別人早離開你了。所以今天看看我們,從內到外都是廢品。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沒有用智慧來轉化他。你要用智慧來轉化他,就可以從頭到腳把他轉化為寶貝,從起心動念都可以轉化為寶貝,從見聞覺知都可以成為自利利他的根本,都能夠積累福德智慧兩種資糧。所以,十善業就是這樣的重要。 這個地方,僅僅不做壞事,十種惡業不做,還不算是善業。有的人說:“我這一輩子又沒有干過什麼壞事。”沒干過壞事,你也沒干過什麼好事。你說你不殺人,可以,但是你利益過人嗎?沒有利益過人。說不殺人,但你還在殺其它畜生;說你不殺畜生,你還在吃畜生的肉。這些難道我們沒有干壞事嗎?有的時候,我們往往是在惡業當中而不自覺。就算用盡心力把惡業停止,不干壞事了,但是你很消極,成天躺在無明窩當中,成天做無記業。啥事都沒有的時候就是打瞌睡,就是睡覺,就是做夢。你沒有主動地做利益眾生的事情,還不能夠算是善業,所以要記會這一點。有的人是消極地不做這種惡業,那是最基礎的。不干壞事,不做惡業,這個是最基礎的。然後,把惡業停止了以後,進一步要能夠把善法積極地行持起來。善法,一定要在對治十種不善業的基礎上,進一步來做這十種善業,它才能夠叫做善業。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身心世界沒有保護好,沒有守好,內心裡面十不善業的因還有,這種心還沒有斷除,那就不叫善業。比如,今天我們在放生的時候,心裡面還在想:“今天我把魚放了,回去後別人就會獎勵我三條魚。”你又在想著放生的事情,又在想著要去吃魚肉。你說這個是善業嗎?很多時候,邊在做善事,心裡面的惡事還在起。善惡雜陳!所以這個心不純淨。當不純淨的時候,這種善業就不能夠叫做真正的善業。所以,一定要在對治十種惡法的基礎之上,來好好地行持十種善業,它才能夠稱之為善業。 如果說我們在斷除十種不善業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積極地修持對治這些惡法惡業的善法,那麼這種善業就非常殊勝。比如,我們布施是為了對治什麼?對治貪心。把貪心對治了以後,我們還要在布施供養當中讓不貪的心不斷地增長。所以,要在事情上更加努力地去布施供養,這樣來對治我們內在的貪心。那麼,每一種善法就成為非常殊勝的了。比如,你今天持戒。持戒是為了對治犯戒的煩惱。每一個心念地持戒,念念刻刻都是針對於我們內在的犯戒的煩惱,所以我們說自性自戒。念念刻刻都反熏到內心,來成長內心的智慧,來成長內心的覺慧,來成長內心持戒利益眾生的能力。那麼,你的持戒它念念刻刻都在返本還源,都是從自性當中做功夫,它就念念刻刻都在增長。這種持戒就很好。你說你忍辱,忍辱是為了消除人我執著相,是為了消除人我對待的觀念,要把自己消融在眾生過程當中,要解決人我觀念,要把事上的忍辱,匯入到無生法性的忍辱上。這個時候不僅僅是忍辱了,而是認識真理。忍,就上升到認識智慧的真理上來了。這個時候一不一樣呢?那就不一樣了。如果說你僅僅在事相上忍,有的時候忍得下去,有的時候忍不下去。為啥呢?沒有在根本上用功。要在根本上用功的時候,就能夠在真理上知道,我們根本不能夠去損傷眾生。不管眾生因為愚癡也好,因為貪嗔癡慢疑這些根本煩惱來損傷我也好,我不能夠因為眾生的煩惱,不能夠因為眾生的偏頗錯誤,拿他們的錯誤來懲罰我自己。不能夠因為別人錯了,我就錯。所以,這樣的善業時時刻刻都是回歸於自心上的。那麼,這樣的十種善業就非常圓滿了。 比如,在《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當中這樣說:三種身善業:不殺生,斷除殺生,愛護生命;不偷盜,斷除不與取,從而行持布施;不邪YIN,斷除邪YIN,來護持清淨的戒律。這就是身體上的三種善業。 有四種語業上的善業:不妄語,斷除妄語,能夠說真實的話;不兩舌,不去挑撥離間,能夠斷掉離間的話語,來化解眾生的怨恨;不惡口,能夠把惡語斷除,面對任何一個眾生,都能夠恰如其分地說出悅耳溫馨的話,兩只耳朵聽起來非常舒服,心裡面聽起來非常受用,非常享受。你能不能做到?你要是能夠做到,光是語言上就能夠攝受很多眾生。今天我們的語言上,不說話則罷,一說出來就是傷害人的。別人一聽你的話,連話都不想接,就想遠離你,算了,我離開你,這樣的人我離你遠一點。為啥呢?從你的話語當中,就可以看到你的內心。所以,能夠說悅耳的話讓眾生心裡面很舒坦,然後給予眾生真實的安樂,引導眾生能夠達到真實的利益。不绮語,無意義的話能夠斷除,然後把語業攝集起來,精進地念佛,精進地持咒,精進地念經。你說你沒有念佛的時間,沒有誦咒的時間,其實哪裡沒有時間?時間多得不得了。每個人一天都有二十四個小時,人人平等。別人有時間念佛持咒,你為什麼沒有時間念佛持咒呢?往往我們把時間浪費在沒有實在的話語上。你從早到晚,和別人唠閒嗑,說這樣,說那樣,哪一點有真實的意義?沒有多少真實的意義。我們還很害怕別人不跟我們說話,不跟我說話,把我孤立了!我不說話,好像舌頭就大了,聲音就啞了!別人說我是瘋子,不正常!其實你不說話,誰又說你是啞巴呢?所以,我們往往是生活在誤區當中。之所以說沒有時間,往往就是在誤區當中耽誤我們自己。這是語業上的四種善業。 內心裡面有三種意業:不貪心,把內心的貪欲斷掉,它就能把布施供養之心生得起來;不害心,斷除我們的嗔恨心,斷除我們傷害眾生的心,我們內心去侵害別人,讓別人不高興,嫉妒,損傷眾生的心就沒有了,從而能夠把利益眾生的心,時時刻刻都能夠積極地生起來;不邪見,我們把一切錯誤的歪理邪說都能夠對治掉,讓內心愚癡的見解,錯誤的見解,能夠徹底拿掉,我們在內心裡面建立正知正見,隨時隨地都能夠保持正念,這種修行就很具足了。那時候你想到哪裡就到哪裡,西方極樂世界一個念頭就去了;三界二十五有當中,四禅八定當中,想進去就進去了;盡虛空遍法界,不用坐飛機,不用坐火箭,自由自在,任你遨游。所以,有這些善業的時候,就能夠成就我們自己的美好願望。你要想離苦得樂,要想自由自在,要想有真實的福德利益,就要依這些善業好好修行。所以佛在《十善業道經》上告訴我們,修行其實也沒有什麼其它的訣竅,就是讓我們的身心世界在善法當中,要達到心與善法相應,心與善法相聯系,持之以恆,要讓我們自己的身心世界都變成純善的身口二業,不間斷,這樣修行就成就了。簡不簡單?就這麼簡單。所以,這十種善業特別重要。 行持十種善業,同樣需要所針對的對境和發心、加行,一直到究竟四個條件,它才是圓滿的善業。所以,我們學過十種惡業以後,就把它反過來。比如殺生,斷除殺生。它所針對的對象是什麼?一切眾生有情。它的發心呢?因為清清楚楚了知這是眾生,這是認識上不錯誤。二個,要發心,既然是眾生,他就是我多生累世的父母,就是我們成佛的基礎。我們傷害眾生,其實就是傷害自己,傷害自己成佛的大業。因為我們了解殺生損傷眾生的過患,能夠真實見到過患以後,告誡自己不能夠殺生,一定要去利益眾生。內心裡面把這樣的見解生起來以後,隨時隨地就想怎麼樣去利益眾生,怎麼樣斷除我們殺害眾生,傷害眾生。這個認識、發心就起來了。意樂心,他有動力,內心裡主觀的因素就能夠起來了。加行,就是為利益眾生,為防護自己殺害眾生的種種行為,我們就要多去修行,這就是加行。究竟,我們真正把自己的身口意三業防護好了,不去傷害眾生,不去殺害眾生,這個不殺生業我們守好了,不害業就圓滿了。其它的善業以此類推,你就可以清楚。 我發現我們今天的人都很喜歡簡略,你說“以此類推”,他回去後你問他,他也說“以此類推”就完了。這個是今天學習的不善巧。別人說一句“以此類推”,也許他連“以此類推”都不要了。我們聽聞了一個這樣的法,有識之士,當由近及遠,由少到多。別人講一點,我就要舉一反三。不僅僅是舉一反三,比如把殺生業的四種:基、發心、加行、圓滿說了以後,其它的,經上根你說“亦復如是”。“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你也“亦復如是”了一輩子。但是“亦復如是”過了,什麼道理你也不知道。再問你是啥道理?“亦復如是!”那就是我們心上的簡略,不善於用功。善於用功的就是要沉入進去,究竟怎麼“如是”法。我在理解了一個的前提下,就要把這樣的理解力發揮到極致。別人的語言上,經書上,為了簡練給你說“亦復如是”,你不要簡練,你要是簡練了功夫就不到。但是,我們今天的人簡練得太多。不要說“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啥道理呢?“師父,空就是一樣的嘛!”別人從四個方面給你論述,你一句話就說完了。你的思維就更簡練了,想都不想,思維都不思維。請問你這樣怎麼能夠與佛法相應?說語言、經文是“標月之指”,我們要因指而見月。你要勤奮一點,要主動一點,要多下功夫。語言文字是很深奧的,中國話一個字多少意思?你懂不懂?所以,單是理解會意,然後依照這樣的道理如理思維,反反復復地熏習,這個裡面太需要了!你看古老經上翻譯的,你看般若經上給你翻譯的,說“色即是空”,從多個方面給你說。說了“色即是空”以後,然後又說這個空,那個空,這個世間上所有都空完了。但是你就當語言來看待:“這個經書就是啰嗦!花也空,土也空,攝像機也空,佛像也空,肚子也空,師父也空……一句話就說了嘛,一切皆空!”但是,不能夠那樣簡單。語言是引導你去用功,你以為是沒有事在大費篇章地說廢話?不是。你因為沒有用功,所以你看不懂。你要看懂了,經文要天天讀誦,唯恐簡略。但是,我們今天的人就習慣於簡略。這樣也省,那樣也省;佛省掉了,菩薩省掉了,西方極樂世界也省掉了,啥都省掉了,唯有現在的煩惱省不掉,將來受苦省不掉。但是,這些是不是我們所需要的呢?往往不是自己所需要的。 所以,見到了過患以後,我們自己要好好地把這十種惡業的過患反反復復思維,反反復復熏習。然後,在我們內心裡面把這種善業以此類推,一個又一個地去思維。今天思維不殺生的業,明天思維不偷盜的業,乃至這一個月都思維不殺生的業,下一個月我都思維不偷盜的業。只有這樣如理思維,捨得下功夫,你才能夠得到受用。今天我們就是太懶惰了,不喜歡用功。“師父,這樣修行太麻煩,成天都要那樣想,一點妄想都不敢打。”我說:“什麼不麻煩呢?”從你早上起來,梳頭,你要一根一根去理,這根是黑頭發,這根還是青絲,這根有點花白了,不行,要扯下來。你洗臉麻不麻煩?在鏡子裡面,你那張臉皮上一個麻子都要看到,怎麼樣把它覆蓋起來。一點功夫不能少!世間上行住坐臥,哪一樣你不是很用心?但是修行上你偏偏不這樣用功,你嫌麻煩。所以,我們功夫做不起來原因在哪裡?原因就在這個地方。上一堂殿,“時間太久了,我們能不能縮短一點?”越縮就越短。別人說精華,精華,越少就越是精華。少而精,少而精,少到最後就是光精精,啥都沒有了,還有啥精華呢?所以,我們今天的眾生要能夠知道自己的弊病在哪裡。 第四節 開示具力之門 第四節,開示具力之門。前面把十種善業、十種惡業介紹給我們了,我們要好好去思維。下來以後,你們就要好好討論,布置了作業,要做這樣的作業。每一條,兩兩相對,你問我,我問你。能不能夠答上來?就像辯經一樣,今天我就一個一個地辯。你能不能夠辯?能不能夠這樣思維?能不能夠說出來?一個都不能說出來的時候,你學什麼呢?用功太少了。不要說你真正去實修用功,就是在語言上把它弄通都是你的智慧。在語言上弄通了沒有?沒有弄通你為什麼不問呢?為什麼不看書呢?我們今天確實就是在這個地方,漏掉很多用功的地方。聞思修,聞思修,基礎都沒有,聽聞的功夫都沒有,叫他如理思維,怎麼如理思維呢?我是統計過的。我下來以後,一個一個挨著問:“你思維過幾遍?”“沒有時間思維。”我說:“你看過幾遍書?”“一遍都不能夠看完,時間太緊了。”那怎麼辦?所以,這些就反應出我們的價值觀念。你是喜歡什麼東西,你的身心世界都為什麼而忙去了,這就是反應你的價值觀念,就是你內在的法念處。什麼法?染污法。你的價值取捨是染污的,是錯誤的,是偏頗的。但是,這些東西緊緊地盤踞在我們內心,已經把我們身心世界給覆蓋了,給隱蔽了,讓你不能夠形成修法的法器,而只能夠形成造業的業器。酒囊飯袋,飯桶,造業的機器。是不是這樣子呢?就是這樣。所以,我們好好看一下自己的身心狀態就是這樣。 我們已經了解了十善業和十種惡業了,有的說:“師父,我也在修行,但是修了一輩子我就沒有見到效果!”“念佛念了一輩子,我也沒有見到什麼效果,煩惱依然那麼嚴重!”他說:“我在聖水寺聽經聞法,也聽了好多年了,但是我覺得味同咀蠟。”就像咀蠟燭一樣,沒有什麼滋味。為什麼呢?沒有聽出味道來。為什麼沒有味道呢?往往都是心、法不相應,沒有全身心地投入。要全身心地投入了,還要分析這種業怎麼樣造善業是最有力量的,怎麼樣造惡業是最厲害的。所以,打仗就是這樣,修行就是這樣。它是一種力量的對比,隨時隨地都來檢查彼此的力量對比怎麼樣。敵強我弱的時候,打得贏嗎?打不贏。所以現在就只有打游擊戰。什麼叫游擊戰?今天來一下,聽了幾句話,跑掉了。明天又來一下,我也來了,反正我在學佛,我抽時間來學佛。沒時間,沒時間只能抽時間。所以,我們說業余的,閒暇的,打游擊戰。他不能夠持之以恆,不能夠堅持下來,有一朝沒一朝的,功夫怎麼能夠連續上呢?你的聽聞如果說間斷了,你怎麼能夠接續得上呢?接續不上的時候,你的智慧又怎麼能夠連得起來呢?所以說我們往往都是這樣。世間上,你上班怕缺席一天。為什麼?缺席一天,別人扣一天的工資,扣一天的獎金,你就怕。但是,佛法你就不怕缺席。菩薩都是很慈悲的,師父都是很慈悲的,我缺席一輩子你也不會扣我的錢。不扣你的錢可以,但是更大的失落你自己把它扣掉了。什麼失落?福德、智慧、修行、快樂、真實利益。你自己一天一天拿掉一點,一天一天又拿掉一點。別人是不給你拿掉,你自己拿掉了。你說你損失的還少嗎?不少。但是,對這些你都沒有在意,任隨它像流水一樣,嘩嘩地流走了。你現在在意的是什麼?在意的是金錢。所以別人扣你一分錢都不干。所以,我們自己所注意的東西,實際上就是我們生存的世界。你生存的世界有多廣闊嗎?並不廣闊,往往非常狹隘。一輩子只喜歡錢,就生活到錢眼子裡去了,其它都沒有。 所以,這些東西我們要分辨,怎麼樣造善業惡業它才顯現得出力量。在修行過程當中,我們要怎麼樣修行它能夠把惡業的力量能夠減少,要怎麼樣修行才能夠把善業的力量增加。隨時隨地,我們都要增加善業的力量,而減少惡業的力量。在打仗過程當中,隨時隨地都要充實精力,要招兵買馬。兵強馬壯才能夠打勝仗。所以,我們今天就是積累資糧。你能夠做到積累資糧,你就能夠兵強馬壯。資糧豐富了,你就能打勝仗。什麼叫資糧?簡單點說,就是我們內心裡面,比如善法資糧。你喜不喜歡善法?不喜歡善法,你就沒有資糧;你要喜歡善法,這就是資糧。由於你內心非常喜歡善法,所以在行善積德的時候,那就是非常積極,非常投入。從心態上,從身心精力的投入上,從善業的反復熏習上,它都能夠增加,力量就增加了。力量增加,資糧就具備了。 要修什麼樣的善業,它的力量才最能顯現出來呢?造業的大小,取決於我們所依的身體。你的身體,一個是持戒不持戒。持戒的人修善法,這種善法和不持戒的人修善法,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看你發不發願。發了菩提心願的人,修行善法,哪怕是念一句“阿彌陀佛”,和那種不發菩提心念佛的人,力量是不一樣的。內心裡面歡不歡喜,歡喜於念“阿彌陀佛”的,和不歡喜念“阿彌陀佛”的,雖然都同樣在念,力量一不一樣?根本不一樣。受用一不一樣?根本不一樣。這就是針對所依的身體來說的。你這個身體,是出家身體還是在家身體;是受了戒的,還是沒有受戒的身體;是只受五戒,還是受了菩薩戒的身體,這裡面都有區分的。我們自己所依的身體造業,在這個地方要體現出強弱。 還有一種是對境。什麼叫對境?所針對的對象。比如,你行持善業。如果排除其它因素不計的話,你對一只螞蟻行善,對一只狗行善,對一個窮人行善,對一個有功德有智慧的人行善,乃至對於佛菩薩行善一不一樣?不一樣。人有差別,你針對不同的環境所做的事情,它的力量就不一樣。 第三個是意樂。什麼叫意樂?就是剛才所說心態上的。你想不想,歡不歡喜,願不願意。這就是意樂上的,你以什麼樣的發心來做。那天我們講了意樂心,同樣是聽經聞法,有的人是沒事可干,他就跑到這裡消磨時光,隨便聽一聽。有的人雖然說來了,但是他老在贊歎:“講得好,講得好……”講的什麼?“不知道,反正就是講得好。”干啥?無記,睡覺。他是拿這個時間來睡覺。還有的,“這個講得很好,世間上談情說愛也用得上,爾虞我詐也用得上!”他用這些來聽經聞法,聽經不一樣了。你要發出離心,要發菩提心來聽這些的時候,他聽起來又不一樣了。所以,世間法,法無自性。怎麼用,就在於自心。什麼東西都是這樣,能夠善用齊心的時候,就能夠心能轉境。我們內在的意樂怎麼樣,決定了我們造善造惡的力量,可以區分。 還有所做的事情。同樣的是上殿,有的人很投入,有的人有精沒神,懶洋洋的。所以,做的事情不一樣,那就不一樣。還有,加行。你采取什麼方法,怎麼投入,這個是要想方法的。單是一個念佛,針對每個人要千方百計去想怎麼樣把信心增長得起來,怎麼樣把願心增長得起來。想方設法要滋滋潤潤地念佛的時候,你的加行不一樣。有的人只吃現成食子,“師父,我的妄想又起來了,怎麼辦?”剛給他說了一個對治方法,“師父,我又懶惰了,怎麼辦?”又給他說一個對治懶惰的方法,“師父,我瞌睡來了,怎麼辦?”一輩子他都只吃現成食子,從來不主動去想方設法地解決自己的問題,這個人是很被動的。這樣子修行,往往是地上的癞蛤蟆,點它一下它就跳一下,點它一下它又跳一下,不點它就不動。所以,這個就是我們在加行上沒有完全具足。 所以,由於這多方面的因素,造業的力量就有很多差別。這些方面綜合起來,就決定了我們造善造惡的能力的大小,修行能力的大小。比如,我們觀察行持布施的善法,它的福德力究竟有多大呢?將來會產生多少的安樂果報呢?這就要分析我們布施的對象是誰?布施的時候內心的心態意樂是怎樣的?布施的是什麼東西?是把你不要的東西,這件不要了,拿去布施好了。還是把你最喜歡的拿去布施?不一樣的。還有布施所依的身,你受沒受戒,發不發願,清不清淨,這樣的身來考慮。還有布施的加行,你究竟用什麼方法來布施?有哪些加行?所以,每一方面對於布施所生福德力的大小,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所以,要知道,要分析,要學習怎麼樣造善造惡最具備力量。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應該用功的。 今天因為時間關系,我們就講到這兒。明天講具體的怎麼樣增加善業的力量,怎麼樣遏制惡業的力量,這是很精彩的。修行就在這個過程當中,你要分辨不清楚,修行就很不具足。 (毒 毒 整理)
智海法師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