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淨法師:棄恩入無為 真實報恩者(剃度典禮開示)
棄恩入無為 真實報恩者 ──2011年9月12日(農歷八月十五日)上人於剃度典禮開示 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 棄恩入無為,真實報恩者。 今天是中秋佳節、月圓之日,也是你們今生今世最值得的、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日子。象征著人生大事的圓滿、學佛目的的圓滿,也完成了生而為人的目的。 今天也是諸佛歡喜、龍天護法的日子。以前你們皈依三寶,是三寶的弟子,今日之後你們已成為三寶之一,可以為人舉行皈依儀式,可說是改頭換面,脫胎換骨,成為新的生命,過著新的人生、新的生活,如同俗語所講的:“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於此,我有幾點跟你們共勉: 第一點,真誠永恆。 今天的剃度儀式,可說極其的平淡、平凡,沒有敲打唱念,沒有排場,更沒有大陣仗的熱鬧;可是我們出家的心,是出自內心的真誠實意,是無比的殷重與熱切。另一方面,剃度儀式的時間也非常簡短,幾十分鐘就結束了,可是我們剃度之心,卻是堅固的、永恆的、不變的,如同善導大師所說“誓畢此生無有退轉”。 第二點,出家對自己是難事。 唐太宗說:“出家者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因為所謂“出家”,就是出了恩愛的家,出了紅塵五欲的家,過著所謂晨鐘暮鼓、孤獨寂寞的清修日子,可說非常的不容易。即使是一個出將入相的偉人,也未必能夠脫離恩愛的家,放下了財色名食睡等五欲紅塵的貪婪。所以出家是一件難事。 不過,以現在的時代來講,幾乎每一個人都要“出家”,有的不必等長大,比如當孩子上了國中或高中的時候,就把他送到國外去留學,豈不是遠遠出家了嗎?不然,長大成人之後,也常常遠離家鄉,千山萬水到國外去謀職經商,豈不也出了家嗎? 現在的出家跟古代的出家相比,說難其實也不難,古代沒有如現代這麼便利的交通工具,也沒有電話、手機、e-mail,尤其是中國幅員遼闊,一旦出了家,千山萬水而去,沒有電話可聯絡,是生是死都不能知道,那才是真的出家。而現代,再怎麼的出家,遠遁深山古剎,都有電話、手機可以聯絡,甚至有計算機視頻可以天天見面;有什麼要事、急事,也立刻有現代的交通工具,開車啦、火車啦、飛機啦,而且一日就能來回。所以現代的出家跟古代的出家完全不一樣,可以說出家人未必是真出家,在家人則是常常出家。 第三點,出家對佛門是大事。 出家而成為三寶之一,就能夠維持佛法,繼承法脈,使三寶、佛法不致於在人間消失。如果沒有人出家,三寶就缺了一寶,那佛法就會斷滅,所謂:“人天長夜,宇宙黮暗,誰啟以光明?”佛法僧三寶就是人天宇宙的光明。有句話說:“有佛出世龍天喜,無僧說法鬼神愁。”所以要使佛法不墮,要使眾生得度,必須要有人獻身出家,依法自己學習,也依法做為自己的住持,並且把佛法傳承下去,所以出家是紹隆三寶,對佛門是無比重大的事情。 第四點,扮好角色,端正三業。 一個出家人,如果不能扮好出家人的角色,那就是釋迦牟尼佛的的叛徒,是佛教的罪人;反之,如果能扮好出家人的角色,不只能增加佛門的光彩,也能增益自己的福德、提升信眾的信心。 要怎麼扮好角色呢?就是要“安守本位”,也就是安份守己、安貧樂道、憂道不憂貧。同時,要端正身口意三業──消極上“不妄念、不妄言、不妄動”,積極上“存佛心,說佛話,做佛事”。 什麼是“不妄念”? 所謂一切唯心造,我們每一個人所逢遇的成敗、得失、苦樂、禍福,都是因為自己的心念,乃至三界六道的輪回,也是眾生心念的投射。一般來講,出家人最重要的就是“觀心”,不管起心動念是善、是惡,都要立刻覺察,使它當下消除,處於一種空靈、空無的狀態,也就是心常在般若的空慧當中,不起念頭,就像明鏡一樣,事來則應,事去不留;若就我們淨土法門來講,就是要常存佛心,也就是起心動念都在這一句佛號上。當然,要在短時間內完全就做到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容易的話,大家都能成佛了。雖然如此,但還是要盡量去做,這是心不妄念。 什麼是“不妄言”? 出家人不僅是修行人,而且是專業的修行人,所謂修行,首先要從“不妄言”開始,若能守得住口不妄言,才能夠守得住心不妄念。一個志在修行的出家人,要“惜話如金,守口如瓶”,不只不講是非,同時也要不聽是非、不傳是非。因此,是非到了我們面前,當下就好像曝曬在烈日下的寒冰一般──冰再怎麼堅硬,在強烈的陽光之下,很快就被消化掉,而不可能愈結愈多、愈結愈大。 一般人多以為某某人是我的至親好友,所以這一句話或這一件事跟他講沒有關系,可是哪曉得他也有他的至親好友,結果“一人傳虛,百人傳實”,造成當事人以及他人莫大的困擾與苦惱。 什麼是“不妄動”? 就是言語舉止要安詳穩重。身為一個出家人,首先,要從外在的威儀約束,而達到內心的平靜。一個修行人如果能夠安詳穩重,即使不開口說法,也能夠度眾。譬如捨利弗尊者,之所以會帶領二百五十位弟子皈依釋迦牟尼佛,之所以能夠成為釋迦牟尼佛底下智慧第一的大弟子,就是因為他看到了馬勝比丘安詳的舉止。所以出家人威儀安詳,即使不說法也能度眾,而安詳舉止也是重要的修行。 以上三個是屬於消極方面的。 積極方面,則是要“存佛心、說佛話、做佛事”。 什麼是“存佛心”? 以這一句萬德洪名存心,以淨土法門存心,時時刻刻念念不離淨土法門,不離南無阿彌陀佛,亦即行住坐臥念念不捨,步步聲聲念念都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是“存佛心”。 什麼是“說佛話”? 就是不與他人做無謂的閒談。一旦有言說,就是跟佛法有關系、跟淨土有關系的,不然就是念佛。 什麼是“做佛事”? 所謂“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對我們來講,就是弘揚彌陀救度的淨土法門。 以上是從消極與積極角度來說明扮好出家人的角色,端正自己三業的行為。 第五點,三衣一缽,簡單樸素。 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出家眾的物質生活就是所謂的“三衣一缽”,不過以現代來講,若依然要求過三件衣服、一個缽的生活是不可能的,然而,雖然時代不同,但精神本質是不變的。“三衣一缽”的精神意謂要過著“簡單樸素”的生活,因為出家人以修行為主,以惜福為本,跟一般在家人是不一樣的,他的生活、家當本著“可省則省,能用則用”的原則,自己所需要的才存留,沒有需要的一概布施;有一樣就不擁有兩樣,舊的可用,就不用新的,盡量過著極簡單樸素的生活。依此推衍,如果有余款、余物,也全都是身外之物,一概布施。 第六點,要自信教人信。 出家人是芸芸眾生的善知識,善知識就好像一根針,信眾就好像針上的線,針永遠帶著線,針往東,線就跟著往東,針往西,線就跟著往西,針能到的地方,線也能到,針不能到的地方,線也不能到。所以我們既然已獻身出家,就要如同針要帶著線離開三惡道,進而脫離六道的輪回,帶著眾生往生極樂世界。但要成就這件深具意義的大事,唯有“自信教人信”──自己信受彌陀救度,深入彌陀教法,也教導信眾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 然而,想要“自信教人信”,必須自己在念佛之余能夠深入我們這一套書,因為須自己有東西才能夠給人家東西,自己沒有東西,就不可能有東西給人。所以自己要深入教理,懂得教理,才能夠向信眾介紹,引導信眾解脫六道輪回,往生極樂成佛,這就是自信教人信的發心與自利利他的前後進程。 以上所講的,希望你們能夠深記在心。